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8
2
/8
剩余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5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9.16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以文为词”是后人对辛弃疾的重要评价,相关研究已非常深入。学者普遍注意到辛弃疾词具有熔铸经史、善发议论、融入散文章法句法等特点。不过据笔者管见,对辛词与四六文的关系似乎研究不多。辛弃疾虽以词最为著名,但其实著述颇多,诸体兼备。只可惜其《稼轩集》早佚,文章留存有限。今所见者,散文有大名鼎鼎的《美芹十论》《九议》,骈文则有《贺叶留守启》《新居上梁文》等数篇。骈体文章,宋人通称为“四六”。宋代骈散分流,散体多用以著述,骈体多施于朝廷文书及士人交际日用。南宋时期,骈体书启的写作日益普遍,诸家文集多有留存。辛弃疾的四六文创作亦应不少,而且享有一定的时誉,一些篇章被纳入选本,一些名句亦为他人借鉴。今存四六虽不多,但章句文辞颇耐细品。如《新居上梁文》云:“青山屋上,古木千章;白水田头,新荷十顷。亦将东阡西陌,混渔樵以交欢;稚子佳人,共团栾而一笑。”想象新居落成后的优美风景和居处其中的悠然生活,骈对工稳,文气秀逸。这篇《新居上梁文》既体现了辛弃疾以四六法为文的特点,还体现出辛弃疾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文中有云:“望物外逍遥之趣,吾亦爱吾庐;语人间奔竞之流,卿自用卿法。”“吾亦爱吾庐”是陶渊明《读山海经》中的句子,“卿自用卿法”乃《世说新语》中庾敳对王衍说过的话。二者放在一起,不但是天然佳对,而且鲜明展现出辛弃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奔竞的蔑视,算得上四六文中的俊句。此种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正是辛弃疾词中的拿手好戏。其《水调歌头(我亦卜居者)》作于将迁新居不成之际,上片末尾直用孟郊《借车》中的“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两句,下片末尾直用陶渊明《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呼应将迁新居,化用自然,前后照应,呈现出与《新居上梁文》相似的艺术技巧。直接移用诗句,只是辛词化用成句的一种,更为多见的,是其对散文成句的化用。最能突出展现这一点的是《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集句是宋代兴盛的一种创作方式,将前人诸家诗句汇聚为一首新的作品,能够展现创作者的敏捷才思。不过前人集句多从诗词中取材,句式的选择较为容易,而辛弃疾此词专从儒家经典中集句,必然要面临剪裁转换的问题,因而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集句,更接近于四六中的化用成句。此词首三句云:“进退存亡,行藏用舍。小人请学樊须稼。”“进退存亡”来自《易·乾·文言》;“行藏用舍”是对《论语·述而》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概括;“小人请学樊须稼”更见剪裁工夫,《论语·子路》载“樊迟请学稼”,待樊迟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须也!”孔子认为稼穑之事只是末端,不如礼义仁信重要。而辛弃疾不为朝廷所用,只能营建“稼轩”,自甘与“小人”为伍,其实是一种自我调侃。辛弃疾特意强调此词专集经句,而主旨却在说归隐,在对立冲突中表达理想不能实现的无奈。从艺术技巧上说,与诗词集句颇为不同,而与宋四六化用成句同一机杼。在化用成句之外,辛弃疾词还有着好用长句的特点。好用长句同样是宋四六特色之一。就体式而言,词与四六文显然不同,不过一些词调中会包含连续几个短句,辛弃疾常常将这样的短句贯通起来、形成长句。这一做法在长调慢词中较为常见,《水龙吟》是其中一例。此调上下片第三句至第八句例作四字句,诸家多用独立短句,或稍加勾连,成为一组复句,意思上虽是一个整体,但小句也可以单独拎出。而辛弃疾常将小句打通,如“割肉怀归,先生自笑,又何廉也”“更想隆中,卧龙千尺,高吟才罢”(《水龙吟·用瓢泉韵戏陈仁和,兼简诸葛元亮,且督和词》),无论从句意上看还是从语法上看,都不能轻易抽出其中的小句。传统的表现方式,更倚重物象的描摹与铺排,借以传达绵密的思绪。辛弃疾将其作为长句来处理,往其中注入了更明晰的逻辑线索与文章气势,因而更容易形成气脉贯通、纵横捭阖的格局。在一些词中,辛弃疾甚至会顺势融入骈句。这类情况以《沁园春》最为典型。此调上下片第三句至第六句,实由一个领字带出四个四字句,四句的安排,有前两句、后两句各自对仗者,也有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者。前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仗者,与四六文最为接近。辛弃疾的《沁园春》以这种方式最多,有意用四六法加以安排,如形容山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前二句与后二句分别将山峰比喻为谢家子弟、司马相如,直接从词中抽出,便是上好的四六对句。化用成句,好用长句,都参与着辛弃疾笔下的风云变幻。越是对宋四六的发展走向与行文风格有所了解,越能感受到辛词背后的四六笔意。对于兼善各体的创作者而言,一种文体的创作技巧,常常会或有意或无意地参与另一种文体的创作。这是创作技巧在文体间的迁移,在合适的条件下可能促成文体的发展革新。宋人常常破体为文——或以文为诗,或以诗为词,又或以论为记、以赋为记等。这样的文学景观体现着宋代文学的集成性与丰富性。辛弃疾以四六法为词,正是此类文学景观中别具风采的一种。