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共2套)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一)(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3分)商鞅变法中,把乡、邑、聚合变成县。这一措施是(  )A.实行分封制B.建立县制C.奖励耕战D.统一度量衡2.(3分)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3.(3分)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4.(3分)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A.荀子B.墨子C.庄子D.孙武5.(3分)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C.顺其自然,以柔克刚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6.(2分)黄帝陵位子队西黄陵县城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清明时节,都有来自海内外的华人到这里祭拜。这是因为黄帝(  )A.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B.联合炎帝打败了蚩尤C.实行禅让制D.建立了夏朝7.(2分)“青铜文明”是对商周时期人们创造的物质文化的高度概括。在下列出土的青钢工艺成就中,最重的青铜器是(  )\nA.青铜面具B.四羊方尊C.青铜神树D.司母戊鼎8.(2分)林语堂在《如何理解中国人》中说:“中华民族有三座长城,第一座长城是从秦始皇开始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座长城是指汉字,……”汉字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开始出现于(  )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9.(2分)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行书10.(2分)山东省被誉为“齐鲁大地”的说法最早可追溯到(  )A.商朝甲骨文记载B.西周分封制C.春秋战国诸侯国D.秦朝郡县制11.(3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否(  )A.会制造工具B.会使用工具C.会使用天然火D.会人工取火12.(3分)《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民食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最早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是(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13.(3分)如图,下面图中的骨针和装饰品应属于下列哪一远古人类?(  )\nA.北京人B.元谋人C.大汶口人D.山顶洞人14.(3分)下列图表的内容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下面是对史实的推论或评价。其中史实与推论(评价)正确的是史实推论(评价)A北京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已会人工取火B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和水稻C黄帝发明养蚕缫丝和文字“人文始祖”D尧舜禹禹通过禅让成为部落首领,并建立夏初,他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国王A.AB.BC.CD.D15.(3分)在我们宁夏灵武水洞沟,发现了距今3万年前的原始人类遗迹,考古人员依据的是(  )①历史教材②考古发掘③网络视频。A.①②B.①③C.②D.③④16.(3分)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其进步表现在(  )①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②掌握了人工取火③会用骨针缝衣服,懂得爱美\n④可以个人单独生活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7.(3分)下列各项在我国古代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使用骨针缝衣②采用天然火③制作黑、白陶④用麻纺成织品A.②①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②④③D.②①④③18.(3分)原始社会结束的根本原因是(  )A.部落议事集体的决定B.部落联盟成员的谦让C.禹有私心D.社会生产力发展19.(3分)下列内容符合北京人的是(  )①直立行走②制造石器和木棒③使用天然火④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0.(3分)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使用粗糙石器②使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作彩陶。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三、材料解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请完成:(1)文中的“轩辕”指的是谁?(2)为什么说“世界文明,唯有我先”?(3)怎样理解“中华开国五千年”?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n材料二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民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请回答:(1)材料一图片中“立木为信”和“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是在哪国进行的?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从此人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精神?(3)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果你是旧贵族,对变法的那条最不满?(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这场变法有何意义?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解答】题干中关键信息“商鞅变法中,把乡、邑、聚合变成县”。这一材料是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的反映。答案:B。2.【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这是对老子思想的运用,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互相转化。答案:C。3.【解答】题干中“提倡法治、主张改革”是法家思想,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答案:D。\n4.【解答】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答案:B。5.【解答】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A是孔子的主张;B是孙武的主张;C是老子的主张。答案:D。6.【解答】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养蚕缫丝,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因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人文初祖”,为中华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答案:A。7.【解答】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其中,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故世界现存最重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答案:D。8.【解答】依据材料“中华民族有三座长城,第一座长城是从秦始皇开始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座长城是指汉字,…”可知与文字的演变有关。商朝人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它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汉字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开始出现于商朝。答案:B。9.【解答】由题干“商王和商朝”可得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因为这个时候有了甲骨文,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他是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答案:A。10.【解答】分封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分\n封的对象和做法是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到各地去做诸侯,建立诸侯国,被封诸侯的义务是要服从国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贡献财物,要派兵随从周王作战。“齐鲁大地”的齐鲁均是西周分封的诸侯国。答案:B。11.【解答】会不会制造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类。答案:B。12.【解答】题干“钻燧取火”即是人工取火。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似。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答案:D。13.【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山顶洞人的史实。