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四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重庆市高2024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1959年至1975年,四川博物馆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察队对巫山县大溪镇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1250余件,其中有大量生产工具,如石斧、石锛、石镰、骨镞、石镞、牙制鱼钩、石网坠等,还有一定量的红陶、黑陶、彩陶等生活器具。据年代测定,大溪文化约为公元前4400—前3300年。这些考古发现反映出大溪文化()A.是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B.农业生产和采集渔猎并存C.陶器种类多样技术先进D.彩陶技术受仰韶文化影响2.甲骨文中有关农业的记载,耕垦方面,有“王大令众人曰:脅田(集体耕作)。其受年?十一月”;种植方面,有“贞:惟小臣令众(奴隶),黍(种黍),一月”;畜牧方面,有“获刍(割草),七月”等。材料表明当时()A.粮食种植积累了丰富经验B.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开始出现C.农业生产中对农时的重视D.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3.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星占》,是以五星行度的异常和云气星慧的变化来占卜吉凶的术数类帛书。该书根据观测到的景象,用列表的形式记录了从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到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这70年间木星、土星、金星的位置,以及这3颗行星在一个会合周期的动态。其中所记载的金星会合周期为584.4日,比今测值583.92日只大了0.48日。材料反映出汉代()A.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B.天人合一学说的流行C.以神权维护君主专制D.天文观测的水平较高4.《隋书·高祖纪》中记载,开皇七年(587)夏四月,“于扬州开山阳渎,以通运漕。”山阳渎由今江苏淮安县东,向南直达长江,大体是循着东晋南朝以来不断修整的邗沟故道。据此可知,隋文帝此举()A.沟通了南北大运河B.开启了经济重心南移C.保障了国家的赋税D.有利于国家实现统一5.宋代苏辙在其《栾城后集》中提出:“老佛之道,非一家之私说也,自有天地,而有是道矣。导之以礼乐,齐之以政刑,道行其间而民不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泯然不见其际而天下化,不亦周孔之遗意哉!”材料反映的思想主旨是()A.融儒、释、道为一体B.主张道万物本原C.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D.推崇儒家反对佛道6.毗卢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杜北乡上京村东,寺中保留着一幅珍贵的明代壁画。壁画将肩扛竹竿的盲人 卜者、摇着货郎鼓的货郎、身强力壮的泥瓦匠,以及两个儿童描绘得活灵活现。该壁画()A.反映了佛教文化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B.为研究明代商品经济繁荣提供可靠资料C.以通俗易懂内容表现佛教本土化趋势D.以浓郁的世俗韵味迎合市民的文化需求7.广府童谣是流传于广府地区的民间口头文学艺术,它以说为主,浅显生动、贴近生活。近代早期有首童谣唱道:“一声炮响,二律埋城,三元里顶住,四方炮台打烂,伍紫垣借款,六百万讲和,七七礼拜,八千斤未响,九九打下,十足输晒。”这首童谣说明()A.流行于洋务运动时期B.民族矛盾的激化C.表达农民阶级的理想D.社会性质的变化8.如表为中国近代部分铁路修筑信息一览表,表中轨距的差异根源于()名称修筑时间(年)路段全长(公里)轨距(毫米)中东铁路1897—1903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南至大连24001524胶济铁路1899–1904青岛—济南3951435道清铁路1902—1907道口—焦作1541435滇越铁路1903—1910昆明—河口4681000安奉1904—1905丹东—沈阳302762 铁路津浦铁路1908–1912天津—南京10131485A.近代铁路修筑技术的区别B.不同地区地质条件的特点C.列强在华争夺铁路修筑权D.列强工业革命进程的差异9.1938年9月,延安电影团成立,其拍摄的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以黄帝陵作为影片的开头,随后镜头转向了在黄土岭上风尘仆仆的青年男女。影片涉及延安丰富的教育文化活动、自然景色和风土风貌、边区的政治民主运动、自力更生的经济建设、富有激情的文艺活动等等。据此可知()A.边区人民的文艺生活B.边区的战地资料丰富C.日本侵华滔天罪行D.边区军民的抗战信心倍增10.1989年,重庆大江车辆总厂在合并搬迁过程中经历了“一统就死,一放就乱”和“平行移动搬迁”模式的反复挫折。1994年,大江厂组建了工模具中心,第一次进行了资产重组,打乱厂际界限,根据生产要求各分厂统一调配设备和人员,各分厂按模拟法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各分厂被“逼向”市场,各显其能,职工收入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大江厂的发展历程表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B.国企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C.政企分开是改革成功的关键D.资产重组确保了企业的活力11.与古希腊以埃及莎草纸卷轴记录文字不同的是,罗马共和国后期出现了册页,和只能双手翻阅的卷轴相比,册页可以单手翻页,这样便于一边阅读一边记录,且制作册页的皮纸更便于涂改,于是册页很快就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而推广开来并最终取代了卷轴。这说明()A.基督教的广泛传播B.欧洲文化的发展C.制纸成本大幅下降D.书写工具的进步12.14—16世纪,英国先后颁布了11部禁奢法令,成为西欧唯一通过议会法令在全国范围内制止过度消费的国家。其中饮食禁奢法令对不同社会阶层作了统一的规定,服饰禁奢法令主要抑制中产阶级的消费,新兴阶层对禁奢法令大多采取了服从态度。据此分析,这一时期的英国() A.深受人文主义影响B.社会矛盾相对缓和C.