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通讯的有关知识,明确通讯的一些特点。2.赏析文章的精彩语段,学习本文具体、形象、生动、详尽的描述方法。3.感受作者的爱国激情,培养爱国情操,激发富国强军的豪情。教学重难点:1.了解通讯的有关知识,明确通讯的一些特点。2.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赏析文章的精彩语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与默读结合法、资料助读法、研读品味法、拓展演练法教学过程展示:一、新课导入同学们,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国家的强盛。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军强国的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在跨越“着舰”“起飞”这两道坎中,着舰是“刀尖上的舞蹈”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这节课,我们就学习通讯一篇——《一着惊海天》,感受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的惊心动魄的场面。二、走进课文(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展示课前预习)1.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舷号16,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前身是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次舰瓦良格号,改装后中国将其称为001型航空母舰。80年代中后期,瓦良格号于乌克兰建造时遭逢苏联解体,建造工程中断,完成度68%。1999年,中国购买了瓦良格号,于2002年3月4日抵达大连港。2005年4月26日,开始由中国海军继续建造改进。解放军的目标是对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舰进行更改制造,及将其用于科研、实验及训练用途。2012年9.25,正式更名辽宁号,交付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2013年11月,辽宁舰从青岛赴中国南海展开为期47天的海上综合演练,期间中国海军以辽宁号航空母舰为主编组了大型远洋航空母舰战斗群,战斗群编列近20艘各类舰艇。这是自冷战结束以来除美国海军外西太平洋地区最大的单国海上兵力集结演练,亦标志着辽宁号航空母舰开始具备海上编队战斗群能力。2017年1月12日凌晨,赴南海执行跨海区训练和试验的辽宁舰编队通过台湾海峡,继续开展后续任务。8\n2.通讯①定义: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②通讯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③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速读课文,根据语境和课下注释解决生字词。边读边完成以下任务:1.将这篇通讯改写成一句话新闻。【明确】2012年11月23日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2.从这篇通讯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明确】①辽宁舰的航行位置。②歼-15舰载机着舰训练的时间。③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和意义。④歼-15成功着舰的过程。⑤-15成功着舰后工作人员的欢呼和庆祝。3.理清这篇通讯的结构层次。【明确】第一部分(1—4):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渲染着舰前的紧张的气氛。第二部分(5—22):具体描写歼-15舰载机“起飞”“着舰”惊心动魄的过程。第三部分(23—26):极力描写人们在成功着舰后的喜悦与激动之情,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三)研读品味,合作探究1.本文标题有什么特点,结合全文说说副标题的作用。【讨论展示】本文标题分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简洁准确,生动形象,一个“惊”生动准确地表现“着”的惊心动魄。标题“着”和“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副标题“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补充说明文章要表现的主要内容。2.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讨论展示】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作者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成功着舰作铺垫。3.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讨论展示】战斗机着舰是这篇通讯的主要事,而人们的神态和心情是辅助之笔,用以从侧面表现主题。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8\n4.文章三、四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讨论展示】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强军的梦想,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的难题。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5.试从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的角度来进行赏析。⑴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的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明确】①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舰载战斗机着舰时的情景。②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同时增强文章气势,具有感染力。⑵“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的困难以及危险程度之高,同时也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让读者感同身受。⑶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歼—15舰载机”比作“凌波海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歼—15舰载机即将着舰时的轻巧灵活。⑷“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其作用)【明确】本段主要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突出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同时也点明了舰载机成功着舰这个事件的重大意义。(四)深入理解,引发共鸣1.文中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明确】彰显出了先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歧视,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对的困难之大,同时这也更加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为国争光的斗志,烘托了此时的成功。