(摘编自周剑之《辛弃疾“以四六法为词”浅论》)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辛弃疾作词善于引经据典、发表议论、运用散文式章法句法,后人评价他的创作具有“以文为词”的特点。B.骈体文章在宋代通称“四六”,与散体用途不同,骈体多用于朝廷文书及士人交际日用,如《贺叶留守启》。C.与前人化用诗词的集句方式不同,辛弃疾从儒家经典中剪裁转换来集句的方式更复杂,创作的水平也更高。D.感受辛弃疾词作蕴含的四六笔意是一个动态过程,它会随着对宋四六的发展走向与行文风格的了解而加深。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辛弃疾的《稼轩集》早早地佚失,使得后代学者虽然知道他以词闻名、诸体兼备,但却少有对其词与四六文关系的研究。B.通过对《水调歌头》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辛弃疾直接移用前人成句来表意,但是化用自然,并未妨碍自我情感的表达。C.辛弃疾与孔子对“樊迟学稼”这件事的态度是相反的:孔子认为这是末端的小人之事,而辛弃疾却愿意与“小人”为伍。D.宋代文学的集成性和丰富性体现在创作者打破了文体的界限,诗与文、诗与词、论与记、赋与记等文体没有了明显区别。 3.下列选项不符合“词中融入骈句”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A.“暂武林分阃,东南外翰,锦衣乡社,未满瓜时。”(张先《沁园春·寄都城赵阅道》)B.“向落花香里,澄波影外,笙歌迟日,罗绮芳尘。”(贺铸《沁园春》)C.“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苏轼《沁园春·孤馆灯青》)D.“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4.《新居上梁文》在论证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5.请从辛弃疾词“好用长句”的角度,结合材料分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阙。(4分)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废墟上的菜地晚乌下班到家已过十二点。午饭和往常一样比较简单,喝一口豌豆蛋花汤,忍不住说“真好喝”。豌豆,是母亲自己种的。她从厨房里拿出一个小布袋,一边打开一边美滋滋地说,不太多,但很让人喜欢。我瞥过去,那里面装着的青绿豆英,颗粒饱满。几年前,为了帮我照顾孩子,母亲从乡下来到城里。①这种迁移如同一把无形的刀,缓慢地切割着母亲。她不说什么,我也能在日常生活里发现蛛丝马迹。从老家奔赴而来,想到归期遥远,母亲有些无力。白天,她窝在家里,时光泌出漫长的丝,将她束缚。有时她从卧室踱到客厅,又从客厅挪到阳台,像在寻找什么,默默地。她常看的电视节目是我们省台的玩水冲关,偶尔换到新闻频道,她总是对我说:电视里讲的,听不懂。她简洁的言辞后跟着长长的叹息。我给她买的智能手机,她不会使用,最后闲置在书架上。有时,她会打开门,随后又将其关闭,她感到,就算出门了,她也无地可去。后来,孩子入了幼儿园,母亲多了闲暇,决定拓宽活动区域,去楼下不远处被拆的棚户区那片废墟上种菜。她从碎石渣里清理出厨房大的一块领地。现在便隔三岔五带回一小布袋青绿豆荚,或几棵根部冒着乳白汁液的生菜。围在废墟周围的栅栏被人抠裂,朝外翻卷的绿铁皮被风一吹就发出脆响。那里有一孔洞,是种菜人弯腰进出的门,一同出入的还有水壶、锄头、弯刀、铲子。这些和耕种有关的工具,被母亲隐藏在家里的各个角落:她把锄头横放在自己的折叠床下,铲子放在鞋架的最底层,弯刀立在冰箱与墙之间的缝隙,水壶放在花架上。如果这些工具会表达情感,它们跟母亲一道出门时,一定会像孩子那样开心到尖叫。它们回归土地,不,并不是我在乡下看到的那些松软的黑土,具体点说,那是碎石、断砖及大块混凝土堆叠成的废墟。一把锄头在断壁残垣里爬行,母亲的脸上挂着汗滴。②她浑身湿透,开门出现在客厅,好像刚刚经历一场搏斗。随后,她迅速清理农具,把它们放回原处,再找来洁净衣服,沐浴。晚间我们回来时,似乎什么都未曾发生。③母亲在城市生活中习得了绝佳的藏匿本领,这些背后,一同隐藏的还有她自己的心事。我曾去过母亲的菜地。母亲的小块石渣地卧在断墙之中,种着大蒜、豌豆、生菜,那些细弱的苗,像是一块土地微弱的呼吸。母亲第一次割生菜回来时曾说,买种子的本钱已经收回。我记得,她使用的是我们家一贯的低调不张扬的口气,平静中还带着终有回报的自豪。母亲的算计,听起来格外世俗,但我并不嫌弃这些,相反,我会给她诸多赞美。在乡下,母亲干农活粗放豪迈,她早出晚归,经常忘记时间,汗流浃背而又不知疲倦。在城里,母亲对这里的生活缺少掌控感,必须在日常事务中学会平衡,精准到每个时刻。因此,种地这样的事情,好像也变得精致起来:她把肥料装进塑料瓶,用废油桶装清水,用旧童车推着去给蔬菜施肥。垦荒的劳苦,随时被毁坏的可能性,她似乎都忽略不计,行动中有我行我素的坚决。我终于明白:在那小块地面前,她几近忘我;泥土,让她忘乎所以。我不禁想起母亲人生中已过去半个世纪的那个故事。生产队里的男男女女在集体劳作间隙,组织了次插秧比赛,母亲上午赢得很轻松。有人不服气,坚持下午再比一次,结果还是母亲赢。她给我讲完这个故事后,低声又略带兴奋地说:“当年,我上午赢得轻松,基本没使劲;下午又要比,我稍微使出一点力气,还是我赢。”母亲一生未进学堂,鲜有机会展示自我,那一次,她赢得了可以吹嘘一生的价值感,声名大噪。④是土地,是劳动,成就了她。现在,和母亲一起种菜的有不少人,元元的奶奶,胡小功的奶奶,丁家枫的外公,他们像蜗居在春日荨麻叶片下的虫子,在蒿草丛生的废墟上自得其乐。他们是废墟上的首批种地人,都来自外地,住在这整体功能颇为完善的小区里,帮着带孙辈。他们此生也许未曾想到会住在洁净明亮的高楼里,把心神分给不同的地方,一面记挂着老家的房子、院落、老伴甚至一条狗,一面在城里过着逼仄但又无法摆脱的生活。夜幕将临时,他们常聚集在楼下说话,或站或坐。有时,她们还会把自己种的菜拿来跟大家分享,一把豌豆、两棵生菜或几根蒜,这或许能让彼此产生回到乡下的短暂错觉。谈起种地经验,他们有抑制不住的热情,聊着聊着,时间就过去了。