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模拟考试
>
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3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联考高三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春秋战国到独尊儒术之前,是中华文化发展变迁的关键时期。其间所取得的思想突破,不仅深刻影响了后世学术与思想的发端和发展,更在代代传习中逐渐内化于中华文化传统与国民气质。而孔子正是这一时代的开启者和重要参与者:“从孔子开始到秦完成统一的三四个世纪里,中国人的基本思想得以奠基。从那时起,支配着中国人心灵的观念以及周代的社会和政治元素,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今后中国的历史。”(牟复礼《中国思想之渊源》)柳诒徵直言孔子是五千年“中华文化之中点”“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中国文化史》)。从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以上评价是切中肯綮的。与其他诸子不同,对孔子的推崇从子学时代之初就已然开始了。如《墨子》中就记载了公孟子和墨子之间关于“若使孔子当圣王”的探讨,并称“孔子博于诗、书,察于礼乐,详于万物”;孔子逝世后,鲁哀公诔文称他为“尼父”。此后,对孔子的尊崇延绵不绝,在西汉孔子被奉为“素王”;北魏孝文帝称其为“文圣尼公”;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而这背后的原因,正是传统中国对孔子文化地位的一致认可。以上的一切又与孔子作为子学时代开创者的身份密不可分。其一,孔子是私学兴起的关键人物。春秋时期,周室东迁,王纲解纽,礼崩乐坏,王官流散,庠序废坠,由“学在官府”变成了“学在四夷”(《左传·昭公十七年》),学术下移,私学渐兴。诗书礼乐向民间扩散,文化职官四处流散:“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叢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论语·微子》)其中的有识之士开始以个人身份授徒讲学,这就是中国最初出现的私学。孔子并非私学的首创者, 但以其规模最大而影响最为深远。孔子弟子徒属众多,其中“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史记·儒林列传》),这不仅为孔子思想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条件,也为百家异说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二,儒墨之争是百家争鸣的开端。在“道术为天下裂”的过程中,儒家与墨家率先展开争鸣:“周室衰而王道废,儒墨乃始列道而议,分徒而讼。”(《淮南子·俶真训》)这一时期,思想空前活跃,文化盛极一时,各种观点并存,各类激辨层出,儒、墨也由此成为子学时代百家争鸣中的两股重要力量:“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子·显学》)多数诸子论争也都是在儒家所提供的框架下进行的,孔子和儒家成为诸子难以绕过的话题。其三,孔子以“仁”与“礼”为核心,依托儒家思想完成了对三代文化的总结。从文化上而言,儒家思想与三代、尤其是西周文化存在密切关联。胡适先生的《说儒》曾认为“儒”是“殷民族的教士”。孔子虽为殷商贵族后裔,却无比向往和推崇“郁郁乎文哉”的西周社会,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中庸》中孔子对鲁哀公也曾提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正如杨向奎先生所指出:“以德、礼为主的周公之道,世世相传,春秋末期遂有孔子以仁、礼为内容的儒家思想。”(《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摘编自李华《中华文化发展与孔老地位变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文化传统与国民气质的形成离不开从春秋直到独尊儒术之前的文化变迁。B.孔子在诗、书、礼乐等方面造诣极深,公孟子与墨子便认为孔子能够成为圣王。C.春秋时期,王纲解纽、礼崩乐坏等导致的学术下移,为私学的兴盛创造了条件。D.百家争鸣时期,儒墨两家不仅是最先展开争鸣的,而且是当时重要的两股力量。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段先点明中华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再指出其间思想突破的意义,最后强调孔子对于他以后数千年文化的影响。B.文章举出鲁哀公在诔文中称孔子为“尼父”这一事例,是为了论证传统中国对孔子文化地位的认可与肯定。C.文章从私学兴盛、争鸣开端及三代文化总结等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地论证了孔子是子学时代的开创者。D.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大量运用引用论证,在使文章颇具文采的同时,也使内容显得真实可信,论证也更具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的思想在私学兴起之时广泛传播,与其门徒众多且其优秀者在社会上地位较高有关。B.儒墨两家是春秋时的显学,它们在一些观点上的激烈争论,实际上开启了百家争鸣的时代。C.孔子虽为殷商贵族后裔,但其思想未受殷商时期的影响,他极力推崇西周的文化、礼制。D.《论语》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等言论,有可能来源于蕴含德、礼的周公之道。 【答案】1.B2.D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公孟子与墨子便认为孔子能够成为圣王”错误。原文只是说公孟子和墨子二人就“若使孔子当圣王”进行探讨,并未给出结论,故“公孟子与墨子便认为孔子能够成为圣王”于文无据。