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重庆市渝北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全卷共四大题23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2.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3.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4.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节选自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材料二:作为国家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载体,中国纪录片正经历从“讲述中国”到“认同中国”的转变。这正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微观呈现。我们可以从题材、叙事、制播、平台等方面着手,调整策略方法,加强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事、人物和现象。中国纪录片在选题上可以完成两个层面的设置:其一,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从自我立场的议题设置转向全球视角的主题选择;其二,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在多元差异中体现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人类视角”即普遍的人看待世界、认知自我的视角,它与“我们是谁?”“我们生活在怎样的世界?”等具有哲学色彩的人类终极命题相关。“人类视角”下的纪录片叙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即使是非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人们从这些生活的场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影响自己的思考。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制播方式以融合为基础,具体表现为“分离式的制播融合”和“合作式的制播融合”两种情况。前者指本国制作团队与国际播出渠道的融合,是一种单线式的融合;后者是以多方合作方式分别组建制作团队,搭建播出平台,是交叉互动式的融合。目前,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正在从“分离式”的制播简单融合转向“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中国纪录片要能够号召世界力量完成对话交流,需要建设成一个自主且开放的动态发展系统。中国纪录片的意义不能局限在“中国”的单一标签上,而应体现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在这种互动结构中,中国纪录片应改变“高高在上”或“沉默寡言”的极端姿态,以“价值共享”的立场,展示出自身在“世界议题设置”上的责任和能力,开发全球化的合作项目,搭建持续有效的国际共享平台。(节选自需鸦荣《从“传播力”到“影响力”: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的深度发展方向与策略》)材料三:新世纪以来,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不断受到重视和强调,不少优秀纪录片相继在国际主流媒体播出,国际社会反响热烈,如《春节》《手艺》《舌尖上的中国》等。其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名声大噪,远扬海外,前后被发行到东南亚、欧美等27个国家和地区,首轮海外销售即达到35万美元,创造了近年来中国纪录片海外发行的最好成绩。《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佳绩,缘于其在站稳纪录片“排头兵”位置的同时,积极跳出纪录片专业领域,在创作手法、传播方式等方面的突破创新,进而主动引领社会话题和风尚,在国际社会激发出一股“中国热”,成功荣升为国际传播中的经典纪录片。《中国面临的挑战》系列纪录片亦表现不俗,在海外不仅赢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而且促使国际社会开始关注中国、研究中国。据统计,《中国面临的挑战》在美国189家电视台累计播出超过了1323次,覆盖超过了67%的收视市场,覆盖时段达到76%。该片进入海外传媒平台播出,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尝试。(节选自皮璟璇《国际传播视域下外宣纪录片的传播策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应该继承中国古代“以民为本”“与时偕行”等优秀传统思想。 B.传播中华文明,立场不能动摇,目标应该明确,同时也要有博大的开放气度。C.“同一性的全球主题”是中国纪录片在题材上的追求,是对自我立场议题设置的超越。D.新世纪以来,中国纪录片在海外传播,带来了经济效应、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对国家文化传播做了要求,前者更为高屋建瓴。B.材料二在论述上,运用了很多传播学上的名词,增强了说理的可信度。C.非人类的生命体之所以会影响我们的思考,在于它们表现出的生活场景。D.就中国纪录片的意义而言,“中国”与“世界”的静止关系是不可取的。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美丽中国》以中国为题材,探寻“人与自然”这一当下全世界广泛关注的话题。B.《中华的故事》由英国和美国媒体制作播出,讲述中国从夏商周到改革开放的历史变迁。C.《从长安到罗马》是一部由央广总台亲自策划,中意两国导演联手打造的百集纪录片。D.《藏北人家》通过“再现”普通人家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意义的思考。4.三则材料虽然选自不同文本,但是组成了一个有机的论述整体。请分析三则材料组合的内在逻辑。5.《与象同行》是2022年中国纪录片“现象级”的新闻事件,请阅读下面的新闻介绍,结合材料分析该纪录片取得成功的原因。“网红”野象家族一路向北的故事在近两年的特殊时期背景下,牵动了全世界千万网友的心。近日,由国新办对外推广局指导、解读中国工作室和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联合出品的纪录片《与象同行》陆续登陆国内外主流媒体及互联网平台。