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案集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4

2/34

剩余3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学科备课者执教者周次课型时间第一单元 富强与创新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第1课时 坚持改革开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我国腾飞的表现,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经济现象作出正确的分析,提高搜集资料、解读资料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改革开放就是强国之路;自觉做改革开放的拥护者和支持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意义。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参观校史展览或者走访老教师,你发现校园面貌有哪些变化?想一想:为什么学校面貌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教师总结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个话题。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改革开放促发展(一)改革开放的缘起1.材料呈现:阅读P3“大包干塑像”2.想一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历史抉择?总结: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学校面貌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得益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意义有哪些呢?这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推动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1.学生分组讨论教材第4页“探究与分享”,归纳总结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2.师生共同总结:(1)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我国逐步建立、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已成为社会共识。目标导学二:中国腾飞谱新篇(一)中国腾飞的表现1.图片展示P6。342.思考问题:这些图片体现了什么?提示:这体现了中国的腾飞。3.教师总结:中国腾飞的表现:(1)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城乡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扶贫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3)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到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二)中国腾飞证明的道理1.阅读教材第6-8页内容,思考回答:中国腾飞证明了什么道理?2.师生共同总结:(1)中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找到了一条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2)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3)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4)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改革开放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改革开放的缘起和重要意义进行了梳理,了解了我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明白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就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四、板书设计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促发展改革开放的缘起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中国腾飞谱新篇中国腾飞的表现中国腾飞证明的道理五、教学反思34学科备课者执教者周次课型时间第1课时 走向共同富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充分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了解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和意义能力目标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增强对财富的认识,正确地使用财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心改革,树立改革精神,追求共同发展,自觉为实现共同富裕添砖加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共享的发展理念。教学难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阅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所作的报告想一想:对走向共同富裕,你有哪些认识?教师总结:走向共同富裕,需要党的统一领导、政策的正确引导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个话题。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改革进行时(一)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1.进入新时期需要适应新变化活动一:发展变化大家谈活动:阅读教材第9页“运用你的经验”材料,进行角色扮演,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谈谈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新变化。提示:从经济发展速度GDP总量和质量上看师生共同总结: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活动二:绿色时代靠什么活动:阅读教材第10页“探究与分享”。分组交流思考国家电网公司为什么主动进行战略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教师讲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知识拓展: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40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3.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活动三:农村发展变化大活动:阅读教材第10-11页“探究与分享”。34提示:农村变化可从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来说;新的机遇可从社会稳定、文化素质等方面回答;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结合身边的例子来谈。师生共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二)对待改革的态度自习课本梳理出对待改革的态度:(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2)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3)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目标导学二:共享发展成果1.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活动四:我看“共享发展”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让全体人民公平地享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的正确性。师生总结: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2.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活动五:实现“共享发展”活动:结合教材第12页“探究与分享”,谈谈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归纳总结:(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以及共享发展成果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明白了我们要齐心协力,辛勤劳动,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四、板书设计走向共同富裕改革进行时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进入新时期需要适应新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对待改革的态度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不断弘扬改革精神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五、教学反思34学科备课者执教者周次课型时间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第1课时 创新改变生活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全面认识创新的重要性;理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意义能力目标通过感受创新,提高对创新的认识,提高创新能力,尽自己的力量推动创新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增强对创新的好感,热爱创新,自觉投身到创新实践之中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创新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全面认识创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家后热水就已经烧好,回家前空调或暖气已经打开,饭已经自动煮好,可以随时了解冰箱里面有什么菜,下雨也会自动关窗户,还能随时监控家里的情况,读取家里数据中心的各种数据。