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3学年第一学期台州山海协作体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红色文化来源于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真实的实践故事,但由于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很难对历史景观进行场景式书写,如何让历史场景在新时代活起来,智媒技术为其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考的路径,成为新时代红色文化叙事的场景逻辑。打破叙事的时空观念,重构“沉浸式”体验场景。由于传播能力有限,人们的传播活动大多发生在固定的时空场所,智媒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播框定的限制,使信息的互动更加立体。媒介联通传受双方,将他们置于同一虚拟空间之中,在这一空间中的信息传输与反馈活动构建起各种各样的叙事场景成为智媒传播的主要特征之一。线上虚拟空间的运用,为红色文化的传播建构了更广阔、自由的空间。红色历史故事是红色文化最鲜活的载体,真实鲜活的故事浸润着红色文化的崇高性和神圣性,能够让人民群众厘清戏说,拒绝庸俗,崇尚英雄。智媒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崇高的精神和价值内核,通过虚拟技术打造出鲜活的历史场景,让红色精神在影像的流动和沉浸的场景中强化红色文化的当代表达。例如,打造出没有围墙的红色纪念馆和虚拟仿真“沉浸”体验馆,实现线上虚拟空间和线下真实体验的有机结合,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效能,增强其辨识度。同时,在“互动”和“服务”上下功夫,设置友好的交互界面和参与环节,如文化知识问答、一键换装、虚拟场景线上体验等,增强文化产品的趣味性和沉浸感。强化人民群众作为红色文化叙事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不仅仅是优秀精神文化的创造者,更是优秀精神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人。红色文化的叙事要明确坚持大众的主体地位,增强用户第一视角的代入感,将用户放置在第一人称的逻辑主体展开叙事的思维与实践,使用户由第三人称的局外观看者转变为第一视角的目击者和参与者,增强受众在场景中的体验感。新时代诠释红色文化,更要明确大众在文化传播中的主体地位,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以场景叙事为新视角,更新传播语态,探索年轻化、草根化、轻量化的文化传播路径,以更生动的形式、更亲和的叙事表达,让红色文化深入人民群众,营造出积极向上的传播氛围,进一步巩固、壮大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核和影响力。红色历史不能成为停留在过去的历史,而应当成为当代人的集体记忆,将红色文化与当下智媒技术相结合,不断革新红色文化的保存与展示方式,创新其媒介记忆的形式,保护、传承好红色文化,是新时期做好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路径之一。(摘编自蒋军营《智媒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分析》) 材料二:网络媒介作为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的重要渠道,能够最大限度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物件、图像、音频和视频等融合,并通过数字化方式进行立体传播。但囿于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碎片化、分众化和沉默的螺旋效应,红色文化资源的吸引力可能会被分解动摇。一是网络传播速度和传播容量限制内容的完整性呈现,红色历史事件、红色革命人物往往具有细节繁琐、过程曲折、要素丰富等特征,网络传播中的眼球经济和流量导向可能导致对完整的事件、严肃的政治人物进行片段式摘取,特别是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在不同语境下对人物事件进行重新评价或分析,造成社会大众对历史事件人物认知偏离。因此,红色文化的传播要善用“微手段”,采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见微知著”的叙事手法和表现视角,打造生动、真实、高质量的微媒介产品,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二是海量的网络碎片化信息容易淹没红色文化资源,使其在网络空间的话语主导权被侵蚀,其对于其他非主流文化的整合力受限,在网络空间重大议题、话语筛选、事件讨论中未能发挥引导者角色。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内容为例,关于孔繁森的专题报道评论人次为943、转发人次为2054;而某流量明星歌曲《会好的》评论人次为2.5万、转发人次为111万,这种热搜、关注度的差距体现网络空间红色文化资源影响力弱化的突出问题。因此,在保证内容的严肃性、教育性的前提下,要追求生动性、可读性,吸引受众认真细致地了解红色文化。可将恢宏的红色文化分割成紧密衔接且逻辑缜密的精品小故事或动画等,转化为人们可以接受的语言及形象,并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客户端主动向用户推送高质量内容,提升内容层次,避免审美疲劳,增加用户黏性。同时,鼓励大应用平台为此类内容进行“官方引流”以增加曝光率、提高影响力、扩大受众群体,并对受众及时进行跟踪推送,使其沉浸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中。(摘编自周琪、张珊《论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实境遇与创新实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时代社会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人们很难对历史景观进行场景式书写,智媒技术为其提供借鉴和参考的路径。B.智媒技术的运用可以让红色精神在影像的流动和沉浸的场景中强化表达,可以让人民群众厘清戏说,拒绝庸俗,崇尚英雄。C.