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洛阳市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创新发展联盟高一阶段检测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五、六单元。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一个民族的精神发展中,总有一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这可以称为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亦可简称为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比较广泛的影响,二是能激励人们前进,有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一个民族应该对自己的民族精神有比较明确的自我认识。有哪些思想可以称为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呢?我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汉代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周易大传》被认为是孔子的著作,因而具有最高的权威,所以这些名言影响广远。广大的劳动人民也具有发愤图强的传统,这与《易传》的名言也不无联系。《易传》虽非孔子所著,但确实是孔学的发展。孔子赞扬“刚毅”,曾子提倡“宏毅”,《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就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周易集解》引干宝云:“凡勉强以进德,不必须在位也。故尧舜一日万机,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尼终夜不寝,颜子欲罢不能,自此以下莫敢淫心舍力,故曰自强不息矣。”后世的有志之士,致力于事业学问,亦莫不尽心竭力,昼夜不懈。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发展的思想源泉。“厚德载物”即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这与“和同之辨”有一定联系。西周末年史伯区别了和与同,他说:“夫和言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生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国语·郑语》)。”所谓和,即包容不同的事物而保持一定的平衡。孔子亦说:“君子和而不同( 《论语·子路》)。”厚德载物有兼容并包之意。这对文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上,中国能接受外来文化。佛教东来,被中国人民容纳;明末西学东传,亦曾受到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视。清末顽固派拒绝西学,事实上是违背了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基本精神。我们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并不是说对这些观点没有意见分歧,也不是说历史上任何人都能表现这种精神。历史上,每次外族入侵,广大群众奋起反抗,但是总有不少卖国求荣、引狼入室的投降派。在封建时代,奸相佞臣、贪官污吏,更是载满了史册。我们只是说,在传统思想中,广泛流传而又具有推动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的,是《周易大传》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湛思想。这些思想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不断前进。(摘编自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材料二: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的概念。所谓“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达到“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境界。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折而不挠”,有着压倒和战胜一切的韧性与力量。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时,万山丛棘中的“蛇虺魍魉、蛊毒瘴疠”磨砺出他“不动于心”的定力与大气。这种静气和锐气,在王阳明带兵平定宁王朱宸濠发动的叛乱时得到了生动体现。王门弟子钱德洪所撰《征宸濠反间遗事》载,军旅中的王阳明不顾战事繁忙,坚持与门人讲学问道。一次探马来报前方战事失利,弟子皆惊惧失色,王阳明接待完报信者,徐徐就座,神色自若地重拾中断的话头继续讲解。很快又有探马来报前方叛军大溃,弟子皆喜形于色,王阳明接待完报信者,仍徐徐就座,神色自若地继续讲学。有人请教得胜之术,王阳明说:“用兵何术?但学问纯笃,养得此心不动,乃术尔。”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的不惧品格。