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渝北中学2023-2024学年上期高2024届9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商代时期,玉器不仅是权力的载体,而且也被赋予了永生功能。春秋时期,“以玉比德”的观念和“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佩玉风尚逐渐形成。这表明从商到春秋()A.传统审美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B.旧有政治体制逐渐崩溃C.佩玉观念已走向社会伦理层面D.儒家仁义思想广泛传播【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商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商到春秋,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玉逐渐被“人格化”和“道德化”,成为君子修身、言行的参照和规范道德品行的重要标准,这表明佩玉观念已走向社会伦理层面,C项正确;关于玉的内涵,春秋时期的观念风尚是对商代玉器功能的进一步深化,这并不能证明传统审美标准发生巨大变化,排除A项;商代的政治体制在周代就发生了大的转变,春秋时期崩坏的是西周的宗法分封等级政治体制,而且材料主旨与政治体制变化并无关联,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仁义思想,且儒家产生于春秋末期,排除D项。故选C项。2.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B.《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D.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分封制规定,诸侯王在封国内享有军政大权,周王命人掌管诸侯国的军事,反映对诸侯国内政的干预,D项正确;朝觐周王、向周王缴纳贡赋属于诸侯的义务,要求诸侯尽义务不属于对诸侯权力的侵夺和对诸侯国内政的干预,排除A项、C项;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也即承认诸侯国君有营建都城的权利,给予帮助算不上侵犯诸侯王的权力和干预诸侯国内政,排除B项。故选D项。3.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而开创了“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局面,这表明() A.分封制度的终结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C.宗法制度的湮灭D.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转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战国至秦朝(中国)。据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动荡,秦统一六国,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B项正确;分封制度在之后的朝代中,仍有实行,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模式的基本形成,并不是突出宗法制度的湮灭,排除C项;秦朝并不属于早期国家形态,排除D项。故选B项。4.秦征服南郡后,南郡居民仍保留楚地风俗,包括热衷商贾、崇奢靡等,秦律在南郡始终未能推行和落实。对此,公元前227年,南郡守腾发布《语书》,要求各县、道啬夫“凡法律令者,以教导民,去其淫僻,除其恶俗”,通过传播法令的方式教化百姓。南郡守腾这一做法()A.有利于建构国家认同B.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C.引导了民间舆论方向D.反映了国家统一推动法律落实【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南郡守腾通过传播法令的方式教化百姓,有利于形成共同的风俗习惯,增强民众对法律的认同,从而建构国家认同,A项正确;郡县制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南郡守腾通过传播法令的方式教化百姓,并没有涉及民间舆论的走向,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强调国家统一与法律落实的关系,不能得出国家统一推动法律落实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5.2019年以来,云南河泊所遗址先后出土了大量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时期的封泥(信件的封缄),如“滇国相印”“益州太守章”“建伶(县名)令印”“同劳(县名)丞印”等。这主要表明当时()A.郡国并行制影响扩大B.边疆治理具有政治智慧C.国家统一的进程加快D.推恩令实施具有策略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当时西南地区存在“滇王” 治理和郡守长官治理两套政治体系;且封泥作为信件的封缄,代表着此区域信件文书往来的对象,表明了当时地区治理中重视文书制度,这些都体现了统治者在边疆治理过程中的政治智慧,B项正确;郡国并行制在汉初影响较大,随着文帝、景帝及武帝等统治者对其调整,郡国并行制在西汉中晚期后影响力逐渐减弱,排除A项;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两汉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时期,排除C项;“推恩令”主要实施于汉武帝时期,且材料中的“滇国”与其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下图)。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注:①—⑦表示处理此事的先后步骤)A.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逐渐扩大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巩固C.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渐趋规范D.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据材料可知,在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石卒史这一事件上,朝廷各部门各司其职,说明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将东汉中枢权力部门与之前的朝代做比较,无法得出中枢权力扩大的认识,排除A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涉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和皇权与相权两对关系,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突出传统道德秩序走向规范,材料旨在通过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石卒史这一事件反映本质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7.