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六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东莞中学、广州二中、惠州一中、深圳实验、珠海一中、中山纪念2024届高三第三次六校联考试题语文试卷命题人:中山纪念中学高三语文组审题人:中山纪念中学高三语文组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工作在这个地球的一隅,在一个小圈子里活动。我们对具有广泛影响的公共事件充其量只能了解某个方面或某一片段。我们的见解不可避免地涵盖着要比我们的直接观察更为广泛的空间、更为漫长的时间和更为庞杂的事物,这些见解是由别人的报道和我们自己的想象拼合在一起的。然而,即使是目击者也不可能原原本本地再现事件的全貌,因为经验似乎表明,他本人会对事后减弱了的现场印象作些添枝加叶的处理。实际上,更常见的并不是他凭想象去描绘一个事件,而是对它进行改编。绝大多数事实似乎都在某种程度上经过了有意加工。一篇报道乃是当事人和知情者的共同产物,其中那个旁观者的角色总是带有选择性倾向,通常还会带有创造性。我们对事实的认识取决于我们所处的地位和我们的观察习惯。一个陌生的场面犹如婴儿眼中的世界,是“一种庞杂喧嚣的混乱状态”,就像另一个种族的所有成员在外国游客的眼中全都是一模一样的外国人。在哥廷根曾召开过一次心理学会议,其间有一批据说是训练有素的观察家接受了一次饶有趣味的实验。主办方预先安排了一场“事件”:突然,会议厅大门被人撞开,一个小丑冲了进来,一个持枪黑人在后面狂追。他们在大厅中央停下厮打。整个事件持续了不到20秒钟,“演员们”离开大厅。会议主席要求在座各位当即写出一篇报告。交上来的40篇报告中,关于主要事实的错误低于20%的只有1篇,有14篇的错误为20%-40%,有12篇达40%-50%,13篇高达 50%以上。而且,有24篇纯粹是杜撰了10%的细节描述,有10篇的杜撰率高于10%,低于10%的只有6篇。这样,40名老练的旁观者针对刚刚发生在眼前的这一事件写出了一篇很负责任的报道,却使大多数人了解到一次并未发生的事件。要想生动详尽地察看所有事物而不加以分类概括,这会使人筋疲力尽,而且,面对五花八门的事物也没有这种可能性。现代生活匆匆忙忙,五光十色,一些实实在在的差距使人们有了隔阂,既无时间也无机会进行密切交流,我们留心的并不是某个众所周知的类型所具有的特性,而是用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去填补剩下的画面。为了某种彻底单纯的生活方式而抛弃一切成见,可能会导致人类生活索然无味。最让人难以捉摸是创造并维护成见库的那些因素。我们在看到世界之前就被告知它是什么模样。我们在亲身经历之前就可以对绝大多数事物进行想象。而且,除非所受的教育能使我们具有敏锐的意识,否则这些先入之见就会强烈影响到整个感知过程。他是个煽动家,啊,煽动家就是这种人物,所以他就是这种人物。他是个知识分子;他是个富翁;他是个外国人。——这与以下说法就大不相同:他是个耶鲁人,但却是个平庸之辈。——我们对于他(她)的其他情况又有多少了解呢?问题出在成见的性质和我们运用成见时的那种轻信,假如没有切实可行的规则,那么,人为了进行观察而接受预见的习性,就只会导致错误而不会带来简捷。这些规则最终要取决于构成我们生活哲学的各种样板。如果我们的哲学认为,这个世界应当按照我们的某种法则去运行,那我们就很可能会喋喋不休地根据我们的法则,描绘世界。但若我们的哲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不过是这个世界无关紧要的一分子,他的智力程度充其量也只能理解一张粗糙的观念网络的皮相,那么,当我们使用成见的时候,我们就会明白那不过是些成见,就会迅速地控制它们,就会愉快地校正它们。而且,我们还会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观念始于何时、始于何处、如何被我们继承、我们为什么接受。一切有用的历史都是以这种方式得到澄清的。它能使我们明白什么样的童话故事、学校课本、传统、小说、戏剧、绘画、言论把一种先入之见注入了此人的头脑,把另一种先入之见注入了彼人的头脑。那些想要审查艺术的人士,至少不会低估这种影响。他们一般是对它进行曲解,而且几乎总是愚蠢地试图阻止别人发现未经他们认可的事物。但无论如何,就像臧否诗人的柏拉图一样——“诗歌和诗人干扰了我们宁静的灵魂和对世界的理性判断”,他们模模糊糊地感到,通过虚构而形成的模式往往会被强加给现实。因此,每当我们谈到某一批人的思想,谈到法国人的思想、军事家的思想、布尔什维克的思想时,往往就会陷入混乱。(摘编自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成见”一章,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面对具有广泛影响的公共事件,由报道和想象拼合的见解不可避免地超出人们只能了解的某个方面或某一片段。B.经验表明,即使目击者,也会因事后减弱了事件现场印象而不可能真实再现事件全貌,只能作些添枝加叶的想象处理。C.面对五花八门的事物,希望对其不加分类概括而生动详尽地观察的做法,既缺少可能性,也会使观察者筋疲力尽。D.在作者看来,成见有其积极意义,为了某种彻底单纯的生活方式而抛弃一切成见,可能会导致人类生活索然无味。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一篇报道所呈现的事实,常会经过当事人和知情者共同的有意加工,旁观的知情者对事实的观察总是带有选择性,甚至创造性。