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4春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四单元 第9课【基础巩固】1.右面为敦煌唐墓出土的胡人牵驼砖影印图。图中胡人穿波斯装,一手执缰引驼,一手拄手杖跋涉。类似内容的砖刻在唐墓多有发现。材料可以用来佐证这一时期(  )A.波斯服装流行民间B.中国瓷器畅销于欧洲C.陆上丝绸之路畅通D.敦煌成为工商业市镇【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外贸易十分繁盛,大量胡商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进行商业贸易,唐朝墓葬中发现的胡人牵驼砖证实了当时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故选C项。2.汉朝时,从西域输入内地的货物虽然较多,却只“盈于后宫”“充于黄门”,并没有真正流入民间社会。据此可知,当时(  )A.丝路贸易具有官方性质B.民间购买力待加强C.自然经济具有排外特点D.区域贸易范围有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输入内地的货物并没有真正流入民间社会,而是流入皇宫,这说明丝路贸易具有官方性质,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反映民间购买力的高低,排除B项;材料与自然经济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区域贸易的特点,而不是范围,排除D项。3.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东罗马帝国金币及仿制品超过40枚。这些金币跨越两个世纪(408—610年),其中新疆出土5枚、宁夏4枚、青海2枚、内蒙古2枚、甘肃1枚、陕西8枚。这说明当时(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占有一定优势B.政治动乱并未完全阻隔陆路贸易C.黄金已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货币D.西北地区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08—610年的中国和东罗马帝国都有很多战乱发生,但是政治动乱并没有完全阻隔双方的交流,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描述无法得知中国在对外贸 易中是否占有一定优势,排除A项;从材料无法得出C、D两项结论,排除。4.黑城遗址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曾经是河西走廊通往漠北的必经之路和交通枢纽,在历史上占有非比寻常之位,这里出土了西夏时期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彩绘双头佛和元代纸币等文物。这一遗址可用来说明我国(  )A.宋代朝廷重视北方边疆的贸易B.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壮举C.成吉思汗征服西夏王朝的史实D.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繁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黑城遗址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曾经是河西走廊通往漠北的必经之路和交通枢纽”可知,黑城遗址是一个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体现了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繁荣,故D项正确;黑城遗址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而非北宋境内,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草原丝绸之路的繁荣,而且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出成吉思汗征服西夏王朝,排除C项。5.《汉书·张骞传》记载,张骞从西域返回后,向汉武帝汇报说:“今身毒(古印度)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据此可知,张骞向汉武帝提出的计划是(  )A.沿河西走廊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B.开辟从四川出发经印度到中亚等地的商路C.开辟一条通往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D.从漠北草原西行通往小亚细亚或欧洲等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张骞从西域返回后,向汉武帝汇报沿途情况,指出印度距离蜀地不远,已与蜀地有往来,且沿途没有侵扰,建议开辟从四川出发经印度到中亚等地的商路,故B项正确。6.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西汉时中国已经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路。唐朝时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唐朝只特许广州统一经营对外贸易D.唐朝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全球化意义【答案】B【解析】中国自汉朝即向西方输出丝绸,因此同时期罗马地区的人开始称中国为“丝国”,故B项正确;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故A项错误;只特许广州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的是清朝,故C项错误;唐朝的海上丝绸之路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北部诸国以 及红海沿岸、东北非和波斯湾诸国,不具有全球化意义,故D项错误。7.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来自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透露出唐朝(  )A.生产技术的成熟B.对外交往的盛况C.西域都护的设置D.丝绸之路的开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开始出现来自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可知,唐朝与地中海及印度等地有交往,这透露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盛况,故B项正确;材料与生产技术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西域都护的设置,故C项错误;丝绸之路开通于西汉,故D项错误。8.元朝时,大量波斯商人将钴蓝颜料带到中国,直接参与青花瓷的设计与监制;针对西亚乃至欧洲市场的需求,青花瓷采用了西方常见的葡萄藤图案。这表明(  )A.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B.中国瓷器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喜爱C.东西方文化直接交流开始于元朝D.人口迁移促进文化的碰撞与交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波斯商人将钴蓝颜料带到中国,并直接参与了青花瓷的设计与监制,波斯商人在带回瓷器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文化;同时中国也在迎合欧洲市场需求的过程中丰富了青花瓷的设计图案。因此,材料表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故选A项。【能力提升】9.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朝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朝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通道。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通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B.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D.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答案】D【解析】材料“对打通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强调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了中国与西方的联系,故D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对丝绸之路的开辟起到关键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张骞出使西域直接开辟了丝绸之路,排除A项;材料强调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了中国与西方的联系,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汉宣帝时设置西域都护,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排除C项。 10.亚历山大远征后,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这表明(  )A.张骞对丝绸之路开辟作出决定性贡献B.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C.希腊文明的传播对丝绸之路开通的贡献D.