北魏兰陵长公主被驸马刘辉殴打流产,朝廷官员对如何处置驸马产生了不同意见。以尚书省为首的官员主张按父系伦理关系,以父杀子判处四至五年徒刑;以胡太后为首的门下省官员主张按谋大逆论处死刑。最终皇帝采取了门下省意见判处死刑。这一案件反映了()A.男尊女卑观念被打破B.法律儒家化进程曲折 C.皇权受门阀士族限制D.门下省司法职能增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朝前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北魏在处理公主遭附马殴打事件时,没有用夫妻家庭伦理,用的是国家君臣秩序,强调了公主身份,反映了法律儒家化进程曲折,B项正确;据所学,南北朝时期男尊女卑观念远未被打破,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皇权与门阀士族的关系,排除C项;据所学,门下省的职能为审核而非司法,排除D项。故选B项。8.我国古代有位科学家改进和创制了简仪、圭表等多种天文观测仪器,“皆臻于精妙,卓见绝识,盖有古人所未及者”。他还主持大规模科学观测,编制历法,“历成,(世祖)赐名曰《授时》,颁行天下”。这位科学家是()A.郭守敬B.裴秀C.徐光启D.沈括【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还主持大规模科学观测,编制历法”、“赐名曰《授时》,颁行天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郭守敬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为修订历法,还改制、发明了简仪、圭表等多种天文观测仪器,A项正确;魏晋时期的裴秀著作是《禹贡地域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排除B项;明朝的徐光启修订了《崇祯历书》,排除C项;北宋的沈括代表作是《梦溪笔谈》,排除D项。故选A项。9.下表是与棉花种植或棉布相关的历史记载,据此推论合理的是()记载材料出处“木棉亦西城所产。近岁以来……木棉种于陕右,滋茂繁盛。”(元)《农桑辑要)“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得御寒之益。”《农书》“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天工开物》“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农政全书》 A.棉花经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B.元朝棉花种植成本高于养蚕缫丝C.棉纺织业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D.清朝南北之间经济差距继续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木棉亦西城所产。近岁以来……木棉种于陕右,滋茂繁盛。”可知,棉花产自西域地区,可能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了中国,A项正确;“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得御寒之益。”可知,种植棉花比养蚕缫丝更加方便,而且能够获得一定的收益,材料并未对比养蚕缫丝与棉花种植的成本,排除B项;明代中期,棉纺织业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清朝南北之间经济差距继续扩大的信息,《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不可能记载清朝的历史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0.元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于江南”,因而,划直修凿大都通往江南的京杭大运河已是势在必行。同时,从江苏刘家港入海,北上至界河口(今天津大沽)的海上运输也开辟全线通航。元朝大力开通这些交通线路主要是因为()A.大都是国际性商业大都会B.地方行政制度发生重大变革C.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D.不同民族交往交流得到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讲述了元朝重新统一后为解决政治和经济重心分离的问题,尤其是南方财赋和粮食北运的问题,对漕运进行大胆创新,海运和内河航运并举,C项正确;A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地方行政制度变革,排除B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1.明代之前的英雄往往是圣人的形象,甚至“不近人情”;明代之后出现“英雄气,儿女情,并行不悖”,项羽被视为英雄第一,曹操、勾践受到喜爱。这一变化反映出()A.与心学思潮息息相关B.民本思想成为主流C.与孔孟学说理念不符D.圣人崇拜观念减弱【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前后。据题意可知,明朝时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圣人形象由不近人情向充满“人情味”转变, 反映了人性的解放和对人的重视,这与明朝以来心学中提倡的“致良知”和重视人本身的思潮有关,A项正确;明朝时期民本思想并未成为主流,排除B项;这一变化迎合了民众的需求,并没有违背孔孟学说,排除C项;这一变化并不是在削减对圣人的崇拜,反而有可能加深了对圣人的崇拜,排除D项。故选A项。12.王夫之在《宋论》中评论历史上某一基层制度时,认为聚乡村之民成兵达不到御敌的目的,贼寇一旦来袭,乡民便携家散去,“非什保之所能制”。这一基层制度是()A.邻保制度B.保甲制度C.十家牌法D.里甲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宋论》”可知,题干涉及时间是宋朝,据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时期实行保甲制度,B项正确;邻保制度是唐朝的,排除A项;十家牌法是明朝的,排除C项;里甲制度是清朝的,排除D项。故选B项。13.康乾二帝常在木兰围场接见蒙古王公,狩猎后举办宴会和表演。赵翼曾描述乾隆时的摔跤表演:“由来角觝古所传,百戏中独近戎务。技逾蹴毱炼脚力,事异拔河供玩具。国家重此有深意,所以习劳裕平素。君不见教坊子弟也随行,经月不陈默相妒。”此处“深意”指()A.耀兵威于异域B.敦教化以厚风俗C.寓绥远于讲武D.