B.教育能使人具有敏锐的意识,有效识别一些先入之见的侵入,而使对事物的感知过程不至于受到强烈影响,以致陷入错误。C.作者在第六段中谈到“一切有用的历史都是以这种方式得到澄清的”,“这种方式”是指那些构成人们生活哲学的各种样板。D.想要审查艺术的人士,希望世界应当按照某种法则去运行,并根据这种法则描绘世界,并以此阻止别人发现未经他们认可的事物。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材料来支撑作者文中所表达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3分)A.孔子重视个人修养,在《论语·子罕》中提出君子应该杜绝的四种毛病——“毋意,毋必,毋固,毋我”。B.阿Q见城里人用三尺三寸宽的木板做成凳子,油煎大头鱼却加上切细的葱丝,心想“这也是错的,可笑!”C.《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听闻渔人到来,都来打听消息,之后各家又把他请到家中,拿出酒食来款待。D.欣赏画展作品时,人们常习惯于根据自己所熟悉的某种艺术流派风格观察展览作品,并作出好恶评判。4.作者引述哥廷根心理学会议观察实验,旨在表达什么观点,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4分)5.本文以人们对世界的见解切入,逐次引申到核心话题“成见”。讨论成见问题时,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说明自己观点?请根据文本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兰州杂碎茅盾南方人一到兰州,这才觉得生活的味儿大不相同。在上海受过训练的南方籍茶房,给旅客端进了洗脸水和茶水来了;嘿,清的倒是洗脸的,浑的倒是喝的么?不错!清的是井水,是苦水,别说喝,光是洗脸也叫你的皮肤涩巴巴地难受;不用肥皂倒还好,一用了肥皂,你脸上的尘土就腻住了毛孔,越发弄不下。这是含有多量硷质的苦水,虽清,却不中使。浑的却是河水。那是甜水。一玻璃杯的水,回头沉淀下来,倒有小半杯的泥浆,然而这是“甜”水,这是花五毛钱一担从城外黄河里挑来的。不过苦水也还是水。甘肃省有许多地方,据说,连苦水也是宝贝,一个人独用一盆洗脸水,①那简直是“骇人听闻”的奢侈!吃完了面条,伸出舌头来舐干那碗上的浓厚的浆汁算是懂得礼节。用水洗碗——这是从来没有的。老百姓生平只洗两次身:出世一次,去世一次。呜呼,生在水乡的人们哪里想得到水竟是这样宝贵?正如不自由的人,才知道自由之可贵。兰州城外的河水就是那样湍急,所以没有鱼。不过,在冬天兰州人也可以吃到鱼,那是青海湟水的产物,冰冻如石。三九年的正月,兰州的生活程度在全国说来,算是高的,这样的“湟鱼”,较大者约三块钱一尾。三九年三月以前,兰州虽常有警报,却未被炸;兰州城不大,城内防空洞不多,城垣下则所在有之。但入口奇窄而向下,俯瞰宛如鼠穴。警报来时,居民大都跑避城外;城外群山环绕,但皆童山,人们坐山坡下,蚂蚁似的一堆一堆,老远就看见。旧历除夕前一日,城外飞机场被炸,投弹百余,但据说仅死一狗。这是兰州的“处女炸”。越三日,是为旧历新年初二,日机又来“拜年”,这回在城内投弹了,可是空战结果,被我方击落七架(或云九架),这是“新年的礼物”。从此以后,老羞成怒的滥炸便开始了,几乎每一条街,每一条巷,都中过炸弹。四〇年春季的一个旅客,在浮土寸许厚、软如地毡的兰州城内关外走一趟,便往往看见有许多房子,大门还好好的,从门隙窥视,内部却是一片瓦砾。但是,请你千万不要误会兰州就此荒凉了。依着“中国人自有办法”的规律,四○年春季的兰州比一年前更加“繁荣”,更加飘飘然。不说俏皮话,经过多次滥炸后的兰州,确有了若干“建设”:物证就是有几条烂马路是放宽了,铺平了,路两旁排列着簇新的平房,等候商人们去繁荣市面;而尤其令人感谢的,电灯也居然像“电”灯了。②但所谓“繁荣”,却也有它的另一方面。比方说,三九年的春天,要买一块肥皂,一条毛巾,或者其他的化妆品,当然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可是货色之缺乏,却也显而易见。至于其他“洋货”, 凡是带点奢侈性的,只有几家“百货店”方有存储,而且你要是嫌他们“货色不齐全”时,店员就宣告道:“再也没有了。这还是从前进来的货呢,新货来不了!”但是隔了一年工夫,景象完全不同,新开张的洋货铺子三三两两地在从前没有此类店铺的马路上出现了,新奇的美术字的招牌异常触目,货物的陈列式样也宛然是“上海气派”;陌生牌子的化妆品,人造丝袜、棉毛衫裤、吊袜带、手帕、小镜子、西装领带,应有尽有,非常充足。特别是玻璃杯,一年以前几乎少见的,这时也每家杂货铺里都有了。而且还有步哨似的地摊,则洋货之中,间或也有些土货。手电筒和劣质的自来水笔、自动铅笔,在地摊上也常常看到。战争和封锁,并没有影响到西北大后方兰州的洋货商——③不,他们的货物的来源,倒是愈“战”愈畅旺了!何以故?因为“中国人自有办法”。一个在特种机关里混事的小家伙发牢骚说:“这是一个极大的组织,有包运的,也有包销的。在路上时,有武装保护,到了地头,又有虎头牌撑腰。值一块钱的东西,脱出手去便成为十块二十块,真是国难财!然而,这是一种特权,差不多的人,休想染指。④全部的缉私机构在他们的手里。有些不知死活的老百姓,穷昏了,居然也走这一道,肩挑背驮的,老鼠似的抄小路硬走个十站八站路,居然也会弄进些来;可是,沿途碰到零星的队伍,哪一处能够白放过,总得点缀点缀。要是最后一关碰到正主儿的检查,那就完了蛋,货充公,人也押起来。前些时,查出一个巧法儿:女人们把洋布缠在身上,装作大肚子混进来。