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期中真题汇编(安徽专用)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7

2/47

剩余4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11课)期中真题汇编(安徽专用)涉及考点考点01秦统一中国考点02秦末农民大起义考点03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考点04综合考查考点01秦统一中国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黄山市·期中)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B.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C.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连年征调民力服徭役D.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期中)《编年纪》是睡虎地秦墓竹简之一。它以年份为线索,完整地记录了墓主人“喜”的一生。根据下图,可以确定“喜”参加的战争是(   )A.秦的统一战争B.秦与匈奴的战争C.秦末农民战争D.楚汉战争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临泉县·期中)绘制示意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示意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47 A.春秋时期王室衰微B.战国七雄竞相改革C.东周时期政权并立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期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李白对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描述。秦王嬴政能够统一全国是因为(   )①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民心所向    ②长平之战后,秦国军事实力最强③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④嬴政为灭六国广纳人才,积极筹划统一大业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期中)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到:“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好处”包括(   )①统一六国  ②焚书坑儒  ③推行郡县制  ④统一货币、度量衡  ⑤修建陵墓A.①②③④⑤B.②⑤C.①③④D.①③④⑤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下表内容说明秦朝(   )秦朝行政区划表(部分)郡名辖区陇西郡上封县、冀县、故道县……辽东郡新昌县、房县、文县……南海郡番禺县、四会县、博罗县、龙川县A.实行分封制B.疆域辽阔C.推行郡县制D.经济文化繁荣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临泉县·期中)秦时……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A.地方治理强化B.政治制度先进C.社会矛盾缓和D.中央机构完善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秦朝时,中国完成了从“一个天下、独立主权、供奉天子”向“一个天下、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转变。这一转变主要得益于(   )A.禅让制B.世袭制C.井田制D.郡县制9.(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期中)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到:“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他的好处(   )①统一货币②焚书坑儒③统一度量衡④修建陵墓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0.(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期中)47 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上颁布了通用全国的文字,如下图所示,统一后的文字是(   )A.大篆B.草书C.小篆D.隶书1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该古钱币出现在(   )A.齐国B.赵国C.秦朝D.魏国1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期中)明代才子解缙在一首诗中写道:“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与该诗有关的史实是(   )A.治理黄河B.兴修都江堰C.开凿灵渠D.开通大运河1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北市·期中)秦始皇时期,全国人口约2000万,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材料反映出秦朝(   )A.赋税沉重B.徭役、兵役沉重C.刑法残酷D.国力雄厚1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下列历史人物中,属于“暴君”的是(   )①桀  ②汤  ③周厉王  ④秦二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临泉县·期中)“短短15年的秦朝,把全国的人力财力,榨取尽了,无数血汗生命,却也建立了许多事功。”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灭六国,统一全国B.焚毁诗书典籍C.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D.坑杀儒生方士1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这句童谣道出了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起义B.秦朝的暴政C.楚汉之争D.焚书坑儒47 考点02秦末农民大起义1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安徽大泽乡”“涉故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陈胜、吴广起义B.刘邦、项羽起义C.桂陵之战D.巨鹿之战1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写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这句话主要表明陈胜、吴广起义(   )A.是一次偶然事件B.具有首创精神C.推翻了秦朝统治D.引发了楚汉之争19.(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期中)“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桂陵之战B.陈胜、吴广起义C.黄巾起义D.长平之战20.(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某校七(1)班同学在学习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老师最可能说到的典故是(   )A.纸上谈兵、完璧归赵B.卧薪尝胆、退避三舍C.东施效颦、破釜沉舟D.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期中)“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时的呐喊。公元前209年处于(   )A.公元前1世纪B.公元前2世纪C.公元前3世纪D.公元前4世纪2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期中)大泽乡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有关大泽乡起义的说法准确的是(   )A.起义军建立了张楚政权B.起义地点在今陕西省咸阳一带C.起义取得胜利D.直接推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2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期中)连环画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下列连环画中反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是(   )A.B.C.D.2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黄山市·期中)关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秦的暴政B.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47 C.刘邦率领军队打败了秦军主力,取得最终胜利D.秦朝统治者在公元前207年投降,秦朝灭亡2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向某位起义军首领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这位起义军首领是(   )A.蒙恬B.李斯C.项羽D.刘邦2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市·期中)楚汉之争,为期四年。这场战争的实质是(   )A.诸侯争霸B.兼并战争C.争夺帝位之战D.农民起义2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期中)象棋是我国一项传统的益智类游戏,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两位人物有关?(   )A.嬴政、项羽B.嬴政、陈胜C.项梁、刘邦D.项羽、刘邦2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期中)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春秋争霸B.战国称雄C.巨鹿之战D.楚汉之争29.(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南市·期中)学习历史要具备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素养。继陈胜、吴广起义之后,项羽和刘邦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楚汉之争(   )A.仍属于农民战争的性质B.结束了秦朝的残暴统治C.是为争夺帝位而展开的D.以项羽的胜利而告结束考点03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30.(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期中)以下示意图呈现了秦汉时期的部分历史,其中①处应为(   )A.秦朝灭亡B.西汉建立C.东汉建立D.魏国建立3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期中)汉高祖面对长期战乱后,以宽刑薄赋的政策代替严刑酷法的统治,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据此可知汉高祖推行的是(   )A.“推恩令”B.休养生息政策C.郡县制度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3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宣城广德市·期中)刘邦认为:“秦朝速亡的重要原因,是未封子弟为王侯以拱卫中央,所以陈胜、吴广起义一爆发,秦王朝即遭孤立之败。”基于此认识,刘邦(   )A.分封同姓诸侯王以防孤立之败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以稳定局势C.废郡县制行分封制以拱卫中央D.颁布“推恩令”以削弱诸侯王3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西汉初年,大诸侯的领地不到一万户,而小诸侯的领地只有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大诸侯的领地可以达到万户,而小诸侯的领地也成倍增加,变得富饶繁荣。由此可见(   )47 A.汉朝实现了大一统B.休养生息政策发挥了作用C.统治者重视农业D.地方豪强地主被消灭3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期中)西汉初年,连皇帝的马车都配不齐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到处一片荒凉景象。因此统治者采取(   )A.实行休养生息政策B.与匈奴和亲C.实施大一统战略D.大兴儒学教育3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期中)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他上书的建议被文帝采纳。贾谊的建议属于(   )A.以德化民B.勤俭治国C.整顿吏治D.以农为本3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期中)2021年底,江村大墓(汉文帝霸陵)考古发掘只发现大量的陶器、铜器和铁器。与《史记》记载汉文帝所留遗诏:“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一致。这印证了汉文帝(   )A.勤俭治国B.勤于政事C.轻徭薄赋D.奢侈浮华3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示意图能够勾勒出史实之间的关系。右边对西汉初年史实梳理的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A.轻徭薄赋B.文景之治C.尊崇儒术D.光武中兴3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期中)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写道:“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材料中现象的出现源于(   )A.严刑峻法B.休养生息C.盐铁官营D.重文轻武39.(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期中)《汉书》中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材料内容表明(   )A.汉初延续秦朝的仁政采取与民休息政策B.孝文帝移风易俗改革促进汉朝民族融合C.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出现治世局面D.文景之治时期儒学统治地位确立40.(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期中)汉代时期法律上基本沿袭了秦律,但在文帝时废除了“收拏相坐律令”,以防止农民的奴化,又诏废黥、劓、刖等伤残人肢体的肉刑,改用笞刑代替。景帝时又减轻笞刑,避免罪轻罚重。这说明汉初统治者(   )A.照搬秦代法律B.吸取秦亡教训C.推行严刑峻法D.不再实行法治4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期中)历史学家班固作《汉书》时强调文帝“宽忍”,景帝“遵业”,又提出“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的说法加以歌颂。“文景之治”是指(   )A.西汉初年的政治清明局面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统治局面C.汉文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D.