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六安一中2023年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答案】D【解析】【详解】A.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是指八月的秋风把屋上的茅草卷走,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是指梅花比不上雪的白,而雪却比不上梅花的香气浓,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指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将石头开采出来,烈火焚烧若等闲过程中包含着: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2.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胶体的制备:将饱和溶液逐滴加到沸水中,边加边搅拌至液体呈红褐色B.溶液与胶体不同的本质原因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C.用渗析的方法可以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NaClD.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的原理是利用了胶体带电,加入电解质使胶体聚沉【答案】C【解析】【详解】A.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继续加热煮沸至溶液变为红褐色即得Fe(OH)3胶体,制备过程中不能搅拌,否则会引起胶体聚沉,故A错误;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大小,故B错误;,C.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因此可用渗析法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NaCl,故C正确;D.豆浆是胶体,胶体遇电解质发生聚沉,利用了胶体的性质,但胶体本身不带电,某些胶粒带电,故D错误;故选:C。3.溶液X是NaOH溶液和稀硫酸两者之一,甲、乙、丙三种试剂是Na2CO3溶液、Ba(NO3)2溶液、NH4C1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产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合理的是加入试剂甲乙丙实验现象有气泡冒出无明显现象产生白色沉淀A.X是NaOH溶液B.甲是Na2CO3溶液C.乙是Ba(NO3)2溶液D.丙是NH4Cl溶液【答案】B【解析】【分析】氢氧化钠与Ba(NO3)2、Na2CO3不反应,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钠、氨气和水,可观察到有气泡冒出,稀硫酸与Ba(NO3)2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稀硫酸和Na2CO3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有气泡冒出,稀硫酸和NH4C1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故无色溶液X为稀硫酸,甲为Na2CO3溶液,乙为NH4C1溶液,丙为Ba(NO3)2溶液。【详解】A.由分析可知,X是稀硫酸溶液,故A错误;B.由分析可知,甲Na2CO3溶液,故B正确;C.由分析可知,乙为NH4C1溶液,故C错误;D.由分析可知,丙为Ba(NO3)2溶液,故D错误;故选B。4.为探究某久置样品的成分,某兴趣小组依次进行了有关实验。实验1:将样品完全溶于水,产生大量气泡实验2:向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实验3: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体产生实验4:将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实验1:B.实验2:C.实验3:D.实验4:【答案】C【解析】【详解】A.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离子方程式为,A正确;B.久置可能与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最终生成,向溶液中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正确;C.由选项B分析知,白色沉淀为,向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D.由选项C分析知,产生的气体是CO2,将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故选C。5.某混合溶液中含有离子种类及其数目(不考虑水的电离)如下表:所含离子Ba2+Fe2+M数目42c6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M为OH-,则c=4B.M可能为Cl-C.若c为6,M可能为D.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能生成Mg(OH)2沉淀【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溶液中阳离子带有的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带有的负电荷总数相等,结合离子之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分析判断。【详解】A.若M为OH-,则根据电荷守恒可知4×1+6×1=2×2+2c,解得c=3,A错误;B.若M为Cl-,由于Cl-与Ba2+、Fe2+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当c=2,符合电荷守恒,B正确;C.由于溶液中含有Ba2+、Fe2+,与Ba2+、Fe2+会发生沉淀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因此溶液中不可能含有,即M不可能为,C错误;D.若M离子为Mg2+,无论Fe2+数目是多少,都违背溶液中电荷守恒,因此M只能为阴离子,不可能是Mg2+,因此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不可能生成Mg(OH)2沉淀,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6.下图是某同学总结的硫酸氢钠溶液的部分化学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性质①说明溶液中存在电离:B.性质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性质③中反应生成的气体是,该反应本质上属于置换反应D.以上性质说明溶液具有酸的通性,在某些反应中可以代替稀【答案】B【解析】【详解】A.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溶液呈酸性,说明能电离出,A项正确;B.与反应,还存在与的反应,B项错误;C.