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A.“最后强调孔子对于他以后数千年文化影响”错误。原文说的是孔子是“中华文化之中点”,除了对他之后文化的影响,还应有对他之前数千年文化的传承。B.“是为了论证传统中国对孔子文化地位的认可与肯定”错误。这一事例论证的是“子学时代之初就开始了对孔子的推崇”。C.“层层递进”错误,三个方面从论证结构上看属于并列关系,而非“层层递进”。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及观点的能力。C.“其思想未受殷商时期的影响”错误。原文只是说“孔子虽为殷商贵族后裔,却无比向往和推崇‘郁郁乎文哉’的西周社会”,并未说“其思想未受殷商时期的影响”,选项属于主观臆断。故选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894年4月,拉姆齐参加了瑞利举办的一个讲座。瑞利此前发现用亚硝酸铵分解法得到的氮气与从空气中提取到的“氮气”具有不同的密度。瑞利与拉姆齐讨论后决定共同探索这一现象的原因。他们立即在各自的实验室里对此展开研究,并几乎每天保持联络,互相通报工作的进展情况。同年8月,拉姆齐和瑞利宣布发现氩元素。1895年,拉姆齐从钇铀矿中分离出氦,随后的几年,他又相继发现了氖、氪和氙。1903年,他与弗雷德里克·索迪合作在镭放射中探测到氦。1910年,他与罗伯特·怀特洛·格雷一起分离出氡,并测定其密度为已知气体中最高。1904年,因为“发现空气中的惰性气体元素,并确定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威廉·拉姆齐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摘编自《威廉·拉姆齐:惰性气体元素发现者》)材料二:氖的霓虹之光,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不过,霓虹灯的发明者并不是拉姆齐,而是法国科学家克劳德。克劳德是一个兴趣广泛的科学家,他涉足空气分离行业最初并不是为了霓虹灯。1895年,有科学家发现乙炔的燃烧极具推广价值。不过,需要解决氧气的生产和乙炔的安全性问题。克劳德不仅找到了乙炔安全运输和储藏的方法,而且还探索出了液化空气生产氧气的工艺技术路线。空气液化分离技术的发明,使得惰性气体作为液化空气的副产品被大量生产出来。克劳德在思考如何为这些惰性气体找到商业应用的出路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拉姆齐等人的发现以及盖斯勒等人的放电管实验,他便集中精力致力于霓虹灯的发明。1910年,克劳德在巴黎车展上展示其公司的霓虹灯产品,从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该霓虹灯产品由两根充有氖气的灯管组成,每根灯管大约有12米长。1911年,克劳德在美国为霓虹灯申请了专利。(摘编自《“霓虹”元素,为何牵动世界的神经》)材料三:世界上第一支霓虹灯是红色的,科学家把氖这种稀有气体,充进抽去空气的透明灯管中,在灯管的两头通上电流,于是氖气在电流的作用下就发出了鲜艳的红光。后来,科学家把荧光粉涂在灯管的内壁上,再抽去管子里的空气,充上氖气,就可以制造出其他颜色的霓虹灯了。比如,涂了蓝色荧光粉的灯管,注入氖气,成了粉红色的霓虹灯。如果在涂了蓝色荧光粉的灯管中把氖气换成氮气和水银,它便魔术般地变粉红色为蓝色;在涂了绿色荧光粉的灯管中,氖气换成氮气和水银,绿色就替换了橘红色⋯⋯霓虹灯的颜色越来越多,把城市的夜景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摘编自《霓虹灯为什么色彩鲜艳》)4.下列图解,霓虹灯(中)在通电的情况下呈现的颜色,最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A B.C.D.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用亚硝酸铵分解法得到的氮气密度高于直接从空气中提取到的“氮气”,这是因为空气中可能含有的惰性气体多于前者。B.拉姆齐“惰性气体”的发现、盖斯勒等人的放电管实验及克劳德空气液化分离技术,均对霓虹灯的发明起到促进作用。C.法国科学家克劳德在巴黎车展上首次展示氖气填充的霓虹灯产品,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次年,克劳德为其申请了专利。D.由于荧光粉及灯管里物质的不同,霓虹灯的颜色越来越多。由此可知,不同颜色的霓虹灯,其填充物及荧光粉是不同的。6.拉姆齐和克劳德有哪些科学成就?假如你将来进行科学研究,他们的经历能给你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答案】4.C5.B6.科学成就:拉姆齐发现惰性气体元素并确定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克劳德发明霓虹灯和空气液化分离技术。 启示:①科学研究要注重与他人的交流合作。②要有广泛的兴趣。③要多次实验,深入探索和研究。④要注意将科学发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A.涂了蓝色的荧光粉的霓虹灯,装有氖气时是粉红色,装有氮气和水银时呈蓝色,蓝色与粉红色的位置错误。B.涂了绿色荧光粉的霓虹灯,装有氖气时是橘红色,装有氮气和水银时是绿色的,绿色和橘红色位置错误。D.涂了蓝色的荧光粉的霓虹灯,装有氖气时是粉红色,装有氮气和水银时呈蓝色,蓝色与粉红色的位置错误。同理,涂了绿色荧光粉时,绿色和橘红色的位置错误。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A.“高于”于文无据,原文“瑞利此前发现用亚硝酸铵分解法得到的氮气与从空气中提取到的‘氮气’具有不同的密度”可知,只是说密度不同,并未说谁高谁低。C.“首次展示”于文无据,原文“1910年,克劳德在巴黎车展上展示其公司的霓虹灯产品,从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可知,并未说巴黎汽车展上氖气填充的霓虹灯是“首次”在人前展示。D.“其填充物及荧光粉是不同的”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比如,涂了蓝色荧光粉的灯管,注入氖气,成了粉红色的霓虹灯。