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泸县四中高2023级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1~7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8~11题有多个选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得5分,不全得3分,有错选或不选得0分,共48分)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非常大的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看成质点B.乒乓球比赛中研究选手发球技巧时,可以把乒乓球看成质点C.质点就是一个体积非常非常小的点D.质点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是不存在的【答案】D【解析】【详解】A.非常大的物体在一定情况下也能看成质点,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比较,地球的形状和体积可以忽略,地球此时能够看为质点,故A错误;B.乒乓球比赛中研究选手发球技巧时,乒乓球的形状和体积不能够忽略,此时乒乓球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C.质点不一定是一个体积非常非常小的点,看为质点的物体的体积也可能很大,例如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与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比较,地球的形状和体积可以忽略,地球此时能够看为质点,故C错误;D.质点是为了简化研究问题而人为设定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是不存在的,故D正确。故选D。2.下列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B.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其加速度一定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其加速度一定越大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发生变化,其速度方向一定发生变化【答案】C 【解析】【详解】A.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如火箭点火将要升空时,故A错误;B.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但时间大小未知,其加速度不一定大,故B错误;C.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其加速度越大,故C正确;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发生变化,但速度方向不一定发生变化,故D错误。故选C。3.如图所示,物体A置于水平地面上,力F竖直向下作用于物体B上,A、B保持静止,则物体A的受力个数为(  )A.3B.4C.5D.6【答案】B【解析】【详解】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整体受重力、地面对A的弹力、推力F三力平衡,所以A与地面之间没有摩擦,再对A进行受力分析:重力、地面的支支持力、B对A的压力,B对A沿接触面向下的静摩擦力;所以A受四力作用。故选B。4.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如图所示,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实验放大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B.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小球运动距离的测量C.通过对斜面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D.根据斜面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B.伽利略时代,没有先进的测量手段和工具,为了“减小”重力作用,采用斜面实验,其实就是为了使物体下落时间长些,便于时间的测量,减小实验误差,故AB错误;CD.根据实验结果,伽利略将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但不能进行直接的计算,故C错误,D正确。故选D。5.如图所示,质量为m=2kg滑块放在水平面上,t=0时刻给滑块以水平向右的初速度、同时在滑块上施加一水平向左大小为F=6N的外力,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已知滑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滑块所受的摩擦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能正确的是(  )A.B.C.D.【答案】D【解析】【详解】从t=0开始滑块以一定初速度v0向右滑行时,滑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为Ff1=-μmg=-8N 滑块的最大静摩擦力Fm=μmg=8N因为F<Ffm,所以当滑块的速度减小到零时,滑块将停止运动,受到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滑块受到的静摩擦力Ff2=F=6N选项D正确,ABC错误。故选D。6.“折返跑”是一种常见的训练方式。如图,在某次“20m折返跑”训练中,某同学加速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4.0m/s2,最大速度为8m/s;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其减速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8.0m/s2;返回终点时速度可以不为零。若该同学在加速和减速阶段的运动均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为使自己来回时间最短,则该同学的v-t应是(  )A.B.C.D.【答案】B【解析】【详解】CD.分析同学的运动情况,开始匀加速达到最大速度的时间匀加速运动的位移 匀减速运动的位移根据x1+x2=8m+4m=12m<20m故同学要先加速后匀速,再减速到零,故CD错误;AB.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与减速阶段的加速度不等,故A错误,B正确。故选B。7.如图,MN是一段倾角为的传送带,一个可以看作质点,质量为的物块,以沿传动带向下的速度从M点开始沿传送带运动。物块运动过程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取,则(  )A.物块最终从传送带N点离开B.传送带的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C.物块沿传送带下滑时的加速度D.物块将在5s时回到原处【答案】D【解析】【详解】AB.从图象可知,物体速度减为零后反向向上运动,最终的速度大小为1m/s,因此没从N点离开,并且能推出传送带斜向上运动,速度大小为1m/s,故AB错误;C.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物块沿传送带下滑时的加速度故C错误; D.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面积表示位移,由图可知,时,物块的速度为0,之后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所以物块沿斜面向下运动的位移到时,物块沿斜面向上加速运动的位移物块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的时间所以物块回到原处的时间故D正确。故选D。8.关于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但静止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B.静止物体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但运动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C.正压力越大,摩擦力可能越大,也可能不变D.摩擦力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在一直线上,也可能与速度方向不在一直线上【答案】CD【解析】【详解】AB.静摩擦力存在于相对静止的两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力存在于相对运动的两物体之间,则运动物体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作用,静止物体也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故AB错误;C.滑动摩擦力大小一定与压力成正比,正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而静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没有直接关系,正压力越大,静摩擦力可能不变.故C正确;D.