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我看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5.我看一、明确课标要求(一)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2.分析诗歌的一项,感受诗歌的美。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培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2.难点: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二、教学过程展示(一)新课导入春天,万木发芽吐芯,百花争相竞放,处处莺歌燕舞,令人陶醉。诗人笔下的春天,更是千般妩媚、万种风情,既有“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灿烂,亦有“吹在不寒杨柳风”的温暖,还有“几处早莺争暖树”的活力,更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希冀。诗人穆旦笔下的春天,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全新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诗歌——《我看》。板书课题作者(二)走进课文环节一:了解作者,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课件出示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拜伦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2.九叶诗派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当时并没有明确的流派名称,自1981年《九叶集》出版后,才开始被人称为“九叶诗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王馨迪)、木点、陈敬容、杜运燮等。在新诗写作中,九叶诗派追求现实与艺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美,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在艺术上,九叶诗派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艾青评价他们:“接受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采用欧美现代派的表现技巧,刻画了经过战争大动乱之后的社会现象。3.写作背景本诗是穆旦在联大初期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滇南小城蒙自。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急时刻,穆旦与几百位师友一起踏上了学校5\n西迁之路,抵达了昆明。一路上他目睹山河破碎的现状,亲经历了现实的苦难,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更加坚定了对抗战胜利的信心和渴望,“我们走在热爱的祖先走过的道路上”“我们不能抗拒,那曾在无数代祖先心中燃烧着的希望”,本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作的。【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了解诗歌作者、流派及写作背景,让学生知人论世,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诗歌。环节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这首诗。课件出示丰润(rùn)忧戚(qī)枉然(wǎng)勃发(bó)飘逸(yì)摇曳(yè)róu(揉)过绿cháo(潮)xié(谐)奏tǎn(坦)荡吹xī(熄)2.指明诵读,然后评价阅读,教师同时做出指导。课件出示诗歌朗读的要求:(1)读准字音;(2)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词语的重读;(5)读出情感。3.合作读,互相评价,感知作品的语气和语调。4.理解内容。题目为《我看》,诗中哪些内容为诗人“看”到的?诗人“看”到了什么?预设:前两节是诗人看到的,由四个“我看”领起。第一节诗人看到了一幅“北方原野图”(描绘了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第二节诗人看到了一幅“夕阳落照图”(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逐渐消失不见,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诗人看到了一幅傍晚时分柔美恬静、充满生机的春景图。追问:描写春日美景有什么作用?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流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情景交融,为后文抒情做铺垫。5.诗人看到这美丽的画面,想到了什么?预设:第三节诗人面对春天的夕阳美景,情不自禁忆往事忧乐。第四节怀古抒今,借远古哲人表达对生命、自然的热爱。第五节,诗人在结尾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热爱生命、热爱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的愿望。课件出示第一部分(1、2节):所看。由远及近,描绘了一幅美好、令人沉醉的大自然图景。第二部分(3—5节):所想。议论、抒情,抒发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憧憬之情,也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愿以热血青春报效祖国的深情。和自然万物同呼吸共命运,生于斯,奋斗于斯,葬于斯。【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通过诵读,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初步感受诗歌情感。环节三:深入探究,理解内容1.找出诗中的意象,分析所描绘的意境。5\n预设:意象:春风、青草、绿潮、飞鸟、晴空、流云、大地意境:诗人选取了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鸟、深远的晴空、被夕阳染红的流云、沉醉了的大地等意象。寓情于景,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温馨、美丽、和谐的意境。2.诗人在最后一节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预设:在作者看来,由“我”看自然之景,自然转入到与自然的交流,自然及万物的容纳之广,一切人类的喜怒哀乐均受之于自然的平静中,作者个人的非凡经历在自然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希望与自然融为一体,像自然接纳一切一样去平静的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以此来宽慰自己。3.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预设:这首诗歌,诗人通过描写春风荡漾、飞鸟凌空、凝望大地的自然风景,表达出对于闲适生活的追求,最终达到自然与生命的融合,在深情的咏唱中,蕴蓄着希望和新生。【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让学生抓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来理解诗意,把握主旨。这一部分是上一环节的继续和深化。环节四:品读诗歌,感受诗美1.品词(1)理解下面这句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预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春风”揉过“青草”,如同春风轻柔地抚摸着青草,给人以温暖柔和之感。(2)理解下面诗句中感叹词“哦”的表达作用。