倡戏剧以娱万民【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前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康乾二帝通过狩猎、宴乐、摔跤、拔河等活动,联络蒙古王公,目的在于寓绥远于讲武,C项正确;耀兵威于异域是古代外交而非民族政策的目的,排除A项;敦教化以厚风俗并非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深意”,排除B项;倡戏剧以娱万民与康乾二帝“接见蒙古王公,狩猎后举办宴会和表演”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4.据史料记载,自咸丰三年(1853年)九月十三日起,至咸丰五年(1855年)五月初七止的20个月内,清廷严密监视城内居民,在地安门、西直门、菜市口、白云观等处捉获了大量可疑“人犯”,其中经审理者共涉355案,涉及“人犯”779人。这一举措的直接目的是()A.完善衰败的地方里甲制度B.预防英法联军进攻C.解决皇位更迭带来的动荡D.应对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3年至1855年(中国)。结合所学可知,1853年,太平天国开始北伐,其势力逐渐蔓延到京城周边地区,因此清政府严密监视北京城内居民,应对太平天国的攻击,D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京城的社会治理问题,没有涉及地方里甲制度,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56年,选项与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解决皇位更迭带来的动荡无关,且C项内容与史实也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5.下图是洋商在上海《申报》投放的西方军械广告总量统计图,由此可推知,当时()A.早期现代化尝试效果显现B.国家权力向地方转移C.新政改革中新军建设缓慢D.边疆危机渐趋于缓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870-1895年的中国。由材料中的统计图可知,西方军械广告的投放量由无到有,且在一定时期内增长迅速,但曲线总体呈现出下降态势。洋商在上海《申报》投放的西方军械广告数量多,体现国内军械需求大,在洋务运动前期和中法战争前后,出现两个高潮,折射出清朝大量采购西方军械建设近代军队的成果,同时,这一时期,洋务运动开创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国产军械的生产使西方军械的购买份额缩减,所以洋务运动期间西方军械的广告量出现下降趋势,这也是洋务运动军事工业现代化的成果,A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央权力下移,但材料不能体现这一点,排除B项;新政改革是在1901年开始的,新军可能使用国产武器,图中曲线不能体现新军建设缓慢,事实上当时新军建设成效显著,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边疆危机不断加剧,排除D项。故选A项。16.下表为1871~1921年中国进口的棉布、棉纱、钢铁、米等四类货物在进口总值中的占比(%)情况。其中 甲是()比重年份货物甲乙丙丁1871~18732.830.20.90.91881~18835.822.80.31.11891~189314.620.55.91.81901~190318.619.74.21.71909~191112.816.74.83.01919~19219.618.42.45.0A.钢铁B.棉纱C.米D.棉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871~1921年(中国)。据表格信息可知甲从1871~1873的2.8,逐渐上升到18.6,之后逐渐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7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棉纱的需求量增多,同时受甲午中日战争和一战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对棉纱的需求量更多,但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到打击,棉纱的需求量减少,所以甲应是棉纱,B项正确;由于近代中国,仍是传统的小农经济,对钢铁的需求量整体占比较低,但是要比大米占比高,而中国作为传统的种植大国,本身米产量较高,需求量应是最少的,所以丙是钢铁,丁是米,与设问不符,排除AC项;近代中国国门被打开,西方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所以棉布的进口量应是最高的,乙是棉布,排除D项。故选B项。17.1915年5月22日,《申报》刊登了一则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的声明:“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该现象反映()A.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B.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C.民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D.中外商业竞争愈发激烈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年(中国)。根据材料“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可知,一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迎来了短暂春天,其原因之一是群众的爱国热情下,纷纷抵制日货,这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但当时民族工业存在恶性竞争,一些公司诋毁其他公司贩卖日货,从而影响其公司的发展,可知当时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1914年至1918年处于一战时期,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使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迎来黄金时期,民族企业发展并非形势严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丧心病狂之徒”是外国企业,无法得出中外商业之间竞争愈发激烈,排除D项。故选A项。18.1925年,由新学生社女社员发起、以工农妇女为主体的革命妇女团体“广东妇女解放协会”在广州成立。至1926年,仅一年时间,全省就有海丰、顺德、新会、梅县等10多个县市相继成立了分会,有会员2000余人。广东妇女解放协会的创建()A.得益于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B.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精神D.