黑夜漫长,来自菜地的那点荣光,好像可以帮她们驱散寂寥与不安。偶尔,附近传来挖掘机的轰鸣,她们还会仔细甄别,听那声响是否来自废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废墟”不仅是现实种菜的地方,也指母亲来到城里后一度荒芜的“心田”,具有象征意义。B.“时光泌出漫长的丝”形象地写出逼仄又无法摆脱的城市生活让母亲备感时光漫长寂寥。C.文中的母亲与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母亲一样,“偷偷摸摸”的行为中饱含对子女的爱。D.母亲种菜时的“我行我素”和“忘乎所以”隐匿着对泥土的特殊感情,蕴藏着她的精神渴求。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长时间不适应城里生活的钝痛感。B.句子②中的“搏斗”,既是母亲与土地的搏斗,又是她与自己矛盾心理的搏斗。C.句子③中母亲的“藏匿本领”,体现在她藏匿工具和回家换衣沐浴的行为上。D.句子④语意上与上文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使得语气和表达的感情更强烈。8.文章最后两个段落,写出了废墟上首批种地人的复杂情感。请加以梳理概括。(6分)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劳动·价值”,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土地”。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或曰:“非子之求,君自致之,奚固辞也?”曾子曰:“吾闻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吾岂能勿畏乎?”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①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节选自《孔子家语·在厄》)材料二: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故以仲尼之智而有失实之声。今之新辩滥乎宰予,而世主之听眩乎仲尼为悦其言因任其身则焉得无失乎?是以魏任孟卯之辩,而有华下之患;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此二者,任辩之失也。夫视锻锡而察青黄②,区冶③不能以必④剑:水击鹄雁,陆断驹马,则臧获不疑钝利。发齿吻形容,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则臧获不疑驽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节选自《韩非子·显学篇》)[注]①埃墨:烟灰。②锻锡:古人锻炼金属时掺的锡。青黄:蓝黄色,冶炼金属时的火色。③区冶:区冶子,春秋时善于铸剑的人。④必:判断。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3分)而世主之听眩乎A仲尼B为悦C其言D因E任其身F则G焉得H用无失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给予,与《六国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意义相同。B.全,保全,与《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字用法相同。C.形容,指形体容貌,与现代汉语“喜悦之情难以形容”中的“形容”完全不同。D.涂,通“途”,与《齐桓晋文之事》“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中的“涂”意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子生活贫困,面对鲁君的赏赐做了出人意料的选择,孔子对其所言大加赞赏,认为他可以保全名节。B.孔子信任颜回,子贡告诉孔子颜回偷吃米饭后,孔子直接向颜回询问事情的原委,证实了自己的判断。C.材料二认为华阳之战的惨败、长平之战的大祸,是由魏、赵两国任用能言善辩的孟卯与马服造成的。D.材料二运用比喻说理,通过如何识别剑器的钝锈与锋利、马匹的低劣与优良,形象地阐释了识人之道。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曾子弊衣而耕于鲁,鲁君闻之而致邑焉,曾子固辞不受。(2)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14.材料二写孔子识人之失有何用意?(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5~16题。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15、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唱离歌”意谓魏万动身离京,“微霜”营造了离别时节深秋萧瑟的气氛。B、颔联诗人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魏万作为游子在途中听到雁鸣和看到云山的感受。C、颈联写树色把寒气催来,暗含岁月不待之意,与尾联的“岁月易蹉跎”相呼应。D、本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表达友人离别之时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1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雍也》告诉我们,提高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在内应该保持质朴品性,在外应该讲礼貌、懂学问,不可偏废,否则“,”。