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北仑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全年级+外高班使用)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某校地理小组去当地天文馆学习,天文馆大厅屏幕显示当天日出时间为06:11,日落时间为17:41;月出时间为10:34,月落时间为01:03(均为北京时间)。完成下面小题。1.该校所在城市最可能()A.拉萨(30ºN,91°E)B.武汉(30ºN,113°E)C.成都(30ºN,104°ED.宁波(30ºN,121°E)2.当日天文兴趣小组观察到的月相可能为()A.B.C.D.【答案】1.D2.C【解析】【1题详解】结合材料,当地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6:11,日落时间为北京时间17:41,可判断当地正午时(地方时12:00)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11:56,计算可知当地经度为121°E。故选D。2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该地月落时间为地方时01:07,月亮主要在上半夜能看到,可判断月面西侧亮(北半球观测月亮一般面向南方,应左东右西),排除AB;结合分析,当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差小,根据月出和月落的北京时间可计算得知月球位于当地的上中天位置的时间应为17时左右,上弦月一般在18时位于上中天位置,故该日观测到的月相应比上弦月略亏一些,月球亮面比一半略少一点,因此C正确,D错误。故选C。【点睛】月相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 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3.杭州第19届亚运会奖牌取名为“湖山”,设计灵感来自良渚文明玉琮。良渚玉琮的主要材质是透闪石,一种由白云石和石英混合沉积后形成的变质岩。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良渚玉琮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良渚玉琮是变质岩,结合图示信息可推断,由沉积物指向的为沉积岩(甲);丙和丁之间为双向转换可以推测其为岩浆和岩浆岩,其中丁所有箭头均可指向,故推测丁为岩浆,丙为岩浆岩;乙则为最后一类岩石变质岩,B正确,ACD错误。故选B。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该地断层形成的时间大约在()A.O2与S2岩层形成之间B.S1与S2岩层形成之间C.S2与T岩层形成之间D.J岩层形成之后5.甲、乙两地之间地层剖面示意图最有可能是() A.B.C.D.【答案】4.C5.A【解析】【4题详解】结合图片可知,岩层T和岩层J都是连续岩层,说明断层并没有使岩层断裂;而更早的岩层O2,S1和S2都是断裂带,因此断层形成的时间应为T岩层之前、S2之后,C正确,ABD错误。故选C。【5题详解】结合图片可知,甲乙之间的岩层中间老,两侧新,应为背斜,CD为向斜,CD错误;结合等高线可知,甲地海拔高于乙地,A正确,B错误。故选A。【点睛】断层是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断层在地壳中广泛发育,是地壳的最重要构造之一。在地貌上,大的断层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如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中国华山北坡大断崖、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冰川末端是冰川运动结束的地方,冰碛物在此堆积。下图示意1990~2020年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北坡的5条冰川末端高程变化量(当年高程减去上一年高程)。完成下面小题。 6.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北坡冰川()A.玉贡拉冰川的面积基本稳定B.玛拉波冰川末端高程先减后增C.五条冰川的面积均出现萎缩D.西南季风影响的冰川范围增大7.下列描述,符合冰碛物特征的是()A.大小混杂,棱角分明B.大小均匀,颗粒圆润C.成分相似,粗细不等D.颗粒细小,质地疏松【答案】6.C7.A【解析】【6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示高程变化为当年高程减去上一年高程。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5条冰川高程变化均为正值,说明冰川当年高程高于上一年高程,冰川下限的高度升高,冰川呈退缩趋势,故五条冰川的面积均出现萎缩,C正确;玉贡拉冰川的高程变化为正值,说明冰川不断退缩,A错误;玛拉波冰高程变化始终为正值,说明其末端高程呈现持续增高趋势,B错误;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北坡受西南季风影响范围不能确定,D错误。故选C。【7题详解】冰碛物是在冰川堆积作用过程中,所挟带和搬运的碎屑构成的堆积物,又称冰川沉积物。它是冰川消融后,以不同形式搬运的物质堆积而成,它实质上是未经其他外力特别是未经冰融水明显改造的沉积物。故冰碛物的特征是大小混杂,棱角分明,A正确;大小不均匀、成分差异大、颗粒较大,BCD错误。故选A。【点睛】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影响人类健康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理事物示意图,a、b、c所表示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完成问题。8.若图示为一组等压线,则()A.①处吹东南风B.②处风速比①处大 C.甲地位于低压槽线附近D.乙地处在阴雨天气中9.若此图等温线分布图,且甲、乙分别代表陆地和海洋,则此时()A.①处可能落叶缤纷B.此时我国东南沿海盛行东南风C.华北平原小麦生长旺盛D.地球距离太阳较远10.若此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水稻梯田俯视图,且a、b、c为梯田边界,则()A.甲线表示分水线,乙线表示集水线B.a与b的高度差一定等于b与c的高度差C.①②两处的海拔基本相等D.