首页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同步检测试卷2套(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同步检测试卷1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族居住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封国是由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A.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B.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周文化一致C.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D.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2.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功能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3.元朝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随着统治区域的扩大,设立了不少行中书省,以代表中书省在地方行使职权。1287年,忽必烈在全国范围内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一级的行政机构。行省制的实质是继承和发展了(  )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4.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  )A.秦朝的三公    B.唐朝的三省长官C.明朝的内阁大学士     D.清朝的军机大臣第23页共23页,5.凯撒(公元前100—前44年),古罗马共和国统帅,在与其他军事统帅争夺政权的斗争中取胜,建立独裁统治,集执政官、保民官、独裁官等大权于一身。这说明凯撒(  )A.正式建立了罗马帝国B.发展了罗马的民主政治C.其统治政策不得民心D.加速了罗马向帝制的过渡6.“教士是眼睛,给人指明道路;贵族是手臂,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国王;平民是人体的下肢,支撑着政治机体的上层部分。”中古时期盛行此观念的地区是(  )A.西欧B.拉丁美洲C.中国D.阿拉伯7.17世纪末,当发动“光荣革命”的辉格党、托利党的领袖们制定《权利法案》的时候,国王拥有行政权和对外联盟权,但到了19世纪中期,国王终于沦为很少过问政府事务的国家象征。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内阁制度和政党政治的发展B.启蒙思想深刻影响了英国C.人民革命力量的不断推动D.工业革命对民主政治的推动8.“光荣革命”后,落实每三年一度例行化的议会是议会政治斗争的最大目标。1690年,英国托利派议员托马斯·克拉格斯爵士提出建议:“如果你给予(国王)以3年期限的关税收入的话,那么,就能确保议会的存在。”此建议的目的是(  )A.剥夺国王的行政权B.运用财政规制追求民主C.重新分配议会席位D.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思想9.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追求一种效率和安全之间的平衡,不唯人民的意志是瞻,对民主层层设防,充分利用民主,同时又对民主加以控制”。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对民主加以控制”的是(  )第23页共23页,A.众议员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B.总统对国会议案有否决权C.参议员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D.最高法院大法官两届任期10.“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穿越时空,轻拂史尘,我们不难发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  )A.都是民主与封建专制斗争的结果B.都使本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C.都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D.都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11.二次革命是反对袁世凯专权的斗争,将其称为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从哪一方面而言的(  )A.领导力量B.革命任务C.革命性质D.斗争方式12.日记作为记录当事人生活经历的一种载体,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下面是写于1953年的一段日记:“今天是选举大会,张健、红旗、林阳都来了,大家围着红旗的新车子,议论纷纷……节日的标语到处张挂着,这是一个大喜日子,人民要选自己的代表。”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破坏和挫折B.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C.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覆盖面广13.“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这反映出当时(  )A.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抛弃第23页共23页,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一度停止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再实行14.“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这句诗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生产力的发展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动荡变革15.甲午中日战争成为中国民主观念演进的分水岭,人们对儒学的意识形态产生了更加严重的动摇,进化论在中国知识界备受推崇并逐渐成为晚清思想界的主流观念,时人称之为“天演公理”。主要是因为当时(  )A.儒学不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B.广大知识分子在变法中的偏激倾向C.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时代主题D.进化论思想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1分,第18题11分,第19题9分,第20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 唐帝国初期,执政者为了解决魏晋南北朝以来对地方治理的困境,其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中央政府经常性地派出特使巡省天下,以便监察州县”。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唐中宗发布政令“分天下为二十四都督府,察刺史以下善恶”,这等于在州县之上另置一级机构,朝廷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最后以权重难制为理由取消上述改革,依然设置十道巡察使。“开元二年(公元714年)改为按察采访处置使,至四年又罢,八年复置,十年又罢……这样置而旋罢、罢而复置的举措,充分说明了唐王朝既惧怕地方事权过重,又无力直接控制千百个郡县的矛盾心理”。——摘编自罗洪《集权与分权的相对平衡——陆贽治国理念研究》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治国方略,结合史实,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展开讨论。