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6
2
/26
剩余2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渝北中学高2024级10月月考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全卷共24个选择题,3个大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2.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3.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4.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据图可知,先秦时期()A.大禹治水的传说不断丰富B.华夏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C.国家统一的趋势已经出现D.儒墨两家的思想趋于融合2.西汉时期对开发边疆的移民,大司农会组织农耕并提供补给,政府还实行假民公田和赋民公田等制度。到东汉,大司农将发展农业的主动权交给了地方政府,豪族在开发农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批流民和欲求保护的自耕农纷纷投靠豪强地主。这一变化()A.改变了传统“重本轻末”思想B.推动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C.加速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D.弱化了对地方政府的控制3.乾隆后期,人口相较于清初猛增两倍至近三亿人,可耕种土地的增长率只有3%左右,却出现“田之归于富户,大约十之五六”“一家而有数千百家之产”的现象。这主要表明()A.赋役改革卓有成效B.土地开垦增长缓慢C.国家治理埋藏危机D.盛世带来致富机遇4.图1、图2分别是中国古代唐宋时期、明清时期的丝织业中心分布示意图。对此变化解释合理的是 A.棉纺织业发展冲击B.受海禁政策的影响C政府强化丝织业控制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5.下图是1843—1865年广州与上海茶叶输出额的对比。该图反映出()A.近代外贸由出超变为入超B.手工制茶业竞争力减弱C.近代经济半殖民地化趋势D.近代民族工业有所发展6.乾隆时期对海外华侨命运“概不闻问”甚至认为其“孽由自作”。1876年后,清政府将华侨视为“华民”“华工”“华商”和“华侨绅商”。1893年,清朝政府准许旅居外国的华民自由回国。这说明当时清政府A.确保了华侨的合法权益B.近代国家观念增强C.旨在唤醒国人民族意识D.统治基础得以扩大7.毛泽东对湖南国民党的组织建设倾注了心力。……他受中共中央的委派,回湖南指导湘区委筹建湖南国民党组织。在他指导下,长沙最先设立国民党支部,接着常德、衡阳也相继设立分支部。对此最为合理的解释是()A.湖南农民运动获得长足发展B.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了革命发展C.当时国共合作属于党外合作D.土地革命的“星星之火”燃遍湖南8.1929年8月《中共闽西特委总结报告》中指出“党城市政策正确,使商人阶级认识革命,尤其使小商人同情革命。过去闽西做了不少破坏城市的行动,此次,我们在永、岩两县,实行保护商店、公买公卖… 一般商人安心营业,尤其是小商人,一旦得到相当利益,对于革命尤其同情。”据此可知,该政策A.有利于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B.坚持了联合资产阶级的方针C.体现了政治与经济同步发展D.保证了近代工商业稳健发展9.陕甘宁边区时期,延安军民把军事训练与民间体育结合起来,开展田径、射击、越障碍、篮球、体操等比赛,并且120师“战斗篮球队”、抗大总校等多次与国民党军队竞技比赛。1942年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曾引起国统区媒体的广泛报道。这说明,延安边区体育()A.扩大了国共合作的范围B.具有全面抗战的战略价值C.推动了竞技体育生活化D.体现体育强国的伟大梦想10.如图是中国东北地区工业指数变化情况。该时期东北工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是A.新中国的成立推动了工业化B.基于国家安全的重点投入C.国家一五计划的着力打造D.生产关系调整释放经济活力11.1965—1966年,中共中央西南局总结出工厂与公社结合的新模式,主要内容为“厂社结合,工农并举,两种所有,分别核算,互相支援,等价交换,大庆大寨,共同发展”。当时,总结和推广这一新模式的意图是()A.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B.消除城乡社会发展的鸿沟C.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D.探索工农协调发展的路径12.上世纪80年代后期,深圳开发区政府计划通过出租土地换取资金,但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当时一位房地产局干部翻遍马列原著,终于找到一段列宁援引恩格斯的话(如下图),之后大多深圳干部通过流利背诵这段语录回复质疑者()这表明当时……住宅、工厂等等,至少是在过渡时期未必会毫无代价地交给个人或协作社使用。同样,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而是要求把地租——虽然是用改变过的形式——转交给社会。A.深圳特区官员思想僵化B.尚未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C.深圳改革强调稳步前进D.体制改革即将进入新时期 13.如图是创作于1989年的漫画《大买主》,图中的“101毛发再生精”是80年代深受消费者青睐的一款生发产品。该作品()A.体现出商业宣传与艺术审美的结合B.反映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显著C.讽刺了经济建设过程中的浪费行为D.意在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关注14.当前,中美建立了90多个对话沟通机制,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高层交流持续进行。中俄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都将对方作为优先合作伙伴。中欧之间形成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A.中国坚持推行多边外交B.大国主导国际社会秩序C.国际组织作用日益减弱D.合作共赢符合国际共识15.《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债务缠身,暴风雨神阿达德摧毁了他的田地,或者洪水冲走了作物,或者由于当年缺水,那块地没有生长谷物-在那一年,他可以不向他的债主归还粮食;他可以暂停履行他的合同,他可以不付那一年的利息。”由此可知,法典A.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体现商品经济要求C.维护民众利益实现阶级调和D.带有人文主义色彩16.罗马共和国中晚期,罗马城盛行“权力支持下的表演”。将军们纷纷用战利品建造公共神庙,又当众向士兵分发战利品;贵族们竞相进行公共演说,还在艺术等领域展示自己和家族的功绩与德性。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自然法精神影响贵族的行为B.平民在政治上具有重要作用C.重视品德成为社会主流价值D.参与公众活动属于贵族职责17.古代世界的经贸往来以及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以下选项中起源于西亚,逐步向希腊、欧洲传播的有() A.大麦、水稻、骆马、造船技术、“零”B.小麦、大麦、山羊、字母文字C.小麦、南瓜、山羊、“浮动园地”、儒略历D.大麦、豆类、牛、冶铁技术、佛教18.下图为世界古代某一帝国的疆域版图,关于该古代帝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B.其商人的商业活动范围遍及世界主要文明区域C.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同时推广希腊文化D.