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8

2/28

剩余2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理工附中化学学科12月阶段练习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S:32Fe:56Ba:137第一部分选择题一、本部分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A.AB.BC.CD.D2.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中,错误的是A.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B.实验室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C.NaCl溶液和淀粉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都能透过滤纸D.能传播新冠病毒的气溶胶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3.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FeB.NaCl溶液C.KOHD.蔗糖溶液4.下列关于氯气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Fe氯气中燃烧生成B.能溶于水C.有刺激性气味、有毒D.能与氢气反应5.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B.钠失火时,应该用沙土盖灭 C.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的6.下列物质中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A.SO2B.KOHC.FeOD.NaCl7.实验室中,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在通风橱内制备有毒气体B.将实验剩余的钠直接丢弃在废液缸中C.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8.在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Cu2+、、K+、Cl-B.Ag+、Cl-、OH-、Na+C.、Cl-、Na+、Ca2+D.、OH-、Ba2+、Na+9.单宁是一种天然防腐剂,可有效避免葡萄酒因氧化而变酸,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单宁做还原剂B.单宁做氧化剂C.单宁被还原D.单宁中某元素化合价降低10.在四大基本类型的反应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复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化合反应11.下列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B.溶解Cu:C.碳酸氢钠溶液与稀反应:D.氯气与碘化钾溶液: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2gC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B.常温常压下,0.5molN2的体积为11.2LC.0.1mol/LC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D.5.6gFe与足量Cl2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2×6.02×102313.向溶液中依次加入甲、乙、丙三种溶液,进行如图实验: ,则甲、乙、丙中的溶质可能是AB.C.D.14.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项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A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B将银白色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钠表面很快变暗金属钠具有还原性C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有D用玻璃棒蘸取氯水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随后褪色氯水中含有酸性物质、漂白性物质A.AB.BC.CD.D15.下列实验能达到对应的目的的是ABCD制取纯净的沉淀比较和的热稳定性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除去中的少量 A.AB.BC.CD.D16.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A的作用是为实验提供持续不断的水蒸气B.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装置C中加入的固体干燥剂可能是碱石灰D.点燃装置D处的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17.为除去粗盐水中含有的杂质SO、Ca2+和Mg2+,得到精制食盐水,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沉淀A是BaSO4B.溶液A中微粒主要有:Cl-、Ba2+、OH-、Na+、Ca2+C.试剂1既可以是Na2CO3也可以是Na2SO4 D.加入试剂2的目的是除去OH-、CO、SO18.下列有关试剂保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B.金属Na保存在煤油中C.漂白粉保存在敞口容器中D.过氧化钠应密封保存19.高磷鲕状赤铁矿(主要含有,含少量等)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沉积型铁矿资源,以高磷鲕状赤铁矿为原料制备纯度较高的铁红,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铁红可用作油漆、油墨、建筑物的着色剂B.酸浸液遇溶液生成蓝色沉淀C.属于碱性氧化物D.氧化时选用的试剂可以是、溶液20.打印机使用的墨粉中含有Fe3O4.将FeSO4溶液和Fe2(SO4)3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再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水浴加热,可制得Fe3O4,反应如下:____Fe2++_____Fe3++_____OH-=___Fe3O4+___H2O,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Fe3O4具有磁性,B.反应中,Fe2+是还原剂,Fe3+是氧化剂C.从左至右,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1、2、8、1、4D.Fe3O4可与盐酸反应生成Fe2+和Fe3+,所得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1.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我国晋代《抱朴子》中描述了大量化学反应,其中有:①“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②“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中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说明水银发生了氧化反应B.