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模拟考试
>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历史试卷(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历史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5
2
/15
剩余1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4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84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高坎垅遗址进行了部分挖掘,墓中随葬器物的数量、种类、质地有所不同,随葬品大部分是实用陶器,陶器轮制,器体高大厚重,主要器形有簋、碗、盆、豆、瓮、釜、罐等。据此可推知,该遗址()A.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B.所在地具有较理想农耕环境C.陶器的制作工艺水平日臻成熟D.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高坎垅遗址随葬品大部分是实用陶器,结合所学知识,陶器是伴随着农业而出现的,是炊煮粮食的佐证,簋、碗、盆、豆、瓮、釜、罐等器形主要是用作蒸煮、盛食、用水等,这符合农业生产状况下的生产、生活方式,B项正确;随葬品数量、种类、质地有所不同,仅能说明存在社会分工,但不能确定是否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排除A项;陶器制作水平的成熟未有反映,排除C项;“已摆脱”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2.《韩非子·解老》中记载“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贵虚静而重变法”。这反映了韩非子()A.重法令并保持其相对稳定B.强调道德教化与法治并重C.追求虚静且反对变革法令D.重视治国的稳定和持续性【答案】A【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中国。根据材料“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可知,《韩非子·解老》的这部分内容主要强调了法治在治理大国中的关键作用,但是它同时也指出,如果频繁变动法令则会给民众带来负面影响,导致民不聊生,A项正确;材料未提到道德教化与法治并重,且该说法不符合韩非子的观点,排除B项;材料“重变法”表明韩非子重视变法,并非反对变革法令,排除C项;韩非子除了强调治国的稳定性,还强调变法的重要性,该说法对材料解读不全,排除D项。故选A项。3.《盐铁论》记载了桑弘羊与贤良方正就专卖制度的辩论经过,桑弘羊认为,“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并以此作为盐铁官营、均输、榷酒政策的理论依据。汉代专卖制度的实行()A.淡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激化了矛盾导致王朝覆灭C.推动了工商业迅速发展D.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范围为汉代(中国)。桑弘羊的观点为汉代实行盐铁官营、均输、榷酒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这反映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D项正确;淡化了重农抑商政策与史实不符合,排除A项;材料未提到专卖制度激化了矛盾并导致王朝覆灭,排除B项;专卖制度实际上是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4.《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大历四年正月十八日,敕有司:“定天下百姓及王公已下每年税钱,分为九等……夏税,上田亩税六升,下田亩税四升。秋税,上田亩税五升,下田亩税三升。荒田开佃者,亩率二升。”据此推知,该税制()A.不抑兼并,按财产两次征税B.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计亩征银C.以均田制为基础,分类征收D.废除丁税人身依附关系松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中《旧唐书·食货志》的记载,大历四年对百姓及王公贵族的每年税钱进行了规定,并根据家庭的贫富程度分为九等。同时,夏税和秋税的征收额度也与田亩的等级有关,可知这是两税法。两税法承认土地私有,在法律上放开了土地兼并的限制,按照资产和土地分两次征收,即以土地和资产为征税依据,分夏秋两季征收,A项正确;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计亩征银是“一条鞭法”,排除B项;以均田制为基础,分类征收是租庸调制,排除C项;废除丁税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发生在清朝,排除D项。故选A项。5. 皇帝的诏书,在唐代归宰相中书省拟定。皇帝亲览后在纸尾批几句,加盖御印,经宰相出旨。到宋初,宰相对于某事提出几项意见,拟成几条办法,送由皇帝决定,然后宰相再照皇帝意见正式拟旨,谓之“面取进止”。这反映了唐至宋()A.中枢权力机构的不断变动B.君权侵揽强化专制C.宰相的意见愈发受到重视D.中央决策愈发民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至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从唐朝到宋朝,皇帝对宰相的决策影响力越来越大,最终皇帝决定宰相的决策内容,这反映了君权侵揽和专制强化,B项正确;题干主要描述了皇帝诏书拟定和决策过程的变化,没有提到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动,排除A项;题干中提到皇帝对宰相的意见有更大的决策权,而不是宰相的意见受到更多的重视,排除C项;题干中描述的是皇帝对宰相决策的更大影响力,而不是决策更加民主,排除D项。故选B项。6.如表为明初徽州部分土地买卖契约文书。由表可知,明初()明初徽州部分土地买卖契约文书契约内容歙县汪镒卖山骨并苗契四至内该身盘分之一、自情愿凭中将前项山骨并苗尽行立契出卖与本都李宗明名下为业,面议价银陆两贰钱五分正休宁县张孟威卖地契面议作时值价银贰两正,其银当日收足,其地今从出卖之后一听买人自行叫工看管休宁县李彦清卖田契今来无物支用,自情愿将前项四至内田骨并租苗柿木尽行立契出卖与李希泰名下,三面议作时值价白银拾肆两正A.