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选择性必修上册课时检测:第一单元 第3课 篇目(一) 别了“不列颠尼亚” 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课时跟踪检测(四) 别了,“不列颠尼亚”一、语言运用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初冬的澳门,天气不冷,但海边的大风,______了云,天上仅剩下蓝。近处起伏的海面,阳光跃动,好像碎金;有那么一段时间,风渐息,远处平静的海面,( ① )。海燕、海鸥在海面飞翔,______。友谊大桥上又是另一番风景。海更加壮阔,天更加辽远,海岸上是一座座或中或洋、或伟岸或秀丽,镀上了金的和银的阳光的疏疏朗朗的建筑。海中的澳门观光塔,优雅别致,直刺蓝天。从桥上遥遥望去,还能看到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千里烟波,雾霭沉沉,大桥如一条雄健、伟岸的长龙,飞架香港、澳门、珠海三地。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是大三巴牌坊,它中西合璧,( ② ),这两种美,一种细腻柔婉,一种巍峨壮观。它历经四百多年沧桑,______了澳门曲曲折折的回归历史。此时,阳光愈发热烈,冬季的气息荡然无存。大三巴牌坊前人潮涌动,摩肩接踵。______的人们是对历史和文明的敬重。我站在台阶上,仰视着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像——飞翔的白鸽、灿烂的太阳、美轮美奂的星辰……澳门,因为厚重、包容,所以繁盛。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驱散   悠然自得   见证   熙来攘往B.驱散   泰然自若   目睹   纷至沓来C.驱除   悠然自得   目睹   纷至沓来D.驱除   泰然自若   见证   熙来攘往解析:选A 第一处:“驱散”,赶走,使散开;“驱除”,赶走,除掉。根据语境,应该是风驱散了云,使云层散开,故选“驱散”。第二处:“悠然自得”,悠闲的样子;“泰然自若”,形容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一般指在危险的情况下。根据语境,此处写海燕、海鸥在海面上悠闲的样子,并未涉及危险的状态,故选“悠然自得”。第三处:“见证”,当场目睹,可以作证;“目睹”,亲眼看到。根据语境,此处写澳门的大三巴牌坊和澳门曲曲折折的回归历史,应该是大三巴牌坊见证了历史。第四处:“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煕来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根据语境,这里写来观看大三巴牌坊的人群,以及牌坊前热闹的场景,故选“煕来攘往”。所以选A项。7 2.文中画线句子还可以有多种表达形式,表达效果最好的一项是(  )A.海岸上一座座或中或洋、或伟岸或秀丽的建筑,镀上了金的和银的阳光,疏疏朗朗。B.海岸上的一座座建筑,或中或洋,或伟岸或秀丽,疏疏朗朗,镀上了金的和银的阳光。C.海岸上的一座座建筑,或中或洋,疏疏朗朗,被阳光镀上了金和银,或伟岸或秀丽。D.海岸上一座座疏疏朗朗、或中或洋、或伟岸或秀丽的建筑,被阳光镀上了金和银。解析:选B 本题主要从句式、音韵节奏和句意表达方面考虑。B项多用短句,与文段的风格一致。“或中或洋,或伟岸或秀丽”放在一起,句式整齐;“或中或洋,或伟岸或秀丽,疏疏朗朗,镀上了金的和银的阳光”,先短后长,有节奏美,音韵和谐。其余选项不具备或不全具备这些特点。所以选B项。3.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①                                    ②                                    解析:第一处,根据前后文,“远处平静的海面”“海燕、海鸥在海面飞翔”可知,这一处应该填写关于海面的描写。再结合前文“阳光”“风渐息”可知,此时的海面洒满了阳光,十分平静。因此可以填“阳光平铺,宛如金毯”。第二处,结合前文“中西合璧”和后文“这两种美”可知,这一处应该填“体现出东西方艺术交融之美”之类的句子。参考答案:①阳光平铺,宛如金毯 ②体现出东西方艺术交融之美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和一处标点存在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随着“五一”劳动节假期到来,香港居民开始外出踏青,访港游客的身影却依然罕见。②在旺角、铜锣湾等主要商业区,较往年“五一”假期明显减少。③根据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的最新数据显示,“五一”劳动节假期首日有1528人次入境香港,④其中香港居民占比超过九成以上,内地访港旅客仅有119人次。⑤而去年5月1日,有逾106万人次进出香港,其中内地访港旅客量接近50万人次。⑥香港特区立法会旅游界议员姚思荣表示,今年是自2003年内地赴港“个人游”推出以来,香港首次出现“零团来港”的劳动节假期。⑦受新冠肺炎疫情,内地与香港隔离检疫和出入境安排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的“五一”假期,许多旅客无法到访香港,香港迎数年来最少客流。7 答:                                                                                                                                                解析:②“较往年‘五一’假期明显减少”缺少主语,应在“较往年”前添加“人流”;③“根据……数据显示”句式杂糅,删除“显示”或删除“根据”;④“超过九成以上”赘余,不合逻辑,应删除“以上”或删除“超过”;⑥“今年是……假期”搭配不当,应在“今年”后添加“五一”;⑦“新冠肺炎疫情”“内地与香港隔离检疫”“出入境安排”之间是小并列,同属于“因素”,因此“受新冠肺炎疫情”后的“,”改为“、”。参考答案:②“较往年”前添加“人流”;③删除“显示”(或删除“根据”);④删除“以上”(或删除“超过”);⑥“今年”后添加“五一”;⑦“受新冠肺炎疫情”后的“,”改为“、”。5.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字。