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16*三棵树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16* 三棵树【导学目标】1.理解“树”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2.理解树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3.体会并感受作者内心对生命的感悟与倾诉。【课时计划】1课时。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大家知道,白杨树在茅盾先生心中是中华儿女英勇不屈的象征,那么,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苏童先生心中的“三棵树”又是如何地让他难以忘怀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苏童的内心世界吧![来源:学科网ZXXK]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嫉妒(jídù) 黝黑(yǒu) 怅惘(chàngwǎng)黄桷(jué)苦楝(liàn)石埠(bù)一抔(póu)枇杷(pípá)悲悯(mǐn)残垣(yuán)瓦砾(lì)摇曳(yè)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颤索:哆嗦。[来源:Zxxk.Com]悲悯:哀怜、怜悯。谋面:彼此见面、相识。残垣:残缺不全的墙。登堂入室:登上厅堂,进入内室。夷为平地:指铲平使成一块平地或指把地面以上的物体全部摧毁。郁郁寡欢:形容心里苦闷,指闷闷不乐。3.作者介绍苏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原名童中贯,1963年生于苏州,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代表作包括《园艺》《红粉》《妻妾成群》《河岸》和《碧奴》等。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三棵树在文章中究竟指什么?【交流点拨】“我”生命中遇到三棵树,作者由一趟长途列车的终点站名引到对这三棵树的叙述上的。2.三棵树是指哪三棵树?【交流点拨】苦楝树苗、石榴树、枇杷树。3.这三棵树有什么特点呢?结合文中语句分析。【交流点拨】①从文中“我种过树。我曾经移栽了一棵苦楝的树苗,……将一只破碎的花盆和一抔泥土留在岸上,留给我。”可以看出苦楝树具有幼小无依的特点。(第一,是一棵没有什么可爱之处的幼小的苦楝;第二,它居然是栽在花盆里的,在这样的土壤里,就是生长起来,也是可怜的。从中流露出作者的深意,也寄托了对人、对城市的调侃的意味。)②从文中第八自然段中的相关文字来看,枇杷树具有含蓄深沉的特点。石榴树具有热烈、奔放的特点,体现出作者得到石榴、枇杷后的极其喜爱、兴奋、愉悦情感。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步骤三 精读课文 把握情感[来源:Z_xx_k.Com]1.作者在对果树的描写中还提到了孩子和鸟儿,作者驱赶鸟和孩子,果树却迎接它们的到来,没有怨言,执着地付出,无边无际地奉献,两相对比,我们在果树身上可以看到一种什么精神?【交流点拨】树对人平等、无私奉献的精神。2.在作者的一生中,这是他拥有的三棵树,但是应该说在其余大部分的时间,他没有树,那么关于树的其他的情节,请你概括一下。【交流点拨】思树、种树、丧树、得树、失树。3.在不同的阶段,作者在对待树的得与失中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下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相关语句来梳理一下作者的情感脉络。【交流点拨】怅惘——无奈自责——悲伤、隐痛与缺憾——快乐与欣喜——哀伤与缅怀。①在作者的想象中树是挺立在原野上的,有绿色的褐色的树干,但这只是想象,在现实中作者多次提到“我”没有树,这让“我”怅惘,成了“我”的隐痛。②成年后“我”见过了很多树,但都不是“我”的树,那么作者的树到底在哪里呢?在迁居新居后“我”得到了一生得到的最重要的礼物——两棵树,在作者欢快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想象,树的存在,让“我”知道“我”是个幸运的人。③但“我忽略了树”,对它熟视无睹,当树终有一天将离去时,“我”才又怅然若失起来。④作者这一生,他种过树,但只能种在花盆里,并且苦楝树被我偶然的疏忽和难以抗拒的天灾毁了,从中可感受到生存的艰难、无依、无奈。⑤后来两棵果树离我而去表现对逝去的一种哀惮,可见他情感的悲伤与凄凉。步骤四 品味语言 理解主旨1.作者在文中多次询问:“我的树在哪里”,请思考为什么作者一直在寻找树呢?没有树会对“我”有怎样的影响?【交流点拨】没有树让作者怅惘、觉得缺憾,有了树让他觉得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关于果树的描写也是本文最为欢快的章节。这说明他觉得没有树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作者渴望完整,因此不断寻找,也因此,作者在文中“我生命中应该有三棵树的”,只有这样才有完整的生命形态。2.作者为什么认为有树的人生才是完整的呢?为何在不停地寻找树呢?【交流点拨】“树”不仅仅是树,是一种象征,是一种想象中美好的生活状态,是一种美好的理想追求,是一个遥远的难以实现的梦想,寻求树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梦想探寻的过程,人生有梦才精彩,但并非每梦皆能圆,有美好、有痛苦才是生活的本真,树是自象的象征,因此作者不停寻找“我的树”其实是在呼唤自然与人共生和谐的环境,呼唤人对树(自然)的珍惜和感恩。3.在寻找“我的树”的过程中,你觉得作者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为什么?【交流点拨】伤感、无助、无奈。关键是结果“我”没有了树,可见基调的主旋律是一种无助的呼唤与渴望,对完整生命形态的热切的期盼。4.第三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写移种苦楝树苗的经历?【交流点拨】是作者少年寻梦的难忘经历,伴着他的隐痛与自责;作者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将没有树存在的生活看作是不完美、不齐全的人生;与后文写到的两棵果树构成对比。5.文中第五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交流点拨】过渡作用(或承上启下,由“苦楝树”过渡到“两棵果树”)好处:承上接上文。归结出失去苦楝的自责、愧疚和隐痛,又开启了下文,为意外获得两棵果树的欣喜、满足铺垫蓄势;使文章脉络清晰。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苦楝树是作者拥有的第一棵树,它的孤苦无依、不幸夭折,似乎和作者的童年有不尽相同的地方,童年的作者连拥有一棵树的愿望都显得那么奢侈、天井大小的地方只能望天,因此作者希望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作者通过对童年记忆中火车站名“三棵树”的思考延伸到自己生命中曾经拥的三棵树,表现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眷恋。请对照作者通过本文传达出的思想感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人生中目前为止最珍视的东西。(小组交流、发言、派代表上台讲述)[来源:学|科|网Z|X|X|K]【附:板书设计】三棵树苦楝树——幼小无依枇杷树——含蓄深沉石榴树——热烈奔放伤感无助无奈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23 00:04:07 页数:6
价格:¥4 大小:143.50 KB
文章作者:教学资源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