网络的介入、智媒技术的运用,创新了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也使红色文化传播存在碎片化、去中心化的隐患。D.追求生动性、可读性来提升红色文化资源在网络空间的话语主导权,不能损害红色文化资源内容的严肃性和教育性。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较于第三人称的局外者视角,红色文化叙事的第一人称视角更有代入感,更能增强受众的体验感。 B.网络的传播速度、传播容量限制了红色文化呈现的完整性,运用“见微知著”等“微手段”是很好的解决之法。C.片段式摘取、结合热点曲解红色文化历史事件和人物等网络乱象,说明网络传播中眼球经济和流量导向是不可取的。D.为了更好地吸引受众,在保证红色文化故事的完整性、严肃性、教育性的前提下,可以将恢宏的红色文化进行分割。3.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材料观点的一项是()A.河南卫视《唐宫夜宴》将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完美结合,实力“出圈”。B.某年会表演的恶搞《黄河大合唱》视频被贴上“搞笑”标签在网络流传。C.中国江苏网制作了“追寻·铭记·传承——中国共产党在江苏”3D虚拟展馆。D.央广网创意短视频《一颗红星的旅程》,让南昌起义、长征、开国大典等重要场景在手绘卡片上“动起来”。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论证思路。5.亭旁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将举行“浙江红旗第一飘”红色旅游景点推介会,为了让推介会产生更好的效果,请你结合材料,向主办方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B2.C3.A4.①材料一首先点出智媒技术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路径这一观点。②然后从重构“沉浸式”体验场景和强化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两个方面展开论证。③最后强调红色文化和智媒技术结合的意义。5.①打破叙事的时空观念,重构“沉浸式”体验场景。通过虚拟技术打造亭旁起义的历史场景,让与会者沉浸在鲜活的场景中体会革命精神。②强化人民群众作为红色文化叙事的主体地位。用第一人称的逻辑主体叙述亭旁起义的故事,增强与会者第一视角的代入感。③善用“微手段”保证内容的完整呈现。采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见微知著”的叙事手法和表现视角叙述亭旁起义的故事。④追求内容生动性、可读性以维护红色文化的话语主导权。可将亭旁起义的历史故事分割成紧密衔接且逻辑缜密的精品小故事或动画以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智媒技术的运用可……可以让人民群众厘清戏说,拒绝庸俗,崇尚英雄”错误。材料一第二段表达 “红色历史故事是红色文化最鲜活的载体,真实鲜活的故事浸润着红色文化的崇高性和神圣性,能够让人民群众厘清戏说,拒绝庸俗,崇尚英雄”,不是智媒技术。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等网络乱象,说明网络传播中眼球经济和流量导向是不可取的”逻辑关系不成立,材料二第二段表达的是“眼球经济和流量导向可能导致对完整的事件、严肃的政治人物进行片段式摘取”,而不是说网络乱象可以证明“眼球经济和流量导向不可取”。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信息、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A.“唐宫夜宴”不属于红色文化资源。B.属于网络媒介对红色文化传播的负面影响——结合热点曲解红色文化。C.属于网络媒介、智媒技术对红色文化传播的正面影响。D.属于网络媒介、智媒技术对红色文化传播的正面影响。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由“如何让历史场景在新时代活起来,智媒技术为其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考的路径,成为新时代红色文化叙事的场景逻辑”可知,首先点出智媒技术为红色文化传播提供了路径这一观点。由“打破叙事的时空观念,重构‘沉浸式’体验场景”“强化人民群众作为红色文化叙事的主体地位”可知,然后从重构“沉浸式”体验场景和强化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两个方面展开论证。由“红色历史不能成为停留在过去的历史,而应当成为当代人的集体记忆,将红色文化与当下智媒技术相结合,不断革新红色文化的保存与展示方式,创新其媒介记忆的形式,保护、传承好红色文化,是新时期做好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路径之一”可知,最后强调红色文化和智媒技术结合的意义。【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材料内容的能力。由原文“打破叙事的时空观念,重构‘沉浸式’体验场景”“智媒技术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崇高的精神和价值内核,通过虚拟技术打造出鲜活的历史场景,让红色精神在影像的流动和沉浸的场景中强化红色文化的当代表达”可建议,打破叙事的时空观念,重构“沉浸式”体验场景。通过虚拟技术打造亭旁起义的历史场景,让与会者沉浸在鲜活的场景中体会革命精神。 由原文“强化人民群众作为红色文化叙事的主体地位”“红色文化的叙事要明确坚持大众的主体地位,增强用户第一视角的代入感,将用户放置在第一人称的逻辑主体展开叙事的思维与实践,使用户由第三人称的局外观看者转变为第一视角的目击者和参与者,增强受众在场景中的体验感”可建议,强化人民群众作为红色文化叙事的主体地位。用第一人称的逻辑主体叙述亭旁起义的故事,增强与会者第一视角的代入感。由原文“红色文化的传播要善用‘微手段’,采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见微知著’的叙事手法和表现视角,打造生动、真实、高质量的微媒介产品,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可建议,善用“微手段”保证内容的完整呈现。采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见微知著”的叙事手法和表现视角叙述亭旁起义的故事。