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5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教学课件第5章 高考研究在线5 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四心”的交汇问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3/20

4/20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第五章平面向量、复数 高考研究在线5平面向量与三角形“四心”的交汇问题对应学生用书第129页 三角形的“四心”(外心、内心、重心、垂心)各自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在高考中常以向量作为载体,对三角形的“四心”进行考查.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熟悉三角形“四心”的概念,还要掌握三角形“四心”的向量形式. 1.三角形“四心”的概念:(1)重心--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2)垂心--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3)内心--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4)外心--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2.三角形的“四心”的向量形式:设O为△ABC所在平面上一点,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1)O为△ABC的外心⇔||=||=||=.(2)O为△ABC的重心⇔=0.(3)O为△ABC的垂心⇔==.(4)O为△ABC的内心⇔a+b+c=0. 命题点一“四心”的判断[典例1]若三个不共线的向量满足===0,则点O为△ABC的()A.内心B.外心C.重心D.垂心√A[由题意知与=(E在∠BAC的邻补角的平分线上)垂直,所以点O在∠BAC的平分线上.同理,点O在∠ABC的平分线上,故点O为△ABC的内心.]名师点评熟知三角形“四心”各自的特征是求解此类问题的关键.如:重心将中线长度分成2∶1;垂线与对应边的向量的数量积为0;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 [跟进训练]1.已知点O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在△ABC中,满足2=||2,2=||2,则点O为△ABC的()A.内心B.外心C.垂心D.重心√B[根据题意,2=||2,即2=2||||cos〈〉=||2,所以||·cos〈〉=||,则向量在向量上的投影向量的长度为||的一半,所以点O在边AB的中垂线上,同理,点O在边AC的中垂线上,所以点O为△ABC的外心.故选B.] 命题点二 与“四心”有关的计算角度1外心[典例2](1)在△ABC中,O是三角形的外心,过点B作BG⊥AO于点G,AB=4,则=()A.4B.8C.12D.16(2)在△ABC中,AB=2,BC=,AC=3.若O是△ABC的外心,且=p+q,则p=________,q=________.√(1)B(2)[(1)如图,·=·()=··.因为BG⊥AO,即·=0,所以·=·.又因为O是三角形的外心,所以||cos∠BAO=||,所以·=·=||||cos∠BAO=||2=×16=8.故选B. (2)∵=,∴=()2,即=+-2·,∴10=4+9-2·,∴·=.如图,设AB的中点为D,AC的中点为E,∵=p+q,∴∵·=||·||·cos∠BAO=||·||=2,·=||·||·cos∠CAO=||·||=,∴解得p=,q=.] 角度2重心[典例3]已知△ABC的重心为O,且AB=4,BC=6,AC=8,则·=()A.-B.C.D.16√B[如图所示,设D为边AC的中点,则=).根据重心的性质可得==()=),则·=)·=)·()=-)=(36-16)=.故选B.] 角度3垂心[典例4]已知H为△ABC的垂心,AB=4,AC=6,M为边BC的中点,则·=()A.20B.10C.-20D.-10B[由题意可知=),=·=0,·=()·=··=)·()=-)=(62-42)=10.故选B.]√ 角度4内心[典例5]在△ABC中,若||=2,||=3,||=4,O为△ABC的内心,且=λ+μ,则λ+μ=()A.B.C.D.C[∵O为△ABC的内心,∴O为△ABC的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令AB=c,AC=b,BC=a,则有a+b+c=0,∴a+b()+c()=0,∴(a+b+c)=(b+c)+c,∴=,∴λ+μ===.故选C.]名师点评求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结合三角形的特点,运用“四心”的向量表达式及其相关性质.√ [跟进训练]2.(1)在△ABC中,AB=5,AC=6,cosA=,O是△ABC的内心,若=x+y,其中x,y∈[0,1],则动点P的轨迹所覆盖图形的面积为()A.B.C.4D.6(2)数学家欧拉于1765年在他的著作《三角形的几何学》中首次提出定理:三角形的外心、重心、垂心依次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重心到外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垂心距离的一半,该直线被称为三角形的欧拉线.设点O,G,H分别为△ABC的外心、重心、垂心,则下列各式一定正确的是()A.=B.=C.=D.=(3)已知相异两点O,H分别为△ABC的外心与垂心,且=m·(),则实数m=________.√√1 (1)B(2)D(3)1[(1)根据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动点P的轨迹是以OB,OC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及其内部,其面积为△BOC的面积的2倍.在△ABC中,设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由余弦定理a2=b2+c2-2bccosA,得a=7.设△ABC的内切圆的半径为r,则bcsinA=(a+b+c)r,解得r=,∴S△BOC=·a·r=×7×=.故动点P的轨迹所覆盖图形的面积为2S△BOC=.(2)如图,∵O,G,H依次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重心到外心的距离是重心到垂心距离的一半,∴=,∴==,A错误,B错误;===)=,C错误;===)=,D正确.故选D. (3)如图所示,∵==m·(),∴=m(),∴=(m-1)+m(),取BC边的中点D,连接OD,则OD⊥BC,∴=2·=0.又AH⊥BC,∴·=0.∴·=(m-1)·+2m·,∴0=(m-1)·,又·不恒为0,∴m-1=0,解得m=1.] 【教师备选资源】1.(多选)已知△ABC的重心为G,外心为O,内心为I,垂心为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M是BC的中点,则AG∶GM=2∶1B.若||=1,则·=C.与不共线D.若||=1,||=2,∠BAC=π,=λ+μ(λ,μ∈R),则λ+μ=√√√ ABD[对于A,如图①,连接CG交AB于D点,则点D是AB的中点,连接DM,所以DM∥AC,所以DM=AC,可得AG∶GM=AC∶DM=2∶1,故A正确;对于B,如图②,取AB的中点N,连接AO,NO,因为点O为△ABC的外心,所以NO⊥AB,所以||cos∠NAO=||,若||=1,则||=,所以·=||·||cos∠NAO=||·||=,故B正确;对于C,如图③,因为点H为垂心,所以⊥.因为·===-||+||=0,所以⊥,又⊥,所以与共线,故C错误; 对于D,如图④,分别作IF⊥AB,IE⊥AC交AB,AC于F,E两点,连接AI并延长交BC于点P,可得∠BAP=∠CAP=,设内切圆半径为r,则||=||=r,所以||sin∠BAP=||=r,·=·(λ+μ)=λ·+μ·,所以||·||·cos=||··cos==λ×12+μ×2×=λ-μ,即=λ-μ①,·=·=λ·+μ·,所以||·||cos=||··cos==λ×2×+μ×22=-λ+4μ,即=-λ+4μ②,由①②可得λ=,μ=,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可得||===,因为S△ABC=||·||sin=(||+||+||)r,可得r=,所以λ+μ==r==,故D正确.故选ABD.] 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G为△BCD的重心,=x+y,则x-2y=________.-[如图所示,设AC与BD相交于点O,由G为△BCD的重心,可得CG=2GO,则=====,因为=x+y,所以x=y=,故x-2y=-.]- 3.已知点O是边长为的等边△ABC的内心,则·=________.-1[设D为BC边的中点(图略),因为点O是边长为的等边△ABC的内心,所以两两夹角为120°,且||=||=||=||==.所以·=+···=2-2×-2×-2×=-1.]-1 THANKS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4-10-03 07:00:02 页数:20
价格:¥1 大小:9.25 MB
文章作者:180****8757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