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选择性必修上册学案:第8课 大卫·科波菲尔(节选) 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语文素养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多样的文化:了解若干国家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风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1.联系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理解小说所展现的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灵世界,把握经典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内涵。2.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样式,从主题内容、叙述手法、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入手,把握作品独特的艺术成就。3.总结小说的艺术特点,深化对小说这一题材的认识,提升小说鉴赏的能力。4.思考生活,收集素材,尝试写小小说,发挥创意,写出新意。[单元寄语]多样文化 交流互鉴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习近平同志指出:“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一同构成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本源。”世界因多彩而美丽,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发展。当今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明交流互鉴的深化,在推动文明发展的同时,也在促进文化多样化发展。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带来文化多样化机遇。随着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与不同文明交流对话、相互借鉴日益频繁、不断深入,文化空间和文化视野不断拓展。交流孕育融合,融合推动进步,促进新文化的形成。中国一向尊重文化多样化发展,积极促进不同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努力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多样化发展,必将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唤文化多样24 化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同志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文化多样化的共同体,文化多样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支撑。只有尊重各民族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权利,促进各民族文化并存互鉴,世界才能走向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合作共赢。文化差异不应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尊重文化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才能一步步成为现实。当今时代,世界范围的文明交流互鉴日益广泛而深入,有力促进了文化多样化发展。随着我国国际地位提升,文明交流互鉴在更大空间、更高层次上展开,文化多样化特征更为明显。第8课大卫·科波菲尔(节选)课文导入素养任务  一个羸弱的少年,衣衫褴褛衣食无着,风尘仆仆,疲惫不堪,却仍坚定地走在暮色苍茫中,尽管他不知道前面会是什么……这个少年就是我们熟悉的大卫·科波菲尔。《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令人着迷的自传体著作。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高度评价过一部作品,说它是“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那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走进这部伟大的作品——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1.理解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主要的思想内容。2.了解作者经历,了解小说自传性质及叙事视角。3.鉴赏分析人物形象。24 [资讯概览]一、作者介绍狄更斯(1812—1870),英国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他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一位以反映现实生活见长的作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包罗万象的社会图景。作品一贯表现出揭露和批判的锋芒,贯彻惩恶扬善的人道主义精神,塑造出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和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双城记》。其他重要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和《远大前程》等。二、典型事迹1822年,在英国朴次茅斯。一位父亲因还不起巨额债务而被关进了债务监狱,他年仅十一岁的儿子被迫放弃学业,不得不承担起繁重的家庭责任。他在皮鞋油作坊当学徒时,由于包装熟练,曾被雇主放在橱窗里当众表演操作,作为广告任人围观,这在他心里留下了永久的伤痕,从而产生了对不幸的儿童深厚的同情和坚决摆脱贫困的决心。这个儿子没日没夜地工作,希望挣足钱好把父亲保释出来,但到了最后期限一家人仍没有把钱凑齐,父亲便被判为终身监禁。儿子痛苦极了,隔着铁护栏看着父亲泪如雨下。父亲不想因为自己的遭遇而在儿子心里留下阴影。于是他一脸平静,对儿子笑笑,目光慈爱而坚毅,说了一句让他的儿子终生难忘的话:“孩子不要哭,太阳将永远照在我肩上!”