汉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47 4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期中)根据这些关键词“秦统一文字”、“西汉建立”、“文景之治”,可以得知这一时期阶段的历史特征是(   )A.早起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考点04综合考查4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图1                      图2                     图3(1)根据材料可知,图1反映的是我国_______________时期,图2反映的是我国_______________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们共同反映了怎样的状况?(2)图3所示统一局面出现在_______________年,实现这一局面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_____。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哪些因素推动了图2到图3所示局面的转变。(3)综上所述,你认为上述地图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4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南市·期中)中华民族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传统。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走向统一】材料一:春秋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47                                    秦朝形势图【巩固统一】材料二:秦统一后,经过两次廷辩,秦始皇决定将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余郡,郡下设县。——《中国历史》(1)如图所示反映了从春秋到秦朝国家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回答秦统一的历史意义。(2)写出材料二中秦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创新举措。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制度对后世的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朝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巩固统一的措施。4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摘编自《礼记•礼运》材料二: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摘编自《史记•周本纪》材料三: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了在当时实行的是什么制度?“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周分封的对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3)材料三中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替代“古封国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对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4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六安市·期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文字、思想、制度等方面闪耀著光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文字印记]材料一: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思想光辉]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各陈其说,形成了不同的学派。47 [制度创新]材料三: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什么?此文字的发现有何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局面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有何深远影响?4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据《大道之行也》材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据《诗·小雅·北山》材料三秦实现大一统后,为改变以前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始皇革新政治统治模式,确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至今。(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天下为家”分别与哪一政治制度有关?(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实施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建立的制度及其目的。4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期中)中国古代制度的创新与改革推动历史进程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探究。【西周的制度创新】材料一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制度?依据材料,指出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作用。材料二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立足唯物史观对西周这一制度进行评价。【秦朝的制度建设】材料三  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5部。除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国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有何深远影响?(4)你认为怎样才能保持新制度的生命力?47 49.(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始冬裘夏葛,时之所宜。——苏轼《秦废封建》(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左和图右所反映出的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别说出实行两种制度的目的。材料二  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他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集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商鞅变法中农业上和军事上的内容,并说一说商鞅变法的影响。(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央集权制或改革的认识。(任选一个方面)50.(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期中)秦朝短暂而辉煌,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47 材料一 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 “是时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万。”——《文献通考·秦兵志》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史记·秦始皇本纪》“五人盗,赃一钱以上,斩左止,又黥以为城旦。不盈五人,盗过六百六十钱,黥劓以为城旦;不盈六百六十到二百廿钱,黥为城旦;不盈二百廿以下到一钱,迁之。”——《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材料三 秦始皇年表(部分)(注:表中年龄均为虚岁)公元前259年1岁出生在赵国的都城邯郸公元前247年13岁继位,开始修建皇陵,即秦始皇陵公元前236年24岁开始征战天下公元前230年30岁开始灭六国,一统天下公元前221年39岁完成统一,称皇帝,书同文,废除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公元前220年40岁开始修筑驰道公元前215年45岁开始北击匈奴公元前213年47岁焚书,修筑长城公元前212年48岁坑儒公元前210年50岁驾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能统一全国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简述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中的年表信息,结合具体史实对秦始皇进行评价。(4)综上所述,从秦的历史兴亡中,你得到哪些启示或认识?5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期中)秦朝,在刀光剑影中诞生,在大刀阔斧中行进,在农民战争的硝烟中灭亡。走进“大秦帝国”,完成下列探究活动。【统一篇】材料一:47 【统治篇】材料二:嬴政大帝是这个空前伟大事业的总工程师,几乎就在征服六国的同时,他立即就把军事上蓬勃的破坏动力,转变为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建设动力,成为中华大黄金时代的高峰。——摘编自柏杨《中国最短命的王朝:秦隋论》【灭亡篇】材料三:秦朝作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王朝,其实力自是不容人质疑。尽管实力强盛,但秦朝在历史上驻足的时间比起其他朝代来讲却少得惊人,为什么这样一个强大到让六国屈膝的大国……在经过短暂的辉煌之后却草草地被义军收了场……(1)根据材料一,分析从图1到图2版图变化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项目统一措施的具体内容政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在中央设立①_______________、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②_______________经济统一货币为③_______________,统一度量衡文化统一文字为④_______________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军事北击匈奴,修筑西起⑤_______________、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综合以上探究,分析秦朝的兴亡给后人的历史启示。5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南市·期中)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1)请问秦国的立国得益于哪一制度的实行?依据材料一,概括“周人”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47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田地间纵横的小路,这里引申为不同田块之间的界限),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三》(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提高秦国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材料二中“商君”所为与秦统一六国有什么关系?材料三:毛泽东主席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3)请问“秦政法”中有一项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制度,请指出该制度的影响。材料四:(4)依据材料四所示,请分别写出秦朝通用全国的货币和文字的名称材料五:至于始皇…收泰半之赋(土地收获物的三分之二)……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上》(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的暴政的表现。(6)据上述材料,指出巩固秦朝统一的因素。5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期中)从战国时期的秦国到大秦帝国,在变革、创新中一路走来经历了兴衰与荣辱,留给后人警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而赋税平……居五年,秦人富强。47 ——摘自司马迁《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材料二秦朝在中央设置佐皇帝处理政务的左右丞相、主管军事的太尉以及掌管重要文件、监督百官和司法审判的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从而保证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摘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三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一夫作难而七隳(hui,毁坏),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就是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摘自贾谊《过秦论上篇》(1)根据材料一,概括变法中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措施,结合所学指出该变法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朝在中央主要设置的官职。并指出秦朝设置这些官职的最终目的。(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从秦的发展演变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5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据《中华文明》解说词材料二  秦朝时,大兴土木,营造阿房宫、骊山陵墓,劳民伤财;赋税和徭役繁重,刑罚苛严。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据《史记·秦始皇本纪》(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在历史上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归纳秦朝发生农民起义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末第一支农民起义队伍是谁领导的?(3)综合上述材料,你觉得统治者应如何治国?5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节选)材料三  47 材料四  (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劝农桑。”(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引用材料一原文指出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秦王指的是谁?这段材料赞赏的是他统一了中国。秦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3)材料三图一反映了秦朝建立的什么政治制度?