土地兼并日趋严重B.政府主导促进白银货币化C.商品经济迅速发展D.市场调节推动白银货币化【答案】D【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初(中国)。题干提供的一手史料为明初徽州部分土地买卖契约文书,其内容都体现了白银交易,符合明初由于宝钞信用贬值,民间自发使用白银,推动白银货币化的史实,D项正确;明初土地兼并情况日趋严重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政府主导的信息,排除B项;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与材料的主旨不符,材料中三则契约主要强调白银货币化,排除C项。故选D项。7.1901年6月,清廷正式向列强宣战,东南督抚随即与各参战国达成和平协议,并签订“上海租借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士产业归南洋大臣……切实保护”等条款。这一现象()A.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B.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C.反映了政府以保境安民为要D.体现了适应外交近代化的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1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东南督抚与各参战国达成和平协议,这反映的是东南互保事件。“东南互保”是列强为保护已攫取的利益,防范义和团运动向南方地区扩展,而勾结南方相关督抚订立的协议。东南督抚为求列强战火不烧到各自辖区而不遗余力地实施该条约,表面上保住了其辖区的“常规”秩序,实则满足了列强的政治需要,维护了列强的在华利益,同时也反映了中央式微,地方权大,所以,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基础,B项正确;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始终存在,排除A项;清廷向列强宣战和东南督抚与各参战国达成和平协议,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是为了保境安民,排除C项;此时处于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东南督抚与各参战国达成和平协议,是为了自己利益,也满足了列强的政治需要,维护了列强的在华利益,与外交近代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8.1915年美国举办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并邀请中国参加。北京政府专门成立了巴拿马赛会出口协会,在各地征集10万多件赛品参展,会上中国展品获得各项大奖742项,展后中国出口大幅增加。这一事件()A.便利了美国加紧对中国经济侵略B.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助推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D.造成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由题干信息可得知,1915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中国政府积极回应美国邀请,参加博览会,由此推动了外贸出口,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B项正确。A项的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C项“显著提升”表述错误,排除C项;D项“造成了中国卷入”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9.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的各阶层占比为:工人4%,贫农65%,中农25%,富农1%,商人1%,知识分子2%,地主2%。这一做法()A.发展了土地革命的社会基础B.旨在保障边区农民的根本权益 C.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D.落实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选项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时空范围为1937年(中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商人及知识分子均占有一定的比例”可知,这主要是为抗日战争服务,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项正确;“土地革命”与题干时间不相符合,排除A项;材料里的政策意图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抵抗日本侵略,排除B项;国共矛盾不是此时期的主要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征收祠堂、庙宇、寺院、教堂、学校和团体在农村中的土地及其他公地,但清真寺所有的土地,在当地回民同意下,得酌予保留。”这一规定()A.巩固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推动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D.反映了地方回民势力十分强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中国。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题干中本应没收的清真寺的土地经回民同意后可以保留,这是对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中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反映新中国建立后,与抗日无关,排除A项;社会主义改造是1953年开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回民势力,排除D项。