具备资本主义优势D.宗教改革效果显著13.1890年,美国国会以压倒性优势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但该法全文仅8条,诸如“贸易”“联合”“限制”等关键术语词义不明。到1904年,美国共有318家托拉斯,其中超过90%是反垄断法出台后产生的。这一现象()A.说明垄断财团干预国家事务B.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C表明美国法律体系日渐完备D.缓和了社会主要矛盾14.赛博朋克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浪潮科幻小说运动,特点是关注高科技和低生活的结合,金融寡头、财阀和跨国公司掌握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底层人民毫无存在价值,肮脏的贫民窟和充满科技感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可知,赛博朋克()A.体现信息时代的思维特征B.反映了人们对科技文明的反思C.对未来充满了神秘的憧憬D.剖析现代工业文明弊端的根源15.北极理事会是由八个领土处于北极圈国家组成的政府间论坛,俄乌冲突以来,“北极七国”在北极理事会对俄罗斯采取抵制行动,北极理事会停摆一年有余。俄罗斯转而寻求与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北极域外非西方国家开展北极合作,以此获得与西方国家博弈的筹码。材料表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B.各国经济的依赖性增强C.地区局部冲突阻碍世界和平D.经济制裁导致矛盾激化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汉代中央巡视制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皇帝为特定目的派出使者巡视地方并向皇帝汇报。汉武帝时诏曰:“今遣博士大等六人分循行天下,存问鳏、寡、废、疾,无以自振业者贷与之。谕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朕嘉贤者,乐知其人。广宣厥道,士有特招,使者之任也。详问隐处亡位及冤失职、奸猾为害、野荒治苛者,举奏。”——摘编自张国芝《汉代巡视制度研究》材料二明代御史巡按制度经历了一个草创、发展完善和逐步败坏的过程。洪武朝是巡按制度的草创阶段,七品御史巡按可纠劾地方任何官员,这种以卑临尊的特殊体制较好地完成了监察使命。永乐朝开始巡按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大约从弘治以后,御史巡按制度发生了变化,其基本趋势是巡按御史的权力越来越大,除独专出巡、举劾事之外,又攫取了不少行政、军事大权。明朝统治者总是不断削减地方官的权力,而派朝官去控制他们,监察官日趋行政化。巡按“事在承上而不在恤下”,仅凭独专举劾就足以使地方官匍匐其脚下,以致巡按实际上取代了按察司。明代统治者对巡按侵权既没有相应办法防范于前,更 没有得力措施制约于后,巡按御史的腐败几乎无法避免。——摘编自王世华《略论明代御史巡按制度》材料三国民政府的监察体制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体制,中央设监察院,组织机构健全,有完备的法律法规,而地方的机构只有监察使署,全国只有十几个监察使署,平均每省都不到一个,基层根本没有监察机构。监察使署人数少,权力小,仅作为监察院的派出机构,其主要职责一方面是在地方巡回监察,随时向监察院报告;另一方面行使弹劾纠举、建议等职权。由于地方缺乏有力的监察机制,地方政府和地方势力强大,监察使无力与之抗衡,或只能敷衍了事,或为地方势力所拉拢,内外勾结,逃避监督。——摘编自陈红民等《南京国民政府五院制度研究》材料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党内巡视重新被提出来。1990年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中共中央以及省一级党的委员会,可以向所辖地区、部门派出巡视工作小组。1996年,中央纪委全会正式提出巡视制度,由中共中央选派部级干部开展巡视,并将情况直接报告中央纪委,及时报告党中央。2001年中共中央要求要逐步建立健全各级巡视制度,加强对巡视工作的制度规范。2007年中共十七大首次在党的根本大法中明确提出巡视制度。2009年7月,中共中央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并于11月成立中央巡视组,取代之前成立的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表明派出巡视组的主体不是纪检机关和组织部门,而是中共中央和各省区市党委,增强了巡视组的权威性,推动了巡视工作的发展。——摘编自邢浩《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体制机制改革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巡视使者的具体职责。(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御史巡按的职权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根本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国民政府监察机制。(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巡视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学田制度创立于北宋庆历年间。学田属于官田的一种,大多由朝廷划拨给州县学校和地方书院。学校用出租学田给佃户以收取地租的方式维持学计,地租主要是按季定额收缴粳米、糙米、菽麦等粮食作物,部分地方也采取折钱租的方式,如郓州学田“二千五百亩有奇,与民耕,岁输钱百万”,楚州学田年入七十万帛。学田的出租、收租、钱粮支付等,多由各学校自行办理,“一岁气廪……规划均制,不取于县官,而坐有余资”。学田制为学校的维持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障,宋代官办州县学校规模之大远超从前,北宋末年州县学校学生已达近十七万之众。——整理自李清凌《学田制度:庆历改革的一项创举》等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材料二晚清新式学堂的经费主要有整旧为新(将旧有教育机构的资产屋宇作为新式学堂的校产费用)官款拨给、民间捐助、学生缴费等几个来源。在大规模兴学伊始,整旧为新可以为教育提供较多的房 产、资金支持,但可供改造的资源毕竟有限。