秦朝为加强统治,在中央设立了哪一官职来负责掌管军队?(4)请说出图二中的两项统一措施。(5)材料四反映了汉景帝的什么思想?历史上把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称之为什么?当前中国社会的“三农”问题突出,请你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一个建议。5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宣城市·期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47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秦始皇确立了什么制度?图二、三、四反映了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那些措施?材料二: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2)材料二中反映了秦朝什么社会现象?最后导致了什么事件的爆发?材料三:《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材料四: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史记·项羽本纪》(3)项羽在那场战役中消灭了秦军主力?根据材料三、四归纳楚汉之争中刘邦最后胜出的原因?47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11课)期中真题汇编(安徽专用)涉及考点考点01秦统一中国考点02秦末农民大起义考点03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考点04综合考查考点01秦统一中国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黄山市·期中)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B.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C.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连年征调民力服徭役D.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可知,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是对秦统一的评价,属于历史观点,A项正确;“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连年征调民力服徭役”“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都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CD项。故选A项。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期中)《编年纪》是睡虎地秦墓竹简之一。它以年份为线索,完整地记录了墓主人“喜”的一生。根据下图,可以确定“喜”参加的战争是(   )A.秦的统一战争B.秦与匈奴的战争47 C.秦末农民战争D.楚汉战争【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攻韩”“攻赵”“攻魏梁”“攻荆”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全国过程中先后攻打韩、赵、魏、楚、燕、齐,因此题干内容体现了秦统一的过程,即题干中的“喜”参加的战争是秦的统一战争,A项正确;秦统一全国后,为巩固北方边境而攻打匈奴,与韩、赵、魏等诸侯国无关,排除B项;秦末农民战争主要由陈胜、吴广领导,与韩、赵、魏等诸侯国无关,排除C项;楚汉战争发生在秦朝末年,此时韩赵魏等诸侯国已经灭亡,排除D项。故选A项。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临泉县·期中)绘制示意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示意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春秋时期王室衰微B.战国七雄竞相改革C.东周时期政权并立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下列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的数量逐渐减少,说明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项正确;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只符合第一个图,概括不全,排除A项;战国七雄竞相改革只符合第二个图,概括不全,排除B项;东周时期政权并立无法体现秦朝的建立,概括不全,排除C项。故选D项。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期中)“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李白对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描述。秦王嬴政能够统一全国是因为(   )①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民心所向    ②长平之战后,秦国军事实力最强③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④嬴政为灭六国广纳人才,积极筹划统一大业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①表述正确;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爆发了战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战役——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②表述正确;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实力超过东方六国,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③表述正确;嬴政为灭六国,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④表述正确,。据此可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ABC项不完整,排除ABC项。故选D项。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期中)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到:“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好处”包括(   )①统一六国  ②焚书坑儒  ③推行郡县制  ④统一货币、度量衡  ⑤修建陵墓47 A.①②③④⑤B.②⑤C.①③④D.①③④⑤【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纷争,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为巩固统治,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这些都是他做出的贡献,①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焚书坑儒,修建陵墓是秦始皇统治时期残暴统治的一面的体现,②⑤不符合题意,AB项包括②⑤,D项包括⑤,排除ABD项。故选C项。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下表内容说明秦朝(   )秦朝行政区划表(部分)郡名辖区陇西郡上封县、冀县、故道县……辽东郡新昌县、房县、文县……南海郡番禺县、四会县、博罗县、龙川县A.实行分封制B.疆域辽阔C.推行郡县制D.经济文化繁荣【答案】C【详解】根据表格中“辽东郡”、“南海郡”、“陇西郡”等可知,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秦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天下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排除A项;从行政区划无法看出秦朝疆域辽阔,排除B项;材料并不涉及经济文化方面,排除D项。故选C项。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临泉县·期中)秦时……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A.地方治理强化B.政治制度先进C.社会矛盾缓和D.中央机构完善【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秦时……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和所学可知,秦朝时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秦朝对地方官吏的职责具有明确的规定,秦朝通过强化对地方的治理,最终强化了中央集权,A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政治制度先进,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秦朝强化地方治理,未体现社会矛盾缓和,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中央机构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秦朝时,中国完成了从“一个天下、独立主权、供奉天子”向“一个天下、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转变。这一转变主要得益于(   )A.禅让制B.世袭制C.井田制D.郡县制【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秦朝”、“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结合所学知识,秦朝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D项正确;禅让制是我国尧舜禹时期,部落首领将首领位置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不能体现“中央集权、分级管理”,排除A项;世袭制是我国古代皇帝将皇帝的位置传给有血缘关系的人的制度,不能体现“分级管理”,排除B项;47 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排除C项。故选D项。9.(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期中)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到:“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他的好处(   )①统一货币②焚书坑儒③统一度量衡④修建陵墓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秦始皇的好处有①统一货币③统一度量衡,①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修建陵墓给人们带来的是深重的灾难,②④是秦始皇统治时期残暴统治的一面的体现,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0.(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期中)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上颁布了通用全国的文字,如下图所示,统一后的文字是(   )A.大篆B.草书C.小篆D.隶书【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反映的是秦朝统一文字。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C项正确;大篆是小篆之前的文字,排除A项;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排除B项;隶书由篆书发展而来,排除D项。故选C项。1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该古钱币出现在(   )A.齐国B.赵国C.秦朝D.魏国【答案】C47 【详解】依据题干图片可知图中的古钱币是半两钱,结合所学知识,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下令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通行全国的货币,C项正确;战国时期齐国流行的是刀币,赵国、魏国流行的是布币,与题干图片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1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期中)明代才子解缙在一首诗中写道:“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与该诗有关的史实是(   )A.治理黄河B.兴修都江堰C.开凿灵渠D.开通大运河【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和所学知识可知,灵渠的凿通,沟通了湘江、漓江,打通了南北水上通道,为秦王朝统一岭南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大批粮草经水路运往岭南,有了充足的物资供应,C项正确;治理黄河主要是对黄河水泥沙、资源、生态环境的治理,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有治理黄河,排除A项;都江堰是战国时期,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的都江堰,排除B项;大运河的开通,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排除D项。故选C项。1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北市·期中)秦始皇时期,全国人口约2000万,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材料反映出秦朝(   )A.赋税沉重B.徭役、兵役沉重C.刑法残酷D.国力雄厚【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秦始皇时期,全国人口约2000万,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秦朝繁重的徭役、繁重的兵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末年,统治残暴,滥用民力,兵役繁重,B项正确;秦朝的赋税也很沉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交国家,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秦朝刑法情况,无法得出秦朝刑法残酷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秦朝综合国力方面的表述,无法得出秦朝国力雄厚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1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下列历史人物中,属于“暴君”的是(   )①桀  ②汤  ③周厉王  ④秦二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夏桀统治残暴,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被商汤所亡。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亳。①正确,②错误;“厉王”乃暴虐之君王,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动,③正确;秦二世而亡秦,也是暴君之一,④正确;①③④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临泉县·期中)“短短15年的秦朝,把全国的人力财力,榨取尽了,无数血汗生命,却也建立了许多事功。”