其法律成就对欧洲法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大量类似的誓言出现于中世纪西欧贵族的宣誓仪式中。据此可知当时西欧()A.形成有限王权的封建等级理念B.封君封臣法律上地位平等C.封建依附关系是对领主的束缚D.已经确立依法治国的原则20.在中世纪的西欧,对许多农民来说,“政府”实际上就是他们的“领主”,因为他们的生命只有在庄园里才会受到保护和制约,这在一个充满暴力的时代很有吸引力。这说明()A.领主残酷剥削农民B.领主庄园具有割据性C.农民生活自给自足D.庄园成为封君的封地21.如表为欧洲中世纪自治城市与领主的实力对比,由此表可推知() 城市实力强战斗或赎买并取胜经过战斗多次失败或可成功弱低度均衡(维持现状)压制(重新维持现状)弱强领主实力A.封君封臣制度已经彻底瓦解B.封建庄园秩序遭到了破坏C.工商业得到一定复兴和发展D.城市和领主实力势均力敌22.意大利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利(1469年-1527年)认为,人性是贪婪和奸诈的,他们服从君主的统治,也是出于不得已的无奈。一旦出现机会,都会伺机作乱反叛,暴露出本性恶的特点。他的主张A.体现了订立社会契约的必要性B.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C.适应建立民族国家的时代需求D.旨在维护罗马教皇的统治权威23.为了与广大统治地区联系,他们修建了两万英里经过铺砌的道路、桥梁。利用这些道路,携带着多色结绳,经过专门训练的通讯员将种种信息尤其是人口普查资料,带往驻扎在帝国各处的地方长官。材料中的“他们”是()A.雅利安人B.阿兹特克人C.玛雅人D.印加人24.公元9世纪中叶,东斯拉夫社会出现了古罗斯国家,罗斯人逐渐接受了东派基督教,形成了统一的字母文字系统,一批结构宏伟、装饰精致的宗教建筑也陆续建成,由此可见,古罗斯A.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B.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精华C.发展为东正教文明中心D.盛行哥特式风格的建筑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其中25题19分,26题21分,27题12分,共52分)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的一律不给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失业人口一度高达60余万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上海市政府开办了一些传习所,又筹集民间资本兴办了一些民生工厂,前后安置失业工人数千人。在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振兴实业的同时,政府还兴办了主要培养青年学生劳动技能的职业教育。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法规,把失业保险列为重要险种,但由于资金缺乏而无法推行。受多种因素制约,上海市政府治理失业的成效并不显著。 ——据谭玉秀《民国时期城市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材料二建国初期,上海失业人口高达67万余人。在政府拨款救济的同时,上海总工会发出“全市在业工人捐助一天工资”的号召,得到了全市工人的踊跃支持,全国人民也开展了对上海失业工人的捐助运动。上海市政府鼓励来自周边各省的失业工人回乡生产,并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一五”计划实施期间,政府严格控制资本家解雇工人。1957年,上海失业人口降至3万余人。——据吴文俊《上海失业问题及其治理研究(1949—1957)》材料三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大量简单劳动岗位消失,上海失业人口剧增。2001年,上海启动“4050项目”,将40岁以上的女性和50岁以上的男性列为重点帮扶的再就业群体。所有“4050项目”都必须经过社会公开招标,中标者在政府扶持和市场中介监督下实施。政府还鼓励大龄下岗职工自主创业,由政府给予免费指导、培训和税费减免。五年来,上海创造了职业培训100万人,再就业近百万人的奇迹。——据宸星《让百万下岗职工走上就业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治下的上海解决失业问题措施的特点,并分析其解决失业问题成效不佳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的意义。(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上海21世纪初解决失业问题措施的新变化,并谈谈你对失业问题的认识。26.游牧民族大迁徙·中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材料一魏晋时期的少数民族祖先很早就与中原政权有接触。魏晋政权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安置政策。朝廷在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本族人民的同时,也设机构进行管辖。自汉以来,内迁民族就已经“随所居郡县,使宰牧之。与编户大同,而不输贡赋”,即内迁民族的百姓也作为编户齐民,而且在赋税上还有所优待。十六国和北朝政权大体都沿用魏晋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各民族百姓受治于相同的法律,在判罚上有贵族、平民的差别,并无民族差别。材料二3世纪,日耳曼人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罗马人视日耳曼人为蛮族,与他们结成单纯的军事同盟。蛮族在需要时提供军事帮助,罗马人按照约定提供钱物,双方各取所需,互不干涉。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蛮族整体定居在帝国境内后,双方依然是两个独立的群体。蛮族首领实际上是独立的国王,蛮族只效忠于自己的国王。各日耳曼王国吸收罗马的一些体制,同时保持着自己的政治传统,地方基本自治,自主性很大。蛮族在罗马人帮助下编撰法典,多是原来习惯法的成文化。罗马人和蛮族人分别使用自己的法律,同罪不同罚。最终,蛮族入侵后的西方形成多族群并立的局面。——摘编自刘家和、刘林海《3-6世纪中西历史及文明发展比较研究》等(1)依据材料,指出魏晋政权和罗马帝国与内迁民族的关系有何不同。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的不同对中国和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人类日常饮料的由来啤酒是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第一批农业社会用驯化的谷物直接制造的产品。很长时间内,它一直是城市社群中最受欢迎的饮料,因为水的质量并不太可靠。20世纪真正成了一种世界性饮料。红酒是地中海希腊和罗马文化的象征,曾长期是西方精英所偏爱的饮料。红酒后来成为世界贸易的一部分,并突出体现于非西方世界精英“西化”上。烈酒蒸馏是阿拉伯人的发明。许多种烈酒在欧洲扩张时期得到传播,特别是用甘蔗酿造朗姆酒。咖啡由阿拉伯人引入欧洲,这种异域饮料首先经由咖啡屋在精英中得到普及。19世纪时取代啤酒成为最流行的饮料。咖啡与茶、巧克力一道,推动了对另一种“异域”产品——糖的需求。茶由英国人和荷兰人从东方进口,在18世纪变得十分流行。可可可可树原产于中南美洲,16和17世纪时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纪时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可口可乐跟许多流行饮料一样,可口可乐最初是一种药用饮料。可口可乐是美国的“国民饮料”,象征着20世纪的美国化、商业化和全球化。——摘编自【比】埃里克范豪特:《世界史导论》,沈贤元译从上述表格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信息,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 渝北中学高2024级10月月考质量监测历史试题(全卷共24个选择题,3个大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2.