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最后的古诗诵读中的一首,》是一首送别词,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片抒发作者直抒胸臆,即写了离别愁绪,又表达了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这首词比喻新颖,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山水水,仿佛这位美人正期待着他的到来,自然、富有真实情感,轻松活泼、耐人寻味。构思别致,词人把送春与送别交织一起来写,充分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春天的留恋。二、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2.感受此词所描绘的浙东江南美景,以及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感情。3.了解比喻、寓情于景等手法在词中起的作用。4.体会词中蕴含的道理,应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生活乃至未来的人生。三、说教学重难点\n教学重点:理解这首送别诗的表达特点及词人的乐观态度。教学难点:1、在体会感情的基础上读出是的节奏,读出诗的感情。2、体会这首宋词与其他送别词在表达上的不同。四、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已经学了许多送别诗,能大致的背诵一些诗歌,也能凭自己的认知水平理解诗歌大意。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上课时,只需在朗读上加以引导,在难字的理解上加一点拨。五、说教法学法本课在教学时,教师应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其目的是开拓学生的思路,在轻松的气氛中解决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抓住“教机”让学生相互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敢于创新,追求更大的成功。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n在面临分别时,你们会有什么感受?比如,你们的好朋友突然搬家了,去了离你很远的地方,不能常常见面了,你会怎么想?古人在与亲朋好友离别时,会用诗词的方式来表达感情,今天我们就来学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二)、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词,老师范读,指名读。2.解释标题,词牌名,题目。3.词可以根据字数,分为哪几类?《卜算子》属于哪一种?(三)、分析内容1.“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1)这里眼波横流,那你们想水有眼睛吗?(没有。)那什么才有眼睛,而且会波光流动。(人。)同样的,人才有眉峰紧聚。是人的眼波横流,是人的眉峰紧聚。(2)一般的人会有眼波横流的感觉吗?你们想,如果一个眼睛很小的人,会有这种感觉吗?那只有怎么样的人会有这种感觉?(美人。)(3)请一位同学解释一下这句话。(江水像美人的眼波横流,山峦像美人的眉峰紧锁。)(4)翻译出来之后,谁来这句话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起了什么作用?\n(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水的明净澄澈、波光粼粼和山的连绵起伏。)(5)眼波横流,眼里有泪水,热泪盈眶,眉头紧锁。这是在怎样的情绪下才会有的心情?(伤心。)山水有表情吗?那这个表情是谁的?(实际是人,是词人寄托自己的感情在山水之上,这是一种寓情于景的手法,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伤之情。)(6)词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呢?我们来看下一句,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2.“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1)这里的眉眼盈盈处是什么意思?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用了比喻的手法,意思是江南是山清水秀的地方。)(2)这句话透露了怎样的信息,告诉我们什么?(友人要去哪里。)(3)我们把上片学完了,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上片讲了什么,或写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上片写友人一路的山水行程,间接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情感。)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1)翻译这句话。(刚刚把春天送走,接着要送你回去。)(2)这里的“君”是指谁?(鲍浩然。)\n(3)在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什么信息?(送别时间:春天刚刚过去,正是春末夏初之时。)(4)春天是美好的,美好的春天词人刚刚送走,又送走了友人,你们认为这时词人内心有怎样的感受?(伤心、难过。)4.“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翻译这句话。(如果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2)上片是写景,间接表达词人情感,那下片呢?(抒情,下片直抒胸臆,直接叙写对友人的深情祝福,淡化了离别的伤感,进一步表现出送友人的一片深情。)5.学生经过学习,体会到这首词所包含的情感,这首词在感情上是委婉含蓄的,像江南的山水美景。把自己的情感放在词中,全班再齐读一遍。(四)、总结全文这首词描写了浙东美景,用了比喻、寓情于景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离去依依惜别的真挚情感。七、板书设计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n上片:送春归、送君归下片:叮嘱、感伤、惜别八、教学反思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主导,为了使学生在短暂的一堂课中获得更多的知识,首先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要简洁凝练,要能从繁复的文字中抓出要点。