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2
2
/12
剩余1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3学年第一学期台金七校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材料一:“张力”原本是物理学名词,现在用于小说,是指小说内部蕴藏的牵引力,是一种可以扩张和延展的力量。小说研究者和阅读者都能琢磨出张力的深意,但要将它明确表达和总结出来,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也是小说张力的奥妙所在。任何小说都有张力,只是有大小、强弱的差别。一般而论,越是好的小说越有张力。打开小说阅读,沉睡的小说生命才能被唤起,进入复苏和觉醒状态,在阅读过程中渐次呈现它的张力。小说的张力牵引着读者的神经系统,使读者以自身的生命体验去感知小说的艺术样态,在读者的个人经验与小说文本之间,实现主体与客体、现实与虚构的交流与沟通。语言是进入读者视野的第一道风景,也是小说的颜值所在。对于小说家来说,每一次写作,都是在创造性地重构语言的张力。语言赋能于人物和叙事,文学性、艺术性、口语化是小说语言的基本要求,其中心价值就是语言的张力。优秀作家一生都在追求语言的意义与价值,把最合适的语言表述放到最合适的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的应用功能。每一个句子都有它们的内在张力,即使是粗鄙的俗言俚语,只要能被恰到好处地表现,也能够从平俗中脱胎换骨,以化腐朽为神奇的妙用,焕发出其超越平俗的光亮,从而完成它的意义表达和个性呈现。句子与句子之间形成上下贯通的叙事段落,会凝结成更大的张力,成为“力”的组合,这种张力被释放出来,便有了语言的整体美感和通篇气韵。而文学研究者在探索小说文本的时候,就是在具有强劲张力的语言中去寻找小说的内蕴和主旨,发掘人物的性格和灵魂深处的奥秘。《三国演义》用军事化语言建构小说的豪迈气势与英雄谋略,其张力如鲲鹏展翅,似巅峰对决。《红楼梦》用诗化语言描写四大家族的起伏兴衰和情感波澜,在生动丰富的诗文交错之中,其张力似绵里藏针、花树带刺。人物的张力大小,取决于人物被刻画得是否丰满,其性格是否鲜明,他是否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否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小说中的各色人等都要在叙事伦理和性格逻辑的统领下各居其位,各得其所,由此生成与人物自身相符的内在张力。这种张力让人物群像共同作用于小说的整体,服务于小说的全部。《小二黑结婚》中的小二黑、《创业史》中的梁生宝折射着时代光影,承载着人物雄浑的生命情感和时代精神,从而成为小说文本的顶梁柱和主心骨,甚至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图景和文学形象代言人。小说是用来讲故事的,故事是人物与人物之间交集和纠葛的必然结果,由若干情节和细节按照叙事伦理精密组合而成。每一个情节都在为下一个情节提供叙事动力,有序地推动故事的发展和走向。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且听下回分解”虽然不再直白地呈现,但依然存在于现代小说中。小说的 张力就是推动故事的发动机。人们习惯把故事情节连起来说,这是在强调它的完整性。平时所说的故事感人,有时并非故事全部,而是故事中的某个精彩情节。情节是人物在活动轨迹中最能储备能量和爆发能量的着力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的愤怒与绝望,诱发读者发出“恩断义绝,情为何物”的追问;“桃园三结义”用三个好汉、一壶浊酒奠定了小说的恢宏基调,成了后面好戏连台的逻辑起点……这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情节,都蕴含着丰沛的艺术张力,延展性强,既有横向开掘的宽度,又有纵向探寻的深度,它们像珠宝一样镶嵌在小说的故事当中,闪耀着匠心独运的艺术灵光。而读者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都是在这些情节中获取的。小说的张力,是语言、人物和情节三方参与的结果。三者绝不可分割开来,各行其道,必须水乳交融地联合成一个整体,共同为小说的终极使命承担责任和义务。(摘编自李春平《小说的张力》)材料二:李婧:昆德拉说,所有伟大的作品都部分地不完整,要将小说变成一个存在的博学观照,必须掌握省略的技巧。你对这段话怎么看?留待:我很早在阅读中就发现,伟大作品都存在遗憾。即昆德拉所说的部分地不完整。甚至可以说,遗憾和不完整是伟大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印证了愈是好作品愈能调动我们的参与度。