如何培养这种临危不惧的沉着静气与进取锐气呢?中国古人提出了克己与成己的辩证关系。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急之下跟从的人忧慌失据,但孔子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危机解除后,子贡表示要铭记这场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驳道:“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孔子为何珍视这场坎坷遭遇?因为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孔子在陈、蔡之间弦歌不辍、修礼作乐而不休,体现的就是其于困境之中坚持克己成己、进德修业的勇猛精进品格。中国古人常以玉相比相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玉“折而不挠,阙而不荏”的特点与“勇者不惧”的品格高度相似。同时,从石到玉的切、磋、琢、磨过程也与人在困境中锤炼无畏勇气的历程类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面对当前之困境,中华民族强劲地展现着,也进一步锤炼着这一宝贵的精神品格。(摘编自沈壮海、刘水静《也说“勇者不惧”》)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民族精神发展过程中,有些思想观念受到人们的尊崇,被所有人民信奉,能够激励人心,起着主导作用。B.在历史上,中国能接受“佛教东来”“西学东渐”等文化,体现了我们思想中有兼容并包的“厚德载物”思想。C.王阳明带兵平定宁王朱宸濠发动的叛乱,体现了他沉着的静气和进取的锐气,王阳明可以称为真正的勇者。D.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他凭着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在情势危急之下也不忧慌失据。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自古以来,《周易大传》就被认为是孔子的著作,因而具有最高的权威,所以里面的名言影响广远。B.广大的劳动人民具有发愤图强的传统是受到了“自强不息”思想的影响,它与《易传》并没有联系。C.王阳明在给门人讲学问道时,探马两次来报告前方战况,无论是败还是胜,王阳明都能做到神色自若。D.孔子珍视困境,因为困境能成就孔子成为勇士,使孔子自我砥砺,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自强不息”的精神的一项是()A.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阮籍)B.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C.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司马迁)D.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庄子)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5.孔子曾带着弟子去宋国,途经匡地(今商丘市睢县匡城)时,被匡人误认为是残害百姓且被百姓恨之入骨的阳虎,匡人首领率领武士将孔子包围,想要杀了孔子。弟子们都很惊恐、着急,子路不顾生命危险冲进包围圈,但见孔子若无其事,谈笑风生,还不时弹琴吟曲。子路问他大难临头为何还能神情自若,孔子说,“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请结合材料二,对这段文字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A2.C3.B4.①引用论证。如引用《周易大传》中的名言,来论证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这些名言之中。②举例论证。材料一列举孔子赞扬“刚毅”、曾子提倡“宏毅”,来论证《易传》是孔学的发展。③对比论证。材料一将佛教东来、西学东传被人们容纳和重视与清末顽固派拒绝西学做对比,来论证兼容并包思想对于文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5. ①在情势危急之下,弟子们忧慌失据、惊恐着急,但孔子谈笑风生,还不时弹琴吟曲,始终沉着冷静,体现了沉着的静气和进取的锐气。②孔子珍视这场坎坷遭遇,他把艰难困苦当作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体现孔子在困境中坚持克己成己、进德修业的勇猛精进品格。③孔子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锤炼着“勇者不惧”的精神品格,体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特点。【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被所有人民信奉”错误,原文“这种最高指导原则是多数人民所信奉的,能够激励人心,在民族的精神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可知,应该是被多数人民信奉。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A.“自古以来”错误,原文是“在汉代以来的两千多年中”。B.“它与《易传》并没有联系”错误,原文是“这与《易传》的名言也不无联系”。