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综合测试卷 01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1(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36分)1.小丽周末陪妈妈一起到公园锻炼身体,1km的步道她们用60min走了5圈,手机软件显示步数为6600步。此过程中小丽步行的数据正确的是(  )A.步长约为2mB.每分钟步行15kmC.平均速度约为1.4m/sD.步行3km用时30min2.A同学和B同学在郊外骑自行车,他们在某段平直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0~10s两人通过的路程相等B.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B同学总是运动的C.10s时,两人的速度相等D.A同学做变速直线运动3.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的贾湖骨笛是以鹤类鸟的翅膀骨头制成的,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的乐器(如图),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关于骨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笛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来越慢B.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出声音的音调会不同C.吹奏的笛声一定属于噪声D.吹奏的笛声是由笛骨振动发出的4.下列选项对图中情景描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短,音调越高B.乙图中的两列声波的音色不同C.丙图中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丁图中的海豚只能接收到超声波5.小红同学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特点”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同组的小明同学画出了“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温度计读数为44℃B.海波的熔点和凝固点是不相同的C.海波是晶体,海波在第10min时处于液态D.图乙可知EF段是吸热过程,且温度不变6.关于物态变化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B.利用干冰制造的“烟雾”是干冰熔化形成的C.夏天吹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且蒸发要吸热D.与100℃的热水相比,100℃的水蒸气造成的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汽化时要放热7.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A.“欲渡黄河冰塞川”,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B.“朝阳未出白雾起”,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D.“一蓑烟雨任平生”,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8.小红漫步翠湖湖畔,观察到很多光现象,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小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阳光透过树丛,在地面上形成亮斑,是光的反射现象C.看到湖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是因为发生了光的折射,D.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色散现象9.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分别把一个不透明且不光滑的挡板放置在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置,则小明在右侧观察时(    )A.甲图中能看到像B.乙图中能看到像C.甲、乙两图中均能看到像D.甲、乙两图中均看不到像10.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中传播时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N′是界面B.BO是入射光线C.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D.∠M'OB是折射角11.如图所示,是用频闪相机拍摄的甲、乙球的运动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曝光一次。甲、乙两球分别从a点竖直下落至b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球的运动时间为C.甲球与乙球的运动时间之比为1:1D.甲球与乙球的平均速度之比为4:3,12.如图所示,某日午后太阳发出的一条光线AO,照射到一块平面镜上,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OB射出,并在东侧的墙面形成一个光点P。AO与OB的夹角为12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入射角为60°B.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C.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传播方向改变了60°D.当太阳向西下落时,照射在墙壁上的光点P向上移动第Ⅱ卷非选择题二、填空与作图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2分,作图题每题3分,共34分)13.(1)图甲中,木块的长度为cm;(2)图乙中,图中机械秒表的示数为s。14.花样跳伞运动员在空中摆出如图所示的造型。在他们同时跳伞同步下落的过程中,以运动员甲为参照物,大地是的,以运动员乙为参照物,甲是的。(均选填“上升”“静止”或“下降”)15.琴岛鼓浪屿的钢琴密度居全国之首,弹奏钢琴时由弦槌敲击琴弦而发声,琴弦越短越细,琴弦的振动频率越大,发出声音的就会越高。,16.“回南天”:每年的3月至4月,从中国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中国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使江西的天气阴晴不定、室内潮湿,墙壁、地板看起来像“出汗”。这属于(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7.“平阴玫瑰甲天下”,玫瑰产业是我县人民的支柱产业之一。一朵鲜艳的红色玫瑰花在阳光下光彩夺目,是因为它的红光进入我们的眼睛;若将它放置在只有绿光的环境中,人们看起来,这朵玫瑰花呈现色。18.晚上,小明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小块平面镜的镜面朝上平放在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这时人从侧旁观察到比较亮的是(选填“白纸”或“平面镜”),这是因为手电筒的光照射到其表面发生了(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19.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5m。某同学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检查,她应距平面镜m。