由原文“在保证内容的严肃性、教育性的前提下,要追求生动性、可读性,吸引受众认真细致地了解红色文化。可将恢宏的红色文化分割成紧密衔接且逻辑缜密的精品小故事或动画等,转化为人们可以接受的语言及形象”可建议,追求内容生动性、可读性以维护红色文化的话语主导权。可将亭旁起义的历史故事分割成紧密衔接且逻辑缜密的精品小故事或动画以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桥边的老人海明威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着轮辐在帮着推车。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①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什么动物?”我又问道。“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②的岔路上有卡车。”“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巴塞罗那③,”我告诉他。“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非常感谢你。再次非常感谢你。”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你这样想吗?”“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鸽笼没锁上吧?”我问。“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 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注]①埃布罗河:西班牙境内最长的一条河。②托尔托萨:西班牙塔拉戈纳省城市。③巴塞罗那:西班牙最大的港市。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注视着浮桥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暗示了我对老人命运的担心:没赶上去巴塞罗那的卡车就等于要留在战场上了。B.老人三次唠叨着“猫会照顾自己,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这样的细节描写,将老人的内心之痛刻画入微。尽管没有一句带有情绪化的语言,却令我们感受到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的热爱。C.“我”与老人的问答有多处矛盾,原因是两人身份不同。“我”作为反法西斯战士,关注自己的战斗任务,最多也只是对老人境况关心;而老人远离政治与战争,内心关注的是与自己相伴的动物的生命。D.《桥边的老人》和《老人与海》均以“老人”为主人公。前者表现了“人的精神的尊严”,后者展现了性的光辉。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首段进行场面描写,介绍故事发生的环境。最后一段交待结局,既是对背景的再次点明,又有一定的象征意义。B.“我”不仅仅充当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一个观察者,还发表议论和流露感情。可以看出,“我”对老人是同情的,对战争是厌恶的。C.小说的构思和取材是巧妙和独特的,它不是以血腥残酷的战争实景来表现该主题,而是以在战争即将到来前,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下,一个孤身老人在人们竞相逃命时的内心世界,冷静而逼真地揭示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D.小说语言采用了新闻专长的短小精悍的描写叙述,将小说与新闻的特点完美融合在一起,简洁、朴实、明快,同时又不乏深度。8.结合全文分析老人的形象特点。9.“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这就是著名的“冰山理论”。请据此探究小说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创作原则。【答案】6.D7.B8.①他年老孤苦,疲惫不堪。他“没家”,只有动物陪伴,实在没有力气去逃亡了。②他充满爱心,善良淳朴。即使在逃亡的时刻,他也念念不忘自己的那些小动物,反复唠叨,不舍得离开它们,闪耀着人性的光辉。③他热爱家乡,厌恶战争。提到故乡,“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政治跟他不相干,他“只是在照看动物”。9.① 叙述方式上:以对话的方式推动情节发展,没有过多细节描写,这种叙述方式是有限的,但引发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从而挖掘出小说的主题,即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对爱与和平的呼唤。②叙述视角上: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侦察兵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读者只能在叙述者的带领下走进情节,必须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去感知人物,挖掘小说的内涵。③表现手法上: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小说没有交待老人的过去和结局,仅仅截取了一个战前的场景,叙述了一段老人与“我”的对话,却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④人物塑造上:运用直白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将老人丰富的感情变化隐藏在简单的话语之中。⑤语言风格上:语言简约,没有过多的修饰语来渲染,淡化了作者的主观色彩,但包含的内容丰富,反映出老人无辜受难,对动物的爱护,对家乡的爱恋。【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前者表现了‘人的精神的尊严’,后者展现了性的光辉”错,正好相反,《桥边的老人》和《老人与海》,前者表现了战争中人性的光辉,后者展现“人的精神的尊严”。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还发表议论和流露感情”错,“我”只是充当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一个观察者,并没有发表议论和流露感情。