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7包身工提升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单元 7包身工【课外拓展阅读】思维发展与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一些作家开始反思、追问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生态文学即发轫于此。中外生态文学均致力于探寻生态危机的根源,在创作中蕴含着作家的伦理观照、审美追求和社会担当,对重塑心灵生态、建设生态文明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纵观人类发展进程,工业文明和科技发展在人与自然之间不断筑墙,人与自然日渐疏离。从某种程度上看,生态危机实乃精神危机、人性危机和文化危机,作为应对危机的上策,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在于全球公民环境素养的提升。作为对工业文明的反思与批判,饱含诗意栖居美好愿景的生态文学,以真、善、美的表现形式引领读者回归自然,并将自然根植于心灵深处,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在西方文学中,“生态文学先驱”亨利·梭罗在自然日志《瓦尔登湖》中,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主张善待自然,强调人应回归自然,把自己看作自然的一部分,由此获得感官上的亲和,真正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约翰·斯坦贝克的《愤怒的葡萄》则体现着人对土地的本能依赖。中国作家对生态情怀的展现是全方位的。其中徐刚的《伐木者,醒来》等守望家园系列、李青松的《一种精神》等绿色森林系列、哲夫的《黑雪》等生态危机系列、郭雪波的《沙狐》等草原生态系列、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等边疆书写、于坚的《哀滇池》生态诗歌等优秀作品,均以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表现,共同昭示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出路,对人们未来如何走上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现代生态文学发出的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心灵诉求,其核心就是要恢复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关系,对危及人类生存的种种困境给予审美的解答,以期通过对话的方式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很显然,现代生态文学的创作与传播有助于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基础。它在关注人类生存、探究人性危机、谋求人类合作及构筑人类共同价值基础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小觑。因此,人类应树立生态世界观,从生态学角度来把握世界的总体联系和发展规律。在中西文化间,生态思想资源是互相交叠的,尤其在生态伦理方面,这在中西生态文学及相关著述中有着极为丰富的表征和阐述。阿尔贝特·史怀哲在《文明的哲学:文化与伦理学》一书中正式提出“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思想,将伦理学范畴由人类扩展到自然界所有生命。“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提出大地伦理。他在《沙乡年鉴》中指出,大地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应当是平等的,人类应当放弃征服者的角色,对每一个大地成员保持尊重乃至敬畏。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则从自然价值论出发,在《哲学走向荒野》中提出了“荒野转向”的概念认为作为生态系统的荒野是一个呈现着美丽、完整与稳定的生命共同体。5\n中国古代一向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等哲学理念和智慧内化于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这在古代叙事文学、逸文学和当代书写中均有着丰富的呈现。如陶渊明的诗文,以大量的田园文学实践彰显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体悟。在小说领域,文人对“天人合一”之境的摹写与刻画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同价值诉求及与自然相亲的诗意愿景。现代生态文学是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回应,是文学对现实责任的自觉担当。它以生命伦理为基础,呼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找寻人类的精神归宿。它以自觉的责任意识引领人们反思当下的问题,思索人类未来的命运,其意义已远远超越文学本身,对于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摘编自王玉明、冯晓英《生态文学的当代价值》)材料二: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是我们赖以生存生活的基础,是人的生活之需、生存之要、生命之本。它包括大自然——大气圈、水圈、动植物生物圈等,也就是与生命活动和人类活动息息相关的自然背景。人从属于置身其中的自然与生态,人和自然万物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文学距离人自身最近,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是文学表达的重要内容,而生态文学很好地体现了这些特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推动社会反思,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在中国,生态文学有悠久历史。从古代生态文学理论背景看,其繁荣兴盛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有着密切关联。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和为贵、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等哲学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积淀,也是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构成中国生态文学的哲学和美学基础。今天,推动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继承这些宝贵思想和文学遗产十分必要。(摘编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A.人与自然日渐疏离同工业文明与科技发展密不可分,人类要有清醒认识和应对策略。B.中国作家以各自独特视角、艺术表现和全方位的生态情怀,表现了共同的生态主题。C.要想重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必须依靠现代生态文学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审美解答。D.中国古代生态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缺少西方生态哲学中敬畏生命的理念。【解析】 B.“全方位的生态情怀”偷换概念,原文为“对生态情怀的展现是全方位的”;“表现了共同的生态主题”过于绝对。C.“必须依靠……”表述绝对。D.“缺少西方生态哲学中敬畏生命的理念”曲解文意,中国古代生态理念中也蕴含着“敬畏生命”的因素。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如果没有人类工业文明带来的环境破坏问题,作家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就不高,也就不会出现现代生态文学。B.基于提升全球公民环境素养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应对生态危机的上策,某种程度能化解精神、文化等危机。5\nC.