故选C项。11.近十年来,中国一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加快推进,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合作项目为当地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弘扬以和平、合作、包容、融合为核心的亚洲价值观。这些反映了我国()A.贯彻“亲、诚、惠、容”理念,发展友好关系B.秉持“真、实、亲、诚”原则,构建伙伴关系C.直接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D.基本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和封锁包围【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材料项目“中国一东盟自贸区”“ 中老铁路(中老铁路是一条连接中国云南省与老挝的电气化铁路)、雅万高铁(雅万高速铁路是一条连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和万隆的高速铁路)”等信息所涉及国家都是中国的周边国家,结合所学,我国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A项正确;“真、实、亲、诫”是中国处理与非洲国家关系的原则,排除B项;上合组织成立于200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基本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和封锁包围”是建国初期的事情,排除D项。故选A项。12.西塞罗(公元前106年一前43年)认为判断法律的好与坏“并非看其是否是以元老院的决议抑或是以人民大会的决议形式通过的法律。当那些违背自己的诺言和声明,给人民制定有害的、不公正的法规的人立法时,他们什么都可以制定,只不过不是法律。”这说明西塞罗主张法律()A.以维护罗马民主制为前提B.要具有折中色彩C.需满足人民的愿望与要求D.应实质大于形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罗马。从材料可知,西塞罗认为“判断法律的好与坏,并非看其是否是以元老院的决议抑或是以人民大会的决议形式通过”,也就是应看重其内容和实质,D项正确。罗马共和时期不等于民主制,排除A项;从材料看不出折中色彩,排除B项;罗马法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不可能满足人民的愿望与要求,排除C项。故选D项。13.所有中世纪西欧的城市都是一种社会共同体,成员一般无血缘关系,把他们结合起来的纽带是一种契约或是封建主赐予的特许状,或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城市章程。没有任何城市公开宣示或建立等级制。据此推知,中世纪西欧城市()A.已初步体现了近代文明精髓B.实行王权与教权共治的体制C.构成欧洲政治结构主体单位D.封建主对城市控制日益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市民无血缘关系,其通过契约、特许状或是城市章程结合在一起,一定程度脱离了封建关系,于法理上地位平等,初步体现了自由平等的近代文明特质,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教会政治地位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城市自治的特点而非其在西欧政治结构中的地位,排除C项;封建主加强对城市的控制与“没有任何城市公开宣示或建立等级制”等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下表为英国政府在19世纪采取的一些措施。这些措施() 英国政府在19世纪采取的一些措施年份措施1834年颁布《济贫法修正案》1842年颁布《矿井法》1844年颁布《工厂法》1847年颁布《十小时工作日法案》1848年颁布《公共卫生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A.维持了自由劳动力市场需求B.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C.解决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D.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英国率先于19世纪4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政府通过颁布法令”规范工业生产,缓和社会矛盾,建立自由市场,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济贫法修正案》的颁布维持了自由劳动力市场需求,但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A项;“解决了”环境问题,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二战后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得到发展,19世纪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并未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15.1916年,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中指出,“所谓民族自决,就是民族脱离异族集合体的国家分离,就是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但民族自决“这种政治民主要求并不就等于分离、分裂、建立小国家,它只是反对任何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彻底表现”。列宁认为的民族自决是()A.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有权以自决的方式进行民族分离B.各个民族可以在自主选择基础上自由决定分立还是联合C.以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和异族压迫为主要历史背景D.