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期中真题汇编(安徽专用)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8

2/68

剩余6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期中真题汇编(安徽专用)涉及考点考点01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考点02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考点03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考点04百家争鸣考点05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考点06综合考查考点01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期中)2023年3月,洛阳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人员在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发现了中国最早的“井”字形主干道路系统。这种道路网络,形成“七宫格”的宏大格局,显示当时社会结构分明、等级明显,统治格局井然有序,是当时(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表现B.进入王朝国家的重要标志C.全国南北交通网络发达的体现D.青铜文明发展的重要佐证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下列两幅图片共同见证了(   )偃师二里头遗址                             殷墟A.早期人类的出现B.早期国家的形成C.原始农耕的产生D.中华文明的起源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核心,是探索各地区社会如何由简单聚落发展为国家形态的过程。”以下有助于研究“国家形态”的是(   )A.人面鱼纹彩陶盆B.二里头遗址C.炎帝和黄帝的传说D.大汶口遗址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涡阳县·期中)司马迁《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侯帝启。”下列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B.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C.启是夏朝的第二个皇帝D.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是历史的倒退68 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期中)“夏传子,家天下。”古时《三字经》这样描述是因为夏朝创立了(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皇帝制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期中)《礼记•礼运》中这样记载:“当大道(美好的、理想的规则)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大家共有的,选举贤能之人(治理国家),……现在大道没有了,天下成为一家的天下了。”这表明了(   )A.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B.分封制代替了世袭制C.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起来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期中)“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D.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反桀攻夏也是民心所向,所以历经了四百多年的夏朝终究倒下。”下列领导了“反桀攻夏”的历史人物是(   )A.禹B.启C.汤D.纣9.(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A.东周B.西周C.秦朝D.西汉10.(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期中)数轴记忆法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年代标尺所示时间与历史事件匹配正确的是(   )A.①——商汤灭夏B.②——平王东迁C.③——牧野之战D.④——国人暴动1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期中)“周初的分封……将中央王朝的统治伸展到了中原各地,也将周人的文化传播到了中原地区的每一个角落,由此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序幕,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材料描述的是分封制的(   )A.目的B.内容C.分封对象D.作用1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六安市·期中)如图示意图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世袭制D.察举制1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陕西省简称“秦”,山西省简称“晋”,山东省简称“鲁”。下列选项中,与这些省的简称有渊源的是(   )68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君主专制1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源于齐国和鲁国这两个重要的诸侯国。齐国是姜子牙因其辅佐周武王有功而取得的封地,鲁国是周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地。可见周初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功臣B.宗亲和功臣C.宗亲D.前朝君王的后代1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天子七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从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西周分封制等级森严B.西周实行分封制C.西周青铜冶炼比较落后D.西周分封制开始解体1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南市·期中)下图是西周政治制度示意图,人物身份自上而下对应正确的是(   )A.周天子——士——卿大夫——侯B.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C.诸侯——周天子——卿大夫——士D.诸侯——卿大夫——士——周天子1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临泉县·期中)“周朝分封了一些旁系姬姓贵族到较远地区建立诸侯国,如汉阳的随国、蓟的燕国、丹徒的宜国等,这些贵族还深入到原来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这一举措(   )A.废除了王位世袭制B.扩大了统治范围C.使西周走向了分裂D.实现了国家统一1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期中)《史记》记载:“(武王)封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这反映了这一制度实施的依据是(   )A.实际控制的疆域大小B.从天子、诸侯、卿大夫到士的级别大小C.进献贡物的多少D.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19.(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南市·期中)西周崇尚礼制,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还作出规定:鼎和簋配合使用,天子为七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种规定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D.西周社会的礼乐制度健全考点02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68 20.(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齐、楚、秦、晋始大”。导致这一局面形成的背景是(   )A.商鞅变法成功B.世袭制的出现C.夷、狄、蛮的入侵D.周王室的衰微2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按照周初礼制,周王用七鼎,诸侯用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但在湖北随州诸侯墓却出土了制作精美的七鼎八簋。出现这一状况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   )A.王室衰微B.礼制森严C.社会安定D.民族交融2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临泉县·期中)春秋时期,鲁宣公“即位十年之内,未尝一朝京师,而五朝于齐”。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B.各诸侯国之间都关系密切C.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D.当时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2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在西周末期,有位国王与民争利,残酷剥削百姓,最终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史称“国人暴动”。这位国王是(   )A.周平王B.周武王C.周幽王D.周厉王2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马鞍山市·期中)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七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七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这种情况反映了(   )A.诸侯也有能力制造出七鼎来装饰B.西周的分封制C.诸侯取代周天子统治国家D.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的崛起2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此起彼伏,楚庄王甚至“问鼎中原”。这反映了(   )A.废除了贵族特权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分封制遭到破坏D.周王朝不复存在2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期中)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②大国兼并小国,实现局部统一③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标志④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期中)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对这一时期的争霸战争,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周王室地位上升        ②逐渐形成了局部地区的统一③给人们带来了灾难        ④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在春秋诸侯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而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由此可见当时的历史发展一大趋势是(   )A.分封制开始逐渐崩溃B.诸侯将取代周天子地位C.大分裂逐渐走向统一D.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68 考点03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29.(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下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生产发展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政局动荡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各国变法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A.社会动荡B.经济发展C.思想繁荣D.社会转型30.(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察历史变化,思发展根源。西周时“一人蹠(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成私田B.铁器牛耕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国家鼓励耕织3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材料的使用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下列材料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石器、青铜器、铁器、陶器B.陶器、铁器、石器、青铜器C.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D.石器、陶器、铁器、青铜器3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期中)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下列能够反映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革新的是(   )A.B.C.D.3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里描述的是(   )A.铁制农具B.牛耕C.司母戊鼎D.都江堰3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期中)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B.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C.法制意识在不断增强D.贵族特权受到限制3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期中)战国七雄中,位置最南和最西边的是(   )A.楚国和齐国B.楚国和秦国C.燕国和秦国D.燕国和齐国3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期中)下图的战国形势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对应的诸侯国为(   )68 A.燕、楚、齐、秦B.楚、燕、齐、秦C.齐、秦、楚、燕D.秦、燕、楚、齐【详解】据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七雄的方位可以按照“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来记忆,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秦、燕、楚、齐,D项正确;ABC说法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3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人有名,国有号。国号即国家的称号,就像人出生时要取名字,新政权建立时也要定国号。下列选项不是国号的是(   )A.夏B.商C.周D.战国3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期中)下列示意图中①表现出的时代特征是(   )A.早期国家的产生B.社会动荡与变革C.北方民族大交融D.封建制开始确立39.(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临泉县·期中)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了下面的地图。据此可知,他这节课讲授的主要内容是(   )68 A.武王伐纣B.诸侯争霸C.战国七雄D.楚汉之争40.(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期中)战国时期各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历史上许多著名战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①桂陵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城濮之战    ④马陵之战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诗人用“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来描述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战役有(   )A.长平之战B.涿鹿之战C.阪泉之战D.牧野之战4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江分内外,腾翔鱼贯,离堆锁峡,宝瓶枚关。”材料中的“江”是指(   )A.长江B.漓江C.岷江D.湘江4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期中)人文胜迹满载历史,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漫步在成都平原,我们会感受到都江堰的魅力,让人不禁想起了它的建造者是(   )A.秦始皇B.屈原C.商鞅D.李冰4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C.废除井田制D.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4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商鞅变法(   )A.奖励军功B.实行县制C.鼓励耕织D.允许土地自由买卖4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秦国自商鞅变法开始,实行“名田宅制”,即国家依据民户的爵位授予田地和住宅,民众获取爵位最主要的途径是获得军功。该制度的实施(   )A.提高了军队战斗力B.便利了经济交流C.促进了思想大解放D.保护了贵族特权4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临泉县·期中)商君治秦,废除世卿世禄制,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商鞅此举(   )68 A.保护了旧贵族的利益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加强了对人民的限制D.强化秦对地方的控制考点04百家争鸣4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六安市·期中)如图是某学者描绘的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他意在说明(   )A.儒家居各家中心的地位B.法家成为各家思想归宿C.诸子思想的传承与联系D.荀子集儒家思想之大成49.(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期中)“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这体现了(   )A.道法自然思想B.辩证法的思想C.兼爱非攻主张D.民贵君轻主张50.(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下列理念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A.温故知新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D.不耻下问5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观察下图,这位思想家是(   )A.庄子B.墨子C.孟子D.韩非5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十分活跃。老子在政治上主张(   )68 A.无为而治B.以德治国C.兼爱非攻D.顺应民心5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期中)“以政令来教导,以刑罚来管束,百姓会因求免于刑罚而服从;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约束(   )A.主张君主专制B.符合儒家主张C.宣扬“兼爱”思想D.倡导“无为而治”5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国史十六讲》道:令人惊叹的是,这种消极无为的思想,用一种充满哲学思辨的方式陈述出来,闪烁着炫目的火花。材料中的思想主张所属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5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临泉县·期中)在孔门弟子当中,除孟懿子等少数人是贵族外,大多数人来自社会中下层。如子路原是不知礼的“野人”,仲弓之父为“贱人”,子张出身于“鲁之鄙家”,颜涿聚原是“梁父之大盗”。由此可知,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德智并举5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期中)商鞅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韩非认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据此可知,二人都主张(   )A.因势而变B.为政以德C.君主专制D.“无为而治”5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李明同学在课外书上看到了一幅图(如图),它展示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之间的关系。由此图可以推断出(   )A.诸子百家都源自儒家B.各学派思想上相互影响C.墨家产生的时间最早D.孟子被公认为诸子之首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5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涡阳县·期中)下图是中国的一级文物四羊方尊,尊身铸满精细的花纹,肩部有蟠龙四条,四角是四个大卷角羊,造型奇特,工艺高超。它是青铜器中的精品,请问这件青铜器铸造于何时(   )68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59.(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利簋D.毛公鼎60.(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精美的历史文物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利簋”“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历史文物体现的是(   )A.炎黄时期的部落联盟之争B.夏朝时期的手工制作技艺精湛C.大禹治理黄河水患的艰难D.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水平高超6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南市·期中)如图所示文物又称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该文物(   )     司母戊鼎A.