可以说,“智慧家庭”正替我们实现着这些愿望。想一想:“智慧家庭”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道理?教师总结:科技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创新这个话题。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感受创新(一)创新来源于生活1.材料呈现:2018年2月7日,湖南省益阳市第39届青少年创新大赛启动仪式在赫山万源学校举行,一个个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剥莲子的“锤莲籽套环”、多功能家用侍花器、环保扫把、简易乡村山泉来水管疏通器;雨天夜行不方便,在伞上装上LED灯,通过红外感应原理控制灯的照明;人工模拟雌黄脊竹蝗的声音,诱使雄蝗达到指定区域灭杀……让人印象深刻。2.想一想: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哪里?3.教师总结:这些创新项目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创新。生活中的点滴创新不仅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而且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惯常看法。(二)创新无处不在1.活动:阅读教材第15页“探究与分享”。2.思考:在生活中,你是否体验过这样的创新乐趣?请与同学分享你的创新故事。3.教师讲述:(1)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2)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3)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三)互联网改变世界341.阅读教材第16页“探究与分享”,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2.教师归纳:创新让生活更美好。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目标导学二:创新引擎(一)呼唤创新1.阅读教材第17页“探究与分享”。2.思考:你如何理解“创新作为中华文明深厚的内蕴……将成为推动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句话?3.教师讲解:(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2)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二)创新发展1.材料呈现P182.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新的重要性)3.共同总结: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三)改革创新1.阅读教材第18-19页“探究与分享”。2.思考:深圳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从深圳的发展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师生共同总结:(1)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更加呼唤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2)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国正走在通往强国富民的创新路上。4.阅读教材第19页“拓展空间”。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创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创新的重要性有了更多的理解。知道了创新无处不在,人人都可以创新,创新发展和改革创新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四、板书设计创新改变生活感受创新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引擎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发展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国运所系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中国正走在强国富民的创新路上五、教学反思34学科备课者执教者周次课型时间第2课时 创新永无止境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和做法;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全面认识万众创新能力目标通过对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的学习,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意识到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增强忧患意识,自觉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中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的重要性。教学难点:万众创新,弘扬创新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类终将使电脑智能化且使其远胜人脑。”(陆奇)从可以跟你聊天的“小冰”到能帮你开电视的智能音箱;从机器翻译到智能教育;从刷脸支付到无人驾驶;从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已经全面走入人类的生活,广泛渗透到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不断刷新人们的想象力。思考: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教师总结:创新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创新永无止境。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创新强国(一)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1.看图P20:认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2.师生总结:(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2)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二)建设创新型国家1.材料呈现P212.思考:怎样“加快推动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3.师生总结:(1)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2)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3)建设创新型国家,必34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三)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事业的巨大发展1.材料呈现:在2018年1月23日召开的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详尽列举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成就之后强调,“我国教育整体大踏步前进,但局部差距依然存在;人民群众总体受教育机会大幅提升,但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仍未有效满足;目前我们人才总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但结构性矛盾尚未解决……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将是我们长期要面对的工作主题。”2.思考:(1)我国教育整体大踏步前进,取得了哪些成就?(2)为什么要把解决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作为长期面对的工作主题?3.教师讲述:(1)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目标导学二:万众创新(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相关链接”,结合三个关键词谈谈自己的认识。2.总结: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是创新者,都向往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二)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1.材料呈现:李克强总理指出,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也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千千万万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大企业“龙头”带动、中小微企业“特尖专精”,必将极大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2.思考:你认为在“万众创新”大背景下企业应该怎么做?3.师生共同总结: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企业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三)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1.阅读教材第26-27页“探究与分享”。2.思考:(1)从裘法祖、吴孟超和王红阳三代人的创新事迹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2)有人说:“科技创新既需要关键人物的开拓探索,更需要研究团队的接续积累。”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说说你的理由。3.提示:(1)创新。(2)同意。理由符合实际即可。4.共同总结: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精神,表现为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表现为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表现为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表现为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四)保护知识产权1.材料呈现:2018年1月24日,湖南省长沙市发布《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措施》,明确要依法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切实维护创新主体合法权益,让创新者吃下“定心丸”。