2.最后一段重点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明确】重点采用了抒情和记叙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表达出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同时也点明了舰载机成功着舰这个事件的重大意义。3.有人说,这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8\n【明确】①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华民族惨遭列强的凌辱和践踏,割地赔款,签订了一些列丧权辱国的条约,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更使中华民族陷入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惨痛的历史教训让中国人民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军队,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这篇通讯向我们介绍了“辽宁舰”舰载机首架次着舰并获得成功的过程,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国防建设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②这篇通讯让我们看到我国综合国力尤其是国防实力的显著提升,增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五)链接生活,拓展延伸在迎接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到来的日子里,请阅读《梦想绽放更加绚丽》,读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感受。  2020年“中国航天日”宣传海报。国家航天局叶雨恬提供  最美人间四月天。这是万物生长的时节,也是一个充满梦想的月份。  对中国航天来说尤为如此。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84年4月,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1990年4月,首次成功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把美国制造的通信卫星“亚洲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就在今年4月,在“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第五个“中国航天日”。  习主席指出,设立“中国航天日”,就是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  中国梦牵引航天梦,航天梦助推中国梦。  就在这个4月,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20208\n年,我们正迎来一个又一个新的梦想绽放——  看,大凉山深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已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北斗全球星座组网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中国“北斗”将造福全球;  看,南海之滨,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和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已到达文昌航天发射场,中国载人航天三期工程大幕将启……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畅谈梦想;奋进在伟大的新时代,我们更有充足的信心和力量把梦想变成现实。  梦想起航——  千年夙愿中萌芽  一穷二白中起步  2020年4月,人类航天史上的一项历史记录仍在不断刷新——  这项“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最长存活时间纪录”的保持者,是来自中国的“玉兔二号”。  在“嫦娥三号”探测器携“玉兔号”月球车登月后,这辆首次登陆月背的月球车本来可能有一个全新的名字。但在一场面向全球的征名活动之后,中国航天人反复衡量14847个有效名称,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以神话传说中的“玉兔”为中国月球车冠名。  这个选择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如果你关注中国航天,你会发现,很多航天器的名称都与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有关:迢迢奔月的“嫦娥”、指路导航的“北斗”、带着“火眼金睛”寻找暗物质的“悟空”、开创利用卫星千里传递量子信息先河的“墨子”……  因为,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深处,凝结了太多走向星辰大海的夙愿:“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浪漫传说,世界公认最早对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对太阳黑子的记载,诗人屈原充满好奇的《天问》,张衡制作飞翔木鸟,万户乘坐火箭升空等航天探索……  然而,近现代我们落后了。直到新中国成立,最早仰望星空的民族才真正迈出探索太空的步伐,而且是从一穷二白中起步。  仅举一例。曾参与“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的陈克明记得,当时,为了造出发射卫星的火箭燃烧室壳体,他拿着图纸跑了十几个省市,竟没有一个可以独立生产的厂家。  不过,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追梦者的步伐。后来,陈克明想尽办法,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让多个厂家生产再拼装,集全国各地之力如期完成了任务。  在中国航天起步的早期,还有更多艰难险阻逼出的“奇思妙想”:一根粗木头加一个白铁皮箭头就成了火箭模型;马粪纸上涂上墨汁,来探索空间光学滤波器的研制;猫的胡须也能当红外地平仪探测器的装配工具……  如此艰难的起步,在世界航天史上绝无仅有;也正是如此艰难的起步,淬炼出了自力更生的中国航天精神。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  1970年,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中国由此进入航天时代;2003年,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往返太空,太空迎来首位中国来客;2007年,首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准确入轨,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圆……  这,是一次次伟大航天梦想的起航,也是一次次伟大航天精神的起航。  梦想接力——  事业不断前进8\n  精神代代传承  2020年4月,航天专家孙家栋度过了91岁生日。这位被称作中国航天“大总师”的老人,亲历了中国航天梦最初的艰辛起步,也见证了一代代航天人之间的梦想接力:  ——1967年,孙家栋领衔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那一年,他年仅38岁;  ——2000年,袁家军担任神舟飞船总指挥,那一年,他刚刚38岁;  ——2008年,孙泽州担任嫦娥三号探测器总设计师,那一年,他也是38岁。  