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育才中学、西南大学附中、万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2025届2023-2024学年(上)12月名校联考历史试题本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如图为商周时期主要政治制度的变迁图。这反映出西周相对商朝而言()A.政治疆域概念日渐清晰B.王位继承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皇权呈现愈加强化趋势D.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2.战国时,赵武灵王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后仍顾虑各方意见。赵国的大臣肥义向王建议道:“......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赵武灵王遂下定改革决心,并通过“胡服骑射”让国力大增。商鞍在变法前也曾劝秦孝公说:高明的决策往往一开始会遭到世人非议,独到的深谋远虑必定为民众所不解。由此可推知,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A.限制人民群众的参与B.都重新塑造了社会风俗C.均以法家思想为指导D.面临着较强的社会阻力3.《秦律十八种•行书》中规定,传送命书及标明急字的文书,应立即传送;不急的,当天送完,不准搁压。搁压的依法论处。隶臣妾年老体弱及不足信赖的,不要派去送递文书。这可以说明秦朝的文书行政()A.有利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B.因刑法严苛而激化矛盾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有利于保障政令的畅通4.汉末三国时期胡人内迁,西晋灭亡,王室东迁。十六国中最早建立政权的匈奴贵族刘渊,自称汉朝皇室的后裔,其建立的政权以“汉”为国号。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分别建立了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等四个国家。诸多少数民族政权为谁是正统而激烈争执,一些臣僚以东晋为“华夏正朔所在”为由劝谏君主慎重考虑南征行动。这可以说明当时()A.少数民族政权完成了封建化B.国家统一趋势初显C.民族之间斗争激烈征战频繁D.华夏认同氛围浓厚5.如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后期的历史叙述。这说明唐后期() 《旧唐书·宪宗传》元和六年(811年),(宪宗)注意维护宣官神策中尉之权,但拒绝接受处州刺史进贡的助军钱绢,并颁布抚恤百姓德音以革弊立防。《南郊赦文》唐文宗(809—840年)(时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文宗领诏令)天下除二税外,不得辄有科配,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A.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B.政府重视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C.政治斗争加剧农民起义D.土地兼并盛行威胁两税法实施6.南宋覆灭后,元政府将东南沿海的民间神祇妈祖册封为“天妃”,有意为其广建庙宇,使其逐步取代包括宋廷册封的初代海神“通远王”在内的其他海神信仰;在元朝大兴海运的过程中,妈祖逐渐在元朝国家祀典中取得了统御全部海神的地位。元朝这些做法意在()A.鼓励跨海间民族交往B.巩固国家统一局面C.改变国民的宗教信仰D.提高女性社会地位7.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明确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其地位“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各级地方官及管事喇嘛,都归驻藏大臣管辖;官员之升迁赏罚,由驻藏大臣全权处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的颁布()A.体现清廷“因俗而治”的治理方针B.以法律形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C.消除地方官员与宗教领袖的分歧D.首次将西藏地区纳入中国的版图8.谭嗣同在1896年所著的《仁学》中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对秦汉以下的中国政治持全盘否定态度。此后……都将从秦始皇开始到20世纪初延绵不绝的中国政治体制一并视为专制政体。谭嗣同的主张()A.全面总结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B.产生根本原因是启蒙思想传入C.可以为变法革新营造舆论氛围D.直接推动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9.1928年,国民政府通过《海关进口税则》,把进口货物分为七类,其税率为7.5%—27.5%不等;1931年1月,又把进口货物分为十二类,最高税率提高到50%;1933年更是把最高税率提高到80%。关税也由1913年占财政总收入的21%,上升到1931年的51%。这说明当时()A.列强扩大商品输出以抢占国内市场B.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C.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一定改善D.关税自主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10.1950年12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运动的指示》,同时公布了五项优抚条例。各级政府及厂矿、学校、商行和农业社、互助组等,都把拥军优属列入“爱国公约”。该活动可以()A.助力新型社会制度的构建B.配合抗美援朝战争开展C.彻底清除列强在华的势力D.实现国民经济恢复发展1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一条指明“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各种生活资料的所有权”。1955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出版了名为《国家保护公民储蓄》的宣传画,共发行19.3万张。该宣传画的发布() A.保障了工人阶级的经济利益B.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D.贯彻了“双百”方针创作精神12.20世纪80年代,针对当时巴以间的冲突,中国政府明确表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斗争,抨击以色列扩张政策;面对伊朗和伊拉克的军事冲突,中国分别向两国表达了尽早实现停战、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的意愿。这些政策()A.体现了睦邻友好的外交方针B.旨在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C.标志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D.推动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13.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记载,斯巴达的监察官每月都要与国王交换一次誓言。监察官代表城邦起誓,而国王则以个人的名义起誓,国王保证坚决执行现行的国家法律,监察官则声明城邦在国王信守誓言的情况下有义务保证王权不受侵犯。这表明当时斯巴达()A.君主权力受到一定约束B.