与Zn反应本质上是Zn与反应生成锌离子和氢气的置换反应,C项正确;,D.从四个反应可以看出溶液具有酸的通性,D项正确。故选B。7.根据下列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I2+SO2+2H2O=H2SO4+2HI②2FeCl2+Cl2=2FeCl3③2FeCl3+2HI=2FeCl2+2HCl+I2,有关物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的顺序是A.Fe2+、I-、Cl-、SO2B.Cl-、Fe2+、SO2、I-C.SO2、I-、Fe2+、Cl-D.I-、Fe2+、Cl-、SO2【答案】C【解析】【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先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每个反应中的还原剂及还原产物,然后利用还原性大小比较方法分析判断。【详解】在①I2+SO2+2H2O=H2SO4+2HI中,SO2最还原剂,I-是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SO2>I-;在②2FeCl2+Cl2=2FeCl3反应中,还原剂是Fe2+,还原产物是Cl-,故还原性:Fe2+>Cl-;在③2FeCl3+2HI=2FeCl2+2HCl+I2反应中,还原剂是I-,还原产物是Fe2+,所以还原性:I->Fe2+;故上述物质中还原性大小关系为:SO2>I->Fe2+>Cl-,故合理选项是C。8.关于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还原产物只有B.氧化剂是和C.每消耗11个,反应转移120个电子D.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个数之比为5:6【答案】D【解析】【分析】P4→Cu3P,P4→H3PO4,P4中P元素由0价部分降低到-3价,部分升高到+5价,则P4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H3PO4为氧化产物。CuSO4→Cu3P,CuSO4中Cu元素由+2价降低到+1价,则CuSO4作氧化剂,Cu3P为还原产物。【详解】A.根据分析,还原产物只有Cu3P,A正确;B.根据分析,氧化剂是P4和CuSO4,B正确;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消耗11molP4,反应转移120mol电子,则每消耗11个,反应转移120个电子,C正确;D.根据分析,H3PO4为氧化产物,Cu3P为还原产物,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20=6:5,,D错误;故选D。9.下列对陈述Ⅰ、Ⅱ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均正确的是选项陈述I陈述Ⅱ判断A氯气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氯气具有漂白性Ⅰ对;Ⅱ对;有关系B向包有的脱脂棉通入气体,脱脂棉燃烧与的反应是放热反应Ⅰ对;Ⅱ对;有关系C漂白粉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漂白粉中的与空气中的、反应产生Ⅰ对;Ⅱ对;有关系D除去中少量HCl杂质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溶液可与HCl反应Ⅰ对;Ⅱ对;有关系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A.氯气溶于水能产生HClO,具有漂白性,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但是氯气本身不具有漂白性,所以Ⅰ对,Ⅱ错,故A错误;B.用洁净的玻璃管向包有的脱脂棉滴水,发生反应,脱脂棉燃烧,说明该反应放热,故Ⅰ对,Ⅱ对,且有关系,故B正确;C.漂白粉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是次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不反应,Ⅰ对,Ⅱ错,故C错误;D.除去中少量HCl杂质可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二氧化碳、HCl和碳酸钠均反应,Ⅰ错误,D错误;故选B。10.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工艺过程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气体X是NH3B.“吸收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C.“煅烧”说明纯碱的热稳定性好于NaHCO3D.滤液中溶质只含有NH4Cl【答案】D【解析】【分析】向饱和食盐水依次通入氨气、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过滤得到含氯化铵的滤液和碳酸氢钠固体,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气体X是氨气,故A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吸收②发生反应方程式:,故B正确;C.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说明纯碱的热稳定性好于NaHCO3,故C正确;D.滤液中溶质除了含有NH4Cl,还含有碳酸氢钠和氯化钠,故D错误;答案选D。11.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通入或加入适量X,通入或加入X的质量与溶液导电能力(用电流强度Ⅰ表示)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a:X可能为HCl气体B.曲线b:X可能为固体C.曲线c:X可能为固体D.曲线d:X可能为水【答案】C【解析】,【详解】A.通入HCl气体,不反应,溶液中有HCl=H++Cl-,则溶液中自移动的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能力增强,A正确;B.加入硫酸钡固体,不反应,且硫酸钡为白色沉淀,不溶于水,则溶液中自移动的离子浓度不变,溶液导电能力不变,B正确;C.加入氯化钡固体,不反应,但BaCl2=Ba2++Cl-,则溶液中自移动的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能力不会下降,会增强,C错误;D.稀硫酸中存在:H2SO4=2H++SO42-,加水,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能力减弱,D正确;故选C。12.下列实验中,对应的操作、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向溶液中加入一小块钠产生无色气泡,溶液底部有蓝色沉淀生成Na不会直接与溶液中的反应B用洁净铂丝蘸取某固体,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该固体一定为钠盐C将干燥的氯气通过盛有鲜花的集气瓶鲜花颜色褪去氯气具有漂白性D向盐酸中加入少量白色粉末R产生大量气泡白色粉末一定是碳酸盐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A.