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兼爱》课件51张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1

2/51

3/51

4/51

剩余4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激趣导入墨家:“墨翟”“兼爱”“非攻”兼爱墨子素养目标1.了解墨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墨子》的相关知识。2.积累文中所涉及的典型实词、虚词和句式知识。3.能够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理解作者的观点。4.体会兼爱思想内涵,进一步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01.知人论世02.诵读品析03.文本探究04.读思结合课堂环节任务一: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和墨家主要代表人物。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主要成就(1)哲学成就①创立墨家学说。②墨子是中国逻辑学的奠基者。(2)科学成就“科圣”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理性高度对待数学问题的科学家。圆的定义:“圆,一中同长也。”②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涉及力学、光学、声学等分支。③是精通机械制造的大家,曾精心研制出一种能够飞行的木鸢(风筝)(3)军事成就①《墨子》的军事防御理论与孙子以进攻为主的作战理论形成互补。②几乎谙熟了当时各种兵器和工程建筑的制造技术,并有不少创造墨子的思想(1)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2)天志明鬼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墨子的思想(3)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4)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學術思想經濟觀非樂節葬節用宇宙觀明鬼非命天志政治觀尚同非攻尚賢倫理觀兼愛墨家十大主张《墨子》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传世本仅存五十三篇。《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另一部分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墨子》内容涉及哲学、政治、逻辑、科技、军事等,堪称古代一部百科全书。《墨子》——中国论辩散文的鼻祖时代背景: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大变革时期,这时奴隶制度已经开始崩溃,封建制度正在逐步建立,礼崩乐坏、王权衰败、生灵涂炭,社会的动荡给人民带来极大的苦恼。墨子有极强的忧患意识、入世风骨及救世精神,积极寻找着救世的药方,他站在平民立场上为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任务二:诵读品析(1)听示范音频,标注字音,注意通假字。 (2)自由诵读,对照文下注释,大致疏通文意。任务三:文本探究翻译重点词义并解释句子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封建时代对君主的尊称)(把)(作为)(判断句)(产生的地方)(于是、才)(治理)(比)(医治)(一样)(于是)(不)(于是)文段翻译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问题探究仁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问题:概括本段内容即作用?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中心句(提出主要观点,为下文引出“兼爱”的乱点做了铺垫)比喻论证圣人治国医生治病=找出问题的根源翻译重点词语并解释句子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考察)(通“尝”,尝试)(宾语前置)(孝敬)(宾语前置)(使动,使……亏损)(使动,使……受益)文段翻译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翻译重点词语并解释句子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即使)(形作动,慈爱)(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这样)(家)(使动,使……受益)(自己)文段翻译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以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即使是天下做盗贼的也是这样。盗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偷盗别人家而自得利益。贼只爱自身而不爱他人。所以抢夺他人身上东西而自得利益。这是什么原故呢?都是起于不相爱的缘故啊!翻译重点词语并解释句子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卿大夫的封地)(使动,使……受益)(纷乱之事)(完备)文段翻译即使是大夫互相侵扰其家,诸侯互相攻打其国也是这样的。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扰乱他人的家而使自家得利。诸侯各自爱自己的国家,而不爱别的国家,所以攻打别国而使自己国家得利。天下各种乱事,全是这些了,细察它们的起因,都起于不相爱。问题探究1:本段的中心句是什么?问题探究中心句: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问题探究2:在墨子看来,“天下之乱”有哪些?是如何产生的?问题探究墨子认为天下乱象有:臣子不孝君父,子亏父而自利,弟亏兄而自利,臣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这也是乱;贼人以利其身,是乱;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是乱。这些乱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爱”,而不爱人。问题探究3:概括这一部分的说理特点?问题探究通过问答的方式,列举大量事例,层层深入,逐一分析。翻译重点词语并解释句子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假使)(像)(仍然)(怎么施行)(通“无”,没有)(通“又”)文段翻译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像自己一样,谁会害人?