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南充高中高2022级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所谓“礼”,是用一整套“名分”次序的排列制度来别亲疏,定上下,立尊卑,序长幼,明贵贱,分远近,以确定人们的义务、道德和生活。“礼,天地之序也……序,故群物有别。”(《礼记·乐记》)“礼”的功能是“别异”,这个“别异”是通过一系列的“名”来建立和确定的,“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名。”(《左传·桓公二年》)儒家强调“名”整理出秩序和规范,由之构成一个有明确差异和严密区分的社会统领系统。礼有几个特点。第一点,“礼者,履也。”礼是实践,实践强调的不是人的内心活动,而是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举止。“礼”的许多仪式、规矩、准则、范例,都是针对人的活动、行为、举止、言语甚至面容而设定的,而且必须有顺次、有规则、有秩序地去做。“无礼则无以措手足”,礼的实践性可以到这个程度。“礼者,体也,言得事之体也。”(刘熙《释名》)合乎礼数的周旋酬对、俯仰往还,无不是通过切身实践,把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事情做到位,得体、适宜、合度,使人世各种关系在这实践过程中得到合适的落实。“礼有五经,莫大于祭”,祭礼是最重要的,祭祀把人的各种关系,长幼、父子、夫妇、兄弟、朋友,通过仪式的活动即实践,把远近亲疏上下尊卑安排规范得十分明确,并且以语言、名分确定下来,不能违背,“名位不同,礼亦异数”。譬如一个人死了,他的家人要披麻戴孝,但是由于与死者关系的名分不同,披的麻、戴的孝并不一样,不同的身份、关系、地位、等级,区分得非常清楚,而且要求不同的情感表现。不像西方,人死了都戴一点黑,动作、姿态、言语、次序等,区别不大。礼是现实生活不可逃避,更不可违背的实践法规,是不成文的“法”。礼的第二个特点,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规范化,不仅是祭祀的时候,而且通过祭祀,把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安排、规定好。中国的家族系统和制度就是以表礼“五服”等差秩序来制定、规范、推扩出来的,把人的不同实践活动和这些活动的外在形态包括衣食住行等,进而把现实生活规范、安排成为一个大系统。到汉代,董仲舒结合阴阳家、道法家把上古这套礼制转化性创造为“仁,天心也”的“有情宇宙观”,用“天人感应”的“天人合一”方式来作政治制度的安排。从此以后,尽管历代有许多增删变异,其基本精神却一直延续下来。为什么能这样长久传承延续呢?为什么这么一套烦琐的生活规范,却必须严格遵守、履行呢?这就是 我要讲的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特点:“礼”有神圣性。正因为它非常神圣,所以必须遵守、不可违背。礼来源于巫,巫术里面有神明,因此这些“礼”的规范不单是人间的法规。“礼者,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天经地义,是天地给人规定的。违反了礼,不仅是违反了人间的习俗、规矩、法规,而且更严重的是触犯了神明,那当然就要遭到各种灾难、惩罚,民间一直有不孝子孙要遭天打雷劈的说法。所以人的“行”必须符合“礼”的规范,才能与神明、与天地合拍和沟通。所有这些,都恰恰是保留了巫术的基本特征、基本精神,但是把它完全世俗化、理性化了,成了人间的一种神圣的秩序。许多学者讲,宗教与世俗的很大区别就是,宗教是超乎经验的世界,世俗是经验的世界。而中国恰恰不是这样,中国是将这两个世界合在一起,神就在这个世界也包括在人间的“礼”中,人间的礼仪就是神明的旨意,人与神同在一个世界,所以“礼教”成了中国的“宗教”。(摘自李泽厚《“礼”的三特点》)材料二:中国是拥有悠久礼乐文明的礼仪大国,有着丰富的礼仪文化资源,同时重视礼制建设与礼俗教化。《周易·系辞》强调:“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是敬天礼地、体现族群伦理与政教伦理等包蕴礼义核心的礼仪文化。荀子《礼论》说:“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强调“礼”的功能,礼仪文化依循三大伦理原则,即与天地协调的自然伦理、以祖先纪念情感为中心的家庭伦理、推崇君师为政教的政治伦理,这三者是“礼”的核心内涵,是传统礼仪文化的根本性质所在。当代社会是以人民为主体的现代社会,新的社会生活自然需要相应的礼仪,传统礼仪遵循的三大伦理原则在当代社会必然发生根本的性质变化,即更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而不是对天地神灵的被动膜拜;更强调家庭社会和谐的社会伦理,而不是上下尊卑的严格等级区分;更强调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伦理,而不是居高临下的“牧民”统治。