每个民族都有建立独立的国家并决定自己的政府的权力【答案】C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民族自决只是反对任何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彻底表现,列宁强调除了政治自决,即国家独立、建立民族国家以外没有其他意义,不是任何民族在任何条件下都有权以自决的方式进行民族分离,C项正确;根据材料“民族自决‘这种政治民主要求并不就等于分离、分裂、建立小国家,它只是反对任何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彻底表现’”可知,列宁认为民族自决并不代表国家分离,排除A项;列宁认为民族自决并非分离、分裂,民族自主决定产生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好的,且列宁并未强调联合,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建立政府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6.下图所示漫画题为《不会被传染!》,画中左边床上的人说:“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右边床上的人依次得了“斯大林瘙痒症”“希特勒炎症”“闪电战瘟疫”“纳粹发热病”“法西斯流感”。该漫画说明()A.经济危机使欧洲各国出现严重社会危机B.二战初期美国仍受孤立主义政策的影响C.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二战的重大转折点D.二战以后以美苏为首两大阵营冷战对峙【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初期(世界)。读图可知,头戴星条标志的美国人庆幸没与苏德等欧洲国家捆绑在一起,没有受到希特勒的“闪电战”波及,未遭到德国法西斯侵略,描绘了二战初期美国采取中立自保政策,仍受孤立主义政策的影响,B项正确;经济危机在1929-1933年,在材料涉及时间之前,排除A项;斯大林格勒战役在材料涉及时间之后,排除C项;D项在二战后,排除。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示意“封”“郡”二字的字形结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 材料二公元前227年,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之后,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数目大为增加,行省制成为罗马统治海外领地的重要制度。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长期的战争以及行省需要重兵驻扎,从而为军阀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行省制的发展,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即与氏族血缘关系有联系的具有闭塞性质的罗马公民集体,最终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古代中国的县,出现在春秋时期。……郡大概到春秋末期才出现,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在秦汉帝国,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马帝国仍存城邦时期血缘关系的残余。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秦汉郡县的机构庞大,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人员众多,但管理层次则是相当分明的,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性质,所以罗马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行省主要负责税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远不及秦汉郡县管辖得那样广泛。尽管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控制不断加强,但罗马行省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1)根据材料一、从表中字形结构演变来分析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主要区别。(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建立的异同点,并分析不同的主要原因。【答案】(1)区别:分封制——封疆建国,割据一方;郡县制——为君主管理地方。(2)相同:形成都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向帝国发展及扩张的产物;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都促进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不同:前者机构复杂,职能广泛,管理层次分明;较为彻底地铲除氏族血缘关系残余。后者机构设置简单,职能有限,管理层次不够分明;存在氏族血缘关系残余。原因:秦汉帝国建立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大一统基础之上;罗马帝国通过武力征服,缺乏统一的基础。【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古代(中国)。区别:据材料一“封”的金文字形,左边像土上长着丰茂的树木形,右边是一只手(又,后来写作“寸”),表示聚土培植,《说文》:“封,爵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结合所学得出分封制是封疆建国,割据一方,形声。据材料一,“郡”字从邑,君,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结合所学得出郡县制是为君主管理地方。 【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秦汉时期(中国)、古罗马时期。