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绵阳南山中学2023年秋季高2022级半期考试政治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请将各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请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1.康德在1755年提出的星云假说把整个自然界看成是一个变化和发展的过程,这一哲学思想直接打破了18世纪关于自然界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哲学见解;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为揭示自然界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的哲学认识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科学基础。这说明()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重大自然科学成果能促进哲学的变革③世界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导④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康德提出的星云假说直接打破了18世纪关于自然界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哲学见解,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为揭示自然界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康德的提出的星云假说直接打破了18世纪关于自然界永恒不变的形而上学哲学见解,说明重大自然科学成果能促进哲学的变革,①②符合题意。③:世界观是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的向导,但材料并没有体现出世界观的指导作用,③不符合题意。④: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但材料强调的是具体科学对哲学发展的作用,而不是哲学对具体科学的作用,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2.在自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晒”,晒娃、晒心情、晒想法……研究者发现,当人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会激活大脑中的某些区域,并从中获得一种自发的快感,由此可见()A.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B.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D.意识是物质世界的派生物 【答案】A【解析】【详解】A: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他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当人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会激活大脑中的某些区域,并从中获得一种自发的快感,体现了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A符合题意。B: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而产生的反映,材料强调的是人脑对意识产生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指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够通过意识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C不符合题意。D:该项强调意识根源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材料强调的是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3.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成功。从哲学上看()①体现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②见证人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体现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④人能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联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①说法错误。②③:搭载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成功,这见证了人的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也体现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②③正确切题。④: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但不是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联系,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4.“春分之日,玄鸟至”(《逸周书·时训解》)。在周代,古人就已经靠观察燕子等候鸟春归的时间来确定节气、规划农时。中原地区的燕子多是在春分前后飞回筑巢育雏,周天子便在春分之日祭祀神灵,祈求子孙繁茂。由此可见()①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 ②依据对规律的认识去规划农时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③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④把握燕来与人活动的联系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在周代,古人就已经靠观察燕子等候鸟春归的时间来确定节气、规划农时,说明人能借观察燕来与春到间的关系把握自然变化规律,①符合题意。②:错误,错在规划农时是为了指导农耕,不属于实际的农耕活动,②排除。③:周天子便在春分之日祭祀神灵,祈求子孙繁茂,周天子将燕来与子孙繁茂相联系,是主观臆造的联系,也是对客观对象反映的结果,③符合题意。④:错误,把握燕来与人活动的联系是为了确定节气、规划农时,指导农耕活动,④排除。故本题选A。【点睛】5.2023年7月份,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传导和国内外工业需求偏弱等多种因素影响,工业品价格走势整体下行,工业品价格环比持续低迷,同比下行持续,但降幅有所收窄,具体而言:受工业上游原材料、能源等价格震荡回落影响,生产资料价格同比降低;受上游工业传导及中下游工业需求低迷影响,生活资料价格同比继续下跌。材料表明()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③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之中④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认识活动的多样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材料体现的是联系具有普遍性,未体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①不符合题意。②: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传导和国内外工业需求偏弱等多种因素影响,工业品价格走势整体下行,表明了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②正确。③:工业品价格、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价格波动,表明了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之中,③正确。 ④: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了人类认识活动的多样性,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6.下列选项与漫画(下图)哲学寓意相近的是()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②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多做一些,机会将随之而来”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意思是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但是水可以攻克最坚强的东西。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①不符合题意。②:“日有所长”强调量变积累的重要性,“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②正确。③:“前波”和“陈叶”代表旧事物,“新叶”和“后波”代表新事物。“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体现了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③不符合题意。④,“细流”强调量变,“深”强调质变。