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万州二中教育集团高2022级高二(上)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西周统治者十分重视对官员的册命,册封仪式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周王在太庙对诸侯进行册封,授予其土地、人口和物资。这一措施()A.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表现B.表明政治权力未与血缘结合C.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关系D.是专制王权高度发展的产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西周。据题干及所学可知,西周统治者重视对官员的册封,西周实行分封制,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关系,C项正确;材料是西周分封制,没有涉及神权,排除A项;西周分封制主体是同姓宗亲,政治权力与血缘结合,排除B项;西周实行分封制,未建立专制王权,排除D项。故选C项。2.汉代名臣黄霸在任职颍川太守期间“力行教化而后诛罚”。治颍川八年“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囚”。据此可知,汉代A.社会治理渗透德治教化思想B.确立了礼法结合的治国理念C.地方治理形成了统一的标准D.社会道德伦理水平普遍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力行教化”、“养视鳏寡,赡助贫穷”可知,汉朝社会治理渗透了德治教化思想,A项正确;材料反映汉朝时已有德治礼教的治理方式,但不能证明是汉代确立的,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颍川出现这一现象,无法证明是地方形成统一标准,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汉朝社会治理渗透了德治教化思想,不能看出伦理水平普遍提高,局部不能代表整体,排除D项。故选A项。3.中国古代的“三复奏”制度形成于北魏,发展于隋,完善于唐。内容为死刑核准以后、执行前还有一个复核程序,由皇帝在死刑犯人的名字上勾决才能执行。这种核准复奏的程序一共要履行三次。这体现了A.皇帝掌控所有司法程序B.民为邦本的有效保障C.司法程序的严格、严谨D.礼法并用的法治理念【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政府在执行刑法的过程中,想要尽量减少冤案的发生,这种核准复奏的 程序一共要履行三次,体现了司法程序的严格、严谨,C项正确;材料中的皇帝掌握仅是审核这一程序,A项在程度上对此有所夸大,排除A项;材料中司法程序的严格、严谨,并不能为民为邦本提供有效保障,且民为邦本的有效保障是政府政策的有效支持,排除B项;材料不是礼法并用,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4.明朝《虎墩崔氏族谱》中的“族约”载:“立族长,立族正、族副,宣圣谕,敦族义,创祠宇,置祭田,守坟墓,重谱牒,立宗会,叙伦理,正闺门,端蒙养……”这说明“族约”的主要功能是A.注重血缘纽带,捍卫贵族政治B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C.维护宗族特权,强化专制统治D.约束家族成员,追求政治平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族约的内容涉及一个家族的各个方面,有助于家族的日常管理和规范家族秩序,从而有利于凝聚力量,稳定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贵族政治,而是强调族约具有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排除A。材料强调族约具有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而不是强化专制统治,排除C。约束家族成员是正确的,但是并不是为了追求政治平等,而是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排除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从族约作用的角度思考问题,即可得出正确答案。5.1407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回国。随后,中山、日本、别失八里、苏门答刺、满剌加、小葛兰等国入贡。除少数的几个国家外,大多数国家使节的来访都与郑和的出使有关。材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A.给明朝政府带来巨额的财政收入B.有利于朝贡体制的延展C.标志着明朝政府放弃了海禁政策D.密切与亚非拉友好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回国。随后,中山、日本、别失八里、苏门答刺、满剌加、小葛兰等国入贡”体现的是郑和下西洋宣扬了国威,推动了朝贡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财政负担问题,排除A项;明朝并未放弃海禁政策,排除C项;当时拉丁美洲还处于孤立隔绝的状态,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6.历代中央政府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下列属于中央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是()①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②唐朝设置安西、北庭都护府③元朝设宣政院④清朝设伊犁将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代中央政府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先后设立相关机构,如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唐朝设置安西、北庭都护府;清朝设伊犁将军。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宣政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7.下图为1898年《点石斋画报》刊登的时政画《时文鬼》。画中作者配文:“国家以制艺取士,历二百余年,一旦忽改为策论,士子半生学历尽付东流,不免同深扼腕……士习之陋,大率如此,可笑也夫。”这反映了()A.地方士子反对废除科举B.传统观念阻碍社会变革C.改革断送士人政治前途D.