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B.由一位著名的工匠独立铸造C.是商代铸造的一种青铜礼器D.是商代铸造的一种青铜酒器6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鼎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青铜器之一、从夏朝开始被视为国家和王权的象征,各级贵族将鼎作为祭祀或典礼的最常见礼器,周代规定了王侯卿士用鼎的数量,不同身份享有的鼎的数量不一。这段内容旨在强调(   )A.奴隶社会青铜文明发达B.青铜器具有很多功能C.鼎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D.古代的君王重视祭祀6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南市·期中)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些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其样式和纹饰与夏商时期中原及长江中游各文化遗址的同类器物相似或一致。这表明(   )A.中华文明源起黄河和长江流域B.夏商时期的手工业高度发达68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性D.当时中原与四川有直接联系6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期中)图1和图2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两组相似度很高的文物。它们可用于佐证(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远古传说真实可信C.中国文字发展成熟D.皇帝制度已经确立6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期中)春秋墓葬蚌埠双墩1号墓是“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1是该墓出土的青铜编钟,编钟正面都刻有“惟王正月初吉丁亥”等19个字。这些字的字体应该是(   )A.甲骨文B.金文C.隶书D.楷书6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期中)下列关于甲骨文表述正确的有(   )①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天文历法等②甲骨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③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④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综合考查6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期中)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系统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具有独特的属性、内涵和发展路径。下面是七年级某班以“考古探寻中华文明之源”为主题开展的项目化学习成果展板,请你完成展板中的问题。展板一 【介绍历史文物——溯源远古人类活动】(1)下面是一组同学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看到的文物。请你按照卡片一完成卡片二的制作,并简述化石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的重要作用。  68 展板二 【描述历史场景——探寻原始农业发展】(2)二组同学在浙江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见到了如下展品,请选择三个展品描述河姆渡人一天的生活场景。展板三 【进行历史解释——感受灿烂青铜文明】(3)下面是三组同学呈现的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晋侯鸟尊及简介。请据此概括它的功能和历史价值。它是第一代晋侯燮父所拥有的一件高规格祭祀礼器。鸟体丰满,两翼上卷,鸟背依形设盖,盖钮为小鸟形。凤尾下设一象首,依据象首曲线分析,象鼻似该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凤鸟颈、腹、背饰羽片纹,尾饰华丽的羽翎纹。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6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期中)社会大变革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意为:一切政事都要经由各方诸侯的首领)。——《史记·周本纪》(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列举两位春秋时期著名的“方伯”。68 材料二 战国七雄局面是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小诸侯国被大国兼并的结果。春秋初年有百余国,战国初年只有十几个国家,后来仅剩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国。(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什么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发生在战国七雄之间的战役。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伯(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3)材料三提到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变法产生了什么影响?69.(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南市·期中)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文资料。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宗庙之牺(祭品,如牛羊),为吠亩(田地)之勤(劳力)——《国语》(1)根据材料一,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读图,指出图中①④代表的诸侯国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墨子说:“(战争)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同时,战争也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华夏族。(3)根据材料二,归纳“兼并战争”的影响。(3)68 影响:根据材料二“(战争)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战争也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华夏族”可知,“兼并战争”的影响为给社会带来深重灾难;但在兼并过程中,促进了民族交融。     70.(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图二春秋末期带鼻环的牛尊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据《华阳国志·蜀志》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耕织和军功)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灭亡)邻国而雄诸侯。——据《汉书·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说说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现象;这一现象起到什么作用?(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项水利工程?这项水利工程把哪一平原塑造成“天府”?(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在农业上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什么积极影响?(4)说说你对商鞅变法的认识。7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马鞍山市·期中)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以“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国富兵强】材料一(1)历史地图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图一A处和图二B处分别发生了什么重大改革?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什么?【攘夷守礼】材料二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①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②矣。”68 ——《论语》注:①微:如果没有;②被发左衽:少数民族的装束。(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桓公能够“霸诸侯,一匡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制度创新】材料三  _____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______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集史》(3)材料中两个横线上应填写的人名是_______,结果如何?(4)综合以上探究,谈谈你对改革和创新的认识。7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期中)改革是强国之路,促进社会的转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图解历史发展脉络(1)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对历史现象之间联系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历史,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请将下面示意图中的空格补充完整。A.____________ B.地主  C.____________ D.封建材料二  史书记载变法措施: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2)材料二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指变法的哪条措施?结合所学,你认为秦国十八年的变法,产生怎样的影响?(3)结合上述材料,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7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涡阳县·期中)某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清你参与下列活动,探究并回答问题。【文献解史】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1)材料一中卫鞅的话表明了他的什么主张?【图表说事】材料二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秦军战绩全胜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败北58次3次4次68 (2)材料二所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相对应?【歌谣记事】歌谣一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歌谣二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3)写出歌谣一和歌谣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4)齐桓公能成为“第一霸主”和“战国后期秦最强”的共同原因是什么?通过对以上歌谣的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7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南市·期中)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1)根据材料一的两幅图,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并据该材料概括其主要措施。(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并作简要说明。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4)根据材料三,指出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有人说他死了变法也就失败了,你同意吗?并说明你的理由。7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期中)春秋战国是一个割据征战的时期,也是我国一次历史大变革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68 材料二  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材料四  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古老的概念,它是指学术上不同的流派开展自由讨论的局面……这些彼此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学派“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竟能相安共处,自由争鸣,大大繁荣了我国古代的学术,丰富了我国的思想史,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宪东《战国百家争鸣考》(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片,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有何影响?(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进行评价。(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使“民以殷盛,国以富强”采取了哪些措施?(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7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北市·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一些势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图谋称霸,相互之间开展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掠取各国贡物的战争。结果,一些中小封国被邻近的大国吞并……春秋初年的百十来个国家,缩减为十几个大国。——材料选自《中国通史讲义》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东汉班固著:《汉书·食货志》(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社会出现了何种现象?结合所学,这种现象带来什么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即位的秦国新君秦惠文王车裂而死,由此能否说明商鞅变法失败了呢?谈谈你的理由。(3)从商鞅变法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中,你有怎样的历史感悟?7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伯(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上》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二中“坏井田,开仟伯(阡陌),急耕战之赏”指的是商鞅变法内容中的哪些措施?(2)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跻身社会上层,那么他实现理想的最快途径是什么?(3)商鞅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7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68 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以颁布《垦草令》为起端,先后两次推行变法。变法内容主要包括: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小家庭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连坐制度,轻罪重刑;统一度量衡制等。——《商鞅变法:不为人关注的另一面》材料二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1)材料一中的商鞅的变法思想属于哪家学派?(2)分析材料一,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商鞅变法中相对应的措施(用原文)①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措施——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③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措施——(3)根据材料二,指出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79.(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南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据【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二  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以颁布《垦草令》为起端,先后两次推行变法。变法内容主要包括: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小家庭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连坐制度,轻罪重刑;统一度量衡等。——据《商鞅变法:不为人关注的另一面》(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引用材料一原文指出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制度下,诸侯对周王应尽的义务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促进农业发展和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80.(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阜阳界首市·期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历史地图册》68 材料二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从图一到图二,早期国家的地域发生了什么变化?为巩固土,图二王朝建立了什么制度?(2)根据材料二,归纳“兼并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的来源。(3)综上所述,概括夏商周时期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8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期中)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1)写出图中文字的名称及出现的朝代。材料二  春秋战国间学派繁荣……其实卓然自树壁垒者,儒墨道法四家而已。——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2)列举材料二中所说的战国时期“道法”两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材料三  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古老的概念,它是指学术上不同的流派开展自由讨论的局面…这些彼此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学派……自由争鸣,大大繁荣了我国古代的学术,丰富了我国的思想史,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宪东《战国百家争鸣考》(3)依据所学知识归纳百家争鸣的影响(不得照抄原文)。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8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材料二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68 ——钱穆《国史大纲》(2)材料二中的人物是谁?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和影响是什么?材料三(3)材料三图中的人物是战国时期各学派的创始人或代表人物。在治理国家方面,孟子、庄子和韩非的主张分别是什么?材料四初一某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的现象,学习“诸子百家”思想后,该班围绕如何治理校园内乱扔垃圾的行为召开会议商讨解决方法。(4)根据材料四,请你站在儒家思想的立场写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材料五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声,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2017年5月15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文艺晚会的开场舞《千年之约》将多种古老艺术呈现在世人面前,也把观众带回到了千年前那个见证丝绸之路畅通繁荣的地方。(5)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8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交融,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变法深刻地改变了秦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使西秦由一个落后的.被东方各国所鄙视的戎狄之国,一跃而成为七雄之首,不仅为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整个中国封建历史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变法的成功绝非偶然,诚如《荀子·强国》所云:秦“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摘编自匡庆东《历史上的商鞅变法》(1)根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的来源。(2)根据材料二,指出“变法”产生了什么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法”成功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这一时期”拟定一个主题。8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黄山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影响(部分)主要特征影响68 A.兼并战争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B.