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3.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4.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据图可知,先秦时期()A.大禹治水的传说不断丰富B.华夏文明的影响不断扩大C.国家统一的趋势已经出现D.儒墨两家的思想趋于融合【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先秦不同时期文献记载的大禹治水区域范围变化情况”可见大禹治水区域范围不断增大,不再局限于周王室及主要诸侯国的活动范围,可见新地区不断得到开发,华夏文明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大禹治水区域范围不断扩大,并非是大禹治水的传说不断丰富,排除A项;秦朝完成国家的统一,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儒墨两家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2.西汉时期对开发边疆的移民,大司农会组织农耕并提供补给,政府还实行假民公田和赋民公田等制度。到东汉,大司农将发展农业的主动权交给了地方政府,豪族在开发农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批流民和欲求保护的自耕农纷纷投靠豪强地主。这一变化()A.改变了传统“重本轻末”思想B.推动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C.加速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D.弱化了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西汉时大司农会组织农耕并提供补给到东汉时,大司农将发展农业的主动权交给了地方政府,豪族在开发农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推动豪强势力的发展,大批流民和自耕农纷纷投靠豪强地主,从而加速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C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排除A项;材料行为会导致土地兼并现象加重,排除B项;弱化了对地方政府的控制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乾隆后期,人口相较于清初猛增两倍至近三亿人,可耕种土地的增长率只有3%左右,却出现“田之归于富户,大约十之五六”“一家而有数千百家之产”的现象。这主要表明()A.赋役改革卓有成效B.土地开垦增长缓慢C.国家治理埋藏危机D.盛世带来致富机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朝乾隆后期人口急剧增长,耕地增长相对缓慢,却出现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结合所学清朝中期人口的急剧增长使资源危机日益暴露,人地矛盾突出,加上政治腐败等使贫富矛盾突出,表明这一时期国家治理埋藏危机,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了人地矛盾突出、土地高度集中、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与赋役改革卓有成效明显不符,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乾隆后期出现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人口相较于清初猛增两倍至近三亿人,可耕种土地的增长率只有3%左右”是这一现象的背景,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强调乾隆后期出现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并没有说明这些富户拥有大量耕地是盛世带来的机遇,排除D项。故选C项。4.图1、图2分别是中国古代唐宋时期、明清时期的丝织业中心分布示意图。对此变化解释合理的是A.棉纺织业发展的冲击B.受海禁政策的影响C.政府强化丝织业控制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体现唐朝时期丝织业中心分布更广,而到了明清时期明显分布更少,这说明棉纺织业发展的冲击,A项正确;受海禁政策的影响,仅仅只是棉纺织业发展的冲击的一个因素,排除B项;单纯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政府强化丝织业控制,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排除D项。故选A项。5.下图是1843—1865年广州与上海茶叶输出额的对比。该图反映出()A.近代外贸由出超变为入超B.手工制茶业竞争力减弱C.近代经济半殖民地化趋势D.近代民族工业有所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843—1865年广州茶叶输出额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上海茶叶输出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这是因为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广州一口通商,近代以来,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广州的贸易地位逐渐下降,上海对外贸易地位逐渐提高。所以,该图反映出近代经济半殖民地化趋势,C项正确;材料为广州与上海茶叶输出额的对比,不能体现近代外贸由出超变为入超,排除A项;上海的茶叶输出额不断上涨,体现了手工制茶业依然具有竞争力,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近代民族工业,排除D项。故选C项。6.乾隆时期对海外华侨的命运“概不闻问”甚至认为其“孽由自作”。1876年后,清政府将华侨视为“华民”“华工”“华商”和“华侨绅商”。1893年,清朝政府准许旅居外国的华民自由回国。这说明当时清政府A.确保了华侨的合法权益B.近代国家观念增强C.旨在唤醒国人民族意识D.统治基础得以扩大【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乾隆时期对海外华侨的命运“概不闻问”甚至认为其“孽由自作”,到1893年,清朝 政府准许旅居外国的华民自由回国,这反映了近代国家观念增强,B项正确;“确保了”的说法绝对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晚清时期近代国家观念增强,不能说明其目的是唤醒国人民族意识,排除C项;近代国家观念增强与统治基础扩大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7.毛泽东对湖南国民党的组织建设倾注了心力。……他受中共中央的委派,回湖南指导湘区委筹建湖南国民党组织。在他指导下,长沙最先设立国民党支部,接着常德、衡阳也相继设立分支部。对此最为合理的解释是()A.湖南农民运动获得长足发展B.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了革命发展C.当时国共合作属于党外合作D.土地革命的“星星之火”燃遍湖南【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根据材料“……他受中共中央委派,回湖南指导湘区委筹建湖南国民党组织。在他指导下,长沙最先设立国民党支部,接着常德、衡阳也相继设立分支部。”及所学可知,毛泽东主持湖南国民党建设,这正是国共第一次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的发展状况,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湖南农民运动的发展信息,排除A项;第一次国共合作属于党内合作,排除C项;“土地革命的‘星星之火’燃遍湖南”与此时的史实不符。