钠和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无色气体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Na不会直接与溶液中的反应,A正确;B.火焰呈黄色,该固体可能为钠盐,也可能为钠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B错误;C.红色的鲜花虽然是放入盛有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但由于鲜花中含有水分,氯气和水生成漂白性的次氯酸使得鲜花褪色,不能说明氯气具有漂白性,C错误;,D.产生大量气泡,则白色粉末可能为碳酸盐或碳酸氢盐,D错误;故选A。13.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可能含NaCl、、、,现做如下实验:(1)取少量固体溶于水,振荡,有白色沉淀产生(2)向(1)中的浊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3)取少量(2)中的溶液滴入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A.NaCl、、B.NaCl、、C.NaCl、、、D.、【答案】D【解析】【详解】(1)取少量固体溶于水,振荡,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应为BaSO4、BaCO3中的一种或两种,说明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Ba(NO3)2,Na2SO4和Na2CO3两种物质中至少含有一种;(2)向(1)中的浊液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完全溶解,有气泡产生,说明沉淀中只含BaCO3,无BaSO4,则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Ba(NO3)2和Na2CO3,一定不含Na2SO4;(3)取少量(2)中的溶液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为AgCl,由于(2)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引入了Cl-,因此不能确定白色固体中是否含NaCl;综上所述,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Ba(NO3)2和Na2CO3,一定不含Na2SO4,可能含有NaCl;综上答案选D;14.某无色溶液X可能含有:、、、、、、、中若干种,且各离子浓度相同,为确定其组成,依次进行下列实验。①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A产生;微热,闻到刺激性气味。②过滤①中的混合物,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B产生,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根据上述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X中一定含有、、,可能含有B.溶液X中是否含有、需要通过焰色反应确定C.白色沉淀A和白色沉淀B都是纯净物,D.溶液X中一定没有,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答案】C【解析】【分析】由取少量溶液X,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A产生可知,X溶液中一定含有镁离子,一定不存在镁离子;微热,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X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由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B产生,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X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一定不含有钡离子;由各离子浓度相同,结合离子共存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氯离子,不含有钠离子和钾离子,则X溶液中一定含有镁离子、铵根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一定不含有钾离子、钠离子、钡离子,碳酸根离子,沉淀A为氢氧化镁、沉淀B为硫酸钡。【详解】A.由分析可知,溶液X中一定不含有碳酸根离子,故A错误;B.由分析可知,溶液X中一定不含有钾离子、钠离子,故B错误;C.由分析可知,沉淀A为氢氧化镁、沉淀B为硫酸钡,都是纯净物,故C正确;D.由分析可知,溶液X中一定含有氯离子,故D错误;故选C。15.已知:i:____________;ii:与浓盐酸反应可产生氯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氧化性:B.C.每生成10个,该反应转移电子为7个D.反应ⅱ中,表现还原性的HCl与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之比为5:8【答案】C【解析】【分析】Mn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7价,则Mn2+作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Mn;Bi元素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3价,则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Bi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及电荷守恒,反应为;KMnO4与浓盐酸反应可产生氯气,说明作氧化剂,氯气为氧化产物;【详解】A.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氧化性,则氧化性:,A正确;,B.根据分析,,B正确;C.根据反应可知,每生成7molH2O,转移电子10mol,则每生成10个,该反应转移电子为个,C错误;D.反应ii中反应方程式:,16分子HCl转化10分子的HCl发生氧化反应,故其中还原性的HCl与参加反应的HCl之比为10:16=5:8,D正确;故选C。16.向Na2CO3、NaH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盐酸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a点对应的溶液中:Na+、OH-、SO、NOB.b点对应的溶液中:K+、H+、MnO、Cl-C.c点对应溶液中:Na+、Ca2+、NO、Cl-D.d点对应的溶液中:Cl-、NO、Fe2+、Mg2+【答案】C【解析】【分析】向Na2CO3、NaHCO3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依次发生反应:+H+=,+H+=CO2+H2O,则a点溶液中含有和,b点全部为,c点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溶液呈中性,d点盐酸过量,溶液呈酸性。