制度变革经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C.思想学术的繁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处的著名战役一例和C处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B处成效最大的变法,并列举出该变法的主要措施。(3)综合上述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8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这一时期战事连绵不断,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的活跃时期。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图一《春秋争霸形势图》68 图二《战国形势图》材料二图一孟子       图二墨子       图三韩非子材料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据《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1)列出图一所示时期出现的两位霸主。图一中的晋国分裂成图二中哪几个国家?(2)根据材料二,列出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3)根据材料三,指出战国时期出现“诸子百家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这一局面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影响?8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孔子推广私人讲学,他在实践中,破除了等级、地域和种族的界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这是学术下移、庶人议政历史趋势的必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孔子促使“私学”走向兴盛。孔子等私学大家培养出了大批的读书人,形成了特有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士人队伍。士的崛起,引发了思想领域的大解放、大争鸣,并推动了战国社会的变革。——摘编自陈雪良《大国争霸与士的崛起》(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孔子创办私学是将哪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概括孔子推广私学对古代社会发展的意义。68 材料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摘编自《孟子·滕文公下》(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孟子生活的时代。根据材料二,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所具有的精神品质。(3)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发展的作用。8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材料二学派主张法家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道家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儒家民为贵,壮稷次之,君为轻墨家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2)根据材料二,归纳各思想学派的主要治国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学派之间辩论的焦点,这说明了什么?8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先民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图二(1)材料一中图一人物在政治上主张是什么?他的学说集中在哪一本书中?(2)材料一中图二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采取了哪一措施,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材料二68 (3)根据材料二指出,该水利工程的修建者是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00年该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68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期中真题汇编(安徽专用)涉及考点考点01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考点02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考点03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考点04百家争鸣考点05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考点06综合考查考点01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期中)2023年3月,洛阳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考古人员在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发现了中国最早的“井”字形主干道路系统。这种道路网络,形成“七宫格”的宏大格局,显示当时社会结构分明、等级明显,统治格局井然有序,是当时(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表现B.进入王朝国家的重要标志C.全国南北交通网络发达的体现D.青铜文明发展的重要佐证【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这种道路网络,形成“七宫格”的宏大格局,显示二里头文化社会结构分明、等级明显,统治格局井然有序”并结合所学知识,二里头都城这样严谨、清晰、规整的布局,显示当时有明确的规划,当时的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统治格局井然有序,暗示当时有成熟发达的规划思想、统治制度和模式。这是二里头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标志,B项正确;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而“二里头遗址”是我国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在秦朝以前,排除A项;二里头遗址只是当时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体现不出“全国南北交通网络发达”,排除C项;题干没有青铜文明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下列两幅图片共同见证了(   )偃师二里头遗址                             殷墟A.早期人类的出现B.早期国家的形成C.原始农耕的产生D.中华文明的起源【答案】B68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殷墟反映的是商朝的文明,它们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形成,B项正确;北京人是我国早期人类的典型代表之一,标志着早期人类的出现,排除A项;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排除C项;从人类起源到定居生活再到传说时代反映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排除D项。故选B项。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的核心,是探索各地区社会如何由简单聚落发展为国家形态的过程。”以下有助于研究“国家形态”的是(   )A.人面鱼纹彩陶盆B.二里头遗址C.炎帝和黄帝的传说D.大汶口遗址【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里头遗址是夏朝的都城遗址,有助于研究“国家形态”,B项正确;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不能研究“国家形态”,排除A项;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是远古时期的传说,不能研究“国家形态”,排除C项;大汶口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不能研究“国家形态”,排除D项。故选B项。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涡阳县·期中)司马迁《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侯帝启。”下列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B.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C.启是夏朝的第二个皇帝D.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是历史的倒退【答案】D【详解】该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材料中“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侯帝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符合当时社会发展水平,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ABC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期中)“夏传子,家天下。”古时《三字经》这样描述是因为夏朝创立了(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皇帝制【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C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世袭制,不是禅让制,排除A项;西周实行分封制,题干反映的是世袭制,排除B项;皇帝制指中国古代社会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皇权至上和皇权专制的政治制度。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创立,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期中)《礼记•礼运》中这样记载:“当大道(美好的、理想的规则)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大家共有的,选举贤能之人(治理国家),……现在大道没有了,天下成为一家的天下了。”这表明了(   )A.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B.分封制代替了世袭制C.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起来【答案】A68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现在大道没有了,天下成为一家的天下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死后,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置,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选项A符合题意;分封制是西周建立的;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起来是在秦朝;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期中)“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D.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西周的灭亡是由于统治者的暴政,B项正确;最早的“奴隶制国家的建立”者是禹,排除A项;启继承禹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B项。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反桀攻夏也是民心所向,所以历经了四百多年的夏朝终究倒下。”下列领导了“反桀攻夏”的历史人物是(   )A.禹B.启C.汤D.纣【答案】C【详解】夏朝后期,分布于今河北、河南一带的商部族逐渐强大,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C项正确;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排除A项;禹死后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排除B项;纣是商朝最后一个君主,公元前1046年被周武王推翻,排除D项。故选C项。9.(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A.东周B.西周C.秦朝D.西汉【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分析图片可知,夏商之后的朝代是西周,B项正确;西周之后才是东周,东周分两段,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排除A项;秦朝在战国时期之后,排除C项;西汉是秦朝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大一统王朝,排除D项。故选B项。10.(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期中)数轴记忆法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年代标尺所示时间与历史事件匹配正确的是(   )A.①——商汤灭夏B.②——平王东迁C.③——牧野之战D.④——国人暴动【答案】C68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大战中打败商军,攻入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称为西周。年代标尺所示时间与历史事件匹配正确的是③——牧野之战,C项正确;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排除A项;约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排除B项;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排除D项。故选C项。1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期中)“周初的分封……将中央王朝的统治伸展到了中原各地,也将周人的文化传播到了中原地区的每一个角落,由此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序幕,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材料描述的是分封制的(   )A.目的B.内容C.分封对象D.作用【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将中央王朝的统治伸展到了中原各地,也将周人的文化传播到了中原地区的每一个角落,由此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序幕,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分封制作用的描述。分封制的实行扩展了周的疆域,推动了周文化向中原地区的传播,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项正确;分封制的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分封制的内容和分封对象是: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C项。故选D项。1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六安市·期中)如图示意图反映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世袭制D.察举制【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初年,周王为了巩固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随天子作战,B项正确;宗法制,是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与题干信息周天子分封诸侯不符,排除A项;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后,将君王的位置转给自己子孙的传承制度,与题干信息周天子分封诸侯不符,排除C项;察举制则是由公、卿、列侯、刺史、郡守、国相经过考察,将一些符合朝廷要求的人才推荐出来,供朝廷直接任用或经过一定形式的考核再加以任用,与题干信息周天子分封诸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陕西省简称“秦”,山西省简称“晋”,山东省简称“鲁”。下列选项中,与这些省的简称有渊源的是(   )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君主专制【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陕西省简称‘秦’,山西省简称‘晋’,山东省简称‘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周王根据血缘关系、功劳的大小,将宗亲、功臣授于诸侯,由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并可以进行再分封,从而形成等级制度——分封制。如分封的秦、晋、鲁国等,A项正确;世袭制和禅让制均是首领的继承制度,与省份简称无关,排除BC项;君主专制通常指奴隶制、封建制国家实行的君主独裁的政权组织形式,与省份简称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8 1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源于齐国和鲁国这两个重要的诸侯国。齐国是姜子牙因其辅佐周武王有功而取得的封地,鲁国是周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地。可见周初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功臣B.宗亲和功臣C.宗亲D.前朝君王的后代【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齐国是姜子牙因其辅佐周武王有功而取得的封地,鲁国是周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地。”并结合所学可知,为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分封的对象是宗亲和贵族,B项正确;周初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宗亲和贵族,其他都不是,排除ACD项。故选B项。1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天子七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从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西周分封制等级森严B.西周实行分封制C.西周青铜冶炼比较落后D.西周分封制开始解体【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分析可知,周天子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这说明西周分封制度下,等级森严,所有人都不得逾越,A项正确;西周的确实行分封制,但材料主要反映的并不是这个,排除B项;商周时期青铜器冶炼发达,排除C项;分封制东周时开始解体,材料内容并不能反映这一现象,排除D项。故选A项。1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南市·期中)下图是西周政治制度示意图,人物身份自上而下对应正确的是(   )A.周天子——士——卿大夫——侯B.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C.诸侯——周天子——卿大夫——士D.诸侯——卿大夫——士——周天子【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西周政治制度示意图,人物身份自上而下对应”和所学知识可知,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B项正确;分封制下诸侯排在第二位,排除A项;分封制下周天子位于第一位,排除CD项。故选B项。1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临泉县·期中)“周朝分封了一些旁系姬姓贵族到较远地区建立诸侯国,如汉阳的随国、蓟的燕国、丹徒的宜国等,这些贵族还深入到原来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这一举措(   )A.废除了王位世袭制B.扩大了统治范围C.使西周走向了分裂D.实现了国家统一68 【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贵族还深入到原来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西周实行分封制,把一些贵族分封到边远地区,扩大了西周的统治范围,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扩大了统治范围,无法体现废除了王位世袭制,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扩大了统治范围,无法体现使西周走向了分裂,排除C项;实现国家统一的是秦始皇扫灭六国,排除D项。故选B项。1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期中)《史记》记载:“(武王)封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这反映了这一制度实施的依据是(   )A.实际控制的疆域大小B.从天子、诸侯、卿大夫到士的级别大小C.进献贡物的多少D.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大小【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武王)封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并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建立后,为了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按照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实行分封,D项正确;没受封怎会有“实际控制的疆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级别的大小”是受封后才显示出来的,更不会作为分封依据,排除B项;受封后才会向周王进献贡物和服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19.(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南市·期中)西周崇尚礼制,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还作出规定:鼎和簋配合使用,天子为七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这种规定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D.西周社会的礼乐制度健全【答案】C【详解】根据“天子用七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西周是按照级别规定祭祀用品数量,充分体现了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考点02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20.