(2)《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3)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思考了宇宙和人生,礼赞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古代汉语(特指书面语)最大的特点就是___①___,用它写作诗歌和散文,可以达到回味无穷的境界。音韵和谐、言不尽意的唐诗宋词作为世界上最精致的诗品享有“古汉语之花”的美誉。同样是写风雪夜归,唐代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只用了二十个音节就已完备,美国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小驻》却用了一百零八个音节。虽然它们都达到了___②___的艺术境界,但是谁更精炼,更上口,也是一目了然。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巨星璀璨代不乏人,难道不是跟古代汉语的这个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吗?但是古代汉语也有明显的短板,它不太适合严密的逻辑论证,在科学原理的表述方面,也有些___③___。例如“圈,一中同长也”,很难让刚刚启蒙的孩子理解“中”指圆心,“长”指半径的长度。民间当然不会用古代汉语这种交际工具,它不仅会抑制理论科学的发展,也会叫三百六十行的师傅们无法授徒,他们得用各自时期的白话——要知道,中国古代理论科学虽无法与古希腊罗马相比,但在各种工艺上,却长期领先。这仿佛是一种悖论,其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白两种语言环境作用的结果。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仰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①够着吃力,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②,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③。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我们”一家人相依相守的情状,请简要分析这一效果是如何取得的。(3分)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以上这则材料出自习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届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9.161.C[解析]“创作的水平也更高”于文无据。2.B [解析]A项,强加因果;C项,“辛弃疾与孔子的看法是相反的”不符合原文意思,辛弃疾也认为稼穑是“小人”之事;D项,“打破了文体的界限”错,原文是文体的创作技巧的迁移;“文体没有了明显的区别”曲解了文意。3.A[解析]A项四句不构成对仗,不是骈句。4.①精准恰当地论证了辛弃疾以四六法为文的特点和善于化用前人成句的做法;②从论证辛弃疾为文的特点巧妙自然地引出对他作词特点的分析。【评分标准】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5.【参考示例】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连续的几个短句贯通,形成长句。②“风流总被”,从句意和语法上看,不能从长句中抽出。③“金戈铁马”等物象作为长句处理,使气脉贯通,增强气势。【评分标准】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 (3分) C 母亲的“偷偷摸摸”是在城市中种菜不得已的行为,没有对子女的爱之意。7.(3分) B原文说,母亲去废墟种菜,要清理掉那些碎石、断砖及大块混凝土堆叠成的废墟,用一把锄头在断壁残垣中爬行,可见种菜之艰难,这是母亲与土地的搏斗,但是在种菜这件事上,母亲并没有犹豫和矛盾,她乐于在废墟上种菜且能找到自豪感,所以不存在与自己矛盾心理的搏斗这层意思,故B选项错误。8. (4分)①种地带来快乐;②收获带来的自豪;③住在城里的寂寥与不安;④对家的挂念;⑤菜地被毁的担忧(评分细则:每答出1点给1分,满4分为止。意思对即可。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解答该题,一方面要梳理文本层次,并合并同类层次;另一方面是学会抓取文本中表露情感的关键字眼,如“自得其乐”“热情”“荣光”“寂寥”“不安”等。将废墟上首批种地人的复杂情感加以逻辑清晰地梳理分层。9. (6分)甲组答案:①母亲年轻时是插秧能手。劳动让母亲得以展示自我、赢得人生的价值感;②母亲来到城里又痴迷种菜,再次彰显了劳动的价值:可以使生活充实快乐,可以带来收获的自豪感,可以抚慰寂寥的内心,可以与他人分享劳动果实,心生欢喜。乙组答案:①土地是贯穿文章始终的抒情意象;②土地成就了年轻时的母亲,使她赢得人生的价值感;③土地为母亲带来了收获的自豪感;④土地抚慰着生活在城市中的母亲。该题充分体现了新高考“教考衔接”的特点,解答该题甲组,可以将母亲在不同生命阶段,即年轻时和来到城里时的不同劳动及分别蕴含的价值概述出来。解答该题乙组,则需将关键词“土地”在文本中承载的作用提炼出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3分) B D F 11.(3分)A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亲附、亲近。翻译:(这是因为齐国)亲附秦国而不帮助五国。