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附目录)完整 p266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67

2/267

剩余26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及反思课文目录第一单元第五单元1古诗词三首16海上日出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17记金华的双龙洞宿新市徐公店习作例文清平乐·村居习作:游___2乡下人家3天窗第六单元4*三月桃花水18文言文二则口语交际:转述19小英雄雨来(节选)习作:我的乐园20*我们家的男子汉第二单元21*芦花鞋5琥珀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6飞向蓝天的恐龙习作:我学会了___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8*千年梦圆在今朝第七单元口语交际:说新闻22古诗三首习作:我的奇思妙想23“诺曼底号”遇难记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24*黄继光第三单元25*挑山工9短诗三首口语交际:自我介绍10绿习作:我的“自画像”11白桦12*在天晴了的时候第八单元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四单元27巨人的花园13猫28*海的女儿14母鸡习作:故事新编15白鹅习作:我的动物朋友第一单元\n1《古诗词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读写本课生字词。2、随机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会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4、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借助注释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三、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学习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方法,背诵古诗的记忆力比较强,但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因此,课堂中重点是引导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大意,吟诵、想象画面等体验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田园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和积累古诗的兴趣四、教学策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法、目标导学法、以读代讲法;学法为自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读写结合法。\n五、教学过程板块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1、出示诗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将走进范成大向我们展示的充满自然美的田园生活。2、读诗题,解题意“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四时田园杂兴”的“兴”,四声。“即兴”意思是: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这里的“兴”,兴致,兴趣,“四时田园杂兴”,从一年四季的田园风光引发的各种即兴作品。)“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师:你看,抓住重点词突破,然后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题目的意思!带着自己的理解,再一起读读题目。3、《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今天咱们所要学的只是这其中的一首。板块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认识生字:【出示课件】杂、稀、蜻、蜓。注意读准平舌音“杂”,后鼻音“蜻、蜓”。2.指导书写【出示课件】\n“蜻、蜓、稀”都是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特别是“蜓”字,右边不要写成“延”。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小组讨论。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1)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2)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粮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种,生长期很短。花为白色或淡红色,果实磨成粉供食用。(3)蛱(jiá)蝶:蝴蝶的一种。板块三、初读古诗,感知内容1.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1)个人自由朗读。(2)指名试读,评议。2.读了这首诗,你能简要地说说诗歌写的什么情景吗?3.小声自读,边想画:想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他们分别怎么样?【出示课件】(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引导回答上面问题,小结:初夏江南景色: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齐读(正音,注意读出诗的节奏)\n板块四、学习诗文,探究诗意1.交流学法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但含义深远,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要了解诗的大概意思,平时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么学的?(交流学习方法)预设:可以借助课文注释理解。预设: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理解。预设:还可以问老师。是的,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接下来,咱们就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整首诗的意思!2.学生自学3.大概说说诗句的意思。(同桌说,指名说)(1)刚才,你读懂了哪句?(指点“惟有、日长”等重点词在诗句中的意思:惟有:只有;日长:天长了。)(2)知道了这些词在古诗中的意思,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再来说说?(3)教师随机点拨,注意语言表述上的流畅。照刚才他的说法,你觉得还缺少些什么?\n(借助注释,能把意思说完整了;借助工具书,读懂诗意,是一种学习方法,但在说的时候我们还要有自己的想法)【出示课件】4.质疑: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板块五、品词赏句,想象悟情1.赏析“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出示课件】(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2)交流:(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2.赏析“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出示课件】(1)诗歌三、四句写了什么内容?(2)交流:(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3)读诗思考:【出示课件】诗人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板块六、再读古诗,交流探究1.整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出示课件】宁静。第三句“日长篱落无人过”写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第四句中写“蜻蜓蛱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以动写静。总结: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动静相衬的写作手法。\n4.指导朗读:用轻柔、舒缓的语气朗读这首诗,体会意境。5.尝试背诵:自由背——同桌背——全班背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扫清字词障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掌握生字词,能够读通课文,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对整首诗歌有个整体感知,初步体会田园生活的美好。(二)、研读品味,理解诗情。这一教学环节是这节课的主体,通过理解词语,初步感知古诗内容,探究诗意,了解诗情,步步深入,层层理解,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作者及诗题,然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感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抓住文中的字眼,理解整首诗的诗意。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在此基础上,想象诗歌的意境,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n不足之处: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如下:古诗的朗读力度还远远不够。今后应该在古诗朗读的节奏、韵律上下功夫。可以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带动,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入情入境地读,真正喜欢古诗,喜欢朗读。《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3.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教学难点:理解诗词大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三、教学策略\n1.朗读入意境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先引导学生熟读诗词,再借助文字让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2.想象入情境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再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入情入境。四、教学过程板块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课题。1.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2.读诗题,理解题意(板书课题)宿:住宿,过夜。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男子开的客店。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诗人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板块二、初读古诗 (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2.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这里有几只美丽的蝴蝶,想和你们交朋友,认识它们的小朋友就请站起来和它们打个招呼。(看课件)读生字词“住宿、徐公、篱落、疏疏”。3.刚才读字的时候,你发现哪些字音,很难读准?请你带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翘舌音,后鼻音。)然后全班齐读。\n4.刚才小朋友们生字词读得真好。现在我们把这些字宝宝送回诗中,请你们正确流利地把诗读一读。5.指名读,小朋友注意听音是否读准,再指另一名学生读。6.这几位同学读得真好。请你们照着他的样子,读给同桌听。7.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读给大家听;齐读。板块三、逐句指导朗读,感悟诗的意境美。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1.(出示课件)小朋友,请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边想,通过这两行诗,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听后看图回答(老师可用手势带学生回答)。联系学生的回答,解说词语(篱落:就是围园子的篱笆;疏疏:指围篱笆的竹棍隔得很开。篱落疏疏就是讲围园子的篱笆很稀;小路,诗中的“一径”指的就是一条小路;未成阴:指树枝上绿叶刚刚长出来,还不茂盛,不能遮挡太阳。)3.请你把看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4.是呀,篱笆稀稀疏疏地围着园子,旁边有一条很长很长的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儿已经落下来,枝头长出了嫩绿嫩绿的新叶。这景色真美呀!谁能来把这种美读出来呢。\n5.指名读,根据情况由老师或朗读得好的同学带读;(疏疏,要读得轻;深,要读得慢来表现小路很长很长;未成阴,要重读。)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然后,请男同学和女同学比比,看谁读得更美。6.过渡  美丽的乡村景色吸引了诗人杨万里,忽然他眼前出现了更加有趣的画面,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课件)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1.学生回答。是小孩子在追黄蝶(那他们是怎么追的呢?)飞快地跑(是的,诗中“急走”就是飞快地跑的意思)2.现在你就是那个小朋友,你喜欢的黄蝶就在不远处,想抓到它吗?(想)那就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们吧!3.指名读。(根据读的情况,指导学生读这句诗时,要重读“急”和“追”)4.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齐读。师:看得出你追黄蝶跑得很快。还有谁来? 我仿佛看到你就要追上黄蝶了。5.小朋友捉住蝴蝶了吗?(没有)6.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飞入菜花无处寻)7.(看课件)为什么会无处寻?(黄蝶和油菜花都是金黄色的,地里到处是金灿灿的油菜花,黄蝶飞进花丛中躲起来,所以很难找到。)8.看着小朋友在这美好的春天追赶着黄蝶,诗人杨万里会是怎样的心情呢!(高兴)\n9.是呀,诗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又看到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他也不由得高兴起来,请你自己把这两句多读几遍,读出那种高兴的心情来!10.请想来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再四大组比赛读。点评:你们读得真有趣呀!我听了也高兴起来。板块四、诵读古诗,表现古诗的意境。1.过渡。老师忍不住想把整首诗读给大家听。(配乐朗读)2.老师读得怎么样?(出示课件)谁来说一说?(有感情)是的,陈老师读得有轻有重,还注意了停顿,你们想不想比老师还读得好呢?请你们分小组学着老师的样子一起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老师到各小组了解情况,并进行指导。)3.现在谁来挑战老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老师先肯定学生的勇气,再引导学生点评。注意诗的节奏、轻重,有感情地朗读。)听后再指名朗读。4.全班齐读,老师点评。5.古人经常用歌的方式把诗唱出来。老师也给这首诗谱上了曲子,你们想听吗?老师唱诗。6.你们想学唱这首歌吗?老师教唱诗歌。7.指导背诵,看图背诵,引背(篱落……树头……儿童……飞入……)8.同桌互背互听,全班齐诵古诗。板块五、激发乐于积累古诗文的情趣。\n1.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写了很多广为传诵的古诗。我们再来欣赏他的另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描写的是早晨他在净慈寺外看到的景色。2.老师范读,学生自由诵读,指名学生读,齐读。3.今天小朋友们都学得很认真,请你回家把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古诗有感情地背诵给爸爸妈妈听。五、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有以下方面:1.注重诵读指导。诵读的自然在于各个学习时段安排不同形式的读,读出质量。初读时要读,指名读,听读,齐读,把字音读正确,把诗句读正确;理解诗句时要读,默读,落重音读,把停顿读正确,把节奏读正确;吟诵时要读,配乐读,看图诵读,把诗意读出来,把情感读出来。\n2.图文结合,读中理解诗意,悟出诗情。图文结合讲求自然,切忌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在需要帮助时引导学生看看图,在部分学生关注时一起分享“成果”来看看图学一学;感受诗情讲求自然,诗人有诗人的情,读者有读者的情,时空不同,老少有异,只要个性的理解来自于对诗意的正确把握,来源于学生的心灵深处,一切情皆可融入那明艳的“暮春扑蝶图”中。不足之处:在朗读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今后应该多联系生活,谈体会和感悟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感情朗读,多多培养学生的感情朗读古诗的能力。《古诗词三首:清平乐·村居》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认识认识、读写本课生字词,适时引领学生理解“翁媪”“无赖”等词语的意思。3.朗读课文,放飞想象,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静谧与美好,体会词人对温馨、平和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4.引领学生总结并运用“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的方法学习古诗词。\n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解题读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及《四时田园杂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词,它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边写边提醒:写字像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马虎)齐读课题。2.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同学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下面老师再考考大家。(师板书“清平乐yuè”,并齐读)“清平乐”这个词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想象一下:有水的地方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清凉舒适。这是一首清静平和的音乐,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3.看来,有了丰富的想象,一个普通的词也会变得有灵性、有生命,就活起来了。学语文就要这样。指读:清平乐村居4.师介绍:“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光听这个词牌名,你有怎样的感受?(凡是用它作词牌的词都给人一种清静、平和、舒适的感觉。)(二)、初读感知,疏通字词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一字不差。\n2.学生自读课文。提醒:轻轻地读,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去寻找那种清静、平和、惬意的感觉。3.检查初读。谁来都给大家听?(读得正确即可,教师相机正音。)教师相机正音,指导书写“茅、檐”。“茅”上下结构,上窄下宽,第五笔是点,最后一笔是撇,别忘记写。“檐”左窄右宽,右边的横画较多,注意间距均匀,长短不一,“言”字上面一横最长。4.指名学生朗读;齐读全词。5.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词的特点:长短句;词有词牌名;词有上下片;词是押韵的。)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没有哪个字、哪个词语、或是哪个句子不理解。有问题吗?有了问题,怎么办?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看图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议一议。学生自主学习。7.交流释疑。我们先来说一说,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n预设:“翁”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翁”字上面是一个“公”字,那就是说“翁”指老公公。“媪”字左边一个“女”字,就是指老婆婆,老奶奶。翁媪就是指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妇。预设:谁知道“溪东”这个词的意思?预设:“锄豆”这个词可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得联系上下文。哪位同学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锄豆就是锄豆子地里的杂草)我们可不能被文字的表面意思所迷惑。不过,我们总是在错误中长大的。(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之美1.我们理解了一部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生齐读。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非常想读。师用清新的语调读,力求读得入情入境。3.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读得好吗?“词”也叫长短句,句子有长有短,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小”“草”“媪”,发现了什么?(第一、二、四句末尾三个字韵母都相同,都有“ao”)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大家把词的上片读读,感受一下。(生读)我们看词的下片哪些字押韵?(东笼蓬)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这首词有意思吗?我们再读一读。(四)、放飞想象,浸润静谧之美\n1.孩子们,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出哪些画面?(生简介画面: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2.品环境(1)好茶需要慢慢饮,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我们就细细品来,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一二两句?你从这两句中看到了什么景物?词人为什么说是“青青草”,而不是“青草”?(2)赏景不仅仅要用眼睛,还要学会用耳朵来聆听!(课件播放潺潺的溪流声)这样的美景属于你,美美地读一读吧。(3)读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茅檐”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给你们产生这样美的感觉呢?老师告诉你们: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生齐读。3.品人物(1)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面。(2)这一家一共有几口人?\n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预设:①品小儿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我说:“你是个无赖,你高兴吗?”为什么?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是“无赖”呢?(活泼、可爱)是的,古代有许多词的意思到了现在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差别,今后我们还会遇到这样的词。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小儿可爱呢?品“卧”。“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能想象出来吗?(很专注,很认真,还会哼着歌,一会儿还会仰着,高兴就打个滚,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师生小结提升:是的,小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师引说:他是多么——快活、愉快、自由自在、幸福、惬意……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世上最可爱的就是孩子”,就是你们,就是这个小儿。谁来读读这句?②品大儿和中儿喜欢大儿,因为他很勤劳。\n喜欢中儿,因为他会编织鸡笼。会编织鸡笼,那就是说他——心灵手巧(板书:大儿:勤劳中儿:心灵手巧)③品翁媪师讲解:虽然他们年岁逐增,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童心未泯。人们常说老小孩儿,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前面有同学提出“相媚好”这个词不懂(课件出示图片:突出“相媚好”)。你们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相媚好”指两个人很亲热地说着有感情的话。他们嘴里操着吴音会说些什么呢?老人们,这么亲密地、甜蜜的说着话儿,拉着家常,这就是——相媚好。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得怎样?(幸福、甜美、快乐、温馨、自由自在、与世无争……)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其乐。你们向往这样的生活吗?师引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仅仅是“翁”和“媪”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诗人、我们)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让我们也醉一回吧!(放音乐,配乐朗读)\n让我们闭上眼睛,记住这首《清平乐》。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这首《清平乐》!(五)、拓展延伸,写话练习出示这首词的画面,提出写话要求。1.配乐写话。此时此刻,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简单的文字进行描述。2.画面取名:给自己的文字取一个美丽的名字。3.集体交流交流讨论: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4.背诵这首词。三、板书设计四、教学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1、教给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我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能运用已知的方法去学习别的诗歌。\n2、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古诗词,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古诗词的意思,并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提出问题,其他学生来回答,老师只是起引导的作用。不足之处:首先,在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没有参与到小组讨论,说明上课没有照顾到个别学生,以后会多鼓励这样的学生。其次,学生上课中的精彩发言没有及时给予个性表扬,只是运用“很好”这个公式话的语言来应对,这点以后也要改正。再次,没有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这三首诗词,下次应注意。最后,整节课没有涉及写的环节,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好的句子处用语言来扩写,来体会古诗词的精妙特点。2《乡下人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构、冠”等10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屋檐、构成”等词语。\n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概括内容。能和同学交流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景致。3.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是“生动形象”的,能找出这样的句子摘录积累。4.感受乡下人家风景的独特、美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和赞美。5.能写一写自己眼里的乡村景致,表达自己的感受。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教学难点: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体会乡村生活的美三、教法学法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因此我选择了导读法、图示法、情景教学法等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充分体会乡下人家自然、质朴的美,从而激发他们对乡村生活的热爱。2、学法终身教育的理念并非要求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而是让学习者更多的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真正使他们学会学习。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学生掌握以下方法:自读感悟法、对比法、读结合法、读写结合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n板块一、情景体验,导入音乐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听过这首歌吧,这首歌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今天我们就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板书课题】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轻声读课文,长句子和生字一定要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另外,读的时候还要试着边读边想象画面。开始吧!(生读课文)2.孩子们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可以用一个词说说你的感受吗?(快活 美好 诗情画意 独特 迷人 别有风趣)3.作者的感受怎样,你能找到么?一起读读这些句子吧。(生读)板块三、品读语言感受美景1.那我们沿着乡间小路去寻找你所喜欢的独特、迷人的风景吧。(先组内交流)【课件出示:阅读1-6自然段。建议:①默读,想象你看到了哪几处乡村风景。②自由轻声读,想象你最感兴趣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把能表现这一处风景独特、迷人的语句勾画下来。】2.全班交流(每组出一位同学谈谈)\n请一同学读自己勾画的句子,并谈谈喜欢的原因。①生一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A、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别有风趣的装饰”是怎样的装饰?(别有风趣的装饰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B、请大家看图【课件出示:瓜架】谈谈你看到了什么?(颜色丰富数量多种类多形状不一)C、高楼大厦门前蹲着的石狮子,竖着的大旗也很可爱,今天我们就把它搬到乡下人家屋子前,你感觉怎样?(不协调)正因为有这别有风趣的装饰,我们才感受到了乡下人家的独特和迷人,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吧!(生齐读)②生二读“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生评价)  原因:A、“探”字写出了春笋快速生长的样子。B、用了拟人手法。C、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个淘气、顽皮的“笋娃娃”。那么多的“笋娃娃”一下子蹦到了我们面前,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生齐读)③生三读“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还有喜欢这处风景的吗?我们一起读吧。原因:\nA、耸着尾巴的雄鸡像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B、鸡妈妈负责。威武的鸡爸爸,带领着负责的鸡妈妈和好学的鸡宝宝嬉戏、觅食,多么幸福的一家子,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话吧。(生读)④生四:我喜欢门前的几株花,因为它们绚丽。⑤生五: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乡下人家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⑥生六:我喜欢秋天纺织娘的歌声,因为它能送人们进入甜美的梦乡。这么多的独特迷人景物这是让人流连忘返,还想回味回味吗?【多媒体展示:文中描绘的图景】其实咱乡下的风景还多着呢!想看看吗?【多媒体展示:配合乐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出现图片:金灿灿的菜花、绿油油的麦田、流淌的小河、竞相开放的桃花梨花、扑鼻的花香、温情的小院、别有风情的瓜架、悠闲的鸡鸭……】我们一起欣赏了乡村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色,想象乡下的冬季又会为我们呈现一番怎样的景象呢?(组内相互交流)小结:乡间美景真是看都看不够,我们不由得发出了和作者一样的赞叹:(齐读)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板块四、延伸拓展【多媒体出示】课后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下来。板块五、作业布置\n小练笔: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我们今天的乡间之旅就要结束了。此时此刻,相信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打开本子,把你想到的乡下冬天的景象写下来。四、板书设计《乡下人家》独特热爱自然迷人五、教学反思品读感悟贯串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指名读、评读、抓住重点词感悟读、齐读、引读等方式交错使用,最后配乐读。这样不同层次的读,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也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不足之处:整堂课下来也有不足之处,如:自己对课前的教学辅助工具准备检查得不够充分;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的反应超出了自己的预想,影响到自己的教学思路,不能灵活应对,心理素质还需提高。改进措施:\n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安排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先自读,边读边画边写体会;然后抓住重点词感悟读、齐读、引读等方式交错使用;最后欣赏读、配乐读,把读贯串于整个教学。通过不同层次的读,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的乡村生活的理解。3《天窗》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藉、蝙”等生字,理解“慰藉、恶霸”等词语;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3.培养想象能力。4.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5.让学生通过朗读领悟作者感情。6、深刻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情感。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感受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难点:理解8、9自然段中难懂的句子,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三、教法学法\n这篇文章文笔生动流畅、情感真挚,内容看似简单,实则含蓄,所包含的思想富有哲理,意义深远。由于写作时间已久远,现代儿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注意通过引导质疑、情景创设来增加学生的感悟,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情感。同时借助语言训练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学习文中想象的方法,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针对课文难点,运用演化、发掘策略,通过启发联想和表情朗读、自主默读等阅读指导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使其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得到心灵的熏陶。四、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法与过程,但此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身边的景物不太关注。课文中的平凡景物、普通场面,他们司空见惯,觉得平凡无奇,不能深入体味文中的意境。五、教学过程板块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1、师:每当阴雨天,我们出不去屋子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窗外,你都看到过什么?那么茅盾在童年里看到的和你一样吗?这几我们来学习矛盾的散文《天窗》。认识茅盾:出示茅盾的资料。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天窗?)3、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什么是天窗?这个问题读课文。4、学生带着“什么是天窗”的疑问读课文。(学生可说说课文的描述:“在房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也可以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窗。)(设计意图:针对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教材编排意图产生碰撞,理解编排目的的同时,学会质疑的方法,产生阅读的欲望。)\n5、天窗虽小,却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想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桌互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互相纠错正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3、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其他同学正音。4、自读课文,思考: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学生读,读后交流,抓住文章的中心句“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设计意图: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感悟课文,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5、齐读全文,体会感情。板块三、课堂小结不一样的童年有不一样的快乐,不一样的生活有不一样的精彩,再读课文吧,去感受乡下孩子因天窗丰富多彩的生活。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在读中感悟课文的思想情感。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n2、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天窗看世界的情趣。【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内容。1.回忆:天窗给乡下的孩子带来了什么?“小小的天窗是你惟一的慰藉。”2.问:慰藉什么意思?(安慰、抚慰)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什么时候需要安慰、抚慰呢?(设计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为学习文本奠定基础。