如果在涂了蓝色荧光粉的灯管中把氖气换成氮气和水银,它便魔术般地变粉红色为蓝色;在涂了绿色荧光粉的灯管中,氖气换成氮气和水银,绿色就替换了橘红色⋯⋯霓虹灯的颜色越来越多”可知,只是组合不同会产生变化。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从材料一第二段“1904年,因为‘发现空气中的惰性气体元素,并确定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威廉·拉姆齐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可提取出“拉姆齐发现惰性气体元素并确定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从材料二“霓虹灯的发明者并不是拉姆齐,而是法国科学家克劳德”和“空气液化分离技术的发明”可以提取出“克劳德发明霓虹灯和空气液化分离技术”。 从材料一“决定共同探索”“几乎每天保持联络,互相通报工作的进展情况”可以归纳出启示之一“科学研究要注重与他人的交流合作”;从“克劳德是一个兴趣广泛的科学家”可以得出启示之二“要有广泛的兴趣”;从“他们立即在各自的实验室里对此展开研究”“不仅找到了乙炔安全运输和储藏的方法,而且还探索出了液化空气生产氧气的工艺技术路线”可以得出启示之三“要多次实验,深入探索和研究”;从“克劳德在思考如何为这些惰性气体找到商业应用的出路”可得出启示之四“要注意将科学发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朝花夕拾飞鸟鸟在我小时候,我觉得父亲像客人,只在每年春节来我家。我认为父亲是不负责任的男人,他没有尽到照顾母亲和我的责任,父亲还喜欢喝酒,喝醉了吵吵闹闹撒酒疯。我心里与父亲有着隔阂。父亲中等身材,稍胖,宽厚的肩膀。他喜欢用嘴角含着烟卷,微眯了眼睛,看上去笑嘻嘻的。他喜欢找我说话,我总是很拘谨地回答他,有点被老师点名提问的感觉。我家一般过完正月初三,亲戚就走完了。午后,父亲拦住准备出去玩的我,说:“辉,你偏科太严重了,要在数学上多下劲,要不考不上好大学。”当时我刚上小学四年级,坐在父亲对面,身体笔直,双手平放在膝盖上,认真地点头。当时脑海一片空白,之所以乖巧地回答父亲的话,大部分出于礼节。父亲笑了起来,满意地拍拍我的肩膀。似乎我点点头,他下一个春节回来,我通知书上数学的分数就能从20分变成100分。五年级上学期时,父亲回来了。我想着这下他能好好在家照顾我们了,谁知还是天天不在家,有时候一走好几天。父亲会吹唢呐,会捧笙,他与县郊姑父家的亲戚结成响器班子,到处承接红白事。我在离家五六里地的安岗学校上学,有次体育课,我与同桌溜出去到学校附近的代销点买明星贴画,代销点后面传来嘀嘀哇哇的唢呐声。买完贴画,同桌拉我去看热闹。这家人办三周年祭,乡俗只要不是热丧(下葬),只要不是奠礼、上坟的时候,三周年祭响器班可以自由选曲子,不用一直吹奏《哭五更》《白事迎客曲》《秦雪梅吊孝》等。我与同桌走进去时,唢呐吹奏的是一首流行歌曲。吹唢呐的人正是我的父亲,他腮帮子鼓起很高,哇啦啦吹得高亢且千回百转。他在换气时故意把两只眼珠斗在一起,还不时扭眉毛歪嘴巴做鬼脸,惹得围观的人忍俊不禁。场合不对,围观的人不能大笑,只好憋着或拿手臂遮住脸笑。响器班要吸引观众,要传名,然后才能接到更多的活儿。同桌肆无忌惮地大笑,说:“这个吹响器的,像个小丑。”他话音刚落,我一脚踢在他大腿上。他爬起来,疼得龇牙咧嘴,瞪圆眼睛扑过来,我撒腿跑了。我在跑回学校的路上擦干了眼泪。 放学回家后,我哭着对母亲说:“别让他在我们学校附近吹响器,丢死人了。”母亲愣住了。半夜,父亲哼着歌回来了。过了好一会儿,父亲推开我小屋的门。我蜷在被窝里,装睡。父亲在我床前站了一会儿,夜色中我看不清父亲的脸,他走出门时抽了几下鼻子。父亲依然早出晚归或者几天不回来忙着吹响器,但我再也没看见过父亲吹响器的样子。他每次回来,不像以前把响器随手一放,现在总是把响器放在高柜子的顶上。我花钱不再大手大脚,连喜欢的明星贴画也不再买了。我家有半亩苹果园,夏末秋初,要看护。父亲不在家时,我就睡在果园旁的小棚子里。一个星期日,我吃过午饭拿着本书去了苹果园。我趴在床上,一边啃着苹果,一边看书。天边起了黑云,没一会儿,天地黑黢黢的,一道闪电,一串雷声,大雨倾盆。有个人穿着雨衣跑过来,进了棚子,原来是父亲。“你回来了?你咋跑苹果园来了?”“怕你一个人害怕。”我嘿嘿笑了,我才不怕呢。父亲不知道,我上小学三年级时就敢跟四年级的学生干架。那个学生在校门口冲我喊:“你爹是个煤黑子。”我甩掉书包,扑了过去。我俩扭打在一起,虽然很快被同学们拉开,但我的鼻子还是流血了。我没哭,没告诉老师,也没告诉母亲。父亲脱掉雨衣,从怀里掏出一个土黄色的小包,从里面拿出塑料袋,打开,哦,香气飘过来——一个夹着肉的馒头。父亲每次回来都会带些宴席上的美味。我吃着馒头,天地间越来越亮。雨越来越小,最后成了细密的网,不急不缓地罩下来。苹果树的绿叶和圆嘟嘟的苹果,带着雨,晶莹如碧玉。父亲从包里拿出一小盒象棋,说:“辉,我教你下象棋吧。”我点点头。我们面对面坐在床上。我把枕头垫在屁股下面,我坐得就比父亲高了。父亲低头摆棋子。我吃了一惊,父亲头上竟然已经有很多白头发了,白头发掺杂在黑头发里,看上去那么分明,那么刺眼。父亲摆好棋子,说:“马走日,象飞田,车走直路,炮翻山,卒子过河能横行⋯⋯”父亲抬头看我,父亲眼角的皱纹真多呀。我说:“爸,我给你摘几个苹果去。”我不等父亲回应,跳下床跑出去摘了几个大个儿的苹果。细雨落在我脸上,凉丝丝的。我捧着苹果回来,把苹果摊放在父亲手边。父亲认真地教我下象棋。我一边学,一边偷看父亲大口吃着我双手捧回来的苹果,心里甜丝丝的⋯⋯我曾经以为,一个人离开世界后,就会淹没进岁月长河里,了无痕迹。实际情形恰恰相反,父亲去世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音容笑貌越来越清晰。只是,我再也不能从父亲身后突然喊:“爸!”他再也不能转过身,嘴角含着烟卷,微眯了眼睛,答:“哎。”(有删减)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听到同桌说父亲像个小丑,“我”一脚踢在他大腿上,撒腿就跑,但却在跑回学校的路上擦干眼泪,表现了“我”的自尊与倔强。B.父亲不像以前一样把响器“随手一放”,而是放在“高柜子的顶上”,这一细节写出了父亲内心的细腻,理解并照顾孩子的情绪。C.细雨落在“我”脸上,凉丝丝的,与后文“我”看着父亲大口吃苹果,心里甜丝丝的形成对比,表现了“我”能照顾父亲时的满足。 D.文章大部分内容以孩童“我”的视角进行记叙,呈现出明显的儿童思维的特征,真实地表现了“我”的情感,单纯而不失深刻。8.试分析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9.