“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预设:感叹词“哦”主要展现的是青春的激越与豪迈。2.品句(1)理解诗句“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所运用的写作手法。预设:这是大跨度的隐喻:阳光照耀,填空晴朗深远,一尘不染,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诗人置身于如此的风景之中,诗人沉醉的生命已经飞腾,与春之神韵一同漫游——“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2)如何理解“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预设: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例如诗歌、绘画。(3)“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怎么理解?”预设:他生命的静流“指哲人对生命的认识”,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是写哲人和自然的谐奏。远古的哲人的生命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3.品段(1)说说你对第三节诗歌的理解。预设:这一段出现转折:这么美好的景象,却枉然在你眼前掠过;而你的生命、如同这美好景象的鲜活的生命,短暂而又宝贵的生命,只能在“寂静”里“勃发”。这如何不叫人悲哀。然而诗人随后并没有陷入伤感之中。热爱生活、忠于生命,让诗人唱出了“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这样浪漫、潇洒的旋律。我们的心也仿佛一下子变得轻快起来。5\n(2)请结合全诗,赏析最后一节。预设:在自然中感悟、寻找生命的真谛,是很多古代文人的追求和寄托。但诗人出新,在“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那样自由、潇洒、快乐时,又“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这不仅增加了诗的韵律和美感,更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深刻、真切的体验——“熄灭”也是一种自然,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如同盛开一样)。【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通过品读字词句段来理解诗歌的内涵,进一步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环节五:品析手法,把握写法1.举例说明本诗的浪漫主义色彩。预设:(1)“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我看”“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绿潮”,这是生命与自然的融合,具有浪漫主义色彩。)(2)“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我看”“一飞鸟平展着翅翼”“流云慢慢地红晕”,这是一种人对自然对生命的感知,具有浪漫主义色彩。)2.诗歌中还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预设:(1)用词优美形象。例:“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表现春风对春草的爱护之情。“静静”“慢慢”等词营造出了温馨、美丽、和谐的意境。(2)准确使用修辞。例:“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拟人,形象写出向晚春风的柔和,使人感到十分亲切。“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反复,排比,使感情浓烈而真挚。“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比喻。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了绿草像“潮水”-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3)反复咏叹。四个“我看”,反复咏叹,可增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同时诗文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富有语言美。(4)遣词造句上较多使用了语言陌生化的手法。如说季节把花朵“燃起”又“吹熄”,虽然看似不合事理,但却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花朵的自然荣枯,感受到生命的不断变化,语言的陌生化增强了表意的丰富性。【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品析诗歌的艺术手法。通过质疑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动起来,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避免了机械灌输。环节六:课外延伸,拓展视野1.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与陶渊明的思想境界有哪些不谋而合之处?预设:《我看》中诗人通过自然风景表达出了对于闲适生活的追求,最终达到自然与生命融合“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河流!”而这种情感的表达在陶渊明的诗歌中早已有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之情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逍遥自在恰恰与穆旦的生命与自然的合流不谋而合。2.穆旦的爱国意识穆旦的救亡意识非常浓烈,“有一次,社会上抵制日货,穆旦就不让母亲买海带、海蜇皮吃,因为当时这类海鲜大多是从日本进口的。要是买来,他不仅一口也不吃,到头来还把它倒掉。因此连大家庭中的伯父们也议论穆旦是赤色分子,让他三分。”“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从青年时代起,鲁迅的这句话成了穆旦最喜欢的名言。[8]“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总要留下足迹”,据说这是穆旦自己经常对人对己说的话。5\n(三)课堂小结在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诗人借助大自然中的春风、春草、飞鸟、流云等意象,描绘了两幅美丽图画,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以及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愿望。今天,我们面对的是新时代,我们更有理由,用发现美的眼睛,用充满爱的眼神去发现生活之美,去看自然之趣。(四)课堂板书三、布置作业课后完成《全易通》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四、推荐阅读篇目阅读林徽因的《莲灯》《九十九度中》,进一步体会她的作品风格。五、教学反思这首诗意境优美,体验独特。基于此,教师在教读此诗时,首先帮助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然后结合诗歌的意象,理解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勾画诗句所展现的美好画面。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优美的意境,并通过板书的流线设计,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创作思路,进一步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19 19:45:04 页数:5
价格:¥3 大小:138.3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