二、细读课文,深入体会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的那些部分触动了你的心灵,反复阅读,体会为什么说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记录。2.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落交流读后感受。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A、慰藉:安慰。也就是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疾风暴雨中的玩耍,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天窗成了惟一的心灵寄托,惟一的自我安慰。\n1)师: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板书: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课文从下雨时、晚上两个时间写了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为什么说夏天阵雨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请同学们自由读4、5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2)汇报第4自然段,还有谁想读?读完后,问: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①“不愉快”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1、2句)感情读②“失落”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理解比喻句,体会到屋子的静和黑,感情读3)(第5自然段)是呀!还迷恋外面世界的精彩,却被关进黑得地洞似的屋子,多扫兴呀!但聪明的孩子们发现天窗,透过天窗,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自由读、指名a、汇报(看见了雨脚)(板书:看见雨脚)师:雨脚卜落卜落得跳体会到什么?(欢快)(看见了闪电)(板书:闪电)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b、师:大家开动脑筋,孩子们还会看见什么?(生:流星;萤火虫;月亮„)c、师:是啊!我也跟着看到了这一切美好的事物!这寂静漆黑得地洞似的屋子又能把孩子们怎么样呢?孩子们的心长了翅膀、孩子们的想象可以飞翔!请问:是谁?让孩子们的心长了翅膀——(生:天窗。)师:又是谁,让孩子们的想象可以飞翔?(生:天窗。)\nd师:透过这小小的天窗,孩子们由自己看到的点点滴滴又想到了什么呢?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多读几遍,开始吧——生:读书。)e生:汇报——(孩子们由看到的雨、闪电,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指名读、齐读,想象画面,指名说(风像狮子一样的吼叫,雨像千万条鞭子打向地面,雷就像有人重重敲响的锣,电就像就像利剑划破了夜空„„把我们带进的一个风雨交加的世界!)师: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是的,想象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比真实强烈十倍、百倍,甚至上千倍、上万倍的效果!(板书:想象到无穷无尽)这位同学们,把你感受到的想象的威力读出来。3、生:(读第5自然段)a、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风雨交加的世界吧(出示视屏)师:我们都来通过读,一起感受想象的威力吧。(齐读)b、师:同学们,被关进黑得地洞似的屋子的孩子们还失落吗?还难过吗?(不)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快乐、高兴)是谁?让他们快乐起来的?(天窗)所以说,此时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齐读这句话)总结方法:体会孩子们的心情—找透过天窗孩子们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读好。4、(第6、7自然段)过渡:雨天,透过天窗,孩子们由自己丰富的\n想象感受到了外边世界的精彩;晚上孩子们又会得到哪些精彩呢?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自学6、7自然段。汇报①6自然段(生:从“逼”“偷偷伸出头来”体会出孩子内心的不情愿和无奈)出示图片,指导读(师:当夜幕降临,孩子们告别了月光下、草丛中的嬉戏,告别了池塘边、河滩旁的玩耍,被逼上床休息的时候,那是多么的不情愿和无奈啊!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指导读。)②孩子们透过天窗又看到什么?(一颗星、一朵云、一条黑影)③一颗星、一朵云、一条黑影,让活泼会想的孩子们想到了什么呢?生:(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师:谁有补充?生:(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师:是的,你会从那一颗星、一朵云,想象到(引读)——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师:你会从那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引读)——生:(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a、师:读到这儿,我想问大家,作者在这部分的表达时,为什么要用上一系列的“也许呢?(生:因为孩子们还没来得及看清楚,黑影就消失在视线,不能确定,只能猜测„„)\n师:同学们到位的理解印证了作者“用词准确”的特点。b、我还想问问:这掠过的黑影,孩子们为什么不想到它也许是可爱的小鸡、也许是漂亮的蝴蝶、也许是勤劳的蜜蜂„„(生:小鸡、蝴蝶、蜜蜂这时已经睡大觉了,蝙蝠、夜莺、猫头鹰是在夜出来活动的。)师:是的,想象贵在丰富,更难得的是合理。c、(结合情境指导学生用“也许„„也许„„也许„„”造句)d、师:(引导想象)小玻璃上面掠过的这条黑影,你想到了什么?(生:太白金星的拂尘、来寻食的野猫、娥姐姐的丝带、悟空的金箍棒、主人遗弃的可怜的小猫、利波特的神)5、师:读了孩子们既丰富又合理的想象后,你们有什么感受?(生:屋子里黑压压的,孩子们很无奈,但天窗给他们带来了快乐。)师:用读把你的感受表现出来。生:读弟7自然段。(生:通过学习我知道天窗是非常神奇的。)师:用读把你的感受到的神奇体现出来。生:(读第7自然段。)师:读得真好!像这位同学一样,我们都来美美地体验天窗在晚上给孩子们带来的一切美好!生:(齐读第7自然段)6、同学们,当这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在孩子们的想象中展开时,黑暗、(恐惧孤独、寂寞)离孩子们——(生:远去!)师:而留在孩子们心中的只有这\n——(生:美丽而神奇的夜的世界的一切。)师:所以说此时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齐读这句话)三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天窗》这篇课文,知道课文围绕“天窗”写了(生看板书说)三、感情朗读自己感触最深的段落。(设计意图:在理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位,恰倒好处的突破了文中的重难点,同时也教给了学生读书、理解的方法。)五、板书设计《天窗》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看见想象雨脚闪电星云无穷无尽六、教学反思《天窗》这篇课文意义深刻,由于写作时代离现在孩子的生活较远,他们可能没有书中孩子们的这种感受,因此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n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备课时,我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引导孩子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针对“为什么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等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通过品词品句品段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我让学生将孩子们看到的,想到的结合自己的经历划一划,说一说,读一读,进一步感知课文。在渗透“想象”写法指导教学中,学生们通过品读悟出了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雷电的猛厉,云彩的奇异变幻,读懂了作者的想象主要是在颜色、大小、形状、数量等方面展开,十分合理。这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通过反复诵读自主地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阅读教学方法的确能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使阅读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4*《三月桃花水》教案一、教材分析《三月桃花水》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丽的春水图。课文篇幅虽然较短,但由于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多种句式,语言优美,适合学生反复品读,积累语言。二、教学目标\n1、能够正确本课生字词。并能理解课文中“绚丽”、“催促”、“草如茵”、“纤细”、“应和”、“竖琴”、“沉醉”、“柳如眉”等词语。2、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赤子之情。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段,并能体会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方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习惯,既能使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又能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语流、语感能力。四、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认字、读书就行了,还要根据教材分析内容的不同,通过创设情境挖掘出教材分析之外的东西,发展学生的思维。即阅读教学中还应注意创造思维的培养。挖掘出教材分析中隐藏着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性思维等容易忽视的问题。结合平时学生作文中词语贫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励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模仿造句、写话。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n昨天,老师带你们看了一次春潮,现在耳边好象还响着轰隆隆的春潮声。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到那里,我们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呢?(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3、结合学生的质疑学习生字:(辨析字音、字形)绚  弦  纤  和(多音字)  袅  茵  掬  裹(衷)  淌(躺)  犁(梨)  瓣(辩)4、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5、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6、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三)、再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n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分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3、教师引导:“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四)、布置作业:1、感情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选择自己理解了的词语造句)。第二课时(一)、检查朗读情况:1、让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自己认为能读得最好的段落。2、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你为什么觉得这段比较好读?(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如果没有明显的错误,就不要否定学生或幼稚或离谱的回答,因为这是孩子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即使有不够准确的地方,教师要重在适当引导,而不是强调唯一答案。也可以就此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完整、准确地表达。)(二)、学习课文:\n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2、课件展示。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呵,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呵”,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拟人方法)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樱花”“酒窝”(比喻)4、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5、小组自学: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6、教师提问:课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把“波纹”比喻成“琴弦”,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方法,把“柳枝”比喻成“长发”,把衣着艳丽的“姑娘”比喻成“花瓣”)7、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联系上文,思考: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因为桃花水与农村生产息息相关,所以比  金子还贵,因为它纯净透明,所以比银子还亮。)\n(三月桃花水让所有见过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像美妙无比的桃花水流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永远铭记。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无比热爱。)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思考:读《三月桃花水》和读《春潮》时,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三)、拓展:1、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写一写四季之一的自然景观,或写一写春天游园的见闻(也可安排在课后进行)。2、感情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什么?(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并尝试背诵。2、形近字组词:梨  鞠  纤  瓣  鸟  裹  琴犁  掬  迁  辩  袅  衷  铃辫     衰辨五、板书设计《三月桃花水》什么声音?竖琴沉醉什么光芒?明镜\n六、教学反思在本课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包括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性的自学朗读和课后巩固性的朗读;课堂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熟悉生字词的字音,初步了解课文意思、课文结构,以及初步感知课文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朗读中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把对春天、春水的喜爱、欣赏之情带到朗读中,让学生有感情、有意境的朗读。另外在本文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在预习中,在朗读中,在小组活动中,在各个思考问题的设置和回答的过程中,都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再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串讲课文,教师只要针对课文中疑难之处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学生就能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课文的精妙之处,更能真切的与作者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共鸣。\n《口语交际:转述》教案一、教材分析《口语交际:转述》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利用生活中的平常事,让学生转述别人的一件事、一段话,通过这听与双向互动的过程,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要创设多种情景进行多种方式口语交际,充分开掘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资源,同时又服务于生活,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到有用的口语交际基本能力。二、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转述,掌握转述的基本要求。2.根据要求进行转述训练。3.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根据要求进行转述训练。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培养他们表达的自信心。四、教法和学法1.创设情境\n努力把口语交际的训练置于一个具体的情境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安排给学生交际的任务,用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在交际中体验语言的魅力,获得身心的愉悦和美感。2.授人以渔听得悦耳,得顺口,品出味儿是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终极目标,口语交际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听及交际的方法,并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学会交际。3.迁移实践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迁移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五、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但在表达的清晰性和准确性方面有待提高。因此,课堂中重点是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的快乐,的享受,明确了转述的几点要求,把转述的内容清楚。五、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出交际话题1.导入新课。(1)师引导:同学们,昨天老师让课代表转达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谁来,昨天课代表代替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呢?\n(2)示例:与家长一起观看《朗读者》节目,并将家长的观后感转述给老师。2.师指名转述作业内容。3.转述家长的话。(1)师引导:你们的家长了哪些观后感呢?(2)生自由转述家长的话。4.师小结:在生活中,人们常常请人把话转告给别人,这叫“捎话儿”,也叫“转述”。(课件出示课题:转述)5.引导明确转述要求。(1)师引导:刚才向老师转述了家长的话的同学请举手。这些同学都已经学会了转述,那谁能转述时要注意些什么呢?(2)根据生交流情况总结转述注意事项。课件出示:听清要点,不遗漏主要信息。得明白,注意人称的转换。要有礼貌,注意话的语气。6.师小结:转述时要听清楚要点,不要遗漏重要信息,同时要注意人称的转换。让别人听明白你的意思,就是一次成功的转述。【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同学转述课代表的话,学生转述家长的话,不知不觉就把学生带入新课的学习中,学生都兴致盎然。(二)创设情境,落实交际要点1.根据通知,练转述。(1)师创设情境:今天回家,有个通知需要你们转告给家长。\n①课件播放广播通知。②师引导模拟转述:现在老师当你们的家长,谁来将这则通知转述给我?③师指名转述,师生评议。(2)读通知,练转述。①生自由读一读通知。②生转述,师生评议。2.看范例,练转述。(1)播放小伙伴转述的视频;师生评议。(2)小组练习。【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中设置梯度,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转述,逐步落实3个转述要点。(三)延伸话题,锻炼交际能力1.创设情境练习。(1)师引导:在生活中,除了转述通知,转述的内容还有很多。如果对方需要你转述的内容很多,你没听清,或记不住时,怎么办?(记住要点)还可以怎么办?一下听不清怎么办?(预设:请他再一次)转述时还要注意什么?(预设:要有礼貌)(2)师生合作表演。①情境一:星期天,爸爸妈妈不在家,这时有人打电话来……a.师生合作表演。\n(表演内容:请你妈妈于明天上午九点带上身份证和四张一寸彩色照片到公司开会)b.师生评议。②情境二:指名暂时离开教室,以听不到教室里的谈话为宜。a.师在教室内:“请你告诉××,让他将教室里的那盆凤仙花先浇点水,然后搬到外面晒晒太阳。”b.××回到教室,师指名向××转述。c.生评议。2.教师小结:如何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1)师引导:要想做一个优秀的转述者,必须做好哪两件事呢?(预设:听和)引导生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听,怎样。(2)生交流后师总结要点。(出示课件)课件出示:听:集中精神听,不随便插话,边听边思考。:普通话,礼貌用语,声音响亮,自然大方。【设计意图】口语交际是以听训练为基础的,对学生的听技能进行反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关注学生口语表达水平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交际的态度与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口语交际的“三维目标”,使学生在长期的口语交际训练中,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七、板书设计《口语交际:转述》\n清晰、清楚、准确、主要内容重要内容七、教学反思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我主要做到了以下两点:1.课前准备,让学生得到训练。这节课我精心设计了两个课前准备:让课代表布置作业以及让学生转述家长的观后感。真正的转述就此开始了。这样的课前准备,不仅是一个课前调查,还是一个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的有效尝试。这样的训练有充分的情感基础,学生于不知不觉中进入训练状态,这就是实践的作用。2.从课内到课外,真正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我注重引导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还重视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时端正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n《习作:我的乐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明确“我的乐园”的写作内容。2.写出乐园的特点,以及乐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3.运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法,表达对乐园的喜爱之情。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写出乐园的特点,以及乐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教学难点:运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法,表达对乐园的喜爱之情。三、教法和学法1.通过思维导图,明确怎样选择材料,清楚自己的乐园的样子,“我”最爱在那儿干什么,以及表现了“我”怎样的快乐。2.将自己的乐园介绍给大家,并回忆“我”在乐园里最爱干的事,列出提纲。3.能根据提纲书写习作并尝试修改。四、学情分析在教学中,我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不同情况,通过设置“组织材料”“仿写范例”“列提纲”等环节,让学生都有物可写,有据可依,从而达到预期目的。\n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欢乐,同学们,你们的乐园是哪里呢?(引入)2.组织同学交流介绍。(学生各抒己见)现在,让我们以“我的乐园”为题开始这次习作之旅吧!(板书课题)(二)、启发思路,讨论交流。1.打开思路。你的乐园都有哪些呢?是“满是玩具的房间”“村头小河边的草地”,还是“班级图书角”“自己家的院子”?或者是“学校的篮球场”“爷爷的菜地”?……(学生自由讨论)2.汇报交流。(1)引导学生先出自己最喜欢的乐园是哪里。(2)乐园有什么特点?(此处可作细节描写)(三)、习作指导。1.阅读感受。先来读一读表格中的内容。指名读。读后交流:“村头小河边的草地”上都有什么?小朋友喜欢在这里做什么?2.整理思路。你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在那儿你最喜爱干什么?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n让我们把自己的乐园介绍给同学吧。开始小组交流。3.写作提示:写之前可以仿照课本中的样子,做一个表格。写完后把习作读给同学听,让他们来感受你的快乐。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四)、习作点评。1.选出两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班级进行点评。2.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在那儿你最喜爱干什么,这个乐园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快乐。注意语言通顺、用词恰当等。(五)、习作小结。我们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园,抓住乐园的特点,写出了乐园里做的事情和获得的快乐。(六)、延伸活动。将你的作文与你的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根据对方的文字描写,画出对方作文中所刻画的具体场景。(看看是否刻画到位)七、板书设计我的乐园整体概括环境描写(不必---也不必---单是---)局部细写趣事描述(动作、生气、童趣)\n八、教学反思这节课堂下来发现学生因生活单调、积累不足,特别是城市的小学生上学放学绝大多数都是由家长接送,这种“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模式,使小学生缺乏应有的所见所闻和社会生活积累。此外,由于独生子女的因素,许多家长都是走着坐着和孩子在一起,不敢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甚至和同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交流的机会也很少,造成小学生习作困难的原因之一,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侧重引导学生时刻关注身边的事物,以积累创作素材。第二单元5《琥珀》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脂”等15个生字。理解“飒飒、松脂、柔嫩、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断绝、推测”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琥珀的形成、被发现过程及科学价值等有关知识。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形成过程必须具备的条件。2.并从这块琥珀推想出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理的能力。\n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你们见过琥珀吗?如果见过,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2.我们先来欣赏几件美丽珍贵的琥珀艺术品。出示图片。3.最后一幅图为书上的琥珀图片: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呢?谁想说一说?作者也向我们介绍了这块琥珀的样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怎样描述的。让我们来看课文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3.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三、合作学习,交流评析。1.小组交流朗读成果,不认识的字词借助小组学习的力量解决。2.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朗读课文。并说一说小组内解决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解决,全班讨论解决。四、作业。熟读这篇课文,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这篇文章,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二、理解课文。1.假如你就是科学家,面对这样一块奇异的琥珀,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生答)2.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想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的?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中是怎样说的?默读课文思考上述问题。(出示问题)。(l)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由一人执笔把小组意思记录下来,以便全班交流。)(2)集体交流。(指导朗读课文,深层次理解课文。)(3)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n(第一,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3.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4.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组讨论后回答。三、扩展延伸。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四、布置作业。把你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想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板书设计】琥珀-----推测特别的松脂球(天气热、松鼠老、松脂滴)、苍蝇、蜘蛛化石(漫长的时间、地壳运动)【教学反思】整篇课文的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学生不受制于课文,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地表达,类文链接根据自己的方式讨论、交流、学习。学生们时而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历史的长空里翱翔,时而又回到现实世界提出一个个疑问。课堂上,学生的心灵是自由的、开放的,他们的思想也是自由的、开放的,课堂由此生机勃勃。\n6《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篇课文的特点和内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2.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3.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钻研科学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教学策略】\n由于这篇说明性文章融知识性与科学性于一体,教学时主要让学生自主思考与感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自主阅读、小组研讨、朗读比较等形式,了解恐龙的演变过程,感悟语言的生动与准确,。在此基础上依本拓展,引导质疑深入探究,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与综合性。1、说教法在本课中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并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品味。2、说学法把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重点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点燃激情导入时我运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出示恐龙的动态画面,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氛围。调动学生的视听,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的情感引入课文的语言环境中去,孩子们如临其境,他们的心灵急需与文本契合,这个时候我导入新课,学生对这节课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二)、精读重点段,理解演化过程\n接下来我直奔重点-——课文的第3、4自然段。我以“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去中生代的地球,看看恐龙的演化过程”这一陈述,十分自然地引出后面的学习。在学习中,我紧紧围绕“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这一问题,设计了合作学习表格,教给学生抓关键词来填表格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会学习,学生在完成表格的过程中,不仅理清了课文的叙述顺序,也清楚地知道了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有了表格的提示,学生们把课文梳理得更清楚简洁。我又通过填空,图片解说,以及不同形式的朗读进一步加深印象。学生通过自主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读懂了课文。读的要求明确,读的时间充足,读的层次清楚,使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走进文本。(三)、创设情境、练习复述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自然博物馆需要一位讲解员讲解恐龙的演化过程,谁愿意应聘呢?通过这样的拓展说话训练,引导学生复述演化过程,积累、内化语言,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但激发学生复述课文的兴致,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四)、交流资料、拓展延伸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恐龙的资料。课上大家把交流搜集到的恐龙的图片和信息先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汇报时主要采用课件展示和投影仪展示的形式。让课文内容和有关的信息尽量地丰满起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接触尽可能多的资料,学生了解了更多关于恐龙的知识,由课内延伸课外,构建了开放的语文课堂。(五)、激发探索、升华情感\n我采用谈话法:科学家经过了百年的探索,帮助我们了解了笨重的恐龙演化成鸟的过程,这一切凝聚了他们宝贵的心血,科学家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20世纪有什么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呢?很多学生纷纷给出答案。我接着追问,人类的发明有很多,但是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科学难题,你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些未解之谜吗?学生发言后,我用课件出示:外星人、飞碟,并引导学生讨论它们存不存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并指出解决科学难题需要人们不断的探索、努力的去钻研。同时鼓励学生用智慧去认知世界、改变世界。整堂课的教学有多媒体课件的“相依相伴”,在“有声有色”的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升华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恐龙——鸟类 (不断探索、努力钻研)【教学反思】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1、话题导入,说到了学生的心里,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自主提问题,自主探究答案,在不断地探究中掌握了课文的重点内容,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恐龙的演变过程。\n不足之处:1、没有专门把生字词进行讲解,对程度不好的学生来说学习有点儿难度。2、问题的次序混乱,虽然问题都涉及了,但是顺序性不强,学生的思路不那么清晰,应该把问题编排得有条理性。3、对课文中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的体会不到位。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案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兵、乓”等12个生字,会写“纳、拥”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纳米拥有冰箱除臭 隐形健康预防病灶疾病细胞”等词语。2.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3.自主、合作探究“新奇”的具体体现。4.领会纳米的神奇所在,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教学重点\n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2.自主、合作探究“神奇”的具体体现。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2.有科学依据的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兵、乓”等12个生字,会写“纳、拥”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纳米拥有冰箱除臭 隐形健康预防病灶疾病细胞”等词语。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教学设计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导语:大家还记得在科幻世界里那些随意消失变化的人吗?还记得在神话世界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吗?现在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在疯狂的科幻世界里,不是在神奇的神话里,而是在离我们也许只有几年之遥的纳米时代!那么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大家想不想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2.展示图片:【课件出示】\n图1.纳米机器人(描述的是一个纳米机器人在清理血管中的有害堆积物。由于纳米机器人可以小到在人的血管中自由地游动,对于像脑血栓、动脉硬化等病灶,它们可以非常容易地予以清理,而不再用进行危险的开颅、开胸手术。)3.板书课题:简述:这篇科学小品文向我们简单而准确地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等科学知识,展示了纳米技术美妙的前景。(板书: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4.出示目标。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1)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1)检查并指正读音【出示课件:本课生字新词】乒乓球拥有杀菌防臭蔬菜癌症死亡率疾病病灶纳米冰箱钢铁隐形健康 细胞预防需要自由读,指名读,齐读。注意读准平舌音“灶”,翘舌音“杀臭疏”等。\n(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臭蔬健康”。