(12分)第23页共23页,17.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示意图美国近代政治制度示意图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选角度对英美的政治体制进行比较。(要求:选取某一角度展开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1分)第23页共23页,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个人不可太过自由,国家要得完全自由。到了国家能够行动自由,中国便是强盛的国家……要把我们的国家自由恢复起来,就要集合自由成一个很坚固的团体……中国国家当然是自由,中国民族才真能自由。——孙中山材料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摘要第一章总纲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第二章政权机关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第四章经济政策第二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第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第23页共23页,第六章民族政策第五十一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1)为了实现材料一中“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的国民志愿,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做了什么努力?有何意义?(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地位。(5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近四十年来……普遍的有一种误解,以为在民国成立以前,几千年来的政体全是君主专制的,甚至全是苛暴的、独裁的、黑暗的,这话显然有错误。在革命前后持这论调以攻击君主政体,固然是一个合宜的策略。……至少除开最后明清两代的六百年……大体上说,一千四百年的君主政体,君权是有限制的。——吴晗《历史上的君权的限制》材料二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和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第23页共23页,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对中国古代君主政体的观点。(3分)(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民国政府从国外移来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概括作者认为其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败绩,证明了自强运动有不足之处。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官员意识到这场运动的局限性,认为必须扩大现代化的纲领,把政治改革也包括进去。自信的思想家康有为和他著名的弟子梁启超,鼓动皇帝遵循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的方式,实行维新变法。然而,即使在后期阶段,维新分子也并不倡导完全西化,而只是鼓吹建立一种融中西诸因素于一体的混合政体。……康有为改革方案的结果,是1898年的“百日维新”,但却突然地以失败而告终。——[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 康梁之徒,欲以最短期内铲除千余年之积弊,俾中国欲为强国。……不知环境之阻力,偏于理想,多招忌妒,终则一无所成,其人固无经验之书生也。——陈恭禄《中国近代史》(1)材料一中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建立的“混合政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呈现的特点。(6分)(2)指出材料二是从哪些方面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的。你认为影响变法成败的因素有哪些?(6分)第23页共23页,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作用。题干材料强调夏商封国与西周封国的不同,即夏商封国是在原部族居住地就地册封,不打破原有的血缘氏族,而西周分封是把土地和人口交给由外迁入的受封者,这样原有的氏族宗族被打破,血缘族体走向瓦解,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受封地的氏族宗族关系,未涉及其他矛盾和文化现象,A、B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题干材料未涉及封国的统治政策,故C项不符合题意。2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中唐太宗的话的意思是发挥宰相和诸位大臣的聪明才智,全盘考虑,以防止决策的失误。故选A项。3答案:C4答案:C解析:由题干材料“本无相名”“票拟”“六部”可以推断出“这些大臣”应是明朝的内阁大学士。5答案:D6答案:A7答案:A解析:17世纪末,国王拥有行政权和对外联盟权。随着英国内阁制度以及政党政治的发展,国王的权力受到进一步的限制,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A项正确。8答案:B第23页共23页,解析: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对王权的制约。国王逐渐丧失行政权是在内阁制度形成后,与题干材料中“落实每三年一度例行化的议会是议会政治斗争的最大目标”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中建议用财政上的让步换得议会的存在,可知材料体现的是运用财政规制追求民主,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争取议会权利的斗争,没有涉及重新分配议会席位,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落实每三年一度例行化的议会是议会政治斗争的最大目标”,可知没有涉及推行重商主义,故D项错误。9答案:B10答案:D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启蒙思想中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思想,故D项正确。美国未经历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后成为一纸空文,故B项错误;1787年美国宪法不是工业近代化的产物,故C项错误。11答案:B解析:辛亥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确立共和制;二次革命的任务是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巩固共和制度,从革命任务上,两者一脉相承。故选B项。12答案:B13答案:A解析:由题干材料“‘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长期没有举行过会议”,可知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14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乱井田”说明井田制遭到破坏,“礼乐散寒烟”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征是动荡变革。15答案:C16参考答案:示例观点: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古代统治者不断调整对地方的行政管理政策。