文章题目源于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意为“旧事重提”。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述文章写了哪些旧事,各自表现了“我”对父亲怎样的感情。【答案】7.C8.①结构上,照应文章题目“朝花夕拾”,同时“嘴角含着烟卷,微眯了眼睛”与开头形成照应。②内容上,与开头部分与父亲有隔阂的情感形成对比,从而指出父亲一直在“我”的心里,从未被“我”忘却。③主题上,表达了对父亲离世的怀念与哀悼之情。如“我再也不能从父亲身后突然喊:‘爸!’”“他再也不能转过身,嘴角含着烟卷,微眯了眼睛,答:‘哎。’”④表达效果上,结尾由儿童视角转为成人视角,父亲去世后“我”对父亲有了新的理解和思考,父子情感人肺腑,引发读者深思。(答出三点即可)9.①父亲关心指导“我”的学业。表现出“我”与父亲之间是有隔阂的,从面对父亲的关心,“我”“身体笔直”“认真地点头”等可以看出。②“我”发现父亲吹唢呐时,态度可笑滑稽。表现出“我”对父亲的埋怨,觉得其丢人。③父亲来果园陪伴“我”,带来美食并教“我”下象棋。表现了“我”理解了父亲并开始关爱父亲。【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凉丝丝”与“甜丝丝”是对不同事物的感觉,不构成对比。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结构上,本文题目是《朝花夕拾》,意为“旧事重提”,结尾段“父亲去世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音容笑貌越来越清晰”对父亲的感受与题目“朝花夕拾”相照应;内容上,“父亲去世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音容笑貌越来越清晰”指出父亲从未被“我”忘却,与开头“我认为父亲是不负责任的男人,他没有尽到照顾母亲和我的责任,父亲还喜欢喝酒,喝醉了吵吵闹闹撒酒疯。我心里与父亲有着隔阂”与父亲的隔阂形成对比,说明父亲一直在“我”的心里。主题上,“我再也不能从父亲身后突然喊:‘爸!’他再也不能转过身,嘴角含着烟卷,微眯了眼睛,答:‘哎。’”文尾点题,用想象的场景复原父子之间的生活,表达了对父亲离世的怀念与哀悼之情。 表达效果上,“我曾经以为,一个人离开世界后,就会淹没进岁月长河里,了无痕迹。实际情形恰恰相反,父亲去世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音容笑貌越来越清晰”这是作为儿子的“我”对父亲的新的感受与思考,视角的转变更具理性,父子深情也更加感人,引发每一个做子女的人的深思。【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情节内容、分析思想感情的能力。①父亲关心指导“我”的学业。“当时我刚上小学四年级,坐在父亲对面,身体笔直,双手平放在膝盖上,认真地点头”,从“我”“身体笔直”“认真地点头”等可以看出,面对父亲的关心,“我”与父亲之间是有隔阂的。②“我”发现父亲吹唢呐时,态度可笑滑稽。“他在换气时故意把两只眼’”“他话音刚落,我一脚踢在他大腿上。他爬起来,疼得龇牙咧嘴,瞪圆眼睛扑过来,我撒腿跑了。我在跑回学校的路上擦干了眼泪”父亲的表演在“我”看来就是丢脸,所以在别人嘲笑时,“我”踢了对方,同时也因为父亲的形象而落泪。表现出“我”对父亲的埋怨,觉得其丢人。③父亲来果园陪伴“我”,带来美食并教“我”下象棋。“我吃着馒头,天地间越来越亮。雨越来越小,最后成了细密的网,不急不缓地罩下来”“我把枕头垫在屁股下面,我坐得就比父亲高了。父亲低头摆棋子。我吃了一惊,父亲头上竟然已经有很多白头发了”“我捧着苹果回来,把苹果摊放在父亲手边。父亲认真地教我下象棋”在果园这一情节中,父子之间开始化解隔阂,表现了“我”理解了父亲并开始关爱父亲。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淳化二年,以郑文宝为陕西转运副使,许便宜从事。会岁歉,文宝诱豪民出粟三万斛,活饥者八万六千余人。三月己巳,帝以岁旱蝗,诏吕蒙正等曰:“元元何罪,大谴如是,盖朕不德之所致也。卿等当于文德殿前筑一台,朕将暴露其上,三日不雨,卿等共焚朕以答天谴。”蒙正等惶恐谢罪,匿诏书。翼日而雨,蝗尽死。先是帝召近臣问时政得失,枢密直学士寇准对曰:“天人之际,其应如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赃数万计吉既伏诛家且籍没而淮以沔弟止杖于私堂仍领定远主簿用法轻重如是!”帝大悟,明日,见沔,切责之。左正言谢泌,数论时政得失,帝嘉其忠荩。泌一日得对便殿,帝复面加赏激,泌谢曰:“陛下从谏如流,故臣得以竭诚。昔唐末有孟昭图者,朝上谏疏,暮不知所在。前代如此,安得不乱!”帝动容久之。十一月,帝顾谓宰相曰:“杨徽之操履无玷,真儒雅士。出理州郡,非其所长,置之馆殿,正得其宜矣。”初,执政欲用右谏议大夫张洎为翰林学士,因对,言洎文学久次,不在士安下。帝曰:“极知洎不减士安,第德行不及耳。”执政乃退。淳化三年二月,盐铁使魏羽等,言诸州茶盐主吏,多负官课,请行决罚。帝曰:“当按问其实。若水旱灾沙,致官课亏失者,非可加刑也。”五月,己酉,帝以时雨久愆,遣常参官十七人分诣诸路按决刑狱。是夕,雨。四年五月,壬寅,帝谓帝相李昉等曰:“朕观在位之人,未进用时以管乐自许,既得位乃竞为循默,曾不为朕言事 。臣主之道,当如是邪?”昉等惶惧拜伏。帝曰:“事有未至,与卿等言之,亦上下无隐耳。”(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赃数万计/吉既伏诛/家且籍没/而淮以沔弟止杖/于私堂仍领定远主簿/B.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赃数万计/吉既伏诛/家且籍没/而淮以沔弟止杖/于私堂仍领定远主簿/C.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赃数万计/吉既伏诛/家且籍没/而淮以沔弟止杖于私堂/仍领定远主簿/D.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赃数万计/吉既伏诛/家且籍没/而淮以沔弟止杖于私堂/仍领定远主簿/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元”指百姓、平民,亦可指原始、物质本源等,在文中取前者意。B.