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新洲区部分学校高中三年级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2023.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今天,世界生态文学园地郁郁葱葱,枝叶繁茂,让人眼花缭乱,但如果我们细心品鉴,就会发现规整园地的三条基本原则,即生态学原则、具身性原则和环境公正原则。所谓生态学原则,指的是生态学相互联系和万物共生平等的信条。人类成为生态共同体中的普通成员或公民,既不比其他物种高贵,也不比其他物种低贱,是共同体中相互依存的同伴,是漫漫自然演进过程中的伴侣。伴随着工业技术革命的全球蔓延、世界生态形势的持续恶化以及生态学科学的发展,生态文学家们的生态学意识逐渐增强,由朦胧变得明晰,他们甚至直接在生态科学原则的影响和指导下进行生态文学创作。从总体上看,20世纪以来的生态文学处处透露出浓郁的生态科学精神。在这些生态著作问世之初,大众一般都将其看成生态科普读物,《寂静的春天》就是如此。具身性原则指的是生态作家们通过对人物肉身和非人类自然存在物身体的描写,凸显人和非人类存在物身体的生物性和跨身体性特征,揭示二者之间的相似性或共性,从而将人放归自然世界,以抵御人的中心性。该原则旨在明证人与非人类世界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承认和尊重非人类身体的他者性,以强调人的生态责任。对于非人类自然之具身性的描写,往往采取二重书写手法,即突出表现其物质性或生物性和精神性的共在现象。许多少数族裔生态文学家不仅重视自然的精神性,而且还特别看重它的神圣性。在他们的眼中,自然是天、地、神、人共栖的世界,因而伤害自然必遭报应。生态文学家,尤其是传记体生态文学家和生态诗人及其著作中的人物,几乎总是身体力行,融入自然,用肉身去接触自然、感受自然,而后凭自己的直接经验,甚至遭遇自然时所留下的“伤痕”去确证自然世界的实在性、先在性、第一性和不可还原性,从而能更深刻地感悟自然,提炼出有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沉思考。如果说生态学原则和具身性原则是生态文学家用于处理人与非人类世界间关系的两条核心原则,那么环境公正就是他们探寻如何在人与非人类世界的关联中实现普遍社会公正之路径的原则。具体而言,环境公正既反对一国内因种族、性别、阶级、文化、信仰及地域的不同而导致在环境资源、环境负担和环境责任等方面的分配不公和环境政策上的歧视性现象,也反对一切形式的国际环境不公和环境歧视,拒斥一切形式的环境剥削和环境压迫。当然,由于作家自身的文化视域、生存境遇及个性特点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大多仅侧重于种族、性别、阶级、文化、信仰及地域等范畴中的某个或几个侧面,但也因此凸显了自己的创作特色。总的来看,环境公正议题的复杂性在当代生态小说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揭示,也借助小说最为充分地说明了“生态”与社会之间纠葛的庞杂性和解决生态问题的艰巨性。(摘编自胡志红《生态文学:缘起、界定、创作原则及其前景》)材料二: 从《诗经》《楚辞》中对自然景物细致描写的诗篇,到后代文人雅士所写的山水诗、田园诗,这些都可以说是中国较早的生态文学。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命共同体的思想,这是沉淀在每一个中国人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20世纪80年代,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相伴随的是对环境保护的忽视,自然生态面临严峻威胁。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坚定践行,从根本上扭转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学是时代最忠实的追随者与记录者,于是生态主题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主题,生态文学风华正茂,绿意盎然。梭罗的《瓦尔登湖》、雷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等国外生态文学作品也都有效地拓展了中国作家的视野,生态文学作为一种新颖的创作样态,正日益受到作家的关注和青睐。