在①处肯定能看见②处正在插秧的人【答案】8.C9.A10.C【解析】【分析】【8题详解】若图示为一组等压线,a、b、c所表示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图为北半球等压线从南往北递减,①处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气压低处,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西南风,A错误;由于②处等压线比①疏,水平气压梯度较小,所以风速较①小,B错误;由于等压线向北递减,甲地位于低压槽附近,C正确;乙地靠近高压脊,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D错误。故选C。【9题详解】根据等温线向北降低,甲地代表陆地,乙地代表海洋。同一纬度,陆地此时比海洋温度低,说明是北半球冬季。落叶缤纷发生在秋季,A错误;北半球冬季时,我国东南沿海盛行偏北风,B错误;华北平原的小麦秋季播种不久,在地里过冬,生长不旺盛,C错误;地球此时运行到近日点附近,距离太阳较近,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若该图表示梯田俯视图,a、b、c所表示的数值由南向北逐渐减小,说明海拔大致由南向北减小,甲处是山谷,为集水线,乙处是山脊,为分水线,A错误;该图表示梯田俯视图,并不是等高线,所以a与b的高度差和b与c高度差不一定相等,B错误;①②两处同在一个梯田的边缘,所以高度基本相等,C正确。①处位于山谷,②处在山脊附近,在①处看②处,视野被山脊遮挡,看不见②处正在插秧的人,D错误。故选C。【点睛】等温线与纬度方向基本一致,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地势;等温线闭合,山峰(低温)、盆地(高温)、城市热岛效应(高温)。下图中四条曲线表示北美、南美、澳大利亚和非洲四大陆西岸0°-40°纬度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完成问题。 11.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的是()A.①曲线B.②曲线C.③曲线D.④曲线12.与N点比,M点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蒸发旺盛B.东北信风影响,水汽少C.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D.沿岸寒流强,降温减湿明显【答案】11.C12.D【解析】【分析】【11题详解】结合图中四条曲线分布纬度范围和降水量大小,再结合所学知识世界各大洲西海岸的气候类型分布相关知识。南美西海岸的寒流势力最强大,沿岸降水量最少,所以①曲线表示南美西海岸降水状况;非洲西海岸赤道附近降水量最大,所以②曲线表示非洲西海岸降水状况;澳大利亚大陆面积小,跨纬度较小,所以④曲线表示澳大利亚西海岸降水状况;故③曲线表示北美大陆西岸降水状况,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M点位于南美大陆西海岸,西侧有强大的秘鲁寒流影响,降温减湿,降水量少,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气候的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下垫面、人类活动。读“乌拉尔河流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3.乌拉尔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A.雨水B.地下水C.冰川融水D.季节性积雪融水14.以下关于乌拉尔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B.②至③河段,流量越来越大C.属于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D.河口附近可以形成三角洲【答案】13.D14.D【解析】【13题详解】由图中径流量比例可看出,乌拉尔河4—5月份径流量最大,出现春汛,且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山地积雪较多,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可知其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永久性冰川融水出现在夏季;该地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地下水为河流的稳定补给水源。故D正确。【14题详解】在河口附近,水流变缓,泥沙淤积形成河口三角洲,故D正确。乌拉尔河注入世界最大内流湖--里海,故其参与陆地内循环;乌拉尔河为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②至③段支流汇入少,且该地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下渗量大,流量越来越小。故A、B、C错误。【点睛】注意解读流域径流量变化图。图为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水温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5.甲、乙附近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A.甲沿岸降水减少B.乙沿岸气温增高C.甲附近海水盐度增加D.乙附近海水水温升高16.当乙附近海域水温异常偏低时,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①秘鲁渔场渔业减产明显②秘鲁西部海域受信风影响异常偏强③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异常干旱④澳大利亚东部海气间水分交换活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5.C16.D【解析】【15题详解】甲处海水等温线向温度较低的方向弯曲,结合其位于南美大陆东岸的地理位置,可判断甲为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A错误。甲处海水温度高,蒸发强,使海水盐度升高,C正确。乙处海水等温线向温度较高的方向弯曲,结合其位于南美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可判断乙为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B、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乙位于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海域,海水温度异常偏低时,为拉尼娜现象。秘鲁渔场附近海水温度本就较低,拉尼娜现象对其渔业资源影响较小,①错误。