“惶恐谢罪”与“乃令张良留谢”(《鸿门宴》)中的“谢”字意思相同。C.“当按问其实”与“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陈情表》)中的“实”字意思不同。D.“时雨久愆”与“匪我愆期”(《氓》)两句中“愆”字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淳化二年三月,大地干旱,蝗灾暴发。皇帝认为这是自己不仁德导致的天谴,下诏让吕蒙正等人筑高台一座,要在此暴晒自己向上天赔罪。B.皇帝对于谢泌的忠诚十分称赞,有一天竟当面加以赏赐激励。对此,谢泌通过孟昭图的事例来夸赞皇帝的从谏如流,皇帝听了感动良久。C.皇帝认为让杨徽之担任州郡长官治理地方恐怕未必可行,但他是一个真正的儒雅之士,如果提拔置于馆殿,则官职与才干相合,很是得宜。D.有大臣认为,很多州的茶盐主吏没有完成征税任务,应该予以惩罚,但皇帝不完全同意,他认为实施惩罚要看实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曰:“极知洎不减士安,第德行不及耳。”执政乃退。(2)未进用时以管乐自许,既得位乃竞为循默,曾不为朕言事。【答案】10.C11.D12.C13.(1)皇帝说:“深知张洎才华不次于(毕)士安,只是德行比不上(毕)士安。”掌管政事的人于是放弃此事。 (2)(在位之人)没有被提拔任用时拿管仲、乐毅自夸,任职之后却竞相随俗沉默,竟然不为我谈论政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发生大旱就是验证,大概是刑罚有不公平的地方。不久前祖吉、王淮都藐视法令接受数以万计的贿赂,祖吉被判处死刑,且被登记没收家产,但是王淮因为是(参知政事)王沔的弟弟,却只是私下处以杖脊之刑,仍然担任定远主簿“顷者”为“侮法受赇”的时间状语,故应断于“顷者”之前,由此排除BD;“于私堂”是“杖”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由此排除A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百姓有什么罪过呢?B.道歉、谢罪。句意:吕蒙正等人十分害怕地道歉谢罪/刘邦就让张良留下来道歉。C.实际情况/实在。句意:应当查究审问那些实际情况/天地神明,实在也都能明察。D.“意思不同”错误。两句中“愆”都“拖延”之意。句意:皇帝因为应时雨水迟迟拖延不下/不是我愿拖延婚期。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C.“提拔”于文无据。馆殿之职与州郡之官的等级高低原文并未提及。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中的能力。(1)“极知”,深知;“不减”,不次于;“第”,只是。(2)“进用”,提拔任用;“既”,已经,在……之后;“循默”,随俗而缄默。 参考译文:淳化二年,让郑文宝担任陕西转运副使,允许他斟酌情势自行处理事情。恰逢收成不好,郑文宝诱导地方豪强拿出三万斛粮食,救活八万六千多饥饿的人。三月己巳这一天,皇帝因为大地干旱,蝗灾暴发,下诏对吕蒙正等人说:“百姓有什么罪过呢?遭受这样的天谴,大概是我不仁德导致的。你们应当在文德大殿前筑造一座高台,我将在上面暴晒,如果三天不下雨,你们就一起把我焚烧以回应上天的谴责。”吕蒙正等人十分害怕地道歉谢罪,藏起诏书。第二天就下雨了,蝗虫全部死去。这之前皇帝召见近臣询问时政的得失,枢密直学士寇准回答说:“天与人的关系,相互应和就像影子和回声。发生大旱就是验证,大概是刑罚有不公平的地方。不久前祖吉、王淮都藐视法令接受数以万计的贿赂,祖吉被判处死刑,且被登记没收家产,但是王淮因为是(参知政事)王沔的弟弟,却只是私下处以杖脊之刑,仍然担任定远主簿,法律的实施竟然如此轻重不一!”皇帝彻底醒悟,第二天看到王沔,严厉斥责了他。左正言谢泌,多次谈论时政的得失,皇帝赞美其忠诚。一天谢泌得以在偏殿对答,皇帝又当面加以赏赐激励。谢泌推辞说:“陛下从谏如流,因此我们能够竭尽诚心。以前唐末有孟昭图,在早上劝谏上疏,在晚上就不知道在哪了。以前如此,怎能不动乱呢!”皇帝感动了很长时间。十一月,皇帝对宰相说:“杨徽之操行没有污点,是真正的儒雅之士。离开京城管理州郡,不是他擅长的。将他置于馆殿(昭文馆、集贤院、史馆和集贤殿、右文殿的统称),正好是适宜的。”当初,掌管政事的人想要任用右谏议大夫张洎做翰林学士,于是上奏,说张洎久居文学官位,才能不在士安之下。皇帝说:“深知张洎才华不次于士安,只是德行比不上士安。”掌管政事的人于是放弃此事。淳化三年二月,盐铁使魏羽等人,上言说各州茶盐主吏,大多拖欠官府的税收,请求决断责罚。皇帝说:“应当查究审问那些实际情况。如果是水旱自然灾害,导致官税缺失的,不要加以刑罚。”淳化三年五月,己酉这一天,皇帝因为应时雨水迟迟拖延不下,派遣常参官十七人分别到各路审查判决刑罚案件。这天晚上,下雨。淳化四年五月,壬寅这一天,皇帝对宰相李昉等人说:“我观察在位的人,没有被提拔任用时拿管仲、乐毅自夸,任职之后却竞相随俗沉默,竟然不为我谈论政事。君臣之道,应当是这样的吗?”李昉等人害怕地跪拜俯伏。皇帝说:“事情没有到达这种地步,与你们说说,希望君臣上下无所隐瞒罢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灵州田尚书薛逢阴风猎猎满旗竿,白草飕飕剑气攒。九姓羌浑①随汉节,六州蕃落从戎鞍。霜中入塞雕弓硬,月下翻营②玉帐寒。 今日路傍谁不指,穰苴③门户惯登坛。【注】①羌浑:羌人与吐谷(yù)浑人的合称,泛指西北的少数民族。②翻营:倾营出动。③穰苴,即田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是齐国著名军事家。他的家族有多人曾登坛拜将。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虽是一首送别诗,但诗中并没有突出离情别绪,而是对田尚书极尽赞美。B.“猎猎”写风之浩荡,“飕飕”写风吹白草之声,叠词的运用使画面有立体感。C.边塞寒夜中,士兵倾营而出,表明田尚书善于通过夜战打击敌人,取得胜利。D.作者把田尚书比作古代齐国的田穰苴,赞美他出身优秀而且军事才能卓越。15.请简要分析诗歌是如何侧面描写田尚书这一英雄形象的。【答案】14.C15.①用景物衬托。长风浩浩,军旗飘扬,白草似有剑气冲出,田尚书正是在这样的情景中出现。②用少数民族的表现来衬托。少数民族部落都老老实实随军而行,显示了田尚书军功之大。③借他人衬托。田尚书经过时,人们纷纷指点,予以赞美;运用田穰苴的典故,写田尚书的军事才能卓越。