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树德中学高2023级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据儒家经典《尚书·酒诰》记载,周公对卫康叔说,商汤畏惧天命,施行德政,所以得了天下;商纣王自以天命在兹,安闲逸乐、不恤民众,因而堕废天命,被西周取代。据此可知,西周A.深受儒家“以德治民”思想的影响B.以“天命”为君主集权的理论基础C.执政理念中包含了一定的理性因素D.政治活动中神权迷信的影响力增强【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反映西周以保民和德政为执政合法性来源,可见有一定理性因素,C项正确;西周时期尚无儒家,排除A项;西周尚未实现君主集权,排除B项;西周相对商代迷信色彩在减弱,排除D项。故选C项。2.西汉初期,汉朝继承秦法中的“生分”政策,夫妻子组成的核心家庭中的妻子(母亲)对家庭财产拥有一定的支配权。西汉中期,汉律将妻子擅自动用家庭财产视为“盗窃”,并作为休妻的原则。这一变化表明()A.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B.法律深受主流思想影响C.家庭私有财产受到保护D.汉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汉朝(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到西汉中期妻子对家庭财政没有支配权,妻子地位下降,这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夫为妻纲的影响,因此法律受到主流思想的影响,B项正确;宋朝时期儒学向基层渗透,排除A项;材料反映家庭中妻子的地位下降,而不是反映保护家庭私有财产,排除C项;《唐律疏议》是礼法结合的典范,排除D项。故选B项。3.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讲到: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开放的范围,较汉代更为广泛,更为自由。在钱穆看来,唐代科举制()A.有利于选拔最优秀的人才B.推动了封建政治的进步C.消除了士族对仕途的影响D.是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答案】B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汉代到唐代(中国)。据题干“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开放的范围,较汉代更为广泛,更为自由。”及所学可知,唐代科举制比汉代的选官制度更加公开和自由,有利于扩大唐朝的统治基础,推动了封建政治的进步,B项正确;材料反映科举制的公开和自由特点,但不能得出该制度能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排除A项;“消除了”说法绝对,唐朝仍存在士族对仕途的影响,排除C项;科举制是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排除D项。故选B项。4.宋代在边疆地区,均有与各地区少数民族政权的互市,往来十分密切。当少数民族政权侵扰或不臣时,宋政权多会“既禁岁赐,复禁和市”,并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一现象反映出()A.各族政权一定程度上融入宋市场体系B.互市民族问题上发挥了决定性作用C.宋朝以经济手段逐渐控制了各族政权D.宋代对外政策由积极开放走向了封闭【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当少数民族政权侵扰或不臣时,宋政权多会‘既禁岁赐,复禁和市’,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以禁止经济交往作为制裁少数民族政权的手段,这说明少数民族政权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宋朝的市场体系,A项正确;互市有助于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感情,但“决定性作用”的说法太过绝对,排除B项;宋朝以互市手段影响了少数民族政权,但依然有少数民族侵扰的情况,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宋代对外政策由积极开放走向了封闭,排除D项。故选A项。5.雍正帝在成立军机处后,可通过军机处将机密谕旨直接寄给地方督抚;同时各地督抚可将重大问题直送军机处转皇帝本人审批。这说明军机处()A.具有最高的决策大权B.完善了中央行政体制C.取代了内阁的票拟权D.有助于强化君主专制【答案】D【解析】【详解】军机处将机密谕旨直接寄给地方督抚,各地督抚将重大问题直送军机处转皇帝审批,说明军机处的设立有助于强化君主专制,D项正确;军机处只负责谕旨和奏折的传递,最高决策大权属于皇帝,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说明中央行政体制的完善,排除B项;材料并未说明军机处取代了内阁的票拟权,排除C项。故选D项。6.1905年,清廷正式下旨立停科举,同时要求各省于1906年、1909年、1912年举行优贡考试、生员考职 和保送举贡,并在1909年按惯例举行拔贡考试。1908年底,为了庆祝宣统即位,还照例开设了举荐孝廉方正特科。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观念影响社会转型B.选官制度未出现新形式C.清末新政的成效不显著D.新式教育受到民众抵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但是清廷还继续举办有包括举荐孝廉方正在内的多种考试,在举荐孝廉方正特科实行过程中,其原本具有的科举属性和弊端仍被延续,说明已有的传统观念影响着社会的转型,A项正确;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学堂选官制度正式确立,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科举制度的废除,没有描述清末新政,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描述民众抵制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7.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同盟会成为合法组织。8月25日,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共和实进会等几个党派合并,在北京改组成国民党。1913年初,国民党在全国选举中获得参议院和众议院最多席位,成为国会中的最大党派。这一状况()A.有利于推动中国的政体变革B.使中国实现了民主政治C.有利于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D.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答案】A【解析】【详解】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大量的政党,中国同盟会也成为合法组织,联合别的政党,在选举中成为国会中的最大党派,说明它推动中国向民主政体转变,A项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革命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中国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也没有使中国实现民主政治,排除B、C两项;材料并没有谈及辛亥革命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排除D项。