金融形势的恶化、财政的超负荷运转,使清政府根本无法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统治者对于新学又往往具有本能的抗拒,1867年关于京师同文馆开办算学馆的争论、1881年留美幼童的撤回,都清楚地表明他们对于西方文化的恐惧心理和排斥态度。教育领域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明确,也使得学生和民间投资者对于高昂的学费心存疑虑,学生故意浪费粮食、挥霍无度,导致教育经费的严重浪费,清末仅由饮食引发的学潮就达21次之多。——整理自金林祥,赵会可《晚清新式教育经费不足原因分析》等材料三改革开放前,我国未提出过政府教育经费增长的要求。改革开放后,198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明确提出伴随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和占财政支出比例。据统计,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由1991年的2.81%上升至2016年的4.22%。——摘编自王善迈《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改革与展望》(1)根据材料一、简要评价宋代的学田制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因素。(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教育经费的认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宗羲将历史上赋役制度存在的弊端概括为“三害”。第一是“积累莫返之害”,即赋役制度每经过一次变革,都导致赋役的一步步加重,一直到积重难返的程度;第二是“所税非所出之害”,即田赋由征实物改为征银钱,而银钱又非农业之所出,在商人的中间盘剥之下,必然加重纳税者的负担;第三是“田土无等第之害”,即不分土地的肥瘠,按同一标准征收赋税,导致赋税负担不均。其中第一“害”——“积累莫返之害”,揭示了农民赋役负担变动的规律。数千年来,每进行一次赋役制度改革,就催生出一批新的杂派,而民户赋税负担也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归并式改革中一步一步地沉重起来。现代史家将这一规律称为“黄宗羲定律”。——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田制三》等整理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流畅) 重庆市高2024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1959年至1975年,四川博物馆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察队对巫山县大溪镇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1250余件,其中有大量生产工具,如石斧、石锛、石镰、骨镞、石镞、牙制鱼钩、石网坠等,还有一定量的红陶、黑陶、彩陶等生活器具。据年代测定,大溪文化约为公元前4400—前3300年。这些考古发现反映出大溪文化()A.是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B.农业生产和采集渔猎并存C.陶器种类多样技术先进D.彩陶技术受仰韶文化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与农业生产和渔猎相关的农具,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和采集渔猎并存,B项正确;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是以种植水稻为代表的稻作农业起源,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陶器只有一定数量,无法说明陶器种类多样技术先进,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到大溪文化与仰韶文化的关系,无法说明彩陶技术受仰韶文化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2.甲骨文中有关农业的记载,耕垦方面,有“王大令众人曰:脅田(集体耕作)。其受年?十一月”;种植方面,有“贞:惟小臣令众(奴隶),黍(种黍),一月”;畜牧方面,有“获刍(割草),七月”等。材料表明当时()A.粮食种植积累了丰富经验B.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开始出现C.农业生产中对农时的重视D.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材料强调了甲骨文中关于商代耕垦、种植和畜牧的具体时间,说明农业生产中对农时的重视,C项正确;粮食种植积累了丰富经验无法反映畜牧方面的内容,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开始出现,排除B项;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只能反映材料中耕垦方面的内容,无法反映种植和畜牧方面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3.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星占》,是以五星行度的异常和云气星慧的变化来占卜吉凶的术数类帛书。该书根据观测到的景象,用列表的形式记录了从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到汉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这70年间木星、土星、金星的位置,以及这3颗行星在一个会合周期的动态。其中所记载的 金星会合周期为584.4日,比今测值583.92日只大了0.48日。材料反映出汉代()A.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B.天人合一学说的流行C.以神权维护君主专制D.天文观测的水平较高【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其中所记载的金星会合周期为584.4日,比今测值583.92日只大了0.48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古人已经掌握了天文学相关知识,并且数据相当准确,说明汉代天文观测的水平较高,D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对统治者是否重视天文历法作出准确判断,排除A项;儒家对“天人合一”的理解是人的行为应该符合天道,追求道德的完美,材料并未对此内容展开详细论述,排除B项;因“以神权维护君主专制”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天文观测的水平较高”不一致,排除C项。