2012年以来,国内出现了一批描写建设绿色中国主题的文学作品。哲夫的《水土中国》反映我国在防止水土流失方面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以及成就,讴歌水土保持工作者的奉献精神;何建明的《那山,那水》是对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描写;戴时昌的《让石头开花的追梦人》则真实反映了中国治沙治石的成就。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丰富和充实了世界生态文学的宝库,也为世界环境保护提供了有益的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从当下的文本上看,生态文学最重要的主题是保护环境生态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最高利益,其核心依旧是人,许多纪实作品在思想性和审美性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相信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生态文学创作的视野也一定会逐步打开、拓展。(摘编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模式和中国表达》)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态文学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源于在生态科学原则的影响下承认万物共生平等。B.环境公正原则拒绝一切环境歧视、环境剥削和环境压迫,探寻实现普遍社会公正之路径。C.独特渊源、哲学根底及国家政策的导向,使得中国生态文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D.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方兴未艾,其中国模式和中国表达为保护世界环境提供了中国经验。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则材料论证结构不同,材料一为总分结构,逻辑严密;材料二以中国生态文学发展为脉络展开。B.从材料一可知,相对于其他作家,很多少数族裔作家的生态文学作品更能够揭露环境歧视的问题。C.材料二指出中国生态文学在思想和审美方面的不足,这为中国生态文学的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D.如果没有《瓦尔登湖》等国外生态文学作品的输入,生态文学很难受到中国作家的关注和青睐。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中“具身性原则”的一项是(3分)()A.苏轼《赤壁赋》“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描写他沉浸于自然情境中,达到了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同一的境界。B.雷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引用了大量实例和数据,来证明化学物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把专业知识介绍给读者。C.骆英的《骆英7+2登山记录》记叙了他曾登临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和抵达地球最寒冷的两极,多次徘徊在生死边缘的事迹。D.阿来的《大地阶梯》赋予自然山水以生命,讲到嘉木莫尔多山是战神的化身,人们对其顶礼膜拜,从中获得了勇气的故事。4.“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出自辛弃疾的词作,词人、青山同具慧眼,同生悲喜。请运用材料一中的“生态学原则”和“具身性原则”对此加以分析。(4分) 5.如何让中国生态文学在世界上更好地传播?请结合材料概括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摇橹根生(节选)艾煊那一次十四号强台风过境,风暴雨狂。桔树桠枝碰撞桠枝,青色幼果噼噼啪啪地下落。树枝折断,树干被连根拔起。