“臭”上下结构,上面是个“自”下面是个“犬”,不要少写“自”里的一横和“犬”上的一点。“蔬”上窄下宽,下面是“疏”,不要多写横撇下的一撇,也不要少写了撇折右边的一点。“健”左窄右宽,注意中间是“廴”不是“辶”。“康”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部分,最后四笔分别是:点、提、撇、捺。(3)检查词语理解。(1)微米:微米是长度单位。1微米相当于1米的一百万分之一。(2)直径:是指通过一平面图形或立体(如圆、圆锥截面、球、立方体)中心到边上两点间的距离。(3)隐形战机:通常是指在电磁、可见光、红外、声学等方面难以探测或跟踪的战斗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电磁隐形。(4)雷达:测定目标位置的无线电装置或系统。(5)无能为力:不能施展力量。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个问题。(6)病灶:疾病集中的部位或是综合病症、感染的主要部位。(7)纳米缓释技术:这是一个纳米技术的问题,就是把材料(一般是药物)用纳米材料包起来或直接做成纳米材料,在一定环境下使它缓慢地释放出来的技术。\n(8)纳米机器人:是机器人工程学的一种新兴科技,纳米机器人的研制属于分子纳米技术的范畴,它根据分子水平的生物学原理为设计原型,设计制造可对纳米空间进行操作的“功能分子器件”。纳米机器人的设想,是在纳米尺度上应用生物学原理,发现新现象,研制可编程的分子机器人,也称纳米机器人。合成生物学对细胞信号传导与基因调控网络重新设计,开发载体或生物计算机或细胞机器人,从而产生了另种方式的纳米机器人技术。三、再读感知,理清脉络。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纳米?举出了哪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勾画。(改善我们的生活,医疗制药。)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点拨。3.再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从生活和医疗两个方面介绍了纳米科技在我们衣食住行方面的应用前景。4.介绍纳米技术的应用衣:在纺织和化纤制品中添纳米微粒,可以除味杀菌。化纤布挺结实,但有烦人的静电现象,加入少量金属纳米微粒就可消除静电现象。食:纳米材料做的无菌餐具、无菌食品包装用品已经面世。利用纳米粉末,可以使废水彻底变清水,完全达到饮用标准,纳米食品色香味俱全,还有益健康。\n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语句,有目的地筛选信息,了解纳米有关知识。2.自主、合作探究“新奇”的具体体现。3.领会纳米的神奇所在,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教学设计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字词。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领略了纳米技术的神奇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纳米技术的奥秘。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一)理解什么是纳米。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读了这两段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2.师:究竟什么是纳米?请同学们默读第二段,勾画出有关语句。3.指名回答,区别下面的两句话:(1)一纳米长度十分小。(2)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生:第二句用具体的数字写出了纳米的长度。\n师:十亿分之一米等于百万分之一毫米,拿出尺子,看一看一毫米有多长,想一想它的百万分之一又是一个什么样的长度。(板书:长度单位十亿分之一米)师: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预设:作者列出具体的数字说明了纳米的具体长度,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纳米这一神奇的长度单位。这种说明方法叫做列数字。(3)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这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1纳米的大小?预设: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了1纳米的微小。(4)什么是纳米技术? 预设:纳米技术研究的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预设: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点造福于人类的一门学问。4.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感受纳米的神奇。(二)了解纳米科技的广泛应用。现在我们都是纳米新科技的研究人员,我们一起去研究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分成两组:第一组纳米生活研究小组,第二组纳米医学研究小组。分小组讨论学习:①在生活上,课文第三自然段分别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应用纳米技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n②在健康问题上,课文第四自然段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纳米技术是怎样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先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汇报研究结果。第一研究小组:①利用纳米材料,冰箱可以抗菌: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防臭的功能,使食物和蔬菜保鲜时间变长。②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③隐形战机利用纳米吸波材料把探测雷达波吸掉,使雷达根本看不见它。(板书:清理冰箱“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 吸收雷达波)第二研究小组:①纳米检测技术在重要器官里检测病变及时治疗。②纳米机器人循着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③纳米缓释技术药丸药物效用时间长。(板书:监测身体病变清除病灶 制造有效时间长、副作用小的药物)是啊,作者举了这么多的例子告诉我们,纳米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其实啊,在生活的其他领域也有纳米技术的踪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每个同学的劳动成果,一起来了解这神奇的纳米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资料。\n①用纳米材料制成的自行车,重量只有几公斤;将防水防油的纳米材料涂在大楼表面或窗玻璃上,大楼不会沾油污,玻璃也会永远透亮。用防污的纳米材料织成的免洗涤衣物。纳米技术用于制药,可以制成导弹型药物,循着导引的方面直达病灶部位,疗效大大提高。②是由碳纳米管制作的纳米齿轮模型。纳米齿轮上的原子清晰可见。最异想天开的用途莫过于将碳纳米管做成太空升降机的缆绳。由于碳纳米管的强度高、重量轻,如果把它做成缆绳,即使缆绳的长度是从太空下垂到地面的距离,它也完全可以经得住自身的重量。到那个时候,人类到外太空旅行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三)总结 齐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1.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形容纳米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 预设:深刻2.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这种变化:巨大、翻天覆地历史性三、拓展延伸,读写迁移 同学们,你最想应用纳米技术来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说说你的想法,并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按先总述然后举例说明的方法有条理地写下来。板书内容 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长度单位)(十亿分之一米)\n(应用)清理冰箱 纳米技术 “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 给人类   吸收雷达波生活带来   监测身体病变深刻的变化  清除病灶       制造有效时间长、副作用小的药物教学反思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本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注重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使学生学到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创造能力还未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今后的教学中适当放手,给学生更大的自学空间,发挥丰富的想象,提高创造力。8*《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教学目标\n1.正确读记“尝试、火焰、捆绑、身躯、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等词语。2.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激发民族自豪感。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1.了解中国航天事业最终实现梦想的原因,从中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这篇课文激情澎湃,字里行间充满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自豪与骄傲。教学这一课,我注重引导学生用朗读从字里行间品味自豪和骄傲的感情。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1.播放课件,导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3.学生自由发言。4.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自定目标。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结合本单元学习重点和课文前的提示,自己来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全班交流,确定本节课的共同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n(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1.自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深化提高。3.全班交流。(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3)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1.“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4.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州五号”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5.请2~3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互相评议。板书设计:千年梦圆在今朝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n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教学反思:经过思考我觉得可以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应该应该让孩子带着骄傲自豪的思想感情去学习这篇课文。在导入课文的时候通过课件的展示为孩子们介绍中国在航天事业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然后让孩子们自读课文,找找课文中为我们介绍了中国在航天事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包括明代的官员万户,尽管他的实验失败了,但是为后人打开了思路,也是值得骄傲的。最后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体会最深的句子,体会是如何从句子中体会到骄傲自豪的,谈谈感受。我想这样设计教学的话,也许可以更大的程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把骄傲自豪的感情具体话,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这样的话比较适合孩子们。《口语交际:说新闻》教案【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新闻,并了解什么是新闻。\n2.准确传达信息;清楚、连贯地表述。3.激励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和身边小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准确传达信息;清楚、连贯地表述。教学难点:准确传达信息;清楚、连贯地表述。【教学策略】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还需要加深情感上的熏陶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学生不再只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应是学习上的“主体”。因此在老师示范的基础上,不仅要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所搜集的新闻信息,准确传达信息,清楚、连贯地讲述新闻,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发表看法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在交流和表达中体会和感悟新闻,在团队合作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字谜导入,认识新闻1.(看图猜字)门里面一只耳朵,猜猜这是什么字。(闻)同学们能给这个字组词吗?(新闻、闻鸡起舞、闻风而动……)2.刚刚有同学组了“新闻”这个词,同学们认为什么才叫新闻?3.那么是不是所有最近发生的事都是新闻呢?除此之外,\n新闻还有哪些特点?(待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之后,教师出示新闻的特点:及时性、真实性、有价值)。4.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要求我们从小要养成了解新闻、关注新闻、分享新闻的习惯。同学们课前都按照老师的要求搜集了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了吗?我们今天就来交流交流。(二)、新闻热身室——一句话新闻1.同学们都已经搜集了自己感兴趣的新闻,现在老师有点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同学们都搜集了哪些新闻。我们先来一个小小的新闻热身。请同学们用一句话介绍今天你要说的新闻的标题,并说出你的新闻是从哪里搜集来的。仿照屏幕上面的句式:屏幕出示:我是从________搜集的,我搜集的新闻题目是________。2.看来同学们搜集的新闻真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让我们足不出户也能尽知天下事啊!刚刚我们进行了一个小小的热身,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新闻实训室——组内讲新闻(三)、新闻实训室——组内讲新闻。1.方法指导。(1)同学们,我们手上都搜集了各种各样的新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将新闻发布出去,让别人更好的理解吸收呢?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2)视频里讲的新闻内容你听清楚了吗?这个发言人讲得怎么样?好在哪里?(板书: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连贯讲述、准确表达)\n(3)我看到我们有的同学搜集的新闻很长,如果你想一字不落地讲给同学听,恐怕还没有讲完就下课了。所以我们要熟悉自己的新闻,挑重要的内容来讲。请看大屏幕。(屏幕出示新闻范例)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范例,分为标题、导语、正文三部分。一般看新闻的标题和导语就能了解到新闻的主要内容,所以为了节约时间,在组内交流时,同学们只讲标题和导语就行了,讲完后还可以说说自己的看法。如果有一些同学讲得很好,我们再请他来给我们具体地讲一讲。(4)现在我们请一个同学来示范一下。(我今天要发布的新闻题目是……以上新闻由XXX为您发布。谢谢大家!)好的同学们,就这样轮着讲,讲完以后互相评一评,选一个讲得最好的代表各个组给大家讲。2.组内试讲。同学们,给你们6分钟时间,组长组织好,看哪个组最认真。下面我宣布,组内新闻发布会现在开始。(小组交流开始,老师巡视指导)(四)、新闻播报台——评评谁最棒1.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交流得非常热烈,请各组汇报一下你们组选出的代表是谁,准备讲什么新闻。2.老师期待你们的新闻大餐已经很久啦!现在我们就请各组推荐的新闻发言人,上台给我们说一说新闻,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以内。我们的“新闻播报台”就以黑板上这四点来作为评比标准,评出一名“\n最佳新闻发布人”。下面的同学认真听,有感兴趣的新闻还可以举手谈谈感受。3.发言人依次上台说自己的新闻,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老师从中串联。4.请同学们说一说,以上新闻,你对哪条最感兴趣?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5.评选今天的“最佳新闻发言人”。6.请“最佳新闻发布人”谈谈自己的获奖感言。(五)、师生总结1.精彩的新闻发布会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小小新闻发布会,你有何收获?既可以谈谈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也可以谈谈自己的不足,畅所欲言。2.总结:同学们,在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每天都有许多新鲜事,每天都有许多新闻,希望大家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读多看新闻,在新闻中增长见识,在新闻中成长。【板书设计】说 新 闻什么是新闻?怎样说新闻?说新闻:1.准确传达信息 2.清楚、连贯地讲述听新闻:1.认真倾听 2.及时提问 3.发言有礼貌\n【教学反思】课前我让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并留心新闻发布的方法、语言、形式等。在教学时,我先通过一句话新闻让学生了解交流新闻时要说明新闻的来源;然后通过一个视频,教给学生具体说新闻的方法,让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新闻在小组内交流。同时,我深入到小组内了解情况,并实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指导。最后在班级新闻发布会时,我发现孩子们新闻发布前的台词、流程都慢慢地规范起来。《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案【教学目标】1.启发学生自由地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指导学生通顺、有序、具体地说。3.给予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写作\n【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启迪学生展开大胆、丰富、合理的想象,并指导学生通顺、有序、具体地说。教学难点:给予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写作。【教学策略】四年级的学生受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想象不一定合理,所以要求不能过高。这节课的习作内容是写想象作文,其中不仅有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能力培养。新大纲要求:"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本堂习作的一个指导原则就是,能交给学生的时间就交给学生,能让学生做的就让学生去做。以此力求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一)、开展想象,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爱看科幻故事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个号称世界上最短的科幻故事(展示: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家中,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地球上为什么会只有一个人呢?此时你会想象谁来了呢?(学生交流)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而又奇特。\n2你还看过哪些科幻故事呢?(《超人》,《诛罗纪公园》,《星球大战》,《蝙蝠侠》)……女娲补天是科幻故事吗?小红帽呢?(神话是远古时侯人类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有点不切实际;童话和科幻都属于幻想,但他们的区别在于科幻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展开的一种合理想象。)2、同学们看过《海底两万里》吗?(出示课件)《海底两万里》是“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一部巨著。他的幻想不是异想天开,都以科学为依据,他小说里的很多器械,在当时没有,但是后来都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实有之物。如潜水艇、电、潜水衣、探照灯等,许多设想非常成功。凡尔纳是在告诉我们: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张开想象的翅膀,把我们的奇思妙想记录下来,写一篇想象作文。3、你知道什么是想象作文吗?(并不是真实的,而是自己想象出来的,但是又不能胡思乱想,要注意合情合理)(二)、自主读题,明确要求1、首先我们看看这次习作都有哪些具体要求?(老师随机出示课件。)本次想象作文的内容是要求我们写什么呢?(学生交流,师板书:我们的奇思妙想,科幻故事)\n奇思妙想的范围很广,上节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的交流也很热烈,让老师大开眼界,总结起来大约有这几方面(板书:未来的衣、食、住、行、……)将来人吃的食物,穿的衣服,住的房子,坐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一样东西,展开想象。如果要写科幻故事,可以写到广阔的太空,去发现宇宙的奥秘;可以写到神秘的海底,去探测丰富的宝藏;可以写到未来的世界,去感受科技的进步……把科幻性和故事性相结合,才更吸引人。(三)、例举题目,拓展思维1、老师也有自己的奇思妙想,而且还好几个呢。(老师出示作文题目:吃垃圾的“鱼”、神奇的拐杖、火星客人来我家。)2、老师的题目怎么样?鱼为什么加引号?(第一个题目是老师发明的一个能吃垃圾的机器鱼,第二个是写未来的拐杖,最后一个题目是科幻故事。)那就给你一分钟时间,给你的奇思妙想拟一个一开始就能抓住读者眼球的题目,写在纸上,再好好想想怎么才能把它写新奇有趣。3、哪位同学说说你给你的奇思妙想拟了一个什么样的题目?4、小组四人在一起交流一下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写的新奇有趣,注意说清它的奇妙表现在哪些方面。小组同学可以互相提建议,好的建议你可以随时记在纸上。各小组评出一位想象高手。(奖两颗星,)\n5哪位想象高手交流一下你的奇思妙想。师:你想说的是哪一个?它的神奇表现在哪些方面?(在说的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的用词、表达的句子、普通话的标准与否、想像是否奇妙合理,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板书:想像要丰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6、再请两个同学说说。【对这几个同学及时指导,使这几个学生的表达尽可能地完整、富有创造性,在指导中,要对学生的表达、想像力、合理性等方面进行适时的指点,在不断的提高的要求中,更完美,其他学生在听的时候,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说的学生说得更完整,同时自己也在欣赏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想像,使自己的习作更完善。】(四)、发挥想象,独立习作1、小结。听了这几个同学的表达,我相信你自己的想像也一定更成熟,更神奇了,说不定同学们今天的奇思妙想可能就是明天的伟大发明呢。2、那现在就让我们拿出纸,提起笔,把我们伟大的奇思妙想先记录下来吧。提笔前先给你的奇思妙想加一个吸引人的开头,最后还要加上一个完整的结尾。3学生写作文,老师巡视。\n4下课前请一两名学生读自己的作文,老师简评。【板书设计】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新奇巧妙奇思妙想外形、材料、构造、功能、操作……清楚明白【教学反思】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如何才能让学生写好一篇文章,这是值得我深思的问题。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总结了自己的优缺点:1.在这节课中,我抓住写作题目,让学生深入了解题目,明确写作目的,在写作中做到有的放矢。2.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的情况,通过设置“组织材料”“汇报”“练笔”这些环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物可写,有据可依,从而达到预期目的。3.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没能及时把握不同学生的写作情况,没能对学生的作品做出及时评价,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n《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教案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会阅读的乐趣。 2.引导学生体会《十万个为什么》中的科学奥秘,读懂《十万个为什么》中蕴含的道理,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十万个为什么》中的人物特点,读懂《十万个为什么》中蕴含的道理,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教学难点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教学设计一、借助名言,激发情感。【出示课件2】\n为什么铁会生锈?为什么面包放久了会发硬?为什么水能带走脏东西……你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快来读读科普作品《十万个为什么》吧!二、你读过这本书吗?1.相互说一说,你最近读了什么科普作品?把它介绍一下吧。2.有谁读过关于科普作品,介绍给大家听一听。3.教师谈话:同学们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成长,都经历过成长的苦恼和困惑。在这过程中,有许多记叙科普书籍,可以为我们排忧解难,伴随我们成长。今天,老师就向你们推荐《十万个为什么》。4.【出示课件】老师最近正在读书,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十万个为什么》收集了伊林最著名的短篇科普作品《房屋漫游记》《原子世界旅行记》和《在你周围的事物》等。他在这本书里,带着我们进行了一次屋内旅行,对自来水龙头、炉子、桌子、灶台、锅架、餐具柜、衣橱等,提出了许多看似简单,又不是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我给大家出示其中的一个问题,大家自由读一读,看看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出示课件】\n你们家里每天总有人生炉子,煮马铃薯。也许你自己就很会生炉子或者煮马铃薯。可是请你解释一下:为什么炉子里的柴会毕剥作响?为什么烟会走烟筒出去,而不向屋里冒?煤油燃烧的时候,哪里来的烟?为什么烘烤的马铃薯有一层硬皮,煮的却没有?恐怕你不能解释明白吧。或者问你:水为什么能灭火?我的一位熟人回答说:“水能灭火,因为它又湿又冷。”可是煤油也又湿又冷,你倒尝试用煤油来灭火吧!不,你还是不试为好,一试就得报火警了。你看,问题满简单,可是要回答它却不那么容易。我再给你猜十二个关于最简单事物的谜,你愿意不愿意?三、借助名著,积累经验。【出示课件】仔细阅读课本“你读过这本书吗”一部分文字。1.讨论:遇到不懂的科学术语,你怎么理解?可以用学过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或者查找资料,实在不会的可以请教别人。(板书:理解科学术语的方法)2.讨论:读书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出示课件】读完后还可以查一查,书中谈到的一些科学问题,现在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板书:道理、研究成果)3.讨论:怎样学到作者的写作方法经常性地阅读,自己的写作经验和写作技法就会越来越多,写作水平在不知不觉中会提高。(板书:学习写作方法)【板书设计】十万个为什么理解科学术语的方法明白书中道理\n创造新的研究成果学习写作方法【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次《快乐读书吧》主要是向学生推荐阅读科普作品的。教材以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一个问题为例,讲了由“煮马铃薯”,想到的问题。教给大家读这类书籍时要用学过的方法理解科学术语,明白书中的道理。在教学“你读过这本书吗”栏目时,开发了教材的功用,加进了理解词语方法以及阅读注意内容和方法两方面的教学。不足之处: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教学目标,只是觉得学生真正交流的时间少了点,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第三单元9《短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n1.认识“漫、涛”2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繁、漫”等8个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体会诗歌的韵味,展开想象,体悟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三、教学策略四年级学生在此前已经接触过现代诗,但是对现代诗特点了解相对模糊。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通过探究学习,发现现代诗歌的特点:朗朗上口富有节奏,蕴含丰富想象,饱含真挚情感。在评价中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在赏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进而实现用“繁星”学习现代诗特点、用现代诗特点学习“繁星”诗意诗情的融合统一。四、教学过程(一)初读诗歌,释义诗题1.出示单元导语,引出课题。2.自由读诗,明确诗序。3.简介作者,解释“繁星”,指导书写。4.指名朗读,提示“啊”的音变。\n【设计意图】初步感知“短诗”特点,简介作者,了解选文中序号的意思与来历;指导“繁”字的笔顺、结构书写,强调易错笔画,学生巩固练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二)有板有眼,读出节奏环节一:朗读《繁星》(一三一)1.比较思考: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异同,发现诗“韵”。2.读出节奏:感知“光”“香”“响”ɑnɡ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关注问号的语气,读出节奏。3.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排比句式,理解“思潮”。环节二:朗读《繁星》(一五九)1.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2.读出节奏:指导分句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环节二:朗读《繁星》(七一)1.发现特点:发现无韵诗,句式相同,节奏相仿的特点。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母亲的膝-上--”读出节奏,引发思考。过渡:读着读着,你不仅发现了现代诗的节奏,你还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呢?【设计意图】“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由学生相对熟悉的古诗入手,与现代诗形式与内容异同的比较,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习,初步发现现代诗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相对自由的特点。在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节奏。\n(三)有声有色,读出想象环节一:想象《繁星》(七一)1.延长顿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展开想象。2.补白想象:指导破折号和“中”“下”“上”停顿并增加音长,仿照朗读。想象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作者在做什么。3.理解词语:通过补白想象理解“永不漫灭”的含义。4.情景朗诵: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情景积累背诵。环节二:想象《繁星》(一五九)1.想象“风雨”:想象“天上的风雨”是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朗读重音,分角色朗读,想象“风雨”景象。(预设: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暴雨如注……)2.经历“风雨”:想象“心中的风雨”又会是遇见什么事情呢?(预设:困难、挫折、痛苦……)过渡:现代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想象,你又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设计意图】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通过探究和读出节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理解“永不漫灭”“风雨”等词语的含义,领悟诗歌的内容。为升华情感做“支点”。(四)有情有思,读出情感环节一:悟情《繁星》(一五九)1.品读“风雨”:在补白想象的基础上,感受母亲怀抱中浓浓的母爱。\n2.体会情感:结合作者经历,补充资料,理解“心中风雨”的内涵,通过复沓朗读体会情感。◎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每次生病就会想起,母亲啊……◎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11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想到这些冰心有些害怕,她会说,母亲啊……◎1921年,经历人生风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的第一本诗集《繁星》,她把对母亲的爱写在这首诗中,母亲啊……风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环节二:悟情《繁星》(一三一)1.情景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景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海的描写。”--《冰心自传》◎“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往事》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是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眷恋、感激……3.共同诵读:伴着海浪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内化背诵。环节三:悟情《繁星》(七一)\n1.品悟月明:月是中国人心中的共同的情怀,举头望明月……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2.体会情感: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谁言寸草心……母亲的膝上感受到什么呢?【设计意图】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通过读出想象为“支点”进一步探究发现现代诗的情感。初步感知现代诗的意境,触景生情,情动辞发,反复朗读,层层递进体会诗歌的情感,同时将积累背诵巧妙地融于情境之中。(五)情动辞发,仿写《繁星》1.仿写诗句,唤起自我感受。出示“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这些事--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的(),藤萝的叶下,()的(),母亲的膝上。()的()。2.教师巡视,相机评价。3.朗读仿写,分享自创“繁星”。4.挥动星卡,齐背三首《繁星》。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朗读现代诗集《繁星•春水》,摘录喜爱的现代诗写清作者和出处,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开展班级诗歌朗诵会。\n【设计意图】诗歌是一些种子,应当在心底开花。通过有梯度,有层次地探究式学习,读出节奏,感受现代诗的音乐性;读出想象,体会现代诗的艺术性;读出情感,感受现代诗的人文性,在反复朗读中发现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的特点,将习得的特点落实到笔端仿写现代诗,鼓励孩子大胆创作,激发对现代诗的喜爱之情,通过综合性学习摘录积累,分享交流将现代诗融入到生活中。六、板书设计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风雨:狂风暴雨繁星困难挫折痛苦心情、对母亲的依恋对大海的眷恋、感激五、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注意朗读的教学。通过有梯度、有层次地探究式学习,读出节奏,感受现代诗的音乐性;读出想象,体会现代诗的艺术性;读出情感,感受现代诗的人文性,在反复朗读中发现现代诗的特点。2.注意读写训练。\n学习现代诗的特点,将习得的特点落实到笔端仿写现代诗,鼓励孩子大胆创作,激发对现代诗的喜爱之情,通过综合性学习摘录积累,分享交流将现代诗,融入到生活中。不足之处: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有时候,明明知道学生表现很好,但却急于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进行评价。那些用惯了的“你真棒”“好极了”等,在我看来一遍足以,如果反复使用则会变得枯燥无味,失去了表扬的意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10《绿》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生字,掌握“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n4.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二、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2.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教学难点:在品读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出示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知道画中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诗人艾青就写了一首诗《绿》,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3.板书课题:4.全班齐读课题。\n5.这篇文章的作者,你了解他吗?(艾青)艾青简介(略)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自学生字词语。2.检查生字词语:(1)读准字音。【出示课件】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节拍整齐集中墨绿嫩绿淡绿粉绿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读准翘舌音“叉”,后鼻音“瓶”。(2)理解词义。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3)重点指导:【出示课件】交叉:方向不同的几条线或条状物互相穿过。节拍:是衡量节奏的单位,在音乐中,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在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指挥:指导演奏的人。整齐:有秩序,协调一致。重叠: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互相覆盖。(4)指导书写。\n大家读准了字音,了解了字义。请把要写的字在课堂本上每个字写一个,一定要看准每个字的笔画,端正、工整地把每一个字写好,注意写字的姿势。