监察权地位高于王权法律类型法律解读教会法是一种与宗教生活紧密相关的神权法封建法是关于封建领主和封臣之间关系以及依附土地占有关系的法律体系王室法是一种王国普遍适用的普通法庄园法是调整封建庄园内部庄园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农业生产关系的法律城市法是关于城市基本制度和市民生活的法律商人法是在11世纪、12世纪的城市自治运动中形成的C.城邦誓言左右政治运行D.法律保证民主制实施14.如表是中古西欧主要法律的汇总,表明()A.法律呈现多元化的特征B.封建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C.法律促进世俗权力强化D.教会法是其他法律的纲领15.1601年英国颁布的《济贫法》指出,贫困虽是出于个人原因,但济贫是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的一种必要手段。 由此可知《济贫法》主张()A.政府承担社会保障责任B.社会救济面前人人平等C.借助民间救济实现自救D.教会对救助贫困的作用16.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年满25岁的男子享有公民权,同时规定“在法国任何地方缴纳至少相当于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出具收据”“非处于家仆地位,即不是领工资的仆人”的公民有选举权;“有真实证据证明已破产或资不抵债者”没有选举权。这个规定()A.适应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需要B.把启蒙思想落实到实践中C.推翻法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标志法国成文法体系的确立第Ⅱ卷二.材料分析题(共3题,17题21分,18题19分,19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材料一判语,是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指考生对“疑事”所下的断语。自从洪武十七年(1384年)颁布科举成式后,判语就成为明代乡试、会试第二场的必答题型。明初判语所考查的内容多出自《大明律》条文,试题亦可来源于《大诰》和《为善阴骘》。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太祖“诏礼部,今后科举、岁贡于《大诰》内出题,或策、论、判语参试之”,“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对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得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考生作答判语的过程亦是对实际司法的模拟训练,官方明确要求“判必通律”,尽管书写判语只是根据律条规定所作的简单运用,但其中包含了古代司法基本的推理步骤与方法,可以为任官后处理案件打下基础。然而到了明末,对于科举考试中的判语,顾炎武讽刺道:“至于近年,士不读律,止钞录旧本,入场时每人止记一律,或吏或户,记得五条,场中即可互换。中式之卷,大半雷同,最为可笑。”——摘编自尤佳君《选官与学律————论明代科举制度下士子的法律素养》材料二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清政府诏废八股,改试策论,要求各省均于省城改书院为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同年10月,政务处会同礼部奏定《学堂选举鼓励章程》,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的举人、进士,在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自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共举行留学毕业生考试七次,大量留学生借此跻身仕途。为筹备立宪,清政府对资政院、谘议局议员的选聘均仿行西方的代议制度,实行选举制。清政府制定了《资政院议员选举章程》《各省谘议局议员选举章程》等,对被选举人的资历、身份、财产均作了严格的规定限制。活跃在清末资政院中的议员罗杰、雷奋等人,借此进入政治领域,并在推动清政府的改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摘编自鞠方安《试论清末选官制度的改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科举考试判语科目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国家治理产生的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内容,分析清末选官制度改革的原因。(11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9分)材料一古代中国乡村社会的管理主要依托乡里组织展开和进行。由一群少拿或不拿官俸的乡里民众来担任各种职务以相近地域和血缘结合起来的宗族组织及宗族制度占有显著地位,它们交织缠绕、影响以至操纵乡里组织。在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有一个独特的群体——“士绅阶层”,成为基层社会的治理力量,士绅阶层包括士族和乡绅。他们拥有柔性权力与威望,依靠这种影响力而成为治理者,治理着当地的社会。而治理中所依据的礼法,除了国家制定的明文律法和制度之外,士绅们可以结合当时当地的历史文化,习俗传统及现实需要,制定相应的家训族法和乡规民约。——摘编自薛凤伟《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策略及目标探析》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历史无法回避基督教及其教会的影响,不仅在于它是西方文化的精神根基,更在于其对当时西欧社会政治、经济、法律乃至人们日常生活的全面渗透……基督教会学校的教育内容以其宗教信仰、道德为主要教育内容。而这些宗教信仰和道德并非一无是处。——换编自王亚平《中世纪基仔教教会对世俗政治的影响》等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中国逐渐形成了城乡分立的两种基层治理体制。全国绝大多数城市都建立了居民委员会,建构了以居委会为基础的“街道—居委会”城市基层组织和治理制度。在农村,逐渐建立了“政经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每一个农民都被纳入公社组织和体制之中。20世纪80年代初,广西宜山、罗城等地的村民群众自主探索,率先创造了村民自治制度,国家在城市普遍推行居民自治。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更加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在基层治理制度建设中积极推动城乡基层基本治理制度的一体化。同时开展了城中村改造、特色小镇建设、田园综合体建设等一系列新型城镇化行动,进而生成了城中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不同于传统城乡社会的特殊社会样态。——卢福营,沈费伟《中国基层治理的空间格局:历史演变与影响维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教会对西方社会基层治理产生的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基层管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9分) 19.(12分)在国内层面,国家权力可以在极端情况下渗透至地域范围内的各个部分,国家权力具备非常强势的影响力、强制力、合法性、法律支配力。在国际维度,国家权力是国家所拥有的与他国相比较的相对力量,是现有的相对军事、经济力量。影响一国权力的因素是多样的,如自然资源、科技成就、民族性格、国民士气、外交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发展的速度和实力。——摘编自肖传龙、张郑武文《国家能力的缘起、概念及影响因素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家权力”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逻辑严谨)。 