秘鲁西部海域海水温度异常偏低,高压增强,导致信风增强,②正确。增强的信风将赤道地区温暖的海水吹至澳大利亚东部海域,温度升高,上升气流增强,降水增多,海气水分交换变得更活跃,③错误,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暖流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增咸的作用,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降湿降咸的作用。苍山位于云南大理,是中国高山植物模式标本的产地之一,下图为苍山植被垂直带谱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苍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的植被分布差异体现了()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18.与西坡相比,东坡常绿阔叶林缺失的原因最可能是()A.热量不足B.水分缺乏C.土壤贫瘠D.人类干预【答案】17.D18.D【解析】【17题详解】东西坡纬度差较小,热量差异小,A错;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是海陆位置导致的,东西坡经度差小,B错;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指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变化,而东西坡海拔差异小,C错误;两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东坡带谱更丰富,相同自然带东坡略高于西坡。原因是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东侧洱海冬季由保温增湿的作用,改善了东坡的水热条件,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18题详解】东侧洱海冬季由保温增湿的作用,使得东坡热量条件更好,A错误;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分更充足,B错误;东坡水热条件更好,土壤发育较好,较肥沃,C错误;东坡由于过度砍伐,导致次生林生长,D正确。【点睛】地带性规律: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主 要影响因素是热量。2.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或经度地带性规律(干湿度地带性)规律:自然环境大致南北延伸,东西更替;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的变化。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高山地区由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随着海拔变化而发生变化,不同海拔、坡向水热组合不同。下图为“我国某城市(117°E,32°N)某时刻道路行道树及树影示意图”。完成问题。19.根据行道树及树影推断该城市此时的北京时间可能是()A.7月1日6:00B.3月1日6:00C.1月1日16:00D.8月1日16:0020.结合上题推测结论,此时()A.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快B.西安昼长大于悉尼C.我国北方多沙尘暴D.南极中山站正值科考繁忙季节【答案】19.A20.B【解析】【19题详解】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行道树的树影朝向西南方向,太阳应位于东北方向。材料信息显示,该城市地理坐标为(117°E,32°N),当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晚12分钟,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的太阳应在正南。北京时间7月1日太阳直射北半球,该城市昼长夜短,应在地方时6时以前日出,且日出东北,北京时间7月1日6:00,当地应是日出之后,太阳位于东北方位,树影朝向西南,A正确;北京时间3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当地昼短夜长,应地方时6时以后日出,北京时间3月1日6:00,该城市应处于日出之前,不会有树影,B错误;北京时间1月1日16:00,该城市应处于下午,太阳应位于西南方向,树影应朝向东北方向,C错误;北京时间8月1日16:00,该城市应处于下午,太阳应在西南方向,树影应朝向东北方向,D错误。故选A。【20题详解】根据上题推测可知,此时日期为7月1日。7月1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 A错误;7月1日,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有昼夜更替的地区昼长向北增加,西安位于悉尼以北,因此西安昼长大于悉尼,B正确;7月1日我国北方处于盛夏,降水一般较多,沙源少,很难形成沙尘暴天气,C错误;7月1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南极中山站正处于极夜时期,因此不是科考繁忙季节,D错误。故选B。【点睛】太阳方位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北升西北落,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有太阳升落现象的各地东南升西南落;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向。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1.下图为浙江省省际人口流动情况示意图。2010年浙江省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3.8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省外流入人口占全部常住人口的21.7%。浙江省人口变动带来的影响是()A.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B.人口素质提升迅速C.人口流入延缓老龄化D.