这个孩子就是狄更斯,日后写出了《双城记》和《孤星血泪》等世界名著,并被誉为英国近代文学史上唯一可以和莎士比亚比肩的大作家。多年后,他在一本传记中写道:“当时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一定要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和与众不同的人。”三、思想情怀狄更斯名言(1)我所收获的,是我种下的。24 (2)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3)一片用努力换来的面包皮比一桌继承来的酒席好吃得多。(4)善良的人会把生活里的黑暗变成光明。(5)人越是心高志大,就越少不了有种种的小弱点。(6)希望是栖息于灵魂中的一种会飞翔的东西。(7)凡可以献上我的全身的事,决不献上一只手。(8)仁爱先从自己开始,公正先从别人开始。[情境活动]年少时遭受的苦难,却促使狄更斯树立起远大的志向,并为之不懈奋斗,最终取得巨大的成功。你从他身上获得了哪些关于理想的认识?答:                                                                                                                                                参考答案:苦难的到来,并不一定能熄灭你心中的理想之火。如果你还有理想,那就为之不懈地奋斗吧;如果你没有理想,那就从现在开始为自己树立一个可能会被人嘲弄的理想吧!在磨炼自己的意志的同时将理想实现。[资讯概览]一、写作背景1848年,狄更斯的姐姐范妮因患肺结核早逝。她的死使狄更斯非常悲伤,因为在众多兄弟姐妹中,只有他俩在才能、志趣上十分接近。他俩都有杰出的表演才能,童年时曾随父亲到罗彻斯特的米特尔饭店,站在大餐桌上表演歌舞,赢得众人的赞叹。范妮死后,狄更斯写下一篇7000字的回忆文章,记录他俩一起度过的充满艰辛的童年。狄更斯写这篇回忆正是为创作《大卫·科波菲尔》做准备。书中的主人公身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作者的影子。二、时代特征19世纪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成果。24 但这一时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均使得贫富差异悬殊,处于上层社会的贵族和资产阶级享受着广大劳动者创造的优渥物质生活,而与之相反的则是底层贫民终日劳作却依旧食不果腹的凄惨境遇。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生活的时代正好也是英国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他以其艺术家特有的敏感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并在其小说中真实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时代。[情境活动]狄更斯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以自己独特而敏锐的眼光观察着那个时代和社会。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狄更斯对那个时代的看法是“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你怎样理解狄更斯对时代的看法?请与同学研讨,发表自己的见解。答:                                                                                                                                                                                    参考答案: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着好和不好这两个方面,都充满着希望与失望、正义和邪恶、欢乐与悲哀、光明和阴暗。好和不好,从来都是同生共存的。即使在我们现在这个最好的时代里,我们吃饱了饭,穿暖了衣,科技在进步,经济在发展,文明在进步,同样也存在不好的地方,如拜金主义的盛行,贫富差距拉大等。自传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是传记体小说的一种,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角度写成的一种传记体小说。这种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写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它一方面不同于一般的自传和回忆录,另一方面又必须以作者或自述主人公为原型。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流行于十九世纪欧洲等地区的一种文学流派。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24 广阔而深刻、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社会风俗、人情、国民性和社会矛盾;深入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精神童话,把人间的一切苦难,形象地昭示给人们。这一文学流派,在艺术上多有创见,既是写实的,又具有倾向性。其中在典型环境中再现某一阶层人的典型性格的创作方法,使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狄更斯的一系列作品就是经典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诨名(hùn)      (2)褪色(tuì)(3)污垢(gòu)(4)胖墩墩(dūn)(5)鞠躬(jū)(6)憔悴(qiáo)(cuì)(7)双胞胎(bāo)(8)腋下(yè)(9)栅栏(zhà)(10)伶仃(líng)(dīng)(11)干酪(lào)(12)褴褛(lǎn)(lǚ)(13)孑然(jié)(14)契据(qì)(15)邋遢(lā)(ta)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扛(2)溜(3)涨(4)匙(5)监(6)藉2.语境辨析法(7)在集体宿(sù)舍里,他一宿(xiǔ)也没有睡着,望着窗外的星宿(xiù),想起了童年的往事。(8)他用很少的佣(yòng)金雇佣(yōng)了大量的工人,为自己谋取了大量的利润。(9)他在自己的店铺(pù)里,铺(pū)了一层厚厚的地毯,以让顾客走在上面舒服一些。