“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④正确。故本题选C。7.三湘巨变,时光为证。一秒钟,“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可完成20亿亿次高精度运算。一分钟,“潇湘二号”卫星绕地球百分之一圈。一小时,湖南可下线12台挖掘机。……每一秒,每一分,每一个日夜,构筑湖南“时间”,成就中国力量。这表明()①三湘巨变凸显出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②三湘巨变蕴含着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趋势③湖南“时间”反映了世界的永恒变化和发展 ④湖南“时间”到中国力量是共性到个性的转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①错误。②③:一秒钟,“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可完成20亿亿次高精度运算。一分钟,“潇湘二号”卫星绕地球百分之一圈。一小时,湖南可下线12台挖掘机。体现了三湘巨变蕴含着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趋势,湖南“时间”反映了世界的永恒变化和发展,②③正确。④:湖南“时间”到中国力量,是个性到共性的转化,④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8.ChatGPT让人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在知识问答、文本生成等方面的“卓越能力”。不少人担心未来大量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陷入“饭碗”焦虑。有学生用ChatGPT做作业、写论文,给教育带来重大挑战。2023年3月81日,意大利政府数据保护局要求对ChatGPT应用程序涉嫌违反隐私规则展开调查,并禁止该程序在意大利使用,成为第一个叫停ChatGPT的国家。对待ChatGPT我们应该()①着重看其长处,因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②认识ChatGPT的利和弊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③用辩证思维方法应对,既不能对问题视而不见,更不能因噎废食④按促进人的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标准推动和规范ChatGPT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着重看其长处强调的是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①不符合题意。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②错误。③④:ChatGPT让人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在知识问答、文本生成等方面的“卓越能力”。不少人担心未来大量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陷入“饭碗”焦虑,说明要按促进人的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标准推动和规范ChatGPT发展,用辩证思维方法应对,既不能对问题视而不见,更不能因噎废食,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9.直播带货优势突出:互动性、亲和力更强,它绕过了经销商等传统中间渠道,往往能做到全网最低价; 但也存在“网红”带货频频“翻车”,虚假宣传、质量低劣等隐患。由此可见()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②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④应分清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直播带货总的来说,优势突出:互动性、亲和力更强,它绕过了经销商等传统中间渠道,往往能做到全网最低价;但也存在“网红”带货频频“翻车”,虚假宣传、质量低劣等隐患。由此可见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应分清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①④符合题意;②:强调分清主流和支流,没有体现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②不合题意;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③错误。故本题选B。10.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郭象则认为:“万物独化”“物各自生”。古人的这两种言论存在明显的差异和斗争。下列能准确反映这一对立的是()①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②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天不变,道亦不变③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④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和宇宙规律的原则,是辩证法的观点;“万物独化”“物各自生”强调万物各自独立、互不影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这两种观点反映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对立。“静者静动,非不动也”强调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属于辩证法观点;“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体现了运动变化,属于辩证法观点,①不符合题意。②:“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强调如果不借鉴最高境界的作品,就无法开创自己的独特领域。“天不变,道亦不变”强调天与道都是不变的,这两种观点分别属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②符合题意。③:“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强调了运动变化,属于辩证法观点;“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属于形而上学静止观,二者体现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③符合题意。 ④:“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这一观点带有朴素唯物主义色彩,认为天地是万物的本原;“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1.习近平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对人民民主的性质、内涵、目的、特色、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系统阐释,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明确民主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材料体现了()①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基础和指导②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③感性认识成为理性认识的主要来源  ④感性认识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以理性认识为基础的说法错误,①排除。②: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而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感性认识的概括和提炼,②正确。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但不意味着感性认识成为理性认识的主要来源,③错误。④: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达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④正确。故本题选C。12.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A.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B.反映了实践没有止境,必须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同步发展,逐渐接近真理C.说明了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一定能够穷尽对世界的认识D.能够不断实现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答案】A 【解析】【详解】A: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说明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必须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的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A说法正确。B:实践决定认识,但是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认识与实践并不完全同步,必须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发展的说法是错误的,而且,逐步接近真理的说法错误,B排除。