现在凡是大肚子女人,都要脱光了检验……嘿,你这该明白了罢——一句话,一方面是大量的化公为私,又一方面则是涓滴归‘公’呵!”这问题,决非限于一隅,是有全国性的,不过,据说也划有势力范围,各守防地,不相侵犯。这也属于所谓“中国人自有办法”。地大物博的中国,理应事事不会没有“办法”,而且打仗亦既三年多,有些事也应早有点“办法”。西北一带的根本问题是“水”。有一位水利专家指点那些秃顶的黄土山说:“土质并不坏,只要有水!”又有一位农业家看中了兰州的水果,幻想着如何装罐头输出。皋兰县是出产好水果的,有名的“醉瓜”,甜而多汁,入口即化,又带着香蕉味一般的酒香。这种醉瓜,不知到底是哈密瓜的变种呢,或由它一变而为哈密瓜,但总之,并不比哈密瓜差。苹果、沙果、梨子,也都不坏。皋兰县是有发展果园的前途的。不过,在此“非常时期”,大事正多,自然谈不到。(有删减)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中多次使用“据说”来传达信息,信息的真假不一使得文本内涵的表现更具灵活性,表达更具有艺术张力。B.“特种机关里混事的小家伙”的大段牢骚,表现了老百姓在当时背景下的生存智慧,暗含作者的政治见解。C.特权者谋私利时“自有办法”,轮到百姓问题时却又迟迟没有办法,两者对比鲜明,可见作者对此的 批判。D.本文的语言风格十分鲜明,文中大量正话反说,讽刺十足而又诙谐幽默,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丑恶。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句子①对于旅客用水洗脸这件事,用“骇人听闻”一词来形容,具有夸张意味。B.句子②承上启下,既照应空炸后兰州建设的繁荣,也引出下文洋货贸易的繁荣。C.句子③中的“愈‘战’愈畅旺”,巧用引号,具有深层意味,表明作者关注社会。D.句子④中的“他们”,与上一段带洋货的“他们”,都是指当时拥有特权的那些人。8.第6段加点的“但”字出现三次,请依次分析其揭示的矛盾之处。(4分)9.白居易坚持“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原则。本文也践行了这一原则,请概述这一原则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庄公奋乎勇力,不顾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故晏子见公。公曰:“古者亦有徒以勇力立于世者乎?”晏子对曰:“婴闻之,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汤①武用兵而不为逆,并国而不为贪,仁义之理也。诛暴不避强,替罪不避众,勇力之行也。古之为勇力者,行礼义也;今上无仁义之理,下无替罪诛暴之行,而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昔夏之衰也,有推侈、大戏;殷之衰也,有费仲、恶来。足走千里,手裂兕虎,任之以力,凌轹天下,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今公自奋乎勇力,不顾乎行义,勇力之士,无忌于国,身立威强,行本淫暴,贵戚不荐善,逼迩不引过,反圣王之德,而循灭君之行,用此存者,婴未闻有也。”(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材料二: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①事葛②,文王事昆夷③ ;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④事獯鬻⑤,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注]①汤,商汤,商朝的创建人。②葛,葛伯,葛国的国君。葛国是商紧邻的小国。③昆夷,周朝初年的西戎国名。④太王,周文王的祖父。⑤獯鬻,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轻死以行礼A谓之勇B诛暴C不避强D谓之力E故勇力之F立也G以行其礼H义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义理,指合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与儒家“仁政”的施政主张相通。B.“旅”,指旅客,与《论语·先进·侍坐章》中“加之以师旅”的“旅”词义不同。C.“安”为使动用法,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知止以安人”的“安”用法相同。D.衡行,“衡”通“横”,指恶人胡作非为,与“男儿本自重横行”中的“横”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晏子见齐庄公矜夸勇力,忽视道义,导致众多社会问题,于是有理有据地进谏,可见晏子关心国政,且富有善于进谏的智慧和敢于直谏的勇气。B.晏子具历史的纵向眼光,借古夏桀、商纣因残暴勇力,哪怕有推侈、大戏、费仲、恶来之类贤士,也终至衰亡,讽今以警示君王须遵圣王之德。C.孟子倡导的“交邻国有道”,仁德之君虽国强,也能达观地侍奉小国,不以强凌弱;智慧之君身处弱势,能敬畏地侍奉大国,求生存发展之道。D.