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排除D项。故选B项。8.1929年8月《中共闽西特委总结报告》中指出“党城市政策的正确,使商人阶级认识革命,尤其使小商人同情革命。过去闽西做了不少破坏城市的行动,此次,我们在永、岩两县,实行保护商店、公买公卖…一般商人安心营业,尤其是小商人,一旦得到相当利益,对于革命尤其同情。”据此可知,该政策A.有利于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B.坚持了联合资产阶级的方针C.体现了政治与经济同步发展D.保证了近代工商业稳健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1929年正值国共内战时期,中央苏区正在进行反“围剿”战役。此时国民党军队对中央苏区形成的经济封锁包围态势,使得中央苏区必须进行突破,A项正确;这一时期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因此坚持联合资产阶级的方针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经济方面,排除C项;保证了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9.陕甘宁边区时期,延安军民把军事训练与民间体育结合起来,开展田径、射击、越障碍、篮球、体操等比赛,并且120师“战斗篮球队”、抗大总校等多次与国民党军队竞技比赛。1942年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曾引起国统区媒体的广泛报道。这说明,延安边区体育()A.扩大了国共合作的范围B.具有全面抗战的战略价值 C.推动了竞技体育生活化D.体现体育强国的伟大梦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陕甘宁边区时期,延安军民把军事训练与民间体育结合起来,开展田径、射击、越障碍、篮球、体操等比赛,并且120师‘战斗篮球队’、抗大总校等多次与国民党军队竞技比赛。1942年延安‘九一’扩大运动会,曾引起国统区媒体的广泛报道。”可见,延安军民把军事训练与民间体育相结合,且同国民党共同进行,这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全面抗战的战略价值,B项正确;第二次国共合作是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同国民党共同开展民间体育活动,不属于扩大国共合作的范围,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延安边区体育具有全面抗战的战略价值,并非是推动了竞技体育生活化,材料未体现“生活化”的内容,排除C项;延安边区体育并未体现体育强国的伟大梦想,排除D项。故选B项。10.如图是中国东北地区工业指数变化情况。该时期东北工业发展的直接原因是A.新中国的成立推动了工业化B.基于国家安全的重点投入C.国家一五计划的着力打造D.生产关系调整释放经济活力【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东北地区工业指数在1952年指数较高,主要原因是当时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基于国家安全的重点投入,促进了东北工业发展,B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排除A项;1953-1957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排除C项;1950-1952年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生产关系调整,但这不是当时东北工业指数大幅度提升的直接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1.1965—1966年,中共中央西南局总结出工厂与公社结合的新模式,主要内容为“厂社结合,工农并举,两种所有,分别核算,互相支援,等价交换,大庆大寨,共同发展”。当时,总结和推广这一新模式的意图是()A.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B.消除城乡社会发展的鸿沟 C.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D.探索工农协调发展的路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965—1966年,中共中央西南局总结出工厂与公社结合的新模式。”并结合所学可知,从1965年10月开始,先是在西南三省,后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种模式,“厂社结合”是在“三五计划”的重心由解决吃穿用问题向三线建设转变的背景下,诞生的一种理想化的工农结合模式,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探索工农协调发展的路径,D项正确;“克服弊端”表述过于绝对,且总结和推广这一新模式的意图并非是减少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排除A项;“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总结和推广“厂社结合”新模式的意图是协调工农关系,并非是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排除C项。故选D项。12.上世纪80年代后期,深圳开发区政府计划通过出租土地换取资金,但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当时一位房地产局干部翻遍马列原著,终于找到一段列宁援引恩格斯的话(如下图),之后大多深圳干部通过流利背诵这段语录回复质疑者()这表明当时……住宅、工厂等等,至少是在过渡时期未必会毫无代价地交给个人或协作社使用。同样,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而是要求把地租——虽然是用改变过的形式——转交给社会。A.深圳特区官员思想僵化B.尚未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C.深圳改革强调稳步前进D.体制改革即将进入新时期【答案】B【解析】【详解】【分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据材料“深圳开发区政府计划通过出租土地换取资金,但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可以看出他们认为社会主义不应该有地租,社会主义不是没有私有制,而是公有制占主体,可见他们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B项正确。材料体现实行地租的是深圳开发区政府的官员,不是他们反对,排除A项;材料体现改革的过程出现了阻碍,排除C项;新时期是1978年以来,改革已经进入了新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3.如图是创作于1989年的漫画《大买主》,图中的“101毛发再生精”是80年代深受消费者青睐的一款 生发产品。该作品()A.体现出商业宣传与艺术审美的结合B.反映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成效显著C.讽刺了经济建设过程中的浪费行为D.意在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答案】D【解析】【详解】从画中信息可知,地球也要买毛发再生精,说明地球环境遭到了严重污染,因此该作品意在引起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D项正确;该作品并存在审美与商业的结合,排除A项;材料与国企改革及浪费行为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14.当前,中美建立了90多个对话沟通机制,战略与经济对话、人文高层交流持续进行。中俄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都将对方作为优先合作伙伴。中欧之间形成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成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A中国坚持推行多边外交B.