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初中历史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部编初中历史2024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70分,历史、道德与法治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由于铁犁牛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分封制难以为继,于是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导致私学兴起,学在官府逐渐下沉到学在民间,如孔子创办私学。这表明了(   )A.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的反映C. 儒学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流思想D. 百家争鸣促进思想领域的繁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铁犁牛耕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分封制难以为继,于是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导致私学兴起,学在官府逐渐下沉到学在民间,”可知,私学的兴起是因为经济上井田制的瓦解和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纷争,所以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B项正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排除A项;儒学在汉武帝时期才成为主流思想,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百家争鸣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2. 秦朝《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狭必等”,还规定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斗桶和升,且至少每年应当校正一次。这些规定(   )   A. 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B. 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交流C. 体现对商业活动的重视       D. 标志国内统一市场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干“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夹(狭)亦必等”,结合所学可知,这些规定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交流。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秦统一后,下令全国一律把过去商鞅制定的度量衡标准作为统一制度推行 全国。通过这些措施,实现了货币和度量衡在全国的统一,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交流。B项正确;秦朝时期秦已经统一了六国,排除A项;材料中介绍的是统一度量衡的经济措施,无法从题干中体现对商业活动重视,排除C项;标志着国内统一市场形成无法从材料中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3. 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   )A. 南朝政权的更迭       B. 民族交融的加强       C.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江南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南朝牛车画像砖”,“南朝青瓷莲花尊”,“南朝青瓷刻花单柄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民族不断向南迁徙,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因此图片共同反映了江南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南朝政权的更迭,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题干信息反映的是“南朝牛车画像砖”,“南朝青瓷莲花尊”,“南朝青瓷刻花单柄壶”,排除A项;民族交融的加强、经济重心的南移,都与“南朝牛车画像砖”,“南朝青瓷莲花尊”,“南朝青瓷刻花单柄壶”没有联系,排除BC项。故选D项。   4. 日本学者薮内清指出:“在一部书中讨论了中国技术的几乎所有部门,没有任何其他著作可与其相比。不但它在中国是唯一无二的,就是在17世纪以前也没有任何可与之相比的欧洲著作。”材料评述的是(    )A. 《齐民要术》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一部书中讨论了中国技术的几乎所有部门,没有任何其他著作可与其相比。不但它在中国是唯一无二的,就是在17世纪以前也没有任何可与之相比的欧洲著作。”结合所学可知,《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C 项正确;《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排除A项;《本草纲目》是中医典籍,排除B项;《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业科技巨著,排除D项。故选C项。5. 如表内容反映出近代以来(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A. 列强勒索的赔款数额逐渐增多       B. 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沿海向内地延伸C. 列强割占领土的面积越来越大       D. 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三个不平等条约反映了通商口岸由分布在东南沿海,进而分布在中国整个沿海并深入中国的内陆,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赔款,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割地,排除C项;D项是《辛丑条约》的内容带来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6. 面对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于是他们继承鸦片战争时期“经世派”代表人物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且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他们“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后产生的影响是(   )A. 实现了富国强兵       B.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 挽救了民族危亡       D.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干“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继承魏源‘师夷长技’的思想并付诸实践”并结合所学可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代表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D项正确;洋务运动没有实现富国强兵,排除A项;洋务运动没有思想解放的作用,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排除B项;洋务运动没有挽救民族危亡,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失败,排除C项。故选D项。 7. 五四运动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向前,我们可以看到历经数年积蓄而成的文化、思想洪流;向后,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施行主义”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这一评论重在突出五四运动(    )A. 确立了工人阶级领导地位       B.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 重建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D. 是近代救亡图存的延续和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向前,我们可以看到历经数年积蓄而成的文化”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是对近代前期救亡图存的延续,“向后,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施行主义’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继续领导中国革命。因此,题干重在突出五四运动是近代救亡图存的延续和发展,D项正确;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但是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A项错误;题目未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的内容,排除B项;题干侧重于五四运动的政治属性,而不是五四精神的文化属性,排除C项。故选D项   8. 标语是一种有力的宣传手段。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使用过“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为保卫祖国流血”“坚持抗战,反对投降”等标语。这些标语(   )A. 直接推动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B. 反映了中共坚持抗战的政治立场C. 全面展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       D. 可用于研究正面战场的抗战史实【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为保卫祖国流血""坚持抗战,反对投降""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等标语体现出抗日战争时期,反映了中共坚持抗战的政治立场,B项正确;直接推动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说法绝对,排除A项;题干中未涉及全面展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的信息,排除C项;可用于研究正面战场的抗战史实,不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是敌后战场,排除D项。故选B项。9.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道:“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下列对“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 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 C. 