从晏子与孟子观点来看,商汤既会用兵征伐,吞并他国,又能善待弱小国家,不恃强凌弱,两种行为看似矛盾,其实统一于“仁”的思想根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而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2)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14.两文分别倡导怎样的“勇”,反对怎样的“勇”?(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答洛阳主人陈子昂平生白云志,早爱赤松①游。事亲恨未立,从宦此中州②。主人何发问?旅客非悠悠。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③。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宁随当代子,倾侧且沉浮?[注]①赤松:赤松子,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上古仙人。②中州:指京城,诗人此时居东都洛阳任麟台正字。③《史记·平津侯列传》载,汉武帝时公孙弘初为博士,后拜御史大夫,三升为丞相,封平津侯。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歌的前四句写自己放弃早年之志到东都洛阳从官是因为要奉养双亲。B.诗人在诗中回答主人的质疑:自己虽然是客居之人,却绝非庸碌之辈。C.最后两句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绝不会与势利小人随波浮沉的志向。D.陈子昂的诗歌明朗刚健,一扫初唐颓靡之风,本诗是他这一风格代表。16.有学者认为: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此诗也体现出鲜明的“儒道互补”思想,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认为,想要保全树木的本性,要做到“,”,这体现了“呵护和放手都是爱”的思辨色彩。(2)陆机在《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中反其意而用之的诗句是:“,”。(3)杭州亚运会期间,小刚在电视上看水上项目时,旁边的父母问他,都学过哪些描写西湖胜景的古诗词,小刚脱口而出两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近日,一款名ChatGPT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几乎一夜之间火遍全球。其实,A。比如不少网络平台使用的人工智能客服就属于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只不过很多人工智能客服机械重复的话语、“礼貌”而毫无信息增量的反馈,给人的感受实在是一言难尽。而ChatGPT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真正像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广告、广告视频脚本、广告文案、新闻稿、翻译、自动生成代码等任务。然而,ChatGPT在带来惊艳体验的同时,B。比如,它的知识存在事实性错误、知识盲区、常识偏差,也将面临着隐私泄露、技术滥用、造假、社会公平等伦理问题。因其模型能力出众、用户众多,这些风险隐患还会被放大。如今,①人工智能及其核心算法正在以史无前例的深度和广度,②嵌入社会、经济、政治等诸多领域,③前所未有的一个高度自动化的崭新世界正在形成。④对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隐患的应对,⑤离不开人的引导和治理作为支撑。⑥我们迫切需要加强人工智能治理,⑦推动人工智能朝着科技向善发展。我们的未来将是人与人工智能共同进化的时代,正如ChatGPT所描绘的那样:“机器人们像人类,思想智慧已涌动。在这梦幻的世界里,技术与人类无缝结合。生活如同一首诗,平静而美好,永不停歇。”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19.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我们和其他朋友聚在傅雷家朴素幽雅的客厅里各抒己见,也好比开开窗子,通通空气,破一破日常生活里的沉闷苦恼。到如今,每回顾那一段灰黯的岁月,就会记起傅雷家的夜谈。说起傅雷,总不免说到他的严肃。其实他并不是一味板着脸的人。我闭上眼,最先浮现在眼前的,却是个含笑的傅雷。他两手捧着个烟斗,待要放到嘴里去抽,又拿出来,眼里是笑,嘴边是笑,满脸是笑。这也许因为我在他家客厅里、坐在他对面的时候,他听着锺书说话,经常是这副笑容。傅雷只是不轻易笑;可是他笑的时候,好像在品尝自己的笑,觉得津津有味。也许锺书是唯一敢当众打趣他的人。他家另一位常客是陈西禾同志。一次锺书为某一件事打趣傅雷,西禾急得满面尴尬,直向锺书递眼色;事后他犹有余悸,怪锺书“胡闹”。可是傅雷并没有发火。他带几分不好意思,随着大家笑了;傅雷还是有幽默的。傅雷的严肃确是严肃到十分,表现了一个地道的傅雷。他自己可以笑,他的笑脸只许朋友看。20.文中加点的两个词语“闭上眼”和“品尝”用词精微,请选择其中一个,分析其在文中的含义及作用。(4分)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在文中很有表现力。请分析文中波浪线处双引号的作用。