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卷1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4新教材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化学期中素养测评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B.铜丝作导线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D.氮气作保护气2.实验仪器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工具,下列实验仪器的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烧杯B.镊子C.陶土网D.烧瓶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天然气能燃烧,用作燃料C.利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D.用氦气替代氢气填充探空气球4.如图所示,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某实验小组利用该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①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压强;②红磷熄灭后,应该立即打开止水夹;③打开止水夹,注射器中的水被吸入瓶中,剩约4mL时停止流下;④有同学认为用木炭代替红磷也能达到实验目的;⑤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锥形瓶底部炸裂;⑥红磷燃烧的现象是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在上述说法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A.3B.4C.5D.65.如图甲是一定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甲中仪器①的名称是陶土网B.燃烧现象为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C.图乙表示反应生成氧化镁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像D.氧气分子由氧原子构成,氧原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观粒子二、填空与简答6.掌握化学实验室中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现有下列仪器:如图A-I所示,根据上图仪器回答下列问题:(1)在给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在酒精灯上集中加热液体前需要先(操作名称),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炸裂;在使用酒精灯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2)现需量取20mL的稀盐酸溶液,应该选择上图仪器中的、(填字母)。(3)图中仪器C的名称是:;仪器H的名称是:。(4)使用试管刷清洗玻璃仪器时,判断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7.走进微观世界,探索微观奥秘。 (1)原子理论的发展。卢瑟福提出有核原子模型,图1中符合该模型的是(填字母)。(2)图2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a表示的是。构成水蒸气的微观粒子是。(3)图3为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①与②的(填“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相同。若m-n<10,则粒子③是(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8.图1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2为几种粒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1中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X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2)图2中B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3)图2所示粒子共表示种元素,其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填字母)。9.已知下列变化:A.钢铁生锈;B.食盐能溶于水;C.灯泡发光;D.水加热变为水蒸气;E.木材燃烧;F.轮胎爆炸;G.蜡烛燃烧;H.风力发电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属于化学变化的有。(两空均填字母)10.周末,雯雯同学为家人做午餐。(1)制作牛奶蛋糕。下列量杯中,最适于量取80mL牛奶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10mL量杯B.100mL量杯C.500mL量杯(2)做菜。做浆时用到加碘盐,这里的“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它是由构成。(3)做完菜,清洗铁锅,擦干放置,以防生锈。铁由构成,铁生锈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三、实验题11.氯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也有催化作用。为比较二氧化锰和氯化铁对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不同影响,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启动传感器,注入过氧化氢溶液。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初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不为0,原因是。(2)使过氧化氢分解较快的催化剂是,判断依据是。(3)反应结束后,圆底烧瓶底部催化剂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03g。12.图Ⅰ是小明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已知:氨水无色、易挥发、具有刺鼻性气味;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而氨水呈碱性。【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配置成酚酞溶液,观察酚酞溶液为无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2)进行操作b,观察几分钟后B、C试管中的现象是:,且 试管中红色出现更快,E试管中未观察到变红。(3)由此可以得到的有关分子的性质是。(4)结合上述实验,总结出实验室保存浓氨水药品时,应该。四、科学探究题13.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了探究。(已知白磷燃烧的最低温度为40℃,其燃烧现象及产物与红磷相同)【实验回顾】图甲是实验室通过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2)(填“能”或“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改进】(3)小组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并运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仪器按如图乙装置连接好,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加入药品,将装置连接固定。③打开止水夹a和b,向A中缓慢鼓入一定量空气,A中水进入到B中,露出白磷后关闭止水夹a和b,测得B中水的体积为。④用凸透镜聚光引燃白磷,白磷燃烧,反应结束后,燃烧匙中的白磷未能全部燃烧。⑤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填操作),B中水倒吸进入到A中,测得量筒中水的体积最终变为。(4)实验分析:计算小组同学所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用含、的代数式表示)。(5)与图甲实验相比,图乙实验的优点是(写一点)。14.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并展开了拓展性学习与探究。【实验探究】(1)实验步骤实验现象①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滴无色酚酞溶液小烧杯A中溶液颜色为无色②从小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浓氨水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③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所示)【实验结论】(2)分子具有的性质是。【拓展探究】(3)兴趣小组对课本中的装置进行了创新改进,并展开拓展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④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5mL蒸馏水,各滴入2滴无色酚酞溶液;另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胶塞的导管按装置甲,乙连接好,并将乙装置的浓氨水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反思与评价】(4)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低,这一现象说明了。 参考答案题号12345答案DCCAD1.D【详解】A、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现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氮气作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符合题意。故选D。2.C【详解】A、图中仪器的名称是水槽,不是烧杯,错误;B、图中仪器的名称是坩埚钳,不是镊子,错误;C、图中仪器的名称是陶土网,正确;D、图中仪器的名称是锥形瓶,不是烧瓶,错误。故选C。