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①小说开头描写“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通过交谈,“我”得知老人“没家”“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他“七十六岁了”,逃亡途中他已经精疲力尽,“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由此可见,他年老孤苦,疲惫不堪。他“没家”,只有动物陪伴,实在没有力气去逃亡了。②老人在逃亡中也念念不忘他照顾的动物,“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由此可见,他充满爱心,善良淳朴。即使在逃亡的时刻,他也念念不忘自己的那些小动物,反复唠叨,不舍得离开它们,闪耀着人性的光辉。③“‘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他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政治跟我不相干”。由此可见,他热爱家乡,厌恶战争。提到故乡,“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对家乡的热爱 之情溢于言表。政治跟他不相干,他“只是在照看动物”。【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创作特点,鉴赏审美特色的能力。①叙述方式上:“你从哪儿来”“从圣卡洛斯来”“那时我在看管动物”“噢”……小说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小说情节,行文中没有太多细节,而是在“我”和“老人”的对话中推进,而对于具体的情形则由读者想象思考。丰富的潜台词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即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对爱与和平的呼唤。②叙述视角上:这篇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的有限叙述视角。小说中“我”的一系列看似平静简单的对话与动作中,也暗藏着紧张、激烈的心理活动:“我”边问老人,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看到“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看来这里即将成为战场,老人再不走就太危险了。“我”对老人的话不大关心,恰恰是对老人命运的最大关心。所以当读者从“我”的眼中看到老人“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时,便会强烈地感受到老人的疲劳至极以及思念故乡之苦,还有对未来的迷茫、求生欲望的淡薄,通过“我”的眼睛似乎能看到老人凶多吉少的未来。所以,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来叙述故事,第一人称的叙事带给读者真实感,读者只能在叙述者的带领下走进情节去感知人物,挖掘小说深刻的反对战争主题,并表达对遭受战争迫害的人们的同情。③表现手法上: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小说首段进行场面描写,介绍故事发生的环境。主体部分由对话构成情节,通过对话,将老人的内心之痛刻画入微;最后一段交待结局,既是对背景的再次点明,又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本文作者主要描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主人公——桥边的老人,一个是线索人物——“我”,叙述了一段对话和一个老人的故事。小说选材微小,却表现了宏大的战争主题,以小见大地揭示出战争的残忍、罪恶,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平的渴望。④人物塑造上:如当“我”问老人从哪儿来时,“‘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提到故乡,老人明显很高兴;“‘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谈到他照顾的那些动物,老人的言语中充满担忧。总之,小说运用直白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将老人丰富的感情变化隐藏在简单的话语之中。⑤语言风格上:“‘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这一句接一句简短的交谈,将我们一步步引向老人的身世。老人提到故乡便暂时忘记了眼前艰难凶险的处境并微笑了起来的这一细节,告诉我们他是多么爱他生活的家园;呆在那儿照顾动物直到最后离开的这个细节,又说明他对它们是多么不舍。离开自己深爱之物、让它们被炮火摧残,这种被迫和无奈何其苦涩和悲哀。小说语言简约朴素,不事渲染,但却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包蕴丰富的内容。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女子必自择丝麻,良工必自择完材,贤君必自择左右。劳于取人,佚于治事,君子欲誉,则必谨其左右。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六马之乖离,必于四达之交衢;万民之叛道,必于君上之失政。爱之则存,恶之则亡,长民者必明此之要。故南面临官,贵而不骄,富而能供,有本而能图末,修事而能建业,久居而不滞,情近而畅乎远察一物而贯乎多治一物而万物不能乱者以身本者也。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若责民所不为,强民所不能,则民疾;疾则僻矣。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民有小过,必求其善,以赦其过;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辅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则善也。政不和,则民不从其教矣;不从教,则民不习;不习,则不可得而使也。