改变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25-1926年为国民革命时期,以工农妇女等革命力量为主体组成的广东妇女解放协会的创建,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B项正确;1925年,北伐战争尚未开始,排除A项;工农武装割据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的相关史实,排除C项;广东妇女解放协会的创建有利于提升女性的社会地位,“改变了”的说法不恰当,排除D项。故选B项。19.1938年4月24日,上海舞女界救济难民游艺大会在新光大戏院举行,其中话剧《舞女泪》主要表达了舞女姐妹们的悲惨遭遇。她们通过游艺的方式来组织社会各界人士捐款,将所得款项送给难胞,余下的捐给前方将士。这一事件表明()A.妇女解放进入新阶段B.全民族抗战已经形成C.话剧演出趋于商业化D.沦陷区民众生活无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938年。根据“她们通过游艺的方式来组织社会各界人士捐款,将所得款项送给难胞,余下的捐给前方将士”可知,上海的舞女也进行募捐来支持抗日前线的将士,说明社会各阶层都投入到抗日战争中,反映了全民族抗战已经形成,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上海的舞女通过募捐支持抗日,不是进行妇女的解放,更不是说明话剧趋于商业化,排除AC项;上海的舞女募捐支持抗战不代表沦陷区民众生活无望,排除D项。故选B项。20.有苏北民歌唱道:“不要吹,不要打,不坐轿,不骑马”“不拜天地不拜灶,又不烧香点纸马”“区里登记走一下”“要问我家陪什么?不用箱柜来陪嫁,陪了一头小花牛,给姐耕地种庄稼”。歌中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A.1912—1927年B.1927—1937年C.1949—1956年D.1978—1992年【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材料“不要吹,不要打,不坐轿,不骑马”“不拜天地不拜灶,又不烧香点纸马”体现了当时婚姻习俗的简化和开放性,破除了古代封建迷信、习俗,由此可断定是新中国成立后,由材料中陪嫁耕牛、耕种庄稼这一现象来看,当时人们对土地比较重视,这是因为土地改革后农民获得土地,积极性提高,也可能是因为三大改造后,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拥有对土地使用权,因此耕种土地的积极性较高,综上可断定材料现象最可能出现于1949—1956年,C项正确;1912—1927年、1927—1937年的中国还处于旧中国时期,不可能出现材料中的新婚姻习俗,排除AB项;1978—1992年是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不大可能出现只陪嫁耕牛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C项。21.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国家与工厂的关系时指出:“统一性和独立性是对立的统一,要有统一性,也要有独立性。……各个生产单位部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毛泽东强调的是()A.适当提高工厂的生产经营自主权B.适度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C.平衡工商企业改造中的公私关系D.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56年(中国)。据材料“国家与工厂的关系……各个生产单位部要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才会发展得更加活泼。”,可知毛泽东 认为国家与工厂之间的关系是统一性和独立性的关系,在坚持社会主义国家的前提下,各个生产单位可以有一定的独立性,强调适当提高工厂的生产经营自主性,A项正确;这一时期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重视的国家的行政指导,并不是市场调节,排除B项;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推行的是公私合营,并不是平衡公私关系,排除C项;三大改造时期,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并不会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22.下图为新华社记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拍摄的一张珍贵照片——实行包产到户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带头人严宏昌在村里第一个买了拖拉机。这张照片()A.体现了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成效B.反映了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实现C.释放了农村政策延续性的信号D.见证了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新华社宣传小岗村带头人严宏昌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买了拖拉机,是一种肯定,也释放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会继续延续的信号,C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革的是土地的使用权,非所有权,排除A项;当时我国并未实现农业机械化,排除B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20年,排除D项。故选C项。23.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阅读下表,据此可知()时间农村合作医疗相关史实1955年农村合作医疗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兴起1976年全国90%的行政村(生产大队)实行合作医疗制度1979年《农村合作医疗章程(试行草案)》发布,拉开了改革序幕1980年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呈下降趋势 1991年国务院启动农村合作医疗新一轮改革2003年国务院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工作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加新农合人口超8.1亿,参合率达到91.5%2016年国务院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①中国农村合作医疗推行过程曲折但成效显著②农村合作医疗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兴起③政府主导搭建起覆盖全国农村的医疗保障网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已健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55——2016年(中国)。