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2Fe3++3CuC.根据①可知温度计打破后可以用硫粉覆盖水银,防止中毒 D铁能跟曾青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铜22.取和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溶液后得到29.02g白色沉淀,用过量稀硝酸处理产生气体2.24L(标准状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混合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0.1mol/LB.混合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0.4mol/LC.29.02g白色沉淀用过量稀硝酸处理,沉淀质量减少19.7gD.处理沉淀消耗硝酸的溶质的物质的量0.2mol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本部分共4题,共56分。23.按要求填空(1)将含的废水调至为2~3,再加入溶液(转化为),该反应发生时,每转移,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2)生活中“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稀盐酸)不能混合使用,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是一种新型含氯消毒剂,已经开始在自来水消毒领域使用。实验室可通过反应制得:。产生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24.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制备无水FeCl3。已知FeCl3易升华,易吸收水分而潮解。请回答下列问题:(1)连接好仪器后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2)装置A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其上口与烧瓶用导管相连的作用是_______。(3)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当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实际生成的Cl2体积小于理论值的原因是_______。(4)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G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5)F中所装试剂为_______,目的是_______。25.实验小组探究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质。(1)制备Fe(OH)3胶体实验实验操作丁达尔效应1向40mL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入5滴饱和FeCl3溶液(浓度约为30%)迅速出现2向40mL蒸馏水中滴入5滴10%FeCl3溶液,然后滴入1滴10%NaOH溶液,边滴边搅拌迅速出现3加热40mL饱和FeCl3溶液一段时间后出现①实验1,生成Fe(OH)3胶体和___________(填化学式)。②实验2与实验1对比,优点是___________(写出1条即可)。③综合上述实验:制备Fe(OH)3胶体提供OH−的物质可以是H2O或___________,控制反应条件即可制得。(2)Fe(OH)3胶体的性质资料:Ⅰ.pH>10时,Fe(OH)3胶体溶解。Ⅱ.固体FeCl3易升华(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实验4取5mL实验3得到的液体于蒸发皿中,继续加热,待蒸发皿中液体变为粘稠状,罩上漏斗,可观察到漏斗内出现棕褐色的烟,且有棕褐色固体附着在漏斗的内壁上。继续加热,蒸发皿中最终得到红棕色固体。①根据资料,推测漏斗内棕褐色的烟中主要含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②检验蒸发皿中红棕色固体中阳离子的方案:取少量红棕色固体溶于稀盐酸中,___________。研究表明:Fe(OH)3胶体可净化水中的砷酸,砷酸浓度较低时以吸附为主,砷酸浓度较高时以反应为主。③不同pH时,测得溶液中Fe(OH)3胶体对砷酸的吸附效率如图。pH为3~9时,Fe(OH)3 胶体对砷酸的吸附效率高,pH较高时,吸附效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④去除水中高浓度砷酸的原理是Fe(OH)3胶体与砷酸反应生成砷酸铁(FeAsO4)沉淀,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26.某小组同学分别探究溶液、溶液的性质。I.探究溶液的性质。(1)从物质类别角度判断属于_______,因此可以与某些碱反应。(2)预测具有氧化性,因此可以与反应,此时Zn体现_______性。(3)预测具有还原性,预测依据是___________,因此可以与酸性溶液反应。(4)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序号操作i滴加溶液ii加入少量锌粉iii滴加酸性溶液①i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③iii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5)某同学认为iii中现象并不能证明具有还原性,他的理由有二:理由一:将酸性高锰酸钾稀释也可能产生该现象;理由二:___________。Ⅱ.探究溶液的性质。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并观察到对应现象: 操作现象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无明显现象溶液变为红色,而后红色褪去III.小组同学探究vi中褪色原因,提出两种假设:a.铁离子被转化,b.被转化。(6)分别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溶液和溶液各1滴,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得出结论:假设b成立。(7)进一步预测可能被转化为,通过实验验证了该预测,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 理工附中化学学科12月阶段练习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S:32Fe:56Ba:137第一部分选择题一、本部分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火药使用B粮食酿酒C转轮排字D铁的冶炼A.AB.BC.CD.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火药爆炸时发生了化学反应,伴随有明显的发光、放热现象,A不符合题意;B.粮食酿酒的过程包括淀粉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经发酵转化为酒精两个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有(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C6H12O6(葡萄糖)2C2H5OH+2CO2↑,B不符合题意;C.转轮排字分为拣字、排版两道工序,可连续进行,不涉及化学反应,C符合题意;D.