故选A项。8.抗日战争时期,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以农抗会和妇抗会等群众组织为基础的现代行政体系在敌后根据地出现,并成为乡村社会新的权力中心,在此基础上,1941年前后地方政权建设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全面展开。这一现象()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B.是中共地方政权建设的开始C.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特征D.巩固了中国的革命统一战线【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 确时空: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建立了以中共为核心的新的群众组织,并成为农村新的权力中心。这是中共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B项正确;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就开始建立苏维埃政权,排除B项;社会主义革命是经济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而材料不涉及相关内容,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时期国共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9.下图为画家戈湘岚创作于1954年的作品《春耕》。下列对此画解读合理的是,该画()A.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热情和干劲B.是真实再现新中国农业生产场景的一手史料C.从侧面折射出新中国发展工业化的迫切需要D.具有探究农村人民公社劳动场景的参考价值【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4年(中国)。据材料可知,1954年,中国当时正处于三大改造时期,为配合“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因而从侧面折射出新中国发展工业化的迫切需要,C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在1954年尚未确立,排除A项;材料是绘画作品,无法真实再现具体场景,且作品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思想,非一手史料,排除B项;人民公社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C项。10.20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创建文明城市”及军民共建文明村镇、文明街道等活动在全国开展起来;媒体报道了模范共产党员蒋筑英、罗健夫、活雷锋朱伯儒和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人的事迹。这些做法旨在()A.重塑社会核心价值观B.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C.推进依法治国的方略D.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创建文明城市’及军民共建文明村镇、文明街道等活动在全国开展起来”可知,“五讲四美三热爱”“创建文明城市”及军民共建文明村镇、文明街道等活动在全国的开展,有助于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D项正确;材料与核心价值观的倡导有关,但使用“重塑”一词不符合80年代社会实际情况,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并未明确提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B项;依法治国方略正式提出于1997年党的十五大,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1.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代表,人口超过100万的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各少数民族与汉族以平等地位参与国家事务和地方事务管理。以上史实主要说明A.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水平提高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C.少数民族地区治理关乎国家前途命运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我国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全国人大代表,与汉族享有平等的地位以参与国家管理,由此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当家做主,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少数民族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发展水平无关,排除A;材料阐述的不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意义,排除B;C项说法过于夸张绝对,排除C。12.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中东问题上,一方面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斗争,抨击以色列扩张政策;另一方面,面对伊朗和伊拉克的军事冲突,中国分别向两国表达了尽早实现停战、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的意愿。这些政策()A.体现睦邻友好的外交方针B.旨在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C.标志外交政策走向成熟D.推动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据材料“中国政府在中东问题上,一方面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解放斗争,抨击以色列扩张政策;另一方面,面对伊朗和伊拉克的军事冲突,中国分别向两国表达了尽早实现停战、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的意愿。”及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面对局部战争或冲突,中国根据是非曲直坚决维护正义和世界稳定,B项正确;中东地区不是中国的邻国,不能体现睦邻友好的方针,排除A项;1954年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外交政策的走向成熟,排除C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B项。13.有学者指出:(罗马)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这说明()A.法律实践中的理性色彩B.罗马法法律至上精神C.大陆法系根源于罗马法D.