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单元共3套单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1.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保留了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遗址,依据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山顶洞人遗址 ②元谋人遗址 ③北京人遗址 ④河姆渡遗址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②③①④2.如右图所示,在北京西南的这个博物馆里,收藏的历史文物包括(  )A.捕猎用的弓箭、长矛B.打制方法制作的尖状石器C.红底黑纹有图案的彩陶D.动物肩胛骨制成的骨耜3.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A.北京人采集狩猎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C.半坡人制作陶器D.相传黄帝制造船只4.读下图,判断两种房屋的建造者及房屋样式不同的决定性因素(  )A.建造者:河姆渡人、半坡人 决定性因素:劳动工具B.建造者:半坡人、河姆渡人 决定性因素:生活习惯C.建造者:河姆渡人、半坡人 决定性因素:劳动技术D.建造者:半坡人、河姆渡人 决定性因素:自然条件5.下列图片中,反映我国半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第25页共25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6.关于“黄帝大战蚩尤”等远古传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文明起源时期的社会变动 ②都是绝对真实可信的③全是后人编造的 ④包含一定的事实成分A.②B.③C.①②D.①④7.黄帝陵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到这里拜祭。下列关于黄帝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他是传说中的英雄 ②他是黄河流域原始部落联盟首领 ③他联合炎帝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 ④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8.传说中有一位活动在陕西渭河流域的部落首领,他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他”是(  )A.炎帝B.黄帝C.蚩尤D.大禹9.如果要拍摄一部反映禅让制度的电视连续剧,剧中可能出现的情节有(  )①黄帝和炎帝共同视察大禹治水的工作 ②年老的尧走访各部落,选拔继任者 ③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④禹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舜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0.梁启超曾说:“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形成的最主要的特点是(  )A.错综复杂B.多元并立C.接触交融D.征服扩张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10分)11.    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通过对     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的规律;     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以上三种原始人类都使用    石器。(4分) 12.      大量人工栽培水稻,还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         ,多用木头作柱子,屋内有灶坑。他们使用    第25页共25页 石器。(3分) 13.传说中,炎帝教民      ,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等。他们生活在五六千年前的      ,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     。(3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计15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这一时期发生的两次较大的战役。战争结果如何?(6分)(2)为什么海内外的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3分)材料二 在尧当首领的时代,洪水横流,中原大地上泛滥成灾,百姓居无定所。尧寻找能治水的人,群臣都推荐鲧。尧用鲧治水9年,没有成功……舜举荐他继续鲧的事业,终于获得成功。(3)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他是如何化解“洪水泛滥成灾”这一难题的?我们应该学习他哪些优秀品质?(6分)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45分)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在北京人居住的岩洞里,考古学家们发掘的大量化石和石器,为古人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价值极高的研究资料,因而有助于我们较为清楚地了解北京人的劳动和生活。材料二 第25页共25页 (1)请将下列相关史实填入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序号,6分)①河姆渡原始居民 ②元谋人 ③黄帝 ④半坡原始居民 ⑤北京人⑥炎帝 ⑦山顶洞人 ⑧尧舜禹洞穴中的祖先定居时代的祖先传说中的祖先(2)结合上述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外貌方面说说北京人进化的状况。(2分)(3)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典型代表,通过考古发现,我们知道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业文化。请你结合具体史实,举例说明这两种文化的不同点及原因。(6分)(4)结合上述探究,请你归纳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2分)第25页共25页 16.某学校组织七年级学生前往周口店探寻北京人的历史遗迹,完成了一次文化体悟之旅。(9分)【空间上了解北京人遗址的分布】(1)观察《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写出代表本次活动目的地的字母。(1分)【实地参观周口店遗址博物馆】(2)同学们在博物馆中看到了如下图所示有关北京人的复原头像、遗存、化石等。请你任选三张图片,说明图片蕴含的历史信息。(6分)【听导游讲解了解重要意义】导游:在北京人发现之前,虽然德国的尼安德特人、海德堡人、爪哇的直立人等人骨化石相继被发现,但尚未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即使是持进化论的学者,对于人类的起源问题和人骨化石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地位,也莫衷一是。自从北京人头盖骨以及大量石器和用火遗迹发现以后,直立人的存在才得以确认,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3)根据上述导游讲解,你认为北京人的发现有什么意义?(2分)17.阅读材料,探究问题。(20分)【人文初祖】材料一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第25页共25页 ——《史记·五帝本纪》(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2分)(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轩辕”还有哪些贡献?这些贡献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天下为公】材料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礼记·礼运》材料三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史记·五帝本纪》(3)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什么制度?如何评价这种制度?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6分)【杰出首领】(4)请你按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先后顺序排列图A、图B、图C,并谈谈他们的共同点。(4分)第25页共25页 【探究认识】(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请你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史实与神话传说的关系。(4分)第25页共25页 答案1.D 2.B 3.B4.D 5.C 6.D 7.A 8.A9.C 10.C11.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打制12.河姆渡人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磨制13.开垦耕种 黄河流域 人文初祖14.(1)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阪泉之战中,炎帝失败,归顺黄帝;涿鹿之战中,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2)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3)禹。