铁的冶炼是将铁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高炉炼铁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为Fe2O3+3CO2Fe+3CO2,D不符合题意;故选C。2.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B.实验室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C.NaCl溶液和淀粉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都能透过滤纸D.能传播新冠病毒的气溶胶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答案】D【解析】【详解】A.胶体具有介稳性,胶粒所带的电性相同,相互间会发生排斥作用,所以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A正确;B.胶体对光能产生散射作用,而溶液中的离子和分子不能,实验室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B正确;C.NaCl溶液和淀粉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直径都小于滤纸的孔隙直径,它们都能透过滤纸,C正确;D.能传播新冠病毒的气溶胶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nm,小于100nm,D错误;故选D。3.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FeB.NaCl溶液C.KOHD.蔗糖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Fe是金属单质,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A不符合题意;B.NaCl溶液是溶液,属于分散系,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B不符合题意;C.KOH是化合物,在水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能够导电,属于电解质,C符合题意;D.蔗糖溶液是溶液,属于分散系,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C。4.下列关于氯气性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Fe在氯气中燃烧生成B.能溶于水C.有刺激性气味、有毒D.能与氢气反应【答案】A【解析】【详解】A.Fe在氯气中燃烧生成,A错误;B.氯气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氯化氢和次氯酸,B正确; C.氯气是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C正确;D.氯气能与氢气反应生成氯化氢,D正确;答案选A。5.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B.钠失火时,应该用沙土盖灭C.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的【答案】C【解析】【详解】A.钠的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通常保存在煤油中,A正确;B.钠失火时,生成的过氧化钠会与水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因此应该用沙土盖灭,B正确;C.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的,D正确;答案选C。6.下列物质中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A.SO2B.KOHC.FeOD.NaCl【答案】C【解析】【详解】A.SO2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SO2是酸性氧化物,故不选A;B.KOH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OH-,KOH属于碱,故不选B;C.FeO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水,FeO属于碱性氧化物,故选C;D.NaCl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NaCl属于盐,故不选D;选C。7.实验室中,下列行为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A.在通风橱内制备有毒气体B.将实验剩余的钠直接丢弃在废液缸中C.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有毒气体应有吸收处理装置,及时将气体排出,A正确;B.钠和水剧烈反应产生H2,反应放出大量热,当达到H2着火点时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钠不能直接丢弃在废液缸中,多余的钠应该放回原瓶,B错误;C.闻气体时,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进鼻孔,达到闻气味目的,同时也可以防止中毒,C正确;D.配制稀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使热量迅速扩散,以防止液体飞溅,D正确;故选:B。8.在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一组离子是A.Cu2+、、K+、Cl-B.Ag+、Cl-、OH-、Na+C.、Cl-、Na+、Ca2+D.、OH-、Ba2+、Na+【答案】C【解析】【详解】A.Cu2+的水溶液显蓝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不符合题意;B.Ag+与Cl-会反应产生AgCl沉淀,不能大量共存;Ag+与OH-会反应产生AgOH沉淀,也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C.选项离子的水溶液显无色,且离子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符合题意;D.、Ba2+会反应产生BaCO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C。9.单宁是一种天然防腐剂,可有效避免葡萄酒因氧化而变酸,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单宁做还原剂B.单宁做氧化剂C.单宁被还原D.单宁中某元素化合价降低【答案】A【解析】【详解】A.由题目可知,单宁能有效避免葡萄酒氧化,因此单宁为还原剂,A正确;B.由题意可知,单宁为还原剂,B错误;C.还原剂被氧化,C错误;D.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化合价升高,D错误;答案选A。 10.在四大基本类型的反应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复分解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化合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或变化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在四大基本类型的反应中,只有置换反应一定有化合价变化,所以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选B。