故选D项。4.《隋书·高祖纪》中记载,开皇七年(587)夏四月,“于扬州开山阳渎,以通运漕。”山阳渎由今江苏淮安县东,向南直达长江,大体是循着东晋南朝以来不断修整邗沟故道。据此可知,隋文帝此举()A.沟通了南北大运河B.开启了经济重心南移C.保障了国家的赋税D.有利于国家实现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山阳渎由今江苏淮安县东,向南直达长江,大体是循着东晋南朝以来不断修整的邗沟故道”可知,隋文帝在位时期,通过修整邗沟故道,加强了南北联系,有利于国家实现统一,D项正确;隋炀帝时期大运河才开通,排除A项;唐朝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才开始南移,排除B项;隋文帝时期大索貌阅和租调制保障了国家赋税,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5.宋代苏辙在其《栾城后集》中提出:“老佛之道,非一家之私说也,自有天地,而有是道矣。导之以礼乐,齐之以政刑,道行其间而民不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悖,泯然不见其际而天下化,不亦周孔之遗意哉!”材料反映的思想主旨是()A.融儒、释、道为一体B.主张道是万物本原C.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D.推崇儒家反对佛道【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苏辙认为儒家学说、道家学说和佛教思想相互联系,说明思想主旨是融儒、释、道为一体,A项正确。道家学派主张道是万物本原,排除B项;苏辙只是强调儒、释、道,并未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排除C项;苏辙的主张强调佛教和道教与儒家思想的关系,并未反对佛道,排除D项。故选A项。6.毗卢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杜北乡上京村东,寺中保留着一幅珍贵的明代壁画。壁画将肩扛竹竿的盲人卜者、摇着货郎鼓的货郎、身强力壮的泥瓦匠,以及两个儿童描绘得活灵活现。该壁画()A.反映了佛教文化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影响B.为研究明代商品经济繁荣提供可靠资料C.以通俗易懂的内容表现佛教本土化趋势D.以浓郁的世俗韵味迎合市民的文化需求【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壁画将肩扛竹竿的盲人卜者、摇着货郎鼓的货郎、身强力壮的泥瓦匠,以及两个儿童描绘得活灵活现”,可知明代壁画描绘了市井生活中的普通人物,具有世俗化的特征,符合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D项正确;材料中的壁画描绘的是市井生活,并未涉及佛教文化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只是描绘了市井人物,无法为研究明代商品经济繁荣提供可靠资料,排除B项;壁画内容是市井生活,不属于佛教本土化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7.广府童谣是流传于广府地区的民间口头文学艺术,它以说为主,浅显生动、贴近生活。近代早期有首童谣唱道:“一声炮响,二律埋城,三元里顶住,四方炮台打烂,伍紫垣借款,六百万讲和,七七礼拜,八千斤未响,九九打下,十足输晒。”这首童谣说明()A.流行于洋务运动时期B.民族矛盾的激化C.表达农民阶级的理想D.社会性质的变化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一声炮响,二律埋城,三元里顶住,四方炮台打烂,伍紫垣借款,六百万讲和,七七礼拜,八千斤未响,九九打下,十足输晒”,可知这属于民歌《广东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的内容,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三元里抗英斗争相关内容,说明民族矛盾的激化,B项正确;洋务运动时间为19世纪60-90年代,时间不符,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表达农民阶级的理想,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社会性质变化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8.如表为中国近代部分铁路修筑信息一览表,表中轨距差异根源于()名称修筑时间(年)路段全长(公里)轨距(毫米)中东铁路1897—1903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南至大连24001524胶济铁路1899–1904青岛—济南3951435道清铁路1902—1907道口—焦作1541435滇越铁路1903—1910昆明—河口4681000安奉铁路1904—1905丹东—沈阳302762津浦铁路1908–1912天津—南京10131485A.近代铁路修筑技术的区别B.不同地区地质条件的特点C.列强在华争夺铁路修筑权D.列强工业革命进程的差异【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晚清铁路建设路轨修建标准不统一,不能有效整合全国铁路资源,这是因为晚清铁路多为西方列强主持修筑,多分布在列强的势力范围内,方便其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分而治之,C项正确;近代铁路修筑技术并不会导致轨距存在差异,排除A项;不同地区地质条件属于客观因素,不属于根源,排除B项;材料都属于修筑铁路,无法反映工业革命进程的差异,排除D项。故选C项。9.1938年9月,延安电影团成立,其拍摄的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以黄帝陵作为影片的开头,随后镜头转向了在黄土岭上风尘仆仆的青年男女。影片涉及延安丰富的教育文化活动、自然景色和风土风貌、边区的政治民主运动、自力更生的经济建设、富有激情的文艺活动等等。据此可知()A.边区人民的文艺生活B.边区的战地资料丰富C.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D.