第23页共23页,论述:中国古代部分王朝因为地方权力过大,导致地方势力割据一方,最终演变为战争,如汉朝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因而历朝统治者大都非常重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他们通常通过设立新一级的行政机构或者监察机构来管理地方郡县,如:唐朝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两宋增设一级地方行政机构“路”;元朝设行省。这是古代政治家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解决管理幅度有限性与统治区域辽阔性之间的治理困境而长期探索的成果,体现出一定的必然性。(示例仅作参考,其他符合设问且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17参考答案:可以从英美两国政治制度形成过程、运行机制和产生的影响等角度进行论述。示例从英美两国政治制度形成过程来看: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并以立法形式确立。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开始早,持续时间长,体现了渐进性的特点。从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至18世纪内阁制度逐渐形成,英国成为典型的代议制国家。工业革命后历经三次议会改革,君主立宪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美国是近代新兴国家,其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得益于1787年美国宪法的制定与实施。美国政治制度具有稳定性、持续性的特点。18参考答案:(1)努力:制定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和基本方针、政策。地位: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19参考答案:(1)明清之前,君权受到限制;明清时君主专制达到高峰。(2)民主共和制。政治制度没有与人事相配合。20参考答案:(1)“混合政体”:君主立宪制。特点:随着对西方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而逐步推进,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由初期模仿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教育制度等;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或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再到思想文化层次的递进过程)。(2)原因: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顽固派的抵制;缺乏社会力量的支持。因素:改革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改革的领导者是否拥有足够的智慧和力量;改革的策略是否得当;改革的内容是否得到贯彻实施;改革是否获得足够多的社会支持。第23页共23页,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同步检测试卷2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史学家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摸七百年。”与“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内外服制  B.禅让制C.分封制D.皇帝制度2.“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国的纷争,一个一个诸侯国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制度B.郡县制C.行省制D.三省六部制3.唐朝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第23页共23页,4.朱元璋在总结元朝灭亡教训时说:“主荒臣专,威福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骚动。”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皇权旁落,宰相专权B.干弱枝强,地方割据C.法度不行,人心涣散D.元行暴政,农民暴动5.宋朝地方各路同设转运司、提刑司、安抚司等,明朝各省同设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清朝各省设巡抚、提督等。这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对地方设官的指导思想是(  )A.分割权力,相互制约B.分工合作,提高效率C.专业分割,各为其主D.分割相权,强化专制6.研究表明,在古代希腊有超过300个公共的宗教节日。其节日仪式几乎向城邦所有公民开放,神祭仪式结束后,所有参与的公民一起集体共餐。这类节日活动(  )A.克服了民主的狭隘性B.增进了城邦集体认同C.保障了公民个人自由D.促进了城邦间的合作7.罗马人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概念,贯穿了罗马历史的始终。所有的执政者都要以罗马人民的名义行使权力,罗马的盟国被称为“罗马人民之友”,政治对手被宣布为“罗马人民公敌”。这说明(  )A.罗马执政者没有掌握实权B.国家主权名义上属于人民C.罗马人民拥有最高决策权D.人民对权力行使实施监督第23页共23页,8.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此后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在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西欧(  )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B.王权神圣不可侵犯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D.教会主导精神世界9.法国国王腓力四世统治时期,法国出现了新的权力机构——三级会议。下面对当时法国权力结构理解正确的是(  )A.三次会议支持教皇,反对国王B.贵族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C.教皇与贵族相互联合以共同对付国王D.国王借助三级会议实施统治10.有学者指出,从1688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从中央到地方,从枢密院、内阁、议会两院到军队,把持权力的主要是各级贵族和他们的子弟。这反映出英国当时(  )A.封建色彩异常浓厚B.近代民主制度尚未建立C.民主改革需要深化D.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1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律上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但在实际政治操作中,总统权力日益缩小,最终变成了礼仪性的角色;法律对议会的倒阁权规定很苛刻,但在实际中议会倒阁却极为频繁。这表明当时法国(  )A.君主派与共和派利益趋同B.资产阶级代议制尚未完善C.内阁制度不断发展健全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名存实亡第23页共23页,12.近代某一法律文件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该法律文件的进步性体现在(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C.宣告了中华民族的独立D.开启了政治民主化进程13.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制定了施政纲领、刑事法规、土地民事法规、婚姻法规、诉讼制度、调解制度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打击封建地主阶级势力B.明确废除国民政府法制体系C.人民司法制度开始建立D.体现了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14.