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一中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理综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三2021级期中考试理综测试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相关叙述符合科学道理的是()A.某品牌补脑液富含脑蛋白,学生服用可快速补充人体脑蛋白,增强记忆力B.某品牌鱼肝油富含维生素D,适量服用有助于婴幼儿骨骼健康发育C.某品牌八宝粥由莲子、淀粉、桂圆等非糖原料精制而成,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D.某品牌口服液富含Ca、Fe、Zn等多种微量元素,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2、细胞中的糖类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多糖。3、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的吸收。4、口服蛋白质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被分解为氨基酸,不能整体被吸收。【详解】A、蛋白质服用后,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氨基酸,吸收后被合成自身蛋白质,不能直接补充脑蛋白,A错误;B、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的吸收,适量服用促进骨骼发育,B正确;C、淀粉是多糖,属于糖类,C错误;D、Ca是大量元素,Fe、Zn是微量元素,D错误。故选B。2.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则①可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B.若②分布于内脏器官周围,则②可具有缓冲和减压作用C.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D.若③为大分子物质,且能储存遗传信息,则③一定DNA【答案】D【解析】【分析】1、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2)核酸是由C、H、O、N、P元素构成;(3)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4)糖类是由C、H、O组成。2、分析题图:①的组成元素是C、H、O、N,最可能是蛋白质或氨基酸;②④的组成元素只有C、H、O,可能是糖类或脂肪或固醇等;③的组成元素是C、H、O、N、P,可能是ATP或核酸等。【详解】A、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则①可能是蛋白质,某些蛋白质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如胰岛素可以作为信息分子,调节糖代谢,A正确;B、若②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作用,B正确;C、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其中在肝脏细胞中合成的是肝糖原,在肌肉细胞中合成的是肌糖原,C正确。D、若③为多聚体,则③一定是核酸,可以是DNA或者RNA,D错误。故选D。3.中心体位于细胞的中心部位。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和周围的一些蛋白质构成。从横切面看,每个中心粒是由9组微管组成,微管属于细胞骨架。细胞分裂时,中心体进行复制,结果每个子代中心粒与原中心粒成为一组新的中心体行使功能。中心粒能使细胞产生纤毛和鞭毛,并影响其运动能力;在超微结构的水平上,调节着细胞的运动。下列关于中心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心体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中心体在分裂期复制后,每组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分别来自亲代和子代C.白细胞变形穿过血管壁吞噬抗原的运动与溶酶体有关,与中心体无关D.气管上皮细胞中心体异常易患慢性支气管炎,这与纤毛运动能力过强有关【答案】A 【解析】【分析】(1)中心体的结构: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和周围的一些蛋白质构成。每个中心粒是由9组微管组成,微管属于细胞骨架,细胞骨架的成分是蛋白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中心体进行复制,结果每个子代中心粒与原中心粒成为一组新的中心体。(2)中心体功能:影响和调节细胞的运动。【详解】A、中心体由中心粒及周围的一些蛋白质构成,每个中心粒是由9组微管组成,微管属于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构成,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正确;B、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复制,B错误;C、白细胞分解病原体的过程与溶酶体有关,中心粒能使细胞产生纤毛和鞭毛,并影响其运动能力,白细胞的运动与中心体有关,C错误;D、中心体异常会造成纤毛运动能力过弱,会使气管的病原体不易被清除,从而易患慢性支气管炎,D错误。故选A。4.人体(2N=46)细胞正常分裂的过程中,伴随着细胞结构的规律性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为1:1的细胞中可能含有两条YB.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纺锤体中央时,染色体的形态已达到最稳定C.若某细胞染色体数等于体细胞染色体数,则其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染色体数为4N的细胞中,可能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答案】A【解析】【分析】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前期同源染色体不联会,散乱排布细胞中,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减数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类似有丝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详解】A、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核DNA分子数为1:1,此时次级精母细胞中可能含有两条Y染色体,A正确;B、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但染色体的形态达到最稳定的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B错误;C、若某细胞染色体数等于体细胞染色体数,有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错误; D、染色体数为4N的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A。