B:“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命。翻译:他杀了人,我救了他。C:“喜悦之情难以形容”中的“形容”是指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很难加以描述。D:“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中的“涂”通“途”,道路。翻译: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行走。12.(3分) B孔子利用祭祀的方式试探颜回,得知的事情的原委,并非是直接询问。13. (8分) ( 1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在鲁国种地,鲁国国君知道(听说)了这件事,送给他封地,曾子坚决推辞不接受。( 2 )用官职来试用他,考核他的功绩(工作成绩),那么平常(一般)的人也不会对他是愚蠢还是聪明感到疑惑了。评分细则:第一小题:4分,每点1分(1)弊衣:穿着破旧的衣服,名词活用为动词;(2)耕于鲁:在鲁国种地,状语后置;(3)致邑:送给或赠送赏赐)封地(或食邑)(4)固辞:坚决推辞第二小题:4分,每点1分(1)试之官职:用官职来试用他,省略及状语后置;(2)课:考核,考查;(3)功伐:功绩,或成绩,政绩;(4)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整体句意1分,疑,翻译成“感到疑惑"或“怀疑”皆可。或者“不疑”,合译为“能判断"“知道"“明白”也可。有其他翻译如果句意通顺酌情给分。14. (3分)材料二写孔子识人之失,是为了证明认识事物或人,不能只看表面,要用实践来验证;进而提出选拔官员的见解。翻译:曾子身穿着破旧的衣服在鲁国境内种地,鲁国的国君听说这件事后就送给他封地,曾子坚决地推辞了,不接受。有人问:“不是你自己要求的,而是国君主动给你的,为什么你坚决地推辞掉啊?”曾子说:“我听说过接受了别人的东西就会害怕他,而赠送给别人东西的人又经常地怠慢别人。即使君主主动赠送给我,又没有傲慢地对我,我怎么能不害怕呢?”孔子听见这件事情以后说:“曾参的言语足以保全自己的名节了。”孔子被困在了陈、蔡,跟从他的人一连七天都没有吃到东西了。子贡带着所携带的东西,偷偷地从包围圈中跑了出去,向当地的村民央求,换回了一石米。颜回和子路两个人在土屋下面煮饭,有灰尘掉进了饭中,颜回就把那块被灰尘弄脏了的饭拿起来吃了。子贡从井边看到了,心中很不高兴,以为颜回是在偷吃东西。就走进屋中,向孔子问道:“那些仁人和有操守的人,有因为穷困而改变了名节的吗?”孔子说道:“改变了名节的话又怎么能称得上仁德有操守呢?”子贡说道:“那像颜回这样的人,他是不会改变名节的吧?”孔子说:“是的。”子贡便把颜回偷吃饭的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道:“我向来相信颜回属于仁人之列,虽然你说了这样的事,我也不会怀疑他,这中间必定是有缘故的。你先不要说话,我来问一问他。”于是便招来颜回说道:“之前我梦到了祖 先,难道是祖先在开导我吗?你快去煮好饭,我要去向祖先进奉祭祀。”颜回回答说:“之前有灰尘落到了饭中,如果留在饭中则不干净;我想要把饭丢掉,又觉得可惜。自己便把那部分吃掉了,因此不适合再用来祭祀了。”孔子说:“这种情况的话,我也会吃掉它。”颜回出去后,孔子扭头对其他的几个弟子说:“我对颜回的信任是由来已久的,并非只是今天。”弟子们因此才都对颜回信服。澹台子羽,有君子的仪容,孔子以为他是君子并收取他当学生,和他相处久了发现他的行为与仪容不相称。宰予的言谈,高雅而有文采,孔子看中并收取他当学生,和他相处久了发现他的智慧不及他的口才。所以孔子说:“凭仪容来取人,我在子羽身上犯错了;凭言谈来取人,我在宰予身上犯错了。”所以凭孔子的智慧也有看人不能符合实际的感叹。如今新出现的士人辩说言辞远远超过宰予的辩说言辞,而当朝的君主听这些辩辞比孔子还要迷惑,因为喜欢他们的言谈,就去任用他们,那么怎么会没有过失呢?因此魏国因为孟卯的口才就任用他,结果造成了华阳城下兵败的祸患;赵国因为马服君赵括的口才而任用他,结果造成长平城下兵败的灾祸。这两件事,都是任用只有口才之人的过失。只察看冶炼时掺的锡和火色是青是黄,区冶也不能凭此来判断剑的好坏;在水面上击杀天鹅和大雁,在陆地上击杀大小马匹,那么奴仆也能分辨剑的利钝。只掰开马嘴看牙齿、端详形体容貌,就是善于相马的伯乐也不能凭此肯定马的优劣;给马套上车子跑,然后看它到达路途的终点,那么奴仆也分得清马的好坏。观察容貌服装,听取言谈辞说,孔子不能凭此断定一个人的能力;用官职来试用他,考核他的工作成绩,那么就是平常的人也能判断他愚蠢还是聪明。所以英明的君主任用官吏,宰相一定是从州部等基层中选拔上来的,勇猛的将军一定是从士卒中挑选上来的。有功劳的必赏,那么爵禄丰厚就越能劝勉人们;逐渐升官晋级,那么官职越大就越尽心治理政务。爵禄丰厚而各种官吏都能尽心尽责治理政务,就是统治天下的王道。15、A“魏万动身离京”错,诗歌题目“送魏万之京”意思是送魏万前往京城。16.(1)“微霜”“鸿雁”等意象蕴含诗人深切的离愁别绪。(2)“愁里听”“客中过”表达了诗人对去京途中的魏万的担忧。(3)尾联表达了诗人对魏万殷切的勉励和嘱托。【16题详解】从题目“送魏万之京”和“离歌”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从“昨夜微霜初渡河”可知,这是深秋时节;从“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可知,这里呈现出的景物是萧瑟、凄清的状态;“微霜”“鸿雁”两个意象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渲染了离愁;“愁里听”“客中过”写出他乡游子前路茫茫,黯然神伤的情态;第三联想象赴京途中的所见所闻,摹写友人一路的孤独寂寞,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情谊;最后两句“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劝勉魏万到了长安之后,不要只看到那里是行乐的地方而沉溺其中,蹉跎岁月,应该抓住机遇成就一番事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情调深沉悲凉,但却催人向上。