【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错在“田尚书善于通过夜战打击敌人”。诗中的“月下翻营”只是一次行动,仅凭这一次行动就说善于夜战,理由不充分。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阴风猎猎满旗竿,白草飕飕剑气攒”首联写风及风吹白草之声,属于自然景物的描写,是以景物衬托田尚书的英雄形象。“九姓羌浑随汉节,六州蕃落从戎鞍”颔联写少数民族老老实实随军而行的行为,没有直说田尚书的军功之大,所以也算侧面描写。“霜中入塞雕弓硬,月下翻营玉帐寒”颈联写入塞、翻营,显然是田尚书之事,属于正面塑造。“今日路傍谁不指”尾联上句是写路人的行为,田尚书经过时,人们纷纷指点,予以赞美,属于侧面描写;“穰苴门户惯登坛”下句用典,通过与古代军事家田穰苴类比,写出了田尚书卓越的军事才能,间接塑造了田尚书的英雄形象。(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男女主人公儿时也曾度过一段美好欢乐的时光。(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表达类似,均凸显了乐声的细微悠长。(3)自古以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表示不作泪湿衣衫的凄恻缠绵之态,流露出乐观豁达的胸怀。【答案】①.总角之宴②.言笑晏晏③.余音袅袅④.不绝如缕⑤.无为在歧路⑥.儿女共沾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字形有:“晏”“袅”“缕”“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水是生命之源。然而,凡事都是①,如果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过多,也就是湿度较大时,就不一定是好事了,不但会引起人们体感的不适,而且会对环境中物品的品质或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那该怎么破解呢?最简单的办法是吸收掉多余的水分。这时候,干燥剂就可以②。如果你打开装有药品干燥剂的小包,就能看到硅胶干燥剂的③,也就是颗粒状的粉末。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硅胶干燥剂比较安全,但千万不要把它放进嘴里,最好也不要让它跟水直接接触,因为它可能会因突然大量吸水而发生爆裂。在化学实验室,研究人员还经常使用一种有着漂亮颜色的“变色硅胶”作为干燥剂。之所以选择“变色硅胶”作为干燥剂,可不是因为它模样可爱,而是因为它会变色。这种硅胶在干燥状态时呈蓝色,一旦吸收了水分后,会逐渐变为红色,仿佛在说:“我喝饱了水,需要休息了……”如此,能够直观提示使用者:硅胶干燥剂已失效,需要更换。令人惊奇的是,“变色硅胶”能够反复使用,只要将失效的“变色硅胶”加热干燥,它就可以恢复原本的蓝色,继续执行干燥任务。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画横线中两处代词,都是指干燥剂,但第一处“它”出现三次,第二处“我”出现一次,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答案】17①过犹不及②大显身手③庐山真面(目)18.①第一处“它”出现三次,强调干燥剂的危险性,指出一些不安全的做法,表现作者对于人们的担心与警告。用“它”表述,更客观和直白。 ②第二处用第一人称“我”,与前文的“说”相照应,且把干燥剂拟人化,表达更生动形象。【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水是生命之源”是说水的重要性,横线后“如果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过多,也就是湿度较大时,就不一定是好事了”是说太多了也不行,所以可用成语“过犹不及”,解释为:做事过分就好比做得不够一样,皆不妥当,形容事情要适得其中。第二处,根据文意可知,该句的意思是当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过多时,干燥剂就可以显示出它的本领,吸收掉多余的水分,所以可用成语“大显身手”,解释为:充分地显示出本领和才能。第三处,前面说的是打开包装,后面说的是干燥剂的模样,所以该成语的意思是可以看到硅胶干燥剂的样子,可用成语“庐山真面(目)”,解释为: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来面目。【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代词表达效果的能力。第一处,“千万不要把它放进嘴里”“也不要让它跟水直接接触”“它可能会因突然大量吸水而发生爆裂”三个连续的分句中都使用了代词“它”,反复使用,自然就有了强调的作用。根据句意“千万不要……,最好也不要……”可知,这是在指出一些不安全的做法,强调干燥剂的危险性,是在对人进行警告,所以用代词“它”来表述更客观直白。第二处,“我喝饱了水,需要休息了……”是干燥剂说的话,用第一人称“我”,与前文的“说”相照应;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干燥剂人的语言,表达地更加生动形象。(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艺术作为人文社会文明的产物,在任何时期都必然与时代特点发生关系。在当下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文化必然发生碰撞、擦出火花,随之,艺术界的传播与展示方式都将得到颠覆,①,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但实际上,“沉浸式”这个术语并非新晋的概念。早在100多年前,沉浸式艺术已在国外兴起,艺术家在非叙事电影里就已经开始尝试制造沉浸式的直观体验,伴随着科技的更迭,沉浸式艺术也一直在电影和艺术中被持续推进至今。至于我国的沉浸式艺术,可以归结到VR技术带来的虚拟现实体验的兴起。随后,沉浸式艺术展览在我国竞相开放、遍地生花。在沉浸式艺术中,艺术家积极地把身边的新技术应用到了作品当中,使作品和参与者能够②,创造了空前的沉浸式体验。