山顶洞人会制作骨针,会制作装饰品,有审美观念,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答案:D。14.【解答】A北京人生活距今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并会使用天然火,而不是人工火;B河姆渡人是生活在长江流域,主要食物是水稻,粟是北方的黄河流域的半坡人的主要食物;C黄帝虽是“人文初祖”,但传说发明养蚕缫丝是他的妻子,发明文字的是他的下属仓颉,不能直接说是黄帝的发明。ABC的史实与推论都有错误;D选项对史实的推论或评价是正确的。答案:D。15.【解答】据“在我们宁夏灵武水洞沟,发现了距今3万年前的原始人类遗迹”及所学知识可知,考古人员依据的是考古发掘。考古发掘是指为了科学研究,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根据发掘计划,对埋藏文物的地方、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调查、勘探和发现、挖掘文物的活动或工作。答案:C。16.【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山顶洞人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使用打制石器,还学会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已经懂得审美,并且开始死后埋葬。所以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得多。④可以个人单独生活,错误。山顶\n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这种集体称作氏族。所以①②③选项符合题意。答案:C。17.【解答】①使用骨针缝衣的是距今约三万年前的山顶洞人,②使用天然火的是距今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③制作黑、白陶的是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大汶口原始居民;④用麻纺成织品的是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人。答案:D。18.【解答】随着社会生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禹由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原始社会结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答案:D。19.【解答】①北京人已经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比较明显。②北方人会制造石器和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③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④北京人眉骨粗大,前额低平,颧骨高耸,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答案:C。20.【解答】早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就会使用粗糙石器,使用天然火的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种植水稻的是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人;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的是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人。答案:B。二、材料解析题21.【解答】(1)据材料“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可知,文中的“轩辕”指的是黄帝。(2)因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中国创造的文明最早,最辉煌,因而“世界文明,唯有我先”。(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是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轩辕(黄帝)算起的,造指南针、平蚩尤都是黄帝的功绩。\n故答案为:(1)黄帝。(2)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中国创造的文明最早,最辉煌,故有此说。(3)在中华文明史上,早在四五千年的炎黄时代,即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如建造宫室,发明舟车,发明文字等,它标志着人类历史摆脱了野蛮蒙昧的时代,进入到了文明进步的新时代,故称“中华开国五千年”。22.【解答】(1)根据材料一图片中“立木为信”和“舌战守旧群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人是商鞅;他生活在战国时期;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商鞅变法是在秦国进行的;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此商鞅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改革创新的精神。(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县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承认土地私有制,奖励耕战等;如果我是奴隶主旧贵族,我会对“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最为不满。(4)根据结合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故答案为:(1)商鞅;战国时期;秦国;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2)创新精神。(3)建立县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承认土地私有制、奖励耕战;废除贵族世袭特权。(4)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n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模拟题(二)(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1.(2分)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己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我们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是(  )A.化石B.传说C.文献资料D.文学作品2.(2分)历史老师利用右图原始人类头部复原像讲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已经会使用火,过着群居的生活”,老师讲到的原始人类应该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3.(2分)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是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4.(2分)从右图考古发现,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①河姆渡居民种植栽培稻②河姆渡居民掌握了磨制技术③河姆渡居民的工具比北京人有了进步④河姆渡人已懂得审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2分)“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和小麦B.水稻和粟C.小麦和粟D.水稻和玉米6.(3分)《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n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科举制7.(3分)下列表述不能反映春秋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8.(3分)《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依法能得到奖赏的是(  )①宗亲贵戚②有军功者③生意做的好的人④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3分)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  )A.仁B.“兼爱”“非攻”C.有教无类D.“无为而治”10.(3分)下列思想家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①孔子②老子③孟子④庄子⑤董仲舒。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③D.②④⑤11.(2分)《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A.牧野之战B.春秋争霸C.楚汉之争D.官渡之战12.(2分)许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诸侯争霸B.王室衰微C.经济发展D.新经济秩序确立13.(2分)小王去四川旅游回来,用图照片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参观的著名景点\n时说:这一伟大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早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他介绍的工程是(  )A.都江堰B.灵渠C.京杭大运河D.会通河14.(2分)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商鞅变法内容中,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  )A.承认土地私有B.建立县制C.奖励耕战D.废除旧贵族的特权15.(2分)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大,赏不私亲近…,”这段材料说明(  )A.商鞅公平无私,严格执法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D.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16.