根据材料“1980年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呈下降趋势。......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加新农合人口超8.1亿,参合率达到91.5%”可知,中国农村合作医疗推行过程曲折但成效显著,①符合题意;1955年农村合作医疗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兴起,而不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兴起,②不符合题意;1991年国务院启动农村合作医疗新一轮改革,2003年国务院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工作,说明政府主导搭建起覆盖全国农村的医疗保障网,③符合题意;2016年国务院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两项制度,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已健全中“已健全”说法过于绝对,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C项和D项。故选A项。24.《读点国史·辉煌年代国史》丛书以详实的资料记述了重大转折年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以下内容最有可能出自()三、……一枝独秀◎开拓市场经济的先锋◎黄金时代的来临◎农村现代化的主力军四、人民公社:告别历史◎风暴骤来◎公社病大流行◎悄然退场 五、……◎厂长(经理)负责制◎股份制试点:北京天桥首开先河A.《意气风发——1956年的中国》B.《春潮涌动——1984年的中国》C.《伟大转折——1978年的中国》D.《迎风破浪——1992年的中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后中国。根据“开拓市场经济的先锋◎黄金时代的来临◎农村现代化的主力军”及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1984年随着中央4号文件的颁布,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迎来了首次飞跃,“人民公社……悄然退场”反映的是到1984年底,我国已有99%以上的农村人民公社完成了政社分开工作;“◎厂长(经理)负责制◎股份制试点:北京天桥首开先河”反映的是1984年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B项正确。1956年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A项;1978年还没有进行国企改革和股份制试点,排除C项;从股份制试点得出,刚刚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因此是80年代初,排除D项。故选B项。二、主观题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材料一周代形成了以维护宗法制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和相应的典章制度,并使全部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必系都纳入礼的范畴。在司法实践中,刑罚与礼互不相属。法官参照前辈先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法律实践以刑统罪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礼治秩序宣告瓦解,国家制定的成文法开始居于法律规范体系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各种社会行为“皆有法式”“事皆决于法”,礼被排斥在法之外。汉儒以引经注律、经义决狱的方式,“将礼的精神和内容窜入法家所拟定的法律里”,开启了中国法律儒家化的进程。这个过程经过魏晋南北朝至唐律“一准乎礼”而告完成。此后,经宋迄明清,中国法律就基本定型于“德礼为本、刑罚为用”的正统体制,使以礼为核心的儒家道德规范实现了法典化,同时也使以刑为核心的法实现了道德化。——摘编自谢作《中国古代礼法关系的演进》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法文化中公正、法治、自由、平等等法治思想输入中国,冲击了中国传统礼法制度……清末预备立宪期间,修律进程正式开启。经由沈家本、伍廷芳、俞廉三等人的不懈努力,1911年完成的《大清民律草案》采用了来自权利能力、债权、所有权等民法概念,引进了契约自由、过失责任等民法原则。同年颁布的《大清新刑律》采用了西方资产阶级刑法的总则与分则两编的体例,并仿照 西方刑事法制建立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缓刑、假释及主刑和从刑相协调的刑种体制等刑法制度。中国近代法律体系和制度最终建立起来。——摘编自张晋藩《综论中国法制的近代化》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国家机构第三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徽、首都(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礼法关系。(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法治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82年《宪法》在结构上进行了怎样的调整,并概述这样的调整的意义,分析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答案】(1)西周时期,以礼规范全部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礼法互不相属。春秋战国时期,以法规范各种社会行为,礼被排斥在法之外。汉代以来,法律儒家化。(2)发展趋势:理念法治化、程序规范化、内容体系化。(任意两点即可,若笼统回答“近代化”)原因:近代经济的发展的推动;(经济维度)清末预备立宪的推动;(政治维度)西方法文化的传入的影响;(思想文化维度)清末法学家的不懈努力的推动。(人才维度)(任意三点即可)(3)调整: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意义:体现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机构是根据人民的授权建立的。表明我国对公民权利的高度重视。吸取了“文革”教训,完善了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保障。