D.“因为困境能成就孔子成为勇士”错误,原文是“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而且D项因果关系也是错误的,“孔子珍视困境”是因为“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信息、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B.是说“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类似于水,而水的品德是接近于道的。这与文中“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一致。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方法能力。首先阅读材料一,找到涉及论证方法的信息,然后分点概括,简要分析即可。由材料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知,有引用论证。如引用《周易大传》中的名言,来论证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上凝结于这些名言之中。由材料一“《易传》虽非孔子所著,但确实是孔学的发展。孔子赞扬‘刚毅’,曾子提倡‘宏毅’”可知,有举例论证。材料一列举孔子赞扬“刚毅”、曾子提倡“宏毅”,来论证《易传》是孔学的发展。 由材料一“厚德载物有兼容并包之意。这对文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上,中国能接受外来文化。佛教东来,被中国人民容纳;明末西学东传,亦曾受到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视。清末顽固派拒绝西学,事实上是违背了中国文化兼容并包的基本精神”可知,有对比论证。材料一将佛教东来、西学东传被人们容纳和重视与清末顽固派拒绝西学做对比,来论证兼容并包思想对于文化发展是非常必要的。【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文中提供的观点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先仔细阅读材料二,提炼出材料二各段的主要观点,再阅读题干材料,用材料二中的观点来分析题干材料中的现象,最后分条陈述,简要概括。由材料二“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急之下跟从的人忧慌失据,但孔子始终沉着冷静”可知,在情势危急之下,弟子们忧慌失据、惊恐着急,但孔子谈笑风生,还不时弹琴吟曲,始终沉着冷静,体现了沉着的静气和进取的锐气。由材料二“危机解除后,子贡表示要铭记这场不幸遭遇,孔子直接反驳道:‘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人也!’孔子为何珍视这场坎坷遭遇?因为他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可知,孔子珍视这场坎坷遭遇,他把艰难困苦当作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体现孔子在困境中坚持克己成己、进德修业的勇猛精进品格。由材料二“当然,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真正成就勇士的,是人们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砥砺、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奋发有为。孔子在陈、蔡之间弦歌不辍、修礼作乐而不休,体现的就是其于困境之中坚持克己成己、进德修业的勇猛精进品格”“‘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出的‘勇者不惧’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可知,孔子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自己在其间砥砺、锤炼着“勇者不惧”的精神品格,体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特点。(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墟[注]胆练建安一群人说说笑笑,从山坳转了过来。突然,似乎有一个无声的指令,他们瞬息之间,收敛了笑容。山脚下,汀江怀抱处,平展开一个偌大的村落。黄家寨背靠东山,船形地势,汀江曲折有情,成腰带水。隔江,斜对面是枫林镇,北连七里滩,南接芦花湾。这群人好像很特殊,穿戴一新,八九个老嫩辅娘,一个黑脸大汉。他们是来“踏人家”的。 闽粤赣边的客家人,是南迁汉人的后裔,男女婚配,严格遵循中原古礼。“六礼”之外,尚有一个礼数,即在纳吉之后,纳征之前,女方家族必须对男方家庭情况进行一番实地考察。这就是“踏人家”了。枫林镇邱锡龙家最小的妹子叫满兰,人美,乖巧,对象是黄家寨的后生黄亮堂。下山,入村,过石板桥,是一条翠竹掩映的小溪,旁有一字五间黄泥墙黑瓦屋,两头纵向,各伸出两间,成元宝状。石坪前,遍植木槿。此刻,正值已时,紫花朵朵,迎风摇曳。五百米外,有一座大围龙屋,“六横三围龙”,厚德楼。亮堂是峭公支系后裔,赣客,落难流浪,同宗收留安置在这里。看到客人手持“新宁遮子”端庄走近,老姐急忙招呼小弟。满堂在屋前石禾坪点燃了万响“遍地红”。“啪,啪,啪……”硝烟升腾,红光闪闪。一群人就笑盈盈地踏入了院子里,早有老黄家的姑嫂姐妹,双手奉香茶瓜果迎接责客。厨房那边,传出锅碗瓢盆的响声,山珍海味的香气弥漫开来。