改试策论违背历史潮流【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国家以制艺取士,历二百余年,一旦忽改为策论,士子半生学历尽付东流,不免同深扼腕”体现的是作者认为国家虽然变革选官制度,但是传统士人思想仍然在阻碍社会变革,B项正确;科举制废除是在1905年,排除A项;改革并未断送士人的政治前途,排除C项;改试策论符合历史潮流,排除D项。故选B项。8.根据1915年的《文官高等考试令》后所附的《文官考试第二试、第三试科目表》,文官高等考试共分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等23个专科;1919年颁布《文官高等考试法》,将考试专科由23个增至33个,主要增加了机织、染色、窑业、酿造、商业等专科,同时将第一试科目改为仅试国文一道。这一变化表明了 A.政法类专科考生备受国家重视B.文官考试更注重选拔通才考生C.考试注重与实际工作的相关性D.传统文化在考试中的地位提高【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文官高等考试共分政治、经济、法律、文学、物理、数学等23个专科”“主要增加了机织、染色、窑业、酿造、商业等专科”体现的是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注重与实际工作的联系,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政法类专科考生备受国家重视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侧重的是专业性,非通才选拔,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传统文化在考试中的地位下降,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9.民国初年,记者黄远庸写道:“今者党之问题,可谓波靡全国矣,一般之贤愚不肖,既尽驱率人于此围幕之中,旗帜分张,天地异色。……党人之视己党,则神圣之,其互相视,则仇仇之;无党人之视党也,则蟊贼之。”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民国初年()A.政党政治缺乏社会基础B.民主共和观念得到认同C.不同社会阶层严重对立D.民国政府人员组成复杂【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民国初年(中国)。根据题干可知,民国初年,政党林立,相互攻讦,无党派人士对政党更是不够了解,说明这一时期国人对政党政治的本质并不了解,政党政治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A项正确;各政党“旗帜分张,天地异色”,说明各党派政见不一,并不是都支持民主共和,排除B项;材料是政党之间的矛盾,未提及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是政党林立,没有提及政府人员的构成,排除D项。故选A项。10.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建设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下列各项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②内蒙古自治区成立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④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A.①③②④B.①②④③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1954年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正确排序是②①③④,D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排序错误,排除。故选D项。【点睛】11.口号是意识形态的载体,同时是社会动员的有力工具。如表列出了不同时期中国共青团的口号,对其合理的历史解释是()时期口号1922—1925年“协助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1925—1927年“到群众中去”“到农村去”“到军队去”1937—1945年“全体青年武装起来”1949—1956年“把青春献给祖国”“一切为了社会主义”1978—2001年“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2002年以来“新农村、新青年、新风采”A.动员话语从公民话语转向阶级话语B.动员内容从革命动员转向服务青年C动员方式由注重社会化转向政治化D.动员对象由知识分子转向工农群众【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协助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全体青年武装起来”、“把青春献给祖国”可以看出这时主要内容主要是革命动员,从材料“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新农村、新青年、新风采”可以看出内容转向服务青年,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由阶级话语到公民话语,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由政治化转向社会化,排除C项;材料“到群众中去”“到农村去”“到军队去”所以并不是由知识分子转向工农群众,排除D项。故选B项。12.公元前430年,雅典突然发生了严重的瘟疫。雅典人把大瘟疫归咎于执掌雅典30年的伯里克利的政策失误,于是公民大会剥夺其权力,并对之罚以巨款。材料可用于说明,雅典()A.民主政治徒有虚名B.城邦体制趋于解体C.公民掌握国家权力D.强化了对官员的监督【答案】C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30年(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雅典人能够罢免和处罚执政30年的执政官伯里克利,这表明公民掌握国家权力,C项正确;据材料“公民大会剥夺其权力,并对之罚以巨款”可知,“徒有虚名”的表述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城邦体制的问题,“趋于解体”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伯里克利权力被剥夺并不能说明雅典强化了对官员的监督,排除D项。故选C项。13.成文法规是大前提,案件事实是小前提,案件的判决则是推论出的必然结果。法官的形象就是立法者所设计和建造的机械操作者,法官本身的作用也是机械性的。这样的法律特征最可能属于()A.罗马法B.大陆法系C.中华法系D.