2.思考:《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措施》的发布给我们什么启示?343.教师总结:创新的时代,既要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五)创新的目的1.诗歌欣赏:如果没有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人类的文明进步将会推迟多少年/如果没有欧洲的工业革命/人类的生活方式还会停留在几百年前/如果没有电的使用/世界的夜晚还会是漆黑一片……2.思考:诗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3.共同总结: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创新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让我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我们今天播下创新的种子,明天定会收获丰硕的果实。4.作业布置: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创新永无止境,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了解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和措施,认识了教育的重要性及取得的重大成就,全面认识了万众创新,了解了创新精神的表现,提高了对创新的认识。四、板书设计创新永无止境创新强国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措施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保护知识产权创新的目的五、教学反思34学科备课者执教者周次课型时间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第三课 追求民主价值第1课时 生活在民主国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民主发展历程;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了解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和具体的民主制度能力目标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民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民主,感知民主,增强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情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民主。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最近因一枚由本村村民发明刻制的“公章”而闻名全国。他们将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印章分为五瓣,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掌管。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以将其合并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可入财报销。这枚印章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公章”。想一想:“史上最牛公章”体现出了村民什么思想?(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总结:民主思想。这枚公章与其他财务审核公章不同的是,多了“民主”二字。它的出现应该是当地村民民主意识萌生和发展的产物。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民主的足音(一)对民主的看法1.活动:小记者采访采访同学们对民主的看法,对同学们的观点进行分类整理。2.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3.师生共同总结: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二)仁人志士对民主的追求1.阅读教材第31页“探究与分享”。2.思考:在这些追求民主的先贤眼中,民主是什么样的?3.教师讲解:(1)1840年以来的近代中国饱受封建专制压迫和外敌入侵的屈辱。抗击侵略、反对专制、救亡图存、争取民族独立、伸张人民权利,成为当时中国人民的最强心声。(2)回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历史进程,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惜献出生命,但这些艰辛尝试并没有实现“还权于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愿望在近代没能实现。(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341.研读教材P31-33页,理清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的脉络并进行总结。2.教师总结:(1)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2)1949年,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成立。(3)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4)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目标导学二:新型的民主(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1.阅读P33。思考:为什么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都是群众关心的问题?提示:结合新型民主的特点来回答。2.教师讲解:(1)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它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验证,是有生命力的。(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二)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1.材料呈现:近年来,广场舞可谓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火遍大江南北。不过随着广场舞群体的壮大,问题也日渐凸显,噪音扰民、争占场地、非法敛财场所等等,一时间广场舞这项运动与群体也备受关注与热议。特别是广场舞扰民问题一直都是社会舆论热点,许多居民深受噪音困扰。问题:你认为广场舞扰民问题应如何解决?2总结通过协商解决。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我国实行人民民主,既要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要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三)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1.阅读教材P35-36思考:村民说事制度是我国基层民主治理的一种创新尝试。为什么说这种制度。有利于村民实现基层民主?我国还有哪些民主制度?2.师生总结:(1)在我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三、课堂总结我们了解了民主的足音,认识了新型的民主。知道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的探索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四、板书设计生活在民主国家民主的足音民主的本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对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新型的民主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五、教学反思34学科备课者执教者周次课型时间第2课时 参与民主生活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和做法;知道增强民主意识的意义和做法能力目标通过参与民主生活,增强分析判断能力;能够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逐步提高参与民主生活的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自觉参与民主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增加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情感;逐步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妥协的民主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行使民主权利。教学难点:增强民主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37运用你的经验,想一想: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行使民主权利(一)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1.浏览一组图片。P382.思考:图片反映了什么?有什么意义?3.教师总结:(1)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二)行使民主权利1.材料呈现:2018年2月23日上午,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陆昊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决定,为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有充足睡眠时间,从3月1日新学期开学起,全省小学生、初中生早晨到校时间由目前早7:10后不同时间推迟到全省统一早8:00,高中生由目前早6:30后不同时间推迟到全省统一早7:30。调整学生早上的上学时间,属于公共决策,不应由教育部门单方面决策,而应当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进行民主决策。2.思考:参与民主决策是行使民主权利吗?你还知道哪些行使民主权利的做法?提示: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参与民主决策是在行使民主权利。3.师生共同总结:(1)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2)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3)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目标导学二:增强民主意识(一)增强民主意识的意义1.