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D.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项正确;A项是指新中国成立,在三大改造之前,排除A项;B项是指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同步,排除B项;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并不是政治制度的根本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0.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在纪念辛亥革命的过程中,除建构孙中山作为革命先驱的形象外,还增加了“爱国主义者”的内涵。这一变化的现实目的在于(   )A. 实现民族独立愿望       B. 巩固辛亥革命成果C.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 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矢志不渝追求振兴中华和维护国家统一。当今,我们增加了“爱国主义者”的内涵,是为了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弘扬孙中山先生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坚守民族大义,反对“台独”,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团结携手为民族复兴,为国家完全统一持续努力,D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的愿望,护国运动巩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均与题干“改革开放后”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11. 1972年,尼克松在周恩来总理举行的欢迎宴会上说:“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虽然我们不能弥合我们之间的鸿沟,我们却能够设法搭一座桥,以便我们能够越过它进行会谈。”这说明(   )A. 中美两国之间的分歧无法逾越       B. 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思想C. 国家利益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       D. 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答案】C【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和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两国从自身的国家利益出发改善两国关系,C项正确;“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中美两国分歧可以逾越,排除A项;“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思想”,材料没反映,也不符合事实,排除B项;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2. 古代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河水涨落和太阳的变化规律制定了太阳历;凯撒组织学者对太阳历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儒略历。这说明A. 古代文明之间存在交流       B. 东方文明优于西方文明C. 儒略历影响世界历法       D. 西方文明成果源自东方【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古代埃及人制定了太阳历;凯撒组织学者对太阳历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儒略历”可知,罗马的历法文明是在埃及历法文明的基础上完善了,这说明古代文明之间存在交流,A项正确;文明没有优劣之分,材料只是说儒略历的来历而没有说它的影响,西方文明借鉴东方文明成果,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3.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可见,其提出(   )A.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 参与国家的管理C. 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D. 发展社会生产力【答案】A【解析】【详解】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共产党宣言》中提出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A项正确;材料不是说明无产阶级主要任务是参与国家管理、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生产力,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   14. 如表显示的是苏联五年计划的完成情况。导致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五年计划时间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八五”1966—1970年7.78.5“九五”1971—1975年577.4“十五”1976—1980年3.74.4      A. 经济体制僵化       B. 中苏关系破裂       C. 农业改革成功       D. 社会性质改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图表所给数据可知,“八五”、“九五”、“十五”期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社会劳动生产增长不断下降;其原因是由于斯大林模式具有严重的弊端,经济体制僵化,阻碍苏联经济持续发展,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A项正确;中苏关系破裂是外交方面,题目考查的是经济角度,排除B项;苏联改革未摆脱斯大林模式,仍然以重工业为主,农业改革并未成功,排除C项;1991年,苏联解体后,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15. “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发起极限制裁,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对国际粮食价格、能源价格造成巨大冲击,令全球供应链‘梗阻’越发严重,给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设置更多阻碍。”材料说明(   )   A. 新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B. 地区矛盾和冲突依然存在C. 经济全球化受到了冲击       D. 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对国际粮食价格、能源价格造成巨大冲击,令全球供应链‘梗阻’越发严重,给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设置更多障碍。”可知,俄乌冲突对国际粮食价格、能源价格造成了巨大冲击,给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设置了更多的障碍。这说明俄乌冲突 使经济全球化受到了冲击,C项正确;新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排除A项;地区矛盾和冲突依然存在本身是正确的,但是材料强调的是美国对国际粮食价格、能源价格造成巨大冲击,令全球供应链‘梗阻’越发严重的内容,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题干内容未体现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排除D项。故选C项。二、辨析改错(8分)16. 民主与法制具有渐进性,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1)《查士丁尼法典》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3)以《中国土地法大纲》为法律依据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4)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宅地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答案】(1)错误"《查士丁尼法典》”改为“《十二铜表法》”。   (2)正确    (3)错误,“《中国土地法大纲》”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错误。“《宅地法)”"改为“《社会保障法)”。【解析】【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故原题错误,"《查士丁尼法典》”改为“《十二铜表法》”。【小问2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故原题正确。【小问3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法律依据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故原题错误,“《中国土地法大纲》”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小问4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故原题错误,“《宅地法)”"改为“《社会保障法)”。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敌人的强大,红军的弱小,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这些特点,规定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指导路线及其许多战略战术的原则⋯⋯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摘编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材料二  受苏联经验影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一度也出现了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的问题,长时期坚持“人民公社”“大跃进”“总路线”三面红旗,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这种“极左”思想的影响下,“文化大革命”爆发,使党和国家遭受了极大的损失。——摘编自孙梦思、邢继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历程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的历史性决策。(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在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应吸取的教训。【答案】17. 