君子欲言之见信,莫善乎先虚其内;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欲民之速服也,莫善乎以道御之。故自非忠信,则无可以取亲于百姓者矣;内外不相应,则无可以取信于庶民者矣。(节选自《孔子家语·入官》)文本二: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节选自《孟子》)10.文本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情近而畅乎A远B察一物C而贯乎D多E治一物F而万物不能乱者G以身本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丝麻,丝指蚕丝,是绸缎的原料;麻指麻类植物的茎皮纤维,可制绳索、织布。B.左右,左边和右边,意思是“身旁,身边”,代指在身边侍候的人,有时指近臣。C.百姓,这个词语有“庶民,平民”和“百官”等义项,在文中的意思是第二个。D.孟子,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上者,譬如缘木焉,务高而畏下兹甚”,以比喻修辞手法指出在上位的人,地位越高就越担心有灾患,这就为后文不要失政的论述提供了依据。B.“水至清即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在提醒君子进行统治的时候千万不要苛刻,而要本着宽容、与人为善的原则处理事务,这两句颇有哲理意义,已成名句。C.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无论天下的大事小事都要率先去做、用正确道理进行教化、忠诚而有信义,都是在上位者应该做到的,这样才会有良好的政局。D.“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数句,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是人的基本属性,读来气势酣畅。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2)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14.两篇文本的共同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答案】10.BEG11.C12.C13.(1)君子治理民众,不要求民众做不愿做的事,不强求民众做不能完成的事。(2)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扩充,(让它消灭,)便连侍奉父母都不行。14.①统治者要实行仁政。②文本一主张“君子莅民”“以仁辅化”,这与文本二所说的“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意思基本相同。【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近处的感情沟通了却畅达到远方,观察一件事物却联想到多种事物,处理一件事却万事都能不乱的,是因为做好了自己。“情近而畅乎远”与“察一物而贯乎多”结构一致,单独成句,前后断开,即BE处;“……者,……也”判断句,“者”后断开,即G处。故选B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百姓……在文中的意思是第二个”说法错误,应是第一个“庶民,平民”之意。句意:就不可能取得百姓的亲近和信任。故选C。【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C.“无论天下的大事小事都要率先去做”理解错误。原文所说的“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意思是要想政治措施迅速推行,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做表率,并非指“无论天下的大事小事都要率先去做”。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能力。(1)“莅”,治理,“责”,要求;“所不为”,做不愿做的事。(2)“苟”,如果,假如;“充”,扩充;“事”,侍奉。【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由“君子莅民,不可以不知民之性而达诸民之情。君子莅民,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民有小过,必求其善,以赦其过;民有大罪,必原其故,以仁辅化。如有死罪,其使之生,则善也”可知,作者认为君子治理民众,不可以不了解民众的性情,进而通晓民众的感情。君子治理民众,不要求民众做不愿做的事,不强求民众做不能完成的事;百姓犯了小罪,一定要找出他们的长处,赦免他们的过错;百姓犯了大罪,一定要找出犯罪的原因,用仁爱的思想教育他们,使他们改过从善。如果犯了死罪,惩治后使他们得到新生,那就好了。由“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可知,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因为有怜爱别人的心,这就有怜爱别人的统治了;凭着怜爱别人的心来实施怜爱别人的统治,治理天下可以像运转小物件于手掌上一样容易。由此可见,两篇文本的共同观点是: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君子莅民”“以仁辅化”与“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意思基本相同。参考译文:文本一:女子(织布)一定亲自挑选丝麻,优秀的工匠一定亲自挑选完美的材料,贤明的君主一定亲自挑选身边的大臣。在选拔人才上辛苦,在治理政事时就轻松,君子要想得到美誉,就一定谨慎对待身边的人。在上位的人,就好像爬树一样,致力于高处却更加害怕掉下来。拉车的六匹马分散乱跑,定是在四通八达的交叉路口;百姓背叛正道,必定是因为君王政治措施的错误。民众热爱你,你就能存在,民众厌恶你,你就要灭亡,治理民众的人必须明白这个道理的重要。因此面向南从政做官,地位高贵却不骄横,富有了却能恭敬,有了根本却能考虑末节,治理政事却能建立功业,长时间居于官位却不停地努力,近处的感情沟通了却畅达到远方,观察一件事物却联想到多种事物,处理一件事却万事都能不乱的,是因为做好了自己。 君子治理民众,不可以不了解民众的性情,进而通晓民众的感情。君子治理民众,不要求民众做不愿做的事,不强求民众做不能完成的事。如果要求民众做他们不愿做的事,强迫他们做不能完成的事,民众就会痛恨;痛恨就会做一些邪僻之事。水太清就没有鱼了,人极其明察就没有追随者了。百姓犯了小罪,一定要找出他们的长处,赦免他们的过错;百姓犯了大罪,一定要找出犯罪的原因,用仁爱的思想教育他们,使他们改过从善。