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叙州区二中2023年秋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本试卷共6页,2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第I卷选择题(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人体的体液是指()A.细胞外液和细胞液B.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C.组织液、血浆和淋巴D.细胞外液和消化液【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详解】人体的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的,其中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B正确。故选B。2.血浆中的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下列现象会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的是()A饥寒交迫B.大量饮水C.饮食过咸D.组织水肿【答案】C【解析】【分析】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详解】ABD、大量饮水,饥寒交迫,组织水肿,均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增加,ABD错误;C、饮食过咸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C正确。故选C。3.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就是指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神经递质、抗体、生长激素、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答案】C【解析】【分析】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和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错误;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正确;D、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错误。故选C。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浆pH的稳定与和有关B.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命活动和代谢的主要场所C.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量等于组织液回渗血浆的量D.淋巴细胞只生活在淋巴液中【答案】A【解析】【分析】1.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组织细胞与组织液、组织液与血浆可以实现物质的相互渗透,组织液中的水分和小分子蛋白质可以进入淋巴管成为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回流入血液。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 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内环境中pH的稳定与HCO3-和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A正确;B、组织液是大多数组织细胞之间生活的液体环境,但是组织细胞生命活动和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错误;C、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量大于组织液回渗血浆的量,血浆的来源还包括淋巴回流,C错误;D、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液和血浆中,D错误。故选A。5.下列关于消化道神经支配的叙述,错误的是()A.支配消化道的神经不受“意识”的支配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C.消化道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D.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时会抑制消化道的活动【答案】B【解析】【分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详解】A、支配消化道的神经属于植物系统,不受“意识”的支配,A正确;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一部分,B错误;C、消化道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共同调节消化道活动,C正确;D、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时会抑制消化道的活动,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可促进消化道的各种活动,D正确。故选B6.下列关于人体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直接刺激运动神经可能会引起肌肉收缩B.自主神经指的是不受脑支配的传出神经C.感觉神经是感觉产生的场所D.交感神经是传入神经,副交感神经是传出神经【答案】A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下丘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脊神经和脑神经中都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控制躯体运动的传出神经称为躯体运动神经,受意识的控制;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详解】A、直接刺激运动神经不产生感觉,也不产生反射,但效应器会有反应,可能会引起肌肉收缩,A正确;B、支配内脏器官和腺体活动的神经为自主神经,在有些情况下,并不完全自主,受到高级中枢脑的调控,B错误;C、感觉神经是传入神经,感觉产生的场所是大脑皮层,C错误;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D错误。故选A。7.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记忆是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B.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C.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D.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听懂和讲话,但不能写字【答案】C【解析】【分析】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②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④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⑤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详解】A、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A错误;B、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B错误;C、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不同神经中枢分别负责调控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如刺激下丘脑某一区域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刺激下丘脑另一区域可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C正确;D.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听懂及会写字,但不会讲话,D错误。 