她在平面镜里看到视力表的像的大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正的视力表的大小。20.如图所示,小阳同学在A点通过平面镜MN观察墙壁后面的物体(S点表示)。请在图中画出小阳观察物体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21.游泳池底安装一支射灯,当池内无水时会在右侧池壁上形成一个亮斑A;当向池内注水至图中虚线位置时,会在右侧池壁上形成一个亮斑B,请通过作图确定亮斑A、B的大致位置。,三、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满分18分)22.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现象。(1)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沸点℃,当地大气压略(高于/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沸腾后,持续加热4min的过程中,烧杯中水的内能(增大/不变/减小);(2)撤去酒精灯,观察到水仍能沸腾一会儿,水仍能沸腾一会儿的原因是;(3)图丙(B)中杯底产生的气泡加速上升是因为,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逐渐变小的原因是;(4)实验中要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23.小明设计了如图1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旋转右侧底板,发现底板无法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2)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在像B的位置放置一个与A大小相同的蜡烛C,且(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发现B、C完全重合,说明;(3)多次实验,测得A、C到O点距离相等,与镜面所成的夹角也相等。可得出结论:;(4)如图2所示,是电视台直播时使用的提词装置,水平放置的提词板通过一块与水平成(填角度)的镀膜玻璃,将提词板上显示的台词成像到竖直方向,使演讲者在看台词的同时也能面对摄像机。24.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该实验的测量工具除了刻度尺,还需要。在实验时,小明发现,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时间的测量越容易,越准确,这是因为;(2)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为1.6s。到达C点的时间为2.0s,则BC段的速度=m/s。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还未撞击到B点的金属挡板就停止计时了,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25题5分、26题7分,共12分)25.在南昌五中实验学校的秋季运动会上,小刚成为了一名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他听到枪响后才开始计时,测出了小明的成绩为11.41s,当天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取340m/s。求:(1)发令后,经过多少时间小刚才听到枪声?(保留两位小数)(2)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26.今年国庆期间,小明一家自驾去海丰莲花山度假村游玩,在一段平直的路面上,爸爸开车正匀速靠近一座高山,鸣笛4s后听到回声,若当时汽车行驶时的速度是15m/s,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求:(1)从鸣笛到4s后听到回声,车行驶了多少米?(2)从鸣笛到4s后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路程是多少米?(3)车鸣笛的位置到高山的距离为多少米?,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1(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36分)1.小丽周末陪妈妈一起到公园锻炼身体,1km的步道她们用60min走了5圈,手机软件显示步数为6600步。此过程中小丽步行的数据正确的是(  )A.步长约为2mB.每分钟步行15kmC.平均速度约为1.4m/sD.步行3km用时30min【答案】C【详解】A.1km的步道她们用60min走了5圈,则走路的总路程为手机软件显示步数为6600步,则步长约为故A错误;B.每分钟步行的路程故B错误;C.平均速度故C正确;,D.步行3km用时为故D错误。故选C。2.A同学和B同学在郊外骑自行车,他们在某段平直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0~10s两人通过的路程相等B.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B同学总是运动的C.10s时,两人的速度相等D.A同学做变速直线运动【答案】A【详解】A.由图像可知,第10s前A的速度始终小于B的速度,根据可知0~10sA同学的路程小于B的路程,故A错误,符合题意;B.B同学的速度不为零,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B同学的相对位置改变,是运动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10s时,两人的速度相等,均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图像可知,A同学速度不断变大,做变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3.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的贾湖骨笛是以鹤类鸟的翅膀骨头制成的,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的乐器(如图),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关于骨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笛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来越慢B.按住不同的笛孔发出声音的音调会不同C.吹奏的笛声一定属于噪声D.吹奏的笛声是由笛骨振动发出的【答案】B【详解】A.笛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变的,故A错误;B.按住不同的笛孔,笛管中的空气柱长度不同,空气柱振动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会不同,故B正确;,C.吹奏的笛声悦耳动听,是乐音,如果影响到别人正常的休息,属于噪声,故C错误;D.吹奏的笛声是由笛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出的,故D错误。故选B。4.下列选项对图中情景描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短,音调越高B.乙图中的两列声波的音色不同C.丙图中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丁图中的海豚只能接收到超声波【答案】D【详解】A.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列波形的形状不同,因此音色不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摩托车上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海豚能接收到200Hz到150000Hz的声音,因此不只是超声波,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5.