如果犯了死罪,惩治后使他们得到新生,那就好了。政令不和谐,民众就不会服从教导;不服从教导,民众就不习惯遵守法令法规;不习惯遵守法令法规,就不可能命令他们了。君子要想使自己的话被别人相信,最好的办法是先要虚心听取意见;要想政治措施迅速推行,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做表率;要想使民众迅速服从,最好的办法是以正确的道理来管理他们。所以如果不依靠忠信,就不可能取得百姓的亲近和信任;朝廷和民众不能相互了解沟通,就不能取信于平民百姓。文本二: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因为有怜爱别人的心,这就有怜爱别人的统治了;凭着怜爱别人的心来实施怜爱别人的统治,治理天下可以像运转小物件于手掌上一样容易……(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谦逊推让之心,简直不是人;如果没有是非之心,简直不是人。同情之心是仁的萌芽;羞耻之心是义的萌芽;推让之心是礼的萌芽;是非之心是智的萌芽。人有这四种萌芽,就像他有四肢一样。有这四种萌芽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这是伤害自己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就是伤害他的君主的人。所有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知道把它们扩充起来,便会像刚刚燃烧的火(终必不可扑灭),刚刚流出的泉水(终必汇为江河)。假若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假若不扩充,(让它消灭,)便连侍奉父母都不行。”(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江花月夜(节选)(唐])张若虚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枫”“浦”在诗中也常用为离别的景物、处所。“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显得诗中的离情荡漾,诗意曲折有致。B.言“谁家”,可见不止一家,言“何处”,可见不止一处。在这两句诗中,诗人跳出一户一牖,走出一人一事,走进被月亮笼罩的大千世界的春夜,望见了天下离人的愁情。C.“可怜”“应照”二句,诗人不直接书写分离的悲和泪,而是借“月”来烘托,赋予月光以灵性,描绘出月以悲悯的柔光追随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D.诗歌节选部分赞叹自然的奇丽,却超越了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讴歌爱情的纯洁,却不局限于抒儿女别情离绪。而是以月为核心意象,形成了一种景与情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16.清人王闿运赞叹本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请结合节选诗句,分析其语言上“竟为大家”的原因。【答案】15.C16.①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节选部分白云、枫树、扁舟、高楼、镜台、卷帘、衣砧等生活意象,与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画卷。②巧用动词。“玉户”“捣衣”两句用“卷”和“拂”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无法排遣的惆怅和迷惘。③多用修辞手法。作者将月拟人化,“裴回”赋予月以人的动作和情感,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一直陪伴着她,不忍离去。诗人借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的典故,寄托相思之情。④问答句式,且四句一换韵,节奏优美而强烈。【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追随游子”错误,“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这两句不是从游子的角度展开,而是从思妇的角度来写。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在月的照耀下,江水、天空、枫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以及不眠的思妇、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②巧用动词。“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诗人巧用“照”“卷”和“拂”等动词。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多情的月要与思妇为伴,把清辉洒在“妆镜台”“玉户帘”“捣衣砧”上,“卷”和“拂”这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无法排遣的惆怅和迷惘。③多用修辞手法。“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将月拟人化,赋予月以人的动作和情感,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不肯离开。诗人写出了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月亮一直陪伴着她,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裴回”二字非常传神。④问答句式,且四句一换韵,节奏优美而强烈。“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为设问句,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完美地体现了情、景、理、声交融的美妙诗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学而》中孔子认为“好学”的表现有三条:一是在物质上,即“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二是在言行上,即“______”;三是在目标上,即“______”。