来客既是踏人家,则屋里屋外,来回查看,问长问短。主家丝毫不敢怠慢,甜声细语,眉眼含笑。辅娘们吃好了,闲坐喝茶聊天。老姐备好了丰厚回礼,装满了她们带来的香篮。来客中有个“辅娘牯”,叫阿二嫂,大块头,手提肩扛,不输壮汉。闲时,好搞笑嘴。院子角落,有一块长方形大青石,武石,上有凿字:叁佰廿。阿二嫂放下茶杯,走了过去,摇了摇,蹲马步,发力,武石离地半尺多,砰然砸地。嗬嗬,好大的力气!阿二嫂指着亮堂说,谁叫你弄来的大石头?亮堂说,师傅留下的。阿二嫂大声说,都说你是丁铁伞的高徒,献个印,让大家开开眼。献印是行话。往日,武举人上京考试,考场上,要考摄石,要把武石双手提起到胸前,翻转,亮出底座。这就叫献印。有此功夫者,三百年来,汀属八县仅有上杭丁锦堂状元一人。亮堂嗫嚅,涨红了脸。阿二嫂一撇嘴:“哈嗬嗬,黄疸后生,就想吃俺家头碗菜呀?”“俺……俺,俺是真心的……”“啊哈哈,想娶俺满兰妹子的好汉,多得像蚂蚁过冈……”“二嫂,莫要胡闹。不是丁状元,俺也献不了印。”黑汉说话了,他叫邱锡昌,是满兰的细阿哥,枫林镇德胜武馆的教打师傅。“锡昌老弟哪,黄家米酒好啊,俺一个辅娘子人,还喝了三大碗哩,好喝,好喝,真真个好喝。” 阿二嫂边说边往辅娘堆里挤。日影偏西。一群人往回转了。老姐叠脚追上阿二嫂,扯扯衣袖,递上一个沉甸甸的竹筒。“二嫂,井水近,自家酿的。”阿二嫂说:“你这个做阿姐的啊,前世修来的好福气哦。”踏人家之后,这门亲事,正式定了下来。立夏刚过,夜里下了一场透雨,木槿花散落石禾坪上。清晨,亮堂拿起了竹扫帚。石桥冒了出来,说族长有请,拖着他往外走。厚德楼中厅,坐满了家族长老和各房头的“话事人”。族长说:“兴墟之事,势在必行。今日,就是要推举一位大智大勇者,到老墟场去,取回墟胆。”众口一词,公推亮堂。族长说:“亮堂哪,取墟胆,会打断脚骨的。你,可要想好喽。”亮堂说:“宗亲恩重如山,俺拼死也要试试。”族长摆手制止:“咦,咦,不吉利的话莫要说。取回墟胆,人,好好的。”原来,隔江相望的枫林湾是个大集镇。黄家寨为东路交通要冲,却无墟场。江面开阔,木桥屡兴屡废。过江赴墟者,稍有不慎就出事。黄氏家族多次密谋,意欲开辟新墟场。老祖宗传下来规矩,起墟场必须到老墟场取回墟胆,否则,墟场不旺,远处听不到嗡嗡的市声。黄家寨要“起新墟”的传闻,已有多年,始终不见动静。枫林镇墟场墟胆,长年有人看守。总负责者,就是德胜武馆。枫林镇墟日,“逢四九”。三天之后,是五月十九日。这一日,天朗气清,田野禾苗,扬花吐穗;青山叠叠,江水蜿蜒南流。正午,墟场摩肩接踵,格外热闹。石龙旗下,有数丈石坪,任意一块碗口大小的石头,皆可为墟胆。约定俗成,这里是做把戏的场所。此时,汀州老马刀和他的徒弟,卖力表演绝技。密匝匝的看客,围了里外三层。从兜汤店走出,亮堂悄悄靠近石坪,蹲下,十指如铁,疾速挖出一块五斤多重的黄蜡石,直起身,高喊:“请来墟胆,开墟大吉!”看客中就有当地青壮,一齐扑向亮堂。亮堂躲闪,往外奔跑。消息报知德胜武馆。锡昌操起木棍,冲了出去。沿途,隔百十米,都有邱家青壮倒地呻吟。顾不得多想,锡昌率众呼啸向前追赶。 江边,众人围住了亮堂。锡昌问:“就你一人?"亮堂答:“就一块石头。”锡昌说:“放下墟胆,没你的事。”亮堂说:“俺要报恩。不能放。”锡昌高举木棍:“不放,打断你的狗腿。”亮堂快速后退两步,瞬间,从背后抽出了一把铁伞。(有删改)[注]墟,乡村集市。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提前交代了黄亮堂落难流浪被同宗收留的经历,为下文亮堂领族长命令,即使丢掉性命也要夺取墟胆做了铺垫。B.黄家寨要起新墟,这本是一件有利于村民的好事,但是受到了邱家人的阻拦,亮堂为了新墟甘愿只身前往取墟胆。C.黄亮堂取墟胆那天,天气晴朗,庄稼焕发着勃勃生机,一片美好、和谐的气氛,意在暗示取墟胆会有个圆满的结局。D.黄亮堂去取墟胆时,“都有邱家青壮倒地呻吟”“快速后退两步,瞬间从背后抽出了一把铁伞”呼应前文亮堂是丁铁伞的高徒这一点。7.关于小说中“踏人家”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踏人家是客家人婚嫁风俗,女方在男方的热情接待下查看男方家庭情况。B.踏人家这一部分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阿二嫂豪爽、胆大、奸诈的性格。C.小说在踏人家这一部分中描写了一些自然风光,为小说增添了诗情画意。D.辅娘阿二嫂拿起大青石后极力想让亮堂献印,邱锡昌及时为亮堂解了围。8.小说主要叙述了踏人家和夺墟胆两件事,这两件事中亮堂的人物形象颇有不同,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简要探讨。9.小说在亮堂抽出铁伞后猛然停止,这样的结尾有怎样的文学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C7.B8.①踏人家这件事中,亮堂做事有分寸,识大体,不与阿二嫂争斗;夺城胆这件事中,亮堂知恩图报,有胆有识。②前后形象不同,这样安排,丰富了亮堂的形象,使其性格特征更加鲜明。③作者这样安排,情节内容上富有波澜,使小说更引人入胜。9. ①利于突出人物。结尾的描述“亮堂快速后退两步,瞬间,从背后抽出了一把铁伞”表现了亮堂决绝、果断、不后退的性格特征。②情节安排上,至此亮堂形象鲜明,后面的情节不用再赞述,这样结尾使小说更为干净利落,不脱泥带水。③给读者丰富的想像空间。小说并未交待亮堂是否取回城胆,而是在他抽出铁伞后猛然停止,读者可以对结尾进行合理猜想。【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C.“意在暗示取墟胆会有个圆满的结局”分析错误,此处美好、和谐的环境描写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这样描绘更能显出下文斗争的激烈。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B.