边区军民的抗战信心倍增【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抗战时期中共通过拍摄纪录片从多个方面宣传抗战,有利于增强边区军民的抗战信心,D项正确;边区人民的文艺生活只是纪录片拍摄的一个方面,无法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A项;材料强调纪录片的内容来自多个方面,并未提到边区战地资料,排除B项;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10.1989年,重庆大江车辆总厂在合并搬迁过程中经历了“一统就死,一放就乱”和“平行移动搬迁”模式的反复挫折。1994年,大江厂组建了工模具中心,第一次进行了资产重组,打乱厂际界限,根据生产要求各分厂统一调配设备和人员,各分厂按模拟法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各分厂被“逼向”市场,各显其能,职工收入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大江厂的发展历程表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B.国企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C.政企分开是改革成功的关键D.资产重组确保了企业的活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9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大江厂组建了工模具中心,第一次进行了资产重组,打乱厂际界限,根据生产要求各分厂统一调配设备和人员,各分厂按模拟法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可知重庆大江车辆总厂进行企业改革,自负盈亏,提高了职工的收入,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A项正确。材料并未对比不同性质的企业,无法说明国企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排除B项;材料强调下放企业权力, 并未涉及政企分开,排除C项;资产重组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并不能达到“确保”的程度,排除D项。故选A项。11.与古希腊以埃及莎草纸卷轴记录文字不同的是,罗马共和国后期出现了册页,和只能双手翻阅的卷轴相比,册页可以单手翻页,这样便于一边阅读一边记录,且制作册页的皮纸更便于涂改,于是册页很快就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而推广开来并最终取代了卷轴。这说明()A.基督教的广泛传播B.欧洲文化的发展C.制纸成本大幅下降D.书写工具的进步【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册页可以单手翻页,这样便于一边阅读一边记录”可知,册页可以大大提高阅读效率,促进文化传播,推动文明进步,B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基督教传播推动册页取代卷轴,宗教传播不是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制作纸的成本,排除C项;册页是装订方式,并非是书写工具,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2.14—16世纪,英国先后颁布了11部禁奢法令,成为西欧唯一通过议会法令在全国范围内制止过度消费的国家。其中饮食禁奢法令对不同社会阶层作了统一的规定,服饰禁奢法令主要抑制中产阶级的消费,新兴阶层对禁奢法令大多采取了服从态度。据此分析,这一时期的英国()A.深受人文主义影响B.社会矛盾相对缓和C.具备资本主义优势D.宗教改革效果显著【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16世纪(英国)。14—16世纪的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英国议会颁布的禁奢法令,有利于抑制浪费,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本,C项正确;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 和尊严,材料信息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矛盾的信息,排除B项;宗教改革是16世纪欧洲基督教世界发生的一场重大的变革运动,它改变了教会的教义、仪式、领导和组织结构,导致了新教的诞生和天主教的改革,材料与宗教改革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3.1890年,美国国会以压倒性优势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但该法全文仅8条,诸如“贸易”“联合”“限制”等关键术语词义不明。到1904年,美国共有318家托拉斯,其中超过90%是反垄断法出台后产生的。这一现象()A.说明垄断财团干预国家事务B.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C.表明美国法律体系日渐完备D.缓和了社会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0年、1904年(美国)。据本题材料“到1904年,美国共有318家托拉斯,其中超过90%是反垄断法出台后产生的”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国会虽然通过了反托拉斯法,但是关键术语词义不明,垄断组织还是大量增加,说明垄断财团干预国家事务,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垄断组织有利于大工业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一部反托拉斯法,无法说明法律体系日渐完备,排除C项;垄断组织增加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14.赛博朋克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浪潮科幻小说运动,特点是关注高科技和低生活的结合,金融寡头、财阀和跨国公司掌握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底层人民毫无存在价值,肮脏的贫民窟和充满科技感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可知,赛博朋克()A.体现信息时代的思维特征B.反映了人们对科技文明的反思C.对未来充满了神秘的憧憬D.