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长征胜利万岁》课件30张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0

2/30

3/30

4/30

剩余2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长征胜利万岁杨成武\n导入•1985年《杨成武回忆录》公开出版,开国上将杨成武在书中多次提到他的好搭挡——红四团团长王开湘,引起了弋阳县委办一位同志的关注。“这个王开湘,是不是就是下落不明的黄开湘?”时任县党史办主任的李松河带领一支调查小组,来到北京,面对面采访了杨成武。回忆当时的情景,李松河眼睛发亮:“听说我们是黄开湘的家乡人,将军站起来,热情和我们握手。”访谈持续了3个多小时。杨成武回忆道:“遵义会议前夕,耿飙团长调师部,黄开湘被派到四团任团长,我任政委。他是江西弋阳县人,是赣东北红十军锻炼出来的干部。”他补充说,在江西口音中,“王”“黄”不分,“黄开湘”成了众人嘴里的“王开湘”。\n导入•一系列确认后,杨成武感慨万端:“土城狙击战、飞夺泸定桥、夺袭腊子口,场场都是恶战、险战,他的指挥才能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的表扬。过草地是毛泽东点的将,要我们四团为先锋团,黄开湘一马当先、英勇果断,确有大将风度。”他还详细讲述了黄开湘病逝的具体细节。1935年11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接到中央通知参加全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两人策马一口气跑了50多里路,出了一身汗。回来的路上又淋了一场大雨,结果都得了伤寒病。\n导入•“我送他到军委卫生部住院,没有想到这一别就成了诀别。”当时的医院缺少药物,只能靠酒精、苏打水和云南白药给战士们治疗。黄开湘连续半个月发高烧,经常神志不清。11月中旬的一天夜里,黄开湘在高烧迷糊的状态下扣响了枕头下的左轮手枪,子弹击穿了头部。“噩耗传来时,我震惊了,也顾不上自己在患病,跃马直奔罗汉川红军医院,谁知到达时,黄开湘的遗体已经埋葬了。”•“他是长征的英雄,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他!”最后,杨成武一再交待:“你们回去要好好宣传黄开湘,他是人民的大功臣。”此时,距离黄开湘病逝已经过去了整整50年。李松河说,在关上笔记本的那一刻,感觉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英雄终于有了准确的身份,这对于他的后人也是一个交代。\n导入•被埋藏的英雄,因杨成武将军的回忆录,再次闪耀于世人面前,让亲人得以知道下落,让后辈得以感受英雄伟大。历史也是如此,通过回忆录再次被人们触摸,认识人物的得失成败,感受人们的喜怒哀乐,昂首阔步,继续前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杨成武将军回忆录中的重要篇章《长征胜利万岁》,感受革命将士的喜悦,汲取向上的生活力量。\n学习目标•1.了解杨成武及文章的相关背景;•2.了解回忆录的文体特征;•3.鉴赏文章的抓具体场景和细节的写作方法;•4.鉴赏引用毛泽东关于长征论述的部分,体会长征的伟大意义;•5.感受革命将士的革命热情。\n杨成武•杨成武(1914年10月27日—2004年2月14日),福建省长汀县客家人,是中共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杨成武于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当上团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了不朽功勋。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n长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n回忆录•散文的一种。用叙述或描写的方法,追记本人或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和社会活动。一般常在叙述或描写中穿插作者的议论,或者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态度和感情。•回忆录根据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写人为主和记事为主两类:前者可以写人物在较长时期内的遭遇和斗争,也可以写人物的某一阶段的经历;后者可以写一个时期的史实,也可以写一个事件的始末,或事件的一个侧面,一个片断。回忆录具有文献性质,它要求所记人物和事件必须确有其人,确有其事,不能虚构、篡改和歪曲。\n阅读全文,积累词语,疏通文意久别重逢: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出自清·曾朴《孽海花》。秋高气爽:形容秋日天空明净,气候凉爽宜人。万马奔腾:成千上万匹马在奔跑腾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出自《初刻拍案惊奇·钱多处白丁横带》。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千钧雷霆)拍手称快:形容因事情有称心如意的结局而高兴愉快的样子。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艰苦卓绝:形容斗争极其艰苦。运筹帷幄: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也泛指筹划决策。\n阅读全文,积累词语,疏通文意•1-9,胜利到达吴起镇;•10-22,伏击歼灭敌军;•23-46,参加全军干部会议。\n细读课文,寻找亮点•作为回忆录,本文哪些地方富有现场感和画面感?•十月十八日这一天,进吴起镇之前,我们刚翻过一个小坡,带路的同志指着前面的一个村庄,说那就是吴起镇时,队伍中顿时沸腾起来了!•“吴起镇到了!”同志们欢叫着跑了下去,看到这个欢乐、热烈的场面,我们都很高兴。(1、2)•利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表现了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的喜悦心情。