在内地盛会热潮中,香港特区政府意欲申办2023年亚运会。不过,经过10周的公众咨询,结果并不乐观。香港面临和内地完全不同的阻力。港府申办2023年亚运会专责小组组长陈育德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对立法会是否同意拨款有点担心。按照香港体制,政府动用纳税人的钱,一分一毫都要立法会批准。1月14日,香港立法会财务委员会辩论“香港启动申办2023年亚运会60亿元拨款”,经过逾两小时辩论,最后以40票反对、14票赞成告终,申亚拨款被否决。答:                                    解析:本则新闻的主要信息是第三段文字。概括时采用“对象+内容”的陈述句式表达。参考答案:香港立法会否决申办2023年亚运会拨款申请。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材料一: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加深,两岸民众之间的通婚逐渐增多,海峡两岸婚姻家庭也因此被誉为“第四通”。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发现,大部分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子女对于中华民族文化持有积极肯定的态度,他们认为,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特有的瑰宝。其中部分人对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内涵以及国学等有着较深入的了解7 ,并能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约束自身行为。绝大部分的受访者肯定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并赞同“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优秀的民族”这一说法。但涉及国家身份,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中国就是大陆,而台湾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常会以“台湾人”自称。在采访和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受访者了解民族文化的渠道是电视或网络,希望去大陆感受体会,但当前大多以旅游的方式前往。大部分受访者对中华文化有着一定的了解,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能够认识到传承中华文化的意义,但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对中华文化的践行,存在着一定差异。在面对“是否有必要在学校开设介绍中华民族文化相关课程”的问题时,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有必要,但是被问及“是否愿意主动践行”时,回答却是否定的。对这一群体展开民族文化认同的研究,对于加深两岸之间的交流、促进彼此了解、促进两岸关系的友好发展以及继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利于通过构建两岸的文化认同,形成两岸共有的价值观念和归属感,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打下坚实基础。(摘编自卢文刚《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子女民族文化认同研究》)材料二:人的认同从来就是多重的,人首先有血缘族群的身份,而以血缘为基础的族群认同,总是与其社会关系的性质相关联的。每个国家一般都包含着许多民族或族群,而且世界秩序要求主权国家的基本稳定,如果族群认同过于强势,在多民族国家就可能“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危机就可能被某些预料不到的事件触发;如果国家认同强于族群认同,多民族国家就容易经历各种风雨变幻而保持统一。文化认同是人的社会属性的表现形式,它与族群相关,也与国家政治生活相关。作为中介认同形式,文化认同就必须既与族群认同有交叠部分,也与国家认同有交叠部分。文化认同也与一定的地域相关,即使同一个族群,不同的地域也会形成不同的文化风格。对地域文化的认同就是地域认同,这种认同不是族群的,而完全是文化性的和社会性的归属感。香港和澳门由于长期被西方国家殖民,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出现了比较特殊的情况。也就是说,即使在回归之后,有些人的地域认同与国家认同并不完全重叠。当然,随着内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7 ,这种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既为是香港人或澳门人、也为是中国人感到骄傲。现在仍然存在认同危机的是台湾,这是由于内战所造成的分治产生的。台湾与大陆之间民族文化认同是基本重叠的,但是国家认同就出现复杂的现象。很多人虽认同中国,但对中国的表述出现多种形式;也有部分人采取台独的立场。中国自古就有“天下一体”的理念,这种理念就是中国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为了国家统一,我们必须进一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和精神家园,从而扩大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的交叠内容。共同的语言、政治仪式、文化符号等是保障国家认同的重要构成性因素,会强化公民的归属感。(摘编自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材料三:每一个人都属于某一特定的民族,同时在现代民族国家当中,每一个人也一定属于这一国家。但从认同的特点来看,民族认同先于国家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和前提。要形成国家,就必须由具备族体意识的人开展积极行动,各种局部的、游离的族群认同对于国家认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局部性的民族认同本身不等于国家层面的国家认同,但是它们是国家认同的血肉,如果没有这些局部性的群体意识,国家认同就会形同空壳。