(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齐、楚、秦、晋始大”。导致这一局面形成的背景是(   )A.商鞅变法成功B.世袭制的出现C.夷、狄、蛮的入侵D.周王室的衰微【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齐、楚、秦、晋始大’”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互相兼并,进而发展为大国争霸,形成了“齐、楚、秦、晋始大”的霸主政治,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进行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世袭制的出现是在夏朝,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春秋时期夷、狄、蛮的入侵,不是导致“齐、楚、秦、晋始大”局面形成的背景,排除C项。故选D项。68 2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按照周初礼制,周王用七鼎,诸侯用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但在湖北随州诸侯墓却出土了制作精美的七鼎八簋。出现这一状况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   )A.王室衰微B.礼制森严C.社会安定D.民族交融【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可知,按照周初礼制,只有周王才可以用七鼎,西周都城镐京、东周都城洛邑分别位于今天的陕西西安和河南洛阳,所以在湖北随州周墓出土的七鼎八簋应为诸侯所铸。诸侯跨越等级使用周王才可以用的七鼎,实际上体现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对诸侯的约束力减弱,A项正确;礼制森严不符合这一时期特征,排除B项;社会安定、民族交融与题干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2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临泉县·期中)春秋时期,鲁宣公“即位十年之内,未尝一朝京师,而五朝于齐”。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B.各诸侯国之间都关系密切C.鲁国国君是春秋霸主D.当时周王不是鲁国的宗亲【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春秋时期,鲁宣公‘即位十年之内,未尝一朝京师,而五朝于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鲁国国君心中,齐国地位高于周王室,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齐、楚、晋等大国地位开始崛起,这使得一些势力弱小的诸侯国弃周天子转而投靠强大的诸侯,体现了周王室地位衰落,A项正确;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排除B项;题干材料“鲁宣公‘即位十年之内,未尝一朝京师,而五朝于齐’。”无法判断鲁国成为春秋时期霸主,排除C项;周王是天下共主,朝觐周王与是不是宗亲无关,依据分封制,鲁王每年都要朝觐周王,排除D项。故选A项。2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在西周末期,有位国王与民争利,残酷剥削百姓,最终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史称“国人暴动”。这位国王是(   )A.周平王B.周武王C.周幽王D.周厉王【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西周末期,周厉王贪财好利,残酷剥削百姓,最终被平民赶走,被迫逃亡,这就是“国人暴动”,它打击了西周的统治,D项正确;周平王建立东周,排除A项;武王伐纣建立西周,排除B项;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排除C项。故选D项。2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马鞍山市·期中)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七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七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这种情况反映了(   )A.诸侯也有能力制造出七鼎来装饰B.西周的分封制C.诸侯取代周天子统治国家D.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的崛起【答案】D【详解】根据“……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七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庄公作为诸侯,使用了超过自己等级的鼎,并引起诸侯的模仿,这说明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的崛起,D项正确;鼎是身份的象征,超越品级使用鼎,与制造能力无关,是对王室地位的挑战,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走向没落,而非分封制本身,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统治国家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2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争此起彼伏,楚庄王甚至“问鼎中原”。这反映了(   )68 A.废除了贵族特权B.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分封制遭到破坏D.周王朝不复存在【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作为诸侯的楚庄王,向周天子询问代表正统统治的鼎的重量,这反映了周天子地位的衰弱,和西周分封制遭到破坏,C项正确;商鞅变法废除了贵族特权,逐渐确立新的社会制度,排除AB两项;周王朝灭亡于公元前256年,楚庄王时周王朝依然存在,排除D项。故选C项。2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期中)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②大国兼并小国,实现局部统一③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标志④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这一时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大的诸侯国消灭小的诸侯国,实现了局部的统一,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交融,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争霸战争不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标志,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标志,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2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期中)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急剧变化,政治局面错综复杂,军事斗争层出不穷……对这一时期的争霸战争,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周王室地位上升        ②逐渐形成了局部地区的统一③给人们带来了灾难        ④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B【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②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逐渐形成了局部地区的统一,故②正确;③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灾难,故③正确;④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故④正确;故B项②③④正确,B项正确;①春秋时期,周王室地位下降,故①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2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在春秋诸侯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而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由此可见当时的历史发展一大趋势是(   )A.分封制开始逐渐崩溃B.诸侯将取代周天子地位C.大分裂逐渐走向统一D.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答案】C【详解】依据题干“在春秋诸侯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而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和所学知识,经过长期的春秋争霸战争,大国吞并小国,诸侯国的数量已经大为减少,局部统一实现,有利于日后的全国统一,因此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发展一大趋势是由大分裂逐渐走向统一,C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春秋时期局部统一的出现,并不是反映分封制开始逐渐崩溃或诸侯将取代周天子地位,排除AB项;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渡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68 考点03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29.(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下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生产发展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政局动荡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各国变法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A.社会动荡B.经济发展C.思想繁荣D.社会转型【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战国初期,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逐渐形成战国七雄的局面,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题干内容能够反映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D项正确;诸侯之间兼并战争不断说明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定,只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生产工具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促进经济发展,只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之一,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题干没涉及思想繁荣的特征,排除C项。故选D项。30.(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察历史变化,思发展根源。西周时“一人蹠(踏)耒而耕,不过十亩”,到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成私田B.铁器牛耕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国家鼓励耕织【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出现并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因此引发了材料中的变化,B项正确;公田变成私田是在生产工具进步之后才能实现的,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国家走向统一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的秦朝建立,排除C项;商鞅变法的确鼓励耕织,但这一切的基础还是生产工具的进步,排除D项。故选B项。3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材料的使用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下列材料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石器、青铜器、铁器、陶器B.陶器、铁器、石器、青铜器C.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D.石器、陶器、铁器、青铜器【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最开始人类使用的是石器,后来掌握了烧制陶器的技术,再后来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接着又掌握了冶铁技术,所以材料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C项正确;通过前面的分析可知,ABD三项的排序都不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3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期中)农业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立国之本,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历来受到重视。下列能够反映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革新的是(   )68 A.B.C.D.【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到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使用的范围扩大,牛耕的使用,使得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B项正确;耒耜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工具,排除A项;都江堰是水利工程不是生产技术的革新,排除C项;筒车是唐朝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排除D项。故选B项。3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里描述的是(   )A.铁制农具B.牛耕C.司母戊鼎D.都江堰【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牛是祭品之一,它成为劳力是在耕地之后,这表明牛耕出现了,B项正确;古代的祭品是猪、牛、羊、鸡,铁制农具、司母戊鼎、都江堰都不属于祭品,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3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期中)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B.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C.法制意识在不断增强D.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盗牛者加(枷刑)”可知,牛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保护。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得到推广,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所以,春秋战国时期保护耕牛以便用于农业生产,A项正确;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与农业无关,排除B项;法制意识在不断增强、贵族特权受到限制与耕牛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3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期中)战国七雄中,位置最南和最西边的是(   )A.楚国和齐国B.楚国和秦国C.燕国和秦国D.燕国和齐国【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齐、楚、秦、燕、韩、赵、魏七国实力最强,史称“战国七雄”。齐国在东,秦国在西,楚国在南,燕国在北,韩国、魏国、赵国在中间。因此战国七雄中,位置在最西和最南的是秦国、楚国,B项正确;齐国在最东,排除A项;燕国在最北,位置最南和最西边的是楚国和秦国,排除C、D项。故选B项。3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期中)下图的战国形势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分别对应的诸侯国为(   )68 A.燕、楚、齐、秦B.楚、燕、齐、秦C.齐、秦、楚、燕D.秦、燕、楚、齐【答案】D【详解】据图片及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七雄的方位可以按照“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来记忆,①、②、③、④四处分别为秦、燕、楚、齐,D项正确;ABC说法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3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人有名,国有号。国号即国家的称号,就像人出生时要取名字,新政权建立时也要定国号。下列选项不是国号的是(   )A.夏B.商C.周D.战国【答案】D【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根据题干要求“不是国号的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是年代划分,不属于国号,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夏朝是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属于国号,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商是国号,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周是国号,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3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期中)下列示意图中①表现出的时代特征是(   )A.早期国家的产生B.社会动荡与变革C.北方民族大交融D.封建制开始确立【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前771年,西周灭亡,前770年,东周建立,这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建立时期,阶段性特征是社会动荡与变革,公元前221年,东周结束,秦朝建立,B项正确;约前2070年,夏朝建立,这是我国第一个王朝,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排除A项;南北朝时期是北方民族大交融时期,排除C项;战国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即我国封建制度确立是在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68 39.(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临泉县·期中)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了下面的地图。据此可知,他这节课讲授的主要内容是(   )A.武王伐纣B.诸侯争霸C.战国七雄D.楚汉之争【答案】C【详解】根据地图中的“长平之战”相关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长平之战发生于战国时期,是战国七雄之间的战争,C项正确;武王伐纣的著名战役是牧野之战,排除A项;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与题干地图内容不符,排除B项;楚汉之争,是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而进行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C项。40.(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期中)战国时期各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历史上许多著名战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   )①桂陵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城濮之战    ④马陵之战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著名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①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③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排除含③的选项,排除ABC项。故选D项。4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诗人用“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来描述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战役有(   )A.长平之战B.涿鹿之战C.阪泉之战D.牧野之战【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A项正确;涿鹿之战是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之间的战争,并非发生于战国时期,排除B项;阪泉之战是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之间的战争,同样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排除C项;牧野之战发生于商周时期,周武王在这场战争中打败商朝军队,灭亡了商朝,排除D项。故选A项。4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68 “江分内外,腾翔鱼贯,离堆锁峡,宝瓶枚关。”材料中的“江”是指(   )A.长江B.漓江C.岷江D.湘江【答案】C【详解】根据“离堆、宝瓶”等工程及地理标志判断,这赞誉的是都江堰。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分水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主要用于排洪;东边叫内江,主要用于灌溉,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因此题干材料中的“江”是指岷江,C项正确;题干材料中的“江”与长江无关,排除A项;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开凿灵渠,沟通了漓江和湘江,便利南北的水运交通,排除BD项。