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灭六国,统一全国B.焚毁诗书典籍C.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D.坑杀儒生方士【答案】C【详解】据题干“短短15年的秦朝,把全国的人力财力,榨取尽了,无数血汗生命,造成许多事功。”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道路交通四通八达,但繁重的徭役使农民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C项正确;秦国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后,建立秦朝,定都咸阳,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秦朝为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与题意不符,排除BD项。故选C项。47 1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这句童谣道出了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起义B.秦朝的暴政C.楚汉之争D.焚书坑儒【答案】B【详解】根据秦末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可以看出,导致秦亡的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秦朝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刑法极其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B项正确;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农民起义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楚汉之争是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战争,排除C项;焚书坑儒是秦朝暴政的表现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考点02秦末农民大起义1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安徽大泽乡”“涉故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陈胜、吴广起义B.刘邦、项羽起义C.桂陵之战D.巨鹿之战【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安徽大泽乡”“涉故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和所学可知,“安徽大泽乡”“涉故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与陈胜、吴广起义有关,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A项正确;刘邦、项羽起义发生在秦朝末年,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项;桂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孙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巨鹿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司马迁在《史记·陈涉世家》中写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这句话主要表明陈胜、吴广起义(   )A.是一次偶然事件B.具有首创精神C.推翻了秦朝统治D.引发了楚汉之争【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意思是陈胜、吴广虽在起义后不久身死,但各地纷起响应的起义部队终于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这都是由于陈涉最先起事的结果。这句话主要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具有首创精神,B项正确;是一次偶然时间,与题干内容不符,题干内容反映的是由于陈涉最先起事的结果,排除A项;陈胜、吴广起义失败,没有推翻了秦朝统治,排除C项;项羽和刘邦,引发了楚汉之争,与陈胜、吴广起义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19.(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期中)“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桂陵之战B.陈胜、吴广起义C.黄巾起义D.长平之战【答案】B47 【详解】据“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知。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根据题意,B项正确;桂陵之战、长平之战都是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排除AD项;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排除C项。故选B项。20.(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某校七(1)班同学在学习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老师最可能说到的典故是(   )A.纸上谈兵、完璧归赵B.卧薪尝胆、退避三舍C.东施效颦、破釜沉舟D.揭竿而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09年,九百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边,遇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朝法律,误期都得处死。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揭竿而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D项正确;“纸上谈兵、完璧归赵”是战国时期的成语,排除A项;“卧薪尝胆、退避三舍”是春秋时期的成语,排除B项;东施效颦是春秋时期的成语,破釜沉舟与项羽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2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期中)“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公元前209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时的呐喊。公元前209年处于(   )A.公元前1世纪B.公元前2世纪C.公元前3世纪D.公元前4世纪【答案】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公元纪年法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公元前计数是从大数开始向小数过渡。100年为一个世纪,10年为一个年代。故世纪数是百万数加1的得到。因为公元前209年是公元前三世纪,因为公元前从大数到小数。所以“09”就是世纪末了,C项正确;综上所述,ABD项计算时期不对,排除ABD项。故选C项。2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期中)大泽乡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有关大泽乡起义的说法准确的是(   )A.起义军建立了张楚政权B.起义地点在今陕西省咸阳一带C.起义取得胜利D.直接推翻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了大泽乡起义,起义军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A项正确;起义地点是大泽乡,不是咸阳一带,排除B项;起义因为陈胜得势后骄傲,加上秦将章邯率秦军镇压而失利,排除C项;直接推翻秦王朝统治的是刘邦起义军,排除D项。故选A项。2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期中)连环画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下列连环画中反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是(   )47 A.B.C.D.【答案】B【详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史称陈胜吴广起义,B项符合题意;“纸上谈兵”与长平之战的赵括有关,长平之战属于诸侯兼并战争,排除A项;“约法三章”与楚汉之争的刘邦有关,发生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排除C项;“指鹿为马”与秦末的赵高有关,反映统治集团的争权夺利,排除D项。故选B项。2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黄山市·期中)关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秦的暴政B.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C.刘邦率领军队打败了秦军主力,取得最终胜利D.秦朝统治者在公元前207年投降,秦朝灭亡【答案】C【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军队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取得胜利,C项叙述错误,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ABD项叙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2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向某位起义军首领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这位起义军首领是(   )A.蒙恬B.李斯C.项羽D.刘邦【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当时,统治者向刘邦投降,最后刘邦建立了汉朝,D项正确;蒙恬是秦朝大将,排除A项;李斯是秦朝的丞相,并未起义,排除B项;项羽最后败给刘邦,当时秦朝统治者并没有向项羽投降,排除C项。故选D项。2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市·期中)楚汉之争,为期四年。这场战争的实质是(   )A.诸侯争霸B.兼并战争C.争夺帝位之战D.农民起义【答案】C47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两大集团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战争,最终以项羽的西楚败亡,刘邦建立汉朝而告终,这场战争的实质地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C项正确;诸侯争霸发生春秋时期,且刘邦项羽也不是诸侯,排除A项;兼并战争是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战争的特点,排除B项;楚汉之争的实质是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战争,不是农民起义,排除D项。故选C项。2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期中)象棋是我国一项传统的益智类游戏,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两位人物有关?(   )A.嬴政、项羽B.嬴政、陈胜C.项梁、刘邦D.项羽、刘邦【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楚河、汉界”和结合所学可知,项羽刘邦,楚汉之争,划定鸿沟为界,象棋来源于此,D项正确;楚汉之争中没有嬴政,排除A项;陈胜领导了大泽乡起义,排除B项;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排除C项。故选D项。2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期中)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A.春秋争霸B.战国称雄C.巨鹿之战D.楚汉之争【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都与楚汉之争有关。秦朝灭亡后,两位农民起义军领袖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鸿门谢罪是指秦朝灭亡后初期,刘邦因势力不如项羽,亲赴鸿门宴请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是指最终项羽被困于垓下,项羽在营中听见四面的汉军都唱著楚人的歌曲,以为楚军都已降汉,乃与爱妾虞姬饮酒作别,后虞姬自刎,项羽杀出重围,至乌江时,因自觉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乃自刎而死,D项正确;春秋争霸、战国称雄与题干成语无关,排除AB项;巨鹿之战是项羽消灭秦军主力的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29.(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南市·期中)学习历史要具备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素养。继陈胜、吴广起义之后,项羽和刘邦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楚汉之争(   )A.仍属于农民战争的性质B.结束了秦朝的残暴统治C.是为争夺帝位而展开的D.以项羽的胜利而告结束【答案】C【详解】根据“楚汉之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灭亡后,从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刘邦建立了汉朝。楚汉之争的实质是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战争,C项正确;楚汉之争属于封建统治者相互争夺帝位的战争,排除A项;公元前207年刘邦结束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排除B项;楚汉之争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结束,排除D项。故选C项。考点03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30.(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期中)以下示意图呈现了秦汉时期的部分历史,其中①处应为(   )A.秦朝灭亡B.西汉建立C.东汉建立D.魏国建立【答案】B47 【详解】依据图片“公元前202年”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B项正确;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排除A项;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排除C项;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排除D项。故选B项。3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期中)汉高祖面对长期战乱后,以宽刑薄赋的政策代替严刑酷法的统治,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据此可知汉高祖推行的是(   )A.“推恩令”B.休养生息政策C.