我前几年在一个创作里说过:小说的张力来自省略。正如一个雕塑大师完成一件作品,着手之前,已经清楚地知道雕出来的是什么,接下来要做的,只是剔除多余的部分。所有艺术品,都来自对多余物的有效剔除。“省略”或“留白”就是“剔除”,可以使作品更具张力。这也正是一部作品的价值所在。老子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作家的作品是“器”,有用的部分恰恰是“无”,也就是读者所感受到的文字背后的东西。“省略”或“留白”的技巧,不光是作家的认知,更是一种能力。(摘编自李婧、留待《“留白”是一种能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力”是可以扩张和延展的力量,小说研究者和阅读者都能琢磨出张力的深意,但要将它明确表达和总结出来,却是有一定难度的,可见张力是小说的奥妙所在。B.小说家创作时,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的应用功能,都创造性地重构语言的张力,因此会使用粗鄙的俗言俚语。C.只有人物被刻画得丰满,性格鲜明,思想内涵深刻,才能生成内在张力,从而成为小说文本的顶梁柱和主心骨。D.情节是人物在活动轨迹中最能储备能量和爆发能量的着力点,每一个情节都在为下一个情节提供叙事动力,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情节,延展性强,闪耀着匠心独运的艺术灵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语言、人物、情节融为一体,共同作用,才能使小说更有张力;若各行其道,则无法保证小说的终极使命完成。B.离开了叙事伦理和性格逻辑的统领,小说中的各色人等可能不会生成与其自身相吻合的内在张力。C.小说的张力大小、强弱和小说优劣有关,小说张力的存在与否则和人们是否对其进行阅读有关。D.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些伟大作品包含了遗憾和不完整,这些作品更能调动读者的参与度。3.下列对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留待引用老子关于器物的“有”“无”的论述,论证作家的作品中的“无”,即省略或“留白”的作用。B.留待从创作技巧的角度论证小说张力与“省略”或“留白”的关系,认为这种技巧不光是作家的认知,更是一种能力。C.留待的说理通俗易懂,如第三段采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作品的省略或“留白”就是一个剔除多余物、使作品产生张力的过程。D.留待运用比喻论证,将作家的作品喻为“器”,将有用的部分喻为“无”,论证省略或“留白”恰恰有让读者感受到文字背后的东西的作用。4.根据材料二,为“省略”下定义。(4分)▲5.结合材料一,谈谈张力在小说《百合花》中是如何表现的。(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回乡记江子⑴我的伯父曾水保在赣江以西是个颇有些名声的农民。他是我的故乡下陇洲村老曾家庆字辈的老大,是村里管着电力的师傅,是掌握了多种生活技能的能人……反正,是十里八村的乡亲们离不开的一个人。(2)可伯父还隐藏了另一个身份。他家的箱底,还压着属于他的一张中专学校的文凭。他是怎么从一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变成一个土里刨食的农民的?(3)五十多年前,高中毕业、心智过人的伯父,考入了一所地区主办的四年制中专学校。在四年的时间里,伯父担任了学生会文体部长之职,并且品学兼优。对这样优秀的学生,人人都认为会有一个好前途在等着他。据说已有消息传出,学校有让他留校的打算。即使留校不成,他成为县农业局技术干部也是毫无悬念的事。那时正当少年的共和国百废待兴,伯父这样优秀的年轻人,正是国家基层最需要的人才。(4)可是伯父做了一个让无数人无比遗憾的选择,回家当了农民。究其原因,乃是伯父有一个极其迂腐固执的过继父亲。我应该称为大祖父的伯父的过继父亲理由可笑至极——延续香火、儿孙满堂。伯父稍有不从他就以死相逼。摊上了这样的父亲,伯父还能怎么样呢?(5)有着忠孝传统观念的伯父只有回乡。这个学习优秀的中专生,也是一个干农活的好手,抄犁打耙样样都拿得起放得下。他像个真正的农民那样,在田地里肩挑手提,挥汗如雨。(6)可只有伯父知道,他没有一分钟忘记自己是一名读书人。他发现他依然是那个执着向往着远方、愿意到更大的世界建功立业的人。那种老死山乡的活法,他以前没有,以后也不想有。伯父经常在月光下走出排灌站,看着不远处那条进出村庄的唯一的路。它如此简陋,坑坑洼洼。它两旁的草丛污秽而蓬勃。可是在伯父眼里,它是可以将他射向远方的一支响箭,是可以渡他到理想彼岸的一根苇草。它的不远处就是繁华的小镇西沙埠,也是千里赣江的一个古老码头。