第一小问相同点,据材料二“公元前227年,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以及“古代中国县,出现在春秋时期。……郡大概到春秋末期才出现,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得出,形成都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向帝国发展及扩张的产物;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根据材料“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以及“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得出,都促进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不同点,秦汉郡县制:据材料“在秦汉帝国,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马帝国仍存城邦时期血缘关系的残余”得出,较为彻底地铲除氏族血缘关系残余;据材料“秦汉郡县机构复杂,人员众多,但管理层次则是相当分明的……远不及秦汉郡县管辖得那样广泛”得出,机构复杂,职能广泛,管理层次分明。罗马行省制:据材料“但罗马帝国仍存城邦时期血缘关系的残余”得出,存在氏族血缘关系残余;据材料“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罗马行省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得出,机构设置简单,职能有限,管理层次不够分明。第二小问原因,联系所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的相关知识可得出,秦汉帝国建立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大一统基础之上;罗马帝国通过武力征服,缺乏统一的基础。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20、30年代,一批当时中国知名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等参与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章士钊一战后曾游历欧洲,目睹其满目疮痍后,片面地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归因于工业化。因此,为了避免中国重蹈覆辙,时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的他于1923年8月发表《业治与农》一文,他宣称“吾国当确定国是,以农立国”。此文一出,争议不绝于耳。梁漱溟鼓吹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中国发展的根本在农业,工业发展应摆到农村、农业发展之后,“乡村建设是中国工业化的唯一道路”。在董时进看来,世界工业国已有许多,竞争激烈,如果中国再加入其中,不会有太大发展空间;中国如以工立国,必然导致外资入侵,进行资源掠夺;相较而言,以农立国更适合中国国情,以农立国能保持社会稳定,无所谓失业和罢工。 吴景超对董时进的观点提出了批评,称其观点为“经济上的复古论”,中国要摆脱经济上的落后面貌,必须采行西方“机械的生产方法”。他指出,“在目前这种外患严重的时期,我们对于如何使中国由弱而强一问题,一定看得比如何使中国由贫而富一问题更为重要”。张培刚指出,“只有政府实际负起责任来,加以社会人士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农国的工业化。这是对梁漱溟、晏阳初等知识分子主导乡村建设派的一个善意提醒,也是对政府在乡村建设和农业工业化过程中作用发挥的呼吁。最终,“以工立国”这一观点获得了政府更多政策支持,对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同样大有裨益,这两派对于近代中国发展的贡献都应予以肯定。——摘编自李蕴哲、陈旭东《“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近代中国发展道路之争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启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展道路所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答案】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在内忧外患中探寻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以农立国”和“以工立国”之争是这一探索缩影。章士钊、梁漱溟等主张“以农立国”,深受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的影响;一战使国内出现对西方工业文明内在冲突的反思;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广大农民的生活并未从洋务运动以来的工业化中得到多大改善,他们强调以农业立国来振兴国家。这一方面夸大工业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端,另一方面又过分强调“农国精神”的重要性,使得他们的观点流于陈旧、保守落后,未能捕捉到工业化浪潮正磅礴于世界的时代新形势。吴景超、张培刚等主张“以工立国”,认为要挽救民族于危难,非建立强大的工业基础不可。鸦片战争战败让先进的中国人意识到工业的落后;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甲午战后“实业救国”逐渐成为时代潮流;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随着日本侵华的逐步加剧,中华民族处于危难境地,只有实现农国的工业化,才能生产出先进的武器装备,取得战争胜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这一争论,促使“农本商末”传统经济思想进一步瓦解,“以工立国”派获得政府更多政策支持,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了较大成就,同时促进了农业、农村的发展,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得到极大推进,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总之,工业、农业相互配合则可走向共荣,相互隔绝则会走向两败。