流入人口对城镇化贡献小【答案】C【解析】【详解】浙江省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人口以流入为主,经济基础好,城市化发展超前经济基础现象不明显,无虚假现象,A错误;人口流入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学历较低,人口素质提升较慢,B错误;人口流入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有利于延缓老龄化,C正确;流入人口数量多,增长快,对城镇化贡献大,D错误。故选C。【点睛】当60岁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就达到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不断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新兴产业发展。下图为宁波市主要新兴产业区的空间分 布。完成下面小题。22.相对于传统制造工业,新兴产业的主要特征是()A.资源依赖性强B.产品附加值高C.交通需求量大D.劳动力投入多23.宁波市新兴工业布局呈现集中为主、少数分散的目的是()A.靠近消费市场B.降低运费成本C.减轻生产污染D.共享空间资源【答案】22.B23.D【解析】【22题详解】相对于传统制造工业,新兴产业对资源依赖性小,产品附加值高,交通运输量小,劳动力数量少但素质高,B正确、ACD错。故选B。【23题详解】新兴工业主要布向国际和国内市场,不仅仅面向当地市场,A错;新兴工业交通需求量相对较小,污染较小,BC错;新兴工业集中布局可共享空间资源,降低成本,D正确。故选D。【点睛】工业集聚的意义:①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②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锋后气团性质一旦发生改变,被更后面的气团追上会形成新的锋面。此新锋面称为副锋,原锋面称为主锋。下图示意我国某日局部地区出现的主锋和副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导致主锋过境后气团变性的主要原因是()A.冷锋过境,导致气温下降B.地面辐射减弱,导致气温下降C.暖锋过境,导致气温升高D.天气转晴,导致气温升高25.关于近地面①②③三地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位于副锋锋后,风力最大B.②位于主锋锋后,风力最小C.②位于冷锋和暖锋之间D.③位于暖锋锋前,风力最小【答案】24.D25.A【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某日局部地区出现的主锋和副锋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24题详解】根据锋面附近风向判断出两处锋面均为冷锋,且较长的锋面为主冷锋,较短的锋面为副冷锋。冷锋过境后,由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增强,地面辐射增强,气团温度升高,C错误;该气团后面有温度更低的冷气团,因此导致主锋锋后气团变性,D正确。锋后冷气团控制,气流不会上升;气温下降不会导致锋后气团变性,AB错误。故选D。【25题详解】①位于副锋锋后,A正确;③处等压线最稀疏,风力最小,B错误;两锋面均为冷锋,C、D错误。故选A。【点睛】冷锋过境时,伴随降温,大风,雨雪天气;过境后,天气转晴,气压升高,气温逐渐回升。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2023年2月22日某飓风登陆马达加斯加岛,横穿过程中除带来暴雨、大风、风暴潮外,还引发了其它自然灾害。离开该岛后,飓风在莫桑比克海峡内徘徊并再次加强。材料二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1)甲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乙地的自然带为____,并简要分析甲地气候的成因。____(2)指出飓风在甲、乙两地引发的自然灾害存在的差异,____并从地形角度说明原因。____(3)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飓风在莫桑比克海峡再次加强的原因。【答案】26.①.热带雨林气候②.热带草原带③.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对流旺盛,多降水;冬半年受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影响,水汽充足;地形阻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27.①.甲地主要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乙地主要为洪涝灾害②.甲地地势起伏大,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乙地地势低平,易引发洪涝灾害。28.处于夏季,且暖流流经,水温高,利于气流上升,蒸发强,利于潜热输送和热量释放;(飓风)停留时间长,水域面积广,水汽充足。【解析】【分析】本题以某飓风登陆马达加斯加岛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自然带和气候、自然灾害、海气相互作用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甲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乙位于马达加斯加岛西侧,为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为热带草原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甲地夏半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 流,降水丰富;冬半年受东南信风控制,东南信风从海洋方向吹来,挟带大量水汽;马达加斯加岛中部多山地,甲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有厄加勒斯暖流流经,起到增温增湿作用。因此甲地终年高温多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小问2详解】飓风在登陆岛屿后会带来大量降水,结合高程图可知,马达加斯加岛西侧(乙地)地形较为平坦,东侧(甲地)海拔变化差异大,地形起伏大,面对强降水,乙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引发洪涝;甲地地势起伏大,土层含水量增加,易产生错位滑动,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小问3详解】飓风加强主要由于在莫桑比克海峡获得更多的热量、水汽,使得飓风强度增加。