大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最终消除水患。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等。15.(1)洞穴中的祖先②⑤⑦定居时代的祖先①④传说中的祖先③⑥⑧(2)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具备早期人类的体质特征。(3)不同点:在房屋方面,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在农作物种植方面,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原因:由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的。(4)化石和考古发现。16.(1)A。(2)图A: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图B: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图C:北京人会制作打制石器。图D:北京人会猎取动物。(任选三张图片进行解读)(3)北京人的发现,证明了直立人的存在(或有助于认识人类进化的进程,或证明了从猿到人的进化论观点)。17.(1)黄帝。(2)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这些贡献为后世人们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3)制度:禅让制。评价:民主、公平、公正。借鉴意义:用人要发扬民主,重视贤能;应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举干部;要以天下为己任,选拔人才应以德才兼备为标准。(只要答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4)顺序:图C、图A、图B。共同点:品行高尚、选贤任能、一心为公等。(5)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考古资料证实的传说为“史实”,是完全真实存在的,没有经过考古证实的传说仍为“传说”。神话传说存在虚构成分,但也蕴含着某些历史线索。第25页共25页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为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③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禹建立夏、武王伐纣B.禹建立夏、平王迁都C.商汤灭夏、西周灭亡D.商汤灭夏、武王伐纣2.周朝“虽历时很久,但却未能建立稳固的中央政府。周朝有许多诸侯国,他们无视周名义上的最高领主地位,彼此征战不休”。这一局面的出现是由于(  )A.禅让制的推行B.世袭制的出现C.分封制的实行D.郡县制的推广3.西周时期,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这些规定(  )A.形成了禅让制度B.稳定了社会秩序C.实现了土地分封D.扩大了国人利益4.《诗经》中的“千耦其耘”是对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形象描述。当时实行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原因主要是(  )A.劳动力充足B.耕地面积广阔C.生产工具简陋D.农作物品种单一5.右图所示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商朝时期到今天一直被使用B.直到近代才被人们发现和识别C.记载的内容只涉及祭祀与战争D.是中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6.《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第25页共25页 C.周室衰微,诸侯争霸D.列国争战,诸侯兼并7.《战国策》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材料记述史实发生于图中(  )A.①B.②C.③D.④8.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秦孝公重用商鞅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交融的进程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基础9.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很早就曾到都江堰考察,并称赞道:“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这主要说明(  )A.都江堰先进的建造技术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B.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C.都江堰是世界上唯一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D.都江堰的修建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经济基础10.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读书人激烈辩论,各自著书立说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封建制度D.战国时期社会的急剧变化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10分)11.约公元前1600年,    建立商朝;公元前1046年,     建立西周。(2分) 12.    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2分) 13.    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成为春秋时期首位霸主。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      。(2分) 14.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老子在政治上主张“      第25页共25页 ”;孔子在政治上提出了     的主张;墨子主张       ,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不义的战争;韩非主张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       统治。(4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计10分)15.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巨变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分别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社会变化,说明这种变化的实质,并分析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50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诸侯并立局面的出现与西周哪一制度有关。简要评价这种制度。归纳材料一图示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6分)材料二(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二A、B填空。举一例“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史实。(4分)第25页共25页 材料三 ……混乱和改革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的思想家,迫使他们重新评估自己的传统,或将其抛弃,或使之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因而,东周时期是一个思想文化大变动、富有创造力的时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3)材料三中的“思想文化大变动”是指哪一局面的出现?并列举这一时期出现的大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6分)(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三则材料反映的时代特征。(2分)17.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6分)材料二 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2)根据材料二,“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是什么?伏尔泰为什么推崇孔子的思想?(4分)第25页共25页 材料三 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3)材料三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规范?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子的政治主张。(4分)材料四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2分)18.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探究并回答问题。(16分)【文献解史】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中,卫鞅的话表明了他的什么主张?