材料呈现:近日,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分局依法查处并刑事拘留一名在网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网民。2018年2月11日34,北京西单大悦城持械伤人事件发生后,网民赵某某(男,汉族,33岁,山东滕州人)为吸引网民注意力,利用互联网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故意制造恐慌气氛,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赵某某对其涉嫌犯罪的事实供认不讳。目前,赵某某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网警提醒: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在互联网发布信息应遵守法律法规,对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或明知是虚假信息仍故意在网络上传播引起社会恐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严惩。2.思考:增强民主意识有什么意义?3.教师讲解:(1)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2)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3)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重要保证。(二)增强民主意识的做法1.问题提出:现在国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要内容之一的民主,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看待,怎样自觉培育民主素养呢?2.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3.问题解决:(1)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2)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3)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4.作业布置:搜集总结增强民主意识的具体做法。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和做法,知道了增强民主意识的意义和做法,对民主权利有了更多的认识,了解了如何行使民主权利,特别是行使好自己的监督权。一个国家拥有什么素养的公民,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所以要自觉增强民主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分析判断能力,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逐步提高公民依法参与民主生活的水平。五、板书设计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行使民主权利的意义行使民主权利的做法增强民主意识增强民主意识的意义增强民主意识的做法六、教学反思34学科备课者执教者周次课型时间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第1课时 夯实法治基石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良法,理解法治的重要意义;知道如何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能力目标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培养搜集整理的能力;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教学难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看图P44思考: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教师总结:法治。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治的话题。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选择法治道路(一)法治的意义1.材料呈现:违法建筑“建快拆慢”“建易拆难”是长期困扰基层执法的突出问.2.问题:你对“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管理难题”是怎么理解的?3.师生共同总结:(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2)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3)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4)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二)良法1.材料呈现:中国裁判文书网刊登过这样一起案例:女儿尚在娘胎中,父亲因工伤不幸去世。家人获得工伤保险金后,却并未给女儿留存。几年后,女儿一纸诉状将母亲等人告上法庭。民法总则第十七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的保护,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出生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2.思考:可见民法总则是一部良法,对良法你是怎么看的?343.教师讲解: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的发展规律,程序正当,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维护个人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三)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1.阅读教材第46页“阅读感悟”,比较人治和法治的不同及其优劣。2.总结原因: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目标导学二:描绘法治蓝图(一)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48页“相关链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1.材料呈现: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18年1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有利于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有利于体现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有机统一。2.思考:如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3.教师总结:怎样建设法治中国:(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4.作业布置:搜集整理我国改革开放后法治的历程。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治的意义,特别是良法的重要意义。通过对人治和法治的比较,明白了走法治道路的原因;通过了解我国的法治进程,理解了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及要处理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四、板书设计夯实法治基石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意义什么是良法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描绘法治蓝图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五、教学反思34学科备课者执教者周次课型时间第2课时 凝聚法治共识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政府的作用;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知道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能力目标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凝聚起法治共识,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观念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政府依法行政。教学难点:厉行法治。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50运用你的经验。想一想:实现群众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教师总结: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法治政府(一)政府的作用1.材料呈现:随着我国高铁的迅猛发展,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高铁城际公交化、出行千里一日还成为现实,令人欢欣鼓舞。同时,铁路部门依托“互联网+”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服务,先后推出了12306网站、手机AAP、自动售票机等多种购票渠道,打破了以往单一窗口排队购票的传统模式,取而代之的是网上订票、自主取票等服务。2018年春运40天,铁路部门预计发送旅客3.9亿人次。2.思考:我国政府大力发展高铁,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这说明了什么道理?3.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二)政府依法行政1.材料呈现:习近平同志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根据“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按照“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新要求,对“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作出重要部署,吹响了建设法治政府的冲锋号,开启建设法治政府的新征程。2.思考:为什么要“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示:“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作出重要部署就是在努力建设法治政府。343.共同总结:(1)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2)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3)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目标导学二:厉行法治(一)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1.