(2分)22.请分析文中划横线处句子的句子特点及表达效果。(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世界上有各种声音,有的理性,有的感性;有的宏大,有的细小;有的有力,有的无力;有的真诚,有的虚伪……我们要敢于倾听声音,也要善于倾听声音。语文参考答案1.B【解析】B选项出自材料第二段,原文指出,随着现场印象的减弱,本人所作些添枝加叶的处理,并不是凭想象去描绘,而是对它进行改编。选项则强调“作些添枝加叶的想象处理”,故错。2.B 【解析】A第二段“绝大多数事实似乎都在某种程度上经过了有意加工”,“有意加工”主要由知情者完成,当事人参与在发生的事件中,故错。C第六段具体谈了两种生活哲学:一种强调世界应按照某种法则运行,一种强调世界运行自有规则。C项所引判断句,实际是第二种生活哲学的价值表现,故错。D第七段“而且几乎总是愚蠢地试图阻止别人发现未经他们认可的事物”,相比较,选项表达更绝对,与原文意不符,故错。3.C【解析】C项《桃花源记》是以虚构的形式构建了桃花源这样一个富庶、和谐、美好的大同社会,不适合论证本文以“成见”为话题的观点。4. 作者引述哥廷根心理学会议观察实验,旨在表达什么观点,请结合文章简要作答。(4分)【答案】①一篇报道是当事人和知情者的共同产物,旁观者会选择性地创造报道内容。(角度:报道内容的创造)②即便专业老练旁观者,面对刚发生在眼前一事件,也很难做到客观真实地报道,而会加入个人的改编。(角度:旁观者的改编报道)③面对突发的陌生场面,人们的观察会陷入一种庞杂喧嚣的混乱状态,进而影响报道的真实性。(角度:陌生场面与报道真实性)(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给满分。)考查题型: 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整合答题原则: 答案就在原文中找答题思路: 筛选答题区域——抓住核心语句——归纳整合答案5. 本文以人们对世界的见解切入,逐次引申到核心话题“成见”。讨论成见问题时, 作者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说明自己观点?请根据文本分析。(6分)【答案】①举例论证,第四段论证成见发生必然性时,以现代生活匆忙的现象事例予以佐证;第五段论证先入之见对感知过程的强烈影响时,使用了“他”的具体身份的事例论证。(举文中一例证便可得2分)②假设论证,第六段以“如果”假设“世界按照法则”的哲学样板,论证具体的描绘世界方法。 (举另外一种哲学样板亦可得分)③对比论证,第六段论证不同生活哲学样板对世界的认识时,使用了对比论证,来描述认识世界的结果差异。④引用论证,最后一段论述艺术审查时,引用了柏拉图对诗人与诗歌观点。(每点2分,答对任意三点,给满分。) 【知识链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例证法)、引用论证(引证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纳论证(事实论证)、演绎论证(理论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6.B【解析】A项中“艺术张力是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力量和紧张感,它源于艺术家在创作中所注入的情感、表现力、形式和内容等多个方面。”B项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在第9段中,老百姓是“不知死活的”“穷昏了”,可知“生存智慧 ” 有误, 改为“生存困境”,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概括与理解的推叶语文7.B【解析】本文作者运用反语的写作手法,正话反说,文中的“繁荣”是指在遭受日军轰炸后,经过多次滥炸后的兰州,确有了若干“建设”。可知“兰州建设的繁荣景象”错,应是“兰州建设的虚假繁荣景象”,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与相关词语的深入分析能力。8. 第6段加点的“但”字出现三次,请依次分析其揭示的矛盾之处。(4分)【解析】本题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完全是仿照23年新高考一卷的第8题,概括“多重的身心感受”。注意从文中语境义的层面分析,前后的关联。7【答案】①第一个“但”字,写出了城外防空洞多却建设很简陋的矛盾。②第二个“但”字,写出了警报来临百姓们却无处可避的矛盾。③第三个“但”字,写出了轰炸的激烈与伤亡轻微通报的矛盾。(写对3点给4分,写对2点给3分,写对1点给2分,笼统作答给1分。)10.BEG【解析】(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故勇力之立也,以行其礼义也)11.B“旅”, 指军队, 与“加之以师旅”中“旅”词义相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和文言实词、虚词的能力。此题为文言词语课内外联合比较题型。做此题如果对课内的词语释义了然于心,能极大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所以夯实课内文言文的基础是“王道”。也可运用“两代法”,词回原句、句回原文,可直接把义项代入句中检验,看是否合乎语境、逻辑。