全村的青壮年,还有一些老老头,全都跑进果林里,拿木柱、毛竹,撑稳要倒的橙、桔、枇杷树。有些被累累青果压弯的枝桠,也拿竹竿把结果枝顶起来,打撑加固。风一阵,雨一阵。天发狂,湖发狂,人也发狂。虽是暖热的初秋天气,双唇还是冻得发乌,打颤。生产队长秋良跑到根生身边,问他此刻肯不肯冒狂风过湖,到东山去一趟。秀娟的小囡梅仙高烧不退,抽筋,病重得怕人。秀娟到东太湖水利工地上去了。她的丈夫在外地上班。四岁的小囡梅仙交给外婆带。孩子发高烧,一天一夜不退,外婆急得直哭,跳脚。“只好送到东山医院去看看,千万不要耽误了小囡。”队长立在风雨地里,大声地和根生商量,“秀娟也在东山,正好就近照看小囡。”根生有些犯难:“这么大的风过湖?”“有你去,没啥问题。”我插问道:“风顺不顺?”“风向不碍。”队长说,“根生会用八面风,逆风也一样行船。”根生慢腾腾地说:“试试看吧。风太大了,只好转来。”秋良仰起脸,对满林绑树的人喊了一声:“还有啥人愿替根生做帮手?”我马快自荐:“我去。”“你不要去,台风当中船难弄。”“我可以。你问问根生。”根生点点头,认可我同去。我敞开宽松的胶布雨衣,把梅仙小囡抱住,蒙头罩身裹在我的雨衣里。小囡全身滚烫,热脸贴在我冰凉的脸上。平常总是风平浪静的港浜,被台风搅得像一锅滚开的粥。小农船互相推推撞撞,轰隆轰隆响。极其平静的小港浜,也看到了风的威势。我心里犯疑了,小船能闯得过台风压境的广阔湖面么?刚才在队长面前自荐的话,讲得太冒失,心里想退,面子上不许退,只好充好汉,硬着头皮下湖。我们这个孤岛和陆地之间,那年春天刚开辟了一条客运班轮航线。只有一条小火轮,每天一班,上午来,下午去。小火轮平常蛮神气,一声汽笛长鸣,劈波犁浪前进。但它怕风,刮到五六级,它就吓得停航。若有急事去苏州,只好回到古老的橹桨时代。我看看湖浪,看看摆动弯折的树枝,看看天上狂奔的云,估量这时的台风,大约八到十级。我说了我的估计。根生望望天,点点头:“顶少也有七八级。”根生把船摇出了港。到了无遮无挡的大湖里,小船一下就发起了野性,船头一调,船身猛地横过来。动作迅猛,好似要把船上的人,狠狠地摔出船外。好在根生只扯了半篷风,顶住了这个下马威。岛上的山坞、山岬,曲折回环。湖岸边的风,也和山脉的走向一样,七弯八扭,没有一个定准的风向, 篷舵极难掌握。我抱着梅仙小囡坐在船头,根生坐在船艄牵篷。小农船是不用舵的。风小摇橹,那支橹,既是发动机,又是舵。风大,橹无能为力,全靠扯篷功夫。篷和橹一样,兼有发动机和舵的双重功能。根生牵住篷缆,按照风的速度和力度,调整篷帆吃风的角度,用篷推动船向前航行,用篷随时校正航向。篷帆是个木偶,根生牵动手里的篷缆,让木偶在湖上的暴风中,尽情尽兴地表演。台风是从太平洋上刮来的。本是东南风,登陆以后转了向,变成了偏北的西风。是一趟顺风船,扯满篷,半小时就可以到达对岸。风疾,浪高,船行如飞。但湖风受曲折山体的影响,风向多变。小农船离岸不远,浪从船头扑来,把小船高高地托起,又死劲摔下去。船在峰谷之间飞起落下,像打秋千似的。我感到坐不稳,叉开腿,力求在小船颠簸的动态中求平衡。根生牵动篷绳,一会迎风逆浪,一会让过风头,船又倒回头走。船走的轨迹,不是通常的直线或曲线,是一条颠倒回环、绕来绕去的曲线。船不像是漂浮在水面上,像是行走在云雾里。有时船身倾斜,篷帆侧近水面。我歪扭着身子,一手抱住梅仙,一手抓牢船舷,保持平衡。船只要再稍许斜过去一点点,人和船就会一同翻沉。每年暴风过境,时常有些像我们这样冒险的小船,被埋葬在猛恶的湖浪里。太湖并不总是波平如镜,温柔妩媚的。八面来风,四方吹雨,一无遮拦的小船上,根生居然迎风点火,吸着了香烟。他嘴含烟卷,笑问我:“阿怕?”我猜想,他心里未必像面孔上的表情那么轻松。我嘴上回答说,不怕,其实心里发虚。灰黄色的浊浪,从迎面从侧面涌过来。浪头高过船舷,小农船落进浪底,四面浪峰都比船身高。又一个浪头推过来,把小船捧到浪顶上,像是一只巨大的手,把船拎出了水面,只有船底的几爿木片贴在水面上,船身像汽垫船水翼船似的悬浮半空。面对险恶的湖浪,说不怕,那是假的。一阵浪来,全身紧张,背上冒汗。在满湖险涛中挣扎、搏斗的小农船,不过是一张纸头、一片小树叶般浮沉。在凶猛的自然力袭来时,一霎间感到人很渺小,人的能量极其有限。让过一道恶浪,浪落了,心里也会有一阵轻松感,还有点冒险的乐趣。小船穿过暴风险浪,安抵彼岸后,又心生一种快慰感。这,也许就是没有被太湖狞恶的风浪吓退,还是一再愿意在台风过境时下湖出航的原因。冒险,也是一种创造的动力。(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囡持续高烧,父母又不在身边,外婆束手无策急得直哭。出于责任感和同情心,队长来找根生帮忙,问他是否愿意冒险过湖送小囡就医。B.队长不找其他社员,单找根生,说明他对根生的驾船本领和为人非常了解。根生没有拒绝,后来在台风中轻松过湖,证明了队长眼光不错。