以新的伦理原则处理人与自然、家底社会等的关系,既保留中华民族礼仪文化底色,又体现了礼仪文化融入当代社会的创新性发展。礼仪伦理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重建与更新,是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传统礼仪在新时代的融合与转化,对于家国情怀的培育、社会文明的提升、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公民道德教育与新的伦理人格养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摘编自萧放《传统礼仪文化与当代中国礼仪实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的功能是“别异”,通过“名”整理出秩序和规范,由此构成一个有明确差异和严密区分的社会统领系统。B.礼具有实践性,人们须有顺次、有规则、有秩序地实践“礼”,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合适地落实人世各种关系。 C.丧礼“五服”将人的实践活动、外在形态,以至现实生活系统化,成为中国家族系统和政治制度形成的基础。D.当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性质、生活不同,因此传统礼仪遵循的三大伦理原则在当代必然发生根本的性质变化。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引用“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名”,阐述名、义、礼、政的紧密联系,论证礼的“别异”功能。B.董仲舒继承并发展了上古礼制,他结合阴阳家、道法家创造出的“有情宇宙观”“天人合一”等理念对后世有深远影响。C.礼来源于巫,巫术对神明的崇敬使得“礼”具有了神圣性,人们必须严格遵守、履行礼,才能与天地、神明合拍和沟通。D.国家公共生活中的礼仪礼典,如任职宣誓仪式、祭扫英烈仪式、全国哀悼活动等,体现了传统礼仪在新时代的融合与转化。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礼”的神圣性特点的一项是()A.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礼记》)B.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遗死?(《诗经·相鼠》)C.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D.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4.材料一中“礼”的三个特点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5.如何辩证地看待“礼”?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C2.B3.A4.不能。材料一中“礼”的三个特点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是按照由小到大的范围,层层递进的关系论述的。先讲礼是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举止,再讲礼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规范化,最后讲“礼”不单是人间的法规,扩大到了神的层次。5.①不能对天地神灵被动的膜拜,应该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②不能划分上下尊卑的严格等级,应该遵循家庭社会和谐的社会伦理;③不能进行居高临下的“牧民”统治,应该遵循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伦理。【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成为中国家族系统和政治制度形成的基础”错误。由材料“中国的家族系统和制度就是以表礼‘五 服’等差秩序来制定、规范、推扩出来的,把人的不同实践活动和这些活动的外在形态包括衣食住行等,进而把现实生活规范、安排成为一个大系统”可知,原文说的是“中国的家族系统和制度就是以表礼‘五服’等差秩序来制定、规范、推扩出来的”,而不是“成为中国家族系统和政治制度形成的基础”。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他结合阴阳家、道法家创造出的‘有情宇宙观’‘天人合一’等理念对后世有深远影响”错误。