(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四章》中说“______,______”。(3)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两句是诗人的豪情,也是他的愤慨之语,充分肯定了“饮者”的社会地位。【答案】①.敏于事而慎于言②.就有道而正焉③.千里之行④.始于足下⑤.古来圣贤皆寂寞⑥.惟有饮者留其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敏、慎、焉、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近日,瑞幸咖啡与贵州茅台推出的“酱香拿铁”刷屏朋友圈。“美酒加咖啡”的独特口味、别具一格的包装设计、贴近受众的营销方式,让这杯跨界饮品备受关注。一个是正与国际知名品牌展开激烈竞争、亟待挖掘本土化优势的中国年轻咖啡品牌,A,二者的结合,包含了诸多要素的碰撞与融合。B?这是如今不少中国品牌面临的课题。营销理论认为,一个品牌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老字号在时间的淘洗面前,会面临品类窄化、形象固化的烦恼。如何吸引年轻消费群体?近年来,从靠魔性广告出圈的五芳斋到推出抹茶冰激凌的吴裕泰,从进军饮品市场的同仁堂到与新品牌推出联名产品的稻香村,众多“中华老字号” 、历史名品牌使出浑身解数,为的就是让老树开出新花。传统品牌有传统品牌的烦恼,年轻品牌有年轻品牌的挑战。近年来,①年轻的一些中国本土品牌持续发力,②不仅能和外国品牌掰掰手腕,③有些甚至实现赶超。④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中国品牌持续深挖本土资源,⑤设计了更能满足中国消费者偏好的产品和服务。⑥比如在咖啡中加入茶、白酒,⑦在化妆品的设计上使用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⑧在汽车的设计上更多考虑中国家庭的实际需求,等等。商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比谁更懂用户,越来越多中国本土品牌,已逐渐找到那把走进消费者内心的钥匙。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文中标序号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A:一个是希望拓宽年轻市场的中国传统白酒品牌②.B:传统品牌(老字号)如何绽放新的光芒19.语句①,修改为“一些年轻的中国本土品牌”。语句④,修改为“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或“这是因为……”。语句⑤,将“设计”改为“推出”或删去“服务”。【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依据“一个是正与国际知名品牌展开激烈竞争……”和“二者的结合”推断另外一个是茅台,茅台是中国传统老品牌的酒类产品,故可填写“一个是希望拓宽年轻市场的中国传统白酒品牌”。第二处:依据“老字号在时间的淘洗面前,会面临品类窄化、形象固化的烦恼。如何吸引年轻消费群体?”推断前面的问句是老字号如何面对年轻人,如何重新换发生机的问题,故可填写“传统品牌(老字号)如何绽放新的光芒”。【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句①,语序不当。“年轻的”与“一些”多项定语次序不当,修改为“一些年轻的中国本土品牌”。语句④,结构混乱。“原因是因为……”句式杂糅,原句可修改为“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或“这是因为……”。语句⑤,搭配不当。“设计”和“服务”搭配不当,将“设计”改为“推出”或删去“服务”。(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就这样带着他特有的神秘莫测的微笑,从俗人的世界中掉转了头。有人说,庄子到自然中去了,到江湖中去了。但若再细心一点,我们会发现,庄子的自然是神性的自然,而不是后来山水田园诗人们的人性的自然。他的自然,充满灵性,充满神性,充满诗性,超绝而神秘,清凉而温柔;它离俗人世界那么远,而离世界的核心那么近。用现代哲学的话说,他走近“存在”了。语言是存在的家。这话说得真是太好了。在庄子的语辞密林里,“存在”如同一只小鸟,在里面做巢。庄子是在永恒的乡愁中追寻着“家园”。追寻就是构筑。庄子用他的“无端崖之辞”“荒唐之言”“谬悠之说”构筑着家园。这是一个天仙被贬谪到无聊混乱人间后对理念世界模糊记忆的追踪。虽然无奈,但仍执着,在固执的回忆中,他把头脑中模模糊糊、影影绰绰的理念世界幻象捕捉到文字中。这是在我们意料之外的另一个世界,这里云山苍苍,天风荡荡,处子绰约,婴儿无邪。在这里活动的都是一些“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的高人,这是一些身上的尘垢秕糠都能陶铸出尧舜的高人。20.下列选项和文中加点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B.一个“挺”字,让人百感交集。回望疫情爆发之初,迅速上升的数字令人揪心。C.在这场艰苦的斗争中,县委书记焦裕禄简直变成一个满身泥水的农村“脱胚人”了。D.“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沉着应对、果断决策。21.文中画横线句子可改写成:“他充满灵性、神性和诗性的,超绝而神秘,清凉而温柔的自然,离俗人世界那么远,而离世界的核心那么近。”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2.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答案】20.A21.①使用短句。②句式上,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③内容上,更能强调出庄子的“自然”的与众不同。④语序变换,将主语“他的自然”前置,强调书写对象。22.①以“尘垢秕糠”和“尧舜”作对比。②突出强调“高人”在箪食瓢饮的物质生活下,却仍有仁德兼备的精神追求。③文笔精练而意味深长地表达了作者对“高人”们的敬仰。【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文中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A.表示特定称谓。B.表示强调。C.表示特殊含义。D.表示引用。 故选A。