C.“我”只看到强台风在陆地上的威力,却不知道它在广阔湖面上的威势,加之替小囡着急,怕耽误了小囡,所以贸然自荐,愿给根生做帮手。D.根生在“八面来风,四方吹雨,一无遮拦的小船上”,“居然迎风点火,吸着了香烟”。他若无其事的态度,给万分紧张的“我”吃下了定心丸。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开头部分描述果林横遭摧折和社员紧急护林的情景,将“强台风过境”带来的危害写得比较具体,也为下文写根生冒险过湖做了铺垫。B.文本发挥方言俗语的文学功能,如“小囡”“马快”“阿怕”等词句的运用,既使作品乡土气息浓厚,也 给读者带来了陌生、新奇的感觉。C.文本善用修辞手法,如将飞起又落下的小船比作“秋千”,再如夸大“船只要再稍许斜过去一点点”的危险,都生动形象,描写逼真。D.文本着力渲染强台风的巨大威力,从多角度描写根生在险恶自然环境下的“扯篷功夫”,将他的弄船本领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如闻如见。8.有人认为:“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的灵魂。”请简析本文刻画了根生怎样的形象。(4分)9.文中画横线段落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在文中各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真宗时,马知节、韩崇训皆以检校官签书枢密院事。知节为人质直,真宗东封泰山,车驾发京师,上及从官皆蔬食。封禅礼毕,上劳宰臣王旦等曰:“卿等久食蔬,不易。”旦等皆再拜。知节独进言:“蔬食者,惟陛下一人而已。王旦等在道中与臣同次舍,无不私食肉者。”又顾旦等曰:“知节言是否?”旦再拜曰:“诚如知节之言。”(节选自《涑水记闻》卷七)材料二:马知节,字子元。父全义,国史有传。全义太祖深念之知节方七岁召见特授供奉官。少感慨自立,未冠,监彭州兵,有老成风。景德三年签书枢密院事,迁副使,大中祥符七年罢。天禧元年知枢密院事,二年罢。以疾除节度观察留后,求外任,授知贝州。既而上悯其癯瘁,止命归镇,而上党、大名之民争求迎之。卒年六十五,赠侍中,谥正惠。赋性疏直,遇事敢言,不少自屈。所与游皆时之贤士,居常以方略自任。初监兵潭州,何承矩为守,颇以文雅饰吏治。知节慕之,故折节读书。雍熙间护博州兵,时刘廷让败于君子馆,知节完城缮甲,储积刍粟,僚吏皆不悦。既而虏果至,以有备引去。李顺之叛,诏与王继恩同讨贼。继恩恶其不附己,遣知彭州,付以赢兵托贼。贼十万众攻城,知节力战,适兵至而贼溃。知秦州,州尝质羌酋支属二十余人,逾二纪矣。知节曰:“羌亦人,岂不怀归?”悉释之。羌怀其德,讫终更不犯塞。知益州,始请以省校代乡户运舟,自是蜀人免破产之患。在延州,戎寇至,方上元,遂张灯启关,宴乐累夕,虏不测,因引去。诏发澶、魏六州粮输定武。时虏方内寇,知节守镇州,曰:“粮之来,资寇也。”止令于舟车所至收之,虏无所得而遁。知节所至,皆以威爱临下,而事无不济。特疾恶太过,不能无怨也。(节选自《隆平集·枢密》)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全义太祖深念之知节方七岁召见特授供奉官。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东封,指帝王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昭告天下太平。因泰山在东,故名。B.自屈,指委屈自己,“不少自屈”与“句读之不知”的句式特点相同。C.患,指忧患、祸患,与《屈原列传》中“惠王患之”的“患”词义不同。D.不测,指难以意料、揣测,与成语“险遭不测”中的“不测”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知节凭借先人余荫年少为官,后因仰慕何承矩而改变志趣,学习诗书。他所交往的人都是当世贤士,但过于嫉恨坏人坏事,也招致了一些怨言。B.刘廷让在君子馆战败,马知节在博州赶紧修缮城池,整治武器,储备粮草,属官对此都心生不满。不久敌人果然到来,因无隙可乘只好引兵退去。C.秦州将羌人首领的很多亲属作为人质,长期不放他们回去,马知节担任知州后,心生不忍,将他们全部释放。羌人心怀感激,从此不再侵犯边塞。D.马知节在延州任职时,戎寇突然而至,当时正是元宵节前后,他于是张灯结彩,大开关门,故布疑阵,接连几夜宴饮作乐,戎寇后来自动离去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继恩恶其不附己,遣知彭州,付以羸兵扞贼。