习主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走过60多年峥嵘岁月的中国航天事业,为什么始终充满了昂扬奋进的青春气息?答案就在一代代航天人为了中国梦、航天梦的接续奋斗中。  那是光荣使命的交接——  “历史的接力棒,正式交到你们这一代年轻人手中啦!”5年前的一句话,至今令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飞雪一想起来,就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这是2015年1月中旬,王飞雪在北京参加一次北斗系统建设重要会议时,即将卸任的北斗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的叮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国的航天事业正是在一次次沉甸甸的使命交接中向前发展。  2004年1月,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回收成功“百日”之际,42岁的张柏楠出任神舟六号总设计师。在这之前,执掌载人飞船总设计师“帅印”的,一直是“东方红一号”研制“十八勇士”之一的戚发轫。  接过使命的接力棒,10多年间,张柏楠主持了神舟六号至神舟十一号飞船系统的研制,先后把10名中国航天员送上了太空。  如果你留意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会发现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新一代运载火箭等各个航天领域,这样的使命交接一直在进行,这样的使命担当也持续在发生。正是因为总是有新一代航天人担当起新使命,中国航天才能不断实现新的梦想、书写新的荣光。  那是伟大精神的传承——  50多年前,负责建立“东方红一号”卫星测控体系的陈芳允遇到了一大难题。原计划建设18个卫星观测站,可由于国家经济条件有限,卫星观测站的数量必须大幅削减。减到多少个?经过他们反复研究,观测站的数量最终减到了6个,以最小成本圆满完成了测控任务。  这一故事可谓立足国情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生动体现。几十年间,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这一精神早已融入中国航天人的血脉:创立“异想天开”的“双星定位”理论,建立别具特色的北斗导航星间链路,实现人类航天器首次探访月背……  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伟大事业催生伟大精神。几十年来,伴随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中国航天精神也不断在继承中弘扬: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  今天,中国航天在现实的天空中星光满天,在精神的天空中同样是“星光”满天。  梦想花开——  服务国计民生  托举民族复兴8\n  2020年4月,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主战场武汉取得阶段性胜利。  科技战“疫”的冲锋中,身处太空的北斗导航卫星功不可没:建设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它支撑精确标绘;无人机喷洒防疫作业,它提供厘米级精准定位;车队运送物资,它规划导航路线,推送交通信息……  北斗战“疫”,正是航天科技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生动写照。今天的中国,航天成果已广泛服务于国计民生各领域:“高分”卫星为最近西昌森林火灾扑救的前方指挥、灾情评估提供重要参考,“风云”卫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准确气象预报,航天医学研究成果可用于预防和治疗中老年骨密度降低等疾病……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曾将载人航天的意义形容为“顶天立地”。“之所以说顶天,是因为它事关国家长远发展,托举民族伟大复兴;之所以说立地,是因为它与国计民生紧密相连。”  顶天立地——载人航天如此,整个中国航天事业亦是如此。  1971年10月25日,就在“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后的第二年,联合国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1974年,邓小平同志出席第六届联大特别会议,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站在了联合国大会讲台上。  后来,邓小平同志评价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一句口号代代相传、广为人知:“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  此言不虚。几十年来,一批批中国航天人胸怀祖国、奋力拼搏,使我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第一个实现月背软着陆的国家、第一个发射量子卫星的国家……当一个个走向“前列”的数字与“国家”二字相连,那问鼎苍穹的力量便已汇聚成助推民族复兴的澎湃动力。“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主席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今天,新的梦想已再度扬帆起航,在新时代航天人的砥砺奋进中,我们必将迎来更加绚丽的梦想绽放。(三)课堂小结本文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抓住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成功着陆歼-15舰载机的全过程。作者集中笔墨主要叙写的是塔台指挥和着舰动作这些环节,将着舰的前后过程清晰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总之,这则通讯让我们看到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四)课堂板书一着惊海天蔡年迟蒲海洋第一部分(1—4):意义、气氛工作人员就位成功的喜悦安全观察员检查阻拦索富国强军的豪情第二部分(5—22):具体描写过程塔台广播8\n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稳稳着舰第三部分(23—26):描写人们的喜悦与激动之情4.三、布置作业观看当日中央电视一台的“晚间新闻联播”,选择印象比较深刻的国内外大事,试写一句话新闻。(不少于两则)四、推荐阅读篇目1.《“辽宁舰”上最后的八天七夜——追忆航空工业英模罗阳》2.《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五、教学反思教读本课,我有如下心得与反思:1.阅读新闻作品首先需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结构,把握文章的内容。本文通过对文体知识的介绍和学习,把握了文章的结构,感知了“辽宁”舰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全过程,其次通过对精彩语段的品味和揣摩,感悟了试飞人员、科研人员等为了祖国国防军队的强大而不怕牺牲、勇于探索地精神,更感受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2.阅读新闻作品还应注重品味文中的精彩语言,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以及在全文中的作用的角度进行多方位的分析。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19 19:45:05 页数:8
价格:¥3 大小:62.2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