材料呈现: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2.思考:你认为应如何厉行法治?提示: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3.师生共同总结:(1)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培育法治精神,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3)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平、正义。(二)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1.辩论:甲: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上法律发挥的作用大。乙: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上道德发挥的作用大。分成两个小组,围绕辩题搜集材料进行辩论。2.总结: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三)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1.材料呈现:2018年春节前,《关于集中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的通知》印发,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在春节前后集中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2.总结:法治既是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伟大的社会实践和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行则将至。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政府的作用、政府如何依法行政和厉行法治的内容。知道了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增强了对政府的了解,对依法行政有了更多的理解;也知道了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明白了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四、板书设计凝聚法治共识法治政府政府的作用政府依法行政厉行法治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五、教学反思34学科备课者执教者周次课型时间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第1课时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训练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精心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想一想: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说明了什么?教师总结: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传统文化传承也十分重要。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传统文化的话题。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华文化根(一)中华文化的形成1.材料呈现: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2.思考: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3.教师总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二)中华文化的内容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价值和作用?(重要性)34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2.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而能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3.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4.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目标导学二:美德万年长(一)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1.阅读教材第64-65页“探究与分享”。2.问题:(1)扶危济困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有机会见到“顺其自然”,你最想问他什么问题?(2)青岛有“微尘”,宁波有“顺其自然”,你身边有这样的中国好人吗?分享他们的故事,共同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3.共同总结:(1)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2)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3)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1.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2.问题解决: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3.作业布置:选择教材65-66页“拓展空间”中推荐的作品,认真阅读经典,在好书中涵养品格,亲近道德人物,提升人生境界,与同学交流读后体会。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意义和怎样发扬中华文化;知道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有了更多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要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传承中华文化,争做美德少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四、板书设计延续文化血脉中华文化根中华文化的形成中华文化的内容、意义、发扬美德万年长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五、教学反思34学科备课者执教者周次课型时间第2课时 凝聚价值追求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了解构筑中国价值的意义能力目标用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教学难点: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例举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人物和当代人物的故事教师总结: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高扬民族精神(一)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1.话题讨论:“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2.共同总结:(1)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二)民族精神的内涵1.阅读教材第67页“探究与分享”。请将你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感受和理解(如成语名言、人物典故等)填入下图。2.师生共同总结:(1)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三)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1.阅读教材第68页“探究与分享”。2.问题:这些精神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它们对当代中国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价值?3.教师讲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四)民族精神的意义1.阅读教材第69页“探究与分享”。342.问题:(1)中国女排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逆袭成功,对你有怎样的思想触动?(2)如果女排姑娘在赛场上失利了,女排精神还存在吗?3.师生共同总结: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考验,面临种种灾难,但从来没有在艰难困苦面前退缩过、屈服过、沉沦过,总是百折不挠、知难而进。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五)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1.问题: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2.教师总结: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目标导学二:构筑中国价值(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1.阅读教材第70页“阅读感悟”。2.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共同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1.话题讨论:“双百”人物的精神品质为什么能打动我们?2.教师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三)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问题:青少年应该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共同总结:(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2)青少年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路实做人。