(2)知节所至,皆以威爱临下,而事无不济。14.从材料一的事例中,除可看出马知节“为人质直”“赋性疏直”的性格外,还可看出他的哪些优良品质?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雪中寻梅陆游莫遣扁舟兴尽回①,正须冲雪看江梅。楚人原未知真色,施粉何曾太白来②!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风饕亦自如。正是花中巢许辈,人间富贵不关渠③。【注】①《世说新语》记载,王子猷居山阴访戴安道,“乘兴而行,兴尽而返”。②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③渠:代词,他。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莫遣”二句紧扣题面,反用典故,写出了诗人踏雪寻梅的高雅兴致。B.“楚人”二句批评宋玉,江梅洁白的花瓣如同施粉一般,何曾太白呢?C.“幽香”二句化用林逋的咏梅名句,又用拟人手法突出了江梅的精神。D.“正是”二句将江梅比喻为隐士巢父和许由,暗寓着诗人自身的形象。16.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地位很高,这两首诗刻画了“江梅”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在《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师说》中对师生关系也有类似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杜牧笔下的阿房宫宏大宽广,以至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气候冷暖不齐,其中描写温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刚画了一幅江月图,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有想好。王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唐宋诗人成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很好。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近年来,国家卫健委提出开展“减糖”专项行动,要求中小学校及幼托机构限制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食堂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那么,减糖A?根据世卫组织的建议,①人们需要控制摄入量的“糖”是游离糖,而非传统认知里的食糖,②即甘蔗或甜菜为原料制取的糖。相比于食糖,游离糖的范围更广。简单来讲,③游离糖指的是游离状态的糖。因此,④游离糖通常不包括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糖。主要原因在于,⑤完整食物中的糖由植物一层细胞壁包裹,在人体中消化起来相对缓慢,⑥不易在长时间内产生较高热量以致形成多余脂肪,⑦因而对人体健康带来的风险相对较小。此外,食用天然食物还有不少好处。⑧比如水果、蔬菜对唾液流动的机械刺激的影响,⑨有助于减少糖对人体带来的潜在风险。与游离糖相接近的一个概念是添加糖,它指的是在食品加工制造过程中B。添加糖与游离糖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不包括鲜榨果汁中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果糖,这部分糖的摄入量只占日常游离糖摄入量的一小部分。因而,添加糖和游离糖的概念通常可以被视为是等同的。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19.文中第二段带序号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人勤地不懒,出一分劳力就一定能有一分收成。验证不远,不出十天八天,你留心那平整湿润的菜畦吧,就从那里会生长出又绿又嫩又茁壮的瓜菜的新芽哩。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笑,发着光,充满了无限生机。