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青岛版六上第1单元分数乘法4一个数乘分数练习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4一个数乘分数练习n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一个数乘分数练习n教学提示乘法的意义转化为模型n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过程与方法继续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推理能力。n重点、难点重点:分数乘法计算方法。难点:乘法的意义转化为模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练习本。n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检查。1、自主练习第3题。应用题,列式考查的还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升)答:×=()(升)答:2、自主练习第7题。判断题,考查分数乘法法则(要指出错误并改正)。 1)约分错误,分子不能与分子约分;2)分母不能与分母约分;3)分母乘分母作积的分母,不是加;4)对。3、自主练习第9题。比较大小找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两个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就比另一个因数大;当其中一个因数等于1时,积就等于另一个因数;当其中一个因数小于1时,积就比另一个因数小。4、自主练习第10题。应用题,考查读表能力和工程问题。王伟:6×=(平方米);李红:×=(平方米);徐光:×=9(平方米)。设计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二、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第4题。答案:;2;;;;;;。2、自主练习第5题。答案:(1)×10=12(张);(2)×=(元)。3、自主练习第6题。分数乘整数的意义。(1)15×=(千克)答:;(2)15×=6(千克)答:;(1)15-6-=(千克)答:。4、自主练习第8题。练习时,可以启发学生采用不同的策略解答问题。如解答第一个问题时,可以先算每个月各吃了多少千克大米,然后再比较;也可以直接比较和的大小。解答后,让学生通过交流学会分析、选择策略。 三、达标反馈1、图示下列算式的意义:×=×=2、计算:(写出过程)×6=   ×=  26×=   ×=3、列式计算:1)60的 是多少?  2)7个是多少?3)4吨的是多少?4)60千克的4倍是多少? 答案:1、略2、;;10;。3、60×=24;7×=;4×=(吨);60×4=240(千克)。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最喜欢那种解题方法?预设:生1:我已经熟练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生2:我对分数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生3:……生4:我掌握了一组特殊比较大小的方法五、布置作业第2课时:一个数乘分数练习1.直接写得数。×=×=×=×=×=12×=×=×=2.在○里填上“<”、“>”或“=”。×○×○×1○×05×○×43.看图列式计算。(1)(2)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的是多少?()米1米()米1米 4.列式计算:1)15米的是多少? 2)的是多少?5.饲养小组养了黑兔和白兔共60只。其中黑兔占总只数的。白兔有多少只?答案:1、;;;;;;;。2、<;>;>;>;>。3、×=;×=。4、15×=5(米);×=。5、60-60×=36(只)答:板书设计:一个数乘分数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两个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就比另一个因数大;当其中一个因数等于1时,积就等于另一个因数;当其中一个因数小于1时,积就比另一个因数小。n教学资料包教学资源:这是一块菜地,种有白菜、萝卜、黄瓜和韭菜,具体情况如下表,请根据表中信息解决问题。 种韭菜的公顷数是萝卜的种了公顷萝卜种黄瓜的公顷数和萝卜同样多种白菜的公顷数是萝卜的2倍(1)种了多少公顷白菜?(2)种了多少公顷黄瓜?(3)种了多少公顷韭菜?白菜:×2=(公顷)答:;黄瓜:(公顷)答:韭菜:×=(公顷)答:;资料链接分数发展历史(3)隋唐时期的主要成就在于建立中国数学教育制度,这大概主要与国子监设立算学馆及科举制度有关。在当时的算学馆《算经十书》成为专用教材对学生讲授。《算经十书》收集了《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等10部数学著作。所以当时的数学教育制度对继承古代数学经典是有积极意义的。 公元600年,隋代刘焯在制订《皇极历》时,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唐代僧一行在其《大衍历》中将其发展为不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从公元11世纪到14世纪的宋、元时期,是以筹算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古代数学的鼎盛时期,其表现是这一时期涌现许多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中国古代数学以宋、元数学为最高境界。在世界范围内宋、元数学也几乎是与阿拉伯数学一道居于领先集团的。贾宪在《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中提出开任意高次幂的“增乘开方法”,同样的方法至1819年才由英国人霍纳发现;贾宪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与17世纪欧洲出现的“巴斯加三角”是类似的。遗憾的是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书稿已佚。秦九韶是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1247年,他在《数书九章》中将“增乘开方法”加以推广,论述了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并且例举20多个取材于实践的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为十次方程)。16世纪意大利人菲尔洛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另外,秦九韶还对一次同余式理论进行过研究。李冶于1248年发表《测圆海镜》,该书是首部系统论述“天元术”(一元高次方程)的著作,在数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尤其难得的是,在此书的序言中,李冶公开批判轻视科学实践活动,将数学贬为“贱技”、“玩物”等长期存在的士风谬论。公元1261年,南宋杨辉(生 卒年代不详)在《详解九章算法》中用“垛积术”求出几类高阶等差级数之和。公元1274年他在《乘除通变本末》中还叙述了“九归捷法”,介绍了筹算乘除的各种运算法。公元1280年,元代王恂、郭守敬等制订《授时历》时,列出了三次差的内插公式。郭守敬还运用几何方法求出相当于现在球面三角的两个公式。公元1303年,元代朱世杰(生卒年代不详)著《四元玉鉴》,他把“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欧洲到公元1775年法国人别朱(Bezout)才提出同样的解法。朱世杰还对各有限项级数求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高次差的内插公式,欧洲到公元1670年英国人格里高利(Gregory)和公元1676一1678年间牛顿(Newton)才提出内插法的一般公式。14世纪中、后叶明王朝建立以后,统治者奉行以八股文为特征的科举制度,在国家科举考试中大幅度消减数学内容,于是自此中国古代数学便开始呈现全面衰退之势。明代珠算开始普及于中国。1592年程大位编撰的《直指算法统宗》是一部集珠算理论之大成的著作。但是有人认为,珠算的普及是抑制建立在筹算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数学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演算天文历法的需要,自16世纪末开始,来华的西方传教士便将西方一些数学知识传入中国。数学家徐光启向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学习西方数学知识,而且他们还合译了《几何原本》的前6卷(1607年完成)。徐光启应用西方的逻辑推理方法论证了中国的勾股测望术,因此而撰写了《测量异同》和《勾股义》两篇著作。邓玉函编译的《大测》〔2卷〕、《割圆八线表》〔6卷〕和罗雅谷的《测量全义》〔10卷〕是介绍西方三角学的著作。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数学
发布时间:2021-11-17 12:00:29 页数:8
价格:¥3 大小:43.1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