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我们要积极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同时构筑中国价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板书设计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魄”、民族精神的内涵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民族精神的意义、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构筑中国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教学反思34学科备课者执教者周次课型时间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第1课时 正视发展挑战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现状及特点,认识人口和资源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能力目标收集整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材料,提高自己的认识,积极宣传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以实际行动保护资源环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人口和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理解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环境的观念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教学难点:人口问题的本质。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近年来,尽管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但要达到“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大气、水、土壤治理……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中央环保督察、“水十条”“土十条”、史上最严环保法……在已有举措基础上,2018年新亮相的环保税、新扩围的水资源税试点、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等措施,向世界展现中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思考:“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给我们什么警示?教师总结:我国还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要直面发展挑战,采取切实措施解决问题。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一)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1.阅读教材第75-76页“探究与分享”。2.问题:阅读材料,分析数据,从国民受教育程度看,你认为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基本状况如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何影响?3.教师总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二)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1.材料呈现: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带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人口过度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给流入地的资源、环境、住房、交通、劳动力成本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交通拥堵”“停车难”“房价飞涨”“入园入托难”“垃圾围城”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也给流出地带来了人才流失、空巢家庭、留守家庭等社会问题。2.思考:对人口问题的严峻性,你是怎么认识的?343.师生共同总结: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2)人口问题加重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3)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三)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1.材料展示:为鼓励市民按政策生育,解决“生得起、生得好”的问题,湖北省襄阳市政府办下发通知,将围绕孕前、孕期、分娩到分娩后全生育过程,为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的孕产妇提供七项免费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全面实施基本生育服务免费制度。2.问题:这样做有利于落实什么基本国策?对这一国策你有什么认识?3.师生共同总结:(1)实行计划生育,就是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累计少生四亿多人,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2)生育要有计划,但计划并非一成不变,而要随着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目标导学二:资源环境面临危机(一)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1.材料呈现: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快递业的包装物主要集中在快递运单、编织袋、塑料袋、封套、包装箱(瓦楞纸箱)、胶带以及内部缓冲物(填充物)等七大类。2016年,我国快递业包装物共消耗快递运单约312.8亿枚、编织袋约32亿条、塑料袋约68亿个、封套约34亿个、包装箱约37亿个、胶带约3.3亿米……这些不可自然降解的塑料袋、胶带,排放的二氧化碳每年近3000万吨。2.思考:材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的资源形势,我国的资源形势是怎样的?3.教师讲解:(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2)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二)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1.材料呈现:2018年2月27日,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最好的环保长效机制就是坚持严格依法办事。环保督查它本身就是长效机制的具体体现,不存在放松的问题。在当日的发布会上,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透露,环境保护部正在抓紧研究起草蓝天保卫战的三年作战计划,明确具体时间表和路线图,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2.思考:环境保护部为什么抓紧研究起草蓝天保卫战的三年作战计划?提示:我国的环境面临严峻的形势。1.34师生共同总结:(1)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由于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加上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使得我国环境问题愈加严重。(2)我国环境质量虽在进一步改善,但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4.结合教材第77页“探究与分享”,设计辩论赛。甲:经济发展势必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乙:经济发展能够避免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5.学生分成两组,准备材料,进行辩论。提示:经济发展不是一定会造成环境破坏和资源短缺,坚持绿色发展,就可以避免资源短缺。6.师生共同总结:(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为世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2)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瓶颈。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7.作业布置:结合教材第80页“拓展空间”内容,制作向社区居民宣传土壤保护重要意义的手抄报一份,并互相交流。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我国的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了我国面临严峻的形势,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不会改变。知道了我国资源环境面临严重危机,资源问题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知道了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明确了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四、板书设计正视发展挑战发展中的人口问题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资源环境面临危机我国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五、教学反思34学科备课者执教者周次课型时间第2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能力目标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教学难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想一想:图片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总结: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我们要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保护地球的内容。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1.材料呈现:2018年1月16日,记者在海南省万宁市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看到,月岛项目已经停止建设,并将进行生态整体修复。据了解,万宁日月湾综合旅游度假区人工岛项目总填海面积97公顷,包含日岛和月岛。其中填海面积为49.1公顷的月岛项目未批先建,被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后,停止了非法填海行为。2.思考:你如何看待“停止非法填海行为”?3.教师总结: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致、“纷乱”中的有序。