5.某种珍贵的鸟类(2n=68,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幼体雌雄不易区分,其羽色由Z染色体上的白色基因(A)和黑色基因(a)控制,雌鸟中黑色个体产蛋能力较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雌鸟的卵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形成33个四分体B.正常情况下,白色雌鸟细胞中最多含有4个A基因C.为得到产蛋能力较强的雌鸟子代,应确保亲本雌鸟为黑色D.在黑色雄鸟与白色雌鸟杂交产生的子代幼体中,可根据羽色区分雌雄【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雄性黑羽的基因型为ZaZa,雄性白羽的基因型为ZAZA和ZAZa,雌性黑羽基因型为ZaW,雌性白羽基因型为ZAW。【详解】A、该鸟类的染色体数为68条,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雌鸟的卵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形成34个四分体,A错误;B、白色雌鸟的基因型为ZAW,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最多含有2个A基因,B错误;C、雌鸟的Z染色体来自亲本雄性个体,因此为得到产蛋能力较强的雌鸟子代(ZaW),应确保亲本雄鸟为黑色,C错误;D、黑色雄鸟(ZaZa)与白色雌鸟(ZAW)杂交产生的子代幼体中,雌性均为黑色,雄性均为白色,雌雄较易区分,D正确。故选D。6.一粒小麦(染色体组AA,2n=14)与山羊草(染色体组BB,2n=14)杂交,产生的杂种AB经染色体自然加倍,形了具有AABB染色体组的四倍体二粒小麦(4n=28)。后来,二粒小麦又与节节麦(染色体组DD,2n=14)杂交,产生的杂种ABD经染色体加倍,形成了具有AABBDD染色体组的六倍体小麦(6n=42)。这就是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种植的普通小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不存在生殖隔离B.普通小麦花粉发育成的植株为三倍体C.杂种ABD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6个染色体组D.二粒小麦的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答案】C【解析】 【分析】在普通小麦形成的过程中,运用了杂交和染色体加倍手段,因此该过程中涉及有染色体数目变异、基因重组的生物变异类型。【详解】A、依题意可知,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AABBDD,产生的配子是ABD,二粒小麦是异源四倍体AABB,产生的配子是AB,杂交后形成的染色体组成为AABBD的个体是不可育的,因此二粒小麦与普通小麦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B、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个体为单倍体,因此普通小麦花粉发育成的植株应为单倍体,但含有三个染色体组,B错误;C、杂种ABD体细胞中有3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组数目也加倍6个,C正确;D、依题意可知,二粒小麦的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数目变异,并未发生染色体的结构变异,D错误。故选C。7.生物体中某些有机物及元素组成如图。其中x、y代表化学元素,a、b、c、d代表不同的有机小分子,A、B、C、D、E代表不同的生物大分子,请据图分析回答:(1)若A为动物特有的储能物质,则A表示的物质是______;若A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则A表示的物质是______。(2)多个b可通过脱水缩合形成B,则x为______。(3)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它的细胞器由B和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组成,其体内单体c有______种。(4)在真核生物体内,A、B、D、E中可能具有催化作用的是______。(5)若d为胆固醇,其作用是构成______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答案】(1)①.糖原②.纤维素(2)N(或氮元素)(3)①.D②.E③.8(4)B、E(5)动物细胞膜【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可知,图中a表示葡萄糖,A表示多糖;b表示氨基酸,B表示蛋白质;c表示核苷酸,C表示核酸,D表示DNA,E表示RNA;d可以表示脂质,x表示N元素,y表示N、P元素。 【小问1详解】分析图解可知,图中a元素只有C、H、O,a是组成A的小分子物质,A为动物特有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储能物质表示葡萄糖,因此A表示的物质是糖原;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若A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则A表示纤维素。【小问2详解】多个b可通过脱水缩合形成B,因此b是氨基酸,B表示蛋白质,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为C、H、O、N,因此图中x为N。【小问3详解】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它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的成分为蛋白质(B)和RNA(E);由于大肠杆菌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其体内含有8种核苷酸,即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小问4详解】酶具有催化作用,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因此B蛋白质和ERNA中的酶具有催化作用。【小问5详解】若d为胆固醇,胆固醇的作用是构成细胞膜(或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8.如图1表示某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图2表示该动物体内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该细胞内互为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用图1中的字母表示)。(2)图1细胞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有________种组合的可能性;一个这样的细胞最后实际产生________个卵细胞。(3)在观察配子中的染色体时发现,a含有b的部分片段,b含有a的相应部分片段,这种现象发生在图2中的________区段(用图2中的字母表示)。