特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敌人强大,红军力量弱小,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影响:促使中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18. 问题:追求高指标、高速度;人民生活水平低:“极左”思想泛滥。(答出任意2点即可)决策:改革开放。   19. 教训:中国革命与建设均不能照抄照搬别国模式,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红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可知,这体现的特点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敌人强大,红军力量弱小,土地革命。影响: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可知,这促使中国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画。【小问2详解】 问题:根据所学和材料二“一度也出现了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的问题,长时期坚持人民公社大跃进、总路线三面红旗,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可知,这体现的问题是,追求高指标、高速度,人民生活水平低,“极左”思想泛滥。决策:根据所学可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出现的问题解决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小问3详解】教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革命从原来城市中心转移到农村包围城市,开创“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在经济建设上从原来的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运动到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都体现了我们党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革命与建设均不能照抄照搬别国模式,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最初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尽管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但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世界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末期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二  二战后很长时间内,美国多任政府均把实现欧洲一体化作为美国的重要战略。在美国看来只有统一强大的欧洲才能有效地“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又可以避免德国民族主义死灰复燃,欧洲复兴也是美国经济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鉴于政治上和经济上新的局面,美国决定重新调整对欧关系,对欧洲一体化实行有条件的支持。冷战结束后,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逐渐清晰,形成了“新欧洲”战略,积极介入欧盟扩大事务,支持亲美国家入盟,以此增加约束和控制欧盟的筹码。——摘编自华芳《美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角色转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期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对欧洲一体化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欧洲地位变化的因素。   【答案】18. 原因: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亚非拉诸国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答出任意2点即可)   19. 变化:由支持欧洲一体化到有条件支持再到积极介人欧盟扩大事务。原因:维护美国霸主地位的需要;欧盟实力增强;冷战的兴起与结束。(任意2点即可)    20. 因素:资产阶级革命;经济发展;美国援助;国际形势变化;世界大战等。(答出任意2点,其他言之成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一“到19世纪末期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欧洲能够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主要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亚非拉诸国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小问2详解】变化:根据材料二“美国多任政府均把实现欧洲一体化作为美国重要战略”“美国决定重新调整对欧关系,对欧洲一体化实行有条件的支持”“支持亲美国家入盟,以此增加约束和控制欧盟的筹码”可知由支持欧洲一体化到有条件支持再到积极介入欧盟扩大事务。原因:根据材料“冷战结束后,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逐渐清晰”可知美国都是从本国利益出发,主要是维护美国霸主地位的需要;随着冷战的兴起和结束,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态度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多极化趋势可知欧盟实力的增强,积极介入欧盟扩大事务,支持亲美国家入盟,以此增加约束和控制欧盟的筹码。【小问3详解】因素:综合上述材料的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从欧洲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再到受到美国约束控制,都受到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自身实力和外部实力的影响,影响欧洲地位变化的因素有:资产阶级革命、经济发展、美国等其它的援助、欧洲自身的综合实力发展,国际形势的变化,世界大战等。   四、活动与探究(12分)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材料  历代中国政府在边疆地区的重要举措简表(部分)朝代历史解释A.____联合回纥灭西突厥,中央政权完全统一西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同意吐蕃赞普的求婚B.元朝C.____先后18次修筑长城,并在长城沿线设立卫所,抵御蒙古贵族的南扰;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维护东南沿海安全;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D.清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C两处的朝代名称。(2)结合所学知识,从BD中任选一项,撰写其历史解释。(3)综合材料,谈谈你对历代中央政府边疆治理认识。【答案】19. A.唐朝;C.明朝。   20. B.元朝在澎湖岛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在西藏设立宜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宜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管辖。(答出任意2点即可)   D.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准噶尔叛乱与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朝两次进攻盘踞于雅克萨的俄军。最终中俄双方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答出任意2点即可)    21. 认识:政策的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一个朝代的兴衰存亡。而且对于作为整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也产生重大影响;开明友善的民族政策对古代边疆的有效治理可以大大减少汉族和少数民族间的隔阂,增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答出任意1点。其他言之成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朝代名称:根据材料“联合回纥灭西突厥,中央政权完全统一西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同意吐蕃赞普的求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处应填的是唐朝。这些措施是唐朝时期边疆管理措施;在根据“先后18次修筑长城,并在长城沿线设立卫所,抵御蒙古贵族的南扰;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维护东南沿海安全;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可知,这些都是明朝的边疆管理措施,故C处应该填明朝。【小问2详解】历史解释:根据所学知识,历史解释就是依托于历史史实形成一般性的观点和看法,实际上也就是对历史事实的评价和观点,主要介绍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和意义几个要素。结合元朝或清朝时期边疆管理措施开展历史解释。 示例B.元朝在澎湖岛设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在西藏设立宜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宜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管辖。   示例D.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准噶尔叛乱与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清朝两次进攻盘踞于雅克萨的俄军。最终中俄双方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小问3详解】认识: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我国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边疆的管理,通过各种措施因地制宜的管理边疆地区,因此可以得出的认识是多方面的,言之有理即可。如:政策的正确与否不仅直接影响一个朝代的兴衰存亡。而且对于作为整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也产生重大影响;开明友善的民族政策对古代边疆的有效治理可以大大减少汉族和少数民族间的隔阂,增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4-04-12 20:20:01 页数:13
价格:¥9 大小:481.50 KB
文章作者:zjl16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