郡县制度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汉高祖面对长期战乱后,以宽刑薄赋的政策代替严刑酷法的统治,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可得出汉高祖时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措施,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郡县制度”,强调的是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排除C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是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措施,排除D项。故选B项。3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宣城广德市·期中)刘邦认为:“秦朝速亡的重要原因,是未封子弟为王侯以拱卫中央,所以陈胜、吴广起义一爆发,秦王朝即遭孤立之败。”基于此认识,刘邦(   )A.分封同姓诸侯王以防孤立之败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以稳定局势C.废郡县制行分封制以拱卫中央D.颁布“推恩令”以削弱诸侯王【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秦朝速亡的重要原因,是未封子弟为王侯以拱卫中央”可知,刘邦认为,秦朝之所以速亡,是因为没有同姓王国保卫中央政权,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分封同姓诸侯王,希望通过血亲关系来巩固皇权王室,以防中央孤立之败,A项正确;根据材料意思,刘邦认为,秦朝之所以速亡,除了秦朝暴政以外,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同姓王国保卫中央政权,因此,“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以稳定局势”并不是基于材料中的意思所得出的结论,排除B项;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与题干材料所述“刘邦”统治时期时间不符,排除C项;“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推行的削弱诸侯权利的措施,与题干所述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西汉初年,大诸侯的领地不到一万户,而小诸侯的领地只有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大诸侯的领地可以达到万户,而小诸侯的领地也成倍增加,变得富饶繁荣。由此可见(   )A.汉朝实现了大一统B.休养生息政策发挥了作用C.统治者重视农业D.地方豪强地主被消灭【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峻法,提倡节俭,B项正确;汉初实现大一统在汉武帝时期,排除A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汉初的统治者都重视农业生产,排除C项;地方豪强地主被消灭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期中)西汉初年,连皇帝的马车都配不齐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到处一片荒凉景象。因此统治者采取(   )47 A.实行休养生息政策B.与匈奴和亲C.实施大一统战略D.大兴儒学教育【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西汉初年,连皇帝的马车都配不齐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到处一片荒凉景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到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汉初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社会十分贫困,经济萧条。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首要问题。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A项正确;西汉建国之初,国力疲弱,不得不对匈奴实行“和亲”,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解决的是边疆问题,并不能直接缓解西汉初的社会荒凉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西汉中期,汉武帝实施大一统战略,与题干“西汉初年”不符,排除C项;西汉中期,汉武帝实施大兴儒学教育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与题干“西汉初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期中)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他上书的建议被文帝采纳。贾谊的建议属于(   )A.以德化民B.勤俭治国C.整顿吏治D.以农为本【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可知,贾谊主张百姓应从事农业生产,把农业作为国之根本,体现了以农为本的思想,D项正确;“驱民而归之农”说明贾谊的建议是让百姓从事农业生产,“以德化民”属于治国政治主张,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提到勤俭,排除B项;“驱民而归之农”强调的百姓,没有提对吏治的整治,排除C项。故选D项。3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期中)2021年底,江村大墓(汉文帝霸陵)考古发掘只发现大量的陶器、铜器和铁器。与《史记》记载汉文帝所留遗诏:“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一致。这印证了汉文帝(   )A.勤俭治国B.勤于政事C.轻徭薄赋D.奢侈浮华【答案】A【详解】由题干材料“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可知,反映的现象说明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汉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A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汉文帝勤于政事,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轻徭薄赋,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汉文帝的节俭,不是奢侈浮华,排除D项。故选A项。3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示意图能够勾勒出史实之间的关系。右边对西汉初年史实梳理的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A.轻徭薄赋B.文景之治C.尊崇儒术D.光武中兴【答案】B47 【详解】根据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勒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B项正确;“轻徭薄赋”是汉高祖统治时期采取的措施,排除A项;“尊崇儒术”是汉武帝统治时期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3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期中)东汉班固在《汉书》中写道:“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材料中现象的出现源于(   )A.严刑峻法B.休养生息C.盐铁官营D.重文轻武【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至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可知,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文景之治”,这一治世局面的出现得益于西汉初年的休养生息政策,B项正确;严刑峻法是秦朝的统治政策,排除A项;盐铁官营是汉武帝的经济政策,排除C项;重文轻武是宋朝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39.(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期中)《汉书》中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材料内容表明(   )A.汉初延续秦朝的仁政采取与民休息政策B.孝文帝移风易俗改革促进汉朝民族融合C.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出现治世局面D.文景之治时期儒学统治地位确立【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期,奉行“黄老之学”,与民休息,恢复经济发展,出现了经济发展的治世局面,C项正确;秦朝奉行法家严刑峻法的政策,并非是仁政,排除A项;材料中提到的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并非是北魏孝文帝时期,排除B项;汉武帝采取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40.(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期中)汉代时期法律上基本沿袭了秦律,但在文帝时废除了“收拏相坐律令”,以防止农民的奴化,又诏废黥、劓、刖等伤残人肢体的肉刑,改用笞刑代替。景帝时又减轻笞刑,避免罪轻罚重。这说明汉初统治者(   )A.照搬秦代法律B.吸取秦亡教训C.推行严刑峻法D.不再实行法治【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但在文帝时废除了‘收拏相坐律令’,以防止农民的奴化,又诏废黥、劓、刖等伤残人肢体的肉刑,改用笞刑代替。景帝时又减轻笞刑,避免罪轻罚重。”和所学可知,秦朝法律严苛、刑罚残酷,文帝和景帝时期在治国上提倡“以德化民”,废除了严刑峻法,是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体现,B项正确;“基本沿袭了秦律”不是照搬秦代法律,且文帝和景帝都采取了废除严刑峻法的措施,排除A项;文帝时采取的是废除而非推行严刑峻法的措施,排除C项;“基本沿袭了秦律”废除“收拏相坐律令”“减轻笞刑”说明汉初统治者没有放弃实行法治,排除D项。故选B项。4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期中)47 历史学家班固作《汉书》时强调文帝“宽忍”,景帝“遵业”,又提出“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的说法加以歌颂。“文景之治”是指(   )A.西汉初年的政治清明局面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的统治局面C.汉文帝时期的社会安定局面D.汉景帝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答案】B【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摇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B项正确;文景之治指的是汉文帝、景帝时期的统治局面,不是西汉初年的政治清明局面,排除A项;文景之治指的是汉文帝、景帝时期的统治局面,不是汉文帝或汉景帝时期,排除CD项。故选B项。4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期中)根据这些关键词“秦统一文字”、“西汉建立”、“文景之治”,可以得知这一时期阶段的历史特征是(   )A.早起国家与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秦统一文字、西汉建立、文景之治”,反映的是秦汉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汉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因此,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是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项正确;夏商周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排除A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排除C项;史前时期的阶段特征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排除D项。故选B项。考点04综合考查4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图1                      图2                     图3(1)根据材料可知,图1反映的是我国_______________时期,图2反映的是我国_______________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们共同反映了怎样的状况?(2)图3所示统一局面出现在_______________年,实现这一局面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_______。47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哪些因素推动了图2到图3所示局面的转变。(3)综上所述,你认为上述地图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答案】(1)春秋;战国。状况:诸侯国并立、更替,战乱频繁。(2)公元前221。秦王嬴政。因素:战国时期,人民希望结束战乱;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即位后,招募各国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等等。(3)趋势:从分裂走向统一;各民族相互交融;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详解】(1)填空:依据图1可知是《春秋争霸形势图》,图1反映的是我国春秋时期诸侯纷争的形势;依据图2可知是《战国形势图》,图2反映的是我国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形势。状况:结合所学可知,图1和图2都反映了诸侯国并立、更替,战乱频繁。(2)填空:依据图3可知是《秦朝形势图》,图3所示统一局面是秦的统一,出现在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建立了秦朝。因素:结合所学可知,从图2战国七雄并立到图3秦统一天下,可以分析出从分裂到统一的推动因素有:人民希望结束战乱;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嬴政即位后,招募各国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等等。(3)趋势: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所思,我国历史发展呈现的趋势:从分裂走向统一;各民族相互交融;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4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南市·期中)中华民族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传统。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走向统一】材料一:春秋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47                                    秦朝形势图【巩固统一】材料二:秦统一后,经过两次廷辩,秦始皇决定将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余郡,郡下设县。