(任意2点即可)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任意2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周代形成了以维护宗法制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和相应的典章制度,全部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必系都纳入礼的范畴,从中可以得出,以礼规范全部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在当时的司法实践中,刑罚与礼互不相属,从中可以得出礼法互不相属。春秋战国时期,各种社会行为“皆有法式”“事皆决于法”,可以得出礼被排斥在法之外。汉代,“将礼的精神和内容窜入法家所拟定的法律里”,可以得出法律儒家化。【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清末预备立宪期间,修律进程正式开启,引进了契约自由、过失责任等民法原则,具有理念法制化趋势。同时,仿照西方刑事法制建立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缓刑、假释及主刑和从刑相协调的刑种体制等刑法制度,内容上体系化。清末预备立宪期间,修律进程正式开启,同年颁布的《大清新刑律》,程序上逐渐规范化。原因上,根据所学知识,政治上清末新政的推动,经济上,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发展,近代经济发展。在思想文化上,根据材料,西方法治观念的传入,再加上沈家本、伍廷芳、俞廉三等人的推动,最终推动了清末法治的发展。【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和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1982年宪法把公民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体现了国家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体现了国家的权力来源。根据所学知识,民主政治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民主政治为经济建设提供保障,经济发展为民主政治提供了条件。26.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格,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马克思指出,劳动是“社会围绕之旋转的太阳”,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前提,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1939年2月,毛泽东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克服困难”的口号,号召各根据地开展生产活动。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展开。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入荒无人烟的南泥湾,经过艰苦劳动将其改造为“陕北的好江南”。1949年,毛泽东在新政协会议开幕词中向全世界豪迈地宣告:“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20世纪60年代,一批志在治沙的林业人进驻地处高寒、极端少雨、沙化严重的塞罕坝,经过近5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2010年,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指出:“‘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摘编自《劳动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渐推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统购统销制度,提高粮食和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至1985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对减贫扶贫做出巨大贡献。1986年,中央组建了专门的贫困治理机构,各级地方政府也随之成立扶贫机构。1994年通过划定贫困县缩小扶贫瞄准目标,使扶贫资源能够向贫困地区倾斜。1986—2000年,中央对贫困县投入专项资金累计达144.25亿元。到200年,贫困人口下降为46224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到2253.4元。2013年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方略,到2021年中国宣布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989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据刘伟,韩喜艳《建党百年来的中国扶贫:历程、机制与成效》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劳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起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年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意义。【答案】(1)作用:大生产运动缓解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困难,支持了抗战。中国人民持之不懈地努力促使中华民族摆脱了百年耻辱,赢得了民族独立。持之不懈地努力改造了恶劣的自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劳动创造推动了国家综合实力的进步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促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前进。(言之成理即可)(2)特点①改革经济体制促增长。②以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驱动减贫。③党和国家高度重视。④建立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⑤注重效率针对性强。⑥经济和行政手段相结合。⑦具有阶段性与渐进性。⑧扶贫工作进程快,成效显著。(任意答出六点)意义①大量减少贫困人口,改善民生。②为消灭贫困,促进共同富裕奠定基础。③完善国家治理体系。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根据“大生产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展开。