大国主导国际社会秩序C.国际组织作用日益减弱D.合作共赢符合国际共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当前的中美、中俄、中欧关系均有所发展,进而可知,互相的交流合作,有利于新的国际秩序的构建,符合国际共识,D项正确。多边外交是指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材料指中国与不同国家、组织建立伙伴关系,而非强调中国的多边外交,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大国对国际事务的主导,排除B项;材料介绍了中国伙伴关系的建立,而国际组织的作用是否有变化,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15.《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债务缠身,暴风雨神阿达德摧毁了他的田地,或者洪水冲走了作物,或者由于当年缺水,那块地没有生长谷物-在那一年,他可以不向他的债主归还粮食;他可以暂停履行他的合同,他可以不付那一年的利息。”由此可知,法典A.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体现商品经济要求C.维护民众利益实现阶级调和D.带有人文主义色彩【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自由民如果因天灾而导致农田颗粒无收,可以不向债主偿还债务和利息,这体现了法典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弱势群体,具有一定的人文主义色彩,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法典保护了弱势自由民的利益,没有涉及保护私有财产的情况,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法典对于天灾情况下自由民债务和利息的相关规定,无法体现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排除B项;材料中的规定维护的是自由民的利益,而非国家的所有民众,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6.罗马共和国中晚期,罗马城盛行“权力支持下的表演”。将军们纷纷用战利品建造公共神庙,又当众向士兵分发战利品;贵族们竞相进行公共演说,还在艺术等领域展示自己和家族的功绩与德性。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自然法精神影响贵族的行为B.平民在政治上具有重要作用C.重视品德成为社会主流价值D.参与公众活动属于贵族职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解释合理的是”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罗马共和国中晚期。共和国晚期,不管是将军还是贵族,都积极参与公共活动,这种活动能够赢得民众的支持,因此出现了“权力支持下的表演”,这说明当时平民在政治上有重要作用,B项正确;自然法强调的是公正平等,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社会上层在权力下的表演本身带有功利性,是为了获得权力,这种行为不能认定为品德高尚,排除C项;“权力支持下的表演”不属于贵族的职责,排除D项。故选B项。17.古代世界的经贸往来以及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以下选项中起源于西亚,逐步向希腊、欧洲传播的有()A.大麦、水稻、骆马、造船技术、“零” B.小麦、大麦、山羊、字母文字C.小麦、南瓜、山羊、“浮动园地”、儒略历D.大麦、豆类、牛、冶铁技术、佛教【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小麦、大麦、山羊、字母文字均起源于西亚,逐渐向希腊、欧洲传播,B项正确;水稻的原产地是中国,“零”的概念也不是起源西亚,排除A项;“浮动园地”是美洲文明的代表,儒略历是古罗马的文明成就,排除C项;佛教属于南亚文明的代表,排除D项。故选B项。18.下图为世界古代某一帝国的疆域版图,关于该古代帝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B.其商人的商业活动范围遍及世界主要文明区域C.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同时推广希腊文化D.其法律成就对欧洲法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根据题干的图片和所学可知,该帝国是亚历山大帝国,根据所学亚历山大帝国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同时推广希腊文化,C项正确;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是波斯 帝国,排除A项;根据所学阿拉伯帝国商人的商业活动范围遍及世界主要文明区域,排除B项;根据所学古罗马是法律成就对欧洲法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9.“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大量类似的誓言出现于中世纪西欧贵族的宣誓仪式中。据此可知当时西欧()A.形成有限王权的封建等级理念B.封君封臣法律上地位平等C.封建依附关系是对领主的束缚D.已经确立依法治国的原则【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中古时期(西欧)。据材料“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结合所学可知,该制度是中古西欧的封君封臣制,通过宣誓效忠的形式,形成有限王权的封建等级观念,A项正确;封君与封臣法律上是不平等的关系,排除B项;封建依附关系并不是对领主的束缚,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确立依法治国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A项。20.在中世纪的西欧,对许多农民来说,“政府”实际上就是他们的“领主”,因为他们的生命只有在庄园里才会受到保护和制约,这在一个充满暴力的时代很有吸引力。这说明()A.领主残酷剥削农民B.领主庄园具有割据性C.农民生活自给自足D.庄园成为封君的封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据本题材料信息可得出主要结论:领主的庄园能够保护里面的成员,这说明庄园有其相应的武装,成为一个个具有割据色彩的领地,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领主对农民的剥削,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庄园的发展,并不是农民生活的特点,排除C项;庄园是封臣的领地,排除D项。故选B项。21.如表为欧洲中世纪自治城市与领主的实力对比,由此表可推知()城市实力强战斗或赎买并取胜经过战斗多次失败或可成功弱低度均衡(维持现状)压制(重新维持现状) 弱强领主实力A.封君封臣制度已经彻底瓦解B.封建庄园秩序遭到了破坏C.工商业得到一定复兴和发展D.城市和领主实力势均力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表格信息主要是欧洲中世纪自治城市与领主的实力对比,由此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知,中世纪欧洲城市自治主要是因为工商业的复兴和发展,以手工业者和商人为主体的市民要求摆脱封建领主的压迫,由此兴起了城市自治运动,C项正确;此时封君封臣制度并未彻底瓦解,排除A项;封建庄园主要是在农村,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有的地区城市实力强,有的地方领主实力强,无法判断是否势均力敌,排除D项。故选C项。22.意大利政治哲学家马基雅维利(1469年-1527年)认为,人性是贪婪和奸诈的,他们服从君主的统治,也是出于不得已的无奈。一旦出现机会,都会伺机作乱反叛,暴露出本性恶的特点。他的主张A.