其中,最为火热的当属2015年的“雨屋”,③,可自由地在滂沱大雨中穿梭、嬉戏,却丝毫不被淋湿——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颠覆自然法则的空间中获得独特的“超现实”体验。 在“雨屋”4个月展期内,共吸引近20万多名观众参与,继伦敦及纽约展出后继续在上海也引起了轰动。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0.“沉浸式艺术”“花式篮球”“中国式过马路”均由“……式”构成,请从构成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对这一结构进行评述。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9.①沉浸式艺术表现形式②直接互动和对话③观展者置身其中20.①从结构上看,“……式”均是修饰成分,突出被修饰者的特点。②从表达效果上看,“……式”表意凝练简洁,生动形象。如“沉浸式”强调的是“沉入”“浸入”的体验感,“花式”强调的是样式的繁多,“中国式”强调的是“具有中国特点”。21.示例:“雨屋”在4个月展期内,共吸引近20万名观众参与,继伦敦及纽约展出后,在上海也引起了轰动。【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应填话题的中心对象,根据前后文“……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但实际上,‘沉浸式’这个术语并非新晋的概念”可知,此处主要是谈“沉浸式艺术”,故可填“沉浸式艺术表现形式”。第二空,根据原文“在沉浸式艺术中,艺术家积极地把身边的新技术应用到了作品当中,使作品和参与者能够”可知,此处说的是作品和参与者间的互动,故可填“直接互动和对话”。第三空,前面提到了“雨屋”,根据原文“可自由地在滂沱大雨中穿梭、嬉戏”可知,后面说没有被淋湿,则所填内容应该是说观展者处在“雨屋”中,故可填“观展者置身其中”。【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沉浸式艺术”“花式篮球”“中国式过马路”等短语,“式”前的词语“沉浸”“花”“中国”都是修饰成分,用于形容修饰后者“艺术”“篮球”“过马路”等对象的方式、特点等。因此,从结构上看,“……式”均是修饰成分,突出被修饰者的特点。“式”前的词语“沉浸”“花”“中国”等修饰成分,“沉浸式”两个字就把新兴艺术体验方式——亲密无间、切身处地体验等“沉入”“浸入”的体验感体现了出来;“花式”则以一个常见的“花”生动强调了样式的繁多如花一般,而“中国式”则以典型的“中国”二字,展现了中国特点。所以,从表达效果上看,“……式”表意凝练简洁,生动形象。如“沉浸式”强调的是“沉入”“浸入”的体验感,“花式”强调的是样式的繁多,“中国式”强调的是“具有中国特点”。 【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画线句共有三处语病:第一处,语序不当,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主语,“在”与“雨屋”应互换位置;第二处,不合逻辑,“近20万”指的是快要到但还没实际到达20万,而“20万多名”则指超过20万,两者语意矛盾,应改为“近20万名”;成分赘余,“继……后继续……”中“继”和“继续”表意重复,应删掉“继续”。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鲁迅小说《孔乙己》中,孔乙己是酒店内唯一一个穿着长衫却又站着喝酒的人。站着喝酒,是因为穷困潦倒;穿着破烂长衫,是因为放不下读书人的体面。如今,“脱掉长衫”,是盛行在大学毕业生中的一个比较火的梗。在疯狂“内卷”的大背景下,“95后”晓丽毕业后另辟蹊径,成为一名美甲师,指尖绽放光芒,实现了自己梦想;农大硕士吉康平摆摊卖菜半天收入千元,一时间“摆摊”成为部分年轻人的新宠……名为“失意书生”的网友留言:“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孔乙己”不能脱下的长衫。读书人脱不下长衫,就像出家人放不下袈裟一样,是近乎信仰的追求。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摆脱“长衫”的束缚,提升真正的实力“孔乙己的长衫”一时间成了网络热词,有人说“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孔乙己脱不掉的长衫”,其实质是想坚持自己的身份、尊严和社会价值,但是学历不能成为自己的枷锁,束缚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以致质疑读书的意义。衡量我们每个人的价值从来不是学历,也不是经历,而是能不能跟上时代的硬核能力。读书的目的从来不是让我们如何去取得学历,而是从书里提取智慧,获得学习的能力和在社会生存的能力。读书的基本作用,就在于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杨绛先生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在于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适应现实生活。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变”是一种常态。要打开自己的认知,你才会明白自己是谁,能做什么,目标是什么,然后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时代,真正的实力才是核心竞争力,而不是那个学历,那一纸文凭。如果不能明白这一点,你可能就会穿着学历的“长衫”裹足不前,徒留下暗自叹息。真正束缚你的是脱下“长衫”的勇气和提升自我、重塑自我的坚持。那些不停发出的埋怨和牢骚对于改变现实没有丝毫的用处。当初罗永浩高中没毕业能站在新东方的讲台,是因为早年有大量读书的的积累,他见解独到,“相声”式的幽默讲学,有绝对的实力水平使其成为新东方“金牌讲师”;“北大屠夫”陆步轩自嘲是“卖猪肉里识字最多,知识分子里最懂猪肉的人”,虽未风云化龙,却坐拥上亿资产,曾给母校捐款9亿元。如果脱不下北大高学历的长衫,就没有他另辟蹊径的成功;如果没有北大读书学习的经历,他可能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屠夫。可见成功从不以学历取人,关键是要有通过知识自我成长的动力。