如:B“加之以师旅”中“旅”为军队,代入文中“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于是整军备武,挡住侵犯莒国的敌人”是符合语境、文义、逻辑的。所以词义相同。又如:D项“男儿本自重横行”出自选必中《燕歌行》“横”为“纵横”,代入文中于境不合,所以词义不同。12.B推侈、大戏、费仲、恶来为勇力不义之徒,非贤士。【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项从下文“任之以力,凌铄天下,威戮无罪,崇尚勇力,不顾义理,是以桀纣以灭,殷夏以衰”,可推断晏子对这四人的评判,是崇尚勇力、不顾礼仪道德的不义之徒,非贤士,因此导致桀、纣被灭掉,夏、商也衰亡了。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 而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家残。(2) 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参考答案】(1) 却只是凭借勇力在世上立身,那么,诸侯这样行事国家就有危险,平民这样行事家庭就受损害。(“徒”为“只”1分;“立于世”状语后置还原,“立”为“立身”1分;“匹夫”为“平民百姓”1分;句意1分)【解析】翻译词句还要注意:虚词“而”,根据上下文,表转折;介宾短语放在动词之后,是典型的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还原,放在动词之前。根据上下两句结构对称,“匹夫”与“诸侯”相对,可推断出“平民、普通百姓”。(2) 这话讲得太高深了!(不过)我有个毛病,我喜欢勇武。(主谓倒装句,还原“言矣大哉”1分;“大”为“高深”1分;“疾”为“毛病”1分; 句意1分)【解析】结合君臣对话的情境,孟子慷慨陈词后,齐宣王未能听到自己想听的与邻国相交的方法——勇力,有些不耐烦表示听不懂,故而“大”意译为“高深” 。14. 两文分别倡导怎样的“勇”,反对怎样的“勇”?(3分)14.【参考答案】①晏子倡导“礼义”之仁“勇”,反对欺凌违义之暴“勇”。②孟子倡导保境安民之大“勇”,反对敌一人之匹夫小“勇”。【解析】根据题干, 围绕两则文本关于“勇”的主张,分条作答。材料一,晏子针对齐庄公矜夸勇力, 不实行道义, 有理有据的谏言, 指出真正的“勇力”的内涵:奋不顾身实行礼叫做勇,诛伐凶暴不避豪强叫做力。反对欺凌天下诸侯,杀戮无罪之人,崇尚勇力,不顾礼义。材料二, 孟子认为, 按着剑、瞪着眼说:‘他哪敢抵挡我! ’这是平常之人的小勇,只能对付一个人罢了;请大王把小勇扩大开去,像周文王、周武王的勇武那样,去安定了天下的百姓。15.A【解析】此题设误陷阱为“关键句子理解有误”,强加因果,诗歌的三、四句是一个倒叙句,写自己在东都洛阳从官,为不能在家奉养双亲而感到遗憾,体现了忠孝两难全。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步骤: 第一步, 细读选项, 看清指向。第二步: 定位诗句, 逐一比对。 第三步: 聚焦词句, 排除陷阱。维叶语文*******有学者认为: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此诗也体现出鲜明的“儒道互补”思想,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16.【参考答案】①开头写早有“白云志”、追随“赤松子”漫游,结尾“鸥鹭忘机”的典故, (1分) 鲜明地反映出归隐山林、访仙求道的道家思想。(1分)②中间写不能奉养双亲而憾恨、要为天子献良策是典型的儒家忠孝思想。(1分)接着写的建功立业、进官封侯的渴望体现了儒家积极进取的入世思想。(1分)③结尾处“不然”一语勾连前后,(1分)明确表达了不能实现政治理想,就归隐江湖、独善其身的“儒道互补”思想。日(1分)【解析】这道题是非常典型的教考结合题。必修下第一课学习提示:“人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于世?对此,先哲的探寻从未停止过。”是经世致用、兼济天下?还是归隐园田、独善其身?这既是儒、道不同的人生追求,也是学生应思考的关于人生理想的哲学命题,很有思辨色彩。这道题在学生读懂诗歌的基础上, 向内探寻诗人的思想。从诗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延伸到诗歌蕴含的哲理、道理、诗人理想的提炼等,更注重从内容到思维品质的考查, 紧随2023年高考诗歌鉴赏考查趋势。维叶语文17.【参考答案】17.(1)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2)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3)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解析】第一题为“关系补充型”。即在题目中设置一定的背景,作为所填内容的原因、结果、转折、递进等条件,考生依此推出答案。课文中原句为“其莳(shì)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栽种时就像对待孩子那样细心,种完后就像丢弃了一样不再管它,这样它的天性才能保全,它的本性。语序倒置,把结果放在前面, “其莳(shì)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是条件。