24 (10)这篇散(sǎn)文语言优美,字里行间散(sàn)发着一种麦香。(11)他有晕(yùn)车的毛病,一坐车就会感到头晕(yūn)目眩。(12)他在睡觉(jiào)时,发现被子有翻动的痕迹,顿时警觉(jué)起来。二、写准字形(1)(2)(3)(4)(5)(6)三、用准词语Ⅰ.明确词义(1)咄咄怪事: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2)俯就:降格相就,屈尊下从;指屈己就人,讨好对方。(3)局促不安: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4)自食其力:凭借自己的努力生活。(5)泪如泉涌:眼泪如同泉水一样涌出,泪眼滂沱。引申为悲痛、感动或害怕至极,导致流泪不止,如同泉涌。(6)憔悴: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7)孤苦伶仃:孤单困苦,没有依靠。(8)泣不成声:哭得喉咙哽住,出不来声音。形容极度悲伤。(9)口口声声:形容不止一次地陈说、表白或把某一说法经常挂在口头。(10)褴褛:形容衣服破烂。(11)邋遢:不利落;不整洁。(12)纠葛:葛蔓纠结;难于分解。比喻纠缠不清之事。(13)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14)孑然一身:孤零零一个人。语境运用(辨析正误)(15)这位孤苦伶仃的老人,看到失散多年的女儿,一把将她搂过来抱头痛哭,在场的人都感动得泣不成声。(  )24 辨析:(×)泣不成声:形容极度悲伤,不合语境,换成“热泪盈眶”。(16)这种自私的话,他居然能说出口,真是咄咄怪事。(  )辨析:(√)咄咄怪事:形容不合常理,难以理解的怪事。使用正确。(17)她迟到了,显得火急火燎,局促不安。(  )辨析:(√)局促不安: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使用正确。(18)父母去世后,他便孑然一身,无依无靠,过着穷困的生活。(  )辨析:(√)孑然一身:孤零零一个人。使用正确。(19)战争没有吓倒人民,反而使战争的发动者自食其果,加速了自己的灭亡。(  )辨析:(√)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使用正确。Ⅱ.易混辨析1.渡过VS度过课本原句①到底是否能渡过这些难关,我不知道。②我就在这座房子里,跟这家人一起,度过我的空闲时间。辨析“渡过”指横渡江河湖海,由此岸到彼岸,着重在空间;有时也指克服困难、危机等。“度过”指经历过、通过一段时间,如青年时代、节日、光阴、岁月等。即境活用①人们团结一致,终于渡过了难关。②在整个春天,他们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2.支使VS指使课本原句  现在我懂得米考伯太太的意思了,就求她尽管支使我,做什么都行。辨析  “支使”和“指使”虽然都有派人做某事之意,但是词语的感情色彩、具体含义和用法都不尽相同。“支使”是中性词,指差遣、分派别人去做某事,多用于具体的事情。“指使”是一个贬义词,指煽动某人去做某事,其主体常常是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背地里派别人做某事,所“指使”去做的事情通常也是不好的事情。即境活用  ①他这样做绝不是他自己所为,一定在幕后有人指使他。②老太爷行动不便,什么事都要支使晚辈去做。24 [NO.1文本初读]请根据下面的提示,补充空缺内容。答:                                    参考答案:①发展 ②米考伯入狱 ③结局[NO.2文本精读]任务驱动一 赏析文本的表达技巧[学习策略] 文本的表达技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既包括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也包括修辞手法,也包含常见的表现手法。赏析文本的表达技巧要切合文本特点,注重从刻画人物形象、表现环境、表达思想情感、组织安排情节等方面具体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1.开篇主要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答:                                                                                                                                                参考答案:开篇运用对比手法,一是如今“几乎对任何事物都不再引以为怪了”的“我”却对过去“像我这样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易地遭人遗弃”的事情感到“吃惊”;二是有才华的孩子“身心两伤”而无人替他说话。作者借助对比,表现了“我”对当时黑暗、缺乏怜悯之情的社会的批判。2.第16段中“你在这个大都市的游历还不够广,要想穿过这座迷宫似的现代巴比伦”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答:                                    24                                                                                                             参考答案:一是比喻,把“这个大都市”比作“迷宫”,形象地写出其道路的复杂难辨;二是借代,巴比伦本是古代东方巴比伦王国的首都,这里的“现代巴比伦”代指英国的首都伦敦。3.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采用了怎样的叙述角度?有何效果?答:                                                                                                                                                                                                                                                                                                参考答案:(1)叙述角度:①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采用了亲切自然的叙述方式和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大大缩短了自己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有利于人们在阅读过程中理解与领悟。