17、(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2)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3)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18.①言简意赅/言简义丰;②出神入化/炉火纯青;③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19.唐宋诗词享有“古汉语之花”的美誉,它音韵和谐,言不尽意,是世界上最精致的诗品。 20.①比喻:将历代著名诗人比作璀璨的“巨星”,形象地写出了他们在诗的国度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之情;②反问:用反问句表达“中国……,巨星……”与古代汉语特点密不可分这一肯定的意思,能起到突出强调、增强气势的作用,可以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修饰古代汉语的最大特点,古代汉语比现代汉语语言精炼,但含义却很丰富,可填“言简意赅/言简义丰”。言简意赅:言语简明而意思完备。言简义丰:语言简练,含意丰富。②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和美国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小驻》在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十分高超的境地,可填“出神入化/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或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还形容超脱了神通达到了自由国度的境界。炉火纯青: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③由“它不太适合严密的逻辑论证”可知这是在说古代汉语的短板,由“也有些”可知是说古代汉语在科学原理表述方面做的不好,可填“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力不从心:指心中想做某事而力量达不到或无力去做。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分析划线句可知,此句表述对象就是唐诗宋词,可先提取句子主干:唐宋诗词享有“古汉语之花”的美誉;然后将“音韵和谐、言不尽意”这两个定语加上主语“它”,变成两个句子;最后将“作为世界上最精致的诗品”承前省略主语,改成:是世界上最精致的诗品。然后整理答案为:唐宋诗词享有"古汉语之花"的美誉,它音韵和谐,言不尽意,是世界上最精致的诗品。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①比喻:“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巨星璀璨代不乏人”,本体是历代著名诗人,喻体是璀璨的“巨星”,“巨星”闪耀而引人注目,受人仰望,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他们在诗的国度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之情;②反问:“难道不是跟古代汉语的这个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吗?”,意思是“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巨星璀璨代不乏人”跟古代汉语更精炼的特点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用反问句表达“中国……,巨星……”与古代汉语特点密不可分这一肯定的意思,能起到突出强调、增强气势的作用,可以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21.【补写句子】(6分)①但炉子实在太高了②听起来似乎很远③家里却老是春天(家里却很温暖) [每空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2.【语言鉴赏】(3分)①环境衬托,用环境的“空空”反衬一家人相依相守的踏实和温馨;②句式的反复(叠词),句式“……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的重复,突出强调“我们四人”相依相守的满足;③范围、程度的加深,从“台州空空”到“天地空空”范围和“空”的程度都加深,突出强调“我们四人”相依相守就是幸福。[每点1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3、审题立意本题为新材料类作文题。在阅读题目给出的材料后,按所给的任务要求进行写作。本题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一)理解材料材料共1句话,主要讲“如何钉钉子”。“钉钉子”比喻“做事情看准目标,并能一抓到底”,这句话通过“钉钉子”比喻阐释学习、工作、发展等的普遍道理。 按照材料的逻辑关系,可以划分为两层:第一层: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启示意义:这一层先从否定的角度来谈该如何钉钉子:如果钉钉子没有一锤一锤接着敲,结果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幻想着一蹴而就、不能摆摆样子随便做,而是要有抓准目标的定力、冲破层层障碍的勇气,以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务实肯干)的工作态度,把事情做实做牢固,完成好既定目标。