(2分)“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  )A.\nB.C.D.17.(2分)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如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18.(2分)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  )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19.(2分)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了,该诸侯国是(  )A.楚B.齐C.晋D.秦20.(2分)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下图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现象\n(  )A.春秋争霸B.战国形势C.秦朝统一D.三国鼎立21.(2分)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做了相应学习摘要(如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22.(2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开始于(  )A.公元前475年B.公元前230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220年23.(2分)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毁,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八股取士D.文字狱24.(2分)下列秦朝的统治措施中与秦朝灭亡有关联的是(  )①实行郡县制②统一文字③焚书坑儒④统一货币⑤修建长城⑥强征赋税⑦严刑苛法⑧开拓交通⑨修骊山陵\n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③⑤⑦⑨C.②④⑥⑧D.③⑤⑥⑦⑨25.(2分)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领袖是(  )A.项羽和刘邦B.陈胜和吴广C.韩信和张良D.刘秀和朱元璋26.(2分)下列战役中决定了秦王朝的成与败的两次战役是(  )①河套争夺战②长平之战③巨鹿之战④城濮之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27.(2分)“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C.稳固大一统局面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28.(2分)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的“上”指(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景帝D.汉武帝29.(2分)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开始于(  )A.秦始皇B.隋文帝C.汉武帝D.唐太宗30.(2分)观察右边的“讲经图”,这反映了(  )A.百家争鸣B.秦始皇焚书坑儒\nC.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D.明朝八股取士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40分)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牧野之战)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材料三: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示战役发生在哪一年?的交战双方?这一战役的结果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制度?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起到了什么影响?(3)材料三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哪些是统治阶级?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32.(20分)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依据材料一的图片和文字,归纳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请选择一项谈谈你的看法。材料二西汉建立之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n死者过半。”﹣﹣《汉书•食货志》(2)依据材料二,概况西汉初期的社会状况。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使西汉前期出现了怎样的统治局面?材料三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3)依据材料三,概况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60分)1.【解答】远古时代的化石可以通过考古发掘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考古学者发现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己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其重要研究证据是古人类化石。答案:A。2.【解答】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师讲到的原始人类应该是北京人,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答案:B。3.【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现存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半坡聚落是黄河流域原始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半地穴式的。答案:C。4.【解答】由稻米,我们可以看出的信息是河姆渡居民种植栽培稻;由骨耜\n,我们得到的信息是河姆渡居民掌握了磨制技术、河姆渡居民的工具比北京人有了进步。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答案:A。5.【解答】生活于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种植水稻,生活于距今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答案:B。6.【解答】题干关键信息是“武王既胜殷,邦诸侯”,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答案:A。7.【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春秋时期出现的铁农具和牛耕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选项ABC符合春秋时期时代特点;而选项D不是春秋时期时代的特点,外戚宦官的轮流专权是东汉时期的特征。答案:D。8.【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商君治秦,法令至行”,由此判断这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内容之一是奖励耕战,即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因此只有选项②④符合题意。答案:D。9.【解答】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在此以前,由于学在官府,平民子弟无权进入官府的学校学习,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才使平民子弟有机会上学。题干中“有教无类”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思想。答案:C。10.【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n答案:A。11.【解答】依据题干信息“齐桓公”“尊王攘夷”,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答案:B。12.【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争霸中留下的成语,因而集中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社会特点。BCD均不符合题意。答案:A。13.【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早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答案:A。14.【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建立县制,把全国合并为41个县,县的长官称县令,由国君直接任免。县制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深远,至今我国县制仍然沿用,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的富强,为其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答案:B。15.【解答】据题干“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大,赏不私亲近…”可知,罚不讳大,赏不私亲近说明商鞅公平无私,严格执法,对所有人都能做到一视同仁。答案:A。16.【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故答案选A。17.【解答】右图文物是甲骨文,它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左图文物是司母戊鼎,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所以通过图中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商朝的历史。答案:B。\n18.