(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1.阅读教材第82-83页“探究与分享”。2.思考:(1)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2)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343.总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三)建设生态文明1.材料呈现:为进一步加强湖泊管理保护工作,我国将在2018年年底前在全国湖泊全面建立湖长制,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意见》2018年1月4日正式公布。2.问题:全面建立湖长制有什么现实意义?提示: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措施。3.总结: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目标导学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一)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1.材料呈现:P842.教师讲解: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1.阅读教材第85页“探究与分享”。2.思考: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谈谈理由。3.阅读教材第86-87页“探究与分享”。4.思考: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5.问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6.总结:(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3)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也知道了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明确了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措施,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3 板书设计共筑生命家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坚持绿色发展道理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4 教学反思34学科备课者执教者周次课型时间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第1课时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知道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能力目标搜集整理少数民族的资料,区分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提高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教学难点:民族团结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考:你能说我国哪些民族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民族团结的内容。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民族大家庭(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学习领导讲话精神:习近平主席说:“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重要优势。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都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2.思考:对习近平主席的话你是怎么理解的?3.总结:(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材料呈现:对口援疆是国家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自2011年起,山东重点援助喀什四县。“十二五”期间共投入援助资金50.95亿元,实施项目453个,带动对口四县6.1万人就业。坚持民生优先,八成援疆资金用于安居房、学校、医院等建设,并无偿捐助资金物资3.7亿元,让当地群众切实享受到对口支援带来的实惠。2.问题:材料体现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哪些基本原则?3.师生共同总结:(1)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各民族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目标导学二:家和万事兴(一)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341.材料呈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广西是革命老区,是贫困地区,也是边境地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做好了,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就有了坚实基础;边境建设搞好了,民族事业发展了,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也是极大促进。当前,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必须倒排工期,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要针对致贫原因分类施策,戒搞形式,戒做虚功,下一番绣花的功夫。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采取超常规措施。要加快老区建设和发展,让老区人民尽快摆脱贫困,过上幸福日子。2.思考:为什么要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3.教师讲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1.材料呈现:P952.问题:结合材料说说我国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有哪些?3.师生共同总结:(1)长期以来,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2)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3)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三)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神圣职责1.材料:微信公众号“新疆共青团”发表的《双双清华硕士毕业的90后维吾尔族小夫妻南疆驻村、宣讲的心里话》一文爆红网络。这是维吾尔族夫妻在参加自治区开展的“访惠聚”驻村工作中,耳闻目睹援疆给基层带来的可喜变化。文中写道,祖国的强大和稳定是我们的福气,祖国一直牵挂着我们,我们要有感恩之心,要知道我们肩上的责任。传播正能量的正义之声得到成千上万陌生人的点赞。2.问题:“我们肩上的责任”是什么?3.师生共同总结: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措施,知道了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只有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四、板书设计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大家庭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家和万事兴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措施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五、教学反思34学科备课者执教者周次课型时间第2课时 维护祖国统一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反对分裂的要求;理解“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内涵;明确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政策能力目标收集材料了解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提高对“一国两制”意义的认识,能为实现全国统一建言献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认识国家统一、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能够从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国两制”。教学难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阅读教材第97-98页“运用你的经验”。重温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历史故事。想一想: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故事给我们启示?教师总结:各族人民具有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坚定决心。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反对分裂(一)反对分裂的要求1.材料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2.问题:“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反对分裂的要求有哪些?3.教师总结:(1)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反对分裂,就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3)反对分裂,就要维护国家安全。(二)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1.阅读教材第98页“探究与分享”。2.问题:(1)你从这些驻守边疆的战士身上感受到哪些优秀品质?(2)有人说:“驻守边疆、维护领土完整是战士的职责,与中学生没有关系,我们也做不了什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3.师生共同总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目标导学二:“一国两制”(一)“一国两制”的内涵1.课前讨论:对“一国两制”的认识。2.教师讲解:“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为“一国两制”。