【出示课件】教师重点指导“瓶、挤”“瓶”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的“瓦”,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横折弯钩不要写得太长。“挤”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上面是“文”,不是“夊”。3.指名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风一吹,就随着节拍整齐地飘动在一起。板块三、梳理内容,明确结构1.学生分组讨论,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出每一段的意思。2.学生汇报,教师明确:第一段(1-3小节):写到处都是“绿”。第二段(4~5小节):具体介绍“绿”的静态和动态。板块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1.总结: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徜徉在绿色的海洋,看到了各种绿色,感受到绿的奇妙,感受到春天的美好。2.布置作业:\n(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3遍。(2)课下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2.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节拍整齐集中墨绿嫩绿淡绿粉绿挤在一起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春天有各种各样的绿,这些绿给作者什么感觉?下面我们跟着诗人艾青的脚步来到绿色的春天,体会春的美妙。板块二、诵读课文,感悟体会1.听着录音(最好配有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2.板书:黑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同时贴出色卡)3.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有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4.出示第一小节:\n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难怪作者说(出示第二节),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自己轻声朗。指名读。全班齐读。5.感受绿的美:这各种各样的绿,却绿得发黑,绿得出奇?知道“出”是什么意思吗?(不同寻常)6.齐读第一、二小节。7.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朗读课文三、四、五小节。(1)轻声地、自由读三、四、五小节。(2)你觉得哪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再仔细读读。随机:第三小节:(1)出示说话练习。说一说:风中的是绿色。雨中的是绿色。阳光下的也是绿色。(学生挑选其中一个交流)(2)指名读,全班齐读。\n第四节:(1)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第五节:(1)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预设:这是因为,一阵风吹来,使所有的物体都随风摆动。预设:这是作者看到风吹过后,春天的景物随风摆动,那么和谐,整齐划一。(1)出示说话练习。说一说:一阵风吹来,小草__________________,柳条__________________,树枝__________________。(3)指读,师范读,全班读。板块二、拓展运用,读写训练1.拓展运用: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2试背课文。【板书设计】绿\n黑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对绿的赞美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对春的热爱挤、重叠、交叉按着节拍飘动【教学反思】成功之处:《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在本课的教学中,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可对于学生来说此小节却是他们最难理解的部分。因此,教学中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不足之处:只有少数同学想象比较丰富,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需在“学以致用”上下工夫。还有,通过学生的问答和听写反馈可以看出,我在词语理解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方面仍有待于更新,应在读文品悟的同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去理解。\n11《白桦》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11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4.了解现代诗的特点。5.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教学难点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n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11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介绍作者1.猜谜语:花下树旁正相会(打一树名)。你猜出来了吗?(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赞美白桦的诗。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白桦》这首诗,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白桦长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就是白桦树。(出示白桦树图片)3.简介作者(略)二、初读诗歌,了解内容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一)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生字:绣潇绽朦胧晖徜徉桦涂茸穗寂霞抹\n词语:白桦毛茸茸潇洒花穗朦胧寂静朝霞①注意读准平舌音“穗”,翘舌音“绽徜”。②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绣潇穗霞”“绣”左窄右宽,第九笔是横折折折钩。“潇”左窄右宽,注意第十笔之后的笔画是:竖点点撇竖。“穗”左窄右宽,两部分部分组成“禾+惠”。“霞”上窄下宽,上面是“雨字头”,不是“雨”,下面注意书写笔顺:横折横竖横横横折横横撇捺。(2)理解词义。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3)重点指导:流苏: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子,常用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姗姗来迟:比喻走得缓慢从容。现在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或来得很慢。白雪皑皑: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毛茸茸:细毛丛生的样子。徜徉: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4)齐读词语。\n大家读准了字音,了解了字义。请把要写的字在课堂上每个字写一个,一定要看准每个字的笔画,端正、工整地把每一个字写好,注意写字的姿势。(二)指名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1.本文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写了什么?《白桦》一诗一共有4个小节,第一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第二节写了白桦在雪花中的美。第三节写白桦在朦胧的寂静中的美。第四节写白桦在朝霞中的美。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四、课堂小结读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收获?读这首诗,认识并会写了生字,理解了词语,读通了诗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n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1.听写词语:白桦毛茸茸潇洒花穗朦胧寂静朝霞2.《白桦》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白桦》这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现在请大家翻开语文书自由地读诗歌。二、品读诗歌,感悟意境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1)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2.小组内讨论交流。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1)看到的是“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n(2)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3)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4.读一读,选择以下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洁白的流苏灿灿的金晖姗姗来迟的朝霞晶亮的雪花银色的光华白雪皑皑的树枝预设:(1)这是一棵白桦树,枝头毛茸茸的,一串串花穗起绽放,洁白的流苏美如画。(2)傍晚,这棵白桦树在在灿灿的金晖中,闪着晶亮的雪花。(3)早晨,姗姗来迟的朝霞,又在白雪皑皑的树枝上抹了一层银色的光华。三、再读课文,总结特点1.学习饱含感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发现现代诗与古诗的区别是什么?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3.诗歌有什么特点?诗歌的特点:\n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板书设计】白桦看到:披银霜,绽花穗想到:高尚人格情感:热爱之情新诗:高度概括抒情言志丰富的想象具有音乐美【教学反思】作者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成功之处:\n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然后围绕“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细读诗歌,合作探究交流。接着“借助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深入理解诗歌。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诗歌内容之后,我还注意“总结区别现代诗、古诗的区别,总结现代诗的特点。”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评价能力。不足之处:不过,教学这篇诗歌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些句子,学生体会得还不够深入。今后应该先让学生自己体会,再课上交流,并带有感情地朗读,对句子的理解就会深入了。12*《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会认“炫垢”等7个生字及其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由读到写,学会描写一种景物。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n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雨过天晴。空气清新,正是我们出去走走的好时候,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向大家介绍一下吧。2、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润过凉爽温柔炫耀尘垢胆怯绽透饰彩曝着阳光涉过赤脚涉过圆晕(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3)指名朗读,纠正。3.指名读,想一想,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呢?(雨过天晴的时候,风景很美,告诉大家可以到大自然中去走走。)三、品词析句,欣赏美景\n1.轻轻读一读全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把这些景物圈起来。(教师板书)预设: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2.雨过天晴,一切都是新的,小路、小草、小白菊,还有凤蝶儿,这些都是多么美好的景物啊!请默读诗歌,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样景物?为什么?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1)默读,写感受(2)同桌交流(3)大堂交流小路:凉爽又温柔师:走在这样凉爽而又温柔的小路上,呼吸着野外的新鲜空气,孩子们,你想说些什么呢?指导朗读小草:新绿师:小草儿已没有了往日的尘垢,这时候看起来是这样的生机勃勃,听一听,小草在说些什么呢?指导朗读小白菊:不再胆怯,试试寒,试试暖,一瓣瓣地绽透理解“绽透”(看图片)指导朗读凤蝶儿:自在闲游(看图片)指导朗读四、学习第二自然段\n孩子们,你们的想象丰富极了,你们用最纯真的心灵写着属于自己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让我们一起到小径中去走走吧。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齐读)五、小结这节课,我们随着诗人戴望舒去欣赏了大自然,我们也用自己的想象让大自然更丰富起来,这个周末,孩子,你想去哪里呢?我们也来写一首《在天晴了时候》,然后在周末怀着快乐心情出发吧!六、板书设计在天晴了的时候泥路 小草 小白菊 凤蝶儿——美丽赤 携 踏 涉——快乐推开 晕皱 闲游——舒适七、教学反思1.采用多种形式诵读诗歌,在朗读中抓住关键词语想象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色,感受诗歌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2.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想象凤蝶儿自在闲游的样子,根据所给的提示进行仿写。学生的想象很丰富,用优美、凝练的语言写出了凤蝶儿翩翩起舞、快乐嬉戏、自在闲游的样子。\n《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诗歌、欣赏诗歌、学写儿童诗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2.通过搜集整理和合编小诗集,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各项活动有序进行,并号召每个同学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难点:1.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2.表情手势要自然。【教学设计】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了一些关于诗歌的知识和故事。同学们想不想进一步走近诗歌,去了解更多有关诗歌的知识和趣事呢?你想知道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综合性学习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n2.我国正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诗歌呢?你知道哪些诗人呢?有哪些与诗歌有关的故事或轶闻趣事?3.除了中国的诗人,诗作,你还知道其他国家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吗?4.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天真的儿歌、朴素的民歌……你一定想更多地了解诗歌,但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有限,搜集的资料也会有限,我们全班同学为何不一起合作,共同来轻叩诗歌的大门呢?那要如何才能合作完成呢?(导出拟定活动方案,分工合作,明确职责,各施其能等。)5.今天我们一起轻叩诗歌大门吧!二、师生合作,共商计划1.师: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大家想想,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戏称作战方案)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相机引导:(1)如何组成小组(2)确定哪些活动内容(3)如何开展活动(4)拟定活动计划应该包括的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人员职责等(5)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n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P44页。4.学生自由学习P44页的“活动建议”。(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一些什么?哪些建议要特别注意?对拟定活动计划有哪些帮助?)4.明确建议,突出活动重点。汇报读懂哪些要求。(围绕“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活动,如何开展活动。)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诗歌或记录当地的民歌、童谣,以及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等。(2)按照一定的类别,对搜集到的诗歌进行整理、归类。(3)欣赏自己喜欢的诗歌,大体把握诗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准备一个笔记本)(4)举行诗歌朗诵会。(5)根据兴趣,选择开展写童诗、诗歌知识竞赛、合编小诗集等活动。6.学生分组(适时关注学生分组的情况,并建议作适当调整)7.学生分组讨论活动计划。(提示:讨论时要作好分工,如专人记录讨论结果,专人负责整理讨论意见,并形成完整的计划。)\n三、制定计划,修订完善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2.师生共同评议。(教师相机引导,提示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尽量不重复)3.小组根据评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四、执行落实,开展活动学生根据拟定的计划,展开行动,进行综合性学习。(一)合作编小诗集 1.可以编写哪些内容?预设1:可以编写收集来的诗歌。预设2::可以编写自己写的诗歌。预设3:还可以编写与诗有关的故事或资料。1.该怎么编排?(1)可以从诗人、内容、形式等角度给诗歌分类。(2)配上插图。(3)给诗集取个好听的名字,制作封面和目录,在班级里展示。(板书:分类配图取名封面目录)(二)举办诗歌朗诵会1.选择诗歌。小组讨论:选哪几首诗歌来朗诵,采用什么形式朗诵更精彩。\n1.怎样召开班级诗歌朗诵会。(1)推选班级主持人。(2)安排好节目顺序。3.对朗诵者提出要求:(1)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表达的感情。(2)表情、手势要自然。(板书:语气恰当表情、手势自然)五、课堂小结本次综合性活动,我们学会了编诗集,学会了朗诵诗歌,更学会了创作诗歌,课下希望大家多多阅读一些优美的小诗,也多多创作一些优美的小诗,争做小诗人!【板书设计】轻叩诗歌大门合作编诗集:分类配图取名封面目录举办诗歌朗诵会:语气恰当表情、手势自然【教学反思】成功之处:\n这次综合性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增长了学生诗歌方面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锻炼了学生自行开展活动的能力,成效是多样的。最大的收获是同学们都能参与进来。每个人或多或少地参与了多项活动,都有自己的收获。同学们写的诗,虽然稚嫩、粗糙,但都发挥了大胆的想象,写出了童真童趣,抒发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我想只要学生勇于创作,乐于抒发即可。他们的能力,他们的水平,一定会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而不断提高。不足之处: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不管是形式还是内容,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也有不少的困惑。本次活动结束后,我静下心来仔细想了想:我们开展的此次活动是否很好地完成了全部教学任务,这样的课怎样上,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有些目标像收集整理诗歌,背诵诗歌,举行诗歌朗诵会等还好把握,对于欣赏诗歌这样的目标,比较难操作,也比较难把握。因为诗歌的语言高度凝练,它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对古诗的赏析,浅则三言两语,深可洋洋洒洒千万言。而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阅读范围不广,理解能力有限,很难真正去欣赏一首古诗。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些教学目标,还有待思考。\n第四单元13《猫》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会认“虑”等8个生字,会写“忧”等15个字,正确读写“忧虑、任凭、贪玩、尽职、稿纸、梅花、跌倒、开辟、抓痒、撞疼、屏息凝视、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等13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三、教学方法:重点感悟法四、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1.师生交流。\na.导语:观看了同学们精心布置的“猫趣”展版,老师对猫的了解和喜爱都更进了一步,这小生灵真是有趣、可爱!参观了“猫趣”展,你最想说什么?b.师生各抒己见,谈“趣”激情。2.揭示课题,简介老舍。板块二、整体惑知1.自由练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可自读,可同桌一起读)2.反馈生字词预习情况。自由发言,就容易读错或写错的生字词互相提个醒。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后交流: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了你怎样的第一印象?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什么方法能迅速抓住课文大意,理清课文条理?5.展示交流,理清脉络“方法”:a.抓住各段中能概括主要意思的重点句,连起来读一读。b.设计填空题,如:课文共有()个自然段,第()至第()自然段写大花猫();第()自然段写满月的小猫()。板块三、剖析“古怪”,赏“猫”悟“情”\n1.自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简要概括出猫性格古怪的几个方面,然后全班交流。2.小组合作学习:每人以猫的一个性格特点为例,把文中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语句读给同伴听。3.深入研读,品词析句,体会情感。a.同桌交流:老舍先生喜欢这一只“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的花猫吗?你是通过哪些描写来体会的?b.范例引路。出示例句:“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引导赏析:抓住“屏息凝视”“一连”“非……不可”边读边想象,并结合相关课件演示,体会作者对这只“尽职”的猫的欣赏、喜爱之感。c.全班交流。找出体会最深的句子,借助朗读、比较、品赏关键词语等方法,体验作者渗透于字里行间的爱意。如: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用身子蹭你的腿,……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板块四、积累运用\n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小组合作学习:用“任凭……也”“非……不可”“无论……也”“……可是……”分别说句子,比比谁说得准确、说得多。3.扩词练习贪()性()高()采()贫()姓()稿()踩()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会认“乖”等7个生字,会写“凭”等13个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稿纸、梅花、跌倒、开辟、抓痒、撞疼、屏息凝视、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等13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学习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三、教学方法:重点感悟法\n四、教学过程板块一、展示积累选择第一、二、三自然段中自己背得最流利、最有感情的部分,背诵给同桌听。板块二、赏读“可爱”,晶“情”动“情”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你是从哪些方面感受到“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又是从哪些描写体会到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的?2.同桌讨论、全班交流。a.观察插图,体会小花猫的可爱。b.将课前收集的有关老舍先生酷爱花草的资料与他“放任”小花猫淘气的描写进行对比,以加深感受。c.联系语境理解“开辟…‘生气勃勃”。3.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把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板块三、总体梳理,回归全文1.小组讨论:老舍先生笔下这只既古怪又可爱的花猫,为什么能在我们的脑海里留下难以抹去的印象?2.各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梳理:(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真实具体、将猫视为朋友、字里行间处处留情)3.朗读全文,加深体会。\n板块四、自主选择,积累词汇1.用喜欢的符号圈划出自己最欣赏的词语、句子,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再摘抄在“采蜜本”上。2.同桌互相交流。【板书设计】猫性格古怪  小猫可爱【教学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1、开头导入自然,联系生活,使得生活与语文紧密联系,学生能很快进入文本的学习。2、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会抓关键词理解课文,使得学生在学习其他课文或做阅读短文时快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3、读写结合,使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意识地学习作家们的写作方法,为以后的写作奠定结实的基础。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读写训练虽然涉及了,但是在操作时写的时间很少,最后让学生自己课下写,更没时间点评,学生写的往往流于形式,写作效果不好。部分学生在朗读时没能体会好作者的写法,只是理解了课文内容。\n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让文本贴近生活,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学习起来更加轻松。14《母鸡》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疙、瘩”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能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等词语。2.默读课文。能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3.体会老舍先生用词的严谨。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他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表现。4.能比较《猫》和《母鸡》在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 能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能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老舍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严谨、准确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n二、教法学法教学中,我抓住重点句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讨厌——不讨厌——尊敬。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圈点批画重点句,理解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是母鸡无病呻吟、欺软怕硬、拼命炫耀。接着重点理解“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的原因,让学生研读课文,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具体表现,从而体会到,正是因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作者看到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所以敬佩母鸡,“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以母鸡视频、图片引入课题,学生交流对母鸡的认识。自然过渡到文章内容:今天我们来学习《母鸡》这一课。这篇课文也是老舍先生写的。感受了他笔下猫的活泼可爱,我们再来看看他笔下的母鸡是是什么样的。以此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趣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n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中的生字,圈出词语,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对易错字,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加深记忆。生字书写,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细节,根据学生的发现再做补充。此处,我进行了生字词的正音和难读句子的突破,突出了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特点。(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只怎么样的母鸡?作者对它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2.读后交流:(1)这是一只爱表现的母鸡,作者很讨厌它,因为它生完蛋就叫个不停。(2)这是一只欺软怕硬的母鸡,作者很讨厌它,因为它要欺负老实的鸭子却又怕公鸡。(3)这是一只可敬的母鸡,作者很喜欢它,因为它对雏鸡细心照顾,让作者想到了伟大的母亲……3.小结:有些同学发现,作者一开始讨厌母鸡,后来却又不敢再讨厌母鸡,文中哪段话说出了作者的情感变化?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引导认识句子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四)领会表现,升华情感1.再读课文,在文中用“____”画出讨厌母鸡的主要词句,用“”画出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关键词句。2.理解“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总写表现)3.讨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表现在哪些地方?结合课文说一说。(结合第5—8自然段理解体会)\n小结:这是一只____________的母鸡。(伟大,无私,崇高……)4.领悟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的真谛。(作者把母鸡当作人来看,因为它身上那种对鸡雏深深的母爱,让人心生敬佩。作者被母鸡身上体现出来的母爱所感动,歌颂的正是天地之间谁都会为之动容的母爱。)(五)比较课文,对比写法比较课文《猫》与《母鸡》的异同,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交流特点,总结相同与不同。(六)课文小结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板书设计】母鸡讨厌    不敢再讨厌叫声勇敢 负责欺软怕硬慈爱 辛苦喜欢炫耀伟大【教学反思】1.教学语言不精炼,情绪也不够到位。如果能尽量做到自然巧妙地过渡,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会更活跃。\n2.读得还少。应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熏陶,朗读指导还需要加强。3.“体会情感”环节,完全可以让学生放开谈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所谓的理不一定非要和老师讲解的一模一样才对,一定要相信学生能谈出自己的感受。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才能有更多的收获。而这个环节,学生们对自己的感受已经谈的很好,我又啰嗦地补充,实属多余,这样就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15《白鹅》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作者笔下的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n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味欣赏本文生动而风趣的语言,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运用拟人、对比、反语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在想象、表演中获得了愉悦的情感体验。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教学难点: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三、教法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品词析句法”来突破本文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味词句表达的效果,品出白鹅的高傲性格特点,品出作者对白鹅的无比喜爱之情,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此外还辅之多媒体、想象说话、朗读感悟法等等。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四、教学过程\n(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引入新课时,播放鹅的情境动态,引导学生描述鹅的形象,背诵《咏鹅》,引出课题。(板书:白鹅)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进入文本做好了铺垫。(二)、读悟结合,理解文本。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课文里描述的是一只怎样的白鹅?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统领全文,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板书:高傲)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仔细研读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的句子,突破教学的重点。(板书:叫声步态吃相)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词语,调动形象思维参与解读文本,从形态、声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通过想象,对比,从而突出白鹅的傲慢,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通过有语气地朗读,来表现出白鹅的特点。(板书:厉声呵斥大模大样三板一眼)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方法和习惯,又丰富了语言积累。最后让学生根据文本演一演,议一议,再读一读,对鹅的高傲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三)、精读课文,了解写法。白鹅的高傲,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你最喜欢哪一部分,觉得哪句最有趣,就读一读。这一环节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词句,组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在语言文字学习中体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板书:喜爱)(四)、迁移延伸,学习写作\n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取得很好的收成。因此把阅读文章和写作很好的结合起来,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心灵的活动,有效的打通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血脉,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势必得到提高。因此我让学生运用这一单元学到的写法,在课后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把它的特点写出来,把对它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达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目的。四、板书设计《白鹅 》 姿态:伸长头颈 左顾右盼 叫声:严肃郑重  厉声呵斥 高  傲     步态: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 吃相: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六、教学反思从整节课来看,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学得轻松,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实践了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设计理念。不足之处:在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够到位。教师对课堂上的生成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和处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学习提高。\n通过这堂课,我也体会到,教学的过程不是教师备好教案,然后按图索骥的过程,而应是教者、学者和文本间的开放多元、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把学生的学情作为自己教学新的生成点,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并根据课堂生成,因学定教,灵活驾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介绍动物朋友的方法,抓住典型特征介绍得形象、生动。2.学会借助范文练笔,有条理地描写自己的动物朋友,通过外形、神情、动作等描写将动物刻画得丰富、准确、传神。3.在动物朋友的介绍和描写过程中,增强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交流,获取人与动物相亲相爱的情感体验。\n教学重点:依托范文,引导学生抓住动物朋友的特点进行描写。教学难点:抓住动物的特征,从多角度观察,介绍得形象、生动。教学过程一、重温故事,了解特点1.回忆第四单元学过的课文,分别描写了哪种动物,有什么特点?《猫》写了大猫的性格古怪,小猫的可爱。《母鸡》既写出母鸡的浅薄、欺软怕硬、又写成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特点。《白鹅》抓住了白鹅“高傲”的特点来写的。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学生自由发言)3.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动物朋友。二、以聊激趣,建构文脉1.你的动物朋友是谁?你愿意介绍你的这位朋友吗?谁能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学生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看课文,了解文中介绍的三种小动物。3.