故选C项。4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期中)人文胜迹满载历史,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漫步在成都平原,我们会感受到都江堰的魅力,让人不禁想起了它的建造者是(   )A.秦始皇B.屈原C.商鞅D.李冰【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都江堰开凿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其建造者是李冰,D项正确;秦始皇是秦朝的皇帝,排除A项;屈原没有参与都江堰的建设,排除B项;商鞅是改革家,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4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C.废除井田制D.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中的内容,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推动了秦国从分封制国家向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过渡,建立县制是我国县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最深远,A项正确;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是巩固统治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是经济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是军事方面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4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商鞅变法(   )A.奖励军功B.实行县制C.鼓励耕织D.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答案】A【详解】“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体现出秦国军事力量的强大,而这一成就的取得源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提高了士兵的作战积极性,A项正确;实行县制,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并不能直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排除B项;鼓励耕织,有利于增强经济实力,排除C项;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4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秦国自商鞅变法开始,实行“名田宅制”,即国家依据民户的爵位授予田地和住宅,民众获取爵位最主要的途径是获得军功。该制度的实施(   )A.提高了军队战斗力B.便利了经济交流C.促进了思想大解放D.保护了贵族特权68 【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实行‘名田宅’制,即国家依据民户的爵位授予田地和住宅,民众获取爵位最主要的途径是获得军功”可知,“名田宅”制下,获得军功是取得爵位的主要途径,这有利于激发士兵的积极性,提高军队的战斗力,A项正确;获得军功与“便利了经济交流”无关,排除B项;“促进了思想大解放”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通过战功获得爵位损害了贵族特权,排除D项。故选A项。4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临泉县·期中)商君治秦,废除世卿世禄制,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商鞅此举(   )A.保护了旧贵族的利益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加强了对人民的限制D.强化秦对地方的控制【答案】B【详解】题干“商君治秦,废除世卿世禄制,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反映出商鞅变法奖励军功的举措,此举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B项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废除世卿世禄制”,排除A项;加强了对人民的限制、强化秦对地方的控制,题干材料都没有涉及,排除CD项。故选B项。考点04百家争鸣4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六安市·期中)如图是某学者描绘的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他意在说明(   )A.儒家居各家中心的地位B.法家成为各家思想归宿C.诸子思想的传承与联系D.荀子集儒家思想之大成【答案】C【详解】根据“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之间大都存在师徒或熟识关系,这种关系明显有利于与他们思想的相互传承和联系,C项正确;儒家居各家中心的地位,与当时史实不符,因为儒家独尊地位确立是在西汉时期,排除A项;法家成为各家思想归宿,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荀子集儒家思想之大成,示意图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49.(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期中)“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这体现了(   )A.道法自然思想B.辩证法的思想C.兼爱非攻主张D.民贵君轻主张68 【答案】B【详解】材料通过“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体现了道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出道法自然的思想,排除A项;兼爱非攻主张是墨家的思想,排除C项;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孟子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50.(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下列理念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A.温故知新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D.不耻下问【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要求“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观点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有教无类”,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要机会,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B项正确;“温故知新”的意思是温习学过的东西,获得新的体会,不是“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观点,排除A项;“因材施教”的意思是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不是“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观点,排除C项;“不耻下问”的意思是是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不是“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观点,排除D项。故选B项。5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观察下图,这位思想家是(   )A.庄子B.墨子C.孟子D.韩非【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实行‘仁政’”“民贵君轻”并结合所学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C项正确;庄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主,还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韩非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5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十分活跃。老子在政治上主张(   )A.无为而治B.以德治国C.兼爱非攻D.顺应民心【答案】A68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A项正确;以德治国是孔子的政治主张,排除B项;兼爱非攻是墨家墨子的主张,排除C项;庄子主张治国应顺应自然和民心,排除D项。故选A项。5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期中)“以政令来教导,以刑罚来管束,百姓会因求免于刑罚而服从;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约束(   )A.主张君主专制B.符合儒家主张C.宣扬“兼爱”思想D.倡导“无为而治”【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以政令来教导,以刑罚来管束,百姓会因求免于刑罚而服从,但不知羞耻;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约束”可知,这段言论符合儒家主张。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主张轻徭薄赋,以刑罚来管束,但不知羞耻,以礼制来约束,B项正确;法家主张君主专制,排除A项;墨家宣扬“兼爱”思想,排除C项;道家倡导“无为而治”,排除D项。故选B项。5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国史十六讲》道:令人惊叹的是,这种消极无为的思想,用一种充满哲学思辨的方式陈述出来,闪烁着炫目的火花。材料中的思想主张所属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是人们应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因此题干“消极无为的思想,用一种充满哲学思辨的方式陈述出来,闪烁着炫目的火花”是道家学派老子的主张,B项正确;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是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教育思想是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排除A项;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排除C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主张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排除D项。故选B项。5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临泉县·期中)在孔门弟子当中,除孟懿子等少数人是贵族外,大多数人来自社会中下层。如子路原是不知礼的“野人”,仲弓之父为“贱人”,子张出身于“鲁之鄙家”,颜涿聚原是“梁父之大盗”。由此可知,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德智并举【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孔子的学生多数来自社会各个阶层,出身高低不等。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B项正确;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德智并举,都是孔子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但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5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期中)商鞅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韩非认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据此可知,二人都主张(   )A.因势而变B.为政以德C.君主专制D.“无为而治”【答案】A68 【详解】根据题干“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和所学知识可知,商鞅、韩非为法家代表人物,商鞅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也就是顺应时势的发展而建立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法令。韩非的观点“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意思是法律能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国家就能治理好;治理方式因时制宜,就能收到实际效果。所以二者都强调立法与治国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因势而变,A项正确;为政以德是孔子的主张,排除B项;材料体现二人都主张因势而变,无法体现君主专制,排除C项;“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5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李明同学在课外书上看到了一幅图(如图),它展示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之间的关系。由此图可以推断出(   )A.诸子百家都源自儒家B.各学派思想上相互影响C.墨家产生的时间最早D.孟子被公认为诸子之首【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各学派的代表人物都与其他学派存在着师徒关系,不同学派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之间相互学习借鉴,B项正确;诸子百家都源自儒家与图示不符,排除A项;图示中儒家学派产生时间最早,排除C项;孟子被公认为诸子之首从图示中看不出,排除D项。故选B项。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5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涡阳县·期中)下图是中国的一级文物四羊方尊,尊身铸满精细的花纹,肩部有蟠龙四条,四角是四个大卷角羊,造型奇特,工艺高超。它是青铜器中的精品,请问这件青铜器铸造于何时(   )68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图片是四羊方尊,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了进步,如:生产规模大,技艺水平高,分工细致,种类繁多,不仅有实用的功能,还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因此四羊方尊铸造于商朝,B项正确;四羊方尊铸造时间不是夏朝、西周、东周,排除ACD项。故选B项。59.(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期中)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利簋D.毛公鼎【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司母戊鼎是迄今已知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B项正确;四羊方尊也是商朝的青铜器,但并非最重的青铜器,排除A项;利簋和毛公鼎都是周朝的青铜器,排除CD两项。故选B项。60.(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精美的历史文物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利簋”“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历史文物体现的是(   )A.炎黄时期的部落联盟之争B.夏朝时期的手工制作技艺精湛C.大禹治理黄河水患的艰难D.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水平高超【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提到的“利簋”“四羊方尊”“司母戊鼎”都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商周时期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器制造的鼎盛时期,所以题干中的青铜器体现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水平高超,D项正确。炎黄时期的部落联盟之争、夏朝时期的手工制作、大禹治理黄河水患等发生在商周之前,青铜器并未广泛应用,排除ABC项;故选D项。6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南市·期中)如图所示文物又称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级文物,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该文物(   )     司母戊鼎A.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B.由一位著名的工匠独立铸造C.是商代铸造的一种青铜礼器D.是商代铸造的一种青铜酒器【答案】C68 【详解】据材料“如图所示文物又称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礼器”并结合所学可知,司母戊鼎是是商代铸造的一种青铜礼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C项正确;后母戊鼎是当今世界最重的青铜器,但不是最大的,排除A项;该青铜器是多人合作铸成,而不是一位工匠独立铸造,排除B项;材料强调司母戊鼎商代铸造的一种青铜礼器,而不是青铜酒器,排除D项。故选C项。6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期中)鼎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青铜器之一、从夏朝开始被视为国家和王权的象征,各级贵族将鼎作为祭祀或典礼的最常见礼器,周代规定了王侯卿士用鼎的数量,不同身份享有的鼎的数量不一。这段内容旨在强调(   )A.奴隶社会青铜文明发达B.青铜器具有很多功能C.鼎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D.古代的君王重视祭祀【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从夏朝开始被视为国家和王权的象征,各级贵族将鼎作为祭祀或典礼的最常见礼器,周代规定了王侯卿士用鼎的数量,不同身份享有的鼎的数量不一”可知,主要说明了礼器反映的等级界限。商朝以后,青铜器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三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C项正确;奴隶社会青铜文明发达从材料不能体现,也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只是体现了鼎的功能,不能反映整个青铜器的功能,排除B项;材料只是体现周代,不能体现整个古代的君王重视祭祀,排除D项。故选C项。6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南市·期中)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些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其样式和纹饰与夏商时期中原及长江中游各文化遗址的同类器物相似或一致。这表明(   )A.中华文明源起黄河和长江流域B.夏商时期的手工业高度发达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性D.当时中原与四川有直接联系【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些青铜器、玉器、陶器等,其样式和纹饰与夏商时期中原及长江中游各文化遗址的同类器物相似或一致”可知,各主要史前文化区之间的交流日益深入,彼此吸收各自长处,相互影响,体现了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性,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同地域之间文化的交流和影响,不能表明中华文明源起黄河和长江流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同地域之间文化的交流和影响,不能推断出夏商时期的手工业高度发达,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同地域之间文化的交流和影响,不能说明当时中原与四川有直接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6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期中)图1和图2是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两组相似度很高的文物。它们可用于佐证(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B.远古传说真实可信C.中国文字发展成熟D.皇帝制度已经确立【答案】A68 【详解】据图片信息可知,四川三星堆遗址和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所出土的文物虽然各具特点,但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故A项正确;远古传说不一定真实可信,有很多虚构夸张的成分,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文字的相关描述,无法推断出文字发展的程度,排除C项;皇帝制度是在秦朝的时候确立的,与材料的时间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A项。6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期中)春秋墓葬蚌埠双墩1号墓是“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1是该墓出土的青铜编钟,编钟正面都刻有“惟王正月初吉丁亥”等19个字。这些字的字体应该是(   )A.甲骨文B.金文C.隶书D.楷书【答案】B【详解】依据题文,结合所学可知,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称为铭文,也叫金文,它是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资料,对研究汉字的发展和书法艺术有重要价值。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B项。6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期中)下列关于甲骨文表述正确的有(   )①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天文历法等②甲骨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③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④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清末发现的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甲骨文,②表述错误;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天文历法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仔细审查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综合考查6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期中)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系统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具有独特的属性、内涵和发展路径。