该片以“共同体观念”为文化根基,采用拟人化的叙事方式追踪记录了云南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短鼻家族”历经17个月的北移南归过程,并在社交媒体的裂变式传播与话题营造下引发全网“云追象”热潮。聚焦动物选题,追踪热门话题,借势营销传播,并软性植入中国方案、中国价值、中国文化,《与象同行》为讲好中国故事、提高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效能提供了有益启示。【答案】1.C2.C3.B4.①材料一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升传播力的整体方针。②材料二侧重于介绍中国纪录片传播的具体策略与措施。③材料三介绍了我国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上取得的成就。④三则材料围绕“中国文化传播”这一话题,按照方针、策略、成效这一逻辑顺序,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5.①坚守了中华文化立场,以“共同体观念”为文化根基,软性植入中国方案、中国价值、中国文化。②挑选全球性话题,选取牵动全世界千万网友心的野象迁移的故事,转向全球视角的主题选择。 ③做到了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采用拟人化的叙事方式追踪记录亚洲象“短鼻家族”历经的北移南归过程。④创新采取制播方式,采取“分离式的制播融合”,由多方联合出品,并在社交媒体的裂变式传播与话题下引发全网“云追象”热潮。【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是对自我立场议题设置的超越”错误,原文“从自我立场的议题设置转向全球视角的主题选择”,可知“全球视角的主题选择”才是对“自我立场议题设置”的超越。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C.扩大范围,根据原文“即使是非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人们从这些生活的场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影响自己的思考”可知,“非人类的生命体”要影响我们的思考,是需要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而非“生活场景”。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是“从题材、叙事、制播、平台等方面着手,调整策略方法,加强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A.以中国为题材,符合题干要求。B.“由英国和美国媒体制作播出”,虽然讲述中国故事,但不是中国纪录片。C.“由央广总台亲自策划,中意两国导演联手”,从制作角度入手分析的,符合题干要求。D.写中国普通人家生活,符合题干要求。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材料一共三段内容,主要讲一些理论方针。第一段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等,引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第二段抓住四个“坚持”分析,讲坚持的原则及达到的目标等。第三段讲“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及做法,最后点明“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整个材料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升文化传播力影响力等的方针政策。 材料二先明确“中国纪录片正经历从‘讲述中国’到‘认同中国’的转变”,然后分别介绍“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事、人物和现象”“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制播方式以融合为基础,具体表现为‘分离式的制播融合’和‘合作式的制播融合’两种情况”“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等,即侧重介绍中国纪录片传播的具体策略和做法等。材料三先介绍“新世纪以来,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的作用不断受到重视和强调,不少优秀纪录片相继在国际主流媒体播出,国际社会反响热烈”,然后介绍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接着介绍“《中国面临挑战》系列纪录片”取得的成绩等。综合看来侧重介绍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上取得的成就。三则材料都是讲“中国文化传播”这个话题,只是每则材料侧重的点不同,材料一侧重介绍传播的方针策略等,材料二侧重介绍措施和做法,材料三侧重讲取得的成绩等,形成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整体。【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该片以‘共同体观念’为文化根基”“聚焦动物选题,追踪热门话题,借势营销传播,并软性植入中国方案、中国价值、中国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等分析,《与象同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共同体观念”为文化根基,纪录片中软性植入中国方案、中国价值、中国文化。结合“‘网红’野象家族一路向北的故事在近两年的特殊时期背景下,牵动了全世界千万网友的心”“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从自我立场的议题设置转向全球视角的主题选择”等分析,该纪录片敢于挑战全球性话题,选择的是牵动了全世界千万网友心的野象迁徙的事件,视角为全球性的。结合“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采用拟人化的叙事方式追踪记录了云南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短鼻家族’历经17个月的北移南归过程,并在社交媒体的裂变式传播与话题营造下引发全网‘云追象’热潮”分析,该纪录片采用拟人化的叙事方式追踪记录了云南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短鼻家族’历经17个月的北移南归过程,坚持了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的原则。