11.下列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氧化铁与稀盐酸混合:B.溶解Cu:C.碳酸氢钠溶液与稀反应:D.氯气与碘化钾溶液:【答案】C【解析】详解】A.氧化铁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A正确;B.氯化铁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B正确;C.碳酸氢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D.氯气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碘单质,D正确;答案选C。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2gCO2的物质的量为0.5molB.常温常压下,0.5molN2的体积为11.2LC.0.1mol/LC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D.5.6gFe与足量Cl2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2×6.02×1023【答案】A【解析】【详解】A.22gCO2的物质的量为22g÷44g/mol=0.5mol,A正确;B.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不是22.4L/mol,0.5molN2的体积不是为11.2L,B错误;C.0.1mol/LC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C错误; D.5.6gFe的物质的量是0.1mol,与足量Cl2反应时得到氯化铁,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3×6.02×1023,D错误;答案选A。13.向溶液中依次加入甲、乙、丙三种溶液,进行如图实验:,则甲、乙、丙中的溶质可能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碳酸钠和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碳酸盐,白色沉淀中加入过量乙,沉淀溶解并生成气体,则乙为酸,然后加入少量丙生成白色沉淀,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碳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可溶性的硫酸钡、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实验现象,故A错误;B.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钙和稀硝酸反应生硝酸钙、水和二氧化碳,然后加入硝酸银,会与氯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符合实验现象,故B正确;C.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碳酸钙和稀硝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硝酸钙、水和二氧化碳,沉淀溶解,加入NaCl没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不符合实验现象,故C错误;D.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碳酸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二氧化碳和水,加入硫酸钠没有沉淀生成,不符合实验现象,故D错误;故选:B。14.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项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A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B将银白色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钠表面很快变暗金属钠具有还原性C向某溶液中加入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溶液中可能含有D 用玻璃棒蘸取氯水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随后褪色氯水中含有酸性物质、漂白性物质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A.白色沉淀可能为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等,由操作和现象可知,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Mg2+,故A错误;B.将银白色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钠表面很快变暗,说明Na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了氧化钠,钠表现出还原性,故B正确;C.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为Ag2CO3,不一定为AgCl,则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l-,故C正确;D.氯水含盐酸、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则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随后褪色,故D正确;故选:A。15.下列实验能达到对应的目的的是ABCD制取纯净的沉淀比较和的热稳定性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除去中的少量A.AB.BC.CD.D【答案】B【解析】 【详解】A.实验中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A错误;B.加热后,碳酸氢钠能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碳酸钠不分解,故B正确;C.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操作中,药品的溶解应在烧杯中,故C错误;D.CO2和HCl均和碳酸钠溶液反应,达不到除杂的目的,故D错误;故选B。16.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Fe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A的作用是为实验提供持续不断的水蒸气B.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装置C中加入的固体干燥剂可能是碱石灰D.点燃装置D处的气体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答案】B【解析】【详解】A.装置A中液态水在加热的条件下产生水蒸气,故其作用是为实验提供持续不断的水蒸气,选项A正确;B。Fe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选项B错误;C.氢气属于中性气体,可以用碱石灰干燥,选项C正确; D.氢气在点燃之前应该先检验其纯度,防止发生爆炸,选项D正确。答案选B。17.为除去粗盐水中含有的杂质SO、Ca2+和Mg2+,得到精制食盐水,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沉淀A是BaSO4B.