对于国家认同而言,多元文化主义往往强调血缘、文化传统特征等因素。例如,在确立对“中华民族”的国家认同中,我们往往强调“中华儿女”“华夏民族礼仪之邦”标识民族特征的因素。这些因素具有强大的纽带作用,强有力地缩小了各民族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了亲和力,有效地固化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观念。在多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关注的是肯定“我们”的存在,而国家认同关注的是“我们”为什么存在。单纯的自我肯定的局限性反映在民族认同的被动性上,它使人的自我意识束缚在诸如血缘、语言、宗教或传统等实在因素之中。而要实现民族共同体的存在价值,就不能不考虑到“国家”这一体制的重要性,自我意识束缚在诸如血缘、语言、宗教或传统等实在因素之中,社会的整体利益只能借助主权国家的作用而得以实现。(摘编自张宝成《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比较》)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仁”“义”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作为多元文化的内核,有效地固化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观念。B.对多民族国家来讲,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需保持平衡,否则容易爆发某些始料不及的危机,导致出现动荡不安局面。C.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特性,民族认同就会凌驾于国家认同之上;没有共同的文化信念,就不能构成统一的国家。7 D.多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注点不同。只有民族认同上升到国家认同,才能实现民族共同体的存在价值。解析:选D A项,“仁”“义”不是多元文化的内核。B项,“需保持平衡”错。C项,前一分句推理错误。7.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部分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子女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与践行存在差异,只要知行合一,就能消除危机,促成国家和平统一。B.材料一所做调査反映出的问题,能印证材料二“海峡两岸民族文化认同基本重叠、国家认同现象复杂”的观点。C.材料二和材料三作者表述的要义虽有不同,但是都明确强调了文化认同对维系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关系的重要性。D.中国要谋求和平统一和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国家认同。解析:选A A项,条件关系不合逻辑。8.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巩固和不断强化的国家认同,会对民族认同的发展形成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打破两者之间的平衡。B.在国家的政治统一中,共同的民族性将发挥至关重要的合法化作用,是意识形态动员的主要途径。C.族群的相互承认与社会生活语境相联系,社会成员通过走向他们共同目标的构想,形成一个价值共同体。D.在全球化和全球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多民族国家非常重视弘扬传统文化,夯实认同基础,以增强国家凝聚力。解析:选A A项,旨在论证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平衡性,材料三无此观点。9.为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你认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地域认同分别和国家认同应该具有什么关系?请综合三则材料加以说明。答:                                                                                                                                                7 参考答案:①民族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和前提;②文化认同是纽带,能固化中华民族不同地域的一体化观念,从而强化国家认同;③地域认同从属于国家认同;④国家认同是目的,同时又是其他三种认同的有力保障。10.香港地区严重暴乱已持续多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香港青年对“一中”的认同度并不强,请结合材料,试分析该怎样加强其国家认同。答:                                                                                                                                                                                                                      参考答案:①通过多种方式,强化其文化认同、民族认同,提升公民归属感;②通过开展各种交流活动,加深香港市民对大陆近距离深层次的了解;③推进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提升民族自豪感;④坚持“一国两制”,清除殖民思想,严厉打击“港独”势力。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10-15 21:25:04 页数:7
价格:¥3 大小:36.5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