(2分)第25页共25页 【图表说事】材料二 材料三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交战表秦军战绩全胜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败北58次3次4次(2)材料二所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相对应?(2分)(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4分)【歌谣记事】歌谣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国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歌谣二 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4)分别写出歌谣一和歌谣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4分)第25页共25页 (5)齐桓公能成为“第一霸主”和“战国后期秦最强”的共同原因是什么?通过对以上歌谣的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第25页共25页 答案1.A 2.C3.B 4.C 5.B 6.C 7.C 8.B 9.A10.D 11.汤 周武王12.甲骨文 商朝13.齐桓公 民族交融14.无为而治 以德治国(或为政以德) “兼爱”“非攻” 中央集权专制15.政治:各诸侯国之间争斗不断,周王室衰微,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思想:出现“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实质: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逐渐形成。趋势:统一进程加快。16.(1)分封制。评价:一方面,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另一方面,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力量强大后,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并最终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乱与纷争。历史发展趋势:完成统一(或趋向统一或走向统一或统一)。(2)A.铁制农具和牛耕。B.都江堰。变法运动:秦国的商鞅变法。(3)百家争鸣局面。如: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4)社会大变革(社会转型)。17.(1)百家争鸣局面。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墨子;韩非。(2)以德治国。孔子的思想是伏尔泰反抗专制的武器。(3)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实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4)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18.(1)主张变法。(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春秋时期;战国时期。(5)实行改革。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适时改革;等等。第25页共25页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上的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上的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A.三公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B.皇权制、中央集权制、法家思想C.三公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D.皇权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2.秦统一后,为改变币制混乱的状况,由政府统一铸造通行全国的货币(如右图所示)。这一举措(  )A.加强了各地的行政管理B.促进了各地的经济交流C.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D.有利于各地的文化交流3.成语“破釜沉舟”的典故来源于秦末的巨鹿之战。项羽亲率两万精兵援救被秦军围攻的反秦队伍,渡过漳水后,他命令将士砸掉烧饭的锅,凿沉战船,烧毁营帐,每人只带三天的粮食,以示决一死战。此战役的结果是(  )A.歼灭了秦军主力B.建立了“张楚”政权C.开始了楚汉之争D.推翻了秦朝4.“汉武帝一反祖宗定法,尊儒术以约束官吏,效法家而严惩贪官,王道霸道,交错为用。”这说明汉武帝治国的特点是(  )A.“无为而治”B.儒法并用C.重用外戚D.“以德化民”5.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此建议(  )①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②使太学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 ③有利于思想上的大一统 ④使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6.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官,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A.实行冶铁官营B.铁官代行地方政务第25页共25页 C.实行休养生息政策D.铁器成为官方专用物品7.东汉中后期,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  )A.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加剧B.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C.皇帝昏庸无能,不理朝政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8.汉代的张骞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他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在(  )A.公元前2世纪前期B.公元前2世纪后期C.公元前1世纪前期D.公元前1世纪后期9.右面是我国汉朝某一工艺的流程图。这一工艺(  )A.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开辟B.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促进了亚、非、拉美之间的贸易往来D.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10.下列史实中,通过阅读《史记》不能了解到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B.汉武帝兴办太学C.“光武中兴”D.百家争鸣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计10分)11.秦朝创立了      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爆发了。(2分) 12.西汉的建立者是刘邦,其后继者继续实行      政策,出现了“      ”局面。(2分) 13.秦汉两朝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补全下列表格。(2分)类别秦朝措施西汉措施实质政治      汉武帝颁布“    ” 削弱地方权力思想文化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货币统一货币为秦半两统一铸造      有利于经济统一与交流14.东汉的建立者是    ,他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其统治后期,出现“      ”局面。(2分) 15.    第25页共25页 派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汉朝时已开辟了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    的海上丝绸之路。(2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计1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周王朝通过对统治区域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边疆之地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材料二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材料三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1)据材料一,归纳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的作用。(2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央政府”所辖机构的职能分别是什么,并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5分)(3)材料三中,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4分)(4)材料一中“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的“一统”和材料三中的“大一统”有何本质区别?