结合“由国新办对外推广局指导、解读中国工作室和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联合出品的纪录片《与象同行》陆续登陆国内外主流媒体及互联网平台”“前者指本国制作团队与国际播出渠道的融合,是一种单线式的融合”分析,该纪录片由多方联合出品,采取“分离式的制播融合”,且材料说“并在社交媒体的裂变式传播与话题营造下引发全网‘云追象’热潮”,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后的救赎王小东今日要闻:“公元3018年3月18日,由于太阳能量持续衰减,地球将进一步变冷;科技界将年度科学突破奖授予国家天文台天体物理团队,该团队证实了平行宇宙的存在……”丁烈盯着新闻显示墙的眼睛猛然跳动了一下,当他听到“平行宇宙”时,脸色立即凝重起来。他用手捋了捋满脸的络腮胡须,陷入沉思。隔离室里依旧阴冷,和二十五年前一样。二十五年前的丁烈只有十岁。丁烈所处的这个时代正被某种“确定性”所掌控,凡事都遵循“数字分解定律”,即万物皆可用数字进行量化处理。举个例子:你喜欢吃糖吗?那便是一种编号为01010011……的信息体验。人们只需要在冰冷的触摸屏上输入一串同样冰冷的数字,再将感觉连接器与身体连接,便可享受一种甜度可调的甜蜜。在这个万物可量化为感官输入的世界里,你并不需要一颗真正的糖!更为可怕的是,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人似乎更像是一部运行精密的机器,情感都量化为一串串字符,人们已经基本丧失了自身的情感输出功能。丁烈却同其他人不同。父亲从丁烈懂事开始,便不允许他使用情感连接器。父子俩一直保持着犹如一千年前,原始人般的情感体验,父亲将之称为“情感反刍”。丁烈很怀念那个时候,每次进行“情感反刍”的时候,父亲都会用充满慈爱的声音说:“小子,让我们开始吧!”人在如今的世界里被划分为两类:守卫者和背叛者。守卫者坚定执行不与外部宇宙联系的准则,目的是保卫地球居住者的权益。背叛者则反其道行之,千方百计与外部宇宙联络,据说也是为了保护地球居住者权益。当年只有十岁的丁烈被划分到了背叛者行列,从贴上背叛者标签的那一刻起,他便再没有机会离开隔离室了。这一切皆因他的父亲丁向东。可是,父亲深邃而又坚定的眼神一直深驻在他心底,他知道,父亲绝对不是所谓的背叛者,相反,父亲一定是一个担负着重大使命的“先行者”。因此,在他看来,隔离室并不那么冰冷,远离数字割裂的世界,他才感觉自己是活着的。国家天文台射电望远镜中心,外太空信号湮灭装置接收到的一串陌生数字,让天体物理组总工程师王建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惧和愤怒。经过拥有超级计算能力的“银河号”计算机破译,陌生数字信息的内容为:“平行宇宙存在,太阳能量衰减导致的地球能源危机,解决途径只能是在另一维度的A级宇宙中找到一个正在发育的类太阳系,然后通过特定的能量通道实现人类整体迁移。”很快,信号湮灭装置又收到第二份数字信息:特定能量通道开启的关键是,要在地球上找到一种与A级宇宙契合的纯粹连续能量波动,实现互通。请找到一个叫丁烈的人! 王建达很困惑,与A级宇宙契合的连续能量波动?这个世界所有的能量状态都是数字化且不连续的,怎么会有连续的能量波动?一定是丁烈这个叛逆者在搞鬼!最后的数字信息只有短短几个字:“小子,让我们开始吧!”二十五年来,丁烈第一次走出隔离室,外面的天气尤其寒冷,丁烈不由得竖起衣领来御寒。王建达手里正拿着一份背叛者档案:丁向东,男,国家宇航中心资深飞行员,公元2993年,驾驶“探索号”宇宙飞船逃离地球,留下的最后信息是:我要为人类寻找一个新的家园!国家天文台主控大厅中心一片死寂,按目前情况预计,地球的温度将在三年后降至极值。那时,等待人类的结局只有毁灭!由于平行宇宙存在,信息发送者肯定来自平行宇宙的另一级。如果按信息中心的方式进行人类迁移,那今天参与决策的人将毫无疑问成为背叛者。经历挣扎,最终选择进行平行宇宙间的跃迁!一切都按照既定程序运行,主控大厅的电子屏幕上,出现了两个巨大的能量环,两级宇宙间真正意义上的连通终于开始了!一切很顺利。到了最为关键的能量通道开启环节!丁烈深邃的眼窝露出温和的光芒。搭接在丁烈头部的示波器有节律地抖动起来,丁烈站在能量发生器的电子显示屏前,脑海里出现了刚才王建达传送给他的信息内容:“小子,让我们开始吧!”他不由得会心一笑。他强烈地感受到了遥远的宇宙深处父亲的存在,随后,示波器同步信号发生器发出了一串美妙的连续波信号!脑电波!是脑电波!A级宇宙另一端竟然也有和丁烈发出的脑电波完全契合的纯粹连续能量波动!原来,人类自发的情感波动,才是开启平行宇宙间能量通道的钥匙!到达A级宇宙的人类,眼前出现的景象正如千年前地球上曾出现的情景:草是青绿色的,天是蔚蓝的,人们的笑脸是真切的。是的,人类最终抛弃了一个冷冰冰的数字世界,在最后关头完成了自我救赎。丁向东慈爱地望向丁烈,依然用他那充满磁性的嗓音说:“小子,让我们开始吧!”父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久久不愿分开……(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两则新闻开头,前一则为故事设置一个末日来临的背景,渲染紧张氛围,激发了读者兴趣;后一则又为危机解决埋下伏笔,可谓匠心独运。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丁烈“脸色立即凝重起来”“用手捋了捋满脸的络腮胡须”,就表现出了他听到“平行宇宙”时内心的变化。C. 小说用插叙的方式生动描绘了在当时世界,体验甜味并不需要吃糖,只需输入代码,再让身体和连接器连接,达到了吸引读者的目的。D.小说中前面的父子间“情感反刍”的情节,与后面人类的情感波动开启能量通道拯救了全人类的情节,在结构上前后照应,显示出章法的严密。7.小说对丁向东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鲜明,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一形象的。8.有人认为:“科幻小说不仅是幻想,也不仅是人类对于征服自然的想象,更需要对现实的反思。”请结合文本,从“反思”的角度探究小说的主题。【答案】6.C7.①语言描写。小说中多次出现丁向东充满慈爱的声音:“小子,让我们开始吧!”他亲昵地称呼儿子为“小子”,塑造了丁向东对儿子爱得深沉的形象;②侧面衬托。小说表现丁烈对父亲的思念,对父亲事业的理解,对父亲人品的信任,这些都从侧面衬托了丁向东忠于人类、思想具有前瞻性的形象;③对比。小说将为拯救人类而“叛逃”的丁向东与保守封闭的“守护者”王建达形成鲜明的对比,侧面表现出了丁向东勇于担责、敢于创新的形象。8.①反思科技本身。人类过度依赖科技,丧失了基本的情感输出能力,终日生活在一个自己制造的冰冷的数字世界,而太阳能衰减带来地球急剧变冷,使人类面临被冻死的结局。②反思人类情感。丁向东一直对儿子进行“情感反刍”;将人类从绝境中救出靠的也是这种古老的情感,人类的新家园是个有蓝天绿草的真实世界,人与人之间应具有真实的情感。③反思人类发展。守卫者坚决不与外部宇宙联系,并禁锢背叛者;背叛者冲破禁锢找寻人类新家园,完成救赎;人类要拥有美好未来就必须要探索外部世界,不能保守,自我封闭。【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小说用插叙的方式”说法错误。“小说用插叙的方式描绘了当时的数字世界,例如体验甜味并不需要吃糖”这不是插叙,而是举当时的一个例子。