故选C。8.为证明下丘脑参与了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研究者将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注射至大鼠的下丘脑进行探究。叙述错误的是()A.需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进行对照B.本实验过程中最好使大鼠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高的水平C.实验中需要测定加试剂前后大鼠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D.预期结果是胰岛素处理组大鼠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明显【答案】B【解析】【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胰岛素的有无,因变量为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实验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等量原则等。【详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胰岛素的有无,因此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将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注射至大鼠的下丘脑,因此需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溶液进行对照,A正确;B、本实验是为了探究胰岛素对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影响,因此本实验过程中最好使大鼠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低的水平,B错误;C、本实验因变量为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因此必须测定加试剂前后大鼠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C正确;D、由于本实验是验证实验,结果是唯一的,因此预期的实验结果应该是胰岛素处理组大鼠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下降明显,D正确。故选B。9.已阉割睾丸的成年雄性小鼠无求偶行为,将从正常雄鼠睾丸中提取的物质甲注射到阉割的小鼠体内,这些小鼠会重新表现出求偶行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雄鼠无求偶行为与雄性激素缺乏有关B.物质甲的作用与促性腺激素类似C.物质甲可以抑制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D.物质甲通过体液运输,垂体细胞内有其特异性受体【答案】B【解析】【分析】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这种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当性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性激素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 【详解】A、已阉割的雄鼠体内缺乏雄性激素,表现为无求偶行为,据此可推测,雄鼠无求偶行为与雄性激素缺乏有关,A正确;B、从雄鼠睾丸中提取的物质甲注射到阉割的小鼠体内,小鼠重新表现出求偶行为,说明物质甲的作用与性激素类似,B错误;C、性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减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以及促性腺激素的分泌,C正确;D、物质甲为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可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据此可推测,垂体细胞内有其特异性受体,D正确。故选B。10.褪黑素是由脑松果体分泌的一种胺类激素,是迄今为正发现的最强内源性自由基清除剂。褪黑素的分泌有明显的昼夜节律,百天分泌受抑制,晚上分泌活跃,具有促进唾眠、调节时差、抗癌等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临床上可通过抽血检测机体内褪黑素的水平B.褪黑素的抗癌作用可能与其能清除体内自由基有关C.褪黑素发挥作用后可能会被降解或灭活D.破坏机体的下丘脑不影响褪黑素的分泌【答案】D【解析】【分析】自由基产生后,即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最为严重的是,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的组成成分磷脂分子时,产物同样是自由基。这些新产生的自由基又会去攻击别的分子,由此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此外,自由基还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详解】A、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因此,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中激素的水平,A正确;B、自由基可攻击磷脂、蛋白质、DNA,从而导致细胞衰老,褪黑素能清楚自由基,可起到抗癌的作用,B正确;C、激素发挥作用后可能被降解或灭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C正确;D、下丘脑是体液调节的枢纽,可感受到光周期变化,与生物节律有关,而褪黑素的分泌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受下丘脑的调节,D错误。故选D。1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该结构有利于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B.人体胰腺分泌细胞都能分泌激素,这些细胞内高尔基体数量较多C.有些神经元的轴突很长,有利于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D.草履虫细胞内有伸缩泡,能排出细胞内过多水,防止细胞涨破【答案】B【解析】【分析】1、一般结构决定功能,细胞的形态与功能是息息相关的;2、DNA双螺旋结构保证了DNA稳定性较高;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较在突触间隙间的传递快。【详解】A、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的双螺旋结构有利于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A正确;B、有的胰腺细胞能分泌胰液,但不能分泌激素,B错误;C、信息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神经纤维越长,避免的突触越多,信息传递速度越快,有些神经元的轴突很长,有利于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C正确;D、草履虫能通过伸缩泡排出细胞内过多的水,以防止细胞涨破,D正确。故选B。12.下列关于细胞膜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钾离子通道蛋白B.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蛋白C.神经细胞突触前膜存在各种递质的载体蛋白,将递质运出细胞D.癌细胞细胞膜上存在较多的糖蛋白,使癌细胞容易扩散【答案】A【解析】【分析】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详解】A、静息电位的形成与神经细胞中钾离子外流有关,故神经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钾离子通道蛋白,A正确;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作用于垂体细胞,不作用于甲状腺细胞,故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上不具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受体蛋白,B错误;C、神经递质一般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C错误;D、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容易转移和扩散,D错误。