“奸诈”分析不正确,阿二嫂的性格是豪爽、泼辣、大胆。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及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根据后文亮堂取墟胆可推知,他是能够摄石献印的,但“亮堂嗫嚅,涨红了脸”,说明在踏人家这件事中,亮堂做事有分寸,识大体,不与阿二嫂争斗;夺城胆这件事中,亮堂说“宗亲恩重如山,俺拼死也要试试”,可见亮堂知恩图报,有胆有识。亮堂做事得体又懂恩义,前后不同的性格呈现,丰富了亮堂的形象,使其性格特征更加鲜明。作者这样安排,能多个侧面体现人物形象,亮堂前面的谦虚退让与后文的义无反顾形成对照,使情节内容更富有波澜,使小说更引人入胜。【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小说结尾表达效果的能力。从人物塑造看,结尾的描述“亮堂快速后退两步,瞬间,从背后抽出了一把铁伞”表现了亮堂决绝、果断、不后退的性格特征。利于突出人物形象。从情节安排上看,情节至此戛然而止,二亮堂的形象已经鲜明呈现出来,后面的情节不用再赞述,这样结尾使小说更为干净利落,不脱泥带水。从阅读效果看,小说并未交待亮堂是否取回墟胆,而是在他抽出铁伞后猛然停止,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读者可以对结尾进行合理猜想,从而给读者以丰富的想像空间。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苏秦说齐闵王曰:“臣闻用兵而喜先天下者忧,约结而喜主怨者孤。夫后起者藉也,而远怨者时也。是以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夫权藉者,万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藉,倍①时势,而能事成者寡矣。“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②矣。坚箭利金,不得弦机之利,则不能远杀矣。矢非不铦③,而剑非不利也,何则?权藉不在焉。何以知其然也?昔者赵氏袭卫,车不舍人不休,傅卫国,城刚平,卫八门土④而二门堕矣,此亡国之形也。卫君跣行告溯于魏。魏王身被甲底⑤剑,挑赵索战,邯郸之中鹜,河、山之间乱。卫得是藉也,亦收余甲而北面,残刚平,堕中牟之郭。卫非强于赵也,譬之卫矢而魏弦机也,藉力魏而有河东之地。赵氏惧,楚人救赵而伐魏,战于州西,出梁门,军舍林中,马饮于大河。赵得是藉也,亦袭魏之河北,烧棘蒲,队⑥黄城。故刚平之残也,中牟之堕也,黄城之坠也,棘蒲之烧也,此皆非赵、魏之欲也。然二国劝行之者,何也?卫明于时权之藉也。今世之为国者不然矣。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行此六者而求伯,则远矣。“臣闻善为国者,顺民之意而料兵之能,然后从于天下。故约不为人主怨,伐不为人挫强。如此则兵不费,权不轻,地可广,欲可成也。昔者,齐之与韩、魏伐秦、楚也,战非甚疾也,分地又非多韩、魏也,然而天下独归咎于齐者,何也?以其为韩、魏主怨也。且天下遍用兵矣,齐、燕战而赵氏兼中山;秦、楚战韩、魏不休而宋、赵专用其兵;此十国者,皆以相敌为意,而独举心于齐者,何也?约而好主怨,伐而好挫强也。”(选自《战国策·齐策五》,有删改)[注]①倍:通“背”,违背。②刿:割,刺伤。③铦(tián):锋利。④土:通“杜”,堵塞。⑤底:通“砥”,磨砺。⑥队:同“堕”,毁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B.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C.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D.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后起者藉也”与“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谏逐客书》)两句中的“藉”字含义相同。B.干将,春秋时著名的铸剑师,与妻子莫邪铸出两把名剑。文中干将、莫邪都指剑名。C.“何以知其然也”与“儿渺然不知所往”(《促织》)两句中的“然”字含义不同。D.“以其为韩、魏主怨也”与“且以汝之有身也”(《与妻书》)两句中的“以”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认为,国君如果善于顺应时势、倚重天时,那么成就大事的机会就增多了。B.卫国国君在卫国遭到赵国的袭击时,仓促间披头散发逃到魏国求援军。C.魏王亲自披甲带剑,为卫国出头,向赵国挑战。卫国乘机重整旗鼓,北向攻赵。D.齐国率先联结韩、魏讨伐秦、楚,挑起了大国间的争斗、交锋,从而被天下埋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卫非强于赵也,譬之卫矢而魏弦机也,藉力魏而有河东之地。(2)臣闻善为国者,顺民之意而料兵之能,然后从于天下。14.苏秦是如何运用比喻论证来劝谏齐闵王要善于借助外力成就功业的呢?请简要分析。【答案】10.B11.A12.B13.(1)卫国并不比赵国强大,卫国就像是一支利箭,魏国好比强弓劲弩,卫国只是借助了魏国的力量,才取得了赵国河东之地。(2)我听说,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应该顺应民心,善于估计军事力量的强弱,这样之后再和其他国家联合。14.①苏秦用干将、莫邪做比喻。干将、莫邪虽然是宝剑,但如果没有外力,就不会伤害人。②苏秦用坚箭、利金做比喻。再坚硬的箭杆、锐利的箭头,如果不借助弓弩,就不能杀伤远处的敌人。③苏秦用卫赵之战做比喻。卫国、赵国这样的小国,能够看清形势,利用魏国和楚国的力量夺取土地。