第二层次: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启示意义:“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意味着做好一件事情后不能停步,要继续“不断钉下去”,强调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一个目标接着一个目标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落实完成,逐步实现大目标,做到一张好蓝图干到底,干出实绩,取得大的成效。(二)引导语第二段为引导语,规定了写作任务。1.“以上这则材料出自习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①“以上这则材料”是指材料中习总书记关于“如何钉钉子”的相关论述。②引导考生要以新时代青年的身份,站在时代的高度、国家的高度、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和思考这句话。③“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要求考生能从具体的现象,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概括出抽象的具有普遍性意义的道理。2.“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①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据此写一篇文章”有以下两个含义:一是要以习总书记关于“如何钉钉子”的相关论述为起点,不可置材料于不顾,不可抛开材料写作;二是既要依据材料的内容,也要依据材料的含意。本材料内容围绕“如何钉钉子”展开,核心在于正确认识“钉钉子”现象的普遍道理。②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考生要在文章中“体现认识与思考”,也就是要围绕材料提供的“如何钉钉子”的内容,表达你的认识,揭示其普遍道理;并予以合适的拓展、类比,站在时代、国家的高度,给出新时代青年应有的回答。评分标准“内容项”评分:一类上20-19①精准理解材料,综合运用材料;②整体深入阐析“脚踏实地地把事情做好”和“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两个方面,富有思辨色彩;③多角度联系现实,阐述充分;④论据具体丰富、运用恰切,分析严谨。一类中18①准确理解材料,较综合地运用材料;②能阐析“脚踏实地地把事情做好”和“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两个方面,较有思辨色彩;③联系现实,阐述较充分;④论据较具体丰富、运用准确,分析合理。一类下17-16①较准确理解材料,初步综合运用材料;②能阐析“脚踏实地地把事情做好”和“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两个方面,有一点思辨色彩;③联系现实,阐述较充分;④有论据、运用较准确,分析较合理。二类上15-14①较准确理解材料,初步综合运用材料;②能阐析“脚踏实地地把事情做好”和“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中的一个方面,能展开分析;③联系现实较合理,阐述较充分;④有论据、但略有偏差,运用基本准确,分析基本合理。或:能阐析“脚踏实地地把事情做好”和“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两个方面,但论据、论证有偏差。或:文中只是提及“脚踏实地地把事情做好”和“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某一方面,但论据、运用较准确,分析较合理。二类中13①基本准确理解材料,有运用材料;②仅分析“脚踏实地地把事情做好”和“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中的一个方面,能展开一点分析,或分析过程中有偏差,或思维空洞;③没有联系现实,或联系现实不准确;④论据运用有偏差,分析不够合理。二类下12-11①有据材料写作;②“脚踏实地地把事情做好”和“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中的一个方面,但有偏差;或仅以“钉钉子”为话题写作;③没有联系现实,或联系现实不准确; ④论据运用有错误,分析有偏差。三类10-6①只在文章开头提及材料,但主体部分论述与材料无关;或,仅围绕材料中的某一词语展开论述;或,完全没有提及材料,但论述的主要内容与材料有隐含的一点关系;②没有联系现实,或联系现实不准确四类5-0①完全与材料内容无关;②完全没有由材料联系现实概念拓展2013年2月28日,在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总书记首次对钉钉子精神进行了详细阐述: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很可能是一颗钉子都钉不上、钉不牢。钉钉子”,前一个“钉”是动词,读“定”,意为“把钉子捶打进别的东西里”;后一个“钉”是名词,读“丁”,构成“钉子”一词,即“金属制成的细棍形的物件”。钉钉子是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在钉钉子的过程中,钉不到点上,钉子要打歪;钉到了点上,只钉一两下,钉子会掉下来;钉个三四下,钉子仍然会松动;只有连钉七八下甚至更多,这颗钉子才能牢固。