C: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所以,穷尽对世界的认识说法错误,C说法错误。D:实践决定认识,所以是不断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颠倒了主观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3.”点赞”“初心”“新常态”“二维码”……翻开2022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四版,新时代的气息扑面而来。不断出现的新词,从偶然生成到群众口口相传,再到成为字典收录的规范用语。映照出壮阔的时代变迁。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依赖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③正确认识的形成需要有一个过程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亦步亦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可以脱离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不能脱离社会存在,①错误。②:新词的出现,是对时代变迁的反映,表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正确。③: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新词从偶然生成到群众口口相传,再到成为字典收录的规范用语,表明正确认识的形成需要有一个过程,③正确。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不是亦步亦趋的,有时先于社会存在,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④错误。故本题选C。 14.2022年秋季学期起,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同学段的中小学生须完成相应学段的劳动目标。其中,将烧菜做饭等家务劳动纳入中小学劳动课程一事引起了社会热议。以下观点你认为合理的是()①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必要的家务劳动能让中小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类历史的开端②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烧菜做饭会挤占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影响学生主业③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能使中小学生增强生活自理能力④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烧菜做饭能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促其全面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将家务劳动纳入中小学劳动课程能让中小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等,而不是认识劳动人类历史的开端,①错误。②:必要家务劳动能够培养中小学生的独立能力和劳动意识,选项表述是片面的,应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②错误。③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能增长一定的劳动技能,增强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促进能够使中小学生增强生活自理能力,还有利于塑造健全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全面发展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5.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近年来,通过宪法修正案,制定民法典、外商投资法、国家安全法、监察法等法律,修改立法法、国防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这是新时代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反映的哲学道理是()①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②上层建筑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④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 【详解】①: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①错误。②: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错误。③④: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决定》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这是因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过程中实现的,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16.过去,人们站在城乡分割角度看乡村,它只是农产品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地方;现在,人们站在统筹城乡发展角度看乡村,它具有生态价值、景观价值、文化价值等多重价值。乡村振兴要努力将乡村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这表明()①事物的价值随主客体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②事物价值取决于人们视野的广度和深度③事物价值的变化根源于主体需要的变化 ④人的价值观影响事物价值的创造与转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②:事物价值取决于事物自身的属性和人的需要,而不是取决于人们视野的广度和深度,②错误。③: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事物的价值随着自身属性及主体需要的改变而变化。不是根源于主体需要的变化,③排除。①④:过去,人们站在城乡分割角度看乡村,它只是农产品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地方;现在,人们站在统筹城乡发展角度看乡村,它具有多重价值。这表明事物价值取决于事物自身的属性和人的需要,人的价值观会影响事物价值的创造与转化,事物的价值随主客体关系的变化而变化,①④正确。故本题选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山东省诸城市探索开展农村社区化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具体做法是:按照地域相近、便于服务等原则,把全市1200多个村规划为208个农村社区,在社区中选择一个交通便利、基础较好的村庄成立社区服务中心。中心通过设立卫生服务站、警务室、便民超市、文化活 动室及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等“一揽子”服务机构,引导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进村入户,把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整合进社区,初步打破了公共产品服务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并推动了社区内村庄的融合聚集,加快了城镇化步伐。诸城市以社区服务重建乡村的做法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答案】(1)联系是普遍的,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诸城市统筹城乡发展,把全市1200多个村规划为208个农村社区,把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整合进社区,坚持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2)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诸城市借助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引导有关部门和企业进村入户,并加强了社区内村庄间的联系。(3)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重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诸城市通过对乡村及公共服务的优化组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解析】【详解】本题是如何体现题型,本题是高考中常见题型,答题基本模式是“理论(课本知识)十材料分析”。就本题来讲需要联系的观点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即可。联系的观点有联系是普遍的,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重事物的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再在材料中找到相应的语言进行分析组织答案。