罗马法体系走向完备【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行政官据案例裁量,不必僵硬地执行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体现出罗马法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说明其法律实践中具有理性色彩,A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罗马法的法律至上精神,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大陆法系与罗马法关系的信息,排除C项;判例法的特点不足以说明罗马法体系在走向完备,排除D项。故选A项。14.英国《大宪章》规定,建立一定机构来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国王应在规定的日期和地点,召开有教俗贵族和其他有关人员参加的会议,以便了解“全国人民”对重大事务的意见。这表明英国()A.国王行政权受到严格限制B.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C.代议制建立有历史渊源D.贯彻了分权制衡的政治理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中世纪时期的英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大宪章》规定要建立一定机构来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与国王共同参与治理。这一机构要定期召开,参加会议者包括教俗贵族和其他有关人员。这一机构是议会制即代议制的历史渊源,C项正确;材料反映国王与议会共同治理,而没有提到国王的行政权,排除A项;“光荣革命”后《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排除B项;分权制衡理论是启蒙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1868年,自由党人格莱斯顿就任内阁首相。他在调查中发现1855年以来所录用的9826个文官中,完全经过公开竞争考试的仅28人。为此,格莱斯顿绕开议会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委员会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这一举措的实施()A.为工业化提供了政治前提B.提升了政府管理水平C.避免了政党分肥现象发生D.促成了文官与内阁共进退【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868年英国。据题干及所学可知,1868年英国政府规定重要文官官职要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有利于提高重要文官的素质,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B项正确;“光荣革命”后英国政局稳定为工业化提供政治前提,而不是文官考试制度,排除A项;“避免了”说法绝对,排除C项;西方文官特点保持中立,不与内阁共进退,排除D项。故选B项。16.美国历史学家帕尔默·科尔顿曾如此评价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在此的外交家们代表着不承认有任何上级或公共约束的独立势力。再没有一个人能说欧洲在宗教、政治或其他方面具有任何有意义的统一。”这说明当时()A.封建制导致国家分裂B.各国主权意识的增强C.近代外交制度的确立D.平等国际秩序的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欧洲30年混战结束后,参与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的各国代表,否定存在高于国家的权力和欧洲统一,说明当时各国的主权和独立意识有所增强,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国际法和欧洲国际关系,并非封建制与国家分裂的关系,排除A项;据所学,随着各国君主派遣外交使节和使团,近代外交体制度才逐渐形成,排除C项;据所学,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并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国际秩序,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题(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书省有中书舍人掌起草命令,中书省在得到君主同意或命令,就让舍人起草,舍人在接到词头(命令大意)以后,认为不合法的便可以缴还词头,不给起草。在这局面下,君主就得改换主意。……门下省有给事中专掌封驳,……凡制敕宣行,大事复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其有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吴晗文集》第三卷材料二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王仍然是英国政治生活的第一位参与者。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强化了对王权的限制。1714年,乔治一世上台后,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行政权力慢慢地由国王转到内阁手中。光荣革命后,国王曾通过册封贵族和上院中的支持者以控制上院的立法活动。后来,随着一系列的议会改革和选举改革,立法权逐渐转移到了资产阶级控制的平民院手中。这样,国王逐渐从一个有较大权力的君主,变成了虚位元首,统而不治。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包括“中国专制说”在内的西方学说被输送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观点传入中国。谭嗣同在1896年所著的《仁学》中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对秦汉以下的中国政治持全盘否定态度。此后……都将从秦始皇开始到20世纪初延绵不绝的中国政治体制一并视为专制政体。——摘编自侯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限制君权与近代英国限制王权的不同方式,并加以评价。(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专制说”在中国出现并传播的原因。【答案】17.不同方式:中国古代采用谏议制度(唐朝门下省)、集体协商方式(朝议)、文官政治、儒家伦理道德(敬天保民观、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民本思想等)等方式限制君权;近代英国则主要是议会通过立法、制度建设限制王权。评价:中国古代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西方近代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国古代只是一定程度上对皇权有所限制,本质上服务于君主专制,西方近代主要服务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8.原因:维新派为营造改革氛围;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民主政体;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近代英国。