“钉钉子”能成为一种精神,是因为这一简单动作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钉钉子精神有3方面的内涵:一是保持注意力集中、专一,确定用力点;二是增加压力,从而形成动力;三是强调持续、稳定的工作态度。因此,钉钉子首先要找准位置和方向。找准位置后,需要的是持之以恒。要充分发挥钉钉子精神,让埋头苦干、真抓实干者施展才华,还必须建立有效的机制。作为重要方法论,钉钉子精神被运用到了政治、经济、民生等诸多领域的工作中。在作风建设方面,总书记指出,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在经济改革方面,总书记提出,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在民生改善方面,总书记强调,要持之以恒把民生工作抓好,发扬钉钉子精神,有坚持不懈的韧劲,推出的每件事都要一抓到底,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向前走,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对于“一带一路”建设,总书记也强调需要钉钉子精神。2016年8月17日,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总书记表示,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标题示例】敲有序,钉以恒,方牢固脚踏实地打基础,持之以恒铸成就脚踏实地,久久为功脚踏实地夯基础,持之以恒铸辉煌携时代“钉钉子”精神,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脚踏实地求实干,坚持不懈创辉煌持恒心得云开,肯实于见月明锤炼坚韧品质,成就辉煌人生发扬“钉钉子精神”,积跬步以致远范文:携时代精神,筑中国之梦罗马城非一日之功,钉钉子非一锤之劳,做成一件事无法一蹴而就。着眼新时代,总书记“钉钉子”的譬喻启示我们:要一锤一锤接着敲,一代一代接着干,才能把共和国大厦的基业钉实钉牢。让我们携时代“钉钉子”精神,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世间万事,焉能一蹴而就?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想要一口吃成大胖子,也要看自己能否承受代价。且看,项羽自封西楚霸王,气焰正盛,而天下莫敢欲之争,而彼时刘邦等待时机后,带师而出,终得天下;三国乱世,各方豪杰逐鹿中原,彼时诸葛亮躬耕山野,静观其变,后择主出山,铸成三足鼎立;鲁迅留日求学归来,写下《狂人日记》迎来转折,一声呐喊,蜚声文坛。他们无一不是沉潜蓄力,不断丰富自己,最终成功。倘若他们都想一蹴而就,坐井观天,终会大梦一场,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作为新一代青年的我们,更需要用知识来充实自己。让自己用沉潜中积蓄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世间万事,何处不须脚踏实地?做任何事都需脚踏实地,而不能投机取巧,否则你将什么都做不成。钉子你都不能定牢,你还能做什么?忆往昔,“两弹一星”邓稼先为研制原子弹做出的艰苦努力,比天高比海深;为国助盾的工程专家钱七虎长期从事防护工程、地下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杨宁从城市走进大山,为村庄脱贫,决心当一名大学生村官,历经十年,从穷乡僻壤到美丽乡村,他做出的脚踏实地可谓比珍珠还珍贵。所以,凡事都要一步一步地做好,正如钉子要一锤一锤的敲。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脚踏实地,担当起我们的使命,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世间万事,谁不携持之以恒?“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等名句都告诉我们坚持不懈,不要半途而废。我们也从小就知道做事要坚持,可我们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让我们看从小因病失聪的江梦南“在无声的世界里突围”,学习一个字要比我们多练习千次万次。最终她靠这种持久的恒心与毅力完成了人生的逆袭,考上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她的坚持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我们什么都不缺,有健康的身体,为什么会比他弱?因为我们坚持不懈的决心不能够持久。一个钉子需要钉牢,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颗一颗钉牢,那在我们人生路上,不要想一蹴而就,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发扬钉钉子精神,并非机械的萧规曹随,而是要在咬定目标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我们要有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决心,发扬“成功不必在我,而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让我们携时代“钉钉子”精神,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4月)(Word版附解析)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1-22 21:45:07
页数:8
价格:¥2
大小:45.2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