那里岔道众多,可以通往县城、市府、省城,乃至无数有名和无名的远方。(7)之后的日子,在人们的印象里,伯父十分坦然地接受了在家乡当一名农民的命运。他全力投入对一大家子人生活的照料之中。伯父还全力介入村庄的大小事务之中。他是个读书人,在大多数人都是文盲的村子里,他的作用无可替代。在人们的眼里,他多像古老部落里的酋长:个子高大魁梧,皮肤黝黑, 目光坚定,具有强大的道德自律力与场面驾驭力。他赢得了全村人的信赖,比他辈分大的和与他同辈的人都称他为“老大”。(8)岁月无情,转眼就到了二十一世纪。伯父已是古稀之年的人了。伯父以为依他这样的年龄,此生应该再也不会与远方有何瓜葛,却不料,远方正式向他发出了邀请,命运再次给了他出走的机会。(9)这样的机会乃是拜与伯父年轻时不一样的新的时代所赐。随着改革与开放的渐次深入,人们纷纷走出村子,奔向异乡的城市。原本人声鼎沸的村子,顿时变得寂寥起来。伯父的兄弟和儿女们纷纷劝说他到县城生活。伯父思索了一番决定成行。通往城市的那条路本就该是他的路。那座村里无数人抵达的城本就该是他的城。他想,晚年的出行机会,不过是命运给他的一次迟到的补偿。(10)伯父挑了个黄道吉日,租了一辆面包车,和伯母一起踏上了通往县城的路。车开动,他打量着车窗外的世界。那是他憎恨又感恩的乡土,是曾经贫困潦倒却又人声鼎沸、生机勃勃的生命场,是他心怀不甘却又无怨无悔为之服役的灵魂居所。如今,它已衰老。(11)伯父与县城有了一段蜜月期。几个在城里居住的女儿女婿,会隔三岔五地来探望他们。过去曾患难与共的兄弟们,现在经常以做寿、孙辈生日等理由聚会,说着家长里短的闲话。伯父还有了与他中专的同学往来的机会。他们有的当了县长,有的当了局长,也有的做了技术专家。现在他们都已退休,时光消弭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他们似乎重新回到了当年的课堂。(12)可是蜜月期并不长久。伯父慢慢感觉到哪里不正常。他越来越没有精气神。起先他埋怨的是堂哥的家在五楼,每天上下楼让膝盖吃不消,自己在村子里住平房就不存在这种问题。然后他感到他的内心被一种叫空的东西占满了。那是一种类似于被虫子噬咬的难受感觉。那是一种无所事事、一无是处的空,一种寄居他乡、形单影只的空。虽然有那么多熟悉的人,可是伯父依然感到空虚和孤独。他发现在城里的自己对每一个新的一天都不抱期待。(13)伯父决定离开县城,回到赣江以西的家乡。他的兄弟、儿女都无法说服他。回家的消息传出去,他们家就重新恢复了热闹。那些家里老鼠咬断了电线的人来寻他,婚丧嫁娶挑选吉日吉时的人来寻他,打工挣了钱在家里盖房要选个好风水的人来寻他。大年初一,他坐在曾家祠堂的首席位置,面前是摊开的族谱。烛光摇曳,香烟袅袅,鞭炮声不断,他在人们恭敬的目光里,郑重地手执毛笔,把去年曾姓新出生的男娃的名字和生辰八字书写在族谱相应的空白处。这几乎是村庄最为庄严的时刻。(14)伯父走在村庄的屋头巷尾。他已经老了,走路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他的背驼了不少,可他的脚步是有劲儿的,那是走在自家地里的感觉。他的表情也不再是城里居住时的牺惶虚弱,而是有着老酋长巡视自己领地时的坚定与慈悲。(15)他知道,不管那些离开村庄的人走得有多远,离开时怀着怎样的决绝,只要村庄还在,他们最终都会回来。这里是他们的根,是他们埋下祖宗、存放族谱、记录血脉缘起与绵延的地方。他留守在这里,就是要看着他们一个个回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伯父拥有中专文凭,品学兼优,却出于过继父亲的逼迫,选择回家当了农民,表明伯父有深受忠孝传统观念影响的一面。B.伯父全力投入对一大家子人生活的照料之中,并全力介入村庄的大小事务之中,赢得了全村人的信赖,因为伯父坦然接受了在家乡当一名农民的命运。C.“他的内心被一种叫空的东西占满了”,表现了伯父在城市找不到归属感,城市的生活让他感到空虚和孤独。 D.作品在伯父渴望离乡,最后又选择回乡的世相民情的记述中,展示了乡村驳杂斑斓的社会面貌,表现了中国农村人生存的真实现状。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伯父与县城有了一段蜜月期”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形象说明伯父一开始很快适应了县城的生活,并享受这种生活。B.文章两处以“酋长”形容伯父,前后呼应,表明伯父出众的领导才能,赢得了全村人的信赖和尊敬。C.伯父回乡后的“坚定与慈悲”与他在城里居住时的“牺惶虚弱”形成对比,表明从乡村离开的伯父,从来没有真正从乡村退场。D.文章后面写到“改革与开放的渐次深入”,照应了前文“少年共和国”,将对个人命运与乡村面貌的书写,放入到国家发展的时代背景中。8.“车开动,他打量着车窗外的世界。那是他憎恨又感恩的乡土”,如何理解“憎恨又感恩”?(4分)▲9.某读书小组要以“出走•返回•乡愁”为关键词写一则文学短评,请你帮该小组拟写短评思路。