要注意“莳(shì)”, 应写清晰、准确。【解析】第二题为“语义解释型”。即对要求填写的空缺内容有解释性表述,要求考生依据这些提示信息作答。 题干诗句的语义为: 感叹京城洛阳车马众多, 尘土飞扬, 使白衣变成黑色的了。暗喻京城邪恶势力猖狂,玷污人的品格。陆游反其意, 自我安慰: 不要有白衣被京城的风尘染黑之叹, 还是争取清明之前回到家乡吧。2023年新高考2卷也考了此篇目《临安春雨初霁》中“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两句,看似闲适恬静,实则透露出诗人由于内心的惆怅而彻夜难眠,【解析】第三题为“关联情境开放型”。这种题型不再是就具体篇目设置情境,而是给出生活情境,要求写出满足这个情境的诗句。“小刚”首次出现,是在 2023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写试题中。如新高考2卷: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小说《正气歌》中写道::文天祥月下独步于江边,眼前壮阔的景象使他不禁吟诵起前人的写景名句“__,_”。[参考答案]示例一: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示例二: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示例三: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示例四: 星垂(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本题设计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阅读经典、记诵经典的最终目的是要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明确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也有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空间。古代诗词在当下生活中的实践应用,就是这种创新发展的重要体现。学生可以通过这种生动灵活的记诵方式,自主参与语言实践活动, 积累言语经验, 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18.考查题型: 语句补写答题方法: 瞻前顾后,补写句子【答案】A人工智能聊天程序早有应用(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并不新鲜)B也存在很多明显的风险隐患【解析】第一空,第一空前面有“其实”,后又提到“比如不少网络平台使用的人工智能客服就属于人工智能聊天程序”,说明“人工智能聊天程序早有应用”。第二空,关注第二空的前后逻辑关系,根据“然而ChatGPT在带来惊艳体验的同时”,“猪绳风险隐患还会被放大”等前后语句可以推断出此空所填信息。19.考查题型:答题方法:聚星军,抓磊志 【答案】第③句可修改为: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自动化的崭新世界正在形成第⑤句可修改为:离不开人的引导和治理第⑦句可修改为:推动人工智能朝着科技向善的方向发展【解析】第③句多项定语语序不当,“一个”应提到“前所未有”前;第⑤句句式杂糅,“离不开人的引导和治理作为支撑”一句是由“离不开人的引导和治理”和“人的引导和治理作为支撑”两句杂糅在一起的,应改为“离不开人的引导和治理”:第⑦句成分残缺,缺宾语中心语,“科技向善”后应加上“的方向”。维叶语文20. 考查题型:具体语境下词语的含义,目的在于引导考生对文学作品的细读,于细微之处体会经典作品的成功之处。答题方法: 联系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 并比较出来其表达效果【答案】“闭上眼”:①屏蔽现实主口一位巨龙更加专心,准确召唤出曾经的记忆。(2分)②沉浸在回忆傅雷音容笑貌的美好场景中,体现作者对好友的深沉怀念。(2分)“品尝”:①“品尝”本义为品评食物滋味。傅雷不轻易笑,他像享受美食一样享受自己的“笑”,心情十分愉悦。(2分)②傅雷享受和朋友在一起的自在、快乐,珍惜与朋友的深厚情谊。(2分)21. 考查题型:双引号的作用答题方法: 结合语境, 从内容与语气、情感等方面分析。引号是标示文中引用或特别指出的标号。【答案】①此处双引号有特殊会主队走五文打趣行为夸张,但钱钟书并不是真正的胡闹。(1分)②表现了陈西禾担心钱钟书玩笑过重,惹恼傅雷而带来麻烦。(1分)22.(4分)【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4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要求考生“在学习文学作品时,观察词语的活用、句子语序的变化等,体会文学语言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本题有助于引导考生认识文学作品中语言文字的运用方法,探究文学作品是如何通过遣词造句增强表现力的。【答案】①多用较短句式,先动作重原神态,谨气简洁明快,方便读者快速感知傅雷特点自在、快乐。(2分)②运用排比,“眼里”“嘴边”“满脸”排列,三个“是”字句突出了人物笑容,强化了傅雷含笑的形象。