这对于当下中国的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仍有借鉴价值。【解析】【详解】本题 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题。时空:20世纪30年代(中国)。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他宣称‘吾国当确定国是,以农立国’”“吴景超对董时进的观点提出了批评,称其观点为‘经济上的复古论’,中国要摆脱经济上的落后面貌,必须采行西方‘机械的生产方法’”可知近代中国,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就救国的道路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所以“以农立国”和“以工立国”就是救国道路探索的缩影。综合材料内容“梁漱溟鼓吹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中国发展的根本在农业,工业发展应摆到农村、农业发展之后”可知,章士钊、梁漱溟等主张“以农立国”,深受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一战使国内出现对西方工业文明内在冲突的反思;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广大农民的生活并未从洋务运动以来的工业化中得到多大改善,他们强调以农业立国来振兴国家。接着对这一思想进行评价,即这一方面夸大工业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端,另一方面又过分强调“农国精神”的重要性,使得他们的观点流于陈旧、保守落后,未能捕捉到工业化浪潮正磅礴于世界的时代新形势。吴景超、张培刚等主张“以工立国”,认为要挽救民族于危难,非建立强大的工业基础不可。根据材料“在目前这种外患严重的时期,我们对于如何使中国由弱而强一问题,一定看得比如何使中国由贫而富一问题更为重要”可知,鸦片战争战败让先进的中国人意识到工业的落后;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甲午战后“实业救国”逐渐成为时代潮流;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随着日本侵华的逐步加剧,中华民族处于危难境地,只有实现农国的工业化,才能生产出先进的武器装备,取得战争胜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接着对这一思想进行评价,这一争论,促使“农本商末”传统经济思想进一步瓦解,“以工立国”派获得政府更多政策支持,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了较大成就,同时促进了农业、农村的发展,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得到极大推进,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最后进行总结,农业立国和工业立国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工业、农业相互配合则可走向共荣,相互隔绝则会走向两败。这对于当下中国的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仍有借鉴价值。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13年至2015年,我国对“丹东一号”进行了考古调查。2015年11月4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北京组织召开“丹东一号”水下考古项目专家论证会,经过对出水文物的考察和各领域专家的质询、讨论,判定“丹东一号”沉船应为致远舰,沉舰身份得到确认。 材料二关于“致远舰”沉没情形的描述在各方资料交出现了不同的记载“2300吨的护卫巡洋舰‘致远’号,被日舰32厘米加农炮的榴弹击中吃水线,炮弹从舰体的一侧打穿到另一侧,军舰立即沉没海中。”——北洋水师总教习兼副提督汉纳根的书信战既酣,致远弹将罄,世昌誓死敌。将士知大势败,阵稍乱,世昌大呼曰:“今日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众乃定。世昌遂鼓轮怒驶,欲猛触吉野与同尽,中其鱼雷,锅船裂沉。——赵尔巽主编《清史稿》(1914年根据清廷档案、私家著述和文化典籍开始编订)下午3时左右,战斗更加激烈。“致远”遭到日军重炮轰击,弹孔累累,水线以下也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登上驾驶台,两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猛冲过去。敌人发现“致远”向“吉野”冲来,立刻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致远”的甲板起火了,但仍继续前进,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冲向“吉野”。……就在“致远”将要撞上敌舰的时候,不幸被一颗鱼雷击中,顿时全舰爆炸起火,不久就沉没了。——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爱国将领邓世昌》2015版(受赵尔巽《清史稿》记载影响)此次调查,也对致远舰的破损情况有了较准确的掌握,整体保存一般,钢板、锅炉零件因爆炸而抛离原来位置,火烧情况严重。考古发现外壳板保存完好……近稻部处发现保存完好的鱼雷引信、一些完好的弹药,均说明并未发生被鱼雷直接击沉或鱼雷舱中炮发生殉爆。致远舰……处于北洋舰队左翼最外围的位置,也是最容易成为日军集火攻击的对象……中炮进水后……一直坚持在战场上(考古揭示出大面积的火烧痕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2023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图2、图3对于考证“丹东一号”沉船是否为“致远舰”的史料价值。(2)根据材料二、围绕“致远舰”沉没的相关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并对致远舰沉没时可确知的历史史实进行说明。