小红同学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固特点”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同组的小明同学画出了“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温度计读数为44℃B.海波的熔点和凝固点是不相同的C.海波是晶体,海波在第10min时处于液态D.图乙可知EF段是吸热过程,且温度不变【答案】C【详解】A.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的示数为36℃,故A错误;B.根据图示可知,海波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故B错误;C.由图可知,海波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是晶体,海波在第10min时的温度高于熔点,处于液态,故C正确;D.由图乙可知,EF段为凝固过程,此过程是放热过程,且温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C。6.关于物态变化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B.利用干冰制造的“烟雾”是干冰熔化形成的C.夏天吹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且蒸发要吸热D.与100℃的热水相比,100℃的水蒸气造成的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汽化时要放热【答案】C【详解】A.冰花的形成是一个凝华过程,而不是凝固。在寒冷的冬天,室内温度通常高于室外温度,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玻璃时会直接凝华成固态冰晶,形成冰花,故A错误;B.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很容易直接升华为气态的二氧化碳,这一过程称为升华。在这个过程中,干冰会吸收大量的热,导致周围的温度降低。这种温度下降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烟雾”,故B错误;C.汗液蒸发吸热,吹风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流速,从而加快了汗液的蒸发,所以人会感到凉快,故C正确;D.水蒸气烫伤比热水烫伤更严重,是由于水蒸气液化为水的过程,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C。7.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A.“欲渡黄河冰塞川”,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B.“朝阳未出白雾起”,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C.“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D.“一蓑烟雨任平生”,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答案】B【详解】A.冰是由水凝固形成的,需要放热,故A错误;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需要放热,故B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需要放热,故C错误;D.雨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B。8.小红漫步翠湖湖畔,观察到很多光现象,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小桥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阳光透过树丛,在地面上形成亮斑,是光的反射现象C.看到湖水中鱼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浅是因为发生了光的折射D.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色散现象【答案】C【详解】A.小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B.阳光透过树丛,在地面上形成亮斑,属于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人的眼睛的,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虚像,比鱼实际位置偏高(浅),故C符合题意;D.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镜面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9.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分别把一个不透明且不光滑的挡板放置在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置,则小明在右侧观察时(    )A.甲图中能看到像B.乙图中能看到像C.甲、乙两图中均能看到像D.甲、乙两图中均看不到像【答案】A【详解】在图甲处木板放置在平面镜后面,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在图甲处放置木板对看到虚像不产生影响,所以能在甲处看到像,由图乙可知,木板放置在平面镜前面,挡住了反射光线,所以在图乙处放置木板不能看到像,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中传播时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N′是界面B.BO是入射光线C.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D.∠M'OB是折射角【答案】C【详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由图可知,OA和OC关于NN'对称,故NN'是法线,MM'是界面,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可知OA为反射光线,CO是入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N'OB是为折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故ABD错误,B正确。故选C。11.如图所示,是用频闪相机拍摄的甲、乙球的运动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曝光一次。甲、乙两球分别从a点竖直下落至b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B.甲球的运动时间为C.甲球与乙球的运动时间之比为1:1D.甲球与乙球的平均速度之比为4:3【答案】D【详解】A.观察图片可以看出,在每个0.02s中,甲球运动的距离越来越大,因此,可判断甲球从a点竖直下落至b点的过程中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B.由频闪照相机每隔0.02s曝光一次,则甲球的运动时间为故B错误;C.乙球的运动时间为则甲球与乙球的运动时间之比为故C错误;D.设从a点到b点的距离为s,甲球的平均速度为乙球的平均速度为甲球与乙球的平均速度之比为故D正确。,故选D。12.如图所示,某日午后太阳发出的一条光线AO,照射到一块平面镜上,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OB射出,并在东侧的墙面形成一个光点P。AO与OB的夹角为12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入射角为60°B.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C.