体现了订立社会契约的必要性B.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C.适应建立民族国家的时代需求D.旨在维护罗马教皇的统治权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旦出现机会,都会伺机作乱反叛,暴露出本性恶的特点。”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就会反抗君主的统治,这适应建立民族国家的时代需求,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君主的反抗,不是订立社会契约,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马基雅维利的主张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排除B项;材料提到的是君主的统治,不是罗马教皇,排除D项。故选C项。23.为了与广大统治地区联系,他们修建了两万英里经过铺砌的道路、桥梁。利用这些道路,携带着多色结绳,经过专门训练的通讯员将种种信息尤其是人口普查资料,带往驻扎在帝国各处的地方长官。材料中的“他们”是()A.雅利安人B.阿兹特克人C.玛雅人D.印加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 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加帝国将全国划分为四大政区,为了征税和征兵,政府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帝国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的命令和情报,故材料中的“他们”是印加人,D项正确;雅利安人,从事畜牧,擅长骑射,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阿兹特克人国家为了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与材料中“为了与广大统治地区联系,他们修建了两万英里经过铺砌的道路、桥梁”不符,排除B项;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与题干“帝国”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4.公元9世纪中叶,东斯拉夫社会出现了古罗斯国家,罗斯人逐渐接受了东派基督教,形成了统一的字母文字系统,一批结构宏伟、装饰精致的宗教建筑也陆续建成,由此可见,古罗斯A.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B.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精华C.发展为东正教文明中心D.盛行哥特式风格的建筑【答案】A【解析】【详解】东派基督教即东正教,东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材料中“接受了东派基督教”“一批结构宏伟、装饰精致的宗教建筑也陆续建成”等信息表明,古罗斯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缺乏“东西方文化”信息,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中心方才转移到俄罗斯,排除C项;哥特式是西欧中古时期建筑的典型风格,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道题,其中25题19分,26题21分,27题12分,共52分)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的一律不给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失业人口一度高达60余万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上海市政府开办了一些传习所,又筹集民间资本兴办了一些民生工厂,前后安置失业工人数千人。在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振兴实业的同时,政府还兴办了主要培养青年学生劳动技能的职业教育。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通过法规,把失业保险列为重要险种,但由于资金缺乏而无法推行。受多种因素制约,上海市政府治理失业的成效并不显著。——据谭玉秀《民国时期城市失业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材料二建国初期,上海失业人口高达67万余人。在政府拨款救济的同时,上海总工会发出“全市在业工人捐助一天工资”的号召,得到了全市工人的踊跃支持,全国人民也开展了对上海失业工人的捐助运动。上海市政府鼓励来自周边各省的失业工人回乡生产,并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一五”计划实施期间,政府严格控制资本家解雇工人。1957年,上海失业人口降至3万余人。——据吴文俊《上海失业问题及其治理研究(1949—1957)》材料三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大量简单劳动岗位消失,上海失业人口剧增。2001年,上海启 动“4050项目”,将40岁以上的女性和50岁以上的男性列为重点帮扶的再就业群体。所有“4050项目”都必须经过社会公开招标,中标者在政府扶持和市场中介监督下实施。政府还鼓励大龄下岗职工自主创业,由政府给予免费指导、培训和税费减免。五年来,上海创造了职业培训100万人,再就业近百万人的奇迹。——据宸星《让百万下岗职工走上就业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治下的上海解决失业问题措施的特点,并分析其解决失业问题成效不佳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的意义。(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上海21世纪初解决失业问题措施的新变化,并谈谈你对失业问题的认识。【答案】25.特点:政府主导,民间资本参与;措施多样;传统与现代相交融;发展经济与解决失业问题相结合。原因:长期战乱,社会动荡;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政府治理能力低下;治理措施自身局限(资金有限,救济和教育的范围有限)。26.措施:政府拨款救济与发动群众捐助结合;鼓励失业工人回乡就业;限制资本家解雇工人意义:保障了失业人员的生存和发展权;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增进了人民对新生人民政权和社会制度的认同;为其他城市治理失业问题提供了借鉴。27.变化:重点帮扶特殊群体;政府主导与市场力量积极参与相结合;主要按市场规律办事(由政府提供就业机会到鼓励自主创造就业机会);要依靠上海自身的力量解决失业问题;把解决失业问题与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相结合。认识:失业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劳动力资源是经济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岗位的竞争是劳动力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必要前提所有就业岗位,都是通过技术(知识、制度)创新和人力资本的进步创造的。失业问题的解决除了需要聚焦政策层面,还要从人力资本与技术内生的角度出发。【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上海市政府开办了一些传习所,又筹集民间资本兴办了一些民生工厂”可知,政府主导,民间资本参与;据材料一“兴办了主要培养青年学生劳动技能的职业教育”“把失业保险列为重要险种”可知,措施多样;材料一中上海解决失业问题过程中不仅有传统的安置手段,也有“把失业保险列为重要险种”的现代手段可知,传统与现代相交融;据材料一“筹集民间资本兴办了一些民生工厂”“前后安置失业工人数千人”可知,发展经济与解决失业问题相结合。