3.C【详解】A、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是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该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可制作霓虹灯,是因为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该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该选项符合题意;D、用氦气替代氢气填充探空气球,是因为氦气密度比空气小,且化学性质稳定,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4.A【详解】①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压强,说法正确;②红磷熄灭后,应等到温度冷却至室温后才打开止水夹,说法错误; ③由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打开止水夹,注射器中的水被吸入瓶中,剩约时停止流下,说法正确;④木炭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得装置内压强差变化不明显,因此用木炭代替红磷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说法错误;⑤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锥形瓶底部炸裂,说法正确;⑥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说法错误;综上可知,说法正确的为①③⑤,故选:A。5.D【详解】A、图甲中仪器①的名称是陶土网,故A说法正确;B、镁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为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故B说法正确;C、镁和氧气点燃生成氧化镁,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不断增大,至完全反应,氧化镁的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图乙表示反应生成氧化镁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像,故C说法正确;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观粒子,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D。6.(1)B预热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2)BE(3)烧杯镊子(4)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详解】(1)在给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故选B;在酒精灯加热液体需要先预热再集中加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炸裂;在使用酒精灯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2)取用一定量液体试剂需要有刻度的仪器量筒,先用倾倒法倾倒液体在接近刻度时,要改为胶头滴管慢慢添加至刻度线处,故填:B、E;(3)由图可知,仪器C为烧杯,仪器H为镊子;(4)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故填: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7.(1)C (2)原子水分子(3)质子数阴离子【详解】(1)卢瑟福提出有核原子模型,图1中符合该模型的是C;(2)原子结合可以变成分子,得失电子可以变成离子,原子和分子、离子可以相互转化,故a为原子;水蒸气是气态水,是由水分子构成;(3)据图可知,①与②的质子数相同;若m-n<10,则表示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阴离子。8.(1)39.95(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3)4AE【详解】(1)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氩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95;X元素为氯元素,氯离子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1层上有2个电子,第2层上有8个电子,第3层上有8个电子,故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图2中B与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3)元素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所以共有4种元素;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2是稳定结构,当第二层或第三层为最外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8是稳定结构,故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AE。9.CDFHAEG【详解】A、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食盐能溶于水,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C、灯泡发光过程中只是电能转化为光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水加热变为水蒸气过程中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E、木材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F、轮胎爆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G、蜡烛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H、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有CDFH;属于化学变化的有AEG。10.(1)B(2)钠离子和氯离子(3)铁原子/原子化学【详解】(1)选取量程时,应选取略大于且接近所需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则应选取100mL量杯量取80mL牛奶,故选B。(2)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3)铁是由铁原子构成;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1.(1)空气中含有氧气(2)二氧化锰/MnO2收集等体积的氧气时,所需时间较短(3)等于【详解】(1)圆底烧瓶中含有空气,空气中含有氧气,则初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不为0。(2)由图可知,加入二氧化锰的反应收集等体积的氧气时,所需时间较短,则说明反应较快,即使过氧化氢分解较快的催化剂是二氧化锰。(3)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则反应结束后,圆底烧瓶底部催化剂的质量仍为0.03g。12.(1)对比观察酚酞在空气中是否会变色(2)B、C试管中的酚酞都变成红色C比B试管中的酚酞变色快(3)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4)低温、密封保存【详解】(1)为了验证酚酞在空气中是否发生变色,需要单独将酚酞溶液放进试管内做对照;则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对比观察酚酞在空气中是否发生变色,故填:对比观察酚酞在空气中是否会变色; (2)①A、B不接触,酚酞试液变红;A中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B试管中,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同样C、D不接触,酚酞试液变红;D中浓氨水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C试管中,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故填:B、C试管中的酚酞都变成红色;②氨水中含有氨气分子,分子运动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因此D中浓氨水扩散速度更快,因此C先比B变红;故填:C比B试管中的酚酞变色快;(3)A、B不接触,酚酞试液变红;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分子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故填:分子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4)结合上述实验,实验室保存浓氨水等药品时,为防止浓氨水挥发,应该注意事项是低温密封保存;故填:低温、密封保存。13.(1)(2)不能(3)打开止水夹b(4)(5)实验结果更准确,更环保(合理即可)【详解】(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2)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压强几乎不变,烧杯中的水不能进入瓶中,所以不能用木条代替红磷;(3)根据实验步骤分析可知,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b,B中水倒吸进入到A中,测得量筒中水的体积最终变为;(4)所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5)白磷燃烧在集气瓶内就可以发生,避免了和外界空气交换,使误差减小,实验结果更准确,同时减少了污染。14.(1)红色小烧杯A中溶液变为红色(合理即可)(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无色酚酞溶液逐渐变红,且乙变红的速率比甲快(合理即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合理即可)(4)分子间有间隔(合理即可) 【详解】(1)步骤②:浓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溶液颜色变为红色;步骤③:虽然浓氨水和酚酞溶液没有接触,但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且分子在不断运动,则可观察到小烧杯A中溶液变为红色;(2)结合前面分析可知,该题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3)由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则现象为:无色酚酞溶液逐渐变红,且乙变红的速率比甲快;(4)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低,说明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之间,即分子之间有间隔。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4-11-22 10:20:01 页数:10
价格:¥3 大小:815.15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