【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自己兵弱,偏要同强国为敌;国家疲惫,偏要招来众怒;事情失败,偏要蛮干到底;自己兵弱,却不愿意居人之下;自己国小,偏要与大国为敌;事情失败了,偏偏喜欢行诈。“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这些句子结构一致,各自断开,即在“敌强”后断开,排除AD;“憎下人”是动宾结构,不断开,排除C。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错误。含义不同。第一个“藉”译为“凭借”,第二个“藉”译为“借给”。句意:如果后发制人就能有所凭借。/这就是所谓的“借给敌人兵器,送给敌人粮食”啊!B.表述正确。C. 第一个“然”译为“这样”,第二个“然”译为“……的样子”。句意: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D.两个“以”都译为“因为”。句意:因为齐国把天下对韩、魏两国的怨恨都集中到自己身上。/况且因为你有身孕了。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披头散发”错误,根据原文“卫君跣行”,应该是“光脚逃走”。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譬”,像;“弦机”,强弓劲弩;“藉”,借助。(2)“”,治理;“料”,估计;“从”,联合。【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及写作手法的能力。①由“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可知,苏秦用干将、莫邪做比喻。干将、莫邪虽然是宝剑,但如果没有外力,就不会伤害人。②由“坚箭利金,不得弦机之利,则不能远杀矣”可知,苏秦用坚箭、利金做比喻。再坚硬的箭杆、锐利的箭头,如果不借助弓弩,就不能杀伤远处的敌人。③由“昔者赵氏袭卫……卫非强于赵也,譬之卫矢而魏弦机也,藉力魏而有河东之地。赵氏惧,楚人救赵而伐魏……此皆非赵、魏之欲也。然二国劝行之者,何也?卫明于时权之藉也”可知,苏秦用卫赵之战做比喻。卫国、赵国这样的小国,能够看清形势,利用魏国和楚国的力量夺取土地。参考译文:苏秦游说齐闵王说:“臣听说用兵打仗喜欢首先发难的将有忧患,带头缔结盟约攻打他国的最终陷于孤立。如果后发制人就能有所凭借,顺应时势即可远离仇怨。因此圣贤做事,必定借势而为,且顺天而动。借助形势,有利于展开步骤;倚重天时,则是成功的关键。因此,不懂得借势,违背时势,却能成就大事的机会实在微乎其微。 “譬如说,即使有干将、莫邪一类的宝剑,如果不施以人力,则不能破损毫发。而再坚硬的箭杆、锐利的箭头,如果不能借助弓弩,也不能杀伤远处的敌人。箭并不是不锐利,剑并不是钝而无力,那是什么缘故呢?只是由于少了借力之物。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从前赵国袭击卫国,车不停顿,人不歇息,逼近了卫国,修筑刚平城,卫都有八座城门被堵塞,两座城门被摧毁,呈现出亡国的景象。卫国国君光着脚,去向魏国告急。魏王身披战袍,磨砺宝剑,亲自领兵向赵国挑战,邯郸大乱,黄河与太行山之间也乱作一团。卫国有了魏国做依靠,便收集残兵,引兵北上,攻破了刚平,毁坏了中牟的外城。卫国并不比赵国强大,卫国就像是一支利箭,魏国好比强弓劲弩,卫国只是借助了魏国的力量,才取得了赵国河东之地。赵国恐惧,楚国救赵国而讨伐魏国,在州西开战,然后穿过魏都大梁的城门,驻军林中,饮马于黄河。赵国有了楚国做依靠,便也去攻打魏国河北之地,纵火焚烧棘蒲,毁坏黄城。所以,刚平被攻破,中牟被毁坏,黄城被削平,棘蒲被烧毁,这都不是赵国、魏国的初衷。可是它们两国非要竭力去做,为什么呢?这是卫国能看准时势和借力掌握权变的缘故。当今那些治理国家的君主却不是这样。自己兵弱,偏要同强国为敌;国家疲惫,偏要招来众怒;事情失败,偏要蛮干到底;自己兵弱,却不愿意居人之下;自己国小,偏要与大国为敌;事情失败了,偏偏喜欢行诈。如果干这六件事情,还想成为霸主,那就差得太远了。“我听说,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应该顺应民心,善于估计军事力量的强弱,这样之后再和其他国家联合。所以结盟不会成为众怨所归,作战时不替他人去抵抗强敌。这样,自己的兵力不会消耗,地位不会降低,土地可以开拓,目的可以实现。以前,齐王联结韩、魏两国讨伐秦、楚两国,齐国作战并不是不卖力,分得的土地又不多于韩、魏,可是天下唯独(将战争)归咎于齐国,为什么呢?因为齐国把天下对韩、魏两国的怨恨都集中到自己身上。再说那时天下正烽烟四起,齐、燕争斗,又有赵国图谋中山;秦、楚与韩、魏不断交锋,而宋、赵主专攻伐;这十个国家,钩心斗角,相互竞争,然而天下只埋怨齐国,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齐国喜欢结盟而招来怨恨,两军相交时喜欢攻打强敌。”(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雨中寄元宗简张籍秋堂羸病起,盥漱风雨朝。竹影冷疏涩,榆叶暗飘萧。街径多坠果,墙隅有蜕蜩。延瞻游步阻,独坐闲思饶。君居应如此,恨言相去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用“秋”点明时间,用“风雨”点出环境,以“羸病起”表明了自己的状态。B.三、四句是景物描写,写竹影疏涩、榆叶飘落,“冷”和“暗”字凸显了环境的凄清。C.五、六句写小路上掉下了许多果子,墙角里有蝉蜕下的壳,照应了前面“风雨”二字。D.七、八句写诗人外出,但家人以其病方愈阻拦,只好回家静坐思念朋友,“闲思”实不“闲”。16.本诗最后两句富有特色,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 【答案】15.D16.