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作答本题,可以先回顾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如直接描写、侧面衬托,然后到文中找到直接或间接写丁向东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分析。 结合“每次进行‘情感反刍’的时候,父亲都会用充满慈爱的声音说:‘小子,让我们开始吧!’”“最后的数字信息只有短短几个字:‘小子,让我们开始吧!’”“脑海里出现了刚才王建达传送给他的信息内容:‘小子,让我们开始吧!’他不由得会心一笑。”“丁向东慈爱地望向丁烈,依然用他那充满磁性的嗓音说:‘小子,让我们开始吧!’”分析可知,小说多次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了丁向东对儿子深沉的爱的形象;结合“父亲深邃又坚定的眼神一直深驻在他心底,他知道,父亲绝对不是所谓的背叛者,相反,父亲一定是一个担负着重大使命的‘先行者’”分析可知,小说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丁烈对父亲的思念,对父亲事业的理解,对父亲人品的信任,这些都从侧面衬托了丁向东忠于人类、思想具有前瞻性的形象。结合“当年只有十岁的丁烈被划分到了背叛者行列,从贴上背叛者标签的那一刻起,他便再没有机会离开隔离室了。这一切皆因他的父亲丁向东”分析可知,丁向东为了拯救人类而成为了“叛逃者”,他与保守封闭的“守护者”王建达形成鲜明的对比,侧面表现出了丁向东勇于担责、敢于创新的形象。【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小说主题的能力。结合“人们只需要在冰冷的触摸屏上输入一串同样冰冷的数字,再将感觉连接器与身体连接,便可享受一种甜度可调的甜蜜。在这个万物可量化为感官输入的世界里,你并不需要一颗真正的糖!更为可怕的是,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人似乎更像是一部运行精密的机器,情感都量化为一串串字符,人们已经基本丧失了自身的情感输出功能”分析可知,人类过度依赖科技,丧失了基本的情感输出能力,终日生活在一个自己制造的冰冷的数字世界,但是“平行宇宙存在,太阳温度下降导致的地球能源危机”,人类将面临被冻死的结局,这表达了小说要反思科技本身的主题;结合“丁烈却同其他人不同。父亲从丁烈懂事开始,便不允许他使用情感连接器。父子俩一直保持着犹如一千年前,原始人般的情感体验,父亲将之称为‘情感反刍’”“太阳温度下降导致的地球能源危机,解决途径只能是在另一维度的A级宇宙中找到一个正在发育的类太阳系,然后通过特定的能量通道实现人类整体迁移”“原来,人类自发的情感波动,才是开启平行宇宙间能量通道的钥匙”分析可知,小说中丁向东一直对儿子进行“情感反刍”,将人类从绝境中救出靠的也是古老的情感,人类的新家园是一个有蓝天绿草的真实世界,人与人之间应具有真实的情感,表达了对人类情感的反思;结合“人在如今的世界里被划分为两类:守卫者和背叛者。守卫者坚定执行不与外部宇宙联系的准则,目的是保卫地球居住者的权益”“当年只有十岁的丁烈被划分到了背叛者行列,从贴上背叛者标签的那一刻起,他便再没有机会离开隔离室了”分析可知,小说中的守卫者坚决不与外部宇宙联系,甚至禁锢背叛者,背叛者冲破禁锢找寻人类新家园,完成救赎,表达了对人类发展的反思:人类要拥有美好未来就必须要探索外部世界,不能保守,自我封闭。二、古诗文阅读(共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荆南留后高季昌为节度使。季昌到官,城邑残毁,户口雕耗。季昌安集流散,民皆复业。二年冬十月,依政进士梁震过江陵,高季昌爱其才识,留之,欲奏为判官。乃曰:“震素不慕荣宦,明公不以震为愚,必欲使之参谋议,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何必在幕府。”乾化二年,高季昌潜有据荆南之志,乃奏筑江陵外郭,增广之。乾化三年,高季昌造战舰五百艘,为攻守之具,朝廷浸不能制。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高季昌闻帝灭梁,避唐庙讳,更名季兴,欲自入朝。明宗天成元年四月,梁震荐前陵州判官责平孙光宪于季兴,使掌书记。季兴大治战舰,欲攻楚。光宪谏曰:“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若又与楚国交恶,他国乘吾之弊,良可忱也。”季兴乃止。二年春,高季兴既得三州请朝廷不除刺史自以子弟为之不许。及夔州刺史潘炕罢官,季兴辄遣兵突入州城,杀戍兵而据之。帝怒,以刘训为南面招讨使,将步骑四万讨之。高季兴求救于吴,吴人遣水军援之。三年春,楚王殷如岳州,遣六军使袁诠击荆南,高季兴以水军逆战,季兴大败,请和。冬十二月,高季兴寝疾,命其子从诲权知军府事。丙辰,季兴卒。从诲既袭位,谓僚佐曰:“唐近而吴远,含近臣远,非计也。”乃因楚王殷以谢罪于唐,帝许之。四年秋七月甲申,以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高从诲性明达,亲礼贤士,委任梁震,以兄事之。梁震曰:“先王待我如布衣交,以嗣王属我。今嗣王能自立,不坠其业,吾老矣,不复事人矣。”遂固请退居。从诲不能留,乃为之筑室于土洲,从诲时过其家,四时赐与甚厚,自是悉以政事属孙光宪。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氏据荆南》)材料二:后唐庄宗过河,荆渚高季昌谓其门客梁震曰:“某事梁祖,仅获自免。龙德①已来,止求安活。我今入觐,亦要尝之。彼②若经营四方,必不縻我。若移入他镇,可为子孙之福。此行决矣。”既自阙回,谓震曰:“新主百战,方得河南。对勋臣夸手抄《春秋》。又竖指云:‘我于指头上得天下。’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且游猎旬日不回,中外情何以堪?吾高枕无忧。”乃筑西面罗城,拒敌之具。不三年,庄宗不守。英雄之料,顷刻不差,宜乎贻厥子孙③选自《北梦琐言》)【注】①龙德:后梁末帝年号。②彼:与后文的“新主”,都指后唐庄宗李存助。③贻:留传,遗留。厥:他,他的。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高季兴A既得B三州C请D朝廷E不除F刺史G自H以I子J弟K为之L不许。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但以白衣侍樽俎可也”中的“白衣”,与《过秦论》“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中的“藩篱”所用手法相同。B.“乃因楚王殷以谢罪于唐”中的“因”,与《鸿门宴》“因击沛公于坐”中的“因”意思不同。C.“以嗣王属我”中的“属”,与《屈原列传》“屈平属草稿未定”中的“属”意思不同。D.“遂固请退居”的“遂”与《种树郭橐驼传》中“遂而鸡豚”的“遂”字意思不同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后梁覆灭后,高季昌改名季兴,想亲自入朝觐见后唐君主,没有得到允许,于是大量制造战舰,想攻打楚国,最后被孙光宪劝阻。