英美法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本题材料“成文法规是大前提,案件事实是小前提”,“法官的形象就是立法者所设计和建造的机械操作者,法官本身的作用也是机械性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律体系比较完整,一般不承认判例的效力,明确立法与司法的分工,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这样的法律特征属于大陆法系,B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大陆法系,并非罗马法,排除A项;中华法系以中国传统思想为理论基础,糅合了儒家、法家、道家、阴阳家学说的精华。总体精神和宏观样式上呈现出多元的特征,尤其表现在支配法律实践活动价值基础上的双元格局、法律规范内部的多层结构和法律规范与非法律规范互依互补的实施渠道,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法官的地位突出,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16世纪的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允许将《圣经》翻译成英文,并规定每个教区的教堂中都放一本英文版《圣经》,此后爱德华六世和伊丽莎白女王也要求英国人用英语举行宗教仪式。英国国王的这些做法()A.增强了民族认同感B.拉开了宗教改革序幕C.加剧了国家的分裂D.使英语成为通用语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英国通过宗教改革,用英文翻译《圣经》和举行宗教仪式,促进了民族语言的传播,这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A项正确;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拉开宗教改革序幕,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英国国王的这些做法加剧了国家的分裂,排除C 项;“使英语成为通用语言”夸大了材料所述现象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5.1829年,美国总统杰克逊上任后仅三个月就免去近千名官员,选拔了一批忠于自己的亲信担任政府要职。对此,纽约州参议院威廉·马西辩解说:在政治上要像在爱情和战争上一样公平,肥缺属于胜利者所有。这一现象()A.有利于政党政治的公平公正B.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C.有利于政府工作廉洁高效D.有利于巩固执政党的统治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美国总统杰克逊上任后仅三个月就免去近千名官员,选拔了一批忠于自己的亲信担任政府要职”、“肥缺属于胜利者所有”,可知杰克逊任用自己的亲信,可以巩固其执政党的统治地位,D项正确;由材料当中“肥缺属于胜利者所有”,可知杰克逊此举不利于政党政治的公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政党分肥制,并没有体现出资本主义经济的信息,排除B项;由材料“美国总统杰克逊上任后仅三个月就免去近千名官员,选拔了一批忠于自己的亲信担任政府要职”、“肥缺属于胜利者所有”,可知这样做易产生政治腐败,导致政府行政效率下降,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在自然经济之上,形成了家国合一的宗法伦理。中国法紧随宗族制成为道德执行工具,维护宗法等级是中华法系特质。春秋战国,礼崩乐坏,法家产生,其典型观点“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中国古代权力观念发达,所谓法,一是刑法,二是官僚机构组织法,形成了异常发达的以公法为主的法律体系。法治作为德治补充,为人治服务。——摘编自《中国古代的“依法治国”》材料二随着日耳曼人建立的西哥特王国经济社会生活的进步,各族人之间逐渐寻求一些共识性法律原则和精神,这些共识日久天长后便又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法。自7世纪以来,西哥特王国历朝都力求制定一种既适用西哥特人又适用罗马人的普通法,因此,不断编撰法典。这些法典移植了《民法大全》中的具体法律条款。这种普通法体系表明:一方面是封建王国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对罗马人的让步;另一方面是随着哥特人受先进地区罗马文化熏陶的加深。公元895年特里布宗教大会又允许在婚姻等方面共同采用教会法规定的原则。公元932年版本的《西哥特法典》成为推行普通法体系的大成。——摘编自张学仁《浅谈罗马法与日耳曼法的融合》材料三《法国民法典》(1804摘编)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治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西哥特王国建设“普通法体系”的历史背景。指出日耳曼法的发展在法律方面的作用。(3)材料三体现了哪些立法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民法典》得以颁布的社会背景。【答案】16.特点:维护宗法等级秩序;立法权集中于君主;以公法为主、体系完备;作为德治补充,服务于人治。17.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生活的进步;罗马法律文献的留存;教会法的存在;日耳曼习惯法的发展;哥特人对罗马文化的接受(日耳曼人与罗马人的交往)缓和境内民族矛盾。作用:作为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保存了古罗马法律文化;为近代西方法律的形成提供借鉴。18.原则:自由平等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社会背景:启蒙运动的影响;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建立;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国法紧随宗族制成为道德执行工具,维护宗法等级是中华法系特质。”可知,中国古代法治的特点是维护宗法等级秩序;根据材料一“其典型观点‘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可知,立法权集中于君主;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权力观念发达,所谓法,一是刑法,二是官僚机构组织法,形成了异常发达的以公法为主的法律体系。”可知,以公法为主、体系完备;根据材料一“法治作为德治补充,为人治服务。”可知,作为德治补充,服务于人治。【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公元7世纪至9世纪(西哥特王国)。