故选A。 13.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时,CO2会刺激下丘脑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B.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的过程不受神经调节,且促胰液素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饮水不足的情况下,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使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大D.灭活的新冠病毒制备的疫苗进入人体后会被浆细胞识别并产生特异性抗体【答案】C【解析】【分析】机体中二氧化碳可以作为一种调节因子刺激机体脑干中的呼吸中枢兴奋,进而引起呼吸加剧。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当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的分泌和释放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少尿量。【详解】A、剧烈运动时细胞产生大量的CO2刺激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A错误;B、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小肠黏膜在盐酸的刺激下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属于内环境成分,小肠黏膜产生促胰液素的过程受神经调节,B错误;C、饮水不足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提高肾小管和集合管对原尿中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C正确;D、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D错误。故选C。【点睛】14.下列哪项不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A.叶绿体内的类囊体堆叠增大了膜面积,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B.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使突触后膜神经元容易产生兴奋C.低等植物细胞含有中心体,保证了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D.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有很多线粒体,有利于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对于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如血红蛋白的功能是运输氧气,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细胞内充分容纳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相适应;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内膜向内凹陷形成嵴,增大了膜面积,与线粒体的功能相适应;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内有很多基粒,基粒由类囊体垛叠而成,扩大了膜面积;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糖体含量 高。【详解】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堆叠,使膜面积增大,为与光合作用的有关的酶和色素提供了更多的附着点,有利于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化,A正确;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以便和多个突触后膜发生联系,将兴奋传递给多个细胞,B错误;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含有中心体,与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线粒体可以为肾小管吸收葡萄糖提供能量,D正确。1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艾滋病的元凶,在机体内的潜伏期长、复制速度快、变异水平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潜伏期HIV已经侵染辅助性T细胞B.病发时血液中HIV数量急剧增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减弱C.目前艾滋病的主要疗法是使用多种药物组合控制和降低HIV数量D.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牙刷、握手、拥抱等,不会使人感染HIV【答案】D【解析】【分析】HIV病毒属于RNA病毒,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其主要侵染人体的淋巴T细胞,破坏人体的免疫力。感染者一般由于免疫力下降而患有恶性肿瘤而死。一般存活时间是9-10年。【详解】A、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因此,潜伏期HIV已经侵染辅助性T细胞,A正确;B、HIV会攻击辅助性T细胞,而辅助性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因此病发时血液中HIV数量急剧增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减弱,B正确;C、HIV是逆转录病毒,通过使用多种药物组合,可阻止HIV在人体内的增殖,从而控制和降低HIV数量,C正确;D、艾滋病属于血液传染病,和HIV感染者握手、拥抱等一般接触不会被传染,但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牙刷,可能会使人感染HIV,D错误。故选D。16.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B.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C.B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集中分布在淋巴和血液中D.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包括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答案】C【解析】 【分析】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其中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参与体液免疫,T细胞转移到胸腺中成熟,既参与细胞免疫,又参与体液免疫。【详解】A、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和T细胞,A正确;B、B细胞和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B正确;C、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C错误;D、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成熟于胸腺,主要包括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D正确。故选C。17.下图是与人体内尿液形成与排出相关的部分调节简图。图中①②表示大脑与脊髓之间的神经通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某物质经⑤途径发挥作用后,会立即失活B.若损伤①②,则不能产生尿意,能完成排尿反射C.若损伤②③,则不能产生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D.