②另一方面,狄更斯一改自己早期小说创作中的虚构惯例,秉承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传统,真切自然地描绘小说中的一切要素,无论是琐碎的细节还是隐秘的内心感受,都力求做到还原真实、避免夸张;把小说人物放到历史背景的大环境下进行塑造,力求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有说服力。(2)效果:事实上,作为一部半自传体小说,主人公大卫的形象与作家本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联系,狄更斯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当然更有深度,更有真情实感,写起来也更得心应手,而对读者而言自然也就更具感染力了。4.(素养提升)为什么说《大卫·科波菲尔》不是生活实录,而是艺术创作?答:                                                                                                                                                                                    24 参考答案:《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既然是小说,那当然就不像纪实文学那样完全取材于现实生活。其中的大卫是作者杜撰的一个人,并不真实存在。只不过是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语气融合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而已,更多的还是文学创作,所以不具有那么高的真实性。因此是艺术创作,而非生活实录。任务驱动二 分析概括小说内容的思想情感[学习策略] 分析概括小说内容的思想情感要注意抓关键词句,注意体会关键词句相关的语境,注意分析关键词句对表现人物形象和表达主旨所起的作用。5.第5段中“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无法用言语表达”蕴含着大卫怎样的情感?答:                                                                                                            参考答案:联系下文,可以看出大卫有着自己的追求,渴望成为一个有学问、有名望的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他觉得自己理想的火焰就要被浇灭,因此觉得有些绝望。6.最后一段表达了“我”怎样的生活态度?答:                                                                                                                                                参考答案:大浪淘沙,生活不会停下向前的脚步。平凡的生活中孕育着不平凡,人要有生活的追求,去创造出自己的想象世界。7.(素养提升)统观全文,和同学探究,“我”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答:                                                                                                                                                                                                                        参考答案:(1)“我”的变化有两条:一是穿着变得更加褴褛了;二是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对米考伯夫妇的事情感到有压力了。24 (2)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一是自己孑然一身,收入不多,处境没有多大的改变;二是米考伯一家得到亲戚朋友的救助,情况变得好起来。任务驱动三 赏析小说人物形象[学习策略] 赏析小说人物形象主要看描写了怎样的人物,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达到了怎样的描写效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恰当表述。8.从米考伯太太让“我”代她去典当旧物品这件事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答:                                                                                                                                                参考答案:①对朋友信任。让“我”代她去典当,足以看出她对“我”的信任。②自强,不依赖别人。“我”拿出钱给她,她并没有接受,说明她并不想接受别人的施舍。③顾及丈夫的颜面。她不想让丈夫知道自己拿东西去典当,因为米考伯不允许这样做,为了照顾丈夫的面子,不让丈夫知道。9.从小说中可以看出米考伯先生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米考伯先生是大卫做童工时的房东,后来成了大卫的忘年之交。他因无力偿还债务,而几次身陷囹圄。他天生爱慕虚荣,喜好挥霍,不切实际,不肯脚踏实地,经常负债累累。在因欠债被关进塞德克的高等法院监狱时,他曾告诫大卫:“一个人要是每年收入二十镑,花掉十九镑十九先令六便士,那他会过得很快活,但要是他花掉二十镑一先令,那他就惨了。”就在他刚经过这样沉痛的忏悔后,他又马上向大卫借了一先令买啤酒喝,并又变得高兴起来。他就是这样一个不折不扣的乐天派。10.(素养提升)分析《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科波菲尔这一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答:                                    24                                                                                                                                                                                     参考答案:(1)人物形象:大卫·科波菲尔是《大卫·科波菲尔》中的主人公,是个孤儿。