(4)图2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为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的区段为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答案】(1)①.初级卵母细胞②.A与B、C与D(2)①.4②.1 (3)G~H(4)①.I~K##I~L②.C~D和O~Q【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1:图示是雌性动物的一个细胞,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A和B、C和D),且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2、根据题意和曲线图2分析可知:图示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其中A~E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规律;F~K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其中G~H表示减数分裂Ⅰ,I~K表示减数分裂Ⅱ;LM表示受精作用,M~R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小问1详解】如图1表示某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细胞内染色体正在联会,所以它是初级卵母细胞;该细胞内互为同源染色体的是A与B、C与D。【小问2详解】该细胞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以有A与C、A与D、B与C、B与D四种组合,由于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结束后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因此一个这样的细胞最后实际只能产生1个卵细胞。【小问3详解】根据题意,a含有b的部分片段,b含有a的相应部分片段,说明发生了交叉互换,交叉互换是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图2中F―K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因此应对应图2中G~H段。【小问4详解】减数分裂Ⅱ和配子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图2中G~H表示减数分裂Ⅰ,I~K表示减数分裂Ⅱ,所以图2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为I~K(或I~L),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是有丝分裂后期,图2中A~E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规律和M~R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因此有丝分裂后期对应C~D段和O~Q段。9.玉米(2N=20)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分布广泛。现对于玉米产量及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经过实验可得,玉米产量增加基本上都是通过培育优良品种来实现的,下图为利用普通玉米幼苗芽尖细胞探究育种方法的实验,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情况下,图中②过程发生的变异类型是______,图中由花药到幼苗2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秋水仙素处理幼苗2的部位一般是芽尖,其原因是______(2)若植株A的基因型为YyRr,那么植株B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3)若用秋水仙素直接处理幼苗1,那么得到的植株A是________倍体。热休克法(用略低于致死温度的高温处理正在分裂的细胞)能得到类似于低温处理的结果,推测这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4)植株C与植株A相比,其主要特点为_______;通过图②中最终获得纯系品种B的育种方式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答案】(1)①.基因重组②.(植物)细胞的全能性③.芽尖细胞有丝分裂旺盛(2)YYRR、YYrr、yyRR、yyrr(3)①.四(或“多”)②.高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4)①.植株弱小、高度不育②.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解析】【分析】题图分析,植株B为单倍体育种获得的植株,植株C为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秋水仙素呵呵低温诱导处理的作用机理都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小问1详解】图中②过程表示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这过程存在的变异类型主要是基因重组。图中由花药到幼苗2表示花药离体培养,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一般是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幼苗的芽尖,原因是芽尖是有丝分裂旺盛的地方,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时形成纺锤体,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小问2详解】植株B是先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再进行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二获得,植株A的基因型为YyRr,则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为YR、Yr、yR、yr,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的植株B的基因型有四种,为YYRR、YYrr、yyRR、yyrr。【小问3详解】 幼苗1为二倍体,直接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是四倍体。热休克法能得到类似于低温处理的结果,则作用原理也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小问4详解】植株C为单倍体,相比植株A,单倍体植株弱小、高度不育。植株B获得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其显著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10.番茄的紫茎和绿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和马铃薯叶是一对相对性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该种植物的甲、乙两植株,甲自交后,子代均为紫茎,但有马铃薯叶和缺刻叶性状分离;乙自交后,子代均为马铃薯叶、但有紫茎和绿茎性状分离。