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单元测试卷(人教辽宁版 2024年秋)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单元测试卷(人教辽宁版2024年秋)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题序12345678910答案1.提高公共安全意识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下列属于禁止吸烟的图标的是(  )2.“生命可贵,安全第一”。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二氧化碳B.氢气C.氮气D.氧气3.成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表达的本意与燃烧无关的是(  )A.星火燎原B.火上浇油C.破釜沉舟D.死灰复燃4.2023年11月9日是我国第32个消防日,主题为“预防为主,生命至上”。下列灭火措施不正确的是(  )A.森林起火,开辟隔离带B.电线老化短路起火,用水浇灭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D.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用湿布扑盖5.从环保角度考虑,下列最理想的燃料是(  )A.氢气B.汽油C.木柴D.石油6.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能量变化9 C.煤和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D.氢能源属于清洁能源7.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和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C.甲烷和一氧化碳D.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8.多年前,沈阳市已经禁止使用含铅汽油,主要是为了(  )A.提高汽油燃烧效率B.减少铅资源损耗C.降低汽油成本D.减少环境污染9.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D.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跑离着火区域10.实验小组用图1装置探究白磷燃烧温度变化,在试管中加入5g白磷,连接好装置后放入60℃热水中,5秒钟后推注H2O2溶液,测得数据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0题)A.白磷燃烧吸收热量B.左边试管内有大量白烟生成、气球逐渐变瘪C.15s时,白磷停止燃烧D.温度由545.7℃变为606.5℃,证明氧气能助燃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道小题)9 11.(9分)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日常点滴做起,低碳生活。《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3)》指出,全球变暖趋势仍在继续。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迫在眉睫。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研究人员提出通过促进人为碳循环实现碳中和的方法,如图1。首先,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用于电解水制得氢气,像这样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得的氢气称为绿色氢气。然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捕捉的CO2与氢气反应制得甲醇(CH3OH)等化工产品。开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对实现上述人为碳循环至关重要。研究人员使用两种催化剂,探究了影响CO2与H2制备甲醇反应效果的因素。反应效果可用甲醇的选择性衡量,数值越大反应效果越好,结果如图2。(第11题图1)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绿色氢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图1可知,捕捉的CO2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甲醇制取过程中能量转化是太阳能→电能→____能。(3)由图2可知:Ⅰ.①⑤⑨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制备甲醇反应效果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实验研究的多个因素中,对反应效果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除碳循环外,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也是实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①若采用碳减排的途径实现碳中和,你想到的解决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人们用氢氧化钠(NaOH)溶液吸收CO2实现“碳捕集”,这是碳封存最重要的操作。在“碳捕集”过程中,生成了碳酸钠(Na2CO3)。已知Na2CO39 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5)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其中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1题图2)12.(12分)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第12题)(1)实验室用A装置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_______时,开始收集,停止实验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证明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选用装置C作为气体发生装置,稀硫酸通过________(填仪器名称)添加,该装置和B相比,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氢气应选择________(填字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12分)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兴趣小组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第13题)【查阅资料】①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60℃;②9 磷燃烧产生的白烟会刺激人的呼吸道。【实验分析】(1)实验1的现象说明燃烧的发生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甲中铜片上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过对比图甲中________(填序号)处的现象,可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4)图乙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通过图乙中a处的白磷燃烧,b处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讨论】(6)图乙中a处白磷燃烧后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A.Y形管内的温度降低B.氧气耗尽C.Y形管内的温度升高D.白磷的着火点升高(7)实验结束后,观察到充分冷却后,Y形管中气球比放入热水前更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同学们得出了燃烧发生所需的条件。【反思应用】(8)若家中油锅着火,合理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实验小组又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一组实验探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第13题图2)A.A中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B.B中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C.若将C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14.(7分)消防教育常提及火灾发生时“要往低处逃生”,提出这一逃生技巧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同学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如下探究。9 【查阅资料】a.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18%时人会感到不适。b.二氧化碳含量过多是火灾中使人窒息的主要原因之一。c.高温是火灾中使人伤亡的另一主要原因,温度大于50℃时就会烫伤形成水泡。【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在圆筒形玻璃容器中放置3支不同高度的蜡烛摆放位置如图所示。a、b、c三点均放置氧气、二氧化碳和温度三种传感器①设置好传感器。②点燃蜡烛,迅速封盖并开始采集数据。③观察蜡烛熄灭顺序并记录熄灭时间。④待3支蜡烛完全熄灭、曲线趋于稳定时,停止数据采集【实验数据】Ⅰ.不同高度蜡烛的熄灭时间:蜡烛高度高(30cm)中(20cm)低(10cm)熄灭时间106s164s199sⅡ.不同位置传感器测得的相应数据如下图:(第14题)【解释与结论】(1)从表中可以得出,蜡烛越高,________(填“先”或“后”)熄灭。(2)实验中3支蜡烛放置位置的俯视图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3)低处蜡烛熄灭时,c处氧气的含量约为________。【反思与评价】(4)某同学认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应在下方聚集,但实验数据显示“100s时,a处二氧化碳浓度最大”,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 (5)使高处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氧气量不足,还是二氧化碳浓度太高?____________________。(6)本实验证明火灾发生时“要往低处逃生”是合理的,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列火灾逃生的做法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A.沿着大火尚未燃及的应急通道迅速往未起火的楼下撤离B.坐电梯往楼下撤离C.若向下的楼梯已被火焰封锁,可从水平方向选择阳台等其他通道暂避D.前进时应尽量保持弯腰低姿势或贴近地面匍匐9 答案第一部分 选择题1.A 2.B 3.C 4.B 5.A 6.C 7.B 8.D 9.A10.D 点拨:A.由数据曲线图可知,温度升高,说明白磷燃烧放出热量,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B.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增大,气球逐渐胀大,白磷燃烧完毕,恢复至室温过程中气球逐渐变瘪,故B选项说法不正确;C.15s时,容器已知恢复至原来的温度,此时反应早已经结束,由图2可知,白磷应该在5~10s之间停止燃烧,故C选项说法不正确;D.试管中的白磷放在60℃的热水中,白磷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更旺,温度由545.7℃变为605.5℃,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故D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11.(1)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得的氢气(2)化石燃料的燃烧(合理即可);化学(3)Ⅰ.探究制备甲醇反应效果与二氧化碳和氢气的比例的关系 Ⅱ.温度越低,制备甲醇反应效果越好 Ⅲ.催化剂种类(4)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合理即可) ②+4(5)碳替代12.(1)2KMnO4K2MnO4+MnO2+O2↑;导管口有连续且均匀的气泡冒出;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E;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收集满(2)Zn+H2SO4===ZnSO4+H2↑;长颈漏斗;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合理即可);D;氢气密度比空气的小且不与空气中成分反应13.(1)可燃物 (2)4P+5O22P2O5;隔绝氧气;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3)①③ (4)防止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9 (5)需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6)B(7)白磷燃烧消耗了Y形管中的氧气,压强减小(8)用锅盖盖灭 (9)C14.(1)先 (2)B (3)18.5%(4)蜡烛燃烧放热,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受热膨胀,密度变小,二氧化碳主要集中在火焰上方(5)氧气不足(6)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受热聚集在上部空间,下部空间气体温度较低,并含有没被消耗完的氧气(7)ACD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4-09-02 03:40:02 页数:9
价格:¥3 大小:273.00 KB
文章作者:浮城3205426800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