下面是七年级某班以“考古探寻中华文明之源”为主题开展的项目化学习成果展板,请你完成展板中的问题。展板一 【介绍历史文物——溯源远古人类活动】(1)下面是一组同学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看到的文物。请你按照卡片一完成卡片二的制作,并简述化石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的重要作用。  68 展板二 【描述历史场景——探寻原始农业发展】(2)二组同学在浙江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见到了如下展品,请选择三个展品描述河姆渡人一天的生活场景。展板三 【进行历史解释——感受灿烂青铜文明】(3)下面是三组同学呈现的山西博物院镇馆之宝——晋侯鸟尊及简介。请据此概括它的功能和历史价值。它是第一代晋侯燮父所拥有的一件高规格祭祀礼器。鸟体丰满,两翼上卷,鸟背依形设盖,盖钮为小鸟形。凤尾下设一象首,依据象首曲线分析,象鼻似该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凤鸟颈、腹、背饰羽片纹,尾饰华丽的羽翎纹。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答案】(1)生活推断:砍砸器化石表明北京人会制作并使用石器。作用:化石是研究古人类历史的重要依据。(2)【示例】清晨,在干栏式建筑中居住的河姆渡人从睡梦中醒来,迎着东升的太阳,开始了一天忙碌而快乐的生活。男人们有的到木结构水井中打水,还有的给房屋下层圈养的家畜喂食。早饭后,男人们扛着骨耜到附近的农田干活。妇女们用猪纹陶钵盛放煮熟的稻米,小孩子们则在愉快地玩耍。68 (3)功能:用于祭祀的礼器。历史价值:晋侯鸟尊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装饰精致豪华,说明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水平高超,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为研究西周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青铜是承载文字的工具;作为祭祀用的礼器折射出社会等级等。【详解】(1)生活推断:结合所学北京人使用的生产工具进行分析,砍砸器化石表明北京人会制作并使用石器,处于旧石器时代。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化石的形成是由于地史时期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生活痕迹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它研究古人类历史的重要依据。(2)【示例】根据题干要求可选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骨耜等。结合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场景,描述的内容符合当时实际即可,例如:清晨,在干栏式建筑中居住的河姆渡人从睡梦中醒来,迎着东升的太阳,开始了一天忙碌而快乐的生活。男人们有的到木结构水井中打水,还有的给房屋下层圈养的家畜喂食。早饭后,男人们扛着骨耜到附近的农田干活。妇女们用猪纹陶钵盛放煮熟的稻米,小孩子们则在愉快地玩耍。(3)功能:根据题干信息“它是第一代晋侯燮父所拥有的一件高规格祭祀礼器”可得出,用于祭祀的礼器。历史价值:根据题干信息“鸟体丰满,两翼上卷,……凤鸟颈、腹、背饰羽片纹,尾饰华丽的羽翎纹。鸟尊的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可从其铸造工艺、对西周历史的研究、当时的等级制度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晋侯鸟尊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装饰精致豪华,说明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水平高超,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为研究西周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史料;青铜是承载文字的工具;作为祭祀用的礼器折射出社会等级等。6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期中)社会大变革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意为:一切政事都要经由各方诸侯的首领)。——《史记·周本纪》(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列举两位春秋时期著名的“方伯”。材料二 战国七雄局面是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小诸侯国被大国兼并的结果。春秋初年有百余国,战国初年只有十几个国家,后来仅剩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国。(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什么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发生在战国七雄之间的战役。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伯(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3)材料三提到了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变法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状况: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方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2)趋势:诸侯国越来越少,加快了统一的步伐。68 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3)措施: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影响: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详解】(1)状况:根据材料一“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意为:一切政事都要经由各方诸侯的首领)”可得出,当时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方伯”:根据材料一“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并结合所学春秋五霸的知识,可举例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2)趋势:根据材料二“战国七雄局面是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后来仅剩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国”可得出,诸侯国越来越少,加快了统一的步伐。战役:结合所学战国七雄之间的战役,可举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这些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战争,对当时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3)措施:根据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伯(阡陌)”可得出,废除井田制;根据材料三“急耕战之赏”可从奖励耕织和军功的角度进行分析,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影响:根据材料三“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并结合所学商鞅变法的知识,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69.(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南市·期中)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文资料。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宗庙之牺(祭品,如牛羊),为吠亩(田地)之勤(劳力)——《国语》(1)根据材料一,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读图,指出图中①④代表的诸侯国68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墨子说:“(战争)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同时,战争也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华夏族。(3)根据材料二,归纳“兼并战争”的影响。【答案】(1)新的变化:出现了铁犁牛耕。影响: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或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2)诸侯国:①秦国。④楚国。(3)影响:给社会带来深重灾难;但在兼并过程中,促进了民族交融。【详解】(1)新的变化:根据材料一“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宗庙之牺(祭品,如牛羊),为吠亩(田地)之勤(劳力)”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新的变化为出现了铁犁牛耕。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所以,这些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样的影响为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或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2)诸侯国: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为战国七雄示意图。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西边为秦国,南边为楚国。所以,图中①④代表的诸侯国分别为①秦国,④楚国。(3)影响:根据材料二“(战争)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战争也促进了中原的‘诸华’‘诸夏’与周边民族的碰撞,周边民族不断融入华夏族”可知,“兼并战争”的影响为给社会带来深重灾难;但在兼并过程中,促进了民族交融。     68 70.(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图二春秋末期带鼻环的牛尊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据《华阳国志·蜀志》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耕织和军功)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灭亡)邻国而雄诸侯。——据《汉书·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说说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现象;这一现象起到什么作用?(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项水利工程?这项水利工程把哪一平原塑造成“天府”?(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在农业上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什么积极影响?(4)说说你对商鞅变法的认识。【答案】(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2)都江堰;成都平原。(3)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改革要从国情出发,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改革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等。【详解】(1)新现象:根据材料一两幅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作用:结合所学可知,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2)水利工程:根据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和所学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李冰修筑的都江堰;平原: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可知,都江堰建成之后,使成都平原变成千里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3)措施:根据材料三“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耕织和军功)之赏”和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在农业上采取的措施有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认识: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使我们认识到改革要从国情出发,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是富国强国之路,改革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创新等。7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马鞍山市·期中)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以“改革与创新”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68 【国富兵强】材料一(1)历史地图承载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图一A处和图二B处分别发生了什么重大改革?两次改革的共同作用是什么?【攘夷守礼】材料二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①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②矣。”——《论语》注:①微:如果没有;②被发左衽:少数民族的装束。(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桓公能够“霸诸侯,一匡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制度创新】材料三  _____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______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集史》(3)材料中两个横线上应填写的人名是_______,结果如何?(4)综合以上探究,谈谈你对改革和创新的认识。【答案】(1)改革:管仲改革、商鞅变法。共同作用:富国强兵,为称霸或统一奠定了基础。(2)原因: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3)人名:商鞅。结果: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4)认识:应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改革与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应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应坚持改革创新等。【详解】(1)重大改革:由图中A处的诸侯国为齐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改革为管仲改革;由图中B处是战国时期的秦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改革为商鞅变法;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管仲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首霸,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它们的共同作用是富国强兵,为称霸或统一奠定了基础。(2)68 原因:根据材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和所学可知,其原因为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3)人名:根据材料“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和所学可知,秦国的地理位置在西边,推行变法的是商鞅;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推行一系列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4)认识:本题可以从改革和创新对国家或社会的影响等角度进行作答,如应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改革与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应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应坚持改革创新等。7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期中)改革是强国之路,促进社会的转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图解历史发展脉络(1)在历史学习中,通过对历史现象之间联系的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清晰地认识历史,发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请将下面示意图中的空格补充完整。A.____________ B.地主  C.____________ D.封建材料二  史书记载变法措施: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2)材料二中“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指变法的哪条措施?结合所学,你认为秦国十八年的变法,产生怎样的影响?(3)结合上述材料,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铁农具(或铁器)商鞅(2)统一度量衡;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生产工具的改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时改革或变法;依据国情,制定符合历史发展的政策等。【详解】(1)填空:根据材料一图解和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奴隶制瓦解,奴隶主转变为新兴的地主,奴隶转变为农民,新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形成。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实行变法,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故①铁农具(或铁器);②商鞅。(2)措施:根据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和所学可知,“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指统一度量衡;影响:根据材料二“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并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68 (3)因素: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有生产工具的改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时改革或变法;依据国情,制定符合历史发展的政策等。7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涡阳县·期中)某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清你参与下列活动,探究并回答问题。【文献解史】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1)材料一中卫鞅的话表明了他的什么主张?【图表说事】材料二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秦军战绩全胜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败北58次3次4次(2)材料二所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相对应?【歌谣记事】歌谣一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歌谣二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3)写出歌谣一和歌谣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4)齐桓公能成为“第一霸主”和“战国后期秦最强”的共同原因是什么?通过对以上歌谣的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应当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国家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革变法。(2)措施: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3)歌谣一:春秋时期;歌谣二:战国时期。(4)共同原因:都施行了改革(或变法)。启示:不要因循守旧,要改革创新。【详解】(1)主张:根据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说治理国家不一定用一种办法,只要有利于国家,不必沿袭古代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卫鞅的话表明了他的主张,是应当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国家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革变法。(2)内容与措施:根据材料二“秦军战绩全胜58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因此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商鞅变法的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这一措施相对应。(3)时期:根据歌谣一“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七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可知歌谣一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春秋时期。