躺在毕业证上讨生活,不能融入社会洪流的人,往往会停滞不前,成功的希望当然渺茫。学历不是高台,不是脱不下的长衫,更不是心头的枷锁,如果有“一考永逸”的思想,早晚会被社会淘汰。因为学历仅仅是对某些阶段所学成绩的一个评价和认可,进入社会的广阔天地后,要认真审视自我,给予自己准确的定位,找到前行的新起点。要强大自己的内心,不怕失业,不怕碰壁,不怕吃苦,只要你足够优秀,终究会用自己的硬核实力来诠释尊严和人格的真正内涵。生活当然有眼前的苟且,也有很难逾越的门坎,但不能因此放弃了当下的求知和进取,应该客观冷静、内心笃定,并能激流勇进,这才是青年学子应具有的品质和风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对鲁迅小说中孔乙己的介绍,凸显其尴尬的处境:孔乙己的长衫象征着其读书人的身份地位,他不愿意脱下长衫代表着他不愿放下自己的尊严和身份。这与当今的毕业生十分相似:一边是现实的“内卷”,一边是读书人的尊严。“长衫”就像年轻人心里的枷锁。他们不愿放弃自己的学历去从事一些对文凭要求较低的工作,或者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所以他们也不愿脱下自己的长衫。但现实是,当下社会,读研究生甚至学历更高,已经不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拥有高学历的学生很多,但并不是取得了较好的学历,毕业后就都能够找到与自己学历相匹配的工作、能够拥有更高收入。因此孔乙己和当下大学生们的共鸣的点在于内卷所带来的焦虑和压力,放不下自己的学历身段,就像孔乙己放不下长衫。 二是对高校毕业生美甲师晓丽及吉康平“脱下长衫”后的介绍,强调的是年轻人要善于另辟蹊径,脱下“长衫”,努力寻找发光机会,实现人生的价值。如果一直陷入孔乙己脱不下长衫这种思维中,就会让自己不断的内耗。与其故步自封,不如放下学历身段,选择适合自己或者自己喜欢的工作,人生会迎来更广阔的前景。要知道,努力奋斗的渠道并不只有一种,实现价值的道路也并非只有一条。三是“失意书生”的留言,强调了“长衫”的重要意义,它是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是希望,是信仰,不能轻易放弃。学历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学历可以称之为“敲门砖”,在别人还不了解你的情况下,你有这个学历,别人才会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学历也是过五关斩六将、拼搏努力后得来的结果,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对于付出这么多得来的学历,怎能轻言放弃?但是,在求职的过程中,学历不能成为你的束缚。我们要求专业对口,是因为不能放弃大学四年所学专业,而要用它开创事业,造福社会;但是我们不能将高学历当做要求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的条件。如此说来,影响我们求职的不是这件“长衫”,而是我们内心不正确的择业观。写作时要辩证看待这件“长衫”,思考要不要“脱”,何时“脱”,何时“不脱”;“脱”了之后应该怎么办,不“脱”又该如何。其实本次作文就是要青年有正确的择业观,正确看待学历与择业的问题,妥善处理学历与择业的矛盾。主要能把这些思考、论述清楚,就是一篇有见地的好作文。比如,当遇到求职问题时,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定位。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以提高自己在职场中的竞争力。要改变心态,克服面子问题。要意识到在求职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失败和挫折,这是正常的。不要将自己的价值和尊严完全与求职结果挂钩。要学会接受失败,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在求职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寻找机会,不要轻易放弃。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充满信心和勇气,相信自己可以成功地实现职业目标。立意:1.与其硬撑,不如另辟蹊径果断脱掉“长衫”。2.“长衫”不复,“信仰”不存。3.与其“摆烂”,不如“摆摊”。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河南省青桐鸣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大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青桐鸣2022-2023学年高三数学(理)下学期3月大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青桐鸣2022-2023学年高三数学(文)下学期3月大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青桐鸣2022-2023学年高三英语下学期3月大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青桐鸣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3月大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名校青桐鸣2023届高三数学(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名校青桐鸣202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名校青桐鸣2023届高三文综5月大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名校青桐鸣2023届高三英语5月大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模拟考试
发布时间:2024-01-13 23:20:02
页数:20
价格:¥3
大小:1.04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