高2025届2023-2024学年(上)12月名校联考历史答案1.【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商朝内外服制下,商王被认为是联盟的“诸侯之长”,是一种松散的政治联盟。西周分封制下,政治疆域并不模糊。故选A项。材料不能体现出宗法制的特点,故排除B项。西周还未建立皇帝制度,排除C项。西周还未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排除D项。2.【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高明的决策往往一开始会遭到世人非议,独到的深谋远虑必定为民众所不解”及所学知识可知,虽然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化运动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但面临着较强的社会阻力,被“世人非议……民众所不解”,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人民对于变法的不解,没有涉及限制人民的参与,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没有都重塑社会风俗,B项说法过于绝对。C项说法也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3.【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据题意可知,秦朝时期实行了严格的文书管理,有严格的要求来保证文书的传递通畅,所以秦朝的文书行政有利于保障政令的畅通,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秦朝文书行政对政令畅通的影响,并没有体现中枢行政效率的提升;刑法的严苛而带来的矛盾的激化,排除AB项。虽然秦朝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但并不只是文书行政的实施就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均强调自身的正统地位,说明的是当时华夏认同范围浓厚,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少数民族政权已经完成了封建化,排除A项;当时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族之间的征战,排除C项。故选D项。5.【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唐德宗到唐文宗时期,皇帝多次颁布诏令,禁止两税(指户税和地税)之外滥征赋税。这反映了两税法实施过程中防范重复以前赋税滥增现象,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藩镇割据与中央集权削弱的状况,排除A项;材料虽有政治斗争,但没有农民起义问题,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土地兼并对两税法施行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元政府将东南沿海的民间神祇妈祖册封为‘天妃’,有意为其广建庙宇,使其逐步取代包括宋廷册封的初代海神‘通远王’在内的其他海神信仰;在元朝大兴海运的过程中,妈祖逐渐在元朝国家祀典中取得了统御全部海神的地位。”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政府将民间神祇妈祖册封为“天妃”,并纳入国家祀典,并要求地方进行祭祀,这体现出皇权对东南沿海地区控制的意图,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局面,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与鼓励跨海民族交往无关,排除A项;妈祖并不属于宗教信仰,且问法为“旨在”,排除C项;“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并非元朝政府做法的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7.【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规定了驻藏大臣的法律地位以及权力,这是清廷以法律形式加强对西藏的管辖,B项正确;“因俗而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并不能消除地方官与宗教领袖之间的分歧,排除C项;元朝时期,政府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地区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行政区,排除D项。故选B项。8.【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谭嗣同的主张并非全面总结了古代政治制度,排除A项;维新派主张产生的根源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D选项中“直接推动”表述错误,且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材料中体现了维新派对专制政体的批判,有利于否定君主专制,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故选C项。9.【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关键语句为“1928年,国民政府通过”“最高税率提高到50%;1933年更把最高税率提高到80%”“关税占财政总收入的21%,上升到1931年的51%”,结合所学可知,国民政府发表“改订新约”的对外宣言,关税自主为其主要内容之一,关税税率得到一定的提高,关税收入也得到增加,对外国商品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有利于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国商品大量涌入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排除B项;当时国民政府并未完全取得关税自主权,税收的增加有利于国内经济发展,但没有达到健康发展的程度,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开始,这期间开展拥军优属运动,有力支援了抗美援朝,B项正确;爱国不是新的社会价值观,排除A项;材料显然与清除列强在华势力无关,排除C项;拥军优属显然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1.【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5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画面正上方摘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一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各种生活资料的所有权”。宪法保护公民财产的标语权威公正,重在强调国家保障储蓄安全;画面中的人物形象贴近群众,有利于扩大储蓄在人民群众中的影响。而且,1955年是“一五”计划期间,国家鼓励及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储蓄,有利于为国家经济建设积累资金,C项正确;该宣传画意在鼓励公民储蓄,而非赞颂工人参与建设的热情,排除A项;宪法保护公民财产具有权威性,但图中宣传画与确立宪法的权威无关,排除B项;1956年“双百”方针才提出,排除D项。故选C项。12.【答案】B【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据材料“中国政府在中东问题上,一方面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斗争,抨击以色列扩张政策;另一方面,面对伊朗和伊拉克的军事冲突,中国分别向两国表达了尽早实现停战、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的意愿。”