剖析现代工业文明弊端的根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赛博朋克一方面关注高科技,一方面关注低生活,讽刺了信息技术革命下社会的弊端,反映了人们对科技文明的反思,B项正确;信息时代的思维特征强调创新,材料并未涉及,排除A项;赛博朋克的特点是关注高科技和低生活的结合,无法体现神秘的憧憬,排除C项;现代工业文明弊端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排除D项。故选B项。15.北极理事会是由八个领土处于北极圈的国家组成的政府间论坛,俄乌冲突以来,“北极七国”在北极理事会对俄罗斯采取抵制行动,北极理事会停摆一年有余。俄罗斯转而寻求与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北极域外非西方国家开展北极合作,以此获得与西方国家博弈的筹码。材料表明() A.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B.各国经济的依赖性增强C.地区局部冲突阻碍世界和平D.经济制裁导致矛盾激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俄罗斯通过与非西方国家开展北极合作,提高自己的国际影响力,获得与西方国家博弈的筹码,说明这时期北极理事会、俄罗斯、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即体现了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A项正确;材料强调国际政治力量的博弈,不属于经济全球化相关内容,排除B项;地区局部冲突不利于世界和平,“阻碍”一词表述夸大了其影响,排除C项;北极理事会虽然对俄罗斯采取抵制行动,但材料中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矛盾并未激化,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汉代中央巡视制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皇帝为特定目的派出使者巡视地方并向皇帝汇报。汉武帝时诏曰:“今遣博士大等六人分循行天下,存问鳏、寡、废、疾,无以自振业者贷与之。谕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朕嘉贤者,乐知其人。广宣厥道,士有特招,使者之任也。详问隐处亡位及冤失职、奸猾为害、野荒治苛者,举奏。”——摘编自张国芝《汉代巡视制度研究》材料二明代御史巡按制度经历了一个草创、发展完善和逐步败坏的过程。洪武朝是巡按制度的草创阶段,七品御史巡按可纠劾地方任何官员,这种以卑临尊的特殊体制较好地完成了监察使命。永乐朝开始巡按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大约从弘治以后,御史巡按制度发生了变化,其基本趋势是巡按御史的权力越来越大,除独专出巡、举劾事之外,又攫取了不少行政、军事大权。明朝统治者总是不断削减地方官的权力,而派朝官去控制他们,监察官日趋行政化。巡按“事在承上而不在恤下”,仅凭独专举劾就足以使地方官匍匐其脚下,以致巡按实际上取代了按察司。明代统治者对巡按侵权既没有相应办法防范于前,更没有得力措施制约于后,巡按御史的腐败几乎无法避免。——摘编自王世华《略论明代御史巡按制度》材料三国民政府的监察体制实行中央和地方两级体制,中央设监察院,组织机构健全,有完备的法律法规,而地方的机构只有监察使署,全国只有十几个监察使署,平均每省都不到一个,基层根本没有监察机构。监察使署人数少,权力小,仅作为监察院的派出机构,其主要职责一方面是在地方巡回监察,随时向监察院报告;另一方面行使弹劾纠举、建议等职权。由于地方缺乏有力的监察机制,地方政府和地方势力强大,监察使无力与之抗衡,或只能敷衍了事,或为地方势力所拉拢,内外勾结,逃避监督。 ——摘编自陈红民等《南京国民政府五院制度研究》材料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党内巡视重新被提出来。1990年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中共中央以及省一级党的委员会,可以向所辖地区、部门派出巡视工作小组。1996年,中央纪委全会正式提出巡视制度,由中共中央选派部级干部开展巡视,并将情况直接报告中央纪委,及时报告党中央。2001年中共中央要求要逐步建立健全各级巡视制度,加强对巡视工作的制度规范。2007年中共十七大首次在党的根本大法中明确提出巡视制度。2009年7月,中共中央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并于11月成立中央巡视组,取代之前成立的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巡视组,表明派出巡视组的主体不是纪检机关和组织部门,而是中共中央和各省区市党委,增强了巡视组的权威性,推动了巡视工作的发展。——摘编自邢浩《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体制机制改革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巡视使者的具体职责。(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御史巡按的职权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根本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国民政府监察机制。(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巡视制度发展特点,并简析其意义。【答案】16.具体职责:优抚安民;选拔人才;纠查吏治。17.变化:巡按御史权力增长;监察官行政化趋势增强。根本原因: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18.缺陷:体制设置中央与地方不平衡;地方组织建置不完善;现实中无法有效运行。19.特点:呈现出阶段性与渐进性;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巡视的权威性不断强化。意义: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汉代中国。具体职责:根据材料“存问鳏、寡、废、疾,无以自振业者贷与之”可知,优抚安民;根据材料“朕嘉贤者,乐知其人。广宣厥道,士有特招,使者之任也”可知,选拔人才;根据材料“详问隐处亡位及冤失职、奸猾为害、野荒治苛者,举奏”可知,纠查吏治。【小问2详解】本题为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明代中国。