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不可违教学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3/21
4/21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一框法不可违,目录CONTENTS1学习目标2新课导入3新课讲解4课堂小结5当堂小练6拓展与延伸7布置作业,学习目标1.感受法律的尊严,树立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2.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犯罪的基本特征和我国的刑法体系。3.明确违法行为的类别,正确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树立不违法的底线意识。4.本框体现了“科学精神”和“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要求我们掌握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以及要求,从而加强对自己的管理,避免做出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新课导入家庭困难的小勤想通过勤工俭学减轻家里的负担,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的铁卡子,结果被保安送到派出所。(1)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2)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新课导入(1)因为捡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是违法的事情。(2)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只要做到不违法,这样的事情就可以避免。,新课讲解1.法不可违的原因(1)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①引导作用。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②评价作用。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一、违法无小事,新课讲解(2)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3)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2.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1)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探究与分享镜头一生活中经常出现捡到失物据为己有的情况,或者向失主索要报酬。我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上述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民事违法新课讲解,探究与分享镜头二我们经常在公众场所看到他人喧闹起哄,扰乱公共秩序。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镜头二扰乱了公共场所的秩序。行政违法新课讲解,探究与分享镜头三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新闻里报道持刀抢夺他人财物的事情。我国刑法规定,抢劫他人财物的应判处刑罚。镜头三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刑事违法新课讲解,新课讲解(2)违法行为的分类,新课讲解典例分析例法律讲堂上,小伟所在的学习小组进行了案例研究:对此案例,同学们各抒已见,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小萍:“他的行为应受到刑事处罚。”B.小忠:“他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C.小金:“他的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D.小莉:“他会被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罚款。A,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新课讲解1.身边的行政违法行为(1)举例: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2)误区:①有的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②有的人受到类似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新课讲解2.身边的民事违法行为(1)民事活动①举例: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结婚等。②都是由民法来规范的。(2)民事违法行为①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新课讲解3.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1)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新课讲解什么是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能够充当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新课讲解,课堂小结,当堂小练1.八年级(2)班的同学学习了“法不可违”的相关知识后,分小组进行了课堂讨论。同学们的下列发言正确的是()A.未成年人一旦沾染不良行为,必定会走向违法犯罪道路B.如果违法情节轻微,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C.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D.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应受刑罚处罚C,当堂小练2.拾得东西不归还失主属于( )A.违法行为,要追究法律责任B.正确行为,因为他不违法C.犯罪行为,要判死刑D.偷窃行为,因为不是自己劳动所得A,拓展与延伸民事侵权行为(1)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不法行为,以及依照法律特殊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侵害行为。(2)侵权行为发生后,在侵害人与受害人之间就产生了特定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即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