B.夔州刺史潘炕罢官,高季兴领军突击,杀死守兵并占领了夔州城。第二年楚王派袁诠率军攻打荆南,高季兴派水军迎战,被击败。C.高季兴之子高从诲承袭爵位,认为唐近而吴远,舍弃近的国家而臣服远的国家,不是长远之计,于是向后唐请罪,获得正式任命D.高从诲把梁震当兄长对待,而梁震因年事已高且高从诲没有荒废先王遗业,请求退居高从诲留不住他,每年给予他丰厚的赏赐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荆南乱离之后,赖公休息士民,始有生意。(2)则功在一人,臣佐何有?且游猎旬日不回,中外情何以堪?13.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在高季昌身上足以借鉴的成就之道。【答案】9.CGL10.A11.A12.(1)荆南遭受战乱以来,依赖您使士兵和百姓休养生息,才有了生机(2)那么就是说功劳在他一个人身上,哪还有辅佐大臣的关系?而且外出游玩打猎十天不回来,朝廷内外人们的心情怎么受得了?13.①安抚百姓,恢复生产;②礼贤下士,善于纳谏;③有识人之智,谋略深远。【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高季兴得到三州,请求朝廷不要任命刺史,自己派子弟去充当,后唐帝没有答应。“高季兴既得三州”中,“高季兴”为主语,“既得”为谓语,“三州”为宾语,句子结构完整,“三州”后断开,即C处;“朝廷”既是“请”的宾语,又是“不除刺史”的主语,整个句子承前省主语“高季兴”,应在“刺史”后断开,即G处; “不许”的主语应为“朝廷”,应在“不许”前断开,即L处。故在CGL三处句读。【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错误。白衣,是借代手法,指平民百姓;藩篱,借喻手法,本体为边境。句意:我仅以平民身份侍奉在您的宴席之侧就可以了。/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B.正确。通过;趁机。句意:于是通过楚王马殷向后唐谢罪。/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C.正确。托付;连缀成串,写作。句意:他将您托付给我。/屈原写作草稿还没有写完。D.正确。于是;喂养。句意:于是坚决请求告老还乡。/喂养好你们的鸡和猪。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没有得到允许”于材料一无据,从材料二看,入朝是得到了庄宗的许可。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赖”,依赖;“休息”,使……休养生息;“生意”,生机。(2)“何有”,有什么;“旬”,十天;“中外”,朝廷内外。【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季昌安集流散,民皆复业”可知,安抚百姓,恢复生产;②由原文“光宪谏曰:‘……若又与楚国交恶,他国乘吾之弊,良可忱也。’季兴乃止”可知,礼贤下士,善于纳谏;③由原文“依政进士梁震过江陵,高季昌爱其才识,留之,欲奏为判官”“既自阙回,谓震曰:‘新主百战,方得河南。对勋臣夸手抄《春秋》……’吾高枕无忧……不三年,庄宗不守”可知,有识人之智,谋略深远。参考译文:材料一: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荆南留后的高季昌为荆南节度使。高季昌到任时,城池残破被毁坏,百姓凋残耗尽。高季昌安抚召集流散的人,百姓都恢复了旧业。开平二年冬季十月,依政人进士梁震经过江陵,高季昌爱惜他的才能学识,将他留下,想要上奏朝廷任命他为判官。梁震说:“我向来不羡慕荣华仕禄,您不认为我愚笨无知,一定要让我参与谋划议事,我仅以平民身份侍奉在您的宴席之侧就可以了,何必一定在幕府任职。”乾化二年,高季昌暗中有占据荆南的想法,于是便上奏朝廷请求修筑江陵的外城,把它增加扩大。乾化三年,高季昌修造了五百艘战船,作为进攻防守的器械。后梁朝廷逐渐无法制约他。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高季昌听说后唐灭了后梁,为避后唐庙讳,改名为季兴,打算亲自入朝觐见。后唐明宗天成元年夏季四月,梁震向高季兴举荐前陵州判官贵平人孙光宪,高季兴让孙光宪担任书记一职。高季兴大造战船,准备进攻南楚。孙光宪劝谏道:“荆南遭受战乱以来,依赖您使士兵和百姓休养生息,才有了生机。如果又和楚国成为仇敌。其他国家趁我们空虚疲乏之际前来侵犯,这是非常值得担忧的。”高季兴于是作罢。天成二年春天,高季兴得到三州,请求朝廷不要任命刺史,自己派子弟去充当,后唐帝没有答应。夔州刺史潘炕被罢官,高季兴便率领军队突然进入夔州城中,杀死防守士兵并占领了夔州城。后唐明宗大怒,任命刘训担任南面招讨使,率领四万步兵和骑兵讨伐高季兴。高季兴向吴国请求救援,吴国派水军来援助他。天成三年春季三月楚王马殷到达岳州,派遣六军使袁诠攻打荆南,高季兴凭借水军迎战。高季兴大败,请求讲和。冬季十二月,高季兴卧病在床,任命他的儿子高从诲暂时处理军府事务。丙辰日,高季兴去世。高从诲继位后,对僚佐们说:“后唐离我们近而吴国离我们远,舍弃近的国家而臣服于远的国家,这不是好计策。”于是通过楚王马殷向后唐谢罪,后唐明宗答应了他的请求。天成四年秋季七月甲申日,后唐朝廷任命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高从诲性情通达,礼贤下士,重用梁震,把他当作兄长来对待。梁震说:“先王待我如同贫贱之交,他将您托付给我。现在您已经能够自立,没有荒废先王遗业,我已年老,不能再侍奉人了。”于是坚决请求告老还乡。高从诲没能留住他,于是为他在土洲修建府舍。高从诲时常到梁震家里去探望,一年四季的赏赐极为丰厚。从此把政事全部托付给孙光宪。材料二:后唐庄宗过了黄河。荆渚人高季昌对他的门客梁震说:“我在后梁太祖手下做事,得到的仅仅是自己没有被处罚。龙德初年以来,只求安稳地活着。我现在去朝见庄宗,也是希望能够打探他的动静。他若是想谋求天下,一定不会囚系(扣押)我。要是进军别的地方,那可是子孙的福分。走这一趟已经决定了。”从皇宫回来以后,他告诉梁震说:“新国主经历百战,才得到河南。对功臣自夸他亲手抄录《春秋》。又竖起指头说:‘我从指头上得到天下。’那么就是说功劳在他一个人身上,哪还有辅佐大臣的关系?而且外出游玩打猎十天不回来,朝廷内外人们的心情怎么受得了?我现在高枕无忧了。”于是在西面加筑了罗城,又修造了用来阻挡敌人的用具。不到三年,庄宗果然没有守住。英雄所预料的一点没错,留给子孙福泽也是应该的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读易象①周敦颐书房兀坐万机休,日暖风和草色幽。谁道二千年远事,而今只在眼前头。暮春即事叶采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注]①易象,《周易》的卦象。《周易》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诗前两句描写了风和日暖、草色清幽的欣欣向荣之景,表现了诗人读易象的闲适、愉悦。B.叶诗中“点点杨花”运用白描手法写出杨花落入砚池的情状,以细微动作衬托书房的宁静。C.“书房兀坐”“瓦雀行书案”与《项脊轩志》中“冥然兀坐……小鸟时来啄食”的场景相似。