①前句从对方写起,推己及人,写朋友所处的环境也是如此;与标题中的“寄元宗简”形成照应,使结构上浑然一体。②后句直抒胸臆,“恨”字表示遗憾,表明与朋友相距甚远,从而表达出思念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但家人以其病方愈阻拦”错。根据“延瞻游步阻”可知,应是看到的各处衰败的景象打消了诗人外出的念头,而不是家人阻拦了诗人的行为。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前句“君居应如此”意思是你住的地方也应该是这样的。运用了“对写法”,从对方写起,推己及人,写出诗人自己的想象,写朋友所处的环境也是如此衰败的景象,更加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点明自己和朋友元宗简身处异地,与标题中的“寄元宗简”形成照应,使结构上浑然一体。后句“恨言相去遥”直抒胸臆,“恨”字表示遗憾,表明与朋友相距甚远,从而表达出作者对身处异地朋友的深深地思念之情,使作者的思念之情显得更加具体充实。(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时,在春天到来之际,人们总是沐浴祈雨,冀望一年的风调雨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也为我们描绘过这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认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他可以用三年时间达到富民的目的。(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以消除弟子顾虑,让弟子们畅所欲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浴乎沂②.风乎舞雩③.方六七十④.如五六十⑤.以吾一日长乎尔⑥.毋吾以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沂、舞、雩、毋。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在南昌读书期间,我不知参观过多少遍。从周恩来戴过的手表,贺龙用过的瓷器,到起义军使用过的“汉阳造”等文物,每一件都拨动着我的心弦,每一件都让我对那段岁月①。在南昌,常常可以看到以“八一”命名的道路、大桥、广场、公园、学校、场馆,它镌刻着这座城市永不磨灭的红色印记。八一大道又长又宽,气势非凡,让江西人②。南昌西郊的梅岭,过去外号“小庐山”。而今已成国家森林公园。每年4月,梅岭上杜鹃花怒放,一簇簇、一团团、一枝枝、一树树,③,撼人心魄。方志敏烈士纪念园就坐落于梅岭之上。曾多次上学时登上梅岭的我,再次来到松柏环绕的方志敏烈士墓前,奉献花圈。“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方志敏烈士在《可爱的中国》中如此写道。看一看眼前的南昌,从英雄城到产业新城,无不水清,无不岸美,无不鸟飞,无不鱼跃,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这不正是方志敏烈士心目中“可爱的中国”的一个缩影吗?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肃然起敬②引以为荣③漫山遍野19.上学时曾多次登上梅岭的我,再次来到松柏环绕的方志敏烈士墓前,敬献花圈。20.①“无不水清……无不鱼跃”连用四个结构相同的句式,构成排比,增强了情感和气势,也体现出了当今的南昌城环境优美、生机勃勃。②“这不正是……一个缩影吗”构成反问,明知故问,意在引起读者的共鸣,表达对当今南昌城的喜爱和赞美。【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强调“我”对那段岁月的敬意,应该填“肃然起敬”。肃然起敬:形容对某人或某件事产生了敬佩之情。②强调“八一大道”又长又宽,气势非凡,让江西人感到自豪、光荣,可填“引以为荣”。引以为荣:以此事为光荣。③描述梅岭上杜鹃花开放之多,“一簇簇、一团团、一枝枝、一树树”,可用“漫山遍野”。漫山遍野:原指布满了山坡山冈、田间旷野,现形容数量很多、范围很广、声势很大。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上学时”应放在“曾多次”的前面;二“奉献”与“花圈”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敬献”。【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修辞手法的能力。运用排比句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反问是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然后结合文本内容,详细分析即可。“无不水清,无不岸美,无不鸟飞,无不鱼跃”,连用四个“无不……”结构相同的句式,构成排比,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情感和气势;“水清”“岸美”“鸟飞”“鱼跃”体现出了当今的南昌城环境优美、生机勃勃。“这不正是……一个缩影吗”构成反问,为明知故问,表达肯定的意思,意在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指“从英雄城到产业新城”,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表达对当今南昌城的喜爱和赞美。