回答下列问题:(1)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需要满足条件是____________。等位基因(如:A、a基因)结构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2)根据所学的遗传学知识,仅通过对甲、乙自交实验结果的分析,推断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的思路是_______。(3)为进一步推断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取甲、乙植株进行如下实验:实验编号亲本表现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实验一甲×丙(绿茎缺刻叶)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3∶1实验二乙×丙(绿茎缺刻叶)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1∶1∶1∶1可推断在紫茎和绿茎、缺刻叶和马铃薯叶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如果用A、a表示控制紫茎、绿茎的基因,用B、b表示控制缺刻叶、马铃薯叶的基因,则甲和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若取实验一子代紫茎缺刻叶和乙杂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②.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2)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则亲本为杂合子,且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后代中与亲本不同的性状为隐性性状(3)①.紫茎、缺刻叶②.AABb、Aabb③.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6∶3∶2∶1【解析】【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如:A、a基因)结构上的区别是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小问2详解】根据甲(或乙)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可以确定亲本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为显性性状,因此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后代中与亲本不同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小问3详解】根据实验一,甲与丙(绿茎缺刻叶)杂交,后代中全为紫茎,说明紫茎对绿茎为显性;缺刻叶:马铃薯叶=3:1,说明缺刻叶对马铃薯叶为显性。若控制茎色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叶形的基因用B、b表示,由于杂交后代全为紫茎(显性性状),说明控制茎色的基因型中甲为AA,丙为aa;根据杂交子代缺刻叶:马铃薯叶=3:1,说明亲本都为杂合子Bb,故甲的基因型为AABb,丙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实验二杂交后代的两对性状分离比均为1:1的测交比,说明亲本一方为杂合子,一方为隐性纯合子,由于丙的基因型为aaBb,可推知乙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一(甲AABb×丙aaBb)子代紫茎缺刻叶的基因型为1/3AaBB和2/3AaBb,与乙Aabb杂交,Aa与Aa杂交后代中紫茎:绿茎=3:1,马铃薯叶bb的比例为2/3×1/22=1/3,缺刻叶所占比例为1-1/3=2/3,缺刻叶:马铃薯叶=2:1,实验一子代紫茎缺刻叶和乙杂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其分离比为:(紫茎:绿茎)(缺刻叶:马铃薯叶)=(3:1)(2:1)=紫茎缺刻叶:紫茎马铃薯叶:绿茎缺刻叶:绿茎马铃薯叶=6:3:2:1。11.甲醛是无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挥发性很强,长期接触甲醛会引发鼻咽癌、结肠癌、脑瘤、白血病等疾病。可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能高效分解甲醛的细菌,治理甲醛污染。下图是筛选和纯化甲醛分解菌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其中LB培养基能使菌种成倍扩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③中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划分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将液体培养基变为固体培养基需加入__________等凝固剂,固体培养基的用途包括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2)实验过程多次利用振荡培养,其目的是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该操作说明筛选的细菌的异化类型不可能是__________型。(3)⑤培养一段时间后取样测定剩余甲醛浓度,从浓度最__________(填“高”或“低”)的培养瓶内能分离出最高效降解甲醛的细菌。(4)若分离出的菌种需要长期保存,可以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保存温度为__________℃。【答案】(1)①.选择②.琼脂③.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鉴定、保藏、计数及菌落特征的观察等(2)①.使细菌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提高培养液的溶氧量②.厌氧(3)低(4)①.甘油管藏②.-20【解析】【分析】选择培养基是指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获得纯净的培养物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微生物接种常用的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小问1详解】③中的培养基以甲醛作为唯一的碳源,从功能上划分属于选择培养基;将液体培养基变为固体培养基需加入琼脂等凝固剂,固体培养基的用途包括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鉴定、保藏、计数及菌落特征的观察等。【小问2详解】振荡培养的目的是使细菌与营养物质充分接触、提高培养液的溶氧量,因此筛选的细菌的异化类型不可能是厌氧型。【小问3详解】剩余甲醛浓度越低,说明被分解的甲醛越多,甲醛分解菌的能力越强。【小问4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4-01-09 19:45:02 页数:11
价格:¥3 大小:1.00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