结合课文和学生的讨论交流进行梳理:观其形(即介绍该动物的外形特点)知其性(即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包括捕食、活动、休息等)述其亲(即介绍“我”与动物之间的互动,我们之间发生的故事等)\n(板书:观其形:外形特点知其性:生活习性(捕食、活动、休息)述其亲:发生的故事)听着同学们的介绍,感觉你的动物朋友虽然不在跟前,但似乎又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三、图片引领,初见行文1.都说“动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当人和动物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会褪去全部的伪装,以更纯真、更自然的姿态去对待,所以那画面就格外温馨、感人。出示几幅图片,这是不是也勾起了你与动物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时光?2.你的动物朋友长什么样呢?它有怎样的生活习性?你们之间有着什么温馨、有趣的故事呢?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来写写。温馨提示:(1)观其形:抓住其外形特点,写得生动、形象。刚出生的小猫,眼睛闭着,叫声细弱,浑身光秃秃的,好似一个会蠕动的肉团团。满月以后,绒毛才全部长齐。有的颈圈是白色,四肢长满白毛,背部黑中杂有灰白,尾巴灰黑;有的从头到尾披一件油墨“大氅”,脚掌却是白色,爸爸说是良种,叫“乌云盖雪”;有的通体黄色,现虎斑纹,我赐它美名“金不换”;还有一身白毛配上一条黑毛尾巴的,被称为“雪里拖枪”。刚满月的猫离不开奶,走路也不稳。——《一窝小猫》\n(2)知其性:选择生活习性中的一个方面,可以从捕食、活动、休息等角度来写,也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来写,还可以从形态、颜色、声音等方面入手。如:从此,那根木棍成了它的磨牙棒,在自己安逸的小窝里享受地啃着,常啃得口水淋漓。直到木棍被啃得成了渣滓,它的牙齿应该也就被磨砺得可以碎金切玉了。这还不够,我的鞋子、袜子也难逃噩运,一不留神就被啃得湿哒哒、烂稀稀了。我只能在一旁望狗兴叹了。——《小狗托尼》(3)述其亲:撷取一件最能体现“我”与动物之间亲密友好的事来写。关于两只小鹦鹉的趣事,可能讲上三天三夜都讲不完呢!有一天,我把鸟笼挂到了一面镜子前,便去做作业了。可我还没开始做,便听见了它们叽叽喳喳的叫声。我转过身去一看,发现小鹦鹉对着玻璃急得跳上跳下,好像在说:“小主人只买了我们两个,怎么会有你们两个呢?”我忍不住笑了,对小鹦鹉说:“呀!小傻瓜,原来你们还会吃醋啊,里面的人不就是你们自己吗!”这俩小家伙昂着脑袋,一脸迷茫地看着我。四、互评互改,优化行文1.根据以上温馨提示,写一写自己的动物朋友。知道同学们有点舍不得停下来的意思,但如果停下来听一听,看一看,兴许对你有新的启发。\n2.展示学生习作,由作者朗读,学生评议。(1)观其形你喜欢他的描写吗?你能不能从字里行间读出这不只是一只动物的样子,而是“我”动物朋友的样子?如果要给点建议呢?出示精彩片段,同样是写动物朋友的样子,你觉得这一段有没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2)知其性从他的介绍里,你了解***的生活习性了吗?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作为***的朋友,你能把它的生活细节更多地介绍给大家吗?(3)述其亲你能感受到这是朋友间的故事吗?哪些描写让你感到亲切、温暖?3.修改习作4.二度交流。五、小结:我们在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时可以是全面介绍,从外形到生活习性,再到人与动物亲密的故事,也可以挑选侧重于一个方面进行深入描摹,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板书设计】我的动物朋友观其形:外形特点\n知其性:生活习性(捕食、活动、休息)述其亲:发生的故事【教学反思】本次习作教学,主要是通过描写和叙述展现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世界。教学下来,有以下四点感受:成功之处:1.及时捕捉学生语言描述中的精彩部分。2.及时归纳和整理学生的习作思维。3.在反复对话中唤醒学生对语言的感觉,对情感的知觉。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打通了学生的习作命脉,让学生对语言的运用有感觉,对朋友间的情谊有知觉。4.在交流与评改中,我引导学生发现描写中的闪光点,尤其是关注体现人与动物间浓浓情谊的描写。通过二度展示,学生实现了习作语言的增量,习作水平的提升。不足之处:没有很好地结合课文中习作提示的内容去设计。1.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用的不太好,主要是评价的不及时,学生的积极性没能充分的调动起来。2.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不够,师生之间还是有距离感。\n第五单元16《海上日出》教案一、【教材分析】  《海上日出》是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自然之景”为话题。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文章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作者着力描写晴天和有云天气时日出的过程,通过颜色和亮度等方面的变化,准确生动地展现了这种动态的自然景观展示了海上日出这一伟大奇观,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霞、范、纵、刹、镶。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深入品悟文中的关键词句,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n4、学习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日出的变化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四、说教法和学法   1、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品词析句感受壮观2、以读代讲体会情感拓展延伸读中学写3、情景创设激活想象教法和学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主要采用的学法是:圈点批注、自主学习;抓住关键词句、随文入境;探究想象、读中感悟。 五、说教学过程这篇课文我分两课时完成,下面说说我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本课时我分五步来进行:(一)情景激情,激发兴趣;(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三)品词析句,感受壮观;(四)描绘画面,感悟写法;\n(五)美读成诵,强化感受;(一)情景激情,激发兴趣  课堂伊始,我朗诵诗句“一轮浮海面,碧水漾金光。白絮含羞色,银沙换赤装。”让学生认真听后回答“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情景?”(出示日出图片)让学生欣赏。“想看海上日出的景象吗?”那么这节课咱们一起随巴金爷爷去海上看日出(板书课题:海上日出)齐读课题。(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住”。的确,好的开头使课堂成功一半。因为我们地处内陆地带,学生没有见过海上日出的景观。这种开课设计就是为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阅读的欲望,)(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完成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地读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2、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3、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概括你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先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然后让学生交流反馈:课文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晴天时有云时)\n最后让学生谈读文后的感受。“文中哪一句话概括了我们的感受?”(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完成识字目标,引导学生谈感受,从整体上感知,既培养了学生迅速捕捉文章意象的能力,又为后面目标的达成奠定基础)。(三)品词析句,感受壮美初读课文后,学生已初步感知海上日出是奇观,这一环节着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深入品读课文,在读中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在第1自然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只听见船里机器的声音”、“周围很静”、“常常”体会作者对日出的热爱和不懈观察,也为后面感悟写法铺垫。我把重点放在2、3自然的教学中。1、默读2、3自然段,思考:作者抓住了天空哪些景色的变化写出了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用“—”画出相关语句。2、文中词句写出了太阳跳出海面的美呢?美在哪里?用“﹏”画下来,并在旁作批注。(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是引导学会批注式读书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同时体现了自主发现式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组织集体交流。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色彩变化的词“浅蓝—红霞—越来越亮”感受日出前的奇妙景象,并适时指导读出色彩变化之美。作者用哪些词句写出了太阳跳出海面的美?(课件\n出示)“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突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1)首先抓住“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景,感受太阳升起过程的吃力、艰难,用手势表示“一纵一纵”体会太阳使劲而艰难地往上升的感觉“真的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相机结合资料和生活经验了解这一现象蕴含的科学道理。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把这一情景表现出来。(2)其次抓住“冲破”、“跳出”,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下文体会太阳不懈努力奋发向上的精神。并补充巴金写这篇文章时的心境,进一步感悟太阳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和势不可挡的威力,从而体会作者向往光明的喜悦之情,并指导多种形式的读读出太阳奋发向上的形象和作者兴奋之情。(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从学生感悟出发,调动学生主动性、尊重学生个性、老师适时点拨、启发、让学生在朗读,感悟,品味入境感受日出雄浑壮观的生命之美,体验冲破一切阻碍的愉悦之美。把最初的感悟引向深入。从而突破重难点)。(四)描绘画面,感悟写法在品词析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归整体,让学生观看太阳升起的画面(课件播放)配乐,师动情描述。接着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个变化过程的?”你能用“首先—然后—最后”把日出景象描绘出来吗?\n(设计意图:多媒体的使用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重现日出的动态过程,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序复述太阳升起的过程,也是潜移默化渗透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五)美读成诵,强化感受1、师生合作读2、3自然段(配乐)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2、3自然段(设计意图:在背诵的过程中丰富词汇量;加强语感;感受课文的布局谋篇……)  四、说板书海上日出冲,跳上升晴天时  露半边  有云时红霞浅蓝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让学生掌握了写景文章的时间顺序,让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学习起来思路清晰。2、做到了读写结合,我认为这是此次教学的一个亮点。学生练笔写完了,让小组推荐优秀作品并在班上朗读,不仅鼓励了写得好的学生,也鞭策了写得差的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n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没有讲解课文的生字词,应该有所讲解;其次,没有补充文章的写作背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不够透彻;再次,个别学生没有参与小组讨论,说明上课没有照顾到个别学生,以后会多鼓励这样的学生。改进措施:下次再上课时,在分析文章之前先要对生字词讲解一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讲解文章前先介绍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分析课文深层含义。个别学生在分析关键词句的环节中没有参与,说明这一部分学生在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有所欠缺,下次我要多关注这些学生并给予帮助。17《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一、教学目标:\n1.认识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二、教材分析: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又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艳”概括了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再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双龙洞的特点。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块一、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哪里的景色是怎样的?请你给同学们介绍一下。2、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3.讨论理解:“记”是什么意思。(记载)\n4.本文是一篇游记。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读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5、过渡: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吗?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2.检查自读情况。(l)出示电脑课件,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①读一读,说一说是怎样记忆生字的。②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额”字。(2)指学生轮读课文,随机正音,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3)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游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4)教师小结: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板块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n2.探究2、3自然段。(l)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3)小组讨论、交流。(4)全班交流。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a.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春天正是植物生长的旺盛时期,不断地有新芽、嫩叶冒出来。刚长出时的颜色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作者说“或浓或淡的新绿”,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绿色的特点。因为有“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所以作者感到“眼前一片明艳”。)b.出示电脑课件,将沿途看到的山、花、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使学生感受到沿途美景就像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c.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②交流对第3自然段的理解。\na.教师:沿途不仅有有特色的山、花、树,还有水,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山中的溪流,听听溪水的歌唱。b.讨论交流:溪流为什么会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溪流的样子和声音时时在变化,都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产生的。听,溪流的声音多好听,有时发出哗哗的声音,有时发出淙淙的声音,有时发出潺潺的声音,多像一首动听的歌啊。)C.指导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5)小结:第2、3自然段写了路上的见闻,写得有声有色,充满了对沿途景物的爱,使我们也仿佛亲眼目睹了沿途那迷人的景色。板块四、布置作业1.熟读、背诵课文。写会生字词。2.搜集有关金华双龙洞的资料。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说说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第2、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2.过渡:去双龙洞的沿途景色就如此迷人,那洞中景物一定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吧!二、继续探究课文内容,领略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景1.自学第4-7自然段。(1)默读思考:作者在外洞、孔隙、内洞都看到了哪些景象,有什么感受?\n(2)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2.小组讨论交流。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点拨。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把握如下要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经过说清楚的,再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船的“小”,由外洞到内洞的“窄”,注意学习这种细致描写的方法。)教师:课文中写道:“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孔隙指小洞、裂缝,应该说是小的;但又能容小船进出,那就该说是大的,那孔隙到底该说它小,还是该说它大呢?(让学生各谈自己的理解,最后经过讨论得出结论,说它“大”或“小”,要跟它相连的外洞与内洞的大小比较,才能做出判断。外洞能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会,当然很大,而内洞更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这就显出这一处的洞或裂缝很小,因而称之为“孔隙”。)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①出示电脑课件,欣赏内洞的神奇美景。②感情朗读第6、7自然段。③质疑问难,合作解疑。a.作者看到洞顶的双龙说“有点像”,到底像不像?\n(学生可能有的说“像”,有的说“不太像”。经过争论可逐步得出结论:此处本已有颜色,用上“蜿蜒”形容,又可见其形态,再加上灯光摇曳,产生一种“像”的感觉;但由于它是石钟乳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雕刻,不可能十分“像”。所以作者说“有点像”,可见其用词严谨。)b.课文中写“其次是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那么,究竟可以想象成什么器用、什么宫室、什么神仙和动物呢?(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发挥。)C.“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照应上文“泉水”。4.齐读第8自然段,思考:这段讲什么?(乘船出洞)三、总结全文双龙洞一游,路上景色美丽迷人,外洞高大宽敞,内洞梦幻般神奇,再加上过孔隙时那新奇的快感,使作者有种美的感受。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把游洞的过程和泉水流经的路线结合起来写,使我们读了也仿佛身临其境。四、拓展延伸根据课文的描述,展开合理想象,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先分小组设计“外洞”、“孔隙”、“内洞”处的解说词,再轮流担当导游。选出说得好的同学在班上说一说。五、板书设计 游记                  记金华的双龙洞游程                   外洞\n见闻                   孔隙:窄小感受                  内洞六、教学反思1、课堂应该注意师生合作,才能达到最佳效果。2、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3、今后还要注意课件的使用,借助多媒体和其他手段,使课堂生动有趣。《习作例文》教案▶教学目标1.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按照一定顺序来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游览过程写清楚的。2.通过阅读例文,结合批注,学习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n▶教学重难点1.学习例文中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2.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游览过程写清楚的。▶教学策略把握学生的年龄段的特点,找准训练目标。▶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1.回顾课文。(1)师导入: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篇课文?(2)预设:《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课件出示两篇课文的插图)(3)回顾主要内容。①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②生回答。2.回顾写作方法。(1)师引导生找出两篇课文在写作上的共同特点。(2)根据生交流情况,师相机出示:按一定的顺序。3.导入新课。(1)师述: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习作例文,继续了解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2)课件出示习作例文。(3)板书课题。\n【设计意图】由回顾课文自然引出新知识,再加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做到了新旧联系,温故而知新,简洁而实用。板块二学习例文1.学习《颐和园》。(1)阅读例文,整体感知。①师:首先让我们翻开课本,走进文本,去欣赏颐和园的宜人风景吧!②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的颐和园?③出示课件。课件出示:这是美丽_______________的颐和园。④生交流。(师相机出示:美丽)⑤师引导:你从哪个句子中找到这个词的?(生交流)⑥课件出示句子。⑦师小结:这两句是全文的中心句,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2)探究讨论,找过渡句。①师引导: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呢?你是从哪些句子中发现的?快速在文中圈画出这些句子。②生浏览课文,画出句子。③课件出示句子。④生朗读句子,结合批注体会句子的作用。⑤师引导: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⑥预设:这些句子不仅介绍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还点明了游览的地点。\n⑦生根据过渡句画路线图。⑧根据生交流情况相机强调重点词语和短语。(课件出示:长廊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昆明湖)(3)分析课文,突破重难点。①师:作者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又是怎样将景物写清楚的呢?②生默读课文,结合批注讨论,交流讨论结果,师随机点拨。a.长廊。(课件出示段落)预设1:第1句“来到有名的长廊”不仅点明游览的地点,还总写了长廊的“长”。预设2:通过数据具体描写了长廊“长、间数多”的特点。预设3:用横槛上的画、两旁的花木突出了长廊的“美”。生齐读。b.万寿山脚下。(课件出示段落)预设1:联系旁边的批注“抬头一看”,我知道了原来观察不同位置的景物时,视角也有变化。预设2:作者写佛香阁,突出了它位置很“高”,从“耸立”和下文中的“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可以感受到。c.昆明湖。(课件出示段落)师指名读句子,相机引导:你认为作者抓住了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写?(预设:静)师顺势引导: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读出了昆明湖的“静”?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n课件出示: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③师:默读旁边的批注,有什么收获?(生交流)④师小结:作者用“镜子”和“碧玉”来比喻昆明湖,既写出了湖水的静和绿,也是他游昆明湖的感受。“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这是他的见闻,作者就是通过写自己的感受和见闻,将昆明湖“静”的特点写清楚的。(4)总结学法。师:学习《颐和园》时,我们先找出中心句,再找出文中的过渡句,依据课文内容画出游览路线图,弄清楚作者写了哪些景点,最后联系旁边的批注和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景物的特点写清楚的。(板书:画路线图抓住景物特点运用过渡句)2.按照《颐和园》的学法自学《七月的天山》。(1)师引导:接下来我们运用学习《颐和园》的方法自学《七月的天山》。(2)生自学《七月的天山》,边读边思考。(3)生小组交流后全班汇报。(4)师根据生交流情况相机总结。①中心句: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②过渡句。\na.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b.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c.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③路线图: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④主要景点及特点。a.进入天山:主要写了高耸的雪峰、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的雪水、山脚下的溪流,描写这些景物时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非常有条理。b.再往里走:主要写了天山的原始森林。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的声音来衬托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托它的稠密。c.走进天山深处:主要写了野花。描写野花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像锦缎、像霞光、像彩虹,多美呀!【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从描写顺序和描写方法方面把握文章内容,明确描写景物的文章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还要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有助于后面的作文指导。板块三总结运用1.归纳写法。(1)师引导:学习了两篇例文,你有什么收获?(2)生讨论后回答。预设1:描写景物时可以按移步换景的顺序写,由外到里,由高到低。预设2:可以运用衬托和比喻等手法把景物的特点写清楚。\n2.师归纳。(出示课件)课件出示:描写景物时: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3.学以致用。(1)师:让我们用上今天学到的方法写一段特定环境下的景色,如早晨的校园、公园的景物、节日的夜晚等,要求能抓住景物的特征,安排明确的线索,采用合理的顺序即景抒情。(2)生练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从语言学习到语言实践,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增强学生的习作信心。▶板书设计习作例文游览顺序景物特点“总—分—总”结构▶教学反思\n教学习作例文,有的老师认为,例文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源点”,有的老师则认为例文可能是限制学生思维的“镣铐”。我认为只要把握好例文使用的“度”,不需用时不要用,需要用时充分用,就能达到小学新课标中提到的“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的要求。教学时,我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一篇例文的教学上,先让学生整体感知例文,知道描写景物的主要特点,再让学生根据过渡句,画出路线图,分析例文中作者是怎样将游览的顺序写清楚的,最后要求学生运用《颐和园》的学法学习《七月的天山》。这节课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注重文本的解读,让学生立足文本去分析与理解,避免架空分析。给予了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与交流讨论的时间,整节课从文意概括到重点品析、难点解读,基本是学生自己完成的,教师以点拨指导为主,较好地贯彻了高效课堂的理念。《习作:游___》教案一、教学目标1.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过程写下来。\n2.把印象深的景物写具体,注意各部分的衔接。3.先画出游览路线图。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景物写下来。教学难点:把印象深的景物写具体,注意各部分的衔接。三、教学过程板块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课件出示:祖国风光图】祖国的河山无限美,建筑有建筑的奇伟,山有山的博大,海有海的深长。这节课就请你拿起你的笔,描写下最让你心动的一处,向我们述说一段你的旅游经历吧!(揭示课题)生活中,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师:怎样把游览过的景点生动、形象地写下来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板块二、理清条理,找准顺序1.按游览的顺序写。写一篇文章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在写《游____》这篇作文时,“游”字可以作贯穿全文的线索。(老师在“游”字下打着重号)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七月的天山》的游览线索是什么?(随着学生的讨论,老师板书:游览线: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游览线: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点拔:同学们,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n1.你准备按怎样的顺序写呢?小组合作交流。汇报:①先┅┅然后┅┅再┅┅(这就叫做游踪)(板书:先┅┅然后┅┅再┅┅(这就叫做游踪))②《七月的天山》是抓住天山的“雪峰、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代表性的景物刻画的,突出天山的美景。你也可以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小结:同学们,我们刚才所探讨的,可以概括为:言之有序。我们以上是文章的大框架,一篇文章真正有内涵的在于中间,我们形象地把它称作是“猪肚”。你们游览过的地方哪一处给你印象最深刻?它有什么特点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探究的重点问题。板块三、研究重点,具体描写1.赏析《七月的天山》。小组讨论:想想作者是怎样把景物描写的具体、生动的?汇报。所见:“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所闻:“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的声音,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所感:“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作者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n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给同桌说说吧!板书:色、形、大、光泽、动静结合┅┅2.写重点部分。现在就请你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你眼中的景物吧!①学生动笔写。②汇报。指导全班学生评议。③小组同学再修改。④小组内展示读。⑤组内推荐在全班展示。师:写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写作目的,我们写这篇作文的目的是要干什么呢?(在总结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板书: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小结:写游记或参观记,先要安排好大的过程,选材要精,要选那些特色鲜明的景物,或自己印象特别深刻、感受特别强烈的景物,有详有略,不要面面俱到。板块四、明确方法,总结写法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写游览的方法是:(1)按游览先后顺序排一张游览线路图。(2)从中选择两到三个有代表性的地点作为重点详写,其它略写。(3)每个地点再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4)抓住代表性景物的特点,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写清楚。(5)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形象描绘景物。\n(6)地点转换时,要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等。2.小结:作文离不开观察,观察离不开想象,缺乏想象力的观察,是呆板的,肤浅的,乏味的,在观察时进行合理的想象,才可以使事物更具体,更形象,更鲜明,更深刻。板块五、独立思考,认真写作1.根据修改后的游览路线图写作文。2.注意重点部分一定要写详细写具体。【板书设计】习作:游游览顺序 景物特点 详略得当运用修辞 巧妙过渡 真情实感【教学反思】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从回顾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交流写作素材,使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通过合作分享,师生交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明确写什么、怎么写等难题。本次习作活动设计,体现了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参与性。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项教学活动,而是一种多项活动,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效果。\n教师的引导消除了学生畏惧习作的心理,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学生可以在互动中理清写作思路。把自我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18《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了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必有成就。二、教学目标1.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n3.能根据课后注释读懂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从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四、教学策略四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有一定基础,但方法需要教师引导,所以把朗读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不难理解,难就难在如何让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只有每句意思都懂,才能正确地断词断句,才能把句子读通顺。要让学生注意断词断句,做到准确。要注重指导文言文的读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本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来教学。五、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1.同学们,《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听说过吗?(匡衡)2.今天我们学习这个故事就是《囊萤夜读》。指导书写“囊”学生齐读课题。你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吗?\n解释:(示例:车胤把口袋里装满萤火虫,夜晚借助萤火虫的亮光来读书。)强调:翻译要求:补通顺注释3.这是一篇文言文,千古传诵,流传至今。文言文人们通常说古文。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瑰宝,他们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我们要去传承民族的瑰宝,就要学好文言文。(二)、初读文章,感知课文。1.自读要求: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两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在小组内把文章读一读,自学生字词。3.指明读课文,强调生字:萤恭勤博焉多音字:盛(1)夏月则练囊盛(chéng)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2)我家门口有一棵茂盛(shèng)的榕树。(三)、再读课文读出文言文节奏。1.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课文并学生画出节奏。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2.学生再读课文,读出节奏。(四)、理解文本,探究交流。\n1.出示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1)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恭:谦逊有礼。勤:勤劳;倦:疲倦;博学:知识广博;通:通晓,明白。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指导:字---句。补通顺提示:这种方法叫扩词法,也叫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用这样的方法我能更好地学习文言文。(2)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家贫不常得油。(贫穷)以夜继日(夜以继日):夜晚接着白天(学习)。2.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整篇课文的意思。译文:(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煤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成(透光)的口袋,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晚接着白天地学习着。3.从以上词语的解释中,理解了词语,找出文中描写车胤动作的词语,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车胤什么品质?\n预设:表示动作的词语是“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预设:从“囊萤(用袋子装)”和“练囊(用白绢做)”中,我体会到车胤刻苦努力,没有条件努力创造条件的精神。