——《中国历史》(1)如图所示反映了从春秋到秦朝国家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回答秦统一的历史意义。(2)写出材料二中秦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创新举措。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制度对后世的影响。(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朝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巩固统一的措施。【答案】(1)变化: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举措: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影响: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3)措施:统一货币、度量衡和统一文字。【详解】(1)变化:根据图片可知,春秋时期诸侯国众多,到战国时期诸侯国大量减少,到秦朝时统一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国家状态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历史意义:根据课本知识,秦朝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举措:根据材料“郡下设县”和所学可知,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在地方实行的是郡县制。影响:根据所学可知,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3)措施:根据所学可知,经济上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秦半两),统一度量衡;文化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4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摘编自《礼记•礼运》材料二: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摘编自《史记•周本纪》材料三: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47 (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了在当时实行的是什么制度?“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何人开始的?(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周分封的对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3)材料三中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替代“古封国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对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答案】(1)制度:禅让制。人物:启。(2)对象:功臣、宗亲。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维护统治。(3)制度:郡县制。作用: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4)认识:政治制度要符合国情;政治制度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政治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详解】(1)制度:“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意思是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原始社会晚期实行的禅让制相符。人物:结合所学知识,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2)对象:根据材料信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召公奭于燕;弟叔度于蔡”,可得出:分封对象是功臣、宗亲。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3)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作用: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4)认识:本问属于开放性设问,答案只要是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正确认识即可。如:政治制度要符合国情;政治制度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政治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4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六安市·期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文字、思想、制度等方面闪耀著光芒。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文字印记]材料一: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思想光辉]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各陈其说,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制度创新]材料三: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学概要》4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什么?此文字的发现有何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局面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有何深远影响?【答案】(1)文字:甲骨文。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原因: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政治上,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阶层上,“士大夫”阶层崛起并受到重用;思想上,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积极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3)制度:郡县制;影响: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详解】(1)文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诞生于商朝时期的甲骨文。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的诞生,标着着中国有文字记录历史的开始,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至此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原因:根据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着社会大变革,中华文化开始勃兴,古圣先贤纷纷著书立说,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各陈其说,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并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思想、阶层等角度进行分析。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政治上,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阶层上,“士大夫”阶层崛起并受到重用;思想上,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3)制度:根据材料三“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推行的地方制度是郡县制。秦朝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4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据《大道之行也》材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据《诗·小雅·北山》47 材料三秦实现大一统后,为改变以前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始皇革新政治统治模式,确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至今。(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天下为家”分别与哪一政治制度有关?(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实施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中央和地方分别建立的制度及其目的。【答案】(1)禅让制、世袭制。(2)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3)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郡县制;目的: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巩固统一。【详解】(1)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相关的制度是禅让制。禅让制是指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天下为家”相关的制度的是世袭制。禹的儿子启继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2)制度:根据材料二“(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目的:结合所学可知,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3)制度:根据材料三“秦实现大一统后,为改变以前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始皇革新政治统治模式,确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至今。”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皇帝之下,设立三公制度:中央政治机构,由丞相(行政)、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事务)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君主专制、独裁)。在地方,秦朝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目的:根据材料三“秦实现大一统后,为改变以前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巩固统一建立了从中央地方垂直管理的中央集权制度。4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期中)中国古代制度的创新与改革推动历史进程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探究。【西周的制度创新】材料一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制度?依据材料,指出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作用。材料二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47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2)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立足唯物史观对西周这一制度进行评价。【秦朝的制度建设】材料三  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5部。除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3)根据材料三,指出秦国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有何深远影响?(4)你认为怎样才能保持新制度的生命力?【答案】(1)制度:分封制。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2)评价:①西周分封制起初起到了加强统治、稳定秩序、扩充疆土的作用。②周朝后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遭到破坏。(3)制度:郡县制。影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4)保持新制度的生命力: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及时做出调整。【详解】(1)制度:据材料一“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等信息可知,该制度是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的对象主要是宗亲和贵族。目的:根据材料一“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可知,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作用:根据材料一“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可知,分封制起到了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的作用。(2)评价:从材料一可知,分封制在西周初期起到了稳定局势、巩固疆土、扩大统治范围的作用。据材料二信息可知,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子,“已无力控制诸侯”,各诸侯国也不再向周王履行义务,分封制遭到破坏。(3)制度:据材料三“秦统一后……设置36郡……郡下设县”等信息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影响:根据所学可知,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4)保持新制度的生命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合适的制度能起到推动社会进步、巩固统治的作用,制度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当制度与现有的社会生产不相适应的时候,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及时改革,调整新的制度。49.(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47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始冬裘夏葛,时之所宜。