如我在课堂中的教学语言就过于冗长和啰唆,总觉得学生还可以理解得更好,回答还可以更完善,于是变成了带着学生“绕圈子”,既拖慢了课堂教学的进度,又无法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其次,教师的评价应以激励为主,从多次试课的经历中我仔细观察了我每堂课下来学生举手的情况,发现课堂初始大部分同学举手还是比较积极踊跃的,但到后面举手的同学基本上就固定在极个别同学之间。我仔细反思了学生举手回答后我的每一次评价,评语整体比较单一,语气也比较平淡。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如果自己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仅仅是简单的一句“你真棒”“你读得真好”,那学生的积极性和情感体验务必是大受打击的,所以教师应该学会灵活运用不同的语言,要多给予学生中肯、富有激情的激励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表扬和批评是真诚的,是发自内心的。这样学生自然会前赴后继地调动思维、积极配合老师,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n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说课稿及反思(二)一、说教材这首诗是宋代王观写的一首送别词。很多写离别的诗或词都像一首悲歌,令人酸涩,让人肠断。但王观的这首词却不同。他表达了对友人一种美好的祝福。\n一、说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课堂之前的预习读准诗中的字音,(特别是通假字“那”读“哪”音),并读通诗句。2,通过课堂学习,学生能依节奏读诗,并借助注释理解诗意。3,能通过诗句理解诗人对朋友深深的不舍和无尽的祝福,并通过朗读传达出来。4培养学生收集诗句,运用诗句的能力。二、说教学重难点1、通过诗句: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感受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重点)2、通过诗句: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体会诗人对朋友的祝福。(重点)3、在体会感情的基础上读出是的节奏,读出诗的感情。(难点)三、说学情\n六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学生年龄还小,语文素养还很低,并且生活经历和社会际遇还很少,所以要理解透古诗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且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够,对诗歌的鉴赏,特别是对古诗鉴赏能力较弱,学生对理解作者的情感,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汲取诗歌等古代文学作品的精华,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形成积极有益的影响和启示还有一定得难度;尤其是对于比较复杂的情感,通常是理解的比较浅且片面。一、说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古人在送别朋友时写的诗,我们都称之为——送别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北宋王观写的一首送别词。你对王观有哪些了解?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现属江苏南通如皋)人,宋代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代表作有《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齐读课题。板书课题)理解课题(“卜算子”是词牌名,“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这首词的题目。)板块二、初读诗,通词句。①注意读出节奏,断句,押韵,诵读的形式。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n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②正音:“那”同“哪”,这是一个古代汉语里特有的语言现象,叫做“通假字”。意思是“通用、借代”,注意,这种用字现象只能在古代汉语中,如果现在再用的话,就是错别字!3.理诗意,悟情感①字里行间让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我们仿佛看(听)到了——(那里的水像美人的眼波,山像美人皱起的眉毛。)“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生读。②这美丽的景色到底在哪里呢?(诗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把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美丽的景色。)“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③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情愉悦,而好友就要离去,作者的心中会是怎样一番滋味呢?(我们的感情是美好的,就像这美丽的春天,但是深厚的友情也是要分离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指导感情朗读。\n④尽管内心不舍,但是朋友回家是和家人团聚,这是人之常情(引导理解一家人其乐融融,共享天伦。这不就是人生的春天吗?)想到朋友将要享受幸福。作者的心里还会难过吗?还有什么离别之苦呢。于是作者写到——生接读:“若到江南遇上春,千万和春住。”4.配乐读文,背诵诗歌。原来这是对朋友真诚的祝愿,希望朋友永远享受幸福和快乐,成人之美,替代了离别的依惜之情,忧愁伤悲荡然无存。让我们感情朗读地来读读这首别具一格的词。板块三、总结我们就要毕业了我希望孩子们每每看见母校,都能深情的吟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子珍送我情。一、板书设计古诗词诵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祝福八、教学反思\n一节课下来,自我感觉本堂课学习目标基本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错,但是这堂也不免有些遗憾:学生是学习主体,课上我尽量将自主权交给学生,但教师的引导也不少,应该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时间;语文教学注重读中感悟理解,自己引导学生的品悟还不够,朗读也是浅尝即止,没有把学生的感悟推向深层,从中也可以看到自己在课堂调控方面还存在不足。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16 19:04:04 页数:12
价格:¥10 大小:21.58 KB
文章作者:没叶子的菜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