(2分)写作一、试题解析:本次作文题采用近年全国高考一直使用的新材料作文题型。考生须在阅读题目给出的材料后,按所给的任务要求进行写作。 (一) 考查目标1.考教链接: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单元导语”:“本单元学习,围绕‘倾听理性的声音’这一核心任务展开。要注意领会作者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把握其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批判性思维习惯。”从“立德树人”的语文教育总方针看,“实践”一维对作文写作与学生培养的作用,皆须突出表现。2.课标链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二) 关于题意理解本作文题由三部分组成, 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1.对材料的理解。材料共两句话,可以分为两个层次。(1)第一层,“世界上有各种声音,有的理性,有的感性;有的宏大,有的细小;有的有力,有的无力;有的真诚,有的虚伪……”——倾听什么声音?为什么要倾听声音?声音的内涵与外延、价值与意义。这句话为总分关系。“世界上有各种声音”为总起,“有的理性,有的感性;有的宏大,有的细小;有的有力,有的无力;有的真诚,有的虚伪……”为分说。分说内部又构成对比关系,拓展了声音的范畴,给考生以启迪。写作时考生需阐释各类声音的内涵和价值。如:“理性”的声音是什么,是基于冷静的态度、全面的认识、详细的分析、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思考、后果的预知而发出的声音,如倾听《光明日报》的声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拨乱反正;“感性”的声音,是基于感官直接感受到的现象、外部联系、各个侧面的认识而发出的声音,如倾听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而捍卫家国安宁;2.对引导语的理解本作文题第二段为引导语, 规定了写作任务。“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其中,“联想”是由材料引发的联想,写作时可以联系个人、企业、国家的事例来论证“倾听声音”的道理。“思考”是对材料的思考,围绕着材料内容表示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如“声音”是什么,为什么要倾听“声音”,什么是“敢于”,什么是“善于”Q这两者之间又是什么关系等。(三) 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能准确理解材料内涵,准确根据核心话题,但听声音”,多角度联系社会现实,阐述充分,体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属于符合题意,所写的声音应是由人发出的。因为材料里罗列的各种声音都是人生社会的声音。虽然后面有省略号,可以理解为省略了自然界的声音,但毕竟前面罗列的都是人生社会的声音,所以这次作文学生所写声音最好为人声。当然,涉及自然界的声音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但完全写自然界的声音不能得高分。二、打分等级参照:平均分在:46-48分评分依据:一类 (54-60)①能精准理解材料内涵。②准确阐释“倾听声音”内涵、价值、方法,富有思辨色彩。③能多角度联系社会现实,阐述充分。④论据具体丰富、运用恰切,分析严谨。二类上 (51-53)①能准确理解材料内涵。②准确阐释“倾听声音”内涵、价值、方法,较有思辨色彩。③联系现实,阐述较充分;④论据较为具体丰富、运用准确,分析合理。二类下 (48-50)①能较准确理解材料内涵。②准确阐释“倾听声音”内涵、价值、方法,有一定的思辨色彩。(准确阐释两个方面、论据贴切丰富,阐述充分,且具有思辨性是能否上48分的关键。)③联系现实,阐述较充分。④有论据、运用较准确,分析较合理。维叶语文写作三类上:(45-47)①能较为准确地理解材料内涵。②准确阐释“倾听声音”内涵、价值、方法,并能展开分析。③联系现实较合理,阐述较充分。④有论据、但略有偏差,运用基本准确,分析基本合理。(能准确阐释两个方面可以上45分。) 三类下:(42-44)①基本准确理解材料内涵。②只准确阐释“倾听声音”内涵、价值、方法中的一部分,但能展开分析。③没有联系现实,或联系现实不准确。④论据运用有偏差,分析不够合理。四类上:(39-41)①基本准确理解材料内涵。②对“倾听声音”内涵、价值、方法没有准确阐释,但能展开分析。③没有联系现实,或联系现实不准确。④论据运用有偏差,分析不够合理。四类下:(36-38)①基本准确理解材料内涵。②仅写“声音”,不涉及“倾听”,且不能准确阐释;另一方面仅在开头提及,没有分析。③没有联系现实,或联系现实不准确。④论据运用有偏差,分析不够合理。五类:(35及以下)①能依据据材料写作。②仅写“声音”,不涉及“倾听”,行文游离材料;或仅仅作为话题作文来写,脱离材料。③没有联系现实,或联系现实不准确。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12-28 06:50:02 页数:19
价格:¥3 大小:47.0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