到推广;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故ABC符合这一时期的特征;随着诸侯争霸,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少。答案:D。19.【解答】战国初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与原有的秦、楚、燕、齐,并称战国七雄。晋国曾称霸春秋时期。答案:C。20.【解答】由材料图中的“秦、赵、燕、韩、魏、齐和楚”可知:材料中的地图是战国形势示意图。因此说题干材料中的历史地图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历史现象。战国初期,诸侯国之间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答案:B。21.【解答】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掠夺土地、大国兼并小国,促使井田制和分封制瓦解。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私田增多,出现封建生产关系;春秋时期赋税制度改革促使公田转化为私田,到战国时期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这时,王室衰微,政权逐步掌握在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卿大夫手中,他们利用政权力量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变法运动,最终废除奴隶制度包括井田制、分封制,确立封建制度包括土地私有制、中央集权体制,顺应了走向统一的趋势。这段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从历史进程上看,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代。答案:A。22.【解答】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后称秦始皇)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答案:C。23.【解答】材料提供了关键信息“书籍被烧毁”,结合所学分析,秦始皇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籍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的处以死刑,秦始皇是接受里\n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的;“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结合课本所学分析,虽然焚书坑儒有利于秦始皇加强思想控制,有利于巩固统治,但是摧残了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答案:B。24.【解答】据所学知,秦朝的灭亡是由于秦的暴政,秦的暴政表现在③焚书坑儒,⑤修建长城,⑥强征赋税,⑦严刑苛法,⑨修骊山陵。答案:D。25.【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首先领导农民起义起来推翻秦的统治,陈胜、吴广的首义精神,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这次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故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领袖陈胜和吴广。答案:B。26.【解答】长平之战以后,东方六各国再也抵挡秦军的进攻。巨鹿之战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答案:C。27.【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汉武帝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出现了大一统局面:政治上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加强中央的经济权。废止旧货币,由中央铸造五铢钱,在全国通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文化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通过这些措施,西汉王朝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西汉出现了强盛的局面。答案:C。28.【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可以把王国分给其他子弟,新封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从而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答案:D。29.【解答】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公元前2\n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公元前2世纪是中国的汉朝前期。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的学说才获得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的地位。答案:C。30.【解答】观察题干图片可知,这是汉代的“讲经图”,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这反映了汉武帝推行儒学教育。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在长安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选项C符合题意。答案:C。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40分)31.【解答】(1)根据材料一“牧野之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役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交战双方是商朝的军队与周武王的军队;这一战役的结果是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西周。(2)根据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稳定周初形势,巩固疆土;分封制加强了西周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周天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是统治阶级;诸侯需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故答案为:(1)公元前1046年;商军与周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西周。(2)分封制;稳定周初形势,巩固疆土;加强了西周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3)周天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需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32.【解答】(1)据材料一的图片和文字可知,秦朝为\n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是: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有利于国家对经济发管理,便利了商品的交换的交流,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发展。秦始皇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2)据材料二“西汉建立之初,‘民失作业,而大饥馑(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知,西汉初期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人口锐减。为此,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使西汉前期出现了文景之治。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注重农业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增加。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在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3)据材料三“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可知,西汉初期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威胁到西汉王朝。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下诏规定诸侯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了。故答案为:(1\n)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意义: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有利于国家对经济发管理,便利了商品的交换的交流,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发展。秦始皇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其中一项即可)(2)社会状况:人民流离失所,土地荒芜,人口锐减。(意思相近即可)政策:休养生息。局面:文景之治。(3)问题:西汉初期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威胁到西汉王朝。(或者答出“王国问题”)措施:颁布推恩令(或推恩令的具体内容);汉武帝还采取措施取消了许多诸侯王的封国和土地,剥夺爵位;刺史制度。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06 12:56:16 页数:24
价格:¥8 大小:536.66 KB
文章作者:135****156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