【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原句“他的自然,充满灵性,充满神性,充满诗性,超绝而神秘,清凉而温柔”多使用短句,而改句用长句表达不如原句简洁明快;原句“充满灵性,充满神性,充满诗性”句式简短整齐,节奏感强烈,而改句没有整齐的句式;原句用“充满灵性,充满神性,充满诗性,超绝而神秘,清凉而温柔”一系列短句表现庄子的自然,更能强调出庄子的“自然”的与众不同,而改句没有强调突出的效果;原句把“他的自然”独立出来,单独强调抒情的对象,使表达对象更加突出,而改句把书写对象放在长句中,没有突出的效果。【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这是一些身上的尘垢秕糠都能陶铸出尧舜的高人”把“尘垢秕糠”和“尧舜”作对比;“尘垢秕糠”形容物质生活水平低下,“尧舜”强调精神追求高尚,两者对比,突出了“高人”精神品德的高贵;“尘垢秕糠”与“尧舜”,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代指抽象的事物,在对比中表达了作者对“高人”们的敬仰之情。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千里马若不长鸣,就不会引起伯乐的注意:毛遂若不自荐,就不会被平原君任用。所以,要敢于展示自己,推荐自己。可是《老子》中却写道:“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意思是说,自逞己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教导人要自律克己,谦虚谨慎。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善握良机,积勇进取在机会面前,人们往往秉承着两种态度:或毛遂自荐、敢于竞争,或克己自律、坚守本分。身处变幻不停的新时代,为把握机遇,主动争取则更为重要。古人云:“酒香不怕巷子深。”此话不无道理。韩信被萧何追回推荐,罪臣之女上官婉儿被重用……这些人因才华、能力而被赏识,但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皆能抓住机遇,不令错过。机遇可遇而不可求,具有太 多的不确定性,而当今这个时代,风云变幻,机会转瞬即逝,与其等待机遇降临到自己头上,不如去主动争取,甚至是创造机会。主动争取机会,意味着有一定的概率能够占先机。正如比尔盖茨主动抓住机会创立微软,成为举世瞩目的企业家那样,敏锐地发掘时代变化的潮流,抓握机会,主动出击,或许在别人并未发觉新事物的诞生时就已占领先机,并不需要“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我安慰和漫长等待,或许就已经取得他人难以取得的成就。主动争取机会,意味着有更多的选择和试错的可能。如果不思进取,安分守己,最后等来的却是自己不喜欢或不适合的机遇,那未免令人唏嘘。而合乎事理的主动争夺为我们抢占到更多的机会,也给我们更多的选择。我们或许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岗位,或是能取得更大的利益和成就的领域,当我们发现发作出的选择并不适合时,也可以及时止损,主动追求更好的选项,成就更加灿烂的人生。主动争取机会意味着更好的实现人生价值。在不断进取的过程中,人会不懈地坚守自己的信念、磨砺自己的意志,在在争取机会的尝试中丰满自己的羽翼,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更成熟、更完美,从而追求到渴求已久的目标,更好实现自我价值。当然,主动进取、竞争机会的前提,是要有远超常人的胆量和强硬的实力。主动争取并不意味着每次都会成功,也不大符合中国人长期以来含蓄内敛的观念,面对的压力不可谓不巨大,没有莫大的决心和勇气绝不能做到。而要想主动争取到机遇,没有过硬的实力,就意味着连吸引人的“酒香”都没有,不仅争取不到机会,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招人嘲笑。而过硬的实力则成就我们争取机会的基础和敲门砖,为毛遂自荐锦上添花。正因如此,我们要怀着必然的勇气和信念,加强对自身品格和能力的厉练,为能主动争取机会而时刻准备。面对时代的洪流,面对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机会总是浮光掠影,转瞬即逝。与其消极等待机会降临,不如积极进取,看准时机,结合时局,抓住宝贵的机会,主动向机会、向世人展示自己的优秀,从而更好地实现价值,飞向更高远的天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本题为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中给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一是要敢于展示、推荐自己,一是要自律克己、谦虚谨慎。两种看法都蕴含着深刻的处世哲学和生活智慧,都言之成理,没有正误曲直之分。具备学识、拥有才能,当然不能一味地消极等待他人来发现、挖掘,敢于自彰、善于自荐是寻找机遇、积极进取的合理策略。只有大胆地将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才能引人注目,获得认可,从而创造机会,走向成功。但若没有把握好其间的力度和尺度,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优势与短板,随意逞强,高调夸耀,反而会自曝其短,不仅得不到外界的支持和赞赏,更有可能使人盲目自大、一败涂地。因此,人应该懂得收敛 锋芒,勤奋学习,谦虚谨慎,低调从容。考生可以在二者中任选一种观点来进行写作,但最好将二者结合起来辩证思考:何时应当大胆展示,何时应当谦虚克己。如选择辩证写作,可以将“审时度势,适当展现”作为论点,先论述应在时机成熟、才能充足、反复验证、万无一失的情况下展示自我;再论述当没有把握、未经试炼、经验尚缺、经历匮乏之时,应懂得藏拙,低调谦虚;然后结合实际,总结应如何衡量其中的分寸、如何才能作出正确的决定;最后收束观点,总结全文。立意:1.自信自强,敢于表现。2.谋定后动,长于克己。3.审时度势,把握机遇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英语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台州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7 19:00:03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2.7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