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答案】C【解析】材料指出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丝绸之路西段已经开通,这一部分交通体系是希腊文明的传播范围,它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通,故C项正确;材料指出张骞到达中亚之前丝绸之路西段实际上已经开通,不是在强调张骞的贡献,也没有表明开辟丝绸之路势在必行,故A、B两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提及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故D项错误。11.西汉时期,临邛(今四川邛崃)境内铁矿资源丰富,所生产的铁农具和厨具等通过西南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广大西南夷地区,临邛卓氏家族就因冶铁而成为巨富。这反映出(  )A.汉代铁器已经推广到了全国B.铁器贸易促进了民族交流C.盐铁官营推动边远地区发展D.丝绸之路推动中外技术交流【答案】B【解析】西南夷是汉代对分布于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广大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临邛生产的铁农具等输入广大西南夷地区,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发展,反映出铁器贸易促进了民族交流,故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临邛生产的铁器推广到西南夷地区,排除A项;盐铁官营是中国古代朝廷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的政策,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外交流”,排除D项。12.唐初,大臣魏征曾说:“夫美玉明珠,孔翠犀象,大宛之马,西旅之獒,或无足也,或无情也,生于八荒之表,途遥万里之外,重译入贡,道路不绝者,何哉?盖由乎中国之所好也。”由此可以看出,魏征(  )A.认识到对外贸易的意义B.提倡平等互利的中外贸易C.赞成重开陆上丝绸之路D.主张设立贸易管理机构【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生于八荒之表,途遥万里之外,重译入贡,道路不绝者,何哉?盖由乎中国之所好也”可知,魏征认为对外贸易有利于满足中国的需求,说明魏征认识到对外贸易的意义,故A项正确。13.由于罗盘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宋代的海船可以长年在海上远行,航海家从广州、泉州启航,横越北印度洋,直航至西亚和非洲东海岸。这表明(  ) A.罗盘针是推动远航的重要条件B.中国古代海上航行始于宋代C.罗盘针是推动远航的根本原因D.宋代开始开通海上丝绸之路【答案】A【解析】材料“由于罗盘针广泛应用于航海,宋代的海船……从广州、泉州启航,横越北印度洋,直航至西亚和非洲东海岸”表明罗盘针的应用推动了宋代远航,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足以说明中国古代海上航行始于宋代,故B项错误;罗盘针是推动远航的重要条件,但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西汉已经开辟通往印度洋的海路,故D项错误。14.史载,“(大)宛……以蒲陶(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陶、苜蓿,极望”。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大宛与汉朝存在一定经济交流B.大宛仰慕并学习汉朝先进的技术C.汉朝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D.汉朝统治者崇尚奢靡的生活方式【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朝引进原产自大宛的葡萄、苜蓿,这说明大宛与汉朝存在一定的经济交流,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排除。15.有学者提出“草原文化带”这一概念,即陆上丝绸之路已由最初的商贸动机,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的文明形态,例如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这说明陆上丝绸之路(  )A.形成了高级文明形态B.侧重于塑造文化特色C.促进了文明融合发展D.缔造出灿烂草原文化【答案】C【解析】材料“例如建筑、音乐……直至水乳交融”说明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文明融合发展,故选C项。16.“穿越欧亚的贸易暴露出东西方在财富上的巨大差距,这些差距有助于塑造接下来两千年的地区史。筹措资金的问题成了西方历史的主题,也成了世界历史的主题。现今伊朗所处的地区位于亚欧大陆贸易的中心位置,它把中亚市场同西南亚和地中海地区连接起来。因此,轴心时代第一个伟大帝国在此发端并不奇怪。”材料意在说明,亚欧贸易(  )A.影响了亚欧地区政治版图B.有利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C.推动世界各国的对外扩张D.导致东西方的发展失去平衡【答案】A【解析】材料“它把中亚市场同西南亚和地中海地区连接起来。因此,轴心时代第一个伟大帝国在此发端并不奇怪”体现的是亚欧贸易对于帝国兴起的影响,即亚欧贸易影响了亚 欧地区的政治版图,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亚欧贸易对亚欧地区政治版图的影响,B、C、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出现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丝绸之路是复数形式:白银之路、西欧之路、技术之路。这样的章节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材料二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沿路国家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一个改革开放40余年后的中国,可以更直接细致地感知和了解优秀的中华文明,进而接纳甚至吸收其优秀的成分。——摘编自张勇《略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亚欧文明交流方面归纳丝绸之路所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历史基础和时代背景。【答案】(1)影响:影响文明进程;使经济文化交往联系更加密切;促进物种和人员的流动;推动科学技术交流。(2)历史基础:古代丝绸之路。时代背景: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的需要。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代的主要贸易港有交州、广州、泉州、扬州四大港,而宋代港口则广泛分布于北起京东路,南至海南岛的广大区域……唐代的海外贸易已达波斯湾沿岸,主要贸易区域在巴格达经印度、马六甲至广州航线以北地区。宋代的贸易范围……开始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航行,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两宋时期,进出口商品的种类都有了很大增长,进口商品主要是一些原材料,如香料、矿石、马匹等,而出口商品大多数是制成品,如丝绸、瓷器、书画等,这表明中国在当时的海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价值高达数十万贯。——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材料二 明清统治者也自称受命于天,君临天下,统驭华夏,构建起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四邻国家为藩屏的封贡体系。明太祖告诫:“吾恐后世子孙,倚中国富强,贪一时战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藩属国内部事务由各国自主处理,中国不加干涉。藩属国受外来侵略,中国政府有义务保护其安全。中国还出面调停藩属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避免战争,使藩属国和睦相处。封贡体系各国之间,经济、技术和人员广泛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因封贡使团来往交流及学者互访并留学等,中国传统文化广泛传播到藩属各国, 各国优秀文化也传到中国,共同构筑了中华文化圈。各国对海难船货互助互救,乾隆时,政府建立了动用公款抚恤沿海各国难船的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海上互救的力度。——摘编自张顺洪等《世界历史(第34册):明清时代的中国与世界》(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外贸易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封贡体系的积极作用。【答案】(1)主要表现:贸易港口大大增多;贸易范围有所扩大;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贸易物品种类增加)。主要原因:原本正常沟通的陆上丝绸之路贸易受阻;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鼓励;交通的便利,宋代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2)积极作用:有利于区域内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推动了区域内贸易、人员、技术交流;促进了区域内思想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广泛传播,共同构筑了中华文化圈;增强了区域内互助抗灾能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3-06 09:00:02 页数:7
价格:¥2 大小:118.9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