北魏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为此,他决定(  )A.将无主的荒地分给农民B.采取重文轻武政策C.大量引进南方优秀人才D.南下并定都于洛阳15.2014年,习近平强调:“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推动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由于群众的“积极探索”,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最初突破始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在沿海地区建立经济特区C.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23页共23页,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第16题11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0分,第20题10分,共55分)16.历史上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优劣,看法不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别子(嫡长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具继别子之后出者,百世不迁者也。——《礼记·大传》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天下之道……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柳宗元《柳宗元集》材料四 秦人任智力以自雄,收万方以自私,敢于变百圣之大法,自速其年世,以遗生民气运世世无穷之大祸,祖龙(秦始皇)之罪上通于天矣!——(清)颜元《存治编》(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的积极作用。(2分)(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分别概括李斯和柳宗元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到唐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他们的观点。(5分)(3)根据材料四,分析颜元反对郡县制的理由。(2分)(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上述材料中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看法产生较大差异的因素。(2分)第23页共23页,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世纪前期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住房拥挤不堪。城市发展和建设毫无规划可言,城市街道曲折狭窄,联排式、大杂院式和“背靠背”式房屋充斥新兴的大城市,利物浦与曼彻斯特的地窟、瓷器区以及伦敦的贫民窟令人触目惊心,公共设施则几乎等于零。随着工商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急剧增长,英国社会民主化运动已逐步走上稳健的正常轨道。19世纪英国城市政府改革主要有中央立法和城市地方立法两种。在中央以1835年的《城市自治机关法》为开端,在民主的基础上产生由市议会、市长和市参事会组成的新市政府,履行日益扩大的社会管理职责,从市政公共设施到街道、供水、垃圾和交通,再到精神生活的基础设施,如公园绿地、学校建设、图书馆和博物馆。到19世纪末,英国城市地方建设基本完成。到20世纪初期,经济领域中垄断与集中思想的抬头,政治领域中国家机器也日益加强,并将权力日益集中化,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行政管理。英国城市政府改革进程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精神。以19世纪中下叶各城镇建设市政厅为例,当时市政厅被当作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市政厅的建筑与否、建筑的风格、建筑地址、预算、招标等都在公开的原则上进行。人们不仅仅把市政厅当作宏大的办公楼,而且把它当作是进行盛大的招待会、音乐会的场所,因此市政厅客观上具有议会厅、法庭、音乐厅等其他功能。市政厅已是群众提升其自身境界的工具。——摘编自陆伟芳、余大庆《19世纪英国城市政府改革与民主化进程》(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近代城市政府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回答英国近代城市政府改革的特点,并简要评价。(6分)第23页共23页,18.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国家大事年表英国1802年,颁布《工厂法》1832年,英国进行第一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1836年,工人阶级发动宪章运动争取普选权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侵略中国美国19世纪50年代,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1879年,爱迪生发明耐用的白炽灯泡1886年,芝加哥工人大罢工,争取八小时工作制1898年,美西战争后势力侵入菲律宾、古巴等地法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德国1844年,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1866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1年,德国统一并确立了二元制君主立宪制1882年,德、奥、意三国建立军事同盟上表为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历史大事年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12分)第23页共23页,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七、人民有信教之自由……材料二 《中华民国约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三、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七、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信教之自由……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人民自由权的规定方面有什么变化?这反映了什么实质性问题?(5分)(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在人民自由权方面有哪些进步?通过比较人民权利的变化,你得到什么认识?(5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第23页共23页,材料 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把首都从平城(大同)迁往洛阳,促成鲜卑人的一次大规模南迁,以及随之而来的全面汉化。以平城为中心的代北地区的恶劣自然条件,决定了它对人口的承载量是有限的。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一向热衷于汉化的孝文帝义无反顾地决定迁都洛阳。由平城一带迁往洛阳的移民有108万左右,为了缓和部分鲜卑贵族不愿离开故土的情绪,孝文帝特许他们“冬则居南,夏便居北”,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冬天住在洛阳,夏天回到平城一带,这些人被称为像候鸟一样南北迁徙的“雁臣”。这当然是不得已的过渡方式,南迁与汉化的最终目标是不变的。孝文帝后来规定,迁居洛阳的鲜卑人,死后一律葬在洛阳,不许归葬代北,逐渐以洛阳为籍贯,割断与代北的联系。迁居洛阳的鲜卑人,经过30年,大体上已经汉化。