选文描写了他童年时期的成长过程。他善良,同情米考伯一家的遭遇,并给予帮助;诚挚,对待米考伯夫妇情感真挚;聪明,勤奋好学,有自强不息的勇气、百折不回的毅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2)现实意义:大卫·科波菲尔童年时期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一个小人物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寻求出路的痛苦经历。他具有真诚、直率的品性,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以及对人的纯洁友爱之心。大卫·科波菲尔的经历告诉我们人性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让我们明白了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任务驱动四 仿真高考·综合研读纵览全文,完成下面的问题。1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卫·科波菲尔》这部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B.《大卫·科波菲尔》通过主人公大卫一生的悲欢离合,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C.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就是一个善良宽厚、正直勤奋、积极向上的典型知识分子形象,他的人格也是在历经种种磨炼后不断成熟、完善的。D.在《大卫·科波菲尔》中,狄更斯通过大卫童年的悲惨遭遇这一表象体现对高尚、真诚、仁爱、纯良人性的企盼的同时,将重心放在揭露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上。解析:选D D项,应是小说通过大卫童年的悲惨遭遇这一表象揭露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的同时,将重心放在了对高尚、真诚、仁爱、纯良人性的弘扬上。1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描写人物时,狄更斯经常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他常常选择人物身上最突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极力夸张。《大卫·科波菲尔》运用夸张变形和反复的手法,塑造了大量的漫画式的人物。24 B.小说节选部分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节塑造的人物形象,性格鲜明,令人难忘,是世界文学史上的最经典形象。C.小说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D.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很有功力,尤其是对货行环境描写的细致,真实再现了主人公悲惨的境界。解析:选B “最经典形象”错,还有比这个更经典的形象。13.本文塑造了大卫·科波菲尔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大卫·科波菲尔是小说中的主人公,自幼成为孤儿的大卫被继父虐待,小小年纪便被送到伦敦一个货行当童工,这对于“极有才华、观察力强、聪明热情、敏感机灵”的大卫来说是极大的羞辱,他感到身心俱伤,对当时“居然没有人出来为他说一句话”的社会感到奇怪和不满。大卫感情细腻,他对世界怀着纯洁的爱,对朋友诚挚友爱。童工生活的折磨,没有改变他坦荡、友爱、诚挚的高尚品格。他对处于困境中的不幸者米考伯夫妇深表同情,他不但不厌倦米考伯太太向他反复诉苦的话,反而把这些话视为知心话;他在得知米考伯一家生活困难到几乎断粮的情况下,掏出自己剩余的不多的工资,真心实意地要求米考伯太太收下,就算是他借给对方的;他欢欣地听取米考伯太太的支使,并不止一次地为她典当银餐具换钱度日;米考伯先生因债务被捕入狱,他前去探望并为对方的狱中处境而担忧;他最后在监狱附近租房,与米考伯一家患难与共。大卫·24 科波菲尔有自强不息的勇气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做童工虽然辛苦、屈辱,但大卫还是坚持了下来,并领到了相应的工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后来还把这奇特的经历和悲惨的事件撰写成文,创造出了自己想象的世界。14.本文人物描写手法多样化,体现在哪些地方?答:                                                                                                                                                                                                                                                            参考答案:这部作品吸引人之处是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大卫的仁爱、坚强,米考伯先生的滑稽可笑、得乐且乐和爱慕虚荣,米考伯太太的虑事周全、能屈能伸。为达到这一效果,作者采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比如,为突显米考伯先生的滑稽可笑,作者对其进行了语言、动作、肖像等多角度描绘。[NO.3思维拓展]大卫是个孤儿,上帝对他来说是不公的。然而,他没有抱怨这生来的逆境。他在从未停止的压迫中学会了笑对,在贵族一次次的讥讽中学会了坚强。如何面对挫折和困难,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看法吧。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当死神露出他的尖牙对我笑时,我能做的就是报以一笑!”很欣赏作者面对挫折时的风度,也想学着吟一句:当挫折一步步靠近时,我们能做的是操起自信的矛和坚强的盾,勇敢迎上去!是的,自信和坚强是战胜挫折的有力法宝,怯弱和退缩只能助长挫折的气焰。试想,还没与挫折交锋就已发抖,又怎能战胜不幸呢?24 (示例二)面对挫折,我们不应过分沉迷于痛苦失意的阴影中;不应整日浸泡在悲伤痛苦的泥潭中;不应长期颓废不振而迷失眼前的方向。像主人公那样,缩小痛苦,才是明智的选择。遭遇挫折,以微笑代替痛苦,以进取代替沉沦,以振作代替失意,不要因为一次小小的挫折而放弃美丽的一生。