若损伤③④,则不能产生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①和②表示大脑与脊髓之间的神经通路,③表示传出神经,④表示传入神经,⑤表示抗利尿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肾脏。【详解】A、图中某物质为抗利尿激素,经⑤途径发挥作用后,会立即失活,A正确;B、若损伤①②,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不能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则不能产生尿意,且大脑皮层不能对脊髓中的排尿中枢控制,因此能完成排尿反射,但不能受意识支配,B正确;C、若损伤②就意味着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失去了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控制,但可以产生尿意,若损伤③,反射弧不完整,不能完成排尿反射,C错误; D、若损伤④(传入神经),兴奋不能到达脊髓的低级中枢,更无法到达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则不能产生尿意,不能完成排尿反射,D正确。故选C。18.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能与细胞毒性T细胞上的受体PD-1结合,抑制T细胞的活性,实现免疫逃逸。进一步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还可以通过裂解或分泌向细胞外释放PD-L1,有的PD-L1在内环境中游离存在,有的PD-L1存在于胞外囊泡(外泌体)表面,已证明PD-L1的外泌体可以抑制抗肿瘤免疫应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的免疫效应B.免疫细胞到达肿瘤前被外泌体免疫抑制,有利于肿瘤细胞发生转移C.在癌症治疗前期,细胞毒性T细胞的免疫作用增强可使游离PD-L1减少D.游离的PD-L1可作为肿瘤标记物用于肿瘤及肿瘤愈后的检测【答案】C【解析】【分析】正常情况下,PD-1是T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可以识别肿瘤抗原。PD-1识别吞噬细胞处理呈递的肿瘤抗原后,可以增殖分化出记忆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引起肿瘤细胞的裂解死亡。【详解】A、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通过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所以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增强毒性T细胞的免疫效应,A正确;B、肿瘤细胞通过裂解或分泌向细胞外释放PD-L1,可以抑制抗肿瘤免疫应答,则有利于肿瘤细胞发生转移,B正确;C、在癌症治疗前期,体液免疫作用增强可使游离PD-L1减少,C错误;D、肿瘤细胞通过裂解或分泌向细胞外释放PD-L1,则游离的PD-L1可作为肿瘤标记物用于肿瘤及肿瘤愈后的检测,D正确。故选C。19.下图为有髓神经纤维的局部,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域(b、d)Na+、K+不能进出细胞,裸露的轴突区域(a、c、e)Na+、K+进出细胞不受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内离子均为正离子B.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大C.b、d区域电位为内负外正,不能产生动作电位D.局部电流在轴突内的传导方向为a→c和e→c【答案】C【解析】【详解】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内存在有机负离子,A项错误;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小,B项错误;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快速进入导致的,b、d区域Na+、K+不能进出细胞,不能产生动作电位,C项正确;局部电流由正电位向负电位处流动,局部电流在轴突内的传导方向为c→a和c→e,D项错误。20.选取同种、年龄与生长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实施切除手术,一段时间后随机等分成四组,分别注射激素及生理盐水30d。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中大鼠的性别、年龄、初始体重是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B.该实验中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对大鼠平均体重的影响是相反的C.实验结果表明,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促进大鼠的生长D.可通过切除大鼠的胰腺和下丘脑来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干扰【答案】C 【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对大鼠注射不同的激素,因变量是大鼠平均体重的变化,故该探究的是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大鼠生长的影响。为避免自身产生的胰岛素和生长激素对实验的影响,应切除大鼠的胰腺和垂体。【详解】A、该实验中大鼠的性别、年龄、初始体重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是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对实验结果会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所以设计实验时无关变量要相同且适宜,防止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A错误;BC、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组)相比,相同时间内,胰岛素组和生长激素组的大鼠的平均体重都增大,表明胰岛素与生长激素对大鼠平均体重的影响是相同的,都使大鼠平均体重增加,B错误,C正确;D、该实验可通过切除大鼠的胰腺(其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和垂体(分泌生长激素)来排除内源性激素的干扰,生长激素不是下丘脑分泌的,D错误。故选C。第II卷非选择题(60分)21.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①代表______,①与③相比氧气浓度高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倡导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避免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改变,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______发生反应,使血液pH维持相对稳定。(3)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______(填序号);若花粉等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会使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______增多导致水肿。【答案】(1)①.血浆②.①③.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是从血浆通过组织液扩散而来(意近即可)(2)缓冲物质(,等)(3)①.③②.组织液【解析】【分析】内环境包含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其中血浆和组织液双向渗透,组织液单向流向淋巴,淋巴单向回流到组织液,故图中①为血浆,②为淋巴,③为组织液。 【小问1详解】据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①为血浆,②为淋巴,③为组织液,由于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是从血浆通过组织液扩散而来,所以①血浆中氧气浓度比③组织液高。