——苏轼《秦废封建》(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左和图右所反映出的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别说出实行两种制度的目的。材料二  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他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集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商鞅变法中农业上和军事上的内容,并说一说商鞅变法的影响。(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央集权制或改革的认识。(任选一个方面)【答案】(1)变化:由分封制转变为郡县制。分封制目的: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郡县制目的:加强中央集权。(或: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或:巩固统治)(2)内容:①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②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47 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认识: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有利于巩固统一。改革能增强国力,能推动社会发展等。(答出一点即可)【详解】(1)变化: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图左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图右反映的是秦朝建立的郡县制,所以图左和图右所反映出的地方行政制度发生的变化是由分封制转变为郡县制。分封制目的: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目的是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郡县制目的:根据所学可知,郡县制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2)内容:根据材料二“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他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并结合所学可知,农业上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影响:根据课本知识,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认识:本小题相对开放,言之有理即可,材料一反映了分封制转变为郡县制及影响,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及影响;根据以上材料信息可知,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有利于巩固统一;改革能增强国力,能推动社会发展等。50.(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期中)秦朝短暂而辉煌,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 “是时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万。”——《文献通考·秦兵志》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史记·秦始皇本纪》“五人盗,赃一钱以上,斩左止,又黥以为城旦。不盈五人,盗过六百六十钱,黥劓以为城旦;不盈六百六十到二百廿钱,黥为城旦;不盈二百廿以下到一钱,迁之。”——《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材料三 秦始皇年表(部分)(注:表中年龄均为虚岁)公元前259年1岁出生在赵国的都城邯郸公元前247年13岁继位,开始修建皇陵,即秦始皇陵公元前236年24岁开始征战天下公元前230年30岁开始灭六国,一统天下47 公元前221年39岁完成统一,称皇帝,书同文,废除分封制改为郡县制公元前220年40岁开始修筑驰道公元前215年45岁开始北击匈奴公元前213年47岁焚书,修筑长城公元前212年48岁坑儒公元前210年50岁驾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能统一全国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简述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中的年表信息,结合具体史实对秦始皇进行评价。(4)综上所述,从秦的历史兴亡中,你得到哪些启示或认识?【答案】(1)原因:民众渴望统一,渴望安定的生活,统一已经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历经多年战争,六国已无力抵抗秦军的进攻,秦国已经具备了消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实力。(2)原因:繁重的劳役;法律严苛,刑罚残酷。(3)【示例】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之后,他又采取许多措施巩固统一:政治上,开创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经济文化上,统一了货币、度量衡、文字,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交通上,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开凿灵渠;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巩固了边防,保护了农耕生产。但另一方面他又十分的残暴:大兴工程,加重了百姓负担;实行“焚书坑儒”,摧残文化,禁锢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总之,秦始皇瑕不掩瑜,他是一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千古一帝”。(4)启示或认识:改革推动社会进步;改革家锐意进取的精神品质值得弘扬;治理国家离不开杰出历史人物的重要贡献;治理国家需要关注百姓疾苦;暴政导致国家衰亡等。(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可得出,民众渴望统一,渴望安定的生活,统一已经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根据材料一“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可得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拥有了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根据材料一“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可得出,历经多年战争,六国已无力抵抗秦军的进攻,秦国已经具备了消灭六国、统一全国的实力。(2)原因:根据材料二“是时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南戍五岭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万”可得出,繁重的劳役;根据材料二“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和“五人盗,赃一钱以上,斩左止,又黥以为城旦。不盈五人,盗过六百六十钱,黥劓以为城旦”可得出,法律严苛,刑罚残酷。(3)47 【示例】根据材料三“开始灭六国,一统天下”“完成统一,称皇帝,书同文,废除分封制改为郡县制”“焚书,修筑长城”等秦始皇的事迹,可从其历史功绩(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和暴政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例如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之后,他又采取许多措施巩固统一:政治上,开创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经济文化上,统一了货币、度量衡、文字,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交通上,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开凿灵渠;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巩固了边防,保护了农耕生产。但另一方面他又十分的残暴:大兴工程,加重了百姓负担;实行“焚书坑儒”,摧残文化,禁锢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总之,秦始皇瑕不掩瑜,他是一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千古一帝”。(4)启示或认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从改革的作用、改革家的精神、先进历史人物的作用、国家统治政策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改革推动社会进步;改革家锐意进取的精神品质值得弘扬;治理国家离不开杰出历史人物的重要贡献;治理国家需要关注百姓疾苦;暴政导致国家衰亡等。(言之有理即可)5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期中)秦朝,在刀光剑影中诞生,在大刀阔斧中行进,在农民战争的硝烟中灭亡。走进“大秦帝国”,完成下列探究活动。【统一篇】材料一:【统治篇】材料二:嬴政大帝是这个空前伟大事业的总工程师,几乎就在征服六国的同时,他立即就把军事上蓬勃的破坏动力,转变为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建设动力,成为中华大黄金时代的高峰。——摘编自柏杨《中国最短命的王朝:秦隋论》【灭亡篇】材料三:秦朝作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王朝,其实力自是不容人质疑。尽管实力强盛,但秦朝在历史上驻足的时间比起其他朝代来讲却少得惊人,为什么这样一个强大到让六国屈膝的大国……在经过短暂的辉煌之后却草草地被义军收了场……(1)根据材料一,分析从图1到图2版图变化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项目统一措施的具体内容47 政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在中央设立①_______________、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②_______________经济统一货币为③_______________,统一度量衡文化统一文字为④_______________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军事北击匈奴,修筑西起⑤_______________、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综合以上探究,分析秦朝的兴亡给后人的历史启示。【答案】(1)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①丞相郡县制圆形方孔半两钱小篆临洮(3)根本原因:秦朝的暴政;启示:暴政必然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等。【详解】(1)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图1是《战国形势图》,战国七雄相互发生兼并战争,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图2是《秦朝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从图1到图2,是我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的历史意义是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填写:根据材料二“他立即就把军事上蓬勃的破坏动力,转变为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建设动力,成为中华大黄金时代的高峰”和所学可知,政治方面,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所以①答案为丞相;在地方上,秦朝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所以②答案为郡县制。经济方面,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所以③答案为圆形方孔半两钱。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所以④答案为小篆。军事方面,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所以⑤答案为临洮。(3)根本原因:根据材料三“为什么这样一个强大到让六国屈膝的大国……在经过短暂的辉煌之后却草草地被义军收了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虽然采取了一些促进社会发展的措施,但是,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和对人民的无限搜刮,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使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直接矛盾日益激化,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所以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启示:材料一反映了秦朝的建立,材料二反映了秦巩固统一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材料三反映的是秦的灭亡,综合以上探究可知,秦朝统一功绩卓越,巩固大一统影响深远,但实行了残暴统治,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所以秦朝的兴亡给后人的历史启示是暴政必然亡国;得民心者得天下等。5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南市·期中)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47 材料一:周人以西方的一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1)请问秦国的立国得益于哪一制度的实行?依据材料一,概括“周人”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田地间纵横的小路,这里引申为不同田块之间的界限),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三》(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提高秦国军队战斗力的措施,材料二中“商君”所为与秦统一六国有什么关系?材料三:毛泽东主席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3)请问“秦政法”中有一项加强对地方管理的制度,请指出该制度的影响。材料四:(4)依据材料四所示,请分别写出秦朝通用全国的货币和文字的名称材料五:至于始皇…收泰半之赋(土地收获物的三分之二)……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上》(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的暴政的表现。(6)据上述材料,指出巩固秦朝统一的因素。【答案】(1)制度:分封制。原因: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2)措施: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并赏赐土地。