由材料“到汉代,董仲舒结合阴阳家、道法家把上古这套礼制转化性创造为‘仁,天心也’的‘有情宇宙观’,用‘天人感应’的‘天人合一’方式来作政治制度的安排”可知,原文只是说“有情宇宙观”结合了阴阳家和道法家,并没有说“天人合一”也结合阴阳家和道法家。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礼,先王凭借它来承接上天之道,治理人们的情操。所以失去它就会灭亡,得到它才能生存。礼是先王凭借它来承接上天之道的,体现了材料一中“礼”的神圣性特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B.老鼠有形体,人却没有礼仪;人没有礼仪,为什么不快点死去呢?只表明人应该有礼仪,没有体现了材料一中“礼”的神圣性特点。C.辞让心就是施行礼的开始,是非心就是智的开始。只讲了礼的开始,没有体现了材料一中“礼”的神圣性特点。D.不符合礼的不看,不符合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不符合礼的不做。只讲了礼,没有体现了材料一中“礼”的神圣性特点。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不能。结合材料一第2段关键句“礼有几个特点。第一点,‘礼者,履也。’礼是实践,实践强调的不是人的内心活动,而是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举止”可知,先讲礼是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举止;结合材料一第3段关键句“礼的第二个特点,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规范化,不仅是祭祀的时候,而且通过祭祀,把整个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安排、规定好”可知,再讲礼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规范化;结合材料一第4段关键句“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特点:‘礼’有神圣性。正因为它非常神圣,所以必须遵守、不可违背。礼来源于巫,巫术里面有神明,因此这些‘礼’的规范不单是人间的法规。‘礼者,天 之经,地之义,人之行’,天经地义,是天地给人规定的”可知,最后讲“礼”不单是人间的法规,扩大到了神的层次。综合以上几点可知,材料一中“礼”的三个特点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是按照由小到大的范围,层层递进的关系论述的。【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结合材料“即更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而不是对天地神灵的被动膜拜”可知,不能对天地神灵被动的膜拜,应该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结合材料“更强调家庭社会和谐的社会伦理,而不是上下尊卑的严格等级区分”可知,不能划分上下尊卑的严格等级,应该遵循家庭社会和谐的社会伦理;结合材料“更强调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伦理,而不是居高临下的‘牧民’统治”可知,不能进行居高临下的“牧民”统治,应该遵循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伦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预谋犯契诃夫法院审讯官面前,站着一个身材矮小、消瘦异常的庄稼汉。他穿着花粗布衬衫和打补丁的裤子,那张鬓须浓重、布满麻点的脸,以及藏在耷拉的浓眉里、让人不易看清的眼睛,露出阴沉而冷漠的表情。“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审讯官开始说,“你走近一点,回答我的问题。本月七日,也就是七月七日,铁路看守人伊凡·谢苗诺夫·阿金福夫沿线巡查时,在一百四十一公里处,撞见你正在拧铁轨上固定枕木的螺丝帽。瞧,这就是螺丝帽……他把你同这颗螺丝帽一齐扣下了。是这样吗?”“啥?”“事情是像阿金福夫说的那样吗?”“没错,是这样。”“好。那你为什么要拧螺丝帽?”“啥?”“你别‘啥啥啥’的,回答我的问题:你为什么要拧螺丝帽?”“要是用不着,俺才不去拧它哩。”丹尼斯斜眼望着天花板,声音嘶哑地说。“那你要这螺丝帽做什么用?”“螺丝帽吗?俺们拿它做坠子……”“俺们是谁?” “俺们,老百姓呗……也就是克利莫夫斯克的庄稼人。”“听着,老乡,你别跟我装糊涂,说正经的!用不着撒谎,扯什么坠子不坠子的!”“俺一辈子没有撒过谎,这会儿说俺瞎扯……”丹尼斯眨巴着眼睛,嘟哝着,“再说,老爷,没有坠子能行吗?你若把鱼饵或是蚯蚓装到钓钩上,不加上个坠子,难道它能沉到水底?