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夜雨剪春韭”是老杜的诗句吧,清新极了;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暮春,中午,踩着畦垅间苗或者锄草中耕,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新鲜的泥土气息,素淡的蔬菜清香,一阵阵沁人心脾。一会儿站起来,伸伸腰,用手背擦擦额头的汗,看看苗间得稀稠,中耕得深浅,草锄得是不是干净,那时候人是会感到劳动的愉快的。夏天,晚上,菜地浇完了,三五个同志趁着皎洁的月光,坐在畦头泉边,吸吸烟;或者不吸烟,谈谈话;谈生活,谈社会和自然的改造,一边人声咯咯罗罗,一边在谈话间歇的时候听菜畦里昆虫的鸣声;蒜在抽苔,白菜在卷心,芫荽在散发脉脉的香气: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20.文中的三个重叠形式“阵阵、谈谈、咯咯罗罗”,请说说它们和“阵、谈、咯罗”相比,在语意上各有什么不同?(3分)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分析画横线句子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22.文中有两处画波浪线部分,结构大体相同,请简要分析二者在修辞手法上的异同。(3分)(1)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2)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两只青蛙相邻而居。一只住在路旁的池塘里,另一只住在路上的水坑中。住在池塘里的青蛙劝邻居搬到他那里去,说在那里生活会更安全,更幸福。可是邻居却说舍不得离开习惯了的地方,不想搬来搬去;再说在这里住了这么久,也没有遇到什么危险。结果,住在水坑里的青蛙被一辆偶尔路过的车子轧死了。对以上寓言,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联想。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新洲区部分高中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1.A【解析】“源于……”曲解文意。材料一第2段只是说“他们甚至直接在生态科学原则的影响和指导下进行生态文学创作”。2.D【解析】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二第1段只是说“梭罗的《瓦尔登湖》、雷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等国外生态文学作品也都有效地拓展了中国作家的视野”。3.B【解析】雷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引用了大量实例和数据,把专业知识介绍给读者,透露出浓郁的生态科学精神,符合生态学原则,但不符合具身性原则。A项,具身性原则“旨在明证人与非人类世界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赤壁赋》“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同一”的境界符合该原则。C项,骆英身体力行,用肉身去接触、感受自然,符合具身性原则。D项,阿来的《大地的阶梯》赋予自然山水以生命,“讲到嘉木莫尔多山是战神的化身,人们对其顶礼膜拜”,这是重视自然的精神性和神圣性,符合具身性原则。4.①生态学原则主张万物相互联系、共生平等,辛词中“我”与“青山”视角平等,悲喜相通,具有共生平等理念,符合生态学原则;②具身性原则主张生态作家通过对人物肉身和非人类自然存在物身体的描写,来凸显二者的相似性或共性。辛词中描写了“我”眼中“妩媚”的青山和青山眼中“如是”的“我”,二者相似,皆有灵性,符合具身性原则。(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①创作时遵循世界生态文学的三条基本原则;②借助外国优秀生态文学作品拓展自身视野;③传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文学基因;④努力提升生态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审美性。