4.引导讨论:你心中的车胤是个怎样的人?示例:勤奋刻苦、孜孜不倦、才华横溢、学富五车、谦逊有礼、迎难而上、富有创意……生讨论后,师板书“勤奋刻苦”。5.背诵课文。五、拓展阅读,完成练习。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①壁引其②光,发书映光而读之③。邑人④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⑤。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之以书,遂⑥成大学。  【注释】①穿:凿穿。②其:它的,指蜡烛。③之:指代书。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偿:报酬、回报。⑥遂:于是、就。1.解释加点的字。匡衡勤学而无烛()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2.用现代汉语试着翻译下列句子。(1)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2)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六、板书设计文言文《囊萤夜读》\n车胤勤奋好学读翻译扩词法六、教学反思本课教学是文言文的学习,学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我们也要在“备学生”上下功夫。这样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学习探究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我采用游戏激趣法和旧知迁移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达到兴奋点。不足之处。教学中,我力求让每个学生能理解文言文重点字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所揭示的道理,并争取让这些知识在课堂中能落实。但是在实际情况中,课堂中依然有“掉队”的学生。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虽然所花的时间不算少,但仍有一些不在状态的学生读得不认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些孩子的学习,人云亦云,动口多,动脑少,不专心,也不用心。\n《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会故事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故事的内容。2.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二、教学重难点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亦是难点。三、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不太了解文言文,学生虽对其有很大的新鲜感,但在理解语言上还存在很大的困难,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达到思维的兴奋点是我组织教学的关键。四、教法学法\n(1)文言文的学习要以读为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贯彻“读”,为此我准备了“四读”。一读,读通。使学生能读准字音,解决字词障碍。二读,读懂。能够了解文章大意。三读,读细。理解课文重点内容。四读,读出味儿。初步感悟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其中,读懂和读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读出语言的味儿,读出故事的味儿就是难点了。(2)读懂课文,领会文章主旨在前面“四读”的基础上,学生已经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领会文章主旨环节,我让学生小组讨论,看从这两则文言文中能够学到古人的什么精神,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每个人都发表对文章的理解,在讨论中领会故事的内涵及人物精神。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加以锤炼,便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华,背诵下我们积累的成语。)2.学生起头,背诵成语接龙。(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积累更多的成语,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精神。)\n3.导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有的庄重严肃,有的机智幽默,而且大多数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大家想不想看?这个成语故事的名字叫做“铁杵成针”。(板书课题:铁杵成针)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去观看。4.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要求(二)学习成语“铁杵成针”1.欣赏故事。2.小组讨论交流。师:故事我们已经看完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提示和故事内容,把你的发现和你小组内同学说一说。3.汇报(1)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2)李白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又是什么事情使他改变了对学习的态度?你对他了解吗?(指名背李白的诗,出示介绍李白资料的课件)(3)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铁杵成针”这则成语的意思?铁杵是什么意思?生说后,观看课件,板书成语意思:将铁杵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就必有成果。学生齐读)谁能用铁杵成针说句话?(4)看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些什么?\n师:只要同学们坚持学成语,日积月累,就会掌握很多词条,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这就好比铁杵成针。(三)表演铁杵成针(李白这些成绩的得来跟他的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然而,铁杵成针这件事对他后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铁杵成针这个故事。1.小组内先分工排练。2.全班汇报。(四)“铁杵成针”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谁能讲一讲你自己所熟悉的成语故事。(五)练习题1.看图猜成语,说意思。2.成语计算题。(六)总结师: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是个很有才华的伟大诗人,但是连这么有才华的人都需要刻苦地学习,那么普通人不就更需要努力了吗?因此同学们,无论我们的才华、天资如何,都应该努力学习,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呀!五、板书设计《铁杵成针》学习成语-----复述成语------理解成语-------感受生活\n五、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借助注释,四读课文,让学生学会了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2、小组讨论领会文章主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理念,在讨论中学生也学会了古人热爱读书的精神、锲而不舍做事的精神。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能够领会文章的主旨,有所收获,但是一些学困生理解文言文有些困难,不能参与到小组讨论领会文章主旨的学习中,不能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收获不大。19小英雄雨来(节选)《》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晋、絮”等13个生字,读准“囊、吧、塞、哇”4个多音字,会写“晋、炕”等15个字。\n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4.学会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学会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是教学难点。【教法学法】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课文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从“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要点阅读,实现长文短教。《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重点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学习。考虑到课文篇幅很长,学生年龄较小,接受能力有限,本节课以加小标题的形式帮助学生整体把握内容,同时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教学,“整体着眼,部分着手”,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课堂更有效。【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释题引疑由雨来和鬼子斗争的画面引入,激发学习兴趣。读题质疑:你从中知道了什么?\n看到课题后,你还想知道什么?(二)学习生字词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解决生字词。我再随堂检查,明确读音。本课多音字比较多,着重进行讲解。指导写字,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并巡视,个别指导。(三)汇报预习,初读课文1.浏览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思考:文章是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3.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四)研读课文,深入探究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2.小组读课文,归纳各部分的大意,理清各部分的联系。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游泳技高;上学明理;掩护大叔;勇斗日寇;跳河潜逃;脱险得胜。4.限时比赛默读课文,讨论段落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各部分的联系,从而整体把握内容。(五)品读重点段落,感受人物形象1.自读第三、四部分,画出描写雨来心理活动的句子,思考:敌人是怎样对待雨来的?雨来是怎样同敌人斗争的?2.交流:你觉得雨来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n3.由重点句切入,体会人物情感。找出句子“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提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是雨来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六)用对比读方式,领悟景物描写作用1.文章开头:“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提示:这写出了芦花村景色的优美,同时,小小的芦花村只是祖国大好河山的一小部分,其他地方和芦花村同样美,甚至更美。这里暗写祖国的大片河山正遭受着日寇的蹂躏。教学中突出芦花村的美旨在引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爱和对侵略者的恨。2.故事结尾部分的景色描写:“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提示:这里不仅写出了白天的芦花村景色优美,更写出了太阳落山时的美。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人杰地灵,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活在大家中间啊!3.“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n提示: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七)探究活动,延伸主题1.摘抄课文中景物描写的词句。2.复述课文,角色扮演。3.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管桦的小说《小英雄雨来》,或者其他小英雄的故事。(八)课文小结本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歌颂了少年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板书设计】小英雄雨来游泳技高上学明理热爱祖国掩护大叔宁死不屈勇斗日寇跳河潜逃脱险得胜勇敢机智【教学反思】\n《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性强,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前提示的要求自读课文,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自己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最后阻止学生讲故事。“体会雨来机智、热爱祖国的品质”是本课教学重点,教学时把这一问题融入“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环节中,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雨来的机智,明白雨来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他上过夜校,受过爱国主义教育,也明白课文为什么反复出现那句话“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同时也让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20*《我们家的男子汉》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我们家的男子汉》这篇文章生动有趣,描写了一个小男孩的成长经历,他的成长过程正是男子汉的成长过程。本文按照人物性格特征来组织安排材料,在行文过程中我们徜徉幽默风趣的语言中\n,感受这么一个男孩的男子汉魅力。在一课时的时间里,引导学生学会对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与概括,同时能够理解男子汉的含义,培养同学争做男子汉的信心和勇气、敢于面对挑战的思想意识。教学理念既体现新课程标准,通过多形式朗读、小组讨论等手段充分实现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目标;又结合起始年级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二、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语,理解文中颇有哲理的语句。2.学习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细致的观察和细腻的描写。3.体会“男子汉”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的性格特征。三、教学重点以人物性格特点分类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四、教学难点1.通过阅读概括小男孩的性格特点,说出小男孩的形象,及给我们的启示。2.理解男子汉的含义,培养同学争做男子汉的信心和勇气、敢于面对挑战的思想意识。五、教学准备课件制作:本着简单实用原则,按教学顺序对课文进行制作。活动准备: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解决字词和诵读问题。\n六、教学过程1.导入课文。(课件展示文题)导语设置:一提到“男子汉”,我们的头脑中就会马上联想到:顶天立地、敢说敢为、正直无私、胸怀宽广等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忆写的《我们家的男子汉》,看一看和我们印象中的男子汉有何不同。说明:直接导入课文,意在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状态。2.解题,把握全文感情基调。(1)老师提问:课题中“我们家的”指谁家的?明确:作者家的(2)如果是作者家的,那么作者是一个人,为什么是“我们”?明确:原来这个“我们”不仅指作者,还包括她的亲属等人。(3)平时我们在说“我们家的……”这句话时,都会带有什么样的感情呢?比如说我们说“我们家的孩子”“我们家的小狗”等等,让学生试着说这句话,同时体会感情。明确:之所以说“我们家的”那是因为带有一种亲切喜爱的感情。那么本文的课题也是如此,一个“我们家的”就说明作者对这个男子汉有怎样的感情呢?明确:一种深深喜爱的感情。而且不仅仅是作者一个人,这一家人对这个孩子都带有这种感情。\n(4)那么如果让你在这个标题后面加一个标点符号,你认为应该加什么?明确:感叹号(5)齐读标题,并读出感叹号的效果。(课件展示文题后加感叹号)说明:解题的过程就是带着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过程,任何一篇文章都能通过课题得到很多信息。本环节意在让学生理解作者对这个孩子的感情,同时通过加标点符号的练习和齐读课题的过程,把这种喜爱之情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里。这样下面的教学就要顺利多了。3.分析文章结构,整体感知课文。(1)老师提出问题:我们来看,这篇文章的结构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大家看是什么?明确:有小标题组成。(2)那么小标题的作用是什么呢?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小标题的文章,想一想。明确:概括每部分内容。(3)既然小标题的作用是概括每部分内容,那么老师想问:你觉得有没有哪一部分的内容和这部分的小标题是不符合的呢?(课件展示问题:你觉得有没有哪一部分的内容和这部分的小标题是不符合的呢?)学生自由回答。\n说明:小标题的设置是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学生也容易发现这个特点。由这个一眼就能发现的特点深挖下去,学生更容易接受。由于已学过有小标题的文章,学生对小标题的作用也很熟悉。关于这个环节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一个自由回答题,学生会发现多个与小标题不符合的内容,这个问题就能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4.研习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出示课件:刚刚很多同学都发现有的内容和它相对应的小标题并不符合,看来作家写文章也就如此。那么既然这样,我们就来做一回“大家”。请大家小组讨论,把每部分的小标题都换掉,全部换成这个孩子所说的一句话,大家来试一试。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说明:本环节是这节课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小组讨论是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这正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把这些小标题换掉,并且是用这个人物所说的话,既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还让学生在读课文找句子的过程中对这个孩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2)好了,老师来看一看大家合作的结果怎么样。每个部分用孩子所说的话来做小标题,你认为该用哪一句呢?你所找到的这个句子,能说明这孩子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学生自由回答,老师及时补充。先找句子,再总结性格特点。明确: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刚强勇敢、直面现实、挑战自我、天真幼稚、可爱沉着(出示课件)\n说明:本环节是这节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之所以找到某句话,就是因为他认为这句话有一定的代表性,能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所以学生在找完句子的同时,就已经了解了人物形象。在这样的基础上,老师再加以引导补充,学生就很快掌握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只要掌握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对文章主旨的掌握就容易多了。5.挖掘文章主旨。(1)刚刚对小男孩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请你说说小男孩身上有哪些让你感动、值得你欣赏或引起你共鸣的地方?学生自由回答。说明: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和这个小男孩找到共同点,这样就更容易接受他。(2)出示课件:有的同学认为男子汉应该是男性的成年人,应该是健壮的、刚强的,而文中写的是男孩,不能称他为男子汉;有的同学则同意作者的观点,认为他可以算是男子汉。你认为男子汉应该是什么样的?你认为本文的小男孩是男子汉吗?学生自由回答。明确:其实不论年龄长幼、地位尊卑、事业大小,只要在勇敢地乐观的拼搏、追求积极的人生都应当被视为男子汉或女强人。文章描写的是一个男孩的成长经历,他的成长经历也正是一个男子汉的成长经历,所以我们说他就是一个男子汉。说明:这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最好机会,也是启发学生思考的最好问题。此环节既挖掘了文章主旨,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3)刚才我们所说的也就是这篇文章的写作主旨,而且这个主旨在文中能够找到印证,请大家找出来。\n明确:最后一节。(4)齐读最后一节,感悟最后几句话的含义。明确:作者的这些句子“这真是比任何文学还要文学,任何艺术还要艺术。写到这里,简直不想写小说;既不想写女人,也不想写男人。”正体现了对这个孩子甚至是这一类孩子的无限关爱之情,她觉得这些孩子的成长是最重要的,甚至比她的事业还重要。说明:读课文是感悟句子的一个最好的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了句子的含义,理解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理解了这篇文章的主旨,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同时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在文本里感悟,也想说文本亦是最重要的。6.拓展延伸。出示课件:文中的小男孩很容易勾起我们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回忆一下你小时侯堪称男子汉或女强人的事情,说出来跟我们一起分享。学生自由回答。说明:重点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进一步领悟文章的主旨。7.作业布置:以“男子汉”为话题写一段话发表你的看法。七、板书设计《我们家的男子汉》率真爽气感情真挚自主独立刚强坦诚\n沉着勇敢八、教学反思只有45分钟的课堂,不可能对文章的内容面面俱到,只能选择性的教授,所以必然有舍弃的内容,比如说作者的介绍,字词的检查,语言的品味等环节都没能体现。21*《芦花鞋》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搓、葵”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3.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感受青铜一家淳朴、善良的品格。【重点难点】重点:\n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难点: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感受青铜一家淳朴、善良的品格。【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十分动人的故事。课文节选自著名作家曹文轩先生的《青铜葵花》。下面请大家先默读课文,了解一下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二、学习生字词。1.默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查字典自主学习,认清字形,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学习情况。2.课件出示生字,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读准字音,强化字形记忆。会认的字:搓葵祈遗憾污屑3.学生就课文中难理解的词语提出来交流,教师进行指导。三、初读课文,总体把握。1.资料补充。读之前先介绍作者曹文轩和《青铜葵花》,重点介绍青铜一家的人物背景。《青铜葵花》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葵花的命运,她先是和她的父亲在干校生活,父亲不幸遇难后,又被另一位主人公青铜一家领养,并和青铜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这个女孩召回城市。青铜从此便常常望着芦荡的尽头,遥望葵花所在那座城市的方向。\n人物简介:青铜一个生在乡村最贫穷家庭中的男孩,仅靠卖芦花鞋生活,因生病无钱医治而变成一个哑巴。可想而知,青铜是个物质生活极其贫乏的孩子,而就是这样一个孩子面对苦难时他依然善良,依然对生活充满向往。青铜,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努力成长,在上学时选择放弃,在葵花教他学习时无比专注。葵花一个地地道道的城市女孩,却因为“文革”跟着爸爸来到了陌生的大麦地,过上了一个农村孩子的生活。可想而知,她当时的无奈和不适。雪上加霜的是:葵花,从一个生活在父母怀中幸福的女孩变成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被别家收养。她不会干农活,但是她认真去做;她吃不惯野菜和糙米,但她从不抱怨;她分不清草和麦苗,但是她还是学着放牛。面对一件件的难事,葵花努力适应,一点点地学。奶奶虽然青铜家是大麦地最贫穷的,但奶奶却永远是一副干净的面孔、整洁的衣裳、银发被她梳理地一丝不苟、衣服也是一尘不染。在遇到水灾,家被毁了,急需钱重建家园的时候,奶奶变卖自己的嫁妆,四处借钱,但奶奶却从未曾改变她的骨气和自尊。虽然奶奶的一生生活十分拮据,但她从未向贫困低过头。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共分为几个部分,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n提示:课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讲述了青铜卖芦花鞋的故事。3.课文的主人公是谁,他主要做了什么?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课文的主人公是青铜,课文主要讲述了他雪天里卖芦花鞋的故事,青铜是一个勤劳、淳朴、善良懂事的好孩子。四、品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芦花鞋制作的工序是什么?为什么青铜家要做这么多芦花鞋呢?在课文第一部分中找出相关答案。芦花鞋的制作工序是:先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然后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再编织成鞋。那鞋很厚实,像暖和和的鸟窝。青铜家做芦花鞋是因为对青铜家来说,这是一笔很重要的收入。重点品读句子:想到这笔收入,全家人都很兴奋,觉得心里亮堂堂的,未来的日子亮堂堂的。这两个亮堂堂说明了青铜家对这笔收入很看重,勤劳的一家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2.分角色朗读第5自然段,读完之后说一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提示:体会到了青铜与葵花之间的纯真与美好,这一段展现了青铜与葵花的善良与淳朴。3.积累文中描写芦花鞋的语句,感受芦花鞋的美。那柔软的芦花,竟像是长在上面的一般。被风一吹,那花都往一个方向倾覆而去,露出金黄的稻草来。让人想到落在树上的鸟,风吹起时,细软的绒毛被吹开,露出身子来。两双鞋,既像四只鸟窝,又像两对鸟。\n(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课文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默读课文,指名学生回答。提示:讲述了青铜雪天主动去卖剩下的十一双芦花鞋。2.芦花鞋好卖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提示:好卖,“那些芦花鞋实在太招人喜欢了,一双一双地卖了出去,仅仅过了三天,就只剩下十一双了”。3.想一想,青铜为什么执意在雪天出去卖芦花鞋呢?引导学生理解,青铜是一个善良懂事的好孩子,他知道卖鞋的钱对家里很重要,因此他即使在下雪天也要出去卖芦花鞋。这体现了青铜的勤劳朴实。4.家人与青铜的对话体现了什么?提示:体现了家人对青铜的关怀。这是一个虽然比较贫穷,但是和谐温馨的家庭。(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提示:讲述了青铜雪天卖芦花鞋的经过。2.青铜卖鞋的时候环境怎么样?提示:下着大雪,很寒冷,街上没什么人。3.读第16-17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段的描写体现了青铜是一个怎样的人。\n句子:对面屋子里围炉烤火的人招呼青铜:“进屋里来吧,这里能看到你的鞋,丢不了”。青铜摇了摇手,坚持守在芦花鞋旁。(不怕艰苦,淳朴实在)望着漫天大雪,青铜在心里不住地说着:“买鞋的,快来吧!买鞋的,快来吧!……”(内心着急,希望能早点把鞋子卖出去)4.终于等来了几个人,青铜为什么认为那几个人不会买芦花鞋?因为他认为,城里人是不会买他的芦花鞋的,他们只穿棉布鞋和皮棉鞋。5.当那几个人非常喜欢芦花鞋,要买鞋时,青铜有什么反应?青铜一直疑惑着,直到人家一个劲地问他多少钱一双,他才相信他们真的要买这些鞋。他没有因为他们眼神里闪现出来的那份欣喜而涨价,还是报了他本来想卖的价。6.你觉得青铜卖完鞋之后会有什么感觉?从哪句话可以看出?让学生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十分高兴,从“青铜抓着一大把钱,站在雪地上,一时竟有点儿反应不过来。”7.再次默读这一部分,说一说你觉得青铜是一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指名学生回答。(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1.读这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讲述了什么内容。青铜把自己脚上的鞋脱下来准备卖(送)给了别人。2.青铜为什么心里觉得有点儿对不住那个没有买到鞋的人?因为那个人觉得没有买到鞋,觉得很可惜,青铜心里很为那个人感到遗憾,这表明了青铜心地善良,善于为他人着想。3.青铜最后是怎么做的?\n脱下了自己脚上的那双芦花鞋,去追那个没有买到鞋的人。4.读最后一句话,想一想青铜在雪地上奔跑的画面,你有什么感想?青铜是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少年,因为疾病原因,他不会说话。但是他心地善良,看到别人没有买到芦花鞋,他心底里很为那个人感到遗憾。为了满足他人的需求,在寒冷的冬天脱下了自己仅有的一双新鞋,光着脚在雪地上奔跑,去追上那个人。课文没有给出结局,但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善良的孩子一定能得到回报。这一段留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也使得青铜这个人物形象得到了升华。四、拓展延伸。1.分小组朗读课文,谈一谈自己学完本课的感想。2.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给课文每个部分添加小标题。参考:做芦花鞋;雪天出门;雪中卖鞋;脱鞋予人3.课外阅读《青铜葵花》,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文小结】本文讲述了少年青铜在雪天卖芦花鞋,为了满足他人愿望甚至脱掉了自己唯一的一双新鞋卖给他人的故事,展现了青铜不怕艰苦,善良淳朴的美好品质。全文以温馨的笔调讲述了一个艰苦的故事,十分具有感染力。【板书设计】\n芦花鞋采芦花、做芦花鞋。雪天出门卖鞋。雪中等待,终于卖完、十分欣喜。把自己穿的鞋脱下来,满足他人买鞋的愿望。不畏艰苦勤劳淳朴的好少年【教学反思】本课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在教学时,我注重对课文文本的解读,带领学生从每一个部分入手,品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感受青铜这个少年身上所体现出的美好品质。不足的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多讨论交流,这在以后要注意。《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教案及反思【学情分析】\n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怎样与朋友相处有独特的体会,此次话题契合他们的生活需求。先进行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他们已有一定的流程经验,此次“口语交际”会让他们更好地和朋友相处。【教法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先借助例子“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指导学生在讨论时作好记录,然后在全班交流。培养学生记录重要信息和有条理汇报的能力。【教学目标】1.围绕“朋友相处的秘诀”展开讨论,作好记录。2.能分类整理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3.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讨论的目的,从而指导学生记录重要信息。4.通过引导学生分类整理小组意见,培养学生有条理汇报的能力。5.培养学生大胆表达、勇于发言、抓住要点、分类整理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围绕“朋友相处的秘诀”展开讨论,作好记录。难点:能分类整理小组意见,有条理地汇报。【教学过程】(一)、名言导入1.教师出示名人名言:(1)朋友间必须患难相济,那才能说得上是真正的友谊。——莎士比亚\n(2)真正的友谊是诚挚的和大胆的。——席勒(3)友谊应当是不朽的。——蒂特李维(4)友情是天堂,没有它就像下地狱;友情是生命,没有它就意味着死亡;你在人间所做的一切,无一不是为了友情。——威莫里斯2.学生交流:从以上名言中明白了什么。3.那我们应该怎样和朋友相处呢?(板书:朋友相处的秘诀)(二)、出示情境谈看法课件出示各种朋友相处的图片,让学生围绕图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三)、出示记录供参考1.出示某小组讨论“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时作的记录。2.学生自读记录。3.说说作记录时要注意什么。(四)、小组讨论记秘诀1.小组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小组长作好记录。2.小组内整理同学的发言,将相近的整合在一起。3.标记出大多数同学认同的想法。(五)、全班交流1.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交流时,其他组员可以作补充。2.针对交流的意见,形成一份新的记录表。(六)、交际范例朋友相处的秘诀\n第一,我们应该互相帮助。当朋友有困难时,我们应该伸出援手。第二,我们还应该互相尊重。第三,我们应该互相包容和体谅。当朋友情绪低落时,我没有打扰他们,而是安慰他们。当朋友做错事时,我没有一味地责备他们,而更多地原谅他们。第四,好朋友在一起还应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板书设计】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记录重要信息分类整理意见【教学反思】口语交际要创设敢说的氛围,大胆地让学生动起来,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的能力。在本次口语交际中,我先以名言导入,引导学生认识友谊的可贵。再展示一些情境创设的图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回忆自己在生活中和朋友相处时遇到的问题,从而为后面的讨论做好铺垫。例子示范也起到了很好的参考作用,指导学生如何具体进行操作,将指导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并指导他们如何与朋友相处。\n《习作:我学会了___》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在自主的感悟下,能清楚、具体地写一次学习本领的经历。2.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3.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交流、表达的快乐。【教学重点】:能说一次学习的经历,能清楚、具体地写一篇以“我学会了……”为话题的习作。【教学难点】:准确选材,把学习的过程说具体,写具体。【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揭示课题。1.我们正慢慢长大,学会了做很多事情。你学会了哪件事情,让你最有成就感,把它填在横线上,再把学这件事情的经历、体会和同学分享吧!2.今天,我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会了做的事情写下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二、指导选材,体验难忘。1.指导选材\n(1)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一些词语和图片,如:玩玩具、弹钢琴、挤牛奶、借阅、栽花、洗碗、书法、爵士鼓、煮饭……(思路可以放开阔,想的内容可以丰富一些,并在每种本领前面标上序号)(2)请同学们来看一看,屏幕上的本领,你都会几种。2.体验难忘。学生选好之后,想一想(1)在这些本领里面,哪一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学会了挤牛奶)(2)你是怎样一步步学会做这件事情的?(先观察别人是如何做的,再尝试去做。)(3)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刚开始牛儿不听话,老是不配合,后来发现自己的方法和力度不正确。)(4)有过哪些有趣的经历,心情有哪些变化?(从刚开始的畏惧,到后来的应对自如,从容快乐。)三、词语点睛,诗句引趣。1.同学们,大家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许多好词佳句。2.出示好词:读一读,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拍案叫绝难以置信豁然开朗大功告成记忆犹新美滋滋活蹦乱跳目不转睛慌慌张张津津乐道小结:通过读词,谈词语,把自己喜欢词语的原因写出来,更好地理解词语、运用词语。3.出示佳句:读一读,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n①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③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④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小结:读句子,谈理解,要学会积累和正确运用这些诗句。 4.读一读下面的写作歌,说一说你的理解。写作之前想具体,明确要求再动笔;开头结尾概括写,事情经过写具体;多问几个怎么样,事情情节描详细;学会点题明中心,题目内容紧联系。四、认真审题,明确要求。过渡:积累了好词佳句,下面就是弄清习作要求,准备写作。1.按照学习的顺序,将文章写得有条理。2.将重点部分写具体,让文章内容饱满。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让文章有活力,有个性,打动人。(板书:精心选材按顺序写详略得当)小结:审清了题目要求,要条理清楚,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还要有真情实感。五、学生习作。师: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下面大家开始写作。\n学生习作,师巡视,发现习作效果:写得好与存在问题。六、指导修改,完善习作。过渡:同学们把习作完成了,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较为优秀的文章。佳作展览,营造氛围自我欣赏,同伴交流集体会诊,集思广益。1.佳作展览,营造氛围。欣赏精彩词、句、段,让学生上台有感情地朗读,请同学说说读后感受。2.自我欣赏,同伴交流。小组欣赏。请同桌同学一起交流,读读自己文章中最满意的片段,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再推荐一篇精彩佳作或一个优秀的片段,参加全班交流、欣赏。3.集体会诊,集思广益。七、教师小结。1.同学们写完后别忘了多读,多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改得越多,你的进步越快。最后祝同学们的文章越写越好。2.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写一件事时,写清楚事情的过程,自己的经历、体会及感受,还要详略得当。【板书设计】习作:我学会了精心选材按顺序写详略得当\n【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这篇习作从选材的内容上与学生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就是他们在生活中学到的本领,所以指导时我紧扣生活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说出自己是怎样学习本领的,在开课伊始,我通过引题这一环节,让学生补充习作题目,我的目的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选材,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学生的选材很广泛,因为如何选材,选什么样的材料更适合写作,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解决了这个问题,习作就会简单多了。