(4分)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45分)第25页共25页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中图A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朝是如何巩固北方边防的?分析其意义。依据材料一中图B,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8分)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是如何治理国家的。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4分)第25页共25页 (3)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家形态和民族意识角度,指出秦汉时期相对于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我国能长期保持大一统的主要原因。(4分)(4)通过以上对秦汉历史的探究,你能得出怎样的感悟与认识?(2分)18.[2021·西工大附中期末]某中学开展“人文陕西”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10分)材料一 研学参观地点材料二 在三座大型兵马俑葬坑里,埋葬着8000件陶制武士俑,还有上万件兵器,100余辆木质战车。……一号坑以车兵为主体,车、步兵成矩形联合编队。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中各有一排武士面向外,担任护翼和后卫;东面三排武士为先锋。秦兵马俑至少有朱红、枣红、紫红、粉红、深绿、粉绿、粉紫、粉蓝、中黄、橘黄、黑白等十几种颜色。材料三 霍去病墓陪葬茂陵(汉武帝陵墓)。霍去病因功高封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冠军侯,死时仅24岁。为了纪念霍去病,汉武帝特为他修建了外形如祁连山的墓,并在神道两侧安置许多大型石刻,其中尤以“马踏匈奴”最为著名。(1)请写出材料一中研学参观地点所反映史实的具体朝代。(4分)(2)依据材料二,从历史、军事、文化艺术价值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谈谈你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看法。(2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对霍去病如此重视的原因。(2分)第25页共25页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马迁、蔡伦的重要贡献。(2分)19.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是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 建元年间(公元前140—前135年),汉武帝从匈奴降者口中得知,大月氏迁向西方后,深怨匈奴而图报复,却找不到盟友共击匈奴。于是下令招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毅然应募,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他途经匈奴,被匈奴捉住并扣留了十几年,趁匈奴发生内乱时脱逃,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招募使者出使西域的目的。(1分)材料二 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皇朝和西域各国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汉武帝每年派往西域的使者,多则十几次少则五六次,每次多达百余人甚至数百人。——《大国崛起:把握中国四大王朝的历史脉象》材料三 没有张骞出使西域,也就不会有丝绸之路的开辟。没有丝绸之路的开辟,也就不会有汉朝和西域以及和欧洲文化的交流,所以,通西域的意义十分重大。——张岂之(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张骞通西域的作用。(4分)材料四 第25页共25页 (3)根据材料四中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写出A、B、F三个字母代表的地区(地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地区设置的管理该地区的官职,并分析其意义。(6分)(4)丝绸之路开通前东西方文明之间几乎是隔绝的,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文明之间互通有无。据下图,写出从中原传到西域和从西域传到中原的物品和文化各两例。(4分)材料五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就是怀着友好交往的朴素愿望,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今天,我们传承古丝绸之路精神,共商“一带一路”建设,是历史潮流的延续,也是面向未来的正确抉择。(5)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丝绸之路精神的主旨。(2分)第25页共25页 答案1.D 2.B 3.A 4.B 5.B6.A 7.D 8.B 9.D 10.C11.大一统 陈胜、吴广起义12.休养生息 文景之治13.郡县制 推恩令 加强思想控制 五铢钱14.刘秀 光武中兴15.汉武帝 锡兰16.(1)使西周王朝的王畿和边疆地区紧密地联为一体(或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2)职能:丞相掌管行政,御史大夫掌管监察,太尉掌管军事。历史作用: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根本上消除了春秋战国以来地方与中央对抗的隐患,巩固了秦朝的统治;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3)焚书坑儒。儒家思想。(4)西周的“一统”指分封制,巩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政治地位;秦汉的“大一统”是说国家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思想文化上都是统一的,不容分割的。17.(1)做法:北击匈奴;修筑长城;修筑关中到北方边疆的驰道;移民戍边;等等。(任答两点即可)意义:有效抵御了匈奴的袭扰,保护了内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扩大了秦朝的疆域范围;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任答两点即可)措施: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等。(任答两点即可)意义: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使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任答两点即可)(2)做法: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并设刺史监察地方,收外廷权力到内廷;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任答两点即可)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皇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强化了思想统一。(3)变化: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一成为中华民族不懈的追求;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原因:思想文化上的统一措施,形成了社会文化认同;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统治者不断吸取历史经验教训,使国家统一不断得到巩固;积极的民族政策,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符合题意,任答两点即可)(4)言之有理即可。18.(1)秦朝、西汉、西汉、东汉。(2)历史学价值: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有助于我们了解秦朝强大的史实以及秦统一全国的原因。军事学价值: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有助于我们了解秦朝军队结构,作战实力。文化艺术价值: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出土有助于我们了解秦朝高超的泥刻技艺,丰富的绘画色彩。(3)霍去病北击匈奴,功勋卓著,因此受到汉武帝的重视。第25页共25页 (4)司马迁撰写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蔡伦改进了造纸术。19.(1)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2)作用: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3)A.长安。B.河西走廊。F.大秦。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4)中原传到西域:经济上,丝绸、漆器;文化上,开渠、凿井、铸铁技术等。西域传到中原:经济上,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核桃、葡萄、石榴、苜蓿;文化上,乐器、歌舞等。(5)精神主旨: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第25页共25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1-09-12 02:03:32 页数:25
价格:¥3 大小:787.12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