D.两诗都描绘潜心读书的情景,正面突出了诗人身心交融,专注于《周易》而忘却世事的情形。15.两首诗的后两句都有情理兼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14.D15.周诗中诗人研读易象而悟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仿佛近在眼前,世间万物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后两句通过“谁道”“而今”,表达出看透历史循环的通达之感。叶诗中诗人暮春读《周易》而不知春去几多时,感悟美好事物易逝、世事多变之理;诗人看到眼前的景物而抒发一种悠闲恬淡的读书情趣。【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正面突出了……”错。周诗中“日暖风和草色幽”一句描写了风和日暖、草色清幽的欣欣向荣之景,侧面表现了诗人读易象的闲适、愉悦。同样,叶诗中“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两句,写垂柳飞絮的季节,几只麻雀悠闲自在地漫步在书桌上。柳絮轻盈地随风飘落在砚台上,也无人拂拭。也是侧面烘托了诗人身心交融,专注于《周易》而忘却世事的情形。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周诗中“谁道二千年远事,而今只在眼前头”两句的意思是:有谁能说出古往今来两千多年的事呢?而道如今却好像就发生在眼前。此处诗人研读易象而悟理,感悟到世间万物的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诗人通过“谁道”“而今”,表达出看透历史循环的通达之感。叶诗中“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两句的意思是:诗人闲坐在窗前读《周易》,而不知春日已经逝去多久。此处诗人感悟美好事物易逝、世事多变之理,看到眼前的景物而抒发一种悠闲恬淡的读书情趣。(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陈情表》中李密从年龄的角度向晋武帝说明暂时不应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登快阁》中化用魏晋诗人阮籍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3)《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描绘的意境非常相似。(4)《离骚》中,用比喻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李清照的号清雅别致,取自于《归去来兮辞》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6)即将到来的2024年是龙年,2024年《故宫日历》就选用了93件故宫馆藏龙文物的图片作为插图。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龙”在古诗文多有出现,比如“_______”等。【答案】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②.报养刘之日短也③.青眼聊因美酒横④.嬉嬉钓叟莲娃⑤.众女嫉余之蛾眉兮⑥.谣诼余以善淫⑦.审容膝之易安⑧.蛟龙生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有龙则灵/未云何龙/)【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陛”“报”“聊”“嬉”“嫉”“谣诼”等。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2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①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具有自我恢复、自我净化、自我调节的能力。②治愈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甲,给大自然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休养生息,依靠自然的力量维护生态系统平衡。③2023年是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的第三年。④两年多来,证注销、船封存、网销毁、人上岸,换来的是乙。⑤长江江豚数量实现历史性回升,(a)胭脂鱼、长吻鮠、子陵吻虾虎鱼等珍稀濒危鱼种屡次现身,(b)首次监测到长江鲟等鱼种 ……面对自然心有所畏、行有所止,万里长江焕发生机活力。⑥这启示我们:生态保护修复必须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个要素,以最小化的人工干预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有语病。B.②句中的成语“休养生息”使用正确。C.⑤句中画波浪线的(a)(b)两句可以互换。D.⑥句中的冒号可以替换为逗号。18.请补写画横线的甲乙两处,使语句前后衔接自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案】17.C18.甲:要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乙:长江珍稀鱼种逐步恢复【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正确使用成语及标点、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A.正确。“具有自我恢复、自我净化、自我调节的能力”语序不当,应为“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的能力”。B.正确。休养生息: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文中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意思是让大自然恢复元气。使用正确。C.错误。(a)(b)两句不可以互换,只有珍稀动物屡次现身才能首次监测到长江鲟等鱼种,ab有一定的先后顺序,不能互换。D.正确。逗号可以用来代替表示解释的冒号。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处:根据前文“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具有自我恢复、自我净化、自我调节的能力”和后文“给大自然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休养生息,依靠自然的力量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可知,恢复人类对自然的伤害,首先要尊重和顺应自然,可填“要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之类的句子。