68 时期:根据歌谣二“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可知歌谣二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战国时期。(4)共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能成为“第一霸主”,是因为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战国后期秦最强”,是因为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因此共同原因,是都施行了改革。启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歌谣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不要因循守旧,要改革创新。7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南市·期中)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1)根据材料一的两幅图,你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并据该材料概括其主要措施。(3)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并作简要说明。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4)根据材料三,指出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有人说他死了变法也就失败了,你同意吗?并说明你的理由。【答案】(1)历史信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器牛耕。(2)历史事件:商鞅变法。主要措施:①奖励耕战(耕织);②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3)联系:因果联系;说明: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广泛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材料二诸侯国的变法。(4)原因:商鞅变法触犯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表态:不同意。理由:①判断改革是否成功,标准是看其是否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顺应了社会潮流(或目的是否达到);②商鞅虽死,但变法继续,使秦国国力大增,为兼并六国奠定基础。(意思相似即可)【详解】(1)历史信息:根据材料一的两幅图“图一铁制农具”,“图二穿68 有鼻环的牛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农具、牛耕出现,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可知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器牛耕。(2)事件:根据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公元前356年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获胜,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所以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商鞅变法。措施:根据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可知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由“急耕战之赏”,可知奖励耕战,因此其主要措施是奖励耕战(耕织);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3)根据材料一,可知与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广泛使用相关;根据与材料二,可知与商鞅变法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的联系,是具有因果联系;因为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广泛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材料二诸侯国的变法。(4)原因:根据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可知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商鞅变法触犯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辨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同意这一说法,因为一次变革的成功与否,不应该以改革者的结局为判定依据,而要看这次改革有没有达到改革者的目的。商鞅的结局很悲惨,但他的改革已经在客观上推动了秦国的发展,只不过他的死表现出改革没有进行到底。但仍然起到了很大作用。7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天长市·期中)春秋战国是一个割据征战的时期,也是我国一次历史大变革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材料三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材料四  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古老的概念,它是指学术上不同的流派开展自由讨论的局面……这些彼此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学派“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竟能相安共处,自由争鸣,大大繁荣了我国古代的学术,丰富了我国的思想史,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宪东《战国百家争鸣考》(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片,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有何影响?68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进行评价。(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使“民以殷盛,国以富强”采取了哪些措施?(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答案】(1)新现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影响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同时也促进了局部统一,加速了民族交融。(3)措施: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奖励军功。(4)因素:生产力水平进步;民族交融;重视改革等。【详解】(1)新现象:根据材料一图片,可知是“铁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农具、牛耕出现,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铁农具、牛耕出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2)评价:根据材料二“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促进了局部统一,加速了民族交融,同时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3)措施:根据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为使“民以殷盛,国以富强”采取的措施,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4)因素:根据材料一可知,生产力水平进步;根据材料二可知,民族交融;根据材料三可知,重视改革。因此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有:生产力水平进步;民族交融;重视改革等。7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北市·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一些势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图谋称霸,相互之间开展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掠取各国贡物的战争。结果,一些中小封国被邻近的大国吞并……春秋初年的百十来个国家,缩减为十几个大国。——材料选自《中国通史讲义》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东汉班固著:《汉书·食货志》(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社会出现了何种现象?结合所学,这种现象带来什么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即位的秦国新君秦惠文王车裂而死,由此能否说明商鞅变法失败了呢?谈谈你的理由。(3)从商鞅变法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中,你有怎样的历史感悟?【答案】(1)现象: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积极影响:出现了局部统一的趋势;推动各国变法图强,促进社会变革;春秋争霸促进了大规模民族交融。68 (2)内容: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观点:成功;理由: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感悟:要顺应历史潮流;变法要有高明的策略;变法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言之成理即可)【详解】(1)现象:根据材料一“(春秋时期)一些势力比较强大的诸侯国图谋称霸,相互之间开展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掠取各国贡物的战争。结果,一些中小封国被邻近的大国吞并春秋初年的百十来个国家,缩减为十几个大国”概括可知,当时社会出现了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社会现象。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带来的积极影响有:在争霸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出现了局部统一的趋势;推动各国变法图强,促进社会变革;春秋争霸促进了大规模民族交融。(2)内容:根据材料二“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概括可知,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观点、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即位的秦国新君秦惠文王车裂而死,不能说明商鞅变法失败了。因为判断变法的成败不是以变法者是否身亡为依据。商鞅虽死,但他的变法法令依然深刻地影响秦国。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感悟:开放性设问,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商鞅变法谈感悟,言之成理即可。如:要顺应历史潮流;变法要有高明的策略;变法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7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伯(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上》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二中“坏井田,开仟伯(阡陌),急耕战之赏”指的是商鞅变法内容中的哪些措施?(2)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跻身社会上层,那么他实现理想的最快途径是什么?(3)商鞅因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最后惨遭车裂。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答案】(1)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写出三点可)(2)途径:在战场上杀敌立功。(此题言之成理,语言通顺,逻辑清晰即可)(3)结果:成功了。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商鞅变法成功了。【详解】(1)68 措施:根据“坏井田,开仟伯(阡陌),急耕战之赏“结合所学可得出是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等。(2)途径:结合所学可得出与军功爵制有关,即在战场上杀敌立功。(3)结果:结合所学可得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原因:根据所学,概括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即可,可得出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说商鞅变法成功了。7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以颁布《垦草令》为起端,先后两次推行变法。变法内容主要包括: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小家庭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连坐制度,轻罪重刑;统一度量衡制等。——《商鞅变法:不为人关注的另一面》材料二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1)材料一中的商鞅的变法思想属于哪家学派?(2)分析材料一,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商鞅变法中相对应的措施(用原文)①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措施——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③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措施——(3)根据材料二,指出变法给秦国带来了什么影响?【答案】(1)学派:法家(2)对应措施:①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措施——“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奖励耕织”或“统一度量衡”③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措施——“废除世卿世禄制”(3)影响: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详解】(1)学派:结合所学可知,商鞅主张以法治国,体现的是法家学派的思想。(2)措施:①结合所学和材料一“……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可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建立地主土地所有制,体现了改革的封建性质。②结合所学和材料一“……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制等”可知,“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③根据所学和材料“……废除世卿世禄制……”可知,“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贵族的势力。(3)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79.(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淮南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8 材料一  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据【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二  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以颁布《垦草令》为起端,先后两次推行变法。变法内容主要包括: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小家庭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连坐制度,轻罪重刑;统一度量衡等。——据《商鞅变法:不为人关注的另一面》(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引用材料一原文指出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制度下,诸侯对周王应尽的义务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促进农业发展和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答案】(1)政治制度:分封制。重要原因:制度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义务:①镇守疆土;②屏藩王室;③缴纳贡物;④朝觐述职;⑤服从调兵。(2)措施:农业方面: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影响:这场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详解】(1)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可知,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为分封制。重要原因:根据材料一“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可知,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原因为制度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义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诸侯需服从王室的政令,镇守疆土,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所以,诸侯对周王应尽的义务有①镇守疆土;②屏藩王室;③缴纳贡物;④朝觐述职;⑤服从调兵。(2)措施:根据材料二“推行小家庭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可知,商鞅变法促进农业发展和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措施为:农业方面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80.(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阜阳界首市·期中)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68 ——《中国历史地图册》材料二  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从图一到图二,早期国家的地域发生了什么变化?为巩固土,图二王朝建立了什么制度?(2)根据材料二,归纳“兼并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的来源。(3)综上所述,概括夏商周时期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答案】(1)变化:地域扩大;制度:分封制。(2)影响: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促进了民族交融;来源:诸子百家学说。(3)地位:中华文明发展的奠基阶段。【详解】(1)变化:从图一到图二,可以看出早期国家的地域不断扩大;制度:根据图2二和所学可知,为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2)影响:根据材料二“尽管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融合,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所学可知,兼并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深重的灾难,促进了民族交融,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来源:根据材料二“……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是诸子百家学说。(3)地位:综上所述和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奠基阶段。81.(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安庆市·期中)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现实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68 (1)写出图中文字的名称及出现的朝代。材料二  春秋战国间学派繁荣……其实卓然自树壁垒者,儒墨道法四家而已。——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2)列举材料二中所说的战国时期“道法”两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材料三  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古老的概念,它是指学术上不同的流派开展自由讨论的局面…这些彼此不同甚至观点相反的学派……自由争鸣,大大繁荣了我国古代的学术,丰富了我国的思想史,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宪东《战国百家争鸣考》(3)依据所学知识归纳百家争鸣的影响(不得照抄原文)。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答案】(1)名称:甲骨文;朝代:商朝(写成“殷朝”、殷商也可以)(2)人物、观点:道家——庄子(或庄周),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或顺其自然,无为而治);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两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法家——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答出“法制”和“建立中央集权制”即可)(3)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为以后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思想源泉(或奠定基础)如何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结合国情加以改造创新)。