[写作实践]如何进行外貌描写本文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其中外貌描写非常突出。文中主要对米考伯先生、霍普金斯船长、米考伯太太进行了外貌描写。通过对米考伯先生外貌的描写,刻画了一个爱好虚荣、死要面子而又不切实际、生活困窘的形象。对霍普金斯的外貌描写,突出了其潦倒困窘的生活状态。对米考伯太太的外貌描写粗略一些,但是也传神地刻画出一个为生活所迫的家庭妇女的形象。[写法点拨]外貌描写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在特定环境、特定时期的内心情绪和心理活动,还可以反映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那么,如何进行外貌描写呢?1.白描式描写白描式描写,就是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的辞藻,而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种描写方法的运用,可以给读者一个简单而明快的印象。[示例]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分析] 这是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作者抓住特征,几笔勾勒,就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2.漫画式描写在人物描写中需要强调人物外貌的某一特征时,可以采用夸张的手法,这就是漫画式描写。[示例] 最恼人的是在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这虽然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为不足贵的,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分析] 鲁迅抓住阿Q外形上最引人注目的、最富幽默色彩的特征——头上的癞疮疤,24 以诙谐的语言进行夸张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一幅幽默的“漫画”。3.工笔式描写工笔式描写指对人物多用笔墨作细致入微的刻画,犹如电影中的人物特写或绘画中的工笔肖像画,人物的外貌特征、服饰以及细微的表情等,都能让读者看得清清楚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示例]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分析] 这里完整地描绘出中年闰土的形象,但又有详有略,突出了中年闰土穷苦、麻木、近于木偶的特征。4.间接式描写间接式描写就是作者不直接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而是通过写周围人物的反应来表现特定人物的外貌。此法含蓄隽永,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示例]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分析] “行者”见到罗敷放下担子摸着胡子,身心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少年”见到罗敷脱下帽子,只戴纱巾,希望引起姑娘的注意。和罗敷邻里的“耕者”“锄者”,也因观看罗敷而常常停下活计导致贻误工时。这几句没有直接描绘罗敷的容貌,我们甚至无从知道罗敷是高还是矮,是苗条还是丰满,可我们就是觉得她很美。可见,间接描写十分含蓄,为人物平添无穷的神韵和魅力。[针对练笔]运用外貌描写,写一个片段,向大家介绍你的一位同学。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我的同学叫陆庭琦。她是一位女生,她长得不高不矮,24 不胖不瘦。她留着短发,她的耳朵小小的,眼睛大大的,黑黑的,仿佛两颗黑葡萄。嘴巴弯弯的,宛如一条小船,说起话来可伶俐了。她喜欢穿粉红色的衣服,黑色或粉红和白相间的裤子,她还喜欢穿一双黑色或粉红色的鞋子。(示例二)他是我们班的一位男同学。他那红扑扑的大脸蛋仿佛像苹果一样圆,肉嘟嘟的脸上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对精致的眉毛映衬得眼睛更大了,脸颊更白嫩了。笑的时候,嘴角往上一翘,一看就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他那中分的头发乱得好像一窝稻草,都快耷拉到眼镜上了。[类文赏读]尽管查尔斯·狄更斯早年的遭遇和生活都不快乐,他却仍然以一双快乐的眼睛看世界,被后人誉为“将人类带回欢乐和希望中的明灯”。生活中有风雨,有磨难,但更多的是有美好。正因如此,文学大师更多的时候是在以欢乐的色彩描绘世界。  一、美文悦读生活是美好的①契诃夫生活是极不愉快的玩笑,不过要使它美好却也不很难。为了做到这点,光是中头彩赢20万卢布,得个“白鹰”勋章,娶个漂亮女人,以好人出名,还是不够的——这些福分都是无常的,而且也很容易习惯。为了不断地感到幸福,那就需要:(一)善于满足现状;(二)很高兴地感到:“事情原本可能更糟呢。”这是不难的。②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起来了,那你应当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有穷亲戚上别墅来找你,那你不要脸色发白,而要喜洋洋地叫道:“挺好,幸亏来的不是警察!”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③如果你的妻子或者小姨练钢琴,那你不要发脾气,而要感激这份福气:你是在听音乐,而不是在听狼嗥或者猫的音乐会。你该高兴,因为你不是拉长途马车的马,不是寇克的“小点”,不是旋毛虫,不是猪,不是驴,不是茨冈人牵的熊,不是臭虫……你要高兴,因为眼下你没有坐在被告席上,也没有看债主在你面前,更没有跟主笔土尔巴谈稿费问题。24 如果你不是住在十分边远的地方,那你一想到命运总算没有把你送到边远地方去,岂不觉着幸福?要是你有一颗牙痛起来,那你就该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的牙痛。你该高兴,因为你居然可以不必读《公民报》,不必坐在垃圾车上,不必一下子跟三个人结婚……要是您给送到警察局去了,那就该乐得跳起来,因为多亏没有把你送到地狱的大火里去。要是你挨了一顿桦木棍子的打,那就该蹦蹦跳跳,叫道:“我多运气,人家总算没有拿带刺的棒子打我!”要是你妻子对你变了心,那就该高兴,多亏她背叛的是你,不是国家。依此类推……朋友,照着我的劝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会欢乐无穷了。④①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总领全文,点明主旨。