【详解】A.a点溶液中含有和,OH-与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b点溶液中含有与氢离子不能共存,且酸性条件下和Cl-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c点恰好完全反应生成NaCl,溶液呈中性,四种离子都能大量共存,C正确;D.d点溶液呈酸性,酸性条件下,与Fe2+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2分)17.现有以下物质:①晶体②熔融KCl③固体④液态HCl⑤蔗糖⑥Fe⑦⑧⑨固体⑩澄清石灰水(1)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2)查阅资料知:亚硝酸钠()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盐,因其外观和食盐相似容易误食中毒。亚硝酸钠加热到320℃以上会分解产生、和,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与溶液反应生成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由于有毒性,将含该物质的废水直接排放会引起水体严重污染,所以这种废水必须处理后才能排放,①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区分固体和NaCl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分别溶于水,用pH试纸检验B.分别溶于水并滴加酸化的溶液C.分别加强热并收集气体检验D.做焰色试验,观察火焰的颜色②误食会导致人体血红蛋白中的转化为而中毒,该过程中表现出的性质与下列___________(填序号)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完全相同。A.B.C.D.③已知能发生如下反应:。反应中HI体现了什么性质:___________。④已知亚硝酸钠可以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用单线桥表示其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答案】17.①.②⑥⑩②.①②③④⑧⑨③.⑤⑦18.①.D②.C③.还原性和酸性④.【解析】【小问1详解】结合物质自身性质可知能导电的有:②⑥⑩;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其属于电解质的有:①②③④⑧⑨;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其属于非电解质的有:⑤⑦;【小问2详解】①A.NaNO2水解显碱性,分别溶于水,用pH试纸检验,可以区分固体和NaCl;B.硝酸银与NaCl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分别溶于水并滴加酸化的溶液,可以区分固体和NaCl;C.加强热亚硝酸钠分解生成氮气和氧气,而氯化钠不分解,分别加强热并收集气体检验,可以区分固体和NaCl;D.二者都含Na元素,做焰色试验,观察火焰的颜色,不能区分固体和NaCl;答案选D;②误食NaNO2会导致人体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则Fe2+失电子变为Fe3+,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NaNO2作氧化剂,体现氧化性,与H2O2表现出的性质相同,即H2O2也体现氧化性;A.,H2O2中氧原子既失电子,又得电子,氧元素的化合价部分升高,部分降低,H2O2体现氧化性和还原性;B.,H2O2中氧原子失电子,化合价升高,H2O2体现还原性;C.,H2O2中氧原子得电子,化合价降低,H2O2体现氧化性;D.,H2O2中氧原子失电子,化合价升高,H2O2体现还原性;,答案选C;③已知能发生如下反应:。反应后生成了盐,体现的的酸性;中I元素化合价从-1价部分升高至0价,体现了还原性;④亚硝酸钠可以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钠,反应化学方程式:。18.从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角度学习、研究物质的性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1)已知高氯酸()是一元强酸,写出高氯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2)某同学研究HCl性质,进行如下预测:①从物质类别上看,HCl属于酸,能与大理石反应,相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②从化合价角度看,HCl具有___________性,能与___________发生反应(填标号)。A.NaClO    B.Fe    C.    D.NaOH(3)某同学用强光照射氯水,同时使用数据采集器采集数据如图。光照新制氯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同学采集的数据是_________(填标号)。A.氯水的pH    B.氯离子的浓度   C.溶液的电导率   D.氧气的体积分数【答案】(1)(2)①.②.氧化、还原③.ABC(3)①.②.A【解析】【小问1详解】已知高氯酸()是一元强酸,则高氯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小问2详解】①HCl属于酸,能与大理石中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②从化合价角度看,HCl中氯元素化合价为-1,能升高,具有还原性,氢元素化合价为+1,能降低,具有氧化性;HCl和次氯酸钠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和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和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气,故选ABC;HCl和氢氧化钠的复分解反应,没有元素化合价改变,不符合题意;【小问3详解】新制氯水中次氯酸见光分解为盐酸和氧气,;生成了强酸盐酸,,故溶液的pH减小;反应后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溶液电导率、氧气含量均增大,故选A。19.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和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1)方法Ⅰ中逐滴加入溶液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鉴别和。(2)方法Ⅱ能鉴别和的现象是___________。(3)方法Ⅲ、Ⅳ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其中加热试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与方法Ⅲ相,比,方法Ⅳ的优点是___________(填字母)。A.Ⅳ比Ⅲ复杂B.Ⅳ比Ⅲ安全C.