不足之处:在学生说作文的过程中,一部分孩子都说到了一个学习内容:学滑板或是滑旱冰,此时我却没有注意引导学生向多方面的学习内容想想,而且,学生只说过程,不提自己当时的感受,没有情感的细腻体验,作文是不会生动的,导致原本丰富的习作内容一下子变得单一了。由此我想到,最初的设计即使再合理,预想得再完美,在课堂上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及时引导,及时点拨,这样才会使得教学落到实处。我也注意到了学生语言的贫乏,要指点学生多看书,多积累。\n第七单元教案及反思22《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读写本课生字词,理解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3.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4.体会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芙、蓉、洛”3个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默写古诗《芙蓉楼送辛渐》。\n3.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抓住“冰心”“玉壶”等词语理解诗句。4.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介绍作者离别这种情感自古有之,与友人分别时或是表达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或是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种的离情别绪都凝聚在这字字凝练的古诗中。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送别诗?预设:《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等。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芙蓉楼送辛渐》。2.揭题: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板书课题,齐读。3.解题: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4.作者简介:\n王昌龄(698-756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七言绝句,后人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5.写作背景:九年以后。王昌龄当时离京赴江宁(今南京市)丞任,辛渐是他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1.自读古诗,读准确,读流利。【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芙蓉洛壶(1)读准字音注意读准翘舌音“蓉”,边音“洛”。(2)指导书写“芙蓉壶”都是上窄下宽的字,“洛”左窄右宽。“壶”注意有三部分组成:士、冖、业。2.借助注释想想诗句的大体意思。3.多种形式朗读。三、自主交流,理解诗意1.自主理解字义:\n寒雨:寒冷的雨。连江:满江。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平明:清晨。客:指辛渐。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孤:独自,孤单一人。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纯洁。2.交流诗句之意:昨夜,秋雨绵绵洒满吴地江天。清晨送走友人只留下孤独的楚山。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中的冰一样纯洁。四、品读诗文,赏析感悟1.品读前两句诗(1)请大家默读前两句,看看都写到了哪几种景物?(雨:什么时候下起了什么样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样?诗中还暗含着两个人物)(2)“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表现一种怎样的气氛?(“连”“入”两个动词写“寒雨”的绵绵不断和无声无息,渲染出离别时的暗淡气氛。)“楚山孤”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诗人离开朋友时的强烈的凄冷孤寂感。)(3)前两句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这首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描绘的是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情景。(出示第一首诗)师: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这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这种情感凝聚在诗中的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再读前两句。\n师: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后来因事被贬谪岭南,在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诋毁,再次被贬为龙标县蔚,龙标镇非常偏僻,曾有许多的官员被贬于此地。他一生壮志未酬,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2.品读后两句诗(1)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的感受。(诗人还在写自己的离愁别恨吗?诗人笔锋一转,从凄冷孤寂中振作起来,表明自己的信念。)(2)抓字眼:诗人没有再过多地抒发离愁别绪,而是借辛渐向远在洛阳的亲友表明自己的信念。那么,诗人是想表明自己的什么呢?(不因两次被贬而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即高洁清廉。)哪些字词告诉了你诗人的信念?冰心:从字面可以解释为什么?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玉壶: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3.归纳主题:《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表白,不仅烘托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表明诗人永葆高洁清廉品质的崇高气节。(板书:高洁清廉)4.表达手法: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5.指导背诵。五、拓展总结1.人生自古重离别,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预设:《山中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n2.总结:古诗中送别诗很多,表达离别的不舍,同时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珍惜友谊,所以才伤离别。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谁知道短暂的离别不是下一次重逢的开始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单、遁、砚”等4个字,会写“雁、砚”等4个字,理解字词。2.读懂《塞下曲》和《墨梅》,体会感情,感受人物精神。3.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2.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它是一首送别诗,今天,继续用学习上节课古诗的方法来学习《塞下曲》和《墨梅》二、出示目标《塞下曲》《墨梅》自学提示:1.解释题目,了解作者。2.带感情朗读这两首古诗。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n5.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单雁砚乾坤(1)注意读准前鼻音“单雁砚乾坤”其中多音字“单”,读“chán”,还有一个读音“dān”,组词“单一”。(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雁乾”的书写。“雁”半包围结构,里面的笔画较多,注意写扁一些,四个横间距均匀,但长短不一。最后的横最长,中间的两横较短一些。“乾”左右结构,注意右边不是“气”。第一部分:《塞下曲》(一)合作学习1.诗题“塞下曲”:“塞”为边界的意思。《塞下曲》是边界上的歌曲。是唐代的一种歌曲名称,内容大都描写边疆的战斗生活。2.介绍作者:卢纶:曾经参过军,他写的描写军队生活的诗,内容充实,富有生气。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六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3.理解重点词语,想想“单于”“轻骑”“欲将”“满弓刀”结合注释理解。4.说一说诗句的大意: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板书:边塞生活大雪纷飞)(二)质疑探究\n品读,深化理解1.根据有关资料想象一下单于是怎样被包围的,自由说。预设:单于被重重包围着,白天无法脱身。2.想一想大雁为什么会受惊,高高飞起?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练习说。(趁着黑夜,单于想带领手下悄悄逃跑,惊醒了正在睡觉的大雁。)3.想象一下将军是怎样知道单于逃跑的?指名说。(从被惊醒高高飞起的大雁,知道单于要逃跑。)4.发现单于逃走后将军会怎样想,怎样说?预设:将军发现单于要逃跑,回想:我必须把单于拿回,想跑,没门!会对手下说:“快随本将捉拿单于那厮!”5.这时,下起了大雪,狡猾的单于逃走之后,将军是否带领士兵捉住了他?(捉住)捉单于的时候会遇到什么情况?(雪大路滑,看不清方向)将军又是怎样在雪中运用智慧英勇搏杀,擒住单于的呢?(根据马蹄印,根据马蹄声)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说一说。(同桌互相说-指名说)(板书:充满智慧英勇搏杀)第二部分《墨梅》(一)合作学习1.解题:《墨梅》是一首题画诗,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n2.了解作者:王冕,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3.理解重点词语: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池头:池边。头:边上。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痕:痕迹。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4.说说诗句的大意: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板书:梅树颜色好清香迷人)(二)品读感悟1.出示: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2,品读:\n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三、总结拓展1.同学们,诗人卢纶笔下的《塞下曲》可并不只是这一首,而是共六首。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三首。在剩下的五首古诗中,第二首“林暗草惊风”也十分有名。另外,像著名的大诗人李白、王昌龄,也都创作过《塞下曲》。那么,课下就让我们互相帮助,搜集这些古诗,把它摘抄在采集本里。2.升华读:同学们,看着这幅墨梅图,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墨梅、对王冕说吗?指生说,该生接着读出自己的情感。预设:王冕,你真了不起,梅花画得真得很神似!预设:这些梅花栩栩如生,真是太美了!师:同学们,让我们把千般喜欢、万般敬佩化成一首诗,表达出对墨梅对王冕的由衷赞美吧!【板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n凄冷、孤寂感高洁清廉塞下曲边塞生活大雪纷飞充满智慧英勇搏杀墨梅梅树颜色好清香迷人高洁有内涵【教学反思】《古诗三首》选编了《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和《墨梅》三首诗歌。从内容上看,都是表达一定的精神品质的。成功之处: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第一节课教学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基本教学步骤是导入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释题、了解作者,熟读古诗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说说诗句的大意。接下来,学生合作学习,按照提示逐步完成练习,教师检查指导。最后的环节是质疑探究,抓住重点句子,深入理解,从中读懂诗句蕴含的感情,进而深刻理解全诗。\n第二课时,按照同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第二首和第三首诗。学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再来学习新课,没遇到什么障碍,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不足之处: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第二是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要多学习、多钻研,我想我们会上出更多高效的课。总而言之,一节有效,精彩纷呈的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23《“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认识“弥、脉”等12个生字,会写“伦、腹”等15个字,正确读写“凌晨、行驶”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3.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n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是教学的重点,后一个也是难点。二、教法学法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品悟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读”也是语文实践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读进去,想开去,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来理解和体会语言。本课教学我以读为本,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读悟交融,让学生在朗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遇险时的危急、人们的惊恐、船长的镇定果断。2.入景体验法:感情需要感情去触摸,感情需要用感情去交融,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来助读,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进入深度的学习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教学中,我通过音频、图像等帮助学生切身感受当时的情形,从而入情入境,理解课文,获得情感。说学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解决学习难点。三、教学过程\n(一)导入新课以《泰塔尼克号》的主题曲及故事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海难的悲剧,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探究,让他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生字较多或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自学情况。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抽查朗读。对易读错、写错的字让学生交流讨论识字方法,帮助识记。对难读的句子,交流朗读方法和要点,学生进行展示读。引导整体感知: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并用自己的话简述故事的主要内容。初读感悟:了解了“诺曼底”号遇难的整个经过,故事留给你怎样的感受呢?谁能用一个简单的词语说一说?(三)了解故事的起因1.找出“诺曼底”号发生事故的原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2.指名反馈。(因为当时海面上雾很大,可见度低)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感受当时的环境。4.读第6-8自然段,了解事物发生的经过。(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急迫的语气)\n师:如果两艘船发生剧烈的撞击,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这时候,船上的人们会有什么反应?那么,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采取了什么措施呢?(四)体会人们的惊慌1.教师播放《泰坦尼克号》影片片断,学生观看。2.指名反馈:你们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提示:听到了尖叫声、哭喊声、船上物品到他的声音、人们奔跑的声音……仿佛看到了人们惊慌、害怕的神情,看到了人们蜂拥而出,看到了人们因奔跑摔倒在了地上……)3.教师导: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一场面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文,找出相关的段落。(1)指名学生朗读文段,其他同学评议。(2)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来读,你会怎么读?(十分急迫的语气)会强调哪些词语?为什么?(3)教师抓住加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五)体会船长的镇定果断1.引导学生想象:同学们,求生的欲望让乘客们一窝蜂地拥上救生艇,你推我揉,继续这样下去的话,会出现什么新的危险呢?(推揉中有人落海,抢救工作变缓慢,老弱妇孺会落后,救生艇会翻……)2.同学们,再这样下去,救援工作无法开展,可能会有更多的人丧生于大海,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黑暗中传来了简短有力的对话。(师生朗读文中对话部分)\n3.指名反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一个怎样的声音?(坚定的、镇定的、果断的、严厉的、威严的……)4.指名反馈:这声音让你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怎样的船长?(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处事果断、指挥有方)5.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船长的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处事果断、指挥有方。(六)体会船长的英勇无私1.教师导:黑暗里坚定而严肃的声音,使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船上只有一个人没有逃生,他就是——(学生:哈尔威船长)2.读句子:“船头先下去……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同学们,你们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画面?(学生发挥想象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指导有感情地朗读。4.教师:同学们,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得救的人们会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地说一说激发学生对哈尔威船长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七)理解句意,感悟主旨1.教师导:同学们,在危险面前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沉着地指挥人们逃生,在那个可怕的黑夜静静地离开了我们,雨果是这样评价这位伟大的船长:(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语句)2.引导学生讨论这两句话的意思,集体交流反馈。\n(根据交流情况,提示: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在死亡面前,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舍己为人,他的高贵品质是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的。)(八)课文小结本文讲述了“诺曼底”号邮船不幸在海上失事,在一片惊恐慌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最后船上所有的人获救,而自己却被海水吞没的故事。赞颂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四、板书设计《“诺曼底号”遇难记》遇险:临危不惧逃生:争先恐后敬佩脱险:镇定自若,指挥有方赞叹殉职:舍己救人五、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讲课之初,通过不断质疑,让学生随着几个问题,大致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对课文有个宏观的把握。2、通过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了哈尔威船长的临危不乱、沉着指挥、勇于决断的高尚品质,让学生学会要通过环境描写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的阅读和写作方法。\n3、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让学生通过感受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不足之处:课文里还有许多关键语句,由于时间限制,没有分析到,比如“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这句话突出了哈尔威船长在危难之际心里只有别人,没有自己,体现了哈尔威船长危难之际关心别人的无私品质。以及“诺曼底号”沉船的一瞬间的细节描写,体现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24*《黄继光》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自主识字,认识“役、屡”等6个字,理解词语。2.抓住文中描写语言、动作的语句,通过学习,认识黄继光壮烈牺牲的伟大意义,体会英雄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n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从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语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教学难点:理解黄继光顽强战斗、壮烈牺牲的段落,学习他爱国主义的革命精神。三、教法学法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本课设计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创设情境、朗读品味、形象感知、领会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黄继光为革命利益,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伟大精神。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分小组探究学习,查找资料、结合史料体会情感、感情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受到精神教育。四、教学过程(一)、揭题,简介时代背景及人物。1.出示课题:黄继光。2.介绍黄继光。(略)3.介绍“抗美援朝”。(二)、听课文录音朗读,思考。这篇课文写黄继光的一件什么事?(三)、自学课文生字新词。1.注意读准平舌音“摧”,边音“屡”,后鼻音“膛”。\n2.理解词义。持续:延续不断。黎明:天快要亮。火力点:战斗中火力比较集中的地方。匍匐:爬行。挪动:慢慢地移动。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件伟大。(四)、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1.学生分自然段读通课文。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什么内容?(五)、讲读课文。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什么时候?上级下达了什么命令?追问:你觉得任务怎样?2.默读第十自然段,思考:进攻开始了,我军遇到了什么困难?情况怎样?引导学生从以下两点理解当时情况危急:(1)我军进攻屡次受挫。(敌人火力点凶猛地射击)(2)时间紧迫。(4点多、黎明)3.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哪位主要人物出现了,他做了什么?(1)他对敌人是怎样的?(2)请战时,他是怎样的?(3)黄继光接受任务后是怎样进行战斗的?\n4.自学第三大段。(1)提出自学要求:画出这两段文中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找出人物的动作、神态等词语。(2)组织讨论句子。“前进,前进!还有20米,10米……近了,更近了。”(这里的数字和省略号有什么用?)“啊!黄继光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思考:黄继光在什么情况下站起来?找出说明已身负重伤的词句,分析黄继光站起来的困难。)“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伤得那么重,晕倒了!可他心中有个什么信念呢?)(3)小结:这段主要写了黄继光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顽强作战。(4)指导朗读并试着背诵这一大段。5.黄继光牺牲后,战斗是怎样的?(1)战士们怎样做?理解“惊天动地”。(2)结果?(3)小结:黄继光用自己的牺牲换取战斗的胜利。(六)、总结:1.齐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什么?表现了什么?2.总结学习方法:找出重点语句理解。六、板书设计《黄继光》\n接到命令进攻受阻主动请战顽强战斗英勇献身占领高地消灭敌人记叙 起因  经过  结果按事情发展顺序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味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过渡到感悟作者蕴藏在句子中的情感,小组讨论阶段,学生在充分讨论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感悟,再通过教师的点拨指导,认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今后阅读纪伯伦的作品帮助很大。不足之处:对朗读的指导就比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n25*《挑山工》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泰、衡、黝、咧、呗、哲、憨”7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积累下面的词语:节奏、平衡、饱览、诵读、不解之谜、耽误、哲理、意味深长、心悦诚服。3、理解课文内容和文章说明的道理。了解挑山工,感受其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4、学习课文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三、教学重难点理解挑山工的话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从中受到启发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预习要求】1、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2、再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查字典理解。3、课文读通顺后,找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回答课后问题。\n四、说教学过程(共2课时)板块一、谈话渲染、主题导入从今天起我们学习新的单元《快与慢》。一提起快慢,老师就会想到《龟兔赛跑》的故事。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生说)这节课我们一块儿来学习与快慢有关的一篇课文:《挑山工》。[设计思路:由单元主题为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导入新课。]板块二、交流资料,链接文本课前布置同学们上网或通过其他的渠道搜集有关泰山和挑山工的资料,下面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生汇报)[设计思路: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对挑山工有个初步的了解,明白他们是怎样一群人,他们是干什么的。既考查了学生搜集相关信息的能力,又为学习课文内容打下基础。]板块三、初读感知,自主质疑1、让学生带着任务,充分地自读课文。(1)自学生字,打开智慧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字形。(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2、组织交流:\n(1)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觉得自己说不好,也可以说一说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或读懂了什么。(2)小组讨论解疑释惑。各小组选择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准备在全班交流。(3)组织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师生共同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可能会有如下几个:①“我们跟你们不一样。”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样?②挑山工肩背重物,走折尺形路线,可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③课文最后一句里的“它”指什么?……)[设计思路: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安排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让他们自主学习,学习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也为后面以疑促读,深入自学,自主解疑做好了准备。]板块四、布置作业,熟读延伸把课文多读几遍,直到能够读流利为止。[设计思路:以学定教,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决定了后面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感悟人物精神品质的教学,所以此环节的设置并非可有可无,而是至关重要。]第二课时板块一、复习导入:\n“开火车”读课文。师生从正确、流利、朗读习惯、技巧等方面进行评议。板块二、以疑促读,读中感悟1、按处理的次序出示上节课提炼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内容见前)2、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挑山工和游人的不同:(1)各自默读思考,然后填写表格中概括差异的部分。    |___挑山工___|___游___人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结果:(2)在小组内分析交流,开展合作学习。(3)全班交流,统一认识。[设计思路:通过自学,学生认识到:游人轻装上山走直线,挑山工肩挑重物上山走折尺形路线。游人上山是玩赏,挑山工则是工作。]3、挑山工的速度为什么不比游人慢呢?在挑山工的回答中,有一个问句:“你看,是不是这个理?”挑山工是怎样理解“这个理”的呢?请同学们勾画出挑山工说的话,反复朗读,精读细品,然后填写表格中“对比结果”部分。(1)放手让学生自学。(2)组织交流评议。\n(3)通过朗读,你觉得在挑山工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一种不怕吃苦,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4)鼓励学生读出挑山工的精神。4、组织学生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因为我需要它”里面的“它”指的是什么?[设计思路:该环节是课文学习重点难点突破的关键所在,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疑点,引导学生精读细品,感悟内容。]板块三、再读深思,学习表达1、快速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品质的。2、组织交流,形成共识,指导习作。[设计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写人的文章可以通过写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使“读”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读”带“写”。]板块四、情境交融,心灵互动  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认识了令人肃然起敬的挑山工。他们身上具有吃苦耐劳,脚踏实地,认定目标,勇往直前的可贵品质。假如有一天你有机会去登泰山,你会和挑山工进行一次怎样的对话?(出示画面《与挑山工“面对面”》)[设计思路:创设具体生动的语言情境,唤起学生畅所欲言的愿望,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给了孩子一次触动心灵的机会,深化了思想认识。]\n板块五、赏读品味,激发情感同学们,在这篇课文的学习即将结束之时,你觉得哪些内容是自己最喜欢的,请你富有激情地读一读,再说一说理由。如果你心里的想法一下子无法表达出来,那么就用自己的朗读来表现,行吗?[设计思路:用品读来结束教学,让挑山工的具体言行去感染学生的心灵,激发起学生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又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了可供选择的学习要求。]六、教学反思不足之处∶1.激情过于泛盖。,挑山工应该是比较朴实的,学生泛读他的话时,声音过于激晶,不符合人物性格。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多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相应的读书方式和情感。2、评价不够客观,我在处理课堂评价语言时,只顾表扬,没有达到客观品评,对学生学习发展没有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对学生的表扬用词也比较单调。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努力抓住课堂生成,给予学生客观评价,使评价语言起到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作用。而且每到紧张时,我总会表情过于激昂,让人觉得有些夸张,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握力控制自己的救态,做到落落大方,亲和自然。\n《口语交际:自我介绍》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会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愿意和敢于在公众场合展示自我。2.让学生知道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介绍方式,表达清楚,有所侧重。3.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礼仪,认真听,大方说,真诚交流。二、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介绍方式,表达清楚,有所侧重。三、教学难点:学会根据说话的对象和目的,运用合适的内容、形式和语言风格进行自我介绍。【课时安排】:1课时\n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导语:同学们,有位作家曾说过:“在浩瀚的宇宙中,只有一个你,以前不曾出现,以后也不会重复,你绝对是唯一的、独特的。”是啊,每个人都是特别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今天,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就请大家勇敢地亮出你自己吧!(板书:自我介绍)1.孩子们,你们知道吗?2021年,成都将迎来一场运动盛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视频)2.多么让人心潮澎湃的盛会啊!这可是我们身边的大事,你想到现场去感受一下吗?你想亲自参与其中吗?二、模拟情境,掌握方法(一)情境之一:电话介绍1.机会来了!大运会组委会准备在成都各中、小学校招募志愿者,(课件出示招募画面)听说圣菲小学正在争创大运会志愿者招募点,要是争创成功,夏校长会委派我们去车站接面试官陈老师。我们与陈老师从未谋面,(贴板书:接陌生人)要在电话里怎么说,陈老师才能在车站一眼认出接他的人呢?孩子们都来出出主意吧。2.指定2~3生交流,引导评价:你觉得,陈老师能在车站认出他吗?指定1~2生交流。(要是认不出,孩子们你们来帮帮他吧,还可以怎么说?)预设评价:你抓住了自己最显著的特征,让人一下就能认出你。\n你的表达很清楚,让人一听就明白了。对呀,我们可以给自己“制造”一些特点呀!车站穿校服的可不多,这也是一个特点。是的,抓住明显的外貌特征表达清楚,别人就能认出你的样子。(贴板书:表达清楚,认出样子)3.(电话铃响)啊,是面试官陈老师的电话。明天谁去接他?(指定生接电话)4.(播放录音)生模拟接电话,师追问:你们觉得,陈老师能在车站认出他吗?指定1~2生交流。(评价要点放在是否表达清楚,抓住特征)5.指定1生模拟接电话。(二)情境之二:现场招募1.师评过渡:同学们真厉害,把从未谋面的陈老师接到了学校。陈老师来学校招募的是志愿者,什么是志愿者呢?请看——(课件出示志愿者的含义、志愿者相关图片)成为志愿者,既能帮助他人,也能让我们自身得到锻炼,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老师特别想去,有没有同学想和我一起去的?(贴板书:应聘岗位)2.想应聘成功,我们该怎么说?怎么做呢?(从礼仪、了解岗位内容[如果说到这里,就跳到4]、面试的内容等方面来说)\n3.指名反馈,师相机评价:有礼有节的孩子,更容易得到面试官的青睐。这不光是说的礼仪,也是交流的礼仪。(贴板书:真诚有礼板书:交流)[若学生说不到礼仪,由老师补充:参加应聘,还要注意有礼有节,大方得体]4.大运会志愿者的岗位有很多,哪些才是适合我们的呢?老师提前为大家找到了几个适合的岗位,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志愿者岗位职责表,生读岗位)5.同学们,你们想竞聘什么岗位?为什么?随机采访2~3生。6.据反馈相机评价:要让别人知道你适合这个岗位,你的介绍就要有所侧重。(贴板书:有所侧重)7.虽然我是一名老师,但我觉得自己比较适合场馆引导员,我也想去试试。这样好吗?你们来做代理面试官,看看我能不能应聘上。8.师模拟应聘,生做面试官评价。(小小面试官们,请你们评一评,你会选我吗?还有什么建议吗?大家也可以结合[指向交际礼仪]这些要点对我进行评价)9.师据学生评价总结:小小面试官们的点评给了老师很大的鼓励,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方法。(这里师生一起来说)老师介绍了自己的基本信息,想应聘什么岗位,我有什么亮点,我准备怎么做。把我们的亮点展示出来(板书:展示亮点),更容易打动面试官。你们想应聘哪个岗位?打算怎样有侧重地展示自己的亮点呢?先在小组里准备准备,待会儿请现场的代理面试官们评一评。10.小组活动,提示:每个孩子说的时候,另外三个人都是面试官。小应聘者们,一定要站得端端正正的,注意这些交际的礼仪。(课件出示岗位职责表)11.指定3~\n4生交流,师生评议,追问:小小面试官们,你们觉得他能应聘上吗?相机评价强调:要侧重展示符合这个岗位的亮点,面试官才知道你确实适合这个岗位。(指向板书:有所侧重展示亮点)(如果这里有学生应聘合唱队员,一定要让他唱出来)12.听了孩子们的自我介绍,陈老师也有话说(陈老师的话录音)。刚才我认真地听了大家的自我介绍,你们都清楚流畅地展现了自己的亮点,恭喜你们,应聘成功!现在,我们组成了“大运会志愿者之家”。这个大家庭除了在座的同学,还有其他学校的你们不认识的人。初次见面,请介绍一下自己,让别人记住你吧!(三)情境之三:认识新朋友1.大家都要作自我介绍,如何才能让你的自我介绍脱颖而出,让别人记住你呢?2.随机请2~3生说方法,相机评价总结:是的,富有特点的介绍,能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贴板书:富有特点板书:印象深刻)3.黄老师想用一首诗来自我介绍,(出示名字诗,师读)我的名字就藏在里面,(课件标红名字)现在你们知道我是谁了吗?4.让人记住名字的方法还有很多(课件出示方法),尤其是用上巧妙的联想。5.富有特点的自我介绍方法有很多,你想选择哪一种,和你的同桌说说看。(课件出示:趣说性格巧说名字……)6.谁来介绍一下自己,让新朋友记住你,喜欢你!指定2~3生介绍。\n7.师生共同梳理、总结。总结: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今天我们其实是作了三次自我介绍。当我们在电话里向陌生人介绍自己时,要清楚地介绍——自己的样子;当我们参加应聘时,要有侧重地展现——自己的亮点;向新朋友介绍自己,一定要把自己的特点介绍清楚,才能让人对你——印象深刻。