还说俺瞎扯哩……”丹尼斯冷笑道:“鱼饵这东西,若是浮在水面上,能顶什么用!鲈鱼,梭鱼,江鳕,向来往深水里钻。鱼饵若漂在水上那只有赤梢鱼才来咬钩,再说那种事也少见……俺们那条河就没有赤梢鱼……这种鱼喜欢大河大水。”“你跟我大讲赤梢鱼干什么?”“啥?这可是您自己问的呀!俺们那儿,连地主老爷们也都这么钓鱼的。最不懂事的娃娃没有坠子也不去钓鱼。当然啦,也有一种人啥也不懂,嘿,没有坠子也去钓鱼。傻瓜蛋可不管章法不章法……”“那么你是说,你拧下这颗螺丝帽是为了拿它做坠子的?”“不为这个又为啥!”“可是,你要做坠子尽可以拿铅块,子弹壳……或者钉子什么的……”“铅块在大路上可找不着,得花钱去买。说到钉子,那不管用。螺丝帽这东西最好不过了……又重,还有个小洞。”“你装什么糊涂!难道你不明白,笨脑瓜,拧摔螺丝帽会造成什么后果?要不是看守人及时发现,火车就要出轨,许多人就会丧命!你就成了杀人凶手!”“上帝保佑,可千万别出这种事,老爷!干啥要去害人?难道俺们不信教,或是什么坏人?谢天谢地,好老爷,别说俺一辈子没害死过一个人,就连这种念头也没有转过……求圣母娘娘保佑,饶恕……瞧您说的,老爷!”“那么依你看,火车是怎么出事的?告诉你:你拧下两三颗螺丝帽,火车就要翻身!”丹尼斯嘿嘿冷笑,眯起眼睛,瞧着审讯官。“得了吧!这些年来,俺们村的人拧下的螺丝帽不少,上帝保佑,可从来也没见翻车,这会儿说什么出事,害人……我若把铁轨搬了去,或是,比方说吧,扛一根大木头横在铁路上,噢,那样的话,火车倒兴许要出轨,可是……呸!不就是少一颗螺丝帽吗!”“你要明白:那些螺丝帽是用来固定铁轨和枕木的。”“这个俺们也懂……俺们又不是把所有的螺丝帽都拧下……还留着许多呢……俺们办事也不是不动脑筋……俺们也懂……”“去年这地方有一列火车出轨了,”审讯官说,“现在知道是什么原因了……”“您说啥?”“我是说,现在知道了,为什么去年有一列火车出轨……我弄明白了!” “您念过书,所以才明白事理……您刚才评判了一大通,是怎么回事,可那个看守人也是庄稼汉,就知道一把揪住俺的后脖领,拖着俺就走……你先说出个理来,再拖人也不迟呀!俗话说得好,庄稼人有庄稼人的道理……”“搜你家的时候,又搜出另外一颗螺丝帽……那颗螺丝帽你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拧下的?”“您是说小红箱子底下的那一颗吧?”“我可不知道它放在哪儿,只知道又搜出一颗。你什么时候拧下的?”“俺可没拧,那是伊格纳什卡给我的,他么,就是独眼龙伊凡的儿子。俺说的是压在小箱子底下的那一颗,至于院子里雪橇上的那一颗是俺同米特罗凡一块儿拧的。”“哪个米特罗凡?”“就是米特罗凡·彼得罗夫呗……难道没听说过?他在俺们村编大鱼网,卖给老爷们。他需要很多这种螺丝帽。编一张网,估摸着也得十来颗……”“你听着……刑法第一千零八十一条规定:凡蓄意破坏铁路,致使该路上行驶中的运输工具发生危险,且肇事者明知该行为的后果将造成不幸——听明白了吗?明知!而你不可能不知道,拧掉螺丝帽——肇事者当判处流放并服苦役。”“当然,您知道的东西多……俺们是无知无识的人,这个俺们哪能弄懂?”“你什么都懂!你就会瞎扯,装糊涂!”随后是沉默。丹尼斯不知所措地倒换着脚站定,瞅着蒙上绿绒布的桌子,使劲眨巴眼睛,仿佛他看到的不是身前的绿绒布,而是红太阳。审讯官很快写着什么。“俺可以走了吧?”沉默半晌后丹尼斯问道。“不行。我得把你押起来,再送进班房。”丹尼斯不再眨眼,抬起浓眉,怀疑地望着审讯官。“怎么要去班房?老爷!俺可没有这个闲工夫,俺得去赶集。伊戈尔欠俺三卢布的腌猪油钱,俺得去讨回来……”“住嘴,别碍事。”“坐班房……要是真做了坏事,去也行啊,可是……活得好好的……犯什么罪啦?俺又没有偷东西,好像也没跟人打过架……您若怀疑俺拖欠税款,老爷,那您千万别信村长的话……您一定得问问常任委员先生……他,那个村长,没有良心……”“住嘴!”“俺也没说啥……”丹尼斯嘟哝着,“村长尽造假账,这个俺敢对天起誓……”审讯官叫道,“把他押下去!”丹尼斯继续嘟哝,这时两名壮实的士兵押着他走出审讯室,“什么法官!俺东家是将军——可惜死 了,但愿他升天——要不然他会给你们这些法官厉害瞧瞧……审案子也得有本事,不能胡来……”一八八五年七月二十四日(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身材矮小”“消瘦异常”“鬓须浓重”“阴沉而冷漠”等,通过外貌和心理描写刻画了庄稼汉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的形象。B.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拧下铁轨上固定枕木的螺丝帽用来做坠子,但他肯动脑筋,不是拧下所有的螺丝帽,火车出轨与他无关。C.“俺可没拧,那是伊格纳什卡给我的……院子里雪橇上的那一颗是俺同米特罗凡一块儿拧的”,这表明破坏铁路不是个别现象。D.“什么法官……审案子也得有本事,不能胡来……”,可见法院审讯官对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的审讯不成功,不能使其认罪。7.