Ⅳ比Ⅲ操作简便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实验,而Ⅲ不行(4)若加热10.00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混合物质量减少了2.48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5)已知钠在较高温度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该反应后含碳产物是什么?不同的同学提出如下五种猜想:甲认为是C,乙认为是CO,丙认为是,丁认为是CO和,戊认为是,为确定该反应的含碳产物,五位同学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已知:CO能与产生黑色的Pd,可利用该反应检测CO是否存在。请回答下列问题:①实验时,在加热硬质玻璃管之前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②实验开始后,观察到溶液的试管中有黑色物质产生,且充分反应后玻璃直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于水。取所得溶液并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浑浊现象。据此请写出钠在较高温度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答案】(1)不能(2)加入的装置反应后气球更大或加入的装置反应速率更快(3)①.②.D(4)67.2%(5)①.向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段时间的②.【解析】【分析】小问(5)涉及的反应物是金属钠和二氧化碳气体,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碳酸钠和一氧化碳,其中澄,清石灰水检验剩余的二氧化碳,PdCl2溶液检验一氧化碳,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的性质特点分析解答。小问1详解】氢氧化钡和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生成碳酸钡沉淀,故不能鉴别两者;【小问2详解】碳酸钠和稀盐酸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和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加入的装置反应速率更快,且等质量的两者物质,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大于碳酸钠,根据碳守恒可知,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更多,故加入的装置反应后气球更大;【小问3详解】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反应为;方法Ⅳ中同时进行两个实验,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故优点为D.Ⅳ可以做到用一套装置同时进行两个实验,而Ⅲ不行;【小问4详解】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减少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水的质量,完全分解,混合物质量减少了2.48g,则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质量分数为;【小问5详解】①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会和金属钠反应干扰实验,故实验时,在加热硬质玻璃管之前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向硬质玻璃管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排净装置中空气。②由于观察到PdCl2溶液的试管中有黑色物质产生,说明有一氧化碳生成;由于充分反应后玻璃直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于水.取所得溶液并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浑浊现象,说明有碳酸钠生成,故产物是CO和Na2CO3,反应的方程式为。20.“84”消毒液是常见的含氯消毒剂,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在防控新冠疫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制备装置。,已知:。请回答:(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2)B中所加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3)同学甲查阅资料后发现与NaOH的反应会放热,由此他认为NaClO的产率会较低。为此他对装置进行了改进,其改进的措施是___________。(4)同学乙认为该制备装置还存在一个较大的缺点,请你指出___________。(5)为探究NaClO溶液的性质,某兴趣小组进行以下实验:i.取C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ii.将步骤i中蓝色溶液滴入浓盐酸中,蓝色迅速褪去,同时产生少量黄绿色气体。步骤ii中产生黄绿色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6)已知氯气和NaOH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能同时发生反应、。某温度下,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和的混合溶液,经测定反应后的溶液中与的个数比为2:3,则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原子和被氧化的氯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答案】(1)(2)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防止氯化氢与C中氢氧化钠反应,降低次氯酸钠的产率(3)将C装置浸在冰水或冷水浴中冷却(4)缺少尾气吸收装置(5)(6)17:5,【解析】【分析】利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得氯气,经饱和食盐水吸收HCl杂质后得到氯气,再在水浴装置中与氢氧化钠反应可制备NaClO。【小问1详解】A中为实验室制备氯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问2详解】B中所加试剂为饱和食盐水,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防止氯化氢与C中氢氧化钠反应,降低次氯酸钠的产率。【小问3详解】与NaOH的反应会放热,为避免发生副反应生成氯酸钠,可将C装置浸在冰水或冷水浴中冷却。【小问4详解】该制备装置无尾气吸收装置,会造成环境污染。【小问5详解】步骤ii中NaClO与浓盐酸发生归中反应产生黄绿色气体,离子方程式为。【小问6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3-12-17 20:30:02 页数:19
价格:¥2 大小:1.01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