所以盗贼没有了。翻译重点词语并解释句子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通“又”)(怎么)(鼓励)(互相)(判断句)文段翻译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像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也就治理了。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相互憎恶则会混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此。仁分析论证·第三段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第3段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中心句假设论证反问句式,加强语气铺陈罗列问题探究:本段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问题探究中心观点: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明确:运用假设、铺排、反问的句式,正面论证了“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的观点。采用铺排的手法,连用“犹有”“谁”引起的反问句,以反诘的语气坚定而鲜明地阐述了唯有“兼爱”才可止乱致治的观点。问题探究:概括第四段的内容?研读第四段明确总结全文,得出“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结论。(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即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篡人与人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诸侯相爱不野战家主相爱不相篡人人相爱不相贼君臣相爱而惠忠父子相爱而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害不相爱兼相爱天下之利仁者非之仁者誉之小结:全文共四段:第一段:说起“天下之害”的现象。第二段:论述“天下之害”源自“不相爱”。第三段:阐述解决“天下之害”的办法——“兼相爱”。第四段:实行“兼相爱”的途径。兼相爱(易)上以为政士以为行天下之利晋文公好恶衣楚灵王好细腰(难)越勾践好士勇文章结构(一)列举现象,提出问题——概括当今天下之害。(二)分析原因,分析问题——天下之害,源起“不相爱”(三)指出方法,解决问题——何以止祸?唯有相爱。(四)结论:上为政,士为行,则天下兼爱。——可行性研究,得出结论文章层次:层层深入,逻辑严密①多用设问句和反问句,使得问题醒目地提出,让读者思考,加强了作者观点的阐述,让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更加鲜明。如: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②层层深入,逻辑性强,条理井然。墨子要阐述的是天下人只要“兼爱”就可以天下大治。也就是文中“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这句话在文章的结尾,也是对上文的总结。③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文中列举了大量君臣父子、盗贼、大夫等事例。④综合运用,譬喻法、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手法。本文在说理上的特点任务四·:读思结合思想价值:儒和墨两派互相驳辩,在先秦首先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人们常把孔墨、儒墨并提。墨子在战国时代乃是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39墨子“平生足迹所及,则尝北之齐,西使卫,又屡游楚,前至郢,后客鲁阳,复欲适越而未果。”“孔席不暖,墨突不黔”,“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主”,两千多年来,他止楚攻宋的传说、他的智慧、坚定和见义勇为博得了历代人民尊敬。到了汉代,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墨家学派渐趋式微。但体现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得以保存下来,并一直流传至今。张知寒:“墨子是中国的良心和灵魂。”毛泽东:“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余秋雨:“兼爱非攻,是全人类的精神制高点。”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把墨子推崇为“平等、博爱”的中国宗师。他说“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孔子主张仁爱,是有差等的,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墨子主张兼爱,是平等的,是站在平民的立场上,为劳动人民奔走呼号!兼爱的具体内涵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互相使对方得利。墨子•非攻非:非难、责怪。大国攻小国、强国攻弱国的战争,叫做“攻”。非攻:谴责攻打别国的侵略战争非攻的具体内涵:非:责怪、反对。攻:攻打。“非攻”即反对侵略战争。注意“非攻”与“非战”的区别。尚贤的具体内涵反对任人唯亲。不分贵贱、不论亲疏,唯才是举,任人唯贤。让底层百姓有机会参政。梁启超说:“墨子是劳动人民的大圣人”梁启超把墨子看作是中国精神的代表,认为必须重新追回来,才能挽救中国。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张岱年先生说“我们研究传统文化,应该研究孔子,应该研究老子,也应该研究墨子,我觉得墨子的思想比孔子看来更符合现代的精神,今天弘扬墨学更为重要,我认为应该发扬孔子的救世精神和科学精神......虽然历史没有选择墨家,但我们不可否认墨家思想的巨大意义与价值,请结合你的理解与感悟谈谈墨家思想对当代生活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可选择“兼爱”“非攻”“尚贤”任意一点具体谈谈,亦可结合起来综合谈谈。)感谢倾听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08 12:13:02 页数:51
价格:¥10 大小:20.13 MB
文章作者:158****2033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