入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传播方向改变了60°D.当太阳向西下落时,照射在墙壁上的光点P向上移动【答案】D【详解】A.入射角为入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此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间的夹角为12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入射角为60°,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入射角为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为60°,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90°-60°=30°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题意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沿入射光线的方向延长AO,则∠2与∠3是对顶角,则∠2=∠3.∠1=∠3所以∠2=∠1=30°AC是入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反射光线沿OB的方向,所以光线改变了∠1+∠2=30°+30°=60°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当太阳向西下落时,光线AO向西移动,靠近平面镜,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增大,反射线也靠近平面镜,照射在墙壁上的光点P向下移动,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二、填空与作图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2分,作图题每题3分,共34分)13.(1)图甲中,木块的长度为cm;(2)图乙中,图中机械秒表的示数为s。【答案】(1)1.30;(2)337.5【详解】(1)如图,木块左端与6.00cm处对齐,右端与7.30cm处对齐,木块的长度为l=7.30cm-6.00cm=1.30cm(2)如图,秒表小盘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示数为5min,大盘示数应大于30s,大盘分度值为0.1s,示数为37.5s,所以,停表读数为t=5min37.5s=337.5s14.花样跳伞运动员在空中摆出如图所示的造型。在他们同时跳伞同步下落的过程中,以运动员甲为参照物,大地是的,以运动员乙为参照物,甲是的。(均选填“上升”“静止”或“下降”)【答案】上升静止【详解】[1]以运动员甲为参照物,大地与甲之间的距离不断拉近,是上升的。[2]以运动员乙为参照物,甲的相对位置不变,是静止的。15.琴岛鼓浪屿的钢琴密度居全国之首,弹奏钢琴时由弦槌敲击琴弦而发声,琴弦越短越细,琴弦的振动频率越大,发出声音的就会越高。【答案】振动音调【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弹奏钢琴时,钢琴发出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2]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琴弦越短越细,琴弦的振动频率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16.“回南天”:每年的3月至4月,从中国南海吹来的暖湿气流,与从中国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使江西的天气阴晴不定、室内潮湿,墙壁、地板看起来像“出汗”。这属于(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答案】液化放出【详解】[1][2]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滴,液化放热,附在墙壁和地板上,便好像是墙壁和地板渗出水来了,墙壁、天花板就出现“出汗”的现象。17.“平阴玫瑰甲天下”,玫瑰产业是我县人民的支柱产业之一。一朵鲜艳的红色玫瑰花在阳光下光彩夺目,是因为它的红光进入我们的眼睛;若将它放置在只有绿光的环境中,人们看起来,这朵玫瑰花呈现色。【答案】反射黑【详解】[1][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玫瑰花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反射的红光进入我们的眼睛;若将它放置在只有绿光的环境中,它会吸收绿光,没有光反射,这朵玫瑰花呈现黑色。18.晚上,小明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小块平面镜的镜面朝上平放在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这时人从侧旁观察到比较亮的是(选填“白纸”或“平面镜”),这是因为手电筒的光照射到其表面发生了(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答案】白纸漫反射【详解】[1][2]当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时,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会集中在竖直方向,所以从侧面看到的平面镜是暗的;而纸会发生漫反射,所以在侧面看到的纸是比较亮的。19.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5m。某同学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检查,她应距平面镜m。她在平面镜里看到视力表的像的大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正的视力表的大小。【答案】2.2等于,【详解】[1]由图可知,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为2.8m,则镜中视力表的像与平面镜距离也为2.8m,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为满足检测要求,她应距离平面镜的距离为5m-2.8m=2.2m[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大小相等,所以,她在平面镜里看到视力表的像的大小等于真正的视力表的大小。20.如图所示,小阳同学在A点通过平面镜MN观察墙壁后面的物体(S点表示)。请在图中画出小阳观察物体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答案】见解析【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对称性,过S点作平面镜的垂线,根据像距等于物距找到昆虫S的像S′,像在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上,故连接AS′画出反射光线,AS′与平面镜的交点即为入射点O,再连接S与入射点O画出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21.游泳池底安装一支射灯,当池内无水时会在右侧池壁上形成一个亮斑A;当向池内注水至图中虚线位置时,会在右侧池壁上形成一个亮斑B,请通过作图确定亮斑A、B的大致位置。【答案】见解析【详解】当池内无水时,光沿直线传播,在右侧池壁上形成一个亮斑A,往池内注水,当向池内注水至图中虚线位置时,在入射点画出法线,在法线的右侧画出折射光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右侧池壁上形成一个亮斑B,如图所示:,三、实验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满分18分)22.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现象。