不同方式:根据材料“门下省有给事中专掌封驳,……凡制敕宣行,大事复奏而请施行,小事则署而颁之,其有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可知,中国古代采用谏议制度(唐朝门下省)、集体协商方式(朝议)、文官政治、儒家伦理道德(敬天保民观、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民本思想等)等方式限制君权;根据材料“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王仍然是英国政治生活的第一位参与者。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强化了对王权的限制。1714年,乔治一世上台后,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行政权力慢慢地由国王转到内阁手中。”可知,近代英国则主要是议会通过立法、制度建设限制王权。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措施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而西方近代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只是一定程度上对皇权有所限制,本质上服务于君主专制,西方近代主要服务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小问2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原因:根据材料“谭嗣同在1896年所著的《仁学》中说‘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对秦汉以下的中国政治持全盘否定态度。”可知,维新派为营造改革氛围;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民主政体,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任何社会法律的生成都不是其社会现象中的孤立存在,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中国固有的悠远古老的中华法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民族习惯、民族精神以及民众的法律观念紧紧相连。同样,外国法律制度也反映某一时期、某一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维护并巩固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摘编自邓琦《中外古代法律比较研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法律制度”自拟论题,进行论述。(可围绕材料中的观点论述,也可从其他角度论述。)【答案】示例一:观点:法律制度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论述:(任举3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分裂走向统一;法家主张法治,实现中央集权;新兴地主阶级不断壮大。各国颁布法律,推行改革,主张严刑峻法,重农抑商,确立土地私有制,维护小农经济,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汉武帝时期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生受到重用,地位提升。董仲舒“春秋决狱”,以儒家经义解释法律,开启法律儒家化的历程。唐朝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繁盛时期,统治政策较为开放开明,社会制度创新和完善,法律趋于成熟并体系化,《唐律疏议》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古罗马时期,由于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平民利益,但仍然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随着疆域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万民法逐渐形成。东罗马帝国时期,帝国疆域辽阔,工商业发达,东西方文化交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启蒙思想的传播,在罗马法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近代资产阶级法律,主张自由、平等、民主,反对专制,但仍具有一定局限性,到20世纪,黑人、原住民和妇女还在为享有完全的公民权积极斗争。结论:法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为统治阶级服务,是一定政治、经济基础的反映,具有一定的阶级和时代特征。示例二:观点:中国古代法律与罗马法体现东西方不同国情 论述:中国古代法律重人伦道德(礼法结合、家庭本位、伦理法制),西方法律专重刑法;中国法律突出人治,西方突出法治,契约性;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强调宗法等级,西方法律文化重视个人利益,提倡自由、平等;中国法律强调义务本位,西方重视权利本位;中国重公法,西方重私法。这些差异反映东西方不同社会特征。政治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不断强化,人治社会,权力观念发达,更多关注国家权力立法;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一定程度上在立法上限制了贵族特权;公民是罗马社会政治的主体,维护公民权利是法律的主要任务。经济上,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建构于自然经济的基础之上,而西方法律文化建构于商品经济基础之上。思想文化上,中国法律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宗法观念影响,西方商品经济孕育着自由、平等观念,形成人人平等的思想基础;个人意识之上建立的契约关系,使法律摆脱了宗教和道德的束缚;近代西方则受启蒙思想影响;中国古代法律推动了法律伦理化的进程;它冲破了僵硬的国家法令对司法实践的机械支配和垄断,使冰冷的司法运作充满了儒家的人性关怀;极大地丰富了古代法制文化资源;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法律的威严,有时不利于法律公平、公正目标的实现。罗马法促进了古罗马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协调了社会矛盾,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为近代欧洲资本主义转型提供了思想来源;为近现代世界法律特别是民法建设提供了借鉴。结论:都成为东西方法制建设的蓝本,是人类法制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古今(世界)。首先,阅读材料问题可知,围绕“法律制度”来拟定观点。仔细阅读材料“任何社会法律的生成都不是其社会现象中的孤立存在,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可知拟定观点为法律制度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或者据材料“中国固有的悠远古老的中华法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民族习惯、民族精神以及民众的法律观念紧紧相连。