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1部编七上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5

2/65

3/65

4/65

剩余6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孔子便是其中一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部辉煌的巨著——《论语》,体味一下孔子的思想,看看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记“论、省、罔”等字的字音;熟记“逾、堪”等字的字形。(重点)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常见虚词的用法,熟练背诵课文。(重点)3.结合对孔子的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为学之道。(难点)4.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素养) 作者介绍知识备查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庙大成殿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山东曲阜“三孔”知识备查 孔林孔子墓地知识备查 知识备查《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全书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北宋宰相赵普赞曰:“半部论语治天下”。关于论语 读一读预习检查论愠省罔殆箪笃堪惑巷逾语一三食不不陋矩lúnyùnxǐngwǎngdàidāndǔkānhuòxiàngyú 【温故知新】预习检查词语解释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温,温习。故,旧的知识。 方法指导整体感知根据语意断句读根据语录体的特点断句读。通过分析句式特点(如固定句式、句式短小、句式工整)断句读通过“之乎者也矣”等语气词断句读。断句读方法归纳 整体感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整体感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整体感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整体感知《论语》十二章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说连词,表顺接按时通“悦”,愉快温习,复习志同道合的人“从”了解生气,恼怒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不生气发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精读细研2.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第一章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时习”是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是学习乐趣;“人不知而不愠”是为人态度。“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与“习”统一起来。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事。1.第一章叙述了什么内容?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孔子的弟子多次进行检查自己谋划,商量办法交往竭尽自己的心力诚信动做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整体感知 精读细研不能。因为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继而“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及己的关系,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这种高尚的品格。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句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用了三个疑问句,形成排比句式,同时加强了语气。“吾日三省吾身”总述本段内容,下文是反省的内容。曾子从三个方面反省、检查自己:诚实、诚信、学习。2.第二章语言有什么特点? 整体感知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疑惑上天的意旨遵从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越过法度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又不会越出规矩。 精读细研1.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环境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整体感知温习,复习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做凭借译:孔子说:“在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精读细研“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说说你的看法。不是。孔子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过去的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关键是“知新”。 整体感知却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疑惑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不能深刻理解而无所得。”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精读细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了什么学习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个见解是很精辟的。 整体感知译:孔子说:“颜回贤德啊!一小竹筒饭,一瓢冷水,住在偏僻狭窄的街巷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生活的忧苦,颜回却一直乐观并无改变。真正的贤明之士啊,颜回!”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啊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即颜回,孔子的弟子能忍受 整体感知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知道比不上,赶不上喜爱,爱好以……为快乐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整体感知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吃冷水弯着胳膊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粗粮不正当的手段介词,对,对于 整体感知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几个人于此,意思是在其中好的方面,优点就译:孔子说:“几人同行,其中必然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长处而学习,将他们的不足作为借鉴而改正。” 精读细研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随时随地向任何人学习,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别人的短处。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 整体感知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流逝的时光代词,这,指河水舍弃、放弃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河边。川,河流。 精读细研怎样理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①这里指孔子勉励弟子要珍惜时光。说流逝的时光如河水一样不分昼夜地流去,说明了时间的宝贵和一去不复返的特点,表达了惜时如金的人生感悟,勉励弟子一定要加倍珍惜时间。②这里是孔子用积极的心态来看人生,勉励人们要不断进步。人生如河水一样,不断地向前流动。孔子告诉人们:“注意呀!你们看这水,过去的都像这样,向前去!向前去!而且是昼夜不停地向前去。”人的一生中,思想、观念都要不断地进步。如果满足于今日的成就,就会落伍。 整体感知⑪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军队改变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精读细研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 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孔子的弟子广泛坚定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恳切仁德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探讨《论语》给我们讲述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合作探究1.再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学习态度 合作探究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传不习乎?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④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品德修养 1.你认为孔子所讲的内容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合作探究示例:我认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句最打动我,因为这句话说出了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应该有自己坚定的志向,并为之坚守下去。 2.《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我们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学习《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本国的文化传统。