生态是物质的,人类的生存生活离不开它;而生态文学是精神的,它对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D.生态文学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它也呈现出美学价值。【解析】 “也就不会出现现代生态文学”过于武断。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所摘诗句、文句不属于生态文学的一项是( D )A.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B.越一小岭,始见平畴,水田漠漠。(徐宏祖《徐霞客游记》)C.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郦道元《水经注》)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解析】 本句为刘禹锡假设的景象,并非描写自然景象,其他三项均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现代生态文学下一个简要定义。答:现代生态文学是:①以工业文明以后的环境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__②蕴含着作家的伦理观照__③审美追求和社会担当的__④一种文学形态。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答:①首先介绍现代生态文学产生的背景、表现的思想及其作用。②接着结合中西现代生态文学创作情况阐述其价值,进而阐述中西生态哲学思想。③最后论述生态文学的核心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语言文字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夏衍的报告文学,数量上________,质量上也参差不齐,但它对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其他作家________的。有人评价说:“《包身工》为中国报告文学开创了新的记录。”(__①__)。《包身工》完美体现了报告文学的属性特色,既缩短了报告文学与小说的距离,又在报告文学与小说之间划出了严格的界限。报告文学,无论是记事,还是写人,都是作者在生活中有了理性认识或感情冲动,带着自己的观点、感情来写的。任何一个作者都不会以________的身份对故事和人物进行纯客观的叙述,而总是把自己的见解和感情遣上笔端,用以说服、感染读者。夏衍的报告文学在主客观结合方面达到了浑然一体的高境界。他的作品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现手法融于一体,交错运用,并且________,恰到好处。(__②__);《包身工》是抒情的,在关节处又常常直抒胸臆,将作者自身的深切感受、爱憎情感和着包身工的血泪一起喷出。有时,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事实,围绕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C )A.寥寥可数 鞭长莫及 作壁上观 天衣无缝B.屈指可数 鞭长莫及 袖手旁观 无懈可击5\nC.屈指可数 望尘莫及 袖手旁观 天衣无缝D.寥寥可数 望尘莫及 作壁上观 无懈可击【解析】 “屈指可数”形容数量很少;“寥寥可数”形容数量非常少。一般而言,就在眼前,一看便知,用“寥寥可数”;不在眼前,需要“想”一下的,用“屈指可数”。句中应选“屈指可数”。“鞭长莫及”比喻力量达不到;“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句中指夏衍的报告文学作品所产生的影响是其他作家比不上的,即远远地落在后面,故选用“望尘莫及”。7.下列在文中两个括号内分别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①这“新的记录”不是数字的突破,而是质的变化 ②《包身工》是叙事的,它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B.①这“新的记录”不仅是数字的突破,而且是质的变化 ②《包身工》是叙事的,它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C.①这“新的记录”不是数字的突破,而是质的变化 ②《包身工》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它是叙事的D.①这“新的记录”不仅是数字的突破,而且是质的变化 ②《包身工》向人们述说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它是叙事的【解析】 根据前文“夏衍的报告文学,数量不多”的意思,第一个括号内应填“不是数字的突破,而是质的变化”,这样前后意思才能吻合,排除B、D项;第二个括号后的句式是“《包身工》是抒情的……”,和这个句式相呼应,第二个括号内应填“《包身工》是叙事的……”,这样句式一致,前后语气连贯,排除C项。故选A。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事实,以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对包身工制度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B.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具体的事实,围绕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C.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具体事实,围绕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包身工制度,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D.夏衍又以精确的数据和具体的事实,以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为中心进行深刻分析和直接评价,使作品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解析】 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精确的……事实”搭配不当;二是“围绕……为中心”句式杂糅。故选D。9.将下面的长句变换成几个短句,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几个睡眼惺忪的蓬头赤脚的“懒虫”扣着纽扣从楼上冲下来了。改为:示例:几个睡眼惺忪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她们蓬头赤脚,正扣着纽扣。【解析】 长句变短句,首先要审视全句,提取主干,然后将复杂的枝叶(修饰或限制成分)变成几个短句,最后再连贯这几个短句,添加、删减或更换部分词语,使其通畅。5\n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某中学一高三教室里前后墙上分别张贴如下高考标语: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熬一个春夏秋冬,享一生荣华富贵。上述标语是经过全班学生公选后张贴的。请分别从语言特点、学生心态两个层面加以评论。答:(1)“语言特点”示例:运用化用手法,幽默诙谐;运用对偶(对比)手法,整齐、上口。(2)“学生心态”示例:在高考的压力下,渴望激发学习斗志。标语折射出学生功利化的心态,值得深思。【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上述标语是经过全班学生公选后张贴的。请分别从语言特点、学生心态两个层面加以评论”,然后分析标语的意思、语言方面的特点,再分析所在的场合,体现出的学生心态。“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这个标语化用《论语》中句子“吾日三省吾身”,接着以“滚去学习”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幽默诙谐;“熬一个春夏秋冬,享一生荣华富贵”,这一标语结构对称,构成对仗,前后句之间形成对比,非常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再看这两条标语展示出的学生心态,第一则连续使用几个短句,读来节奏分明,铿锵有力,表达出在高考即将来临之时渴望激发学习斗志的心态;第二则,“熬”的目的是“享一生荣华富贵”,折射出学生功利化的心态。考生围绕这些分析作答即可。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14 19:00:03 页数:5
价格:¥3 大小:40.5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