【答案】(1)图1是历史研究专著,且史料来源多为一手史料,对于了解致远舰的相关细节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应与其他史料相互对照使用。图2是考古实物,是一手史料,对于考证该残片是否为致远舰主炮部分从而确认“丹东一号”沉船是否为致远舰具有极高史料价值。图3是考古实物兼具文献史料的特征,是一手史料,瓷盘上的铭文“致远”对于考证丹东一号沉船是否为致远舰提供了直接证据,史料价值极高。(2) 致远舰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艘重要军舰,但在黄海大战中不幸沉没。关于致远舰的沉没原因,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是,致远舰在战斗中被敌舰的炮弹击中,导致船体受损,最终沉没。例如,北洋水师总教习兼副提督汉纳根的书信中提到,致远舰被日舰32厘米加农炮的榴弹击中吃水线,炮弹从舰体的一侧打穿到另一侧,军舰立即沉没海中。另一种观点是,致远舰在战斗中被鱼雷击中而沉没。例如,赵尔巽主编的《清史稿》以及受其影响的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爱国将领邓世昌》的描述,认为致远舰在向“吉野”冲撞时被敌舰发射的鱼雷击中,导致全舰爆炸起火,不久就沉没了。最新的考古发现表明,致远舰的沉没原因并非被鱼雷击中也不是单纯的中炮弹后立即沉没海中。根据《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对致远舰的破损情况有了较准确的掌握,整体保存一般,钢板、锅炉零件因爆炸而抛离原来位置,火烧情况严重。致远舰的外壳板保存完好,鱼雷引信也未发生殉爆。这说明致远舰的沉没原因并非被鱼雷击中。同时,考古揭示出大面积的火烧痕迹,说明致远舰在被击中后仍坚持在战场上,并未立即沉没。考古调查报告与前述描写致远舰沉没细节有出入,一方面说明了虽然关于历史事实的阐释几乎总是伴随着时代、政治环境和叙述者立场的变化而变动,但是历史事实是唯一的(历史是客观的,历史学是主观的);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在历史研究过程中要不断挖掘新的材料的重要性,新的史料的出现可以修正原有的一些历史结论。(历史研究方法要注重地下材料与地上材料的互证);(言之有理,即可)说明:有关致远舰沉没细节可确知的历史史实是一致远舰的沉没不是被鱼雷击中所致,而是被炮弹击中导致船体受损进水引发锅炉爆炸、船身大面积着火、船舰长时间遭受敌舰攻击,沉没之前邓世昌携全舰官兵一起,英勇无畏,冲向敌舰,壮烈殉国。【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中国近代)。根据《东方兵事纪略》“多参考当时的公文、电报、私人信函等”可知图1为历史研究专著,且史料来源多为一手史料,对于了解致远舰的相关细节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应与其他史料相互对照使用;根据“2014年出水”可知,图2是考古实物史料,“通过该残片对主炮进行复原,发现与‘致远舰’配备的装备一致”可知,残片对于考证“丹东一号”沉船是否为致远舰具有极高史料价值;根据“2015年出水”“盘心印有篆书‘致远’二字”信息可知图3瓷盘既是实物史料又兼具文献史料特征,由“‘致远’专属白瓷餐盘”信息可知,该瓷盘对于考证“丹东一号”沉船是否为致远舰提供了直接证据,史料价值极高。【小问2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首先要分别对材料中所反映的有关致远舰沉没的细节描写有出入的地方进行说明:北洋水师总教习兼副提督汉纳根的书信中提到,致远舰被日舰32厘米加农炮的榴弹击中吃水线,炮弹从舰体的一侧打穿到另一侧,军舰立即沉没海中。赵尔巽主编的《清史稿》以及受其影响的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爱国将领邓世昌》的描述,认为致远舰在向“吉野”冲撞时被敌舰发射的鱼雷击中,导致全舰爆炸起火,不久就沉没了。而《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认为钢板、锅炉零件因爆炸而抛离原来位置,火烧情况严重。从致远舰的外壳板保存完好,鱼雷引信也未发生殉爆说明致远舰的沉没原因并非被鱼雷击中。同时,考古揭示出大面积的火烧痕迹,说明致远舰在被击中后仍坚持在战场上,并未立即沉没。其次要提出自己的看法:考古调查报告与前述描写致远舰沉没细节有出入,一方面说明了虽然关于历史事实的阐释几乎总是伴随着时代、政治环境和叙述者立场的变化而变动,但是历史事实是唯一的(历史是客观的,历史学是主观的);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在历史研究过程中要不断挖掘新的材料的重要性,新的史料的出现可以修正原有的一些历史结论。(历史研究方法要注重地下材料与地上材料的互证)最后根据《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2023年)对致远舰沉没的可确知的历史史实进行说明:致远舰的沉没不是被鱼雷击中所致,而是被炮弹击中导致船体受损进水引发锅炉爆炸,船身大面积着火,船舰长时间遭受敌舰攻击,沉没之前邓世昌携全舰官兵一起,英勇无畏,冲向敌舰,壮烈殉国。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南省三湘名校、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试卷(附解析)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2届高三历史12月第二次大联考试卷(附答案)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大联考(12月)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2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数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大联考英语试卷(Word版附答案)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物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政治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模拟考试
发布时间:2024-02-01 08:45:02
页数:15
价格:¥3
大小:659.2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