根历史背景:据材料二“随着日耳曼人建立的西哥特王国经济社会生活的进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哥特王国建设“普通法体系”的历史背景有,社会经济生活的进步;根据材料二“自7世纪以来,西哥特王国历朝都力求制定一种既适用西哥特人又适用罗马人的普通法”可知,罗马法律文献的留存;根据材料二“公元895年特里布宗教大会又允许在婚姻等方面共同采用教会法规定的原则。”可知,教会法的存在;根据材料二“各族人之间逐渐寻求一些共识性法律原则和精神,这些共识日久天长后便又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可知,日耳曼习惯法的发展;根据材料二“这种普通法体系表明:一方面是封建王国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对罗马人的让步;另一方面是随着哥特人受先进地区罗马文化熏陶的加深。” 可知,哥特人对罗马文化的接受(日耳曼人与罗马人的交往)缓和境内民族矛盾。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近代(西方)。作用:根据材料二“自7世纪以来,西哥特王国历朝都力求制定一种既适用西哥特人又适用罗马人的普通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日耳曼法的发展在法律方面的作用有,庄园法庭审判的依据;根据材料二“对罗马人的让步;另一方面是随着哥特人受先进地区罗马文化熏陶的加深。”可知,保存了古罗马法律文化;根据材料二“公元932年版本的《西哥特法典》成为推行普通法体系的大成。”可知,为近代西方法律的形成提供借鉴。【小问3详解】本题是列举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04年(法国)。立法原则:根据材料三“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可知,《法国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原则;根据材料三“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可知,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根据材料三“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可知,契约原则。社会背景: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法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民法典》得以颁布的社会背景有,启蒙运动的影响;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建立;资本主义的发展。17.我国自古以来非常重视民族关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羁縻制度既是唐王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一项重大政策,又是在边疆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行政制度。依据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特点,“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我国中原王朝统治周边少数民族的传统政策。唐朝立国之初就在西南、东北诸沿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府州,但是,大规模地普遍设立羁縻府州则是在贞观四年(630)平定东突厥以后,到开元年间设置黑水都督府于黑水鞣竭部为止,百余年间,唐王朝先后在东北、北方、西方、西南、南方设置了八百五十六个羁縻府州。——摘编自林超民《羁縻府州与唐代民族关系》材料二民国时期的政府对蒙古、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的事务日益重视,设置了对应的事务机构,并且在中央设立了专门机构来进行管辖。例如,北洋军阀政府于1912年在内务部设立了蒙藏事务处,专门管辖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事务。——朱敏《试论我国近代民族政策的特点及其对边疆地区稳定发展的影响》材料三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尔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羁縻府州设置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时期政府设立专门管辖少数民族地区机构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答案】(1)特点:涉及地区逐步扩大;体现因俗而治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的前提下,具有高度的自治性;设置时间长,规模大。积极作用:加强民族联系,稳定边疆社会秩序;促进民族融合,发展边疆经济生产;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国防,维护了唐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地位。(2)历史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帝国主义势力渗透;社会动荡,边疆分裂势力猖獗;民国成立,民族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整体意识不断深化。(3)意义: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平等的民主权利和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促进了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巩固了国家统一。【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依据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特点”“百余年间,唐王朝先后在东北、北方、西方、西南、南方设置了八百五十六个羁縻府州”的信息从涉及地区、设置时间和规模以及设置的特点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从加强民族联系,稳定边疆社会秩序、促进民族融合,发展边疆经济生产以及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国防等角度思考回答。(2)依据材料二“民国时期”“北洋军阀政府”的时间和所学从民族危机、社会动荡,边疆分裂势力猖獗以及民国成立后民族意识强烈等角度思考回答。