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与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如物体轻轻放在匀速运动的水平传送带上,在开始阶段,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但两者也可以不在一直线上,比如:放在正在加速车厢壁的物体.故D正确;9.在汶川地震发生后的几天,通向汶川的公路非常难走,一辆救灾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刚运动了8s,由于前方突然有巨石滚在路中央,所以又紧急刹车,经4s停在巨石前。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之比B.加速、减速中的加速度之比C.加速过程比减速过程速度变化快D.加速过程比减速过程速度变化慢【答案】AD【解析】【详解】AB.由加速度公式可知加速过程和减速过程同样的速度变化量,但加速和减速所用时间比为2:1,所以加速、减速的加速度之比为1:2,故A正确,B错误;CD.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由上可知加速过程比减速过程速度变化慢,故C错误,D正确。故选AD。10.如图所示,可看作质点的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均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位置“1”时小球的速度为零B.小球在位置“4”的速度为C.小球的加速度D.位置“5”到小球由静止释放的位置的距离为【答案】BD【解析】 【详解】A.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比为1:3:5,而题目中位移比为2:3:4,故位置1不是初始位置,位置“1”时小球的速度不为零,A错误;C.由图可知1、2之间的距离为2、3之间的距离为3、4之间的距离为4、5之间的距离为由于即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差等于恒量,故根据可求解出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C错误;B.因为位置“4”所处的时刻是位置“3”和位置“5”所处的时刻的中点时刻,故B正确;D.位置3到初始释放点的距离为位置“5”到小球由静止释放的位置的距离为D正确。故选BD。11.如图所示是A、B两个物体的速度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B.开始4s内A的速度一直小于B的速度C.t=4s时,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D.A、B物体都做加速运动【答案】BC【解析】【详解】A.由题图可知,两物体的速度均沿正方向,故运动方向相同,故A错误;B.前4s内A的速度一直小于B的速度,故B正确;C.t=4s时,两图像相交,表示A、B两物体的速度相同,故C正确;D.由图像可知,A物体做加速运动,B物体做减速运动,故D错误。故选BC。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二、实验题(共14分)12.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测定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重力加速度大小(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1)打出的纸带如图2所示,可以判断实验时重物连接在纸带的__________端(选填“左”或“右”)。(2)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物体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所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2。(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①.左②.1.17③.9.75 【解析】【详解】(1)[1]重物做加速运动,点迹间隔增大,可以判断实验时重物连接在纸带的左端;(2)[2]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大小为[3]重力加速度大小为1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某小组已有的实验仪器如图甲所示,则该小组还缺少的仪器有______,该小组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步骤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的拉橡皮筋,使结点伸长到O点(图乙),记录左边细线的方向Oa和测力计的读数F1=1.50N和右边细绳的方向Ob。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请读出示数F2=___N;步骤二: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使结点与O点重合,记录此时细绳方向Oe和测力计的读数F=2.50N;步骤三:取下白纸,根据记录数据在白纸上作图。请你在答题纸相应的区域内,选定一个合适的标度,用力的图示法作出F1、F2和F的图示;______步骤四:用虚线把F的箭头端分别与F1、F2的箭头端连接,分析F和F1、F2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答案】①.刻度尺②.2.0N③.见解析【解析】【详解】[1]数据处理时需要画直线,作出力的图示,所以还需要刻度尺。[2]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0N。[3]选定的标度为0.5N,根据各力的大小作出的力图如下 三、计算题(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3个小题,14题10分,15题12分,16题16分,共38分)14.如图所示,一重为50N的木块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某瞬间在水平方向上同时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推力、的作用,其中,。已知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问:(1)此时木块能否被推动;(回答“能”或“不能”即可)(2)若当只将撤去时,求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3)若当只将撤去时,求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答案】(1)不能;(2)10N,方向向右;(3)20N,方向向左【解析】【详解】(1)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则fm=μG=0.4×50N=20N因为F1-F2=25N-10N=15N<fm所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不能被推动。(2)当只将F1撤去时,因为F2<fm,所以物体在F2的作用下仍然处于静止,则f2=F2=10N,方向向右(3)当只将F2撤去时,因为F1>fm,所以物体将滑动,所受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则有f3=fm=20N方向向左。15.在平直的公路上,一辆小汽车正以2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20m处,一辆以v货=10m/s的速度匀速前进的箱柜货车的后门打开,这时小汽车立即以a=2m/s2的加速度追赶,不计车长, 则:(1)在小汽车追上货车前,两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小汽车何时追上货车;(3)追上货车时小汽车的速度有多大。【答案】(1)36m;(2)10s;(3)22m/s【解析】【详解】(1)在小汽车追上货车前,两车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大,设经过时间速度相等,即解得这段时间内小汽车位移货车位移两车的最大距离是(2)设小汽车经过时间t2追上货车,则小汽车位移货车位移联立解得或(舍去)(3)追上货车时小汽车的速度 16.如图所示,弹簧一端与一小物体相连,另一端悬挂于天花板上的O点,小物体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的A点,O、A在同一竖直线上且相距12cm,弹簧恰好处于原长。现对物体施加水平向右缓慢增大的拉力F,当F1=9N时物体处于与A相距9cm的B点;继续缓慢增大拉力,当物体处于与B相距7cm的C点时,小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不计弹簧重力,g=10m/s2,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求:(1)弹簧劲度系数k;(2)小物体的质量m。【答案】(1);(2)【解析】【详解】(1)在B位置时,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弹簧长度弹簧与水平面的夹角为,则由几何关系有设物体在B点时。弹簧的拉力为,对小物体受力分析,有解得弹簧的劲度系数(2)设物体在C点时。弹簧的拉力为,弹簧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由几何关系可得弹簧的弹力 则对小物体受力分析有解得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物理
发布时间:2023-12-19 10:35:02 页数:14
价格:¥2 大小:959.2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