(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A【解析】B项,“轻松过湖”不对。从文中的记叙和描写来看,过湖充满危险,并不“轻松”。C项,“却不知道它在广阔湖面上的威势”不对。从下文“每年暴风过境,时常有些像我们这样冒险的小船,被埋葬在猛恶的湖浪里”来看,“我”只是对强台风在广阔湖面上的威势认识不足,不能说“不知道”。D 项,“他若无其事的态度,给万分紧张的‘我’吃下了定心丸”不对。从下文的“我嘴上回答说,不怕,其实心里发虚”来看,“我”心里仍然非常紧张。7.C【解析】“夸大……危险”均不对。“船只要再稍许斜过去一点点,人和船就会一同翻沉”没有夸大船只倾覆的危险,描述的完全是客观事实。8.①老成稳重。面对险恶的自然环境,根生对能否过湖也有些“犯难”,说明他性格沉稳,老成练达;②善良仁爱。尽管风暴雨狂,但为了给小囡治病,根生还是答应冒险过湖,说明他心地善良,助人为乐;③本领高超。根生利用八面来风,巧妙用篷,最终使小船安抵彼岸,说明他镇定自若,技艺过人。(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①插叙。在叙述小农船过湖之前,先插入对小火轮的介绍,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②拟人。小火轮有时神气十足,有时畏葸不前,这就将它写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③欲抑先扬。为说明小火轮怕大风的缺陷,先描述它平时神气航行的情态,以便形成反差,给人更深印象;④对比。先将小火轮的两种不同表现进行对比,让读者更了解其优势与劣势;又将小火轮与小农船进行对比,突出了小农船的优势,为下文的叙述和描写张本。(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ADF(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11.D【解析】“险遭不测”中的“不测”指意想不到的事、意外的事故,与文中的“不测”意思不相同。12.C【解析】“从此不再侵犯边塞”错误。原文“讫终更不犯塞”是说,直到马知节任期终了,羌人都不再侵犯边塞。另有一种可能,是直到那名“羌酋”去世,羌人都不再侵犯边塞。13.(1)继恩憎恨他不依附自己,派(他)守卫彭州,将疲弱的士兵交给他带领以抵御贼寇。(“附”“羸”各1分,句子大意2分。附:依附。羸:疲弱,瘦弱。说明:“遣知彭州”,《宋史》本传作“遣守彭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六亦同。王继恩无权任命知州,故译文改译“知”为“守卫”,这个地方对学生不作要求)(2)知节任官所至之地,都凭威严、仁惠治理下属,事情没有不成功的。(“临下”“济”各1分,句子大意2分。临下:治理下属。这里是意译。济:成功)14.①表里如一;②忠心耿耿;③遇事敢言。(“从官”对蔬食的要求都阳奉阴违,只有马知节表里如一,与皇帝一同始终坚持蔬食;他对皇帝赤胆忠心,敢冒大不韪揭露宰相等人的欺君罔上行为。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真宗时,马知节、韩崇训都以检校官身份签书枢密院事(即担任枢密使副官,掌管办理军事文书事宜)。知节为人朴实正直,真宗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从京城出发,君臣一律素食。封禅典礼结束后,真宗慰劳宰相王旦等人说:“你们长久食素,不容易啊。”王旦等人都两次下拜。唯独知节进言说:“食素者,只有陛下一人而已。王旦等人在途中与我同宿,没有不私下食肉的。”又回头问王旦等人:“我说的话对不对?”王旦(对真宗)两次下拜,说:“确实是知节所说的那样。”材料二:马知节,字子元。父亲马全义,国史中有传记。全义(殉国后),太祖很怀念他,知节才七岁时就受到皇帝召见,破格授予供奉官。少时情感激愤,自持自守,不到二十岁时,监督彭州军队,有老练成熟的风范。景德三年签书枢密院事,升任枢密副使,大中祥符七年罢职。天禧元年主管枢密院事,二年罢职。因病授予 节度观察留后(三品武臣寄禄官,无实际职事),请求到京外做官,被任命为贝州知州。不久真宗怜悯他瘦弱憔悴,只让他回镇(疗养),而上党、大名的百姓已争相迎接他。(《宋史》本传作“以疾乞罢,除彰德军留后、知贝州兼部署。将行,真宗闵其癯瘁,止命归镇。时上党、大名之民已争来迎谒”,意思微有不同而更清楚,可参考。“镇”即彰德军治所所在的相州)享年六十五岁,赠官侍中,谥号正惠。(知节)天性坦率正直,遇事敢言,不肯(因迎合别人)而稍微委屈自己。所交往者都是一时贤士,平时常以谋略自许。