\n细读课文,寻找亮点•作为回忆录,本文哪些地方富有现场感和画面感?•我们在蓝盈盈的天空下,列队进入了这个镇子,我们早就听说,吴起镇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名将吴起的功绩而命名的小镇,可是走进镇子一看,除了一条小河,一排古老的窑洞之外,却看不出有什么纪念吴起的古迹,倒是一个窑洞口旁边挂着的一块牌子吸引了我们。(5)•场面描写,描写了一个简陋的地方,却有苏维埃和红军,衬托了红军和共产党艰苦奋斗的革命意志。\n细读课文,寻找亮点•作为回忆录,本文哪些地方富有现场感和画面感?•战士们在一旁手里握着枪,眼睛紧盯着川里,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此刻谁都心里痒痒的,恨不得一下扑过去,将敌人彻底消灭。但是,这次是联合行动,必须听从统一指挥。(15)•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表现了红军战士高昂的革命斗志和一切服从听指挥的优良品质。\n细读课文,寻找亮点•作为回忆录,本文哪些地方富有现场感和画面感?•受惊的马狂奔乱跳,敌人无法控制坐骑,纷纷从马背上跌落下来。有的腿还挂在脚蹬里,硬给马拖着跑了。敌人后边的三个骑兵团,阵势还没有摆定,一家伙就给他们自己的败骑冲散了。真是人喊马嘶,不打自垮。(17)•动作描写,用敌人的惨败衬托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敌。\n细读课文,寻找亮点•虽然是回忆录,作者在记叙中饱含感情,有什么效果,请具体分析。•1:“沸腾”(直接抒情)•2:“高兴”(直接抒情)•4: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乐景衬乐情)•21:“拍手称快”“欢天喜地”(群众的高兴)•22:“情绪很高”“热乎乎”•24:“热烈”(革命者之间的亲密)•37:“热烈”•38:“格外兴奋”\n细读课文,寻找亮点•虽然是回忆录,作者在记叙中饱含感情,有什么效果,请具体分析。•作者通过直接抒情表达了红军战士胜利到达吴起镇的喜悦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者还通过环境描写表现红军战士喜悦的心情;•作者还通过群众的喜悦心情表现红军的伟大。\n细读课文,寻找亮点•作者为什么要大段引用毛主席的言论?•①引用会议讲话,更具真实性;•②引用领袖原话,更具权威性;•③再现了会场上全军干部认真听取毛主席报告的场景。\n细读课文,寻找亮点•毛主席讲了长征的哪些内容?•①长征的时间和里程;(39)•②长征的成就;(42)•③长征的意义;(42)•④长征胜利原因。(42)\n细读课文,寻找亮点•毛主席从哪些方面讲述了长征的意义,又是如何讲述的?•①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②先总说,再分说。围绕关键词“第一次”“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革命者乐观、自信。\n细读课文,寻找亮点•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评价这段历史的?•是的,我们红四团的指战员和整个红军一样,经过万水千山,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经过无数次残酷的战斗,忍受了一切物质生活上的困难,不少同志流了血,许多战友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我们现是终于到达了北上抗日的根据地——陕北的吴起镇,怎能不兴奋、不激动呢?(2)•胜利来之不易,兴奋。\n细读课文,寻找亮点•作者在文中是如何评价这段历史的?•是的,今天在这里开干部会,同志们格外兴奋。毛主席、周副主席、张闻天总书记,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领导同志和大家一起,度过了长途跋涉、征战万里的艰苦岁月。你们——党的领导人,不知疲倦地操劳着,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红军的胜利,全都消瘦了,花去了多少心血啊!你们在这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运筹帷幄,把我们从一个胜利引向一个新的胜利,是多么不易啊!要说辛苦,你们最辛苦了!想到这里,我的心情和同志们一样,十分激动。(38)•对党的领导同志的尊敬和赞扬。\n长征精神,长了中华英雄气70年前的那个10月,从赣南、从湘西、从四川嘉陵江、从河南何家冲出发的红色大军,汇聚在西北黄土高原,汇聚在抗日救亡前线。他们的远征,从此有了一个让中华民族至今为之骄傲的名字:长征。虽然这支红色队伍当时还十分弱小,病榻上的鲁迅却坚信,这些九死一生的红色种子,就是“民族的脊梁”。他从白色恐怖的上海发来贺电,“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未来。”70年过去,鲁迅先生的预言早已被历史证明。长征,作为一部无与伦比的伟大史诗,给予我们今天和未来怎样的启示?\n长征精神,长了中华英雄气即便死亡也不能阻止信念的脚步一条长征路,是一条鲜血浸透的红飘带。担任过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将军,长征时在红3军团10团任营长。老人回忆湘江之战,仅他们一个团,就顶住了敌人一个师又一个团的兵力。血战湘江后,出发8.6万人的中央红军,锐减到3万余人。鲜血,染红了湘江,染红了岸边的一座又一座山头。“再大的牺牲,也不能阻止我们前进!”与张震一样,从赣南一直征战到陕北的老红军唐进新回忆,每一战都有大批战友倒下,“但活下来的人毫不退缩,因为我们有红色的理想。”唐进新所说的红色理想,就是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就是北上抗日实现民族独立。