合作探究 通假字合作探究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说”同“悦”,愉快“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合作探究1.吾日三省吾身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3.不亦君子乎4.饭疏食,饮水古义:泛指多次;今义: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古义:诚信;今义:确实,信用古义:有才德的人;今义:泛指人格高尚的人古义:粗糙;今义:疏通,疏散;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包括冷、热水。 一词多义合作探究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知为而了解知道wèi,介词,替wéi,动词,成为,做连词,表转折关系,却,但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文中是“然后”“之后”的意思连词,表并列 词类活用合作探究1.传不习乎2.温故而知新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学而时习之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快乐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合作探究省略句省略句,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人不知而不愠省略句,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自己”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合作探究1.不亦乐乎:原义是“不也是很快乐吗?现常表示达到极点。《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3.三十而立:三十岁便能够独立做事情。指人开始走向成熟。4.不舍昼夜:不分白天和黑夜,夜以继日。5.逝者如斯: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6.匹夫不可夺志:即使对一个普通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7.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8.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形容谦虚好学。 概括主题课堂小结本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 学后感悟课堂小结孔子、颜真卿、朱熹、鲁迅都是珍惜时间的人。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每一位成功者,不管是古人还是现代人,没有一个是浪费时间、虚度光阴的。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意浪费时间的人。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从每天都是24个小时来说,时间是一个常数,它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但对于勤奋的人来说,时间要多出几倍,他使每年、每月、每天、每小时甚至每分钟都有它的特殊价值。我们不要把宝贵的光阴虚掷,要珍惜时间,爱护生命,利用每分每秒,不要虚耗时间。 ❶写作特色课文选取的这几章语录虽然都是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使说话人的神态、动作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句式的变化也很生动,有的是排比句、反问句,对弟子进行耐心的启发;有的是对偶句,从正反两个方面道出学和思的辩证关系;有的是用感叹句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语言精练,生动传神。 ❷写作特色课文选取的这几章语录阐述了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乐学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个人修养,至今仍是人们学习和做人的基本准则。这十二章都可以算作格言,具有简练晓畅、语意含蓄、富有哲理的特点。思想深刻,富含哲理。 板书设计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论语》十二章第七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四章第一章第五章第十二章第一章第六章第二章第八章第三章第十一章勤奋自勉、谦虚进取、机敏好学、加强修养 课堂检测A.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B.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检查、反省)C.逝者如斯夫(往、离去)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相信)D【解析】“信”的意思应为“诚信”。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1)学而时习之()(2)人不知而不愠()(3)思而不学则殆()(4)择其善者而从之()【解析】第(1)题中,“学”“习”之间有先后的承接关系,“而”表顺接。第(2)题中,“不知”“不愠”是转折关系,“而”表转接。第(3)题中,“思”“不学”是转折关系,“而”表转接。第(4)题中,“择”“从”之间有动作先后之分,“而”表顺接。ABBA课堂检测2.比较下列各句中“而”的不同用法(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课堂检测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C【解析】“说”同“悦”,愉快的意思。3.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课堂检测A.人家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B.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C.人家不了解(我),(我)却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D.人家不了解(我),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C4.下列对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子路曰:“子之哭也,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子路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孔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课堂检测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课堂检测①孔子过泰山侧()②夫子式而听之()③昔者吾舅死于虎()④何为不去也()经过。它,指哭声。在。离开。【解析】“式”“听”之间有动作的先后之分,所以“而”表顺接。A(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夫子式而听之”中的“而”表示()A.顺接B.转接 课堂检测(3)文中哪句话可做本文的主题?请翻译这句话。苛政猛于虎也。【解析】点题句在选文的最后。这是一个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为“苛政于虎猛也”,按这种语序翻译即可。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啊。 孔子学琴拓展探究孔子向乐师襄子学鼓琴,连学了十天都不换曲子(进,增加之义。);这时,学生不急,倒是老师急了,就说:你做得挺好,可以换曲子学习(益,增加,加练)了;孔子说:我只是把握了曲调(曲),还没掌握乐理(数,规律,即乐理。)呢;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又说:乐理你已经掌握了,可以换曲子学习了;孔子说:我还没有弄清楚这个曲作者的创作思想(志)呢!又过了一段时间,老师又说:你已经理解了曲作者的创作思想啦,可以换曲子学习了;孔子说:我还没搞清这位曲作者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为人)呢!再过了一段时间,孔子一副有所穆然深思的样子,又是一副愉悦地望向高空而又意志深远的样子。 孔子说:“我知道这位曲作者是怎么样一个人了,这人黑黑的,高高的,眼晴深邃苍茫,有一种超越一切、惠及万民的王者气度!除了周文王,谁还能作得出这样的乐曲呢?”老师听了这番话,向这个不凡的学生行了一个大礼,(“避席再拜”),并说:“您说的正是《文王操》啊!”拓展探究 拓展探究对比阅读【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拓展探究(1)吾日三省吾身(2)传不习乎(3)足食(4)去食自我检查、反省温习充足食物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 拓展探究A.温故而知新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C.思而不学则殆D.潭西南而望D【解析】题干中的“而”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不译。A项“而”表承接,可译为“从而”;B项“而”表并列,可不译;C项“而”表转折,相当于“却”;D项“而”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不译。2.下列加点词与“必不得已而去”一句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拓展探究(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选择他的缺点对照自己进行改正。自古人都必有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拓展探究4.【甲】【乙】两文共同强调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它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人无信不立,诚信是立人之本,一个人要想生存就必须要讲诚信。只有诚信,我们才能与别人更好地交流,被朋友相信,被社会认可。共同强调的是诚信。 课下作业1.背诵全文。2.课外阅读孔子《论语》全本。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09-11 11:39:29 页数:65
价格:¥3 大小:17.35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