起初监督潭州军队,何承矩担任太守,很能以文雅整饬官场风气。知节仰慕他,因此改变志趣阅读诗书。雍熙年间统领博州军队,当时刘廷让在君子馆战败,知节修缮城池,整治武器,储积粮草,属官都不高兴。不久敌人果然到来,因见(博州)早有防备才引兵退去。李顺反叛时,(皇帝)下诏命(知节)与王继恩一同讨伐贼寇。继恩憎恨他不依附自己,派(他)守卫彭州,将疲弱的士兵交给他带领以抵御贼寇。十万贼寇攻打城池,知节奋力作战,恰好援兵到来,贼寇因而溃散。担任秦州知州时,州中曾以羌人酋长的二十余名亲属作为人质,超过二十四年了。知节说:“羌人也是人,难道(他们)就不想回到故里吗?”(于是)将他们全都释放。羌人感念他的恩德,直到他任期终了(“讫终”还可能指直到“羌酋”去世)都不再侵犯边塞。(直到知节)担任益州知州时,才奏请用省校代替富民用船运送(物资),自此蜀人免除了破产的祸患。在延州任职时,敌寇到来,正值元宵(前后),(知节)于是张灯结彩,大开城门,连续几夜宴饮作乐,敌寇不知底细,于是引兵退去。(皇帝)下诏将澶、魏等六州的粮食输送定武。当时外敌正在入侵,知节守卫镇州,说:“粮食送来,只是资助了敌人。”只令在车船所至之地收取(粮食),敌人一无所得,只好逃走。知节任官所至之地,都凭威严、仁惠治理下属,事情没有不成功的。只是过于痛恨坏人坏事,不能不招致怨言。15.D【解析】“比喻”错误。将江梅比作隐士巢父和许由,是拟人,不是比喻。16.①刻画了江梅冰清玉洁、芬芳淡雅、傲雪凌寒、蔑视名利的花中高士形象。②江梅花瓣洁白,散发幽香,疏影横斜,在漫天风雪的侵袭之下,镇定自若。她正像花中隐者,对于世俗富贵毫不在意。(每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7.(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歌台暖响春光融融(3)示例一: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或“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等句)示例二: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示例三: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18.示例:A.到底该减什么糖B.被添加进去的糖(每句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9.序号:②;修改:即以甘蔗或甜菜为原料制取的糖。序号:⑤;修改:完整食物中的糖由一层植物细胞壁包裹。序号:⑥;修改:不易在短时间内产生较高热量以致形成多余脂肪。(解析:②成分残缺,“以……为……”为固定结构;⑤语序不当,数量词定语“一层”应在名词定语“植物”之前;⑥不合逻辑,完整食物中的糖在人体中消化起来相对缓慢,因而不易在“短时间”内产生较高热 量以致形成多余脂肪。序号正确给1分;改对一处给1分,可以只指出如何修改,而不抄写修改后的句子。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0.①“阵阵”与“阵”相比,显得次数要多;②“谈谈”与“谈”相比,显得较为随意;③“咯咯罗罗”与“咯罗”相比,显得更加热闹。(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1.①两个逗号使长句变为短句,与整个语段以短句为主的句式特点相符;②“暮春”“中午”成为独立成分,更能突出时令的美好和气候的宜人,给人愉悦之感。(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2.①同:两句都运用了比喻(暗喻)的修辞手法,分别将“一棵新芽”比作“一颗珍珠”,将“一畦菜”比作“一首诗”;②异:第一句只运用了比喻(暗喻)的修辞手法,第二句还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3.参考立意:①居安思危,逸豫亡身;②深谋远虑,方可无忧;③防止惰性,勇于革新;④虚怀若谷,从善如流;⑤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等等。评分标准:参照2023年新课标Ⅰ卷作文评分标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7 22:30:02 页数:11
价格:¥3 大小:37.4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