变化:根据材料“永乐朝开始巡按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大约从弘治以后,御史巡按制度发生了变化,其基本趋势是巡按御史的权力越来越大,除独专出巡、举劾事之外,又攫取了不少行政、军事大权”可知,巡按御史权力增长;根据材料“而派朝官去控制他们,监察官日趋行政化”可知,监察官行政化趋势增 强。根本原因:结合监察制度的实质可知,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小问3详解】本题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民国时期中国。缺陷:根据材料“中央设监察院,组织机构健全,有完备的法律法规,而地方的机构只有监察使署”可知,体制设置中央与地方不平衡;根据材料“平均每省都不到一个,基层根本没有监察机构。监察使署人数少,权力小”可知,地方组织建置不完善;根据材料“地方政府和地方势力强大,监察使无力与之抗衡,或只能敷衍了事,或为地方势力所拉拢,内外勾结,逃避监督。”可知,现实中无法有效运行。【小问4详解】本题为特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当代中国。特点:结合1900年、1996年、2001年、2009年巡视制度的发展可知,呈现出阶段性与渐进性;根据材料“2007年中共十七大首次在党的根本大法中明确提出巡视制度。2009年7月,中共中央正式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可知,逐步规范化、制度化;根据材料“而是中共中央和各省区市党委,增强了巡视组的权威性”可知,巡视的权威性不断强化。意义:根据材料“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党内巡视重新被提出来”可知,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根据材料“2001年中共中央要求要逐步建立健全各级巡视制度,加强对巡视工作的制度规范”可知,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学田制度创立于北宋庆历年间。学田属于官田的一种,大多由朝廷划拨给州县学校和地方书院。学校用出租学田给佃户以收取地租的方式维持学计,地租主要是按季定额收缴粳米、糙米、菽麦等粮食作物,部分地方也采取折钱租的方式,如郓州学田“二千五百亩有奇,与民耕,岁输钱百万”,楚州学田年入七十万帛。学田的出租、收租、钱粮支付等,多由各学校自行办理,“一岁气廪……规划均制,不取于县官,而坐有余资”。学田制为学校的维持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障,宋代官办州县学校规模之大远超从前,北宋末年州县学校学生已达近十七万之众。——整理自李清凌《学田制度:庆历改革的一项创举》等历史试题第5页(共6页)材料二晚清新式学堂的经费主要有整旧为新(将旧有教育机构的资产屋宇作为新式学堂的校产费用)官款拨给、民间捐助、学生缴费等几个来源。在大规模兴学伊始,整旧为新可以为教育提供较多的房产、资金支持,但可供改造的资源毕竟有限。金融形势的恶化、财政的超负荷运转,使清政府根本无法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统治者对于新学又往往具有本能的抗拒,1867年关于京师同文馆开办算学馆的争论、1881年留美幼童的撤回,都清楚地表明他们对于西方文化的恐惧心理和排斥态度。教育领域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明确,也使得学生和民间投资者对于高昂的学费心存疑虑,学生故意浪费粮食、挥霍无度,导致 教育经费的严重浪费,清末仅由饮食引发的学潮就达21次之多。——整理自金林祥,赵会可《晚清新式教育经费不足原因分析》等材料三改革开放前,我国未提出过政府教育经费增长的要求。改革开放后,198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明确提出伴随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和占财政支出比例。据统计,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由1991年的2.81%上升至2016年的4.22%。——摘编自王善迈《教育经费投入体制的改革与展望》(1)根据材料一、简要评价宋代的学田制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教育经费投入的主要因素。(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教育经费的认识。【答案】(1)有利于保障办学经费;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和租佃关系的发展。(2)社会经济与财政状况恶化;统治者固守传统的观念;教育管理存在混乱。(3)国家财政教育支出是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水平的重要保障;教育经费投入以国家经济实力为基础;规范教育经费使用情况需要完善的制度和法规。【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宋代。据材料一“学校用出租学田给佃户以收取地租方式维持学计”可知,有利于保障办学经费;据材料一“学田制为学校的维持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障,宋代官办州县学校规模之大远超从前,北宋末年州县学校学生已达近十七万之众”可知,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据材料一“出租学田给佃户以收取地租”“部分地方也采取折钱租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了商品经济和租佃关系的发展。【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材料二“金融形势的恶化、财政的超负荷运转,使清政府根本无法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可知,社会经济与财政状况恶化;据材料二“统治者对于新学又往往具有本能的抗拒”可知,统治者固守传统的观念;据材料二“教育领域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明确,”可知,教育管理存在混乱。【小问3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三“明确提出伴随国民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和占财政支出比例”可知,国家财政教育支出是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水平的重要保障;据材料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由1991年的2.81%上升至2016年的4.22%”并结合所学可知,教育经费投入以国家经济实力为基础;据材料三“198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 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可知,规范教育经费使用情况需要完善的制度和法规。