生活是美好的,我们应当珍惜。②引起下文,举出两点:一是善于满足现状;二是很高兴地感到:“事情原本可能更糟呢。”③采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列举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碰到的事例,在自然亲切的交谈中向读者传达着乐观的人生智慧。④明快的语言、简洁的句式也给人以美的阅读享受。我们看到,全篇除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外,只有两种句式:“要是(如果)……那你……”和“你该高兴……因为……”。这两种句式时而排比,时而穿插,读来极富音乐节奏感。而文中使用的“朋友”“你”等人称,更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人感受到仿佛在与一个老朋友亲切谈心。①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起来了,那你应当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②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③要是您给送到警察局去了,那就该乐得跳起来,因为多亏没有把你送到地狱的大火里去。④要是你有一颗牙痛起来,那你就该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的牙痛。24 二、思辨阅读狄更斯的信念张惠雯德国作家伯尔说,狄更斯有一双湿润的眼睛:既不完全干涩,也不充满泪水,它是湿润的。狄更斯时代,浪漫主义是主流,风雅者普遍对贫寒和罪恶缺乏兴趣。上层人看不到下层人的生活,也不相信他们过着悲惨的生活,风行的文学甚至粉饰罪恶。狄更斯用那双眼睛观看底层人们的生活。他预感自己走入禁区的作品将被贬低为粗野,会被优越阶层认为“有伤风化”。但他认定“真相应该被告知”。如今,狄更斯时代的“禁忌”已变为当下的“时尚”。很多人在写恶,把丑恶、痛苦当成一种纯粹的感官“现象”来写,于是,恶和苦的本质变了,成了供人欣赏玩味、富有奇特情调的东西。可是,在此之外,再无其他,他们没有创造文学作品,而是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垃圾堆。垃圾堆的臭味足以把人们的同情心和良好愿望熏跑。他们也有一双观察的眼睛,但绝不会是湿润的。狄更斯不同,他笔下的现实是受其情感、人道理想所感染了的现实,寄予着对弱小、受苦者的同情。在描写痛苦和悲惨时,狄更斯尽量以幽默、以人物的美好希冀使之润滑。仁慈的他不愿带给读者难忍的刺痛,他希望他们在同情的眼泪中仍能欢笑。由于他的眼睛并非充满泪水,他笔下的主人公也不只是受苦的窝囊之辈。天真的匹克威克四处碰壁却毫不气馁,最后总能脱离困境;小奥立弗会把空碗伸到让他忍饥挨饿的人面前,说“我还要”;年幼的大卫·科波菲尔会厌恶地推开继父谋得斯通的手。这些人物是不屈的,痛苦的遭遇不会成为其沉沦的理由,他们的美德、意志“能在任何逆境中存活下来”。此外,狄更斯还充分动用作者的权利,在作品中设置“巧合”,以便把美好的结局给予这些历经磨难的主人公。但他不是通过牵强附会的方式,而是以非凡的艺术才华赋予这些“不可能”以“说服力”。“我们拥有艺术,所以不会被真相击垮”,这也是狄更斯小说给读者的信心。24 把狄更斯当成罪恶控诉者或是某个阶级的辩护者,这是阶级文艺理论家的自作多情。狄更斯的小说里,无论穷人还是富人,都可能存有邪念、偏见,也同样可能具有美德。他批判上层人的漠然、伪善、闭目塞听,他也同样批判底层的低俗和堕落。狄更斯的宽容不允许让他以阶级、财富划分爱憎,他看到的是一个个人,而不是抽象、冰冷的界线。他有一个更人性的社会理想。在这个社会中,财产和人的教育、天性的善恶一样有差异,但却不乏人道和公正;正直、善良的人会得到报偿,贫苦的人不会孤苦无依地被社会完全抛弃;强者帮助弱者,富者接济贫者,人们彼此善待……我相信,狄更斯的社会理想两百年后仍是这世界上最好的心灵所抱有的理想。(有删改)狄更斯是十九世纪最优秀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结合文意分析。答:                                                                                                            参考答案:①揭示真相,造成社会影响,促成了社会向“公正”的改变;使读者树立“公正”的思想观念。②让读者在面对生活的悲惨与残酷时,仍不失希望(给读者信心)。③激发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努力。三、时评鲜读为什么重读狄更斯——专访狄更斯评论家、翻译家张玲小说界又开始回归传统,回归叙事,所以狄更斯又被很多人想起来,现在的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更是低潮过后的一个高潮。三联生活周刊:你个人是如何开始阅读和翻译狄更斯的?张玲:最早的时候,我是看其他人的中译本,还有就是从当时苏联的英文教科书上看到过节选的狄更斯作品,比如《奥列佛·特维斯特》《双城记》。改革开放以后,我的父亲张谷若开始翻译《大卫·科波菲尔》,后来成为经典译作。我帮他做了一些辅助工作,跟他商量一些句子和成语怎么翻,整理一部分稿子,那个时候还读了作家的传记,也应出版社之约,写了一本狄更斯评传的小册子,慢慢对狄更斯就有一些认识了。那一时期也读了《双城记》原文,觉得从思想到艺术都引人入胜,特别想把它翻译下来。在我心目中这是最好的一部历史小说,因为狄更斯把重大的历史进程和个人命运经纬交错、纹理浑然地编织在一起了,在构思结构、刻画人物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狄更斯创作这个书的时候已经是晚年,作品风格几经变化沉淀下来。在他最初成名的《匹克威克外传》时期,还是所谓的流浪汉小说,走到一处看见什么就写什么,以一些夸张性格的人物、滑稽的故事做引子来展开,文笔带有新闻记者时期练就的流畅通俗,洋洋洒洒,是一种世情的浮世绘。到了中期的《董贝父子》和《大卫·24 科波菲尔》等,故事就铺陈得更加娓娓动人,景物的壮观磅礴,人物间的亲情、爱情、友情,描写得都很细腻甚至繁复。到了晚期,不论是创作上还是个人生活上,狄更斯的学识、阅历都更加丰富了,所以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双城记》等的风格是庄严、凝重的,蕴含着一种深沉的激情。对当代的读者来说,有人不喜欢甚至难以接受,觉得像绕口令,但是我坚持认为,翻译外国古典的文学作品,要注重它是文学作品而且是古典的,不能一味迎合大众,还要力求促进读者提高审美情趣。用现在的通俗语言就丧失了历史感,就像现在有些电视剧里一样,穿着古装说的却是当代大白话,甚至网络词语,我认为那不应该是严肃翻译古典文学作品的译者应该做的。三联生活周刊:狄更斯来到中国已经上百年,其作品为中国读者熟知。