同样,外国法律制度也反映某一时期、某一社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维护并巩固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可知,选择古代中国法律与罗马法,他们体现东西方不同国情。其次,结合所学从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角度来论述法律与这些因素的关系。要史实正确且充分,逻辑清晰。如: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分裂走向统一;法家主张法治,实现中央集权;新兴地主阶级不断壮大。各国颁布法律,推行改革,主张严刑峻法,重农抑商,确立土地私有制,维护小农经济,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汉武帝时期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生受到重用,地位提升。董仲舒“春秋决狱”,以儒家经义解释法律,开启法律儒家化的历程。唐朝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繁盛时期,统治政策较为开放开明,社会制度创新和完善,法律趋于成熟并体系化,《唐律疏议》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古罗马时期,由于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 《十二铜表法》,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平民利益,但仍然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随着疆域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万民法逐渐形成。东罗马帝国时期,帝国疆域辽阔,工商业发达,东西方文化交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壮大,启蒙思想的传播,在罗马法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近代资产阶级法律,主张自由、平等、民主,反对专制,但仍具有一定局限性,到20世纪,黑人、原住民和妇女还在为享有完全的公民权积极斗争。最后,归纳总结。如:法律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为统治阶级服务,是一定政治、经济基础的反映,具有一定的阶级和时代特征。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监察院是颇具特色的独立监察机关,它直接源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在近代中国,基于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和源自西方的议会监察制度互相竞争,经过民国初年的探索与南京国民政府监察院的实践,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将美国式的参议院制度与中国传统监察制度融于一炉。这种中西合璧的制度探索在当时受到很多批评,但这并不构成废除独立监察制度的理由,源自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至今仍有重大价值。——摘编自聂鑫《中西之间的民国监察院》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不断高涨,我国监察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由先期试点到全国推行,提高了监察机关的地位和独立性,实现了监察的无死角、全覆盖,整合了监察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反腐败合力,这是我国反腐败领域的一次重大创新,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一次重大变革。——摘编自李凌云《新中国监察制度七十年的嬗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监察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监察制度的历史启示。【答案】(1)监察机关享有独立性;受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影响;借鉴西方监察制度(中西合璧);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继承与发展;(任答3点)服务于国民党独裁统治;(2)成为反腐利剑,纯洁党员干部队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增强监察力度,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任答3点)(3)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多措并举,注重实效;力求公平公正公开;适应时代需求等。(答2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据材料一“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监察院是颇具特色的独立监察机关”可知,监察机关享有独立性;据材料一“它直接源于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可知,受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的影响;据材料一“源自西方的议会监察制度互相竞争” 可知,借鉴西方监察制度(中西合璧);据材料一“基于中国传统的独立监察制度”可知,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继承与发展;结合所学从服务于国民党独裁统治的角度分析。【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当代中国。据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不断高涨,我国监察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可知,成为反腐利剑,纯洁党员干部队伍;据材料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由先期试点到全国推行,提高了监察机关的地位和独立性,实现了监察的无死角、全覆盖,整合了监察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反腐败合力”可知,增强监察力度,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所学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角度分析。【小问3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近代和当代中国。结合所学从以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多措并举、注重实效、力求公平公正公开、适应时代需求的角度分析。【分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30 17:30:02 页数:12
价格:¥2 大小:264.0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