及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面对局部战争或冲突,中国根据是非曲直坚决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B项正确;中东地区不是中国的邻国,不能体现睦邻友好的方针,排除A项;1954年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外交政策的走向成熟,排除C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3.【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希腊时期(欧洲)。据材料可知,斯巴达的监察官每月都要与国王交换一次誓言,国王保证坚决执行现行的国家法律,监察官则声明城邦在国王信守誓言的情况下有义务保证王权不受侵犯,体现的是国王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监察官的约束,A项正确;“王权不受侵犯”体现的是王权高于监察权,排除B项;城邦誓言左右政治运行的表述过于夸张,排除C项;材料没有描述法律保障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4.【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中古西欧。据材料,中古西欧存在教会法、封建法、王室法、庄园法、城市法、商人法等多种法律,呈现多元化的特征,A项正确;材料提及中古西欧的多种法律,只评述封建法不能完整概括题干信息,排除B项;中古西欧法律中既有肯定和规范世俗权力的封建法,也有肯定和加强教会权力的教会法,不能笼统地说“法律促进世俗权力强化”,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各种法律之间的关系,不能得出教会法是其他法律的纲领,排除D项。故选A项。15.【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01年(英国)。根据材料信息“把济贫视为维护社会道德秩序的一种必要手段”可知,《济贫法》改变了以往民间的自发救济行为,确立了政府承担社会保障责任的制度,A项正确。材料重点在强调社会救济的主体的变化,并未涉及平等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在强调政府承担社会救济的职责,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教会,排除D项。故选A项。16.【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法国)。据材料可知,法国1791年宪法规定,年满25岁的男子享有公民权,但对公民的选举权却规定了多种限制,适应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需要,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法国宪法民主的弊端,与启蒙思想的理想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法国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信息,排除C项;1804年,颁布《法国民法典》标志法国成文法体系的确立,排除D项。故选A项。17.(1)特点:考查内容主要来源于法律条文;答题规范以简明和务实为核心;重视考生司法模拟训练(注重考生司法推理训练);为任官后司法实践奠基。(任两点4分)影响:积极方面:可以提高官员法律素养和司法实践能力;缓和社会矛盾,保障一定程度上的公平公正;促进明朝法律的普及,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任两点4分)局限性:沦为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后期流于形式,束缚士人思想;不利于国家治理体系的良性发展(2分)(2)内容:逐步废除科举制;实行学堂考试选官;留学生考试选官制度;咨议局和资政院议员采用选举制。(学堂教育选官制;留学毕业生选录制;议员选举制。)(3分)原因:民族危机与清王朝统治危机加深;西方思想的传入及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传统的科举制不利于实用人才的选拔与任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清末新政的推动。(任4点8分)18.(1)措施:建立地方乡里组织机构;重视发挥地方宗族和士绅力量进行治理;制定相应的家训族法和乡规民约,注重道德教化。(3点6分)(2)影响: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基层治理;(共4分)(3)变化:由城乡分立的二元化管理向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渐放松国家行政权力,地方自治权力逐渐增大;社会样态向多样化发展。(4分)原因:50年代我国由于受苏联影响,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80年代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经济社会结构逐渐地被突破,乡镇企业的崛起和乡村工业的发展,城乡差距缩小,城乡之间的流动性增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完善。(5分)19.(12分)观点1:政治制度对国家权力有重要影响论述:秦朝通过郡县制是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且地方主要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这使得地方处在中央的管辖之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是中国由贵族封建制度走向封建专制制度的标志。 元朝在中央设立中书省,总理朝政;在地方设立若干行中书省,作为朝廷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行省管辖区域大,总揽一省军政大事,但重大事情的决策需向中央上报,因此行省制不仅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这一制度的创设,对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建设是一个新的探索。综上所述,恰当的行政制度有利于加强国家权力,反之则会削弱国家权力。观点2:权力运行机制对国家实力增长有重要影响。论述: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在世界范围内较早地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这不但以温和手段协调了社会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保证了社会改革的有序开展,而且使英国在殖民争夺占据优势,也为工业革命的率先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从而推动了英国在18、19世纪崛起为世界强国。1787年美国宪法的颁布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运行机制,这有效地防止了专制独裁,保证了美国社会的稳定发展,也为两次工业革命的推进创造了条件,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由此可知,科学有效的政权运行机制能够推动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助于国家实力的增长。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1-31 22:45:02 页数:10
价格:¥2 大小:143.1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