介绍的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三、情境再现,提升能力1.回顾之前同学们的自我介绍,老师真是意犹未尽,很多同学还没来得及展示,我们再来看看这四种情境(课件出示四种情境),你还想选择哪种试一试?2.到车站接陌生人的请到老师这里来;想去应聘的,台下有这么多老师,他们都是面试官;向新朋友介绍自己的,这里的老师或是同学就是你的新朋友。特别是想当志愿者的,一定要把握机会试试看。每个同学抽屉里都有一张评价的小卡片,介绍完之后,不要忘了有礼貌地请现场的老师、面试官或是新朋友为你点评。同学们,勇敢地走过去,大方地介绍自己吧。(自主选择,下位展示)3.学生与台下老师(同学)互动。4.多元评价,随机请1~2名得到三颗星的学生上台再次作自我介绍。(请学生说说台下老师或同学的评价)四、总结鼓舞,课外延伸1.老师和同学们的大拇指,还有鼓励的眼神就是对你的肯定。学会了自我介绍,就掌握了表达交际的一个法宝。\n2.我们在生活中,还会在哪些情况下进行自我介绍呢?(生答)3.结语:生活中会用到自我介绍的地方真是太多太多了。一份好的自我介绍就是一张最好的名片,希望孩子们用好今天学到的自我介绍金钥匙,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教学反思在口语交际“自我介绍”的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课要常教常新,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备课。教学结束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虽不能尽善尽美,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已基本完成。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营造愉悦的教学环境,鼓舞学生发言。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是促使学生主动发言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敢于发言,展现自己。教学效果是明显的,也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二)、结合学生实际,培养创新、合作意识。总之,在这堂课上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明显,参与率较高,结构清晰,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当然再成功的课也会存在其不足之处:1、课堂调控能力还不够强。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在于学生口语的交流和体验,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如在实践体验时,下面的学生就着急为台上的同学作提示,不能很好地遵守体验规则,有的又胆小不敢上台。\n1、课堂过程和重点环节还需要进行锤炼,由于学生的准备还不够充分,使得课堂流程不够流畅。今后在教学中我还得多关注学生的学情,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多向前辈学习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摸索能让学生感兴趣、学到知识的方法,使学生能轻松地掌握知识。《习作:我的“自画像”》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向班主任介绍自己。(重点)2.能够明确人物的外貌特点,主要性格特点,最大的爱好和特长等,并试着用具体事例来说明。3.写完后读给家人听听,请他们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像,哪些地方不像,再根据他们的建议改一改。三、教学重难点\n教学重点: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向班主任介绍自己。教学难点:能够明确人物的外貌特点,主要性格特点,最大的爱好和特长等,并试着用具体事例来说明。四、学情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结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加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课内外语文学习紧密联系,才能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四年级是属于小学中段的作文教学中,只要孩子能想得到、说得出,那么写对于他们来说就不算是难事了。在此基础上,老师再适当的给予方法的指导,那么很快他们就能写出比较称心如意的作文。五、教法学法本次习作练习充分体现了“主体参与,分层指导”的原则,做到以人为本。同学之间的交流恰恰渗透了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学生的说为主,教师的导为辅,适时加以点拨,顺利完成说、写任务。六、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揭题导入\n1.导学:老师要请大家欣赏几张图片,请大家说出图片上的人物是谁。(1)出示孙悟空的图片。①学生汇报。②追问:你是怎么认出来的?(2)出示葫芦娃的图片。①学生汇报。②追问:你是怎么认出来的?(3)出示姚明的图片。①学生汇报。②追问:你是怎么认出来的?3.小结:我们能一下子认出这几个人物,是因为这几幅图片显示出了人物的主要特征,也就是人物的特点。4.导思:什么是特点?学生先讨论,教师后出示:特别的、不一样的、最突出的、与众不同的。这样抓住人物的特点来画,别人就能一下子知道是谁了。5.揭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画一下“我的‘自画像’”。教师相机板题:我的“自画像”设计意图:从欣赏图片猜人物入手,指导学生观察思考,明确抓住人物主要特点的重要性,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二)、揭示内容,明确要点\n1.导学:通过上节课口语交际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自我介绍因为介绍对象和目的的不同,介绍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我的‘自画像’”有哪些要求呢?请自由读要求,梳理此次习作要求及要点。2.出示教材习作要求及要点,学生讨论交流。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1)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向班主任介绍自己。(2)明确人物的外貌特点、主要性格特点、最大的爱好和特长等,要试着用具体事例来说明。(3)选择自己最想介绍的几方面内容写下来。写完后,读给家人听听,请他们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像,哪些地方不像,再根据他们的建议改一改。设计意图:通过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了解本次习作的要求及要点,指导学生读懂要求以及抓住主要信息。(三)、指导思路,画图导思1.导学:想让新班主任更好地了解你,你也得画一幅自己的“画像”。想一想:你想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呢?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从学生的回答中概括并板书:外貌性格、爱好特长等。3.导思:我们介绍时必须抓住以上各方面的特点——与别人不同的地方。请你说说自己哪里与众不同。4.小组讨论,互相启发后汇报交流。5.小结归纳习作要点:\n(1)介绍一个人必须包括人物的年龄、性别、长相、性格、兴趣等多方面,可以用具体事例来说明。(2)必须抓住以上各方面的特点——与别人不同的地方。(3)介绍时必须按一定的顺序。6.学生自己思考后,绘制思维导图。7.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并交流。8.学生动笔成文。(1)过渡:根据刚才讲解的思路和写法,相信同学们在头脑中都有了一定的行文思路,那就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一写你的“自画像”吧。(2)学生写作。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方法点拨,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行文思路和写法,高效地完成本次习作。(四)、交流习作,互评互改1.学生动笔成文,教师巡视指导。2.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3.学生完稿之后,挑选几名学生把习作读给同学听,大家共同评议,然后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习作。推荐要求:(1)人物特点鲜明。(2)情节生动有趣。(3)习作独具特色。4.学生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n设计意图:同学们在互相评改的过程中,既可以检查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合理的修改,又可以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利于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好习惯。五、佳作赏析,指导提升1.教师选取两篇最有代表性的习作。2.学生依次读自己的文章,互相点评。3.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赏析。4.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赏析同学的作品,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能使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学到方法。可谓一举多得。七、板书设计我的“自画像”年龄、性别、长相、性格、兴趣等必须抓住以上各方面的特点——与别人不同的地方介绍时必须按一定的顺序八、教学反思\n本次习作练习充分体现了“主体参与,分层指导”的原则,做到以人为本。课堂伊始,选取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几幅人物图片让学生猜人物,通过追问“如何认出的”引导学生明确突出人物特点的重要性。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达到“未有曲调先有情”,学生兴趣盎然。同学之间的交流恰恰渗透了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学中以学生的“说”为主,教师的“导”为辅,适时加以点拨,顺利完成说、写任务。从学生的习作效果看,能够突出人物最明显的外貌及性格特点,并能通过选取的典型事例,突出人物的与众不同。第八单元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小学生王葆在成长中听奶奶讲述奇妙的宝葫芦的故事,感受到宝葫芦的神奇,幻想自己也能有一个宝葫芦的故事。课文为我们展现了关于宝葫芦的各种奇妙想象,让我们感受到了童话的美好神奇。二、教学目标\n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妖、矩”等8个字,会写“介、绍”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介绍、神仙、妖怪、规矩”等词语。2.自读感悟,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3.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教学难点: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妖、矩”等8个字,会写“介、绍”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介绍、神仙、妖怪、规矩”等词语。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n1.看,这是什么?对,一个葫芦,它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葫芦,它可是有故事的宝葫芦。2.今天,我们来学习《<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学生齐读课题“宝葫芦的秘密”。请同学们分小组交流一下自己课前阅读到的关于《宝葫芦的秘密》的故事,谈谈自己对宝葫芦的感知。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张天翼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宝葫芦的秘密》,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略)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妖怪规矩乖巧撵上脚丫拽住冲着又瘦又长烫着溜开幸福舔手向日葵罢了(1)读准字音注意读准翘舌音“拽瘦绍”,前鼻音“撵舔”,后鼻音“烫”。另外,多音字“冲”在这里读“chòng”,还有一个读音“chōng”,组词“冲动”。(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舔葵瘦”。\n“舔”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的部分,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上面的“天”的撇注意不要写太长,下面是“小”多一点点。“葵”上窄下宽,注意第四笔是横撇,第六、七笔都是撇。“瘦”半包围结构,注意病字框里面的部分,笔顺依次是是:撇竖横折横横横竖横撇捺。(3)词语解释介绍:沟通使双方相识或发生联系;引入;推荐;使了解。妖怪:除人类和神以外存在于天地中的超自然生命,即由于认知限制,人们暂时难以用科学解释的现象或事物。规矩: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劈面:迎面,正对着脸。可怜巴巴:非常令人可怜的样子。声明:指公开表态或说明。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4.教师总结。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宝葫芦的主人王葆的自我介绍。第二部分(5-18自然段):奶奶从小给我讲了许多宝葫芦的故事。第三部分(19-21自然段):我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的原因。5.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n(本文主要讲了宝葫芦的主人王葆在得到宝葫芦之前,经常听奶奶讲许多关于宝葫芦的故事,非常希望自己也有这么一个宝葫芦。)四、细读课文第一部分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第一部分,想想张天翼笔下的宝葫芦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画出有关句子,并想一想这些语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学生作批注,自我品读探究。3.学生小组交流自学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4.教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宝葫芦的主人是一名普通的少先队员,名叫王葆。)你从哪里得到这些信息的?教师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①“我姓王,叫王葆。”为什么不说“我叫王葆”?(这样说,比较正式,有仪式感。)②“可是我要声明,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我和你们一样,是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为什么说王葆说“我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因为他和宝葫芦有故事,是传说中的那种宝葫芦和王葆发生过一些故事。)四、课堂总结\n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张天翼先生一道认识了传说中的宝葫芦有过故事的王葆小朋友。下节课我们,来看看宝葫芦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自读感悟,感受童话的奇妙。2.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认识了一个小朋友王葆。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张天翼先生走进宝葫芦的故事,去感受一下宝葫芦的神奇。二、深入理解,探讨故事(一)学习第二部分: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1.“至于宝葫芦的故事,那我从小就知道了。那是我奶奶讲给我听的。”奶奶给“我”讲了哪些故事?(都是宝葫芦的故事)\n2.“奶奶每次讲的都不一样。上次讲的是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下次讲的是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1)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样?(非常奇妙)怎么奇妙了?预设:①三遇到了神仙,并得了一个宝葫芦很神奇。②李四游到了龙宫,得到一个宝葫芦。③他们从宝葫芦那儿得到了很多好处“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指导朗读第二部分:带着幸福、快乐的语气读出宝葫芦的神奇。(2)奶奶给我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有很多,你能否选择其中一个,根据已有的内容创编一下,讲给同学们听?学生分组讲故事,选代表上台讲给全班同学听。注意:可以补充课文中没有的空白,发挥想象,大胆编创。预设:\n有一天,赵六到地里翻地,因为他是个勤奋的农夫。掘着掘着,忽然感觉锄头底下硬邦邦的。他想:难道底下有宝贝吗?于是,他就小心翼翼地把“宝贝”从土里掘出来,一看,是一只金灿灿的,长得非常饱满的葫芦。赵六看到了,不禁有些失望。赵六想:“如果挖上来的是一个大元宝,该多好呀!”奇迹出现了,立刻一个金光闪闪的大元宝就出现在他的手心上!3.王葆非常想得到一个宝葫芦,为什么?(因为听了这么多宝葫芦的故事,每个得到宝葫芦的人都“幸福极了”“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板书:宝葫芦使人们幸福极了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4.“我要是有了一个宝葫芦,我该怎么办?我该要些什么?”是啊,王葆,要宝葫芦最想做什么呢?(二)学习第三部分:读读课文20-21自然段,圈画出王葆要宝葫芦的目的是做哪些事?(1)帮助王葆列式子,学数学:“我有几次对着一道算术题发愣,不知道要怎么样列式子,就由‘8’字想到了宝葫芦——假如我有这么一个,那可就省心了。”从这段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2)帮助向日葵长高:“那,我得要一棵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从这儿可以看出,王葆是个怎样的孩子?(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板书: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指导朗读:读读第三部分,读出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求,对幸福生活的向往。\n三、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课文具体写了王葆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自己也想要个宝葫芦。童话的故事好奇妙呀!2.王葆为什么要宝葫芦?他能用宝葫芦做什么?小组分组交流,展示如下:预设:王葆想要宝葫芦为自己做事情,自己可以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预设:有了宝葫芦可以替他做数学题,可以帮助他种好向日葵。2.作业(1)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2)把宝葫芦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板书设计】25、宝葫芦的秘密(节选)宝葫芦使人们:幸福极了过上了好日子要什么有什么王葆:数学不好,不爱动脑筋的孩子好胜心很强,凡事比别人要好【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n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坚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开放性阅读理解,而不是想着怎样将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文本的理解统一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之中。比如在探讨“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怎么样?”学生们同样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我与学生共同评价,教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想象,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想象的内容丰富了,语言表达也更切合内心实际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仍有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27《巨人的花园》教案一、教材分析\n《巨人的花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专题是童话故事,要求学生在读课文时体会童话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巨人的花园》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写的一篇意蕴深刻的童话,讲述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便在花园的周围筑起了围墙,将孩子们拒之门外。从此,花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后来,巨人醒悟了,拆除了围墙,与孩子们共同生活,感到无比的幸福。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二、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课程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四年级学生特点,设定教学目标如下: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洋溢、允许、围墙、禁止、告示牌”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3.读懂课文,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教学难点:体会童话特点,感受童话魅力。三、学情分析及教学策略四年级的学生对童话非常喜爱,也读了很多课内外的童话故事。这个故事非常接近学生的生活,又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相信本文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n根据课文特点,我将围绕“对比”展开教学。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让学生通过对比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来实施教学,同时在教学中扶放结合,渗透学习方法。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学生领略文章内涵;运用想象、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可以实现文本、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初读全文。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四年级的学生对童话又有很大的兴趣。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1.教师: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童话?哪个童话给你的印象最深?2.读题想象。教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大胆想象:在你的心目中,这个巨人的花园会是什么样的?这样的导入既能直接切入课题,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好课文埋下伏笔。3.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读顺课文。(2)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第二环节:精读课文,突破重点。(一)花园变化前后的对比读1.提示说话,接触对比\n想想巨人的花园原来是什么样的,后来又是怎样的?并在相关的语句下画上记号。稍后,适时请学生交流。并在屏幕上出示相关的语句。2.对比朗读,感受对比以对比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先读读描写花园漂亮的语句,再读读因为巨人的行为而变得寒冷、荒凉的语句和花园后来又富有春意的语句,最后再读读描写花园变成了冬天的语句。(二)冬天性格的巨人和春天性格的孩子内容的对比读 1.巨人的性格(1)我这样引导学生:“这可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啊!可是不知同学们想过没有,同样一个花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2)“当巨人面对孩子们一次又一次进入他的花园,态度是怎么样的?”我让学生再次认真读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3)当学生交流完后,我适时出示相关语句:“你们在这儿干什么!我自己的花园就是我自己的花园。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允许任何人在里面玩。”在研读巨人斥责孩子们这三句话时,我是这样设计的:请你们读一读这三句话,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巨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说话的时候可能是什么样子的?2.孩子们的性格让学生试着上面的方法,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悟一悟。并随机理解重点句: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让学生通过想象补白:小男孩会对巨人说些什么?让学生在想象中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三)巨人醒悟前后的言行对比读\n1.让学生再次朗读感受巨人醒悟前的冷酷、无情的句子。2.再让学生找出描写巨人醒悟后言行的重点句:“我多么自私啊!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孩子们,花园现在是你们的了!”再次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第三环节:巧设练笔,升华情感设计有创造性的小练笔:“巨人赶走了小孩,你觉得他赶走的仅仅是小孩吗?还有什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让学生在练笔中,再次升华学生的情感。第四环节:综合学习,拓展延伸。《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读写结合。一篇篇课文就是一个个鲜活的范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当学生明白童话中所揭示的道理之后,我引导学生合作演一演,或把自己搜集到的童话读一读,或在小组内对人物形象议一议。通过这些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揣摩、比较、体会中感悟本课的表达特点,感受童话的魅力,很好地突破了本课重点。六、作业设计1.收集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2.课外同步阅读《小青石》和《格林童话》。3.收集王尔德的其它童话故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给大家听。\n七、板书设计25巨人的花园赶走孩子冬天留住孩子春天分享快乐五、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通过对比阅读,学生掌握了文章的主题,并学到了对比手法的写作特点,并能够学以致用。2、读写结合,在学习了童话的特点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把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尽情玩耍的情景写下来,并在小组内评比,推出写得比较棒的在班内展示交流。不足之处:在讲解童话特点的过程中,没有举例子说明,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不如举个例子说明得更具体。改进措施:下次讲这个童话时,介绍了童话的特点后,要举例子加以说明,帮助学生理解童话的特点,为以后写童话故事打好坚实的基础。\n28*《海的女儿》教案一、教材分析《海的女儿》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最后一个单元的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是童话《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小人鱼舍弃了安适的海底生活,义无反顾地拯救爱人,不惜牺牲自己。她美丽的心灵打动着每一个读者。课文用诗一样的语言讲述着小人鱼向往人类世界、渴望得到王子爱情的动人故事。小人鱼善良、执著、勇敢的精神品质,深深启迪孩子的心灵。二、学情分析这篇童话广为流传,大部分学生都读过,很熟悉这篇课文。尽管课文篇幅较长,但学生已掌握读长篇课文的方法,读起课文速度较快。在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学生就能体会课文所传递的真善美,感受小人鱼的善良、执著、勇敢的品质。三、教法学法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因此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行发现,自主感悟,体会文本的深刻含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同学交流自己读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n四、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深入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敢、善良的品质。3.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能和同学交流打动自己的语句。4.感受小人鱼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五、教学重难点能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小人鱼的内心活动,感受她执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勇敢、善良的品质。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亦是教学难点。六、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美人鱼的图片)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面——它告诉人们这就是丹麦。但铜像既不是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是丹麦某一个王朝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在沉思什么呢?谁也猜不出来。她有一条鱼尾。原来她是人鱼——“海的女儿”,是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中的主人公。丹麦人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安徒生的崇敬。说起安徒生,同学们想说的话比我还多,说说你对他有哪些了解。\n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安徒生的资料。3.过渡:安徒生一生中共写了170多篇童话故事,他的每个作品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童话世界。(二)、交流故事,了解内容1.课前我们读过了《海的女儿》这篇童话,谁能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故事。2.学生自由分享。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板书课题:海的女儿)(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2.浏览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3.检查读文情况,指导识字。4.汇报交流,教师相机与学生共同梳理:小人鱼为了自己心爱的人,不仅放弃了爱情,还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可以分成这样几个部分:(1)王子和公主成婚了。(2)姐姐们给了小人鱼一把刀。(3)小人鱼将刀抛向海里。(4)小人鱼跳到海里,最后化为泡沫。(四)、再读感悟,加深体会\n1.指名读文前提示,明确阅读任务。(1)小人鱼承受了哪些痛苦?最后她成功了吗?(2)这个故事的结局让你感悟到了什么?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在相关的段落旁做适当的标注。3.教师用课件出示课文的重点语段。在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小人鱼看到王子和公主成婚时的内心活动,感受小人鱼的善良以及对幸福生活的追求。重点语段的预设:(1)“为了他,她离开了自己的族人和家庭,交出了她美妙的声音;为了他,每天忍受着没有止境的苦痛,他却一点儿也不知道。”为了王子,离开了家庭,她承受着离家之痛;为了王子,被贪心的巫婆夺去了美丽的声音,她承受变哑无声之痛;为了王子,鱼变人,她承受着肉体之痛;王子却一点也不知道她所做的一切,她承受着感情之痛;要么用王子的血来恢复人鱼的原形,要么自己死去变成泡沫,她承受着生命抉择之痛。(2)“小人鱼把紫金帐篷的帘子掀开,那位美丽的新娘把头枕在王子的怀里睡着了。她弯下腰,在王子清秀的脸庞上吻了一下,再望了望天空,朝霞渐渐明亮起来了。她看了看手中锋利的刀,又深情地看了王子一眼,他正在梦中喃喃地念着新娘的名字。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但是,她马上将那把锋利的刀远远地抛到海里。……她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然后纵身跳到海里。她感到自己的身体正在一点点地化为泡沫。”\n看新娘,这是夺走她幸福的人;看尖刀,把目光转向王子,要么用王子的血来恢复人鱼的原形,要么自己死去化成泡沫;“小人鱼拿着刀的手在发抖”,通过具体的描写,细致地刻画出小人鱼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在这生命抉择的时刻,小人鱼选择牺牲自己。“再一次深情地朝王子望了一眼”,她是在向自己深爱的人诀别,向自己的生命诀别。(五)、读写结合、感情升华1.选择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2.和同学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六)、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在阅读欣赏课上再交流读童话的心得。七、板书设计海的女儿八、教学反思\n课前我和同学一起交流安徒生的资料,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粗略地交流一下自己对课文的了解。同时我打破了以往的方式,不是让学生在浏览课文或者默读课文,而是播放课件让学生结合课件一起回顾课文的几个重要片段,说一说哪个片段或者环节最打动自己,说一说自己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进而帮助学生感受小人鱼的善良、勇敢、执著的品质。《习作:故事新编》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通过让学生续编故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掘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多看书多思考的阅读能力。【教学重点】:让学生续编故事,体会故事带给我们的乐趣。 【教学难点】:让学生续编故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发掘创新思维。【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揭示课题1.让学生说说《龟兔赛跑》这一故事的大概内容:\n从前,有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在互相争辩谁跑得快。于是他们决定进行一场比赛一决高下。兔子带头冲出,它奔跑了一会儿,就已遥遥领先。心想,早着呢,还可以在树下歇一会儿,放松一下,然后再跑。兔子就在树下坐下,不一会儿就睡着了。而笨手慢脚的乌龟则一路不停地爬呀爬,不一会儿到了终点,成为货真价实的冠军。等兔子一觉醒来,才发觉它输了。2.如果让重新编一个故事,你会怎么编呢?二、指导选材,体验难忘。1.先设想一下故事的结局。先设想一下故事的结局:乌龟和兔子都赢了。乌龟和兔子都没赢。兔子赢了。乌龟又赢了。分4组,设计4个故事:由学生分组完成,教师引导。例文引路:①龟兔共赢。兔子和乌龟是一对好朋友,它们决定再来一场比赛!它们一起出发,但是这次却是兔子扛着乌龟,直奔到河边。在那里,乌龟下来,背着兔子过了河。到了河对岸,兔子再次扛着乌龟,两人一起到达终点。②龟兔都没赢。\n乌龟和兔子是两个竞争激烈的对手,两个人非要争个你高我低。一开始兔子跑得飞快,但是它昏头转向,跑反了方向。乌龟呢,一不小心掉进了陷阱里了。③兔子跑赢了: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 兔子非常不服气,它要求乌龟再进行第三场比赛,而乌龟也同意了。 这一次,兔子全力以赴,从头到尾,一口气跑完,领先乌龟不知多少里也。 ④乌龟跑赢了: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乌龟也不服气了,它想了一会儿,然后要求再来一场比赛,但是这一次的路线由乌龟来定,兔子欣然同意。于是,两人同时出发。兔子飞驰而出,急速奔跑,却在前面遇到一条宽阔的大河,而比赛的终点就在河的对岸。兔子呆坐在河边,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候,一路姗姗而来的乌龟却滑入河里,游到对岸,继续爬行,到达了终点。1.如果选择的是“乌龟赢了”。下面是新的故事情节。(板书:设想故事情节)假如我们选“乌龟又赢了”这个结局,下面是新的故事情节:河流挡道,撞上树桩,掉进陷阱(路遇不测)跑反仿写这回比谁跑得慢(急中出错)路过一个片萝卜地,看到水灵灵的萝卜(遇到诱惑)新增了一段下坡路,乌龟头一缩迅速滚下(赛程变化)借助滑板,利用宝葫芦(借助工具)分成5个小组,设计5个故事:由学生分组完成,教师引导。\n3.例文引路《龟兔赛跑》故事新编(河流挡道)乌龟也不服气了,它想了一会儿,然后要求再来一场比赛,但是这一次的路线由乌龟来定,兔子欣然同意。于是,两人同时出发。兔子飞驰而出,急速奔跑,却在前面遇到一条宽阔的大河,而比赛的终点就在河的对岸。兔子呆坐在河边,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候,一路姗姗而来的乌龟却滑入河里,游到对岸,继续爬行,到达了终点。请同学们来看一看,屏幕上的本领,你都会几种,把它们的序号写在一张纸上。4.学生讨论:听了例文的讲述,你知道“我”学会了什么?当时的心情如何?怎样学会的?四、认真审题,明确要求。1.可以新编《龟兔赛跑》,也可以另选一个熟悉的故事,如《坐井观天》《狐假虎威》《狐狸和乌鸦》,创编新故事。  2.可以配上插图。  五、学生习作学生习作,师巡视,发现习作效果:写得好与存在问题。六、指导修改,完善习作。佳作展览,营造氛围自我欣赏,同伴交流集体会诊,集思广益。1.佳作展览,营造氛围。欣赏精彩词、句、段,让学生上台有感情地朗读,请同学说说读后感受。2.自我欣赏,同伴交流。\n小组欣赏。请同桌同学一起交流,读读自己文章中最满意的片段,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再推荐一篇精彩佳作或一个优秀的片段,参加全班交流、欣赏。3.集体会诊,集思广益。4.请小作者上台朗读。5.生共同评议,教师边听意见边用红笔在习作上做适当修改。总结习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供小作者修改习作。七、教师小结与拓展。 1.通过这种形式的尝试,我们品尝到了作文创新的乐趣。同学们还可深入思考、认真讨论,想出更好的形式,把作文写得更精彩。2.下面布置今天的作文题目及要求:(1)请将今天课堂上的要点扩充成一篇文章。(2)请写一篇周记,可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人们熟知的人物,或是历史人物、成语、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等等,进行改写新编,要求有新意,反映现实生活要深刻。【板书设计】习作:故事新编设想故事结局设想故事情节【教学反思】\n成功之处:这篇习作从选择故事结局,选择故事情节入手,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选材,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学生的选材很广泛,因为如何选材,选什么样的材料更适合写作,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解决了这个问题,习作就会简单多了。不足之处:在学生说作文的过程中,最初的设计即使再合理,预想得再完美,在课堂上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及时引导,及时点拨,这样才会使得教学落到实处。我想到了学生语言的贫乏,要指点学生多看书,多积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16 19:04:05 页数:267
价格:¥18 大小:244.89 KB
文章作者:没叶子的菜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