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对他的接受大致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张玲:中国对狄更斯的介绍有一个过程,从林纾开始,一直到40年代,学外文的人比较成熟了,研究外文的人也比较成熟了,对狄更斯作品的集中翻译达到一个高潮。那一时期研究他、喜欢他的左翼作家比较多,当然这和狄更斯小说的写实主义有密切关联。新中国成立以后,狄更斯作品的广受推崇带有一定的政治化烙印。首先是马克思把狄更斯等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称为“出色的一派小说家”,赞美他们揭示了许多“政治的和社会的真理”;其次是受当时苏联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潮和暴露文学影响,狄更斯更被视为揭露资本主义垂死性、腐朽性的“代言人”;再加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当时中国文坛的主流,狄更斯受官方肯定,也符合大多数读者的口味。改革开放以后,读者的阅读趣味也产生了变化。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还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家,后来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学说进来,有人想用狄更斯去迎合,开始研究狄更斯作品里面的心理描写、意识流,一些怪诞的描写、荒诞的人物,这样从不同角度来接受,也扩展了狄更斯研究的视野,这是事实。但再到后来,解构、颠覆、反英雄、反历史盛行,再加上快餐文化流行,狄更斯的传统长篇被冷落了。这也是必然的,当潮流冲过来的时候,泥沙俱下,他被边缘化甚至缘外化了。三联生活周刊:从世界范围来看,狄更斯在中国传播和接受的历史有何特殊性?张玲:狄更斯本身是一个大作家,对西方从读者和评论者来说,他们的接受度都是比较宽泛的,阅读兴趣和研究角度也更散漫更自由一些。中国在某些方面有一些导向性吧,而且更多的是介绍性、诠释性的东西,并未形成独立的研究体系。所以在中国,现在我们谈狄更斯,恐怕还需要重新阅读,重新研究,重新理解。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将狄更斯定位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确,他是一个暴露作家,一个社会改革的促进者,从他创作伊始就开始牵扯到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是像《奥列佛·24 特维斯特》中残酷的贫民窟、孤儿院等场景,也有人说这里面有夸张,但是狄更斯对这些问题的暴露确实对社会和当政者起到了警示作用,促进了英国对此类地区和机构及相关法律的改革。但狄更斯首先是一个文人,一个作家,他不是革命者,也不是政治家。狄更斯遗留下来的遗产,一方面是他有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技巧纯熟的作家,后者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在英美一些英语国家,享受了多年的高福利社会的和平幸福,他们选择的阅读对象,多是那些家常性的,比如《大卫·科波菲尔》,反映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对于纯洁爱情的向往、中产阶级的奋斗等。但最近三四年金融风暴来了以后,很多人的现实利益受到冲击,他们也回过头来关注《荒凉山庄》《艰难时代》之类的时事性作品,当然《奥列佛·特维斯特》永远是个明星,站在一线。中国目前也经历这些问题,贫富悬殊、局部腐败,也能从狄更斯作品中找到一些对照的东西。但除了这种欣赏,还要有一种美学的欣赏,作品是怎样反映社会问题的,社会问题里怎样反映人的,这需要更细化、更深入的阅读。三联生活周刊:狄更斯一度被认为过时了,但最近一二十年又有复兴之势。那么在今天重新阅读狄更斯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张玲:在20世纪、21世纪之交,人们赫然发现一度流行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越来越脱离传统、现实和大众,于是小说界又呼唤回归传统,回归叙事,中国作家也在这两年里提出来,小说的精髓就是讲故事,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所以狄更斯又被更多人想起来,被更多的研究者和创作者想起来,现在的狄更斯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更是低潮过后的一个高潮。在英语国家,狄更斯的作品永远是父母给孩子们的早期阅读课本,另外借助他作品的故事性和结构性,很多电影、通俗剧也不断在上演。在国外还有好多名作家,把改编好的东西翻译过来,所以外国人对作家很熟悉。从1902年开始,他的英国爱好者就在伦敦成立了狄更斯联谊会(DickensFellowship),目的是“将这位幽默与悲悯大师的爱好者们聚合在一个共同的友谊纽带之中”,现在这个民间的文学团体已发展至覆盖欧洲、南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亚洲的十几个国家,拥有8000多名会员。除此之外,还有狄更斯学会(DickensSociety)、狄更斯之友(FriendsofDickens)等与联谊会相关联或独立的组织。我是国内唯一的狄更斯联谊会的会员,这些年也常去国外参会,我看到无论狄更斯受冷落也好,受欢迎也好,他还一直在活跃着,其爱好者和研究者还在不断涌现,也不断有新的传记出现。无可否认,狄更斯是一个伟大的小说家,他完善了英国现代小说的艺术形式,但是伟大不等于神化,他是一个真实、诚实、善良的人24 ,他有悲悯的情怀,在生活和创作中有非凡的激情,这就够了。他的作品也是多面的,娱乐感、社会责任感都很强,打仗的士兵带着一本《匹克威克外传》来放松,英女王问起他描写的英国保姆问题的真实性,政治家根据他的作品修改法律。好的作家应该是这样。忧患情怀与批判精神在根本上是相通的。历来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都无不充满这样的忧患情怀和批判精神。如果没有这样的忧患情怀,那就会像生活中的很多人那样,习惯于接受既成现实,不管这种现实是否合理;乐意在麻木和娱乐中度日,也不管这种自我麻醉会带来什么。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2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10-15 21:29:09 页数:24
价格:¥3 大小:1.27 M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