(1)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沸点℃,当地大气压略(高于/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沸腾后,持续加热4min的过程中,烧杯中水的内能(增大/不变/减小);(2)撤去酒精灯,观察到水仍能沸腾一会儿,水仍能沸腾一会儿的原因是;(3)图丙(B)中杯底产生的气泡加速上升是因为,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逐渐变小的原因是;(4)实验中要缩短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答案】(1)99低于减小;(2)石棉网温度高于水的沸点,仍能对水加热;(3)气受到浮力大于重力气泡内水蒸气液化;(4)提高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详解】(1)[1][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I℃,则该温度计的示数为99℃,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的分度值为100℃,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此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3]水在沸腾,温度不变,但质量减少,则烧杯内水的内能减小。(2)酒精灯熄灭后,石棉网温度较高,水可以继续吸热,满足水沸腾的条件,故可以继续沸腾一会儿。(3)[1]杯底产生的气泡加速上升是因为气泡受的浮力大于重力。[2]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4)水沸腾时,减少加热时间的方法: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加盖子等。23.小明设计了如图1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旋转右侧底板,发现底板无法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2)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在像B的位置放置一个与A大小相同的蜡烛C,且(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发现B、C完全重合,说明;(3)多次实验,测得A、C到O点距离相等,与镜面所成的夹角也相等。可得出结论:;(4)如图2所示,是电视台直播时使用的提词装置,水平放置的提词板通过一块与水平成(填角度)的镀膜玻璃,将提词板上显示的台词成像到竖直方向,使演讲者在看台词的同时也能面对摄像机。【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虚;(2)不需要像与物大小相等;(3)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4)45°【详解】(1)[1][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是因为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2)[1][2]拿另一支与点燃蜡烛大小相同的没有点燃的蜡烛C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像和物大小是相等的。(3)测得A、C到O点距离相等,与镜面所成的夹角也相等,分析可知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即得出结论: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可知,镀膜玻璃与提词板显示器夹角45°时,像正好成在观察者的前方的竖直方向。24.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实验原理:;该实验的测量工具除了刻度尺,还需要。在实验时,小明发现,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时间的测量越容易,越准确,这是因为;(2)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为1.6s。到达C点的时间为2.0s,则BC段的速度=m/s。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还未撞击到B点的金属挡板就停止计时了,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答案】(1)秒表斜面倾角越小,物体速度变化越慢,物体运动时间长;(2)1偏大【详解】(1)[1]测出路程和时间,根据再求出平均速度,不是直接测量,属于间接测量。这个实验的原理是。[2]选用的器材除刻度尺,还需要用秒表测量运动时间。,[3]实验中,斜面倾角越小,物体速度变化越慢,物体运动时间长,越便于时间的测量。(2)[1]由图中实验数据可知,小车在BC段的路程小车在BC段的时间小车的平均速度[2]如果让小车还未撞击到B点的金属挡板就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可知,平均速度会偏大。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25题5分、26题7分,共12分)25.在南昌五中实验学校的秋季运动会上,小刚成为了一名百米赛跑的终点计时员,他听到枪响后才开始计时,测出了小明的成绩为11.41s,当天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取340m/s。求:(1)发令后,经过多少时间小刚才听到枪声?(保留两位小数)(2)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答案】(1)0.29s;(2)11.7s【详解】解:(1)由题意知,当天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340m/s,发令后小刚才听到枪声的时间为(2)因为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小的多,因此应当看到烟开始计时,因此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为t实=11.41s+0.29s=11.7s答:(1)发令后,经过0.29s小刚才听到枪声;(2)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为11.7s。26.今年国庆期间,小明一家自驾去海丰莲花山度假村游玩,在一段平直的路面上,爸爸开车正匀速靠近一座高山,鸣笛4s后听到回声,若当时汽车行驶时的速度是15m/s,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求:(1)从鸣笛到4s后听到回声,车行驶了多少米?(2)从鸣笛到4s后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路程是多少米?(3)车鸣笛的位置到高山的距离为多少米?【答案】(1)60m;(2)1360m;(3)710m【详解】解:(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车行驶的路程s车=v车t=15m/s×4s=60m(2)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路程s声=v声t=340m/s×4s=1360m(3)车鸣笛的位置到高山的距离,d=×(s声+s车)=×(1360m+60m)=710m答:(1)从鸣笛到听到回声,车行驶了60m;(2)从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路程是1360m;(3)车鸣笛的位置到高山的距离为710m。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4-11-09 16:00:02 页数:21
价格:¥3 大小:1.38 M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