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来,我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一般,1931年开始抗日战争,且南京国民政府当中官僚资本膨胀,社会治理能力有限,这些影响着当时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同时也制约着政府对失业问题的处理。因而可知,长期战乱, 社会动荡;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政府治理能力低下;治理措施自身的局限或资金有限,救济和教育的范围有限。【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二“在政府拨款救济的同时,上海总工会发出‘全市在业工人捐助一天工资’的号召”可知,政府拨款救济与发动群众捐助结合;据材料二“上海市政府鼓励来自周边各省的失业工人回乡生产”可知,鼓励失业工人回乡就业;据材料二“政府严格控制资本家解雇工人。”可知,限制资本家解雇工人。第二小问意义,据材料二“上海失业人口降至3万余人”可知,保障了失业人员的生存和发展权;结合时间为建国初期可知,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据材料二“政府严格控制资本家解雇工人”可知,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据材料二可知,政府运用政治手段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治理失业问题,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典型体现,增进了人民对新生人民政权和社会制度的认同;结合所学可知,为其他城市治理失业问题提供了借鉴。小问3详解】本题是对比类和认识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三“将40岁以上的女性和50岁以上的男性列为重点帮扶的再就业群体”可知,重点帮扶特殊群体;据材料三“中标者在政府扶持和市场中介监督下实施”可知,政府主导与市场力量积极参与相结合;据材料三“都必须经过社会公开招标”可知,主要按市场规律办事;根据材料三“政府还鼓励大龄下岗职工自主创业,由政府给予免费指导、培训和税费减免。”可知由政府提供就业机会到鼓励自主创造就业机会;据材料三“上海创造了职业培训100万人,再就业近百万人的奇迹”可知,主要依靠上海自身的力量解决失业问题;据材料三“大量简单劳动岗位消失”可知原有失业人群主要是低级产业的人群,再就业经过“免费指导、培训和税费减免”,这部分人进行了就业行业的升级,因而可知,上海解决失业问题是把解决失业问题与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相结合。第二小问认识,根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可从失业问题的产生以及解决办法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失业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劳动力资源是经济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业岗位的竞争是劳动力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必要前提;所有就业岗位,都是通过技术、知识、制度、创新和人力资本的进步创造的;失业问题的解决除了需要聚焦政策层面,还要从人力资本与技术内生的角度出发。26.游牧民族大迁徙·中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材料一魏晋时期的少数民族祖先很早就与中原政权有接触。魏晋政权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安置政策。朝廷在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本族人民的同时,也设机构进行管辖。自汉以来,内迁民族就已经“随所居郡县,使宰牧之。与编户大同,而不输贡赋”,即内迁民族的百姓也作为编户齐民,而且在赋税上还有所优待。十六国和北朝政权大体都沿用魏晋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各民族百姓受治于相同的法律,在判罚上有贵族、平民的差别,并无民族差别。材料二3世纪,日耳曼人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罗马人视日耳曼人为蛮 族,与他们结成单纯的军事同盟。蛮族在需要时提供军事帮助,罗马人按照约定提供钱物,双方各取所需,互不干涉。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蛮族整体定居在帝国境内后,双方依然是两个独立的群体。蛮族首领实际上是独立的国王,蛮族只效忠于自己的国王。各日耳曼王国吸收罗马的一些体制,同时保持着自己的政治传统,地方基本自治,自主性很大。蛮族在罗马人帮助下编撰法典,多是原来习惯法的成文化。罗马人和蛮族人分别使用自己的法律,同罪不同罚。最终,蛮族入侵后的西方形成多族群并立的局面。——摘编自刘家和、刘林海《3-6世纪中西历史及文明发展比较研究》等(1)依据材料,指出魏晋政权和罗马帝国与内迁民族的关系有何不同。(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的不同对中国和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答案】(1)中国:魏晋南北朝中央政府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与内地近似的管理制度并给予优待;内迁的少数民族也积极学习中原制度,推行汉法。罗马:罗马人对进入帝国的蛮族采取了分治的措施;内迁的日耳曼人保持自己的制度文化和法律,有很强的自治性。(2)中国:为隋唐时期大一统的再次实现奠定基础;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得以长久保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西欧:没有形成民族认同,出现多民族并存的局面;形成了西欧封建制度,长期处于分裂局面。【解析】【小问1详解】不同:中国:依据材料“魏晋政权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安置政策。朝廷在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本族人民的同时,也设机构进行管辖”、“内迁民族的百姓也作为编户齐民,而且在赋税上还有所优待”可知,魏晋南北朝中央政府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与内地近似的管理制度并给予优待;依据“十六国和北朝政权大体都沿用魏晋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各民族百姓受治于相同的法律,在判罚上有贵族、平民的差别,并无民族差别”可知,内迁的少数民族也积极学习中原制度,推行汉法。罗马:依据材料“罗马人视日耳曼人为蛮族,与他们结成单纯的军事同盟”、“蛮族在需要时提供军事帮助,罗马人按照约定提供钱物,双方各取所需,互不干涉。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蛮族整体定居在帝国境内后,双方依然是两个独立的群体”可知,罗马人对进入帝国的蛮族采取了分治的措施;依据“各日耳曼王国吸收罗马的一些体制,同时保持着自己的政治传统,地方基本自治,自主性很大。蛮族在罗马人帮助下编撰法典,多是原来习惯法的成文化。罗马人和蛮族人分别使用自己的法律,同罪不同罚”可知,内迁的日耳曼人保持自己的制度文化和法律,有很强的自治性。【小问2详解】影响:中国:依据材料“魏晋政权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安置政策。朝廷在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本族人民的同时,也设机构进行管辖”、“内迁民族的百姓也作为编户齐民,而且在赋税上还有所优待”、“十六国和北朝政权大体都沿用魏晋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各民族百姓受治于相同的法律,在判罚上有贵族、平民的差 别,并无民族差别”并结合所学从为隋唐时期大一统的再次实现奠定基础;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得以长久保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等角度分析。