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开入荒无人烟的南泥湾,经过艰苦劳动将其改造为‘陕北的好江南’”可知,抗日战争期间的大生产运动缓解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抗日根据地的财政困难,支持了抗战;根据“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 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可知,中国人民持之不懈地努力促使中华民族摆脱了百年耻辱,赢得了民族独立。持之不懈地努力改造了恶劣的自然;根据“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可知,通过劳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劳动创造推动了国家综合实力的进步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促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前进。【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特点:1978年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特点:根据“改革统购统销制度,提高粮食和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至1985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对减贫扶贫做出巨大贡献。1986年,中央组建了专门的贫困治理机构,各级地方政府也随之成立扶贫机构”得出是改革经济体制促增长,以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驱动减贫,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建立自上而下的组织体系。根据“1994年通过划定贫困县缩小扶贫瞄准目标,使扶贫资源能够向贫困地区倾斜。1986—2000年,中央对贫困县投入专项资金累计达144.25亿元。到200年,贫困人口下降为46224万”得出注重效率针对性强,经济和行政手段相结合,具有阶段性与渐进性。根据“到2000年,贫困人口下降为46224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到2253.4元。2013年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的方略,到2021年中国宣布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989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得出扶贫工作进程快,成效显著。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以来我国扶贫工作,大量减少贫困人口,改善民生,为消灭贫困,促进共同富裕奠定基础,也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内忧外患之下,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必然构成近代文化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发展教育被看成了重要的甚至根本的手段。民族危机愈深,救亡图存的呼声愈高,教育救国的思潮就愈为高涨。各时期教育救国的重提并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从“睁眼看世界”、到“变器不变道”再到“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从知识层次到制度层次、再到文化心理层次,教育救国论者在对中西文化的反思中对“教育救国”内涵的认识逐步丰富和深化。教育救国论者以自己的积极实践推动了旧中国教育的发展,他们所焕发和激起的爱国热情,时至今日仍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摘编自吴玉伦《教育救国思潮的形成与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前期的相关史实,自拟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答案】(1)论点: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与救亡图存主题是一致的。(2)论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促使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其中一系列的教育措施开 近代教育的先河,推动了探索学习器物的救国之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促使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变法,要求兴学校、改科举,设立京师大学堂,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习制度的救国之路。《辛丑条约》签订后,随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扩大,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采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进一步促进思想解放。救国探索由制度层面发展到思想层面。(3)结论: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教育救国的内涵伴随中国近代救亡图存主题逐渐丰富和深化。【解析】【详解】根据“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必然构成近代文化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发展教育被看成了重要的甚至根本的手段”可提出论点: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与救亡图存主题是一致的。论据:结合所学,可从洋务运动的教育措施开近代教育的先河,推动了探索学习器物的救国之路;维新变法运动兴学校、改科举,设立京师大学堂,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习制度的救国之路;新文化运动救国探索由制度层面发展到思想层面等角度进行论证;最后总结: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教育救国的内涵伴随中国近代救亡图存主题逐渐丰富和深化。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0-26 11:15:02 页数:18
价格:¥3 大小:161.0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