乙处:根据前文“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可知,这里应该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根据后文“长江江豚数量实现历史性回升,胭脂鱼、长吻鮠、子陵吻虾虎鱼等珍稀濒危鱼种屡次现身,首次监测到长江鲟等鱼种……”可知,长江珍稀鱼种重新出现,可填“长江珍稀鱼种逐步恢复”之类的句子。(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一声杜宇啼春风,千山万壑杜鹃红。不到麻城,难以感受到杜鹃花的火热,不上龟峰山,更难以想象什么叫“花的海洋”。与其他地方不同,龟峰山的杜鹃不是一点点、一枝枝,而是一丛丛、一片片,它们前后呼应地来,大张旗鼓地开,①地艳……这里的杜鹃花品种非常纯正,主要以红色为主,它们一树挤着一树,一片叠着一片,一坡重着一坡,一岭遮着一岭,漫山遍野,竞相绽放。徜徉于杜鹃花丛中,就像在无边的红霞中穿行。登高四望,万顷花海映入眼帘,铺天盖地,大气磅礴,“大别山上最美丽的红飘带”果然②。龟峰山上不仅有杜鹃花的柔媚,还有山的坚毅、松的挺拔,那高耸直挺的龟山松守候着杜鹃花,形成③、红绿相映的和谐之美。导游说,杜鹃花是英雄花,麻城是革命老区,是烈士的鲜血化作了这满山的映山红。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下列句子中的“什么”和“更难以想象什么叫‘花的海洋’”中的“什么”,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什么是理想?它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B.于是河沿上走着的人闻到了一种什么花香,还夹着一种腥味儿。C.若问这些文章到底有什么意义,勉强说,也不过是多少地反映了旧社会的某些方面。D.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2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它们一树树,一片片,一坡坡,一岭岭”,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案】19.①浓墨重彩②名不虚传③刚柔并济20.A21.①修辞手法多样,原句不仅运用排比,还包含了拟人和反复,语言表达灵动,一唱三叹,韵味悠长;而改后只剩下排比,比较单调。②原句中的动词“挤”“叠”“重”“遮”准确生动,突出了龟峰山的杜鹃树多花繁、面积广阔,不愧为“花的海洋”;修改后没有这种效果。【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此处突出杜鹃花盛开,色彩浓艳,因此可填写“浓墨重彩”。浓墨重彩: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②依据“万顷花海映入眼帘,铺天盖地,大气磅礴”可知此处强调杜鹃花被称为“大别山上最美丽的红飘带”是与实际相符合的,是真实的,因此可填写“名不虚传”。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含褒义。 ③依据“龟峰山上不仅有杜鹃花的柔媚,还有山的坚毅、松的挺拔,那高耸直挺的龟山松守候着杜鹃花”可知此处强调龟峰山既具备杜鹃花柔和的品质,又有山、松刚强的品质,能够相互协调,共同构成和谐之美,因此可填写“刚柔并济”。刚柔并济: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配合。【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更难以想象什么叫‘花的海洋’”中的“什么”为疑问代词。A.与题干中的“什么”均为疑问代词,用作主语;B.用于虚指,表示不肯定的事物,用作定语;C.表示疑问,用作定语;D.用于否定,表示不同意、不以为然,用作定语。故选A。【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①原句“一树挤着一树,一片叠着一片,一坡重着一坡,一岭遮着一岭”不仅句式整齐,运用排比;还运用“挤”“叠”“重”“遮”拟人化词语和“一……一……”进行反复,修辞手法多样,语言表达灵动,一唱三叹,展现杜鹃花漫山遍野,竞相绽放,铺天盖地,大气磅礴,韵味悠长;而改后“一树树,一片片,一坡坡,一岭岭”只剩下排比,比较单调。②原句中的动词“挤”“叠”“重”“遮”准确生动,写出杜鹃花紧紧挨着,集中在同一时间内开放,重重叠叠,一山遮盖着一山,突出了龟峰山的杜鹃树多花繁、面积广阔,不愧为“花的海洋”;修改后“一树树,一片片,一坡坡,一岭岭”没有这种效果。(三)语言文字运用Ⅲ(本题1小题,5分)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1975年5月27日,我国登山队登顶珠穆朗玛峰,并首次测得珠峰8848.13米的岩面高度。2020年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站上地球之巅,再次进行珠峰高程测量。当天11时,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次落、袁复栋、李富庆、普布顿珠、次仁多吉、次仁平措、次仁罗布、洛桑顿珠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登顶后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艰苦努力,珠峰高程测量任务成功完成。为提升测量精度,此次测量运用航空重力测量技术,这也是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使用航空重力测量技术。【答案】示例:2020年5月27日,中国测量登山队再次完成珠峰高程测量任务。这是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使用航空重力测量技术。【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道新闻类叙述语段压缩题。解答此类题目要明白文字所介绍的对象“是什么”,二是要明确对象“怎么样”。第一步,通读材料。即通读语段或材料,抓住主要信息,找表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语句。第二步,概括归纳。在通读的基础上,将其准确划分层次,概括归纳信息内容。第三步,提炼筛选。将概括归纳的信息进行提炼筛选,删除次要信息,保留主要信息,即“去粗取精”。第四步,整合表达。即根据题目要求,将提炼筛选出来的主要信息用简洁凝练、准确连贯的语句表达出来。要保证语句通顺(无语病),结构合理。整体阅读文段可知,本段文字共包含五句话。第一句,先写1975年5月27日我国登山队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事件。