“一个国家”34,是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容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二)“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1.(1)问题: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说明了什么?(2)阅读教材第101页“探究与分享”。问题:香港回归以后,美国《财富》杂志的预言为什么落空?2.学生分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3.师生共同解决:(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2)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1.材料呈现:P1022.问题:怎样对待台湾问题呢?3.师生共同总结:(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2)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必须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3)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4)“人不走不亲”,两岸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反对分裂的要求及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知道了“一国两制”的内涵和意义,香港、澳门“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样板。四、板书设计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要求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国两制”的内涵“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五、教学反思34学科备课者执教者周次课型时间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第1课时 我们的梦想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全面小康包含的内容;全面把握民族复兴梦;知道新时代、新征程的内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民族复兴梦和新时代、新征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全面和发展地看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感;明确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感到自豪;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时刻准备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复兴梦。教学难点:新时代、新征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怎样正确认识中国梦?(1)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夙兴夜寐,执着地追求实现小康、过幸福生活的社会梦想。(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3)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民族复兴梦(一)中国梦的追求1.材料呈现: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的情况。“十三五”时期,必须横下一条心,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紧进度,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脱贫攻坚一定要抓住精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找对“穷根”,明确靶向。年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978年134元343元2016年9598元38656元2.问题: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提示:我国现在的小康存在不平衡现象。3.教师总结: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1)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中国梦的内涵341.阅读教材第106-107页“探究与分享”。2.问题:你同意这些说法吗?你是如何理解中国梦的?3.共同总结:(1)不同意。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力开启时代新征程。目标导学二:新时代 新征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1.阅读教材第108页“探究与分享”。2.问题:参观成就展,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请写下你的留言。3.教师讲解:(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2)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二)新时代的丰富内涵1.思考: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或者时政新闻,与同学分享你对新时代的理解。2.师生共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有什么重要意义?(1)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发展和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三)“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1.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进入新时代,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面擘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2.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分别是什么?(1)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民族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四、板书设计民族复兴梦中国梦的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丰富内涵“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五、教学反思34学科备课者执教者周次课型时间第2课时 共圆中国梦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实现中国梦的途径;了解自信中国人的特点和自信的源泉能力目标努力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中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教学难点:我们自信的源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袁隆平曾说到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的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稻粒有花生米那么大。另外一个梦想就是,我希望我的水稻亩产1000公斤梦早日实现。想一想:袁隆平水稻亩产1000公斤梦已经实现,他的梦想是靠什么实现的呢?说说你的梦想。教师总结: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圆梦大舞台(一)实现中国梦的途径1.材料呈现: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也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逐步并最终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2.问题: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你是怎样理解的?3.教师总结:为什么中国梦能够实现?中国的腾飞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4、怎样实现中国梦?(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立足中国的独特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34(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目标导学二:自信的中国人(一)中国自信的根本所在1.学生展示我们已有的成就与辉煌。2.教师讲解: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底气源自哪里?(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2)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二)自信中国人的特点1.阅读教材第114—115页“探究与分享”。2.从他们身上,你是否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信?为什么他们会如此自信?3.共同解决:(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三)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4)自信不是妄自尊大,也不是故步自封。我们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5)自信的中国人既是梦想家又是实干家,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6)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我们自信的源泉1.问题:我们自信的源泉是什么?2.回答: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演绎自己的美丽人生,明白了中国梦和自己梦想的密切关系;知道了自信中国人的特点。四、板书设计圆梦大舞台实现中国梦的途径演绎自己的美丽人生自信的中国人中国自信的根本所在自信中国人的特点五、教学反思3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7-14 12:32:15 页数:34
价格:¥3 大小:156.00 KB
文章作者:151****0095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