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考版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语言文字天天练题组六练习33语言综合 修辞手法 语句补写 结论推断 概念释义(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

2/3

剩余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练习33 语言综合+修辞手法+语句补写+结论推断+概念释义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我曾思考过生命。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 ①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1)向下奔注,激起一川白雪,一路向前。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a疾风卷起他,大雨击打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他又多了许多新生的力量……直到有一天,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消融了,归化了!可是,也许有那么一天,他会再从海上淅沥的雨点中升起,b蓬蓬勃勃,潇潇洒洒,又形成一道江流吧?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命力,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破壳而出。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便开出满树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飞翔喧闹。c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2)直到冬天的朔风把他的枯黄卷落吹走……终于有一天,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消融了,归化了!可是,也许有那么一天,他会再从地下微小的果仁中破裂出来,饮几滴雨露,沐几缕春阳,d又长成一棵小树吧?所以,生命中 ② 。在快乐中我们要预见痛苦,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守望快乐,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                                                                        2.阅读以上文段,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a处“疾风”应该换成“急风”,这样能更好地体现暴风的猛烈。B.b处“蓬蓬勃勃,潇潇洒洒”的逗号应该换成顿号,表示并列。C.c处“长到最茂盛的中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生命的蓬勃。D.d处的问号包含了不确定的语气,表现对新生的期许和赞美。3.请从修辞的角度分别赏析文中(1)(2)处画横线的两句话。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片段一和片段二,完成题目。片段一:人类的行为正在改变着地球气候,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一种趋势,科学家和环境保护组织不断发出警告:如果我们不立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那么人类总有一天会毁灭地球,无法继续生存下去。“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手段一是碳封存,二是碳抵消。与之相关的概念“碳中和”的提出为人类解决气候变暖这一难题提供了方向。片段二: 4.由片段一可以推出的结论为(  )A.如果人类要保护环境以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就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行动。B.如果人类不能继续生存在地球上,必定是没有立刻开始保护环境。C.只要我们立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就能阻止气候变暖,人类就能在地球上继续生存。D.要想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保护人类自身,就必须防止气候变暖。5.结合片段一和片段二,简要解释“碳中和”这一概念。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答:                                                                                                            练习33 语言综合+修辞手法+语句补写+结论推断+概念释义1.答案:①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②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2.D A项疾风是猛烈的风,意义侧重在“猛烈”;“急风”强烈而突然的风,意义侧重在“突然”,此处不能调换;B项并列成分作谓语,只能用逗号;C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3.答案:(1)句是借喻,用白雪比喻洪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花的洁白以及水势浩大。(2)句是借代,用“枯黄”代指落叶,以特征代本体,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落叶的特征,充满画面感。4.A B项“如果……必定……”太过绝对;C项的“只要……就能……”太过绝对;D项防止气候变暖与原文所说气候变暖已成为一种趋势矛盾。由片段一“如果我们不立刻行动起来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那么人类总有一天会毁灭地球,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可知,我们要在地球上继续生存下去,就要保护环境,阻止气候变暖,“阻止气候变暖”就是正确的认识和行动。可见如果人类要保护环境以在地球上继续生存,就要有正确的认识和行动,所以A推导的结论是正确的。 5.答案:示例一:碳中和就是把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人为或自然的方式充分吸收,使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净值为零。示例二:碳中和是指把人类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当中产生的以二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温室气体,通过人为或自然的方式(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充分吸收,使碳排放和碳吸收相等。示例三:碳中和是指把人类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当中产生的以二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温室气体,通过封存或抵消的方式充分吸收,使碳排放和碳吸收相等。解析:根据片段二中的文字可得出“人类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当中会产生以二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温室气体”,根据片段二中的文字“同时,植物会吸收温室气体,植物吸收的温室气体总量,叫碳吸收量”可得出“通过人为或自然的方式充分吸收”,根据片段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手段一是碳封存,二是碳抵消”可得出“通过封存或抵消的方式充分吸收”,根据片段二中的文字“想办法让碳排放=碳吸收,就叫碳中和”可得出“碳中和就是使碳排放和碳吸收相等或使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净值为零”。根据以上关键信息,可解释“碳中和”这一概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12-23 12:05:02 页数:3
价格:¥2 大小:275.0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