(3)依据材料三“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的意义从政治、经济以及民族凝聚力等角度思考回答。【点睛】对于归纳材料要点类的主观题,最基本的要求实际上就是两个字:“全”和“变”。“全”就是指要点全,即把材料中所有的有效信息都提炼出来,不遗漏任何一个要点。“变”即变通,也可以说是归纳概括,要求将材料中的原文换一种更为专业的表述方式。在变通时既要简明扼要,又不能曲解原意,尽量做到专业而准确。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世界近代史上,美国革命不仅意味着未来对世界产生极大影响的一个新国家的诞生,而且开辟了君主专制政体逐渐被共和政体取而代之的新纪元。美国历史学家卡尔·德格勒认为”资本主义”随着载着第一批欧洲移民的”船只来到了北美”。洛克、卢梭等欧洲学者提出的与封建君主统治完全对立的观念和思想被这些移民带到了北美大陆,并在这里找到了最适宜其成长结果的土壤。不少美国开国元勋坚持文艺复兴时代宣扬的以公共美德为中心的道德规范,对权力会带来腐败时刻抱有警惕之心,竭力避免财富过度扩张导致社会凝聚力的分崩离析。因此,他们在选择共和制时时刻铭记”公共美德” 对这个新独立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摘编自王晓德《公共美德的失却与美国向现代工商社会的迈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者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答案】示例论题:美国共和制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具有重要影响。阐释:1775年,在北美的13个英国殖民地发起独立战争。次年,美利坚合众国建立。美国的独立鼓舞了广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反抗压迫和剥削的斗争,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拥有宪法明确规定的权力,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总总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兼任陆海军总司令;国会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拥有立法权和批准税收的权力;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1787年美国宪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学说,推动了以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为主要内容的欧洲启蒙思想在美洲大陆的广泛传播。美国共和制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为美国的崛起奠定了政治基础,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广泛影响,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制度借鉴。总之,美国共和制的实行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推行创造了有利条件,还促进了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以及世界其他地区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对美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积极影响。("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世界)。设问要求就材料整体或者其中任意一点拟定论题进行阐述。据材料“美国革命不仅意味着未来对世界产生极大影响的一个新国家的诞生,而且开辟了君主专制政体逐渐被共和政体取而代之的新纪元”及所学知识可知,可概括论题:美国共和制的建立对世界历史具有重要影响。在阐述过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美国共和制确立的背景和过程,美国共和制的特点,美国共和制对世界的影响。可据所学知识,阐述如下:1775年,在北美的13个英国殖民地发起独立战争。次年,美利坚合众国建立。美国的独立鼓舞了广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反抗压迫和剥削的斗争,促进了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拥有宪法明确规定的权力,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总总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兼任陆海军总司令;国会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拥有立法权和批准税收的权力;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规定设立的下级法院。1787年美国宪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学说,推动了以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为主要内容的欧洲启蒙思想在美洲 大陆的广泛传播。美国共和制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为美国的崛起奠定了政治基础,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广泛影响,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制度借鉴。总之,美国共和制的实行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推行创造了有利条件,还促进了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以及世界其他地区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对美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积极影响。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2-12 14:10:02 页数:12
价格:¥2 大小:192.0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