(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节选自韩愈《师说》)材料二: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牟尼佛指骨一节三十年一开塔开则岁丰人泰。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然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 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乃贬为潮州刺史。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怀。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凤翔法门寺A有护国真身塔B塔内C有释迦牟尼佛D指骨一节E三十年F一开塔G开则岁丰人泰。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惑,指“有疑难问题”,与“惑而不从师”句中的“惑”,词义用法相同。B.古文,是指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跟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古文”,含意相同。这类古文刚健质朴,与绮丽柔靡的骈体文不同。C.第,科举考试的等级,文中指进士科第,其意和“书香门第”“次第花开”的“第”都不相同。D.谥,谥号,韩愈的谥号为“文”,因而后世常常称他作“韩文公”,“文”是对韩愈生前的高度褒善。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高度肯定,也是针砭时弊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以此倡导从师学习。B.韩愈虽然批判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但他认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智慧不及士大夫之族。这是他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认识局限。C.韩愈正直敢谏,也曾因此多次被贬。曾言辞激烈地反对王公士庶过分地追随佛教,也因此触怒皇帝,差点被处以极刑,后来就直接被贬到江陵任掾曹。D.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待人不因荣辱沉浮而态度有别。他为年轻时好友孟郊、张籍跟公卿说好话推荐;在仕途通达显贵时,仍跟往昔一样与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2)韩愈上忤尊听,然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14.柳宗元说“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结合材料二概括能体现韩愈“不顾流俗”品格的具体事例。(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幽居翁卷 蓬户掩还开,幽居称不才。移松连峤土①,买石带溪苔。药信仙方②服,衣从古样裁。本无官可弃,何用赋归来。【注】①峤:jiào,指山道。②仙方:神仙所赐的成仙丹药。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蓬户掩还开”交代了诗人居所简陋,生活随意;“幽居称不才”是诗人自谦,实为诗人隐居不仕的志趣追求。B.颔联“连峤土”“带溪苔”运用白描手法,用词简练自然,状写了野逸清瘦的田园之趣。C.颈联注重字句的锤炼和对偶声韵,写出诗人思仙慕古的生活乐事,表现了超然于世的人生追求。D.尾联以反诘作结,强调了“本就没有官职可弃”的无奈,为什么还要写文章来表达归来之志呢。16.翁卷诗追求“贵精不求多,得意不恋事”的创作准则,诗风平易,简约中有一份清淡的韵味,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劝学》中荀子阐明人的“天性”不同,要善于借助外物的道理的句子是:“▲,▲”。(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句写出了水的清澈,猿声的凄凉;杜甫《登高》中的“▲”句写出了他常年“客居”的漂泊人生。(3)“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自然现象,在古诗词中,诗人常借“风”的意象表达丰富的情感,请写出两句含“风”意象的诗句:“▲”和“▲”。