溶液A中微粒主要有:Cl-、Ba2+、OH-、Na+、Ca2+C.试剂1既可以是Na2CO3也可以是Na2SO4D.加入试剂2的目的是除去OH-、CO、SO【答案】B【解析】【分析】粗盐水含有杂质SO、Ca2+和Mg2+,加入Ba(OH)2得到BaSO4、Mg(OH)2沉淀,过滤后所得滤液中含有杂质:Ca2+、Ba2+、OH-,加入Na2CO3得到BaCO3、CaCO3沉淀,过滤后所得滤液中含有杂质:OH-、CO,加入适量稀盐酸将其除去,得到精制食盐水。【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沉淀A为BaSO4、Mg(OH)2,A错误;B.为了保证除去SO和Mg2+,所用Ba(OH)2溶液应过量,Ca2+还未除去,所以溶液A中的微粒主要有:Cl-、Ba2+、OH-、Na+、Ca2+,B正确;C.若使用Na2SO4会重新引入杂质SO,后续还要再一次将其除去,C错误;D.根据分析可知,试剂2为稀盐酸,主要是除去OH-、CO,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18.下列有关试剂保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B.金属Na保存在煤油中C.漂白粉保存在敞口容器中D.过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答案】C【解析】【详解】A.氯水中的次氯酸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所以应保存在棕色瓶,A正确;B.钠密度大于煤油,与煤油不反应少量的钠保存在煤油中可以隔绝空气中氧气和水,B正确;C.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可与空气中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易分解的次氯酸而变质,漂白粉要密闭保存,C错误;D.过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反应,所以过氧化钠应密封保存,D正确;故答案为:C。19.高磷鲕状赤铁矿(主要含有,含少量等)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沉积型铁矿资源,以高磷鲕状赤铁矿为原料制备纯度较高的铁红,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铁红可用作油漆、油墨、建筑物的着色剂B.酸浸液遇溶液生成蓝色沉淀C.属于碱性氧化物D.氧化时选用的试剂可以是、溶液【答案】C【解析】【分析】铁矿石和碳粉焙烧可生成Fe,加入硫酸,可除去二氧化硅、碳粉、硫酸钙等,酸浸液中含有铝离子、亚铁离子等,加入氨水调节pH生成氢氧化铝,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调节pH生成氢氧化铁,洗涤、干燥、灼烧可生成铁红,以此解答该题。【详解】A.氧化铁呈红色,俗称铁红,可用于油漆、油墨、建筑物着色剂,故A正确;B.酸浸液含有亚铁离子,可与K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故B正确;C.SiO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故C错误;D.氧化步骤是将亚铁离子氧化生成铁离子,则可以是H2O2、NaClO溶液,故D正确;故选:C。20.打印机使用的墨粉中含有Fe3O4.将FeSO4溶液和Fe2(SO4)3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再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水浴加热,可制得Fe3O4,反应如下:____Fe2++_____Fe3++_____OH-=___Fe3O4+___H2O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Fe3O4具有磁性,B.反应中,Fe2+是还原剂,Fe3+是氧化剂C.从左至右,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依次为1、2、8、1、4D.Fe3O4可与盐酸反应生成Fe2+和Fe3+,所得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答案】B【解析】【详解】A.Fe3O4是黑色具有磁性的晶体,A正确;B.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根据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可知配平离子方程式,可知从左至右,反应a各物质的系数依次为1、2、8、1、4,C正确;D.Fe3O4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氯化亚铁和水,根据反应Fe3O4+8HCl=2FeCl3+FeCl2+4H2O,可得Fe2+与Fe3+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正确;故选B。21.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我国晋代《抱朴子》中描述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其中有:①“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②“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中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说明水银发生了氧化反应B.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2+=2Fe3++3CuC.根据①可知温度计打破后可以用硫粉覆盖水银,防止中毒D.铁能跟曾青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铜【答案】B【解析】【详解】A.①中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说明水银又变了HgS,则Hg化合价升高,发生了氧化反应,故A正确;B.②中反应是置换出铜,其离子方程式为Fe+Cu2+=Fe2++Cu,故B错误;C.根据①可知温度计打破后可以用硫粉覆盖水银,生成HgS,防止Hg蒸气中毒,故C正确;D.Fe+Cu2+=Fe2++Cu即铁能跟曾青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铜,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B。22.取和的混合溶液,加入过量溶液后得到29.02g 白色沉淀,用过量稀硝酸处理产生气体2.24L(标准状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混合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0.1mol/LB.混合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0.4mol/LC.29.02g白色沉淀用过量稀硝酸处理,沉淀质量减少19.7gD.处理沉淀消耗的硝酸的溶质的物质的量0.2mol【答案】A【解析】【分析】用过量稀硝酸处理产生气体2.24L,该气体应为二氧化碳,其物质的量为:;则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以及生成碳酸钡的物质的量均为0.1mol,生成碳酸钡的质量为0.1mol×197g/mol=19.7g;则硫酸钡的质量为29.02-19.7=9.32g,其物质的量为,可知的物质的量为0.04mol,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的物质的量为0.1mol,则其浓度为:,故A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的物质的量为0.04mol,混合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0.4mol/L,故B正确;C.29.02g白色沉淀用过量稀硝酸处理,其中碳酸钡溶于硝酸,其质量为19.7g,故C正确;D.1mol碳酸钡消耗2mol硝酸,则0.1mol碳酸钡溶解消耗0.2mol硝酸,故D正确;故选:A。