西欧:依据材料“蛮族入侵后的西方形成多族群并立的局面”、“蛮族首领实际上是独立的国王,蛮族只效忠于自己的国王。各日耳曼王国吸收罗马的一些体制,同时保持着自己的政治传统,地方基本自治,自主性很大”并结合所学从没有形成民族认同,出现多民族并存的局面;形成了西欧封建制度,长期处于分裂局面等角度分析。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人类日常饮料的由来啤酒是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第一批农业社会用驯化的谷物直接制造的产品。很长时间内,它一直是城市社群中最受欢迎的饮料,因为水的质量并不太可靠。20世纪真正成了一种世界性饮料。红酒是地中海希腊和罗马文化的象征,曾长期是西方精英所偏爱的饮料。红酒后来成为世界贸易的一部分,并突出体现于非西方世界精英“西化”上。烈酒蒸馏是阿拉伯人的发明。许多种烈酒在欧洲扩张时期得到传播,特别是用甘蔗酿造朗姆酒。咖啡由阿拉伯人引入欧洲,这种异域饮料首先经由咖啡屋在精英中得到普及。19世纪时取代啤酒成为最流行的饮料。咖啡与茶、巧克力一道,推动了对另一种“异域”产品——糖的需求。茶由英国人和荷兰人从东方进口,在18世纪变得十分流行。可可可可树原产于中南美洲,16和17世纪时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纪时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可口可乐跟许多流行饮料一样,可口可乐最初是一种药用饮料。可口可乐是美国的“国民饮料”,象征着20世纪的美国化、商业化和全球化。——摘编自【比】埃里克范豪特:《世界史导论》,沈贤元译从上述表格中提取两条或者两条以上的信息,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 【答案】选择:啤酒、烈酒、咖啡的由来。观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论述:西亚北非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为一,它的农耕技术、铁器技术伴随着人类的迁徙、交流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人类文明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啤酒是来自西亚和北非的农耕文明,它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影响人类文明进程。8世纪中期阿拉伯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帝国经济繁荣,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他们在贸易的同时吸收了东西方文化,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的桥梁。烈酒和咖啡是阿拉伯人发明或传播的,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总结:由此可见,文化的交流对人类的生活、生产都有重要影响,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古代、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啤酒是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第一批农业社会用驯化的谷物直接制造的产品。”“蒸馏是阿拉伯人的发明。许多种烈酒在欧洲扩张时期得到传播,特别是用甘蔗酿造朗姆酒。”“咖啡由阿拉伯人引入欧洲,这种异域饮料首先经由咖啡屋在精英中得到普及。”故可选择:啤酒、烈酒、咖啡,阐述其由来。结合所学可知,啤酒是来自西亚和北非的农耕文明;烈酒和咖啡是阿拉伯人发明或传播的,故提出观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论述:结合所学可知,西亚北非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为一,它的农耕技术、铁器技术伴随着人类的迁徙、交流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人类文明起了重大推动作用。啤酒是来自西亚和北非的农耕文明,它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影响人类文明进程。8世纪中期阿拉伯建立起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帝国经济繁荣,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发达,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东亚、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上贸易。他们在贸易的同时吸收了东西方文化,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的桥梁。烈酒和咖啡是阿拉伯人发明或传播的,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最后进行总结,升华主题,即文化的交流对人类的生活、生产都有重要影响,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也可选择:茶、可可的由来。根据材料“茶由英国人和荷兰人从东方进口,在18世纪变得十分流行。”“可可树原产于中南美洲,16和17世纪时被移植到东南亚和非洲。18世纪时可可在欧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可以“近代以来欧洲的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作为论题展开阐述。首先分析早期殖民扩张的条件,十四十五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欧洲出现“寻金热”,奥斯曼土耳其又截断了传统商路,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人开始开辟新航路。葡萄牙人首先开辟到东方的新航路,西班牙人首先发现新大陆,可可就是由欧洲人随新航路开辟从美洲传播到世界各地,并逐渐成为流行的饮料。其次提出新航路开辟推动了物种交流,推动了早期殖民扩张,东西方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东方商品包括茶叶被转运到欧洲,受到广泛欢迎。之后英国人将茶叶移植到印度等地,被广泛种植。最后进行总结,新航路开辟和殖民 扩张推动了世界文明的交流和传播,世界文明的交流和传播又推动了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9月月考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物理上学期9月月考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政治上学期9月月考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附答案)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数学上学期10月月考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英语上学期10月月考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附答案)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附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2-01 00:35:02
页数:26
价格:¥3
大小:1.62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