在赣南闽西,在鄂豫皖,在湘鄂川黔,在川陕边界,共产党人创建的红色政权,点燃了像唐进新一样的劳苦大众心中的理想之火,也激发了他们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n长征精神,长了中华英雄气即便死亡也不能阻止信念的脚步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使红军战士的生命意志和生命能量迸发:粉碎了三倍、五倍乃至十倍于己的强敌围追堵截,翻过了雪山、穿过了草地……在他们身后,留下的是这样一组惊人的数字:一方面军翻越山脉18座,其中5座经年被积雪覆盖,跨过大河24条,历经11省二万五千里;二方面军行程9520公里,攻占县城92座;四方面军行程5000公里,三过纵深近500公里的水草地;红25军行程近万里。长征途中,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仅师以上规模的战斗就有120多次,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日均行军74华里……正是在这样的磨练中,产生了伟大的军队、伟大的精神和伟大的奇迹。\n长征精神,长了中华英雄气浪涛再大也无法阻挡中国革命航船乘风向前一条湍急的河流横亘在红军北上的路上。这,就是大渡河。此时的中央红军仅剩2万人。如果在5个月之前的湘江之战,蒋介石的如意算盘也许能够得逞,当时,由于错误指挥,中央红军险些全军覆没。但随着毛泽东重掌红军指挥权,那支灵活机动、以少胜多的红军又回来了。杨得志率领的红1团,从数百里之外突然出现在安顺场渡口。枪林弹雨中,驾着从敌人手中夺回的小船,17勇士从浪尖上突向对岸。但船少人多,大队人马无法迅速渡过大渡河。杨成武指挥的红4团以昼夜行军240里的速度,奔袭到几百里外的泸定桥,在敌人还未来得及毁掉这座桥前,22名突击队员冒死爬上了摇摇晃晃的铁索∶一个战士中弹跌入河中,紧接着又一个……其余的人仍在奋力前进……随着一片欢声雷红军终于冲到了对岸……\n长征精神,长了中华英雄气长征,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伟大转折。长征,奠定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中国革命战争全局上的指导地位。面对长征以来兵力对比3万∶40万的悬殊局面,重新把舵的毛泽东以一系列军事史上罕见的手笔,指挥红军在川黔滇万水千山间纵横驰骋∶四渡赤水、虚指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实现了遵义会议确定的渡江北上的战略方针。“长征,为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整个中国革命战争全局范围内得到检验与公认,提供了广阔舞台。”军事科学院战略教研部教授姚有志认为,正是通过长征,全党全军真正认识和理解了毛泽东和他的军事思想。长征,检验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长征,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官兵关系、军民关系……长征途中,红军先后经过了瑶、苗、回、藏、裕固、东乡等1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成千上万的民族兄弟加入了红军队伍。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陈力说,红军的模范行动,使沿途的2亿群众耳目一新,认识到了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完全不同于任何旧军队的人民军队,懂得了“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n长征精神,长了中华英雄气长征精神将令中华民族创造新奇迹毛泽东及其战友奠基陕北后,史沫特莱到延安,是时,由长征大军改编的八路军正浴血奋战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上。这位著名的美国女记者在她《伟大的道路》一书中充满信心地写道∶长征虽已结束,红军仍在创造历史。日军全面侵华之初并没有将共产党领导的队伍视为对手。骄横的日军忽视了这是一支经历过千锤百炼的钢铁队伍。经过长征考验,他们的意志、毅力,信念和精神,都发生了巨大飞跃。正是这些人,成为了民族独立的中流砥柱;正是这些人,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曾思玉将军回忆,抗战爆发后,连参加过长征的炊事员、卫生员都能在敌后发动起群众。长征路上走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伟人∶毛泽东和邓小平。前者在长征中被确立为党和红军的实际核心后,用不到15年的时间,率领人民创造了一个新中国。后者用了几乎相同的时间,指引中国走向繁荣富强。\n长征精神,长了中华英雄气70年过去,那场伟大远征的亲历者,正带着他们的红色记忆一个个离去。但他们所创造的伟大精神,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从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它们的源头,无不源自于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百折不挠、敢于胜利的长征精神。事实上,从长征结束的那天起,长征及其精神的影响就开始超越国度。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看过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后,三次约见这位曾与毛泽东打过交道的人。今天,在长征路上,仍有众多的外国人,沿着红军的足迹一路追寻。在他们的眼中,跨越中国西部的长征和横穿中国北部的长城一样,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征,留在了人类的史册上。长征精神,闪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进程中。\n长征胜利万岁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8-01 09:22:02 页数:30
价格:¥10 大小:933.59 KB
文章作者:158****2033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