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二、本部分共4题,共56分。23.按要求填空(1)将含的废水调至为2~3,再加入溶液(转化为),该反应发生时,每转移,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2)生活中“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稀盐酸)不能混合使用,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是一种新型含氯消毒剂,已经开始在自来水消毒领域使用。实验室可通过反应制得:。产生 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答案】(1)(2)ClO-+Cl-+2H+=Cl2↑+H2O(3)①.1mol②.KClO3【解析】【小问1详解】被氧化成,S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至+6价,1mol失去8mol电子生成2mol,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0.4mol转移2.4mol电子,则1mol转移6mol电子,的还原产物为Cr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写出4+3→8Cr3++6,结合废水pH为2~3,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3+26H+=8Cr3++6+13H2O。【小问2详解】“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aClO,“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不能混合使用的原因是NaClO与HCl发生归中反应产生有毒的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Cl-+2H+=Cl2↑+H2O。【小问3详解】反应2KClO3+H2C2O4+H2SO4=K2SO4+2ClO2↑+2CO2↑+2H2O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KClO3中+5价降至ClO2中+4价,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KClO3,1molKClO3得到1mol电子生成1molClO2,即产生1molClO2时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1mol。24.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制备无水FeCl3。已知FeCl3易升华,易吸收水分而潮解。请回答下列问题:(1)连接好仪器后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2)装置A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其上口与烧瓶用导管相连的作用是_______。(3)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当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实际生成的Cl2体积小于理论值的原因是_______。(4)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G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5)F中所装试剂为_______,目的是_______。 【答案】(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①.分液漏斗②.让液体能顺利流下(3)①MnO2+4H++2Cl-Mn2++Cl2↑+2H2O②.盐酸浓度降低到一定值后反应停止(4)①.检验后续装置是否堵塞(平衡气压)并除掉Cl2中的HCl气体②.Cl2+2OH-=Cl-+ClO-+H2O(5)①.浓硫酸②.防止G中的水蒸气进入导致FeCl3吸水潮解【解析】【分析】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备无水FeCl3时,装置A用于制取Cl2,装置B用于除去Cl2中的HCl,并检查后续装置是否发生堵塞,装置C用于干燥氯气,防止装置D中生成的FeCl3发生潮解;装置E用于收集反应生成的FeCl3,装置F用于防止G中产生的水蒸气进入装置E,导致FeCl3发生潮解,装置G用于吸收Cl2,防止污染环境。【小问1详解】连接好仪器后,需要清楚装置是否漏气,则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小问2详解】装置A盛放浓盐酸的仪器带有活塞,则其名称是分液漏斗,其上口与烧瓶用导管相连,可保证分液漏斗内外压强相等,则其作用是:让液体能顺利流下。答案为:分液漏斗;让液体能顺利流下;【小问3详解】A装置中,MnO2与浓盐酸反应生成Cl2、MnCl2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盐酸转化为稀盐酸,而稀盐酸与MnO2不能发生反应,则当加入一定量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实际生成的Cl2体积小于理论值的原因是:盐酸浓度降低到一定值后反应停止。答案为:MnO2+4H++2Cl-Mn2++Cl2↑+2H2O;盐酸浓度降低到一定值后反应停止;【小问4详解】由分析可知,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后续装置是否堵塞(平衡气压)并除掉Cl2中的HCl气体,G中Cl2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NaCl、NaClO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答案为:检验后续装置是否堵塞(平衡气压)并除掉Cl2中的HCl气体;Cl2+2OH-=Cl-+ClO-+H2O;【小问5详解】F装置的作用是防止G中产生的水蒸气进入E装置,导致氯化铁潮解,则F中所装试剂为浓硫酸,目的是:防止G中的水蒸气进入导致FeCl3吸水潮解。答案为:浓硫酸;防止G中的水蒸气进入导致FeCl3吸水潮解。【点睛】 若分液漏斗内气体与外界没有物质交换,随着液体的不断流出,漏斗内产生负压,液体难以继续流出。25.实验小组探究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及其性质。(1)制备Fe(OH)3胶体实验实验操作丁达尔效应1向40mL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入5滴饱和FeCl3溶液(浓度约为30%)迅速出现2向40mL蒸馏水中滴入5滴10%FeCl3溶液,然后滴入1滴10%NaOH溶液,边滴边搅拌迅速出现3加热40mL饱和FeCl3溶液一段时间后出现①实验1,生成Fe(OH)3胶体和___________(填化学式)。②实验2与实验1对比,优点是___________(写出1条即可)。③综合上述实验:制备Fe(OH)3胶体提供OH−的物质可以是H2O或___________,控制反应条件即可制得。