关系:为以后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3)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4)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文字:小篆。(5)赋税繁重。(6)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稳定;统一货币、统一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详解】(1)制度:据材料“周人以西方的一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于东方”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秦国是西周的诸侯国。47 原因:据材料“周人以西方的一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于东方”可知,由于西周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故实行分封制。(2)措施:据材料“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国军队战斗力得以提高的措施是“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关系:据材料“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田地间纵横的小路,这里引申为不同田块之间的界限),教民耕战”可知,商鞅变法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3)影响:据材料“百代都行秦政法”可知,秦统一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4)货币:据材料可知,秦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秦半两”。文字: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后的文字是小篆。(5)据材料“至于始皇…收秦半之赋(土地收获物的三分之二)……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可知,秦朝赋税繁重。(6)据材料“百代都行秦政法”可知,秦统一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社会稳定;据材料统一货币、统一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5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期中)从战国时期的秦国到大秦帝国,在变革、创新中一路走来经历了兴衰与荣辱,留给后人警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而赋税平……居五年,秦人富强。——摘自司马迁《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八》材料二秦朝在中央设置佐皇帝处理政务的左右丞相、主管军事的太尉以及掌管重要文件、监督百官和司法审判的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从而保证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摘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三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一夫作难而七隳(hui,毁坏),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就是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摘自贾谊《过秦论上篇》(1)根据材料一,概括变法中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措施,结合所学指出该变法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朝在中央主要设置的官职。并指出秦朝设置这些官职的最终目的。(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从秦的发展演变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答案】(1)措施: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2)设置的官职: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目的:为了加强君主专制。(3)主要原因:仁义不施(暴政);认识:国家要积极改革创新;改革会触犯某些势力的利益,涉及利益的重新调整;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央机构要分工明确,分权制衡,提高效率;统治者要了解民情,体恤民力,施行仁政等。47 【详解】(1)措施:根据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措施是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作用: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增,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官职:根据材料二“秦朝在中央设置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左右丞相、主管军事的太尉以及掌管重要文件、监督百官和司法审判的御史大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中央主要设置的官职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目的:根据材料二“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从而保证决断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可知,秦朝设置这些官职的最终目的是巩固统治。(3)原因:根据材料三“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一夫作难而七隳(hui,毁坏),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就是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可知,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秦的暴政)。认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从改革推动社会发展,机构设置要分工明确,重视百姓等方面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家要积极改革创新;改革会触犯某些势力的利益,涉及利益的重新调整;改革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央机构要分工明确,分权制衡,提高效率;统治者要了解民情,体恤民力,施行仁政等。5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据《中华文明》解说词材料二  秦朝时,大兴土木,营造阿房宫、骊山陵墓,劳民伤财;赋税和徭役繁重,刑罚苛严。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据《史记·秦始皇本纪》(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在历史上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归纳秦朝发生农民起义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末第一支农民起义队伍是谁领导的?(3)综合上述材料,你觉得统治者应如何治国?【答案】(1)贡献:开创了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措施:政治上规定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2)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领导者:陈胜、吴广。(3)办法:统治者应该具有民本思想,推行德治,加强法治,以使国家长治久安。【详解】(1)贡献:根据材料“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得出开创了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47 措施:结合所学可从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回答,政治上规定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在中央设置三公九卿。(2)原因:根据材料“秦朝时,大兴土木,营造阿房宫、骊山陵墓,劳民伤财;赋税和徭役繁重,刑罚苛严。”得出秦朝的残暴统治;领导者: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3)办法:综合上述材料可从民本思想、法治思想等角度分析,如统治者应该具有民本思想,推行德治,加强法治,以使国家长治久安。5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节选)材料三  材料四  (汉景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郡国务劝农桑。”(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引用材料一原文指出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原因是什么?47 (2)材料二中的秦王指的是谁?这段材料赞赏的是他统一了中国。秦的统一有何历史意义?(3)材料三图一反映了秦朝建立的什么政治制度?秦朝为加强统治,在中央设立了哪一官职来负责掌管军队?(4)请说出图二中的两项统一措施。(5)材料四反映了汉景帝的什么思想?历史上把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称之为什么?当前中国社会的“三农”问题突出,请你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一个建议。【答案】(1)分封制;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2)秦始皇(嬴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3)中央集权制;太尉。(4)统一货币;统一文字。(5)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文景之治;建议:①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加农民收入;②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农村耕地,注重环保;③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等。(任选其一)【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及所学可得出,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将土地与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原因:根据材料“……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可得出,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2)秦王:根据材料“秦王扫六合……”及所学可得出,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东方六国。意义:根据材料及所学可得出,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3)制度:根据图一及所学可得出,图一反映了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官职:根据所学可得出,在中央设太尉,负责掌管军队。(4)措施:根据图二及所学可得出,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的措施。(5)思想:根据材料“农,天下之本也……令郡国务劝农桑”可得出,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局面:根据所学可得出,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建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农村耕地,注重环保;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等角度作答。(任选其一即可)5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宣城市·期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47 (1)材料一中图一反映了秦始皇确立了什么制度?图二、三、四反映了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那些措施?材料二: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2)材料二中反映了秦朝什么社会现象?最后导致了什么事件的爆发?材料三:《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材料四: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史记·项羽本纪》(3)项羽在那场战役中消灭了秦军主力?根据材料三、四归纳楚汉之争中刘邦最后胜出的原因?【答案】(1)中央集权制度(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2)秦朝繁重的赋税、徭役,残酷的刑罚(或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或秦末农民战争)(3)巨鹿之战;刘邦与民约法三章,获得民心,项羽进入咸阳后进行屠杀,失去民心;刘邦善用人才,最终成就大业,而项羽刚愎自用,失去人才,最终导致失败。【详解】(1)观察材料一图片可知,图一反映的是秦朝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图二反映是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图三反映的是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货币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图四反映的是统一度量衡。(2)据材料二“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可知,材料二中反映了秦朝繁重的赋税、徭役,残酷的刑罚等;正是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等农民起义的爆发,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3)47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三“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材料四“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等信息可知,楚汉之争中刘邦最后胜出的原因有刘邦与民约法三章,获得民心,项羽进入咸阳后进行屠杀,失去民心;刘邦善用人才,最终成就大业,而项羽刚愎自用,失去人才,最终导致失败。4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11-12 07:40:01 页数:47
价格:¥3 大小:3.03 M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