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科学概括: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基于国情正走出一条超越“西方化的现代化”之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和“魂”。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对待传统文化的过程经历了“否定—改造—吸收外来文化精华—传承创新”的转变。近代以来,在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下,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被认为是现代化的严重障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受五四新文化精神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和排斥居于主导地位;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转变,认为要坚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化相融相通、协力共进。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知识,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答案】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动力、检验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②立足社会需要,在不同发展时期,中国式现代化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不同,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和“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解析】【分析】背景素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点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需调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对待传统文化的过程经历了“否定—改造—吸收外来文化精华—传承创新”的转变→可联系教材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动力、检验标准。关键词②: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化相融相通、协力共进→可联系教材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河南省林县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山高、石多,缺水成了祖祖辈辈的梦魇。1960年,中共林县县委秉持改变林县面貌、造福全县人民的初心,大胆发出“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启动了一项跨省跨县跨流域引水工程--红旗渠工程,从山西省平顺县开凿太行山,“斩断”浊漳河,引水至林县。面对物资短缺、技术设备落后等极端艰苦条件,林县人民凭着“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真抓实干,不等不靠,“没有炸药自己造,没有工具自己找,没有技术自己学,没有石灰自己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全县50余万人先后有30多万人次自带工具上山劳动,无论是工地一线,还是后方的机关、厂矿、医院、乡村,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1969年,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工程全线竣工。当地有效灌溉面积从建渠前不到2万亩迅速上升至54万亩,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县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至今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结合材料,说明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该县县委是如何坚持群众路线的。【答案】①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②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克服困难开展修渠工作以改变全县的面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带领人民群众团结协作修成了伟大工程,根本改变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解析】【分析】背景素材:红旗渠修建过程考点考查:群众路线的相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可转换为该县县委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是如何坚持群众路线的,注意作答主体为该县县委,需要调用群众路线的有关知识,从措施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有效信息,链接教材知识。有效信息①:造福全县人民的初心→可联系一切为了群众;有效信息②:林县人民凭着“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真抓实干,不等不靠→可联系一切依靠群众;有效信息③: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可联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相关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结合。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我国各大盐碱地集中区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从自身的水盐条件出发,进行分类改造,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松嫩平原因季节性降雨不均,土地盐碱化严重,故采用培育耕层、以稻治碱、连通河湖的方法,涵养生态,沃土好水种出了优质稻。内蒙古河套灌区因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耕地出现次生盐碱化问题,但不同地块的盐碱化程度不同,故分别采用“留”“用”“改”方法,科学灌溉,解开了次生盐碱化症结。新疆地区盐碱地全年干旱少雨,于是推广有机肥还田,培育种植“吃盐植物”,收效同样明显。(1)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我国盐碱地与可耕地相互转化的条件。(2)结合材料,请就如何综合利用盐碱地提一条建议,并说明其哲学依据。【答案】(1)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在我国盐碱地集中区,盐碱地是“沉睡”的耕地资源,是潜在的可耕地,在遵循水盐运动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分类改造,可以转化为可耕地;③可耕地是现实的耕地资源,但当水盐条件发生变化时,诸如发生不合理的灌溉时,在水盐运动规律的作用下,可耕地也会盐碱化,从现实的耕地资源变成潜在的耕地资源。(2)通过实地调研,在弄清楚土壤的实际水盐条件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培育、种植耐盐碱的植物,或在盐碱洼地养殖喜咸的水产,还可以建设可供研究和参观的盐碱地实践基地等。依据:不同事物有不同矛盾,注意观察矛盾的特殊性,从实际情况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解析】【分析】背景材料:我国盐碱地治理考查知识: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特殊性等有关知识考查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学科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是矛盾基本属性,设问指向是分析我国盐碱地与可耕地相互转化的条件。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可联系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关键词②:我国各大盐碱地集中区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水盐运动规律,从自身的水盐条件出发,进行分类改造,唤醒“沉睡”的耕地资源→可联系盐碱地是潜在的可耕地,在遵循水盐运动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分类改造,可以转化为可耕地。关键词③:内蒙古河套灌区因大水漫灌,只灌不排,耕地出现次生盐碱化问题→可联系当水盐条件发生变化时,诸如发生不合理的灌溉时,在水盐运动规律的作用下,可耕地也会盐碱化,从现实的耕地资源变成潜在的耕地资源。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小问2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政治
发布时间:2024-01-06 13:45:02 页数:14
价格:¥2 大小:57.4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