(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年来,包括家电企业在内的不少制造业企业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这些新产品,瞄准了老年用户的特殊需求、使用偏好、消费习惯,优化了他们的使用体验,也得到了市场的积极反馈。同时也要看到,深耕银发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当下,①,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痛点”。有些智能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丰富,②。如有些智能家电一旦操作不当就会系统报错,一些老年人担心将其弄坏后,它们最终会沦为摆设。总体来看,与老年用户需求、老年产品市场需求相比,优质智能产品的供给比例仍有待提升。在选择智能电子产品时,年轻人心仪外观酷炫、功能丰富的产品,③。近年来受到老年人欢迎的新产品,往往在设计研发之初就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使用体验和使用习惯。像精简遥控器按键的智能电视、增添远程协助模式的智能手机等,虽然加了一些新功能,进行了一点新改造,但这些简单的创新广受青睐。由此可以看出,抓住银发经济新机遇,需要企业深度洞察用户需求,精准化解消费痛点,持续以创新优化供给。21.某企业打算针对老年人研发一款定位手表,防止老人走失。如果请你设计这款手表,那么你的设计理念是怎样的呢?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答案】21.①手表要携带方便,操作简单。②手表要经久耐用,安全实用。③手表要定位精准,科学高效。22.①不少老年人使用智能产品时②操作起来却十分烦琐③而老年人关注便捷、实用的产品【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有些智能家电一旦操作不当就会系统报错”及手表的特点可知,手表要携带方便,操作简单;结合“精简遥控器按键的智能电视、增添远程协助模式的智能手机等,虽然加了一些新功能,进行了一点新改造,但这些简单的创新广受青睐”及老年人的消费习惯可知,手表要经久耐用,安全实用;结合“研发一款定位手表,防止老人走失”可知,手表要定位精准,科学高效。【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此处承接上文老年用户使用新产品的话题,阐释其使用“痛点”,应填“不少老年人使用智能产品时”。②结合后文举例“一旦操作不当就会系统报错”可知,此处指智能电子产品操作麻烦,应填“操作起来却十分烦琐”。③此处和前面年轻人的喜好形成对照,是说来年人的关注点,结合后文“精简……增添远程协助模式”可推知,关键词是便捷、实用,应填“而老年人关注便捷、实用的产品”。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女飞行员徐枫灿与自己的偶像航天员刘洋同框时,秒变小迷妹。见到自己的偶像,徐枫灿赶紧抓住机会打听航天员“招新”计划。听完刘洋的介绍,徐枫灿笑着说:“那我也有机会了!”刘洋也表示,珠海航展时自己正好在太空执行任务,“但也知道了在部队中有个英姿飒爽的女飞行员”。有人说,徐枫灿、刘洋梦幻同框,这才是大型追星现场!网友们表示“希望小姑娘梦想成真”。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校团委拟举办以“致敬偶像,逐梦而行”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写一篇演讲稿,表达你的看法和观点。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写徐枫灿与刘洋同框,徐枫灿秒变小迷妹,期待成为像刘洋那样的航天员。刘洋在太空执行任务时,也知道徐枫灿的英姿飒爽。材料还写了观众的态度和网友的美好祝愿,肯定了徐枫灿的追星行为。在这个“饭圈”火热的时代,材料也启发我们思考:追星时代,我们应该追怎样的星,以怎样的人为榜样?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都有崇拜的偶像,在国家发展、奋力前行的时代,我们要追那些为国家繁荣不懈奋斗、在本职岗位上做出贡献的人。比如航天员、科学家、文学家等不同领域的代表人物,我们要争取成为那样的人。试题要求以“致敬偶像,逐梦而行”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对此,可从两方面展开讨论。首先,针对“致敬偶像”这一点,可结合材料指出我们应以怎样的人为偶像、榜样,从而说明我们应有正确的价值观。其次,则可围绕“逐梦而行”这一要点,说明我们在心态和行动上应该怎样向偶像学习。对此,可指出我们应奋勇拼搏,才能与偶像同框。作为年轻一代,心中有着期待的榜样,才能更好地在自己的领域或行业中,敢为人先,奋力前行,并成为最美的那颗星,才能与自己崇拜的人站在一起,谈论未来人生。最后,则可适当总结,说明对于偶像,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崇拜或追随,应该脚踏实地,应该用力拼搏,把超越偶像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写作时注意演讲稿的格式要求。立意:1.既要自我追求,也要帮助他人树立正确偶像观。2.奋进新时代,青春有榜样。3.勿为饭圈遮望眼,认清榜样才是真。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6 12:20:02 页数:19
价格:¥2 大小:159.0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