(意思相近即可)【详解】(1)名称、朝代: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图片可知,这是甲骨文,它最早出现在商朝;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2)人物、观点: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其实卓然自树壁垒者,儒墨道法四家而已”可知,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或庄周),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强调依法治国,主张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3)影响:根据所学和材料三“自由争鸣,大大繁荣了我国古代的学术,丰富了我国的思想史,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知,百家争鸣成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为以后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思想源泉。如何对待: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结合国情加以改造创新)。82.(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68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内涵丰富,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材料二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钱穆《国史大纲》(2)材料二中的人物是谁?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和影响是什么?材料三(3)材料三图中的人物是战国时期各学派的创始人或代表人物。在治理国家方面,孟子、庄子和韩非的主张分别是什么?材料四初一某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的现象,学习“诸子百家”思想后,该班围绕如何治理校园内乱扔垃圾的行为召开会议商讨解决方法。(4)根据材料四,请你站在儒家思想的立场写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材料五思想是社会变革的先声,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地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2017年5月15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文艺晚会的开场舞《千年之约》将多种古老艺术呈现在世人面前,也把观众带回到了千年前那个见证丝绸之路畅通繁荣的地方。(5)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答案】(1)共同问题: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2)人物:孔子。具体行动:开创私学,广收门徒。影响: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3)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庄子: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一切顺其自然,不可强求。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4)加强宣传教育,让同学们认识文明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改变乱扔垃圾的习惯。(5)“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68 共同问题:根据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可知“百家争鸣”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2)人物:材料二“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后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教育家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可知人物是孔子。具体行动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具体行动是开创私学,广收门徒。其影响是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3)主张:根据材料三图中的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一切顺其自然,不可强求。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因此在治理国家方面,孟子: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庄子: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一切顺其自然,不可强求。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4)建议:根据材料四“该班围绕如何治理校园内乱扔垃圾的行为召开会议商讨解决方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可知站在儒家思想的立场,建议加强宣传教育,让同学们认识文明卫生习惯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改变乱扔垃圾的习惯。(5)对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的继承和发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83.(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这一时期社会动荡,兼并战争不断,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交融,为秦汉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诸子心系天下,百家新说迭出,汇聚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变法深刻地改变了秦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使西秦由一个落后的.被东方各国所鄙视的戎狄之国,一跃而成为七雄之首,不仅为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整个中国封建历史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变法的成功绝非偶然,诚如《荀子·强国》所云:秦“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摘编自匡庆东《历史上的商鞅变法》(1)根据材料一,归纳这一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源头活水”的来源。(2)根据材料二,指出“变法”产生了什么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法”成功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这一时期”拟定一个主题。【答案】(1)影响:带来了灾难;促进了民族交融。来源:诸子百家学说。(2)作用: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合乎秦国国情,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秦孝公的支持,措施执行坚决,改革措施全面彻底;商鞅个人能力;厉行法治,赏罚分明;得到人民拥护等。(3)主题:社会大变革。【详解】68 (1)影响:根据材料一“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也促进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族群的交流与交融”可知,这一时期“兼并战争”的影响为带来了灾难;促进了民族交融。来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所以,“源头活水”的来源为诸子百家学说。(2)作用:根据材料二“变法深刻地改变了秦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面貌,使西秦由一个落后的、被东方各国所鄙视的戎狄之国,一跃而成为七雄之首,不仅为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整个中国封建历史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知,“变法”产生的作用为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历史潮流、秦孝公、商鞅、人民等角度进行分析原因即可。所以,“变法”成功的原因为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合乎秦国国情,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秦孝公的支持,措施执行坚决,改革措施全面彻底;商鞅个人能力;厉行法治,赏罚分明;得到人民拥护等。(3)主题:本题为开放性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军事上兼并战争、文化上百家争鸣、政治上商鞅变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军事上兼并战争造成大动荡、文化上百家争鸣大繁荣、政治上商鞅变法大变革等。因此,“这一时期”拟定一个主题为社会大变革。84.(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黄山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日益激烈,周天子的统治权威衰落,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影响(部分)主要特征影响A.兼并战争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B.制度变革经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C.思想学术的繁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处的著名战役一例和C处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B处成效最大的变法,并列举出该变法的主要措施。(3)综合上述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答案】(1)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百家争鸣(2)变法:商鞅变法主要措施: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3)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的繁荣。【详解】(1)68 著名战役:根据材料信息“兼并战争”“战国中期以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事件:根据材料“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C处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对应的历史事件是百家争鸣。(2)变法: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春秋战国时期”“成效最大的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主要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有政治上,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上,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3)因素:本小题相对开放,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上述材料“商鞅变法、百家争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用,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推动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因素有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的繁荣。85.(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亳州市·期中)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这一时期战事连绵不断,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是学术思想的活跃时期。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材料一图一《春秋争霸形势图》图二《战国形势图》材料二图一孟子       图二墨子       图三韩非子材料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68 ——据《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1)列出图一所示时期出现的两位霸主。图一中的晋国分裂成图二中哪几个国家?(2)根据材料二,列出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3)根据材料三,指出战国时期出现“诸子百家熠熠生辉”的局面叫什么。这一局面的出现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韩、赵、魏。(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韩非子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3)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详解】(1)霸主:根据材料一“图一《春秋争霸形式图》”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任举两位)国家:根据材料一图一、图二结合所学可知,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史称“三家分晋”。(2)思想主张:结合所学可知,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3)局面:根据材料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影响: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86.(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孔子推广私人讲学,他在实践中,破除了等级、地域和种族的界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这是学术下移、庶人议政历史趋势的必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孔子促使“私学”走向兴盛。孔子等私学大家培养出了大批的读书人,形成了特有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士人队伍。士的崛起,引发了思想领域的大解放、大争鸣,并推动了战国社会的变革。——摘编自陈雪良《大国争霸与士的崛起》(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孔子创办私学是将哪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概括孔子推广私学对古代社会发展的意义。68 材料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摘编自《孟子·滕文公下》(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孟子生活的时代。根据材料二,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所具有的精神品质。(3)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发展的作用。【答案】(1)思想主张:“有教无类”。意义:打破了教育在等级、地域和种族上的界限;促进了私学的兴盛;推动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士人队伍的形成和崛起;为思想领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2)时代:战国时期。精神品质:富贵无法使其动心;贫贱无法使其变节;威武无法让其屈服。(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与魂,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详解】(1)思想主张:根据材料一“子推广私人讲学,他在实践中,破除了等级、地域和种族的界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可知,孔子的教育主张是“有教无类”。意义:根据材料一“他在实践中,破除了等级、地域和种族的界限”可知,孔子推广私学打破了教育在等级、地域和种族上的界限;根据材料二“这是学术下移、庶人议政历史趋势的必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孔子促使“私学”走向兴盛”可知,促进了孔子推广私学,有助于私学的兴盛。根据材料一“孔子等私学大家培养出了大批的读书人,形成了特有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士人队伍。士的崛起”可知,孔子推广私学根据推动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士人队伍的形成和崛起。根据材料一“引发了思想领域的大解放、大争鸣,并推动了战国社会的变革”可知,孔子推广私学为思想领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2)时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精神品质:根据材料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孟子认为的“大丈夫”应具有富贵无法使其动心;贫贱无法使其变节;威武无法让其屈服的精神品质。(3)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与魂,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这是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发展的作用。87.(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滁州市·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时代,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成这一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一些随着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强大的诸侯国,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到了战国时期,夺权胜利的地主阶级为了巩固和扩展利益,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掀起了变法运动。面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人们提出不同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材料二学派主张法家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道家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儒家民为贵,壮稷次之,君为轻68 墨家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2)根据材料二,归纳各思想学派的主要治国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学派之间辩论的焦点,这说明了什么?【答案】(1)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诸侯争霸;变法改革。(2)治国理念:法家的治国理念是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道家的治国理念是无为而治;儒家的治国理念是:实行仁政;墨家的治国理念是: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焦点:治国方略问题。说明: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是生产力的发展”“积极从事霸业活动”“先后开展了社会改革”可知,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诸侯争霸;变法改革。(2)治国理念:根据材料二“法家,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可得出,法家的治国理念是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材料二“道家,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可得出,道家的治国理念是无为而治;材料二“儒家,民为贵,壮稷次之,君为轻”可得出,儒家的治国理念是:实行仁政;材料二“墨家,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可得出,墨家的治国理念是: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焦点、说明: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法家、道家、儒家和墨家,都提出了各自的治国主张。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所以,这些学派之间辩论的焦点为治国方略问题。这说明了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88.(2023七年级上·安徽省池州市·期中)先民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图二(1)材料一中图一人物在政治上主张是什么?他的学说集中在哪一本书中?(2)材料一中图二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他采取了哪一措施,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材料二68 (3)根据材料二指出,该水利工程的修建者是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00年该工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答案】(1)“无为而治”;《老子》或《道德经》(2)“仁”;创办私学(3)李冰;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详解】(1)主张、书:根据材料联系所学可知,材料一中图一人物是老子,他在政治上主张是“无为而治”;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或《道德经》一书中。(2)思想、措施:根据材料联系所学可知,材料一中图二人物是孔子,他的核心思想是“仁”;根据所学可知,他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3)人物、原因: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可知,图2水利工程是都江堰,它是李冰主持修建的,2200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所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6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11-12 07:20:01 页数:68
价格:¥3 大小:9.92 M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