第二句,是新闻的导语部分,概括报道时间“2020年5月27日”,人物“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中心事件“站上地球之巅,再次进行珠峰高程测量”。第三、四句,具体介绍登上峰顶及完成测量任务的情况。第五句,交代主要成就:这也是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使用航空重力测量技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压缩时应保留的主要信息集中在第二和第五句,进一步简化整理答案,注意字数限制。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管子·君臣》材料二:单向度的人即丧失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的人。……当人类被剥夺反思与沉痛的思考后,他们所剩无几。——赫伯特·马尔库塞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想。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做一棵有判断力的苇草《人是会思想的芦苇》是帕斯卡尔哲学代表作《思想录》中的名篇,它揭示了人之所以伟大的根本在于思想:“只有思想,才能令人真正的伟大。”“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然而,人虽然具备“会思想”的天然属性和比较优势,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拔节长成“会思想的芦苇”。“会思想”当然不是胡思乱想和吠形吠声,而是陈寅恪先生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之思想。比如,有人参与公共话题讨论时,完全不讲事实、常识和逻辑,不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而是搞意见垄断和话语霸权;不是以偏盖全偏听偏信,以自己“选择性接受”获得的片面信息作为唯一权威结论,就是刚愎自用固执己见,对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发动网络暴力和秽语攻击,甚至现场动粗或约架决斗,将“嘴仗”升级为“肉搏”。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洞见:“考察一个人的判断力,主要考察他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有无数的可怜人,长期生活在单一的信息里,而且是一种完全被扭曲的,颠倒的信息。这是导致人们愚昧且自信的最大原因。”希特勒统治德国期间,举国陷入暴力与谎言。为了维护极权,希氏施以两个手段:利用盖世太保监视民众一言一行,一旦有“风吹草动”便将人拉入监狱,甚至很多人被秘密处死;另一手段便是动用国家机器,不断利用媒体宣传“纳粹思想”,不断制造谎言达到洗脑目地。“纳粹喉舌”“创造希特勒的人”戈培尔曾毫不隐讳地公开叫嚣:“宣传只有一个目标:征服群众。所有一切为这个目标服务的手段都是好的。”无独有偶,昭和十六年(1941年)、日本山梨县小学三年级学生的笔记中,大量记录了崇拜日本军队、崇尚侵略的内容。在那个疯狂时代,如是作文甚至命题作文要求小学生必须完成,而且老师要检查批阅,藉此向他们强制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在如此这般洗脑土壤上,谁又能长成一根“会思想的芦苇”呢?人作为“会思想的芦苇”,一旦停滞思想,势必导致大脑虽长在自己头颅上,思想却存活于别人大脑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者,也被称为乌合之众。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洞见,当个人为孤立个体时,有着自己鲜明个性特征,当个人融入群体后,其所有个性都会被群体湮没,个体思想就会迅速被群体思想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勒庞阐释了为何群体往往呈现出“盲目”“冲动”“狂热”“轻信”特点,而统治者又是如何“正中下怀”利用之,建立和巩固自身统治。“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他却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人作为“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是拔节长成“会思想的芦苇”,抑或夭折异化为不能思想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归根到底取决于自己——能否于“乱花渐欲迷人眼”中,恪守住追求真理、尊重事实、敬畏常识、讲求逻辑的为人底线,进而做到刚正不阿、不被绑架、拒绝裹挟、特立独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类型是名言论组合类。材料一是中国古代名句,意思是说: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只听一方面的话容易产生片面性。材料二解说了个人判断力与信息来源的关系,诠释了导致愚昧、自信的最大原因是对来源的信息不加以思考和反思。材料都涉及个体与外在信息的联系,指出信息对个体判断、认知与思想的复杂影响。联系两则材料,即告诉我们广泛接纳信息的同时要对信息进行思考。生逢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公民当如何应对纷至沓来的各种信息,如何分清是非善恶美丑,如何对外界信息兼收并蓄、集思广益、斟酌取舍,如何对纷纭信息做出科学理性的判断,如何做一个有主见的、又能善于听取意见的人,如何不人云亦云、盲目从众……这些问题既关乎个体自我的健康成长,也关乎社会和谐与国家稳定。 写作这道作文题,我们不妨联系当下社会各种芜杂、多元信息“喧哗”的舆论场中的相关案例,比如“鸡蛋返生”论文现象等,采用破立结合的方式,阐明自己的主张,并阐述具体理由。比如可以从正反两个角度思考,如果我们缺乏思辨能力,对信息不加甄别,轻者会陷入信息茧房,让自己成为偏听偏信者;重者可能会危害社会,因为当今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源头”,你的随手转发就可能帮助虚假信息传播出去。还可以思考如何让自己学会辨别,学会思考,作一个“智者”。也可采取记叙类文体,通过讲述故事,来诠释自己的见解。比如刻画一个漫画式人物,对于信息不加甄别,不加思考,最后上当受骗,从而阐述自己的主张。立意:1.青年人应恪守真理,尊重事实,讲求逻辑。2.甄别取舍,学会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1-14 01:20:02 页数:21
价格:¥3 大小:46.7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