(2)Fe(OH)3胶体的性质资料:Ⅰ.pH>10时,Fe(OH)3胶体溶解。Ⅱ.固体FeCl3易升华(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实验4取5mL实验3得到的液体于蒸发皿中,继续加热,待蒸发皿中液体变为粘稠状,罩上漏斗,可观察到漏斗内出现棕褐色的烟,且有棕褐色固体附着在漏斗的内壁上。继续加热,蒸发皿中最终得到红棕色固体。①根据资料,推测漏斗内棕褐色的烟中主要含有___________(填化学式)。②检验蒸发皿中红棕色固体中阳离子的方案:取少量红棕色固体溶于稀盐酸中,___________。研究表明:Fe(OH)3胶体可净化水中的砷酸,砷酸浓度较低时以吸附为主,砷酸浓度较高时以反应为主。③不同pH时,测得溶液中Fe(OH)3胶体对砷酸的吸附效率如图。pH为3~9时,Fe(OH)3 胶体对砷酸的吸附效率高,pH较高时,吸附效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④去除水中高浓度砷酸的原理是Fe(OH)3胶体与砷酸反应生成砷酸铁(FeAsO4)沉淀,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答案】(1)①.HCl②.不需加热,FeCl3溶液浓度小③.NaOH(2)①.FeCl3②.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则固体中含有Fe3+③.pH>10时,Fe(OH)3胶体溶解④.Fe(OH)3(胶体)+H3AsO4=FeAsO4↓+3H2O【解析】【分析】本实验通过三种不同的方式制备氢氧化铁胶体,从而比较三种不同方式的优劣,之后验证氢氧化铁胶体的性质,据此分析回答问题。【小问1详解】①向40mL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入5滴饱和FeCl3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和HCl;②根据实验1和实验2的对比可知,实验2的优点是不需加热,FeCl3溶液浓度小;③通过实验1和实验2可知,制备Fe(OH)3胶体提供OH− 的物质可以是H2O或NaOH;【小问2详解】①根据资料可知固体FeCl3易升华,所以推测漏斗内棕褐色的烟中主要含有FeCl3;②红棕色固体中阳离子是Fe3+,所以验证方法为取少量红棕色固体溶于稀盐酸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则固体中含有Fe3+;③根据图象以及资料可知,pH较高时,吸附效率降低的原因是pH>10时,Fe(OH)3胶体溶解;④由资料可知,以及原子守恒,Fe(OH)3胶体与砷酸反应生成砷酸铁(FeAsO4)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是Fe(OH)3(胶体)+H3AsO4 =FeAsO4↓+3H2O。26.某小组同学分别探究溶液、溶液的性质。I.探究溶液的性质。(1)从物质类别角度判断属于_______,因此可以与某些碱反应。(2)预测具有氧化性,因此可以与反应,此时Zn体现_______性。 (3)预测具有还原性,预测依据是___________,因此可以与酸性溶液反应。(4)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序号操作i滴加溶液ii加入少量锌粉iii滴加酸性溶液①i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i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③iii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5)某同学认为iii中现象并不能证明具有还原性,他的理由有二:理由一:将酸性高锰酸钾稀释也可能产生该现象;理由二:___________。Ⅱ.探究溶液的性质。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并观察到对应现象:操作现象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无明显现象溶液变为红色,而后红色褪去III.小组同学探究vi中褪色原因,提出两种假设:a.铁离子被转化,b.被转化。(6)分别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溶液和溶液各1滴,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得出结论:假设b成立。(7)进一步预测可能被转化为,通过实验验证了该预测,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 【答案】(1)盐(2)还原(3)FeCl2中铁元素为+2价,可以升高(4)①.产生白色沉淀,变为灰绿色,最终为红褐色②.FeCl2+2NaOH=Fe(OH)2↓+2NaCl③.4Fe(OH)2+O2+2H2O=4Fe(OH)3④.Zn+Fe2+=Fe+Zn2+⑤.酸性KMnO4溶液褪色(5)Cl-也可以升价,具有还原性,也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6)滴加KSCN的溶液变红(7)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解析】【小问1详解】FeCl2电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属于盐;【小问2详解】Zn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单质和氯化锌,锌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2价,化合价升高,锌体现还原性;【小问3详解】具有还原性,预测依据:FeCl2中铁元素为+2价,可以升高,因此可以与酸性溶液反应;【小问4详解】①溶液加入溶液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产生该现象的原因二价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形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成氢氧化铁,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FeCl2+2NaOH=Fe(OH)2↓+2NaCl,4Fe(OH)2+O2+2H2O=4Fe(OH)3;②溶液加入少量锌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Zn+Fe2+=Fe+Zn2+;③溶液滴加酸性溶液现象是酸性KMnO4溶液褪色;【小问5详解】某同学认为iii中现象并不能证明Fe2+具有还原性,他的理由有二:①将酸性高锰酸钾稀释也可能产生该现象;②因为FeCl2中氯元素为-1价,也可能升高,具有还原性;【小问6详解】2Fe3++Fe=3Fe2+,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滴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逐滴滴加氯水后,2Fe2++Cl2=2Fe3+ +2Cl-,Fe3++3SCN-Fe(SCN)3溶液变为红色,而后红色褪去可能原因是a.铁离子被转化,b.被转化;为证明假设b成立可以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溶液,若溶液变红,说明被转化;【小问7详解】 进一步预测可能被转化为,需要对进行检验,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被氧化为。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4-01-23 15:15:02 页数:28
价格:¥2 大小:2.4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