【小问2详解】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乳酸会使血浆中pH降低,血浆中HCO3-等缓冲物质可以与乳酸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小问3详解】肌肉注射药物直接注射到③组织液,经循环系统带到全身。若花粉等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会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蛋白质等渗出,使组织液增多导致水肿。22.图1为人体反射弧局部组成示意图(反射弧结果完好无损),图2为图1中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2所示结构名称是_________,它是图1中X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若在B处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当兴奋抵达X时,④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若用灵敏电流计在A处检测,可测到该处膜内外的电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2)图1中,若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有效刺激,肌肉收缩;若在B处给予相同强度的刺激,肌肉却不收缩。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2所示结构中③为__________________,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形成。(4)传递兴奋时只能是单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突触②.电信号→化学信号③.外正内负(2)A所在的神经元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B所在的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3)①.突触小泡②.高尔基体(4)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解析】 【分析】1、分析题图1可知,X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的结构,是突触;图2中①是轴突末端,②是线粒体,③是突触小泡,④是突触前膜,⑤是突触后膜。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信号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的信号转换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需要消耗能量。【小问1详解】图2所示结构名称是突触,它是图1中X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若在B处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当兴奋抵达X时,④是突触前膜,④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若用灵敏电流计在A处检测,由于兴奋只能由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不能传到A,故A为静息电位,可测到该处膜内外的电位是外正内负(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小问2详解】图1中,若在A处给予适宜强度的有效刺激,肌肉收缩;若在B处给予相同强度的刺激,肌肉却不收缩,A、B处刺激的信号都能经过突触传到肌肉,推断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所在的神经元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B所在的神经元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小问3详解】图2所示结构中③为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小泡一般由高尔基体形成。【小问4详解】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点睛】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途径,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23.下图表示人体内体温平衡与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分泌的______增加,这属于______调节。该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激素A,激素A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B,这种调节叫______。激素B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上述功能,这种调节叫______,此情境下这种调节机制的意义是______。(2)图中激素C为______;该激素除了具有图中所示功能之外,还能参与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且与胰岛素功能相反,这两种激素之间的作用叫______。(3)血糖浓度变化除图中所示刺激下丘脑外,还可以直接刺激______,从而达到调节血糖平衡的作用。当血糖浓度偏高时,激素D为______,该激素通过______运输到达肝脏,肝脏作为靶器官时,该激素的功能是______。【答案】(1)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神经③.分级调节④.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⑤.使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不至于过高(2)①.肾上腺素②.拮抗作用(3)①.胰岛②.胰岛素③.体液(血液)④.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解析】【分析】图中A是促甲状腺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C是肾上腺素,D是胰岛分泌的激素可以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小问1详解】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这属于神经调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激素A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B(甲状腺激素),这种调节叫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上述功能,这种调节称为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这种负反馈调节可以使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量不至于过高。【小问2详解】图中C是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可以升高血糖,胰岛素降低血糖,所以二者是拮抗作用。【小问3详解】 血糖浓度改变可以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和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当血糖浓度偏高时,激素D为胰岛素,通过体液(血液)运输到达肝脏,肝脏作为靶器官时,该激素的功能是促进血糖合成肝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从而降低血糖。24.艾滋病是由HIV(RNA病毒)引起的一种致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目前单纯依靠药物无法完全治愈。下图是HIV感染T细胞的过程,请回答问题:(1)由图可知,HIV进入人体后,特异性识别靶细胞表面的___________,并在CCR5的帮助下与靶细胞膜融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HIV向胞内注入___________及能催化②过程的___________,以周围游离的4种___________为原料合成相应产物。