——摘编自《中原文化:回望与前瞻》(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迁都洛阳的历史作用。(5分)1答案:C第23页共23页,解析:由题干材料“武王”“周公”可知指的是西周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周朝实行分封制,“封建”即“封邦建国”。2答案:B解析:由题干材料分析可知,这一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在秦汉时得以确立,A项创立于秦朝,排除;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故B项正确;元朝在地方上推行行省制,C项错误;D项出现于隋唐时期,排除。3答案:C解析:唐朝时期,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门下省负责审议封驳朝廷政令,中书省、门下省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执行,三省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制约,故C项正确。4答案:A解析:“主荒臣专”反映的是皇权衰弱,宰相专权,朱元璋认为这是导致“天下骚动”的根源。故选A项。5答案:A解析:中国古代统治者解决地方威胁、加强中央集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分割地方权力,通过分权得以集权,题干材料中宋、明、清的地方机构设置就体现了这一特点。故选A项。6答案:B解析:由题干材料“节日仪式几乎向城邦所有公民开放,神祭仪式结束后,所有参与的公民一起集体共餐”,可知这类节日活动有利于增进城邦的集体认同感,故B项正确;雅典民主的狭隘性在于民主的范围小,将妇女、外邦人、奴隶排除在外,题干材料中的做法仅是针对公民群体,不能克服民主的狭隘性,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旨在强调公民的集体认同感,与公民个人自由无关,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城邦间的合作,故D项错误。7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所有的执政者都要以罗马人民的名义行使权力”说明罗马国家主权名义上属于人民,这里的“人民”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平民,而是包括平民和贵族在内的公民,B项正确。8答案:A第23页共23页,解析: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样世俗君主的权力就有了神圣的性质,王权必须依附于教权,受到教皇的制约。故选A项。9答案:D10答案:C解析:从1688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英国上院贵族仍旧在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这说明民主改革需要深化,故选C项;题干材料中土地贵族并非封建势力,不能说明英国封建色彩浓厚,排除A项;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排除B项;上院贵族仍旧在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不能说明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排除D项。11答案:B12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表明中华民国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A项正确。13答案:D解析: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主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地主阶级也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团结的对象,故A项错误;由题干材料“抗战时期”,可知此时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B项错误;题干材料无法体现出人民司法制度开始建立,排除C项;题干材料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权建设,故D项正确。14答案:D15答案:A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先开始于安徽凤阳小岗村民众自发的行为,这种群众自发的生产责任制得到中央的肯定并在全国普遍实行,A项正确。16参考答案:(1)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之上的政治联系具有向心力,有利于维护周天子的权威,有利于维护西周社会秩序的稳定。(2)李斯认为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分封制无法有效运行;柳宗元认为在分封制下统治者的素质得不到保障。郡县制、科举制。(3)颜元认为郡县制是君主实现“自私”天下的手段。(4)时代背景;看问题的角度;个人学识修养等。第23页共23页,17参考答案:(1)背景: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基础建设不足;环境污染;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政治民主化进程逐步推进。(2)特点:由城市自治到接受中央行政管理的趋势;以立法手段推进;城市建设体现民主、自由、开放的精神。评价:英国近代城市政府改革伴随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发展,反映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化带来的矛盾,使无产阶级的居住环境等方面有所改善;改革本身体现了英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18参考答案:示例论题:19世纪西方主要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完善。阐述: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经济实力的壮大必然要求相应的政治权利,因此1832年英国通过第一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势力扩大,促进了英国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法国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派力量发展壮大,通过与君主派的斗争,促使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共和制在法国最终确立。综上所述,19世纪英法均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走向完善,证明了经济是引起政治变化的根源这一历史发展规律。19参考答案:(1)主要变化:每项权利均加了限定——法律范围内。问题:增加了法律范围内的规定,而制定法律的权力不掌握在人民手里,所以这是一部体现专制的宪法。(2)主要进步:明确取消民主权利的各种限制;享受民主权利的范围扩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增多。认识:旧中国法治建设进程和政治民主化进程是艰难曲折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赋予了广大人民广泛的民主政治权利。(言之有理即可)20参考答案:(1)平城恶劣的自然条件;摆脱首都困境;全面推行汉化政策的需要。(2)促进洛阳繁华;有利于全面推行汉化政策;有利于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第23页共23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14 22:16:13 页数:23
价格:¥8.88 大小:130.23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