2023年2月22日正处于南半球夏季,且莫桑比克海峡中有莫桑比克暖流流经,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水温高,利于气流上升,夏季蒸发强,利于潜热输送和热量释放,为飓风发展提供热量条件;飓风停留时间长,水域面积广,水汽充足,为飓风发展提供丰富的水汽条件。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焉耆盆地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侧,处于种植酿酒葡萄的“黄金纬度”。焉耆盆地种植的酿酒葡萄品质好,能酿造出高品质的葡萄酒。当地政府将建设焉耆盆地酿酒葡萄基地作为富民强县的长期战略目标。下图为焉耆盆地部分区域简图,下表为焉耆盆地部分气候资料统计数据。项目年均值气温(℃)8.5降水(mm)79.8无霜期(d)210蒸发量(mm)1876.7 (1)博斯腾湖属于____(淡/咸水湖),请说明判断理由。____(2)从河流补给角度分析开都河流量特征。(3)分析焉耆盆地酿酒葡萄品质好的自然原因。【答案】27.①.淡水湖②.理由:有河流注入,也有河流流出,实现了水体更新。28.开都河的主要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总体流量较小;夏季气温高,流量较大;冬季气温低,流量较小;流量季节变化大。29.①当地降水少,光照充足,生长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积累;②灌溉水源来自冰雪融水,水质好;③无霜期长,平均气温较低,生长周期长。【解析】【分析】本题新疆焉耆盆地部分区域简图、焉耆盆地部分气候资料统计数据表格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湖水性质及成因、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根据地势高低和等高线的弯曲判断,图中博斯腾湖西北侧的三条河流入博斯腾湖,而孔雀河由博斯腾湖流出,因此博斯腾湖淡水补给水量较大,有河流注入,也有河流流出,实现了水体更新,因此博斯腾湖的性质是淡水湖。【小问2详解】开都河的流量特征应从河流补给角度分析。博斯腾湖位于天山之中,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因此开都河的主要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不大,因此该河流流量较小;材料信息表明,湖区7月平均气温为26℃,1月平均气温为-10℃,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较大,导致河流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小,使得河流流量小;由此可知,该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大。【小问3详解】焉耆盆地酿酒葡萄品质好的自然原因应从光照、日温差、水源、生长周期等方面进行分析。读焉耆盆地部分气候资料统计数据表可知,当地降水少(年降水量仅79.8mm),因此晴天多,光照充足;当地深居内陆,大陆性强,生长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有机物)积累;图中显示,当地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发源于高山的河流,这些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水质好;表中表明,当地年均温不高,无霜期不长,热量条件较差,使得当地葡萄生长周期长,有利于提高葡萄品质。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董志塬是黄土高原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塬。在湿润环境下低等植物不断新陈代谢,黄土中积累了一定的有机物质时会形成古土壤。下图为董志塬地形图及M地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的剖面图。 (1)该区域的黄土为____作用而成,故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土壤颗粒越来越____(填“细”或“粗”)。该区域黄土地貌以地面破碎、____众多为主要特征。黄河在该区域突出的水文特征是____大。(2)根据M地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推断其形成过程中气候变化特点。(3)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角度,说明该区域水土流失易诱发下游地区土壤盐渍化的过程。【答案】28.①.风力沉积②.细③.沟谷④.含沙量29.不同土层交替出现,说明干旱期和湿润期多次交替出现;形成黄土层时期,风力沉积作用强,气候以干旱为主;古土壤层形成时期,植被较多,气候以湿润为主,降水较多。30.水土流失导致黄河下游河床抬高,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多,华北平原地下水水位升高,蒸发量加大时土壤容易发生盐渍化。【解析】【分析】该题以黄河流域示意图等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小题,涉及了黄土高原地貌的成因和特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能力,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黄土主要是风从西北内陆地区吹来的,是风力沉积作用而成,故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土壤颗粒越来越细;该区域黄土地貌以地面破碎、沟谷众多为主要特征。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在该区域突出的水文特征是含沙量大。【小问2详解】由材料可知,根据图中信息,黄土中积累了一定的有机物质时会形成古土壤,则形成古土壤时期,气候应相对湿润,降水多,植被生长较好。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由于不同土层交替出现,说明该地区干旱期和湿润期多次交替出现。当形成黄土层时期,说明该地区风力沉积作用较强,因此气候以干旱为主。当古土壤层形成时期,说明该地区植被较多,因此气候以湿润气候为主,说明降水较多。【小问3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4-01-12 03:25:01 页数:17
价格:¥2 大小:4.69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