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黄宗羲将历史上赋役制度存在的弊端概括为“三害”。第一是“积累莫返之害”,即赋役制度每经过一次变革,都导致赋役的一步步加重,一直到积重难返的程度;第二是“所税非所出之害”,即田赋由征实物改为征银钱,而银钱又非农业之所出,在商人的中间盘剥之下,必然加重纳税者的负担;第三是“田土无等第之害”,即不分土地的肥瘠,按同一标准征收赋税,导致赋税负担不均。其中第一“害”——“积累莫返之害”,揭示了农民赋役负担变动的规律。数千年来,每进行一次赋役制度改革,就催生出一批新的杂派,而民户赋税负担也就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归并式改革中一步一步地沉重起来。现代史家将这一规律称为“黄宗羲定律”。——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田制三》等整理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达流畅)【答案】观点:中国古代土地税由实物改征银钱,这一变化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阐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税征税方式逐渐由征实物发展为征银钱。自秦汉到唐前期,土地税主要征收粮食等土地所产实物,如隋唐时期的租(庸)调制中,土地税主要以征收粟等粮食实物为主。唐代的两税法征税依据由人丁转向资产,征收形式由实物转向征钱;明代的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征税方式的变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赋役征收银钱,推动了农产品进入市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利于推动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赋役征收银钱,也使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农民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但农民为了交税,必须把农产品进行销售以换钱,后来钱还要兑换白银,这些环节容易遭受商人的多重剥削,银钱比价变化也对农民利益影响巨大,从而无形中加重了农民负担。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土地税由实物改征银钱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性。这一变化一定程度上顺应并推动了古代社会发展。可见,赋税制度关系到国计民生,不断变革完善,既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改善民生,服务人民的重要手段。【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读题干,题目要求是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谈对材料观点的认识;接着读材料,发现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历史上赋役制度存在的弊端有“三害”,一是“积累莫返之害”,二是“所税非所出之害”,三是“田土无等第之害”,可以选择其中部分观点或者整体观点或者提出新观点都可。比如选择第二个弊端:“所税非所出之害”,结合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变化 提出观点:中国古代土地税由实物改征银钱,这一变化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然后对该观点进行阐述,阐述时可以选择代表性的赋税制度,如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等,在阐述时可以分别对不同的赋税制度进行简单分析,重点论述这种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要和材料中的观点对应。结合所学可知,隋唐时期的租(庸)调制中,土地税主要以征收粟等粮食实物为主。唐代的两税法征税依据由人丁转向资产,征收形式由实物转向征钱;明代的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征税方式的变化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赋役征收银钱,推动了农产品进入市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利于推动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赋役征收银钱,也使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农民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但农民为了交税,必须把农产品进行销售以换钱,后来钱还要兑换白银,这些环节容易遭受商人的多重剥削,银钱比价变化也对农民利益影响巨大,从而无形中加重了农民负担。最后进行总结升华,古代土地税由实物改征银钱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性。这一变化一定程度上顺应并推动了古代社会发展。可见,赋税制度关系到国计民生,不断变革完善,既是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改善民生,服务人民的重要手段。此题较为开放,学生所答认识与黄宗羲的观点或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紧密相关均可适当得分,如对材料中部分或整体观点进行评析,赞同、反对、辩证皆可;也可分析弊端产生的原因或影响;还可结合所学知识独立提出一个相关的新观点。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1-07 23:40:02 页数:19
价格:¥3 大小:1.29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