产物通过核膜上的___________(结构)进入细胞核并整合到基因组上。当靶细胞被激活后,整合的DNA会指导合成HIV的___________进行组装,释放出的子代HIV进而感染健康细胞。(2)研究结果显示CD4分子是T细胞正常行使功能所必需的,CCR5不是其必需的。①科研人员为了阻止HIV对T细胞的侵染,提出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变特定DNA片段碱基序列的一种生物技术)使________(填“CD4”或“CCR5”)基因丧失功能。②构建人源化免疫系统的模型小鼠若干,平均随机分成甲、乙两组,分别注射等量的HIV。当HIV在小鼠体内达到一定水平时,甲组注射一定量未经基因编辑的Т细胞,乙组注射等量经过基因编辑的Т细胞,结果如上图。由图可知,注射T细胞时间为感染病毒后第_________周。从第6周开始,与甲组相比,乙组小鼠体内的病毒载量___________,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体液中的HIV被抗体结合。此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受体(CD4)②.流动性③.RNA④.逆转录酶⑤.脱氧核糖核苷酸⑥.核孔⑦.RNA和蛋白质(2)①.CCR5②.2③.明显下降④.原有靶细胞被侵染后裂解导致HIV释放,而HIV不能侵染经过基因编辑的细胞⑤.经过基因编辑改造后的细胞,可有效抵御HIV侵染【解析】【分析】HIV是RNA病毒,由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感染人体后,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 【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HIV进入人体后,特异性识别细胞表面的CD4,并在CCR5的帮助下与靶细胞膜融合,这依赖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病毒侵染宿主细胞时将核酸注入宿主细胞,HIV是RNA病毒,在宿主细胞内不能自我复制,需要逆转录成DNA才能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②过程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逆转录过程,该过程是以宿主细胞内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HIV向胞内注入RNA及能催化该过程的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完成的。合成的DNA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并整合到基因组上,当靶细胞被激活后,整合的DNA会指导合成HIV的蛋白质外壳和RNA,然后再进行组装合成子代HIV,释放出的子代HIV进而感染健康细胞。【小问2详解】①根据题干,CD4分子是T细胞正常行使功能所必需的,CCR5不是其必需的,因此,为了阻止HIV对T细胞的侵染,科研人员提出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改造T细胞的相关基因,根据分析可知应保留CD4基因而使CCR5基因丧失功能。②如图所示,注射T细胞后HⅣ载入量会增加,故注入时间为感染病毒后第2周;从第6周开始,乙组小鼠体内的病毒载量减少,而甲组在增加,HIV只有在靶细胞同时存在CD4和CCR5才能侵染细胞,故原因可能是原有靶细胞被侵染后裂解导致HIV释放,而HIV不能侵染经过基因编辑的细胞,并且体液中的HⅣ与抗体结合,使病毒载入量减少。这一结果说明经过基因编辑改造后的细胞,由于CCR5受体的缺失,HIV不能完成对T细胞的侵染,从而有效的抵御HIV。25.某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如果破坏动物体内与物质输送有关的一种特定蛋白质——“VNUT蛋白”,就能提高胰岛素效果,降低血糖值。进一步研究发现,VNUT蛋白能将腺苷三磷酸转运和储存到细胞的囊泡内,进而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或使胰岛素难以发挥作用;若无VNUT蛋白,则腺苷三磷酸既不会蓄积在囊泡内,也不会释放到细胞外,胰岛素的分泌量不再受到遏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合成并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____________,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在______mmol/L之间波动,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主要有三种,除胰岛素外,还有____________。(2)糖尿病患者常表现出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症状,糖尿病患者“多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控制饮食、多运动。(3)某种药物X具有降血糖功能,可能是治疗糖尿病的新药物,有人认为药物X具有降血糖功能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VNUT蛋白的合成,使胰岛素正常分泌,最终降低血糖浓度。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实验材料:100只生理状态相同的且患有糖尿病的小鼠、药物X、生理盐水等)①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胰岛B细胞②.3.9~6.1③.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或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 (2)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过高,导致原尿中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重吸收,原尿渗透压增加,使水分重吸收减少,引起多尿现象(3)①.将100只生理状态相同的且患有糖尿病的小鼠进行适应性饲喂5d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注射适量的药物X,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3、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喂一段时间,定期测定两组小鼠VNUT蛋白含量、胰岛素的分泌量和血糖浓度,并记录实验结果。②.甲组比乙组VNUT蛋白含量少,胰岛素的分泌量偏高,血糖浓度偏低【解析】【分析】VNUT蛋白能将腺苷三磷酸转运和储存到细胞的囊泡内,使胰岛B细胞缺乏能量供给,进而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或使胰岛素难以发挥作用。【小问1详解】胰岛B细胞能够合成并分泌胰岛素。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在3.9~6.1mmol/L之间波动。人体内有多种激素会影响血糖浓度变化,其中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而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小问2详解】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过高,导致原尿中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重吸收,原尿渗透压增加,使水分重吸收减少,引起多尿现象。【小问3详解】①实验过程的设计如下:1、实验分组:将100只生理状态相同的且患有糖尿病的小鼠进行适应性饲喂5d后,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2、设置自变量:需要注意实验要遵循等量原则、对照原则和控制无关变量意在,故甲组注射适量的药物X,乙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3、观察记录结果: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喂一段时间,定期测定两组小鼠VNUT蛋白含量、胰岛素的分泌量和血糖浓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4-01-09 15:35:02 页数:19
价格:¥2 大小:330.7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