三、语言文字运用及基础知识考查(共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的印象。那时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搏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他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在1961年7月某日的下课铃声响过之后,那个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的袁隆平,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采用常规法培育出来的早稻常规品种正在勾头散籽,呈现一派丰收景象。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菀形态特异、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三句或以上的短句,可以适当增删个别词语,保留全部信息。(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电视剧《最后生还者》中,真菌感染人类的故事情节并非毫无科学依据。自然界中的确有一种名为“偏侧蛇虫草菌”的真菌,能侵入并控制蚂蚁的大脑,操控蚂蚁的行为,从而找到适宜自己生长和传播的环境。幸运的是,与蚂蚁的大脑不同,人类有血脑屏障,①。不过少数真菌却还是可以突破血脑屏障。②,就可能引发脑膜炎,导致身体发热、头痛、颈部僵硬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呕吐畏光甚至精神错乱。脑膜炎的致死率取决于治疗感染的速度,以及患者自身免疫力的强弱。此外,科学家还发现,一种名为“白色念珠菌”的真菌能在入侵脑组织后导致大脑的记忆功能异常,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风险。但一般来说,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很好地预防真菌感染,这主要归功于我们的体温。大多数真菌喜欢的温度是20~30℃,而我们的体温约为36.5℃,因此,③。然而,科学家担心,全球变暖将促使真菌适应更高的温度,并诱发更多变种,从而增加未来感染真菌的风险。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白色念珠菌”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B.“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D.要做移植手术,首先要有心脏,但目前心脏“供不应求”,因此许多病人失去了治疗的机会。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歌曲中,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对音乐的表现力和传达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同的音调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高调让人听起来显得明亮欢快、高亢振奋,低调则给人一种低沉柔和、浑厚庄重的感觉。但高调、低调错乱了就会跑调,歌曲就难听了。歌曲因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才和谐优美动听。人生如歌,高调与低调是不同的行事风格和生活态度。有人说高调的人自信张扬却又容易狂妄自大,有人说低调的人沉稳踏实但又趋于保守退让。但清华大学秦晖老师却说:“高调再高,苟能律己,慎勿律人,高亦无害。低调再低,不逾底线,若能持守,低又何妨。”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政治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物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英语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台金七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数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4 05:30:03
页数:12
价格:¥2
大小:3.79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