关于小说中审讯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认为钓鱼需要用坠子,他拧下螺丝帽用来做坠子是正当而合理的行为。B.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说他们村的人拧下的螺丝帽不少,但他认为这样做不会导致火车出轨。C.审判官认为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对拧掉螺丝帽的肇事者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装作不知道。D.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揭露村长尽造假账,审讯官却置之不理,旨在表现法院审判不公平。8.面对法院审讯官的审问,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简要说明。9.本文塑造的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与《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的别里科夫是不同类型的形象,请简要概括二者的形象。【答案】6.C7.D8.①开始表现出冷漠,无所畏惧;②然后是狡辩,强词夺理;③随后是沉默,不知所措;④最后是怀疑审判结果,胡搅蛮缠,虚张声势。9.①本文塑造的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是一位农民,他朴实无华又顽固狡猾,愚昧无知又自私自利,法律观念淡薄而无敬畏之心,是顽固愚昧、无知无畏、自私自利的可怜人。②《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的别里科夫是一位教师,他因循守旧,保守僵化,充满奴性,惧怕变革,是被“套子”箍住了手脚和思想的可怜虫。【解析】【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心理描写”理解错误。“身材矮小”“消瘦异常”“鬓须浓重”是外貌描写,“阴沉而冷漠”不是“心理描写”,而是“神态描写”。B.“但他肯动脑筋,不是拧下所有的螺丝帽,火车出轨与他无关”错误,由原文“我是说,现在知道了,为什么去年有一列火车出轨……我弄明白了”可知,列车出轨与他有关。D.“可见法院审讯官对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的审讯不成功,不能使其认罪”分析不当,不是“审讯不成功”,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揭露村长尽造假账表现他胡搅蛮缠。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D.“旨在表现法院审判不公平”错误,不吻合文章内容和主题表达,本文的主题不是表现审判不公,是暗指政府职能部门只知简单粗暴的执法。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结合“那张鬓须浓重、布满麻点的脸,以及藏在耷拉的浓眉里、让人不易看清的眼睛,露出阴沉而冷漠的表情”“‘要是用不着,俺才不去拧它哩。’丹尼斯斜眼望着天花板,声音嘶哑地说”分析可知,刚接受审判时他表现出冷漠,无所畏惧;结合“这个俺们也懂……俺们又不是把所有的螺丝帽都拧下……还留着许多呢……俺们办事也不是不动脑筋……俺们也懂……”“铅块在大路上可找不着,得花钱去买。说到钉子,那不管用。螺丝帽这东西最好不过了……又重,还有个小洞”“俺可没拧,那是伊格纳什卡给我的,他么,就是独眼龙伊凡的儿子”分析可知,在他听说火车事故和他偷拧螺丝有关时,他狡辩,强词夺理;结合“随后是沉默。丹尼斯不知所措地倒换着脚站定,瞅着蒙上绿绒布的桌子,使劲眨巴眼睛”分析可知,当得知要被判刑后他沉默,不知所措;结合“怎么要去班房?老爷!俺可没有这个闲工夫,俺得去赶集。伊戈尔欠俺三卢布的腌猪油钱,俺得去讨回来……”“坐班房……要是真做了坏事,去也行啊,可是……活得好好的……犯什么罪啦?俺又没有偷东西,好像也没跟人打过架……您若怀疑俺拖欠税款,老爷,那您千万别信村长的话……您一定得问问常任委员先生……他,那个村长,没有良心……”分析可知,他最后是怀疑审判结果,胡搅蛮缠,虚张声势。【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结合“法院审讯官面前,站着一个身材矮小、消瘦异常的庄稼汉。他穿着花粗布衬衫和打补丁的裤子,那张鬓须浓重、布满麻点的脸,以及藏在耷拉的浓眉里、让人不易看清的眼睛,露出阴沉而冷漠的表情”“俺们,老百姓呗……也就是克利莫夫斯克的庄稼人”可知,丹尼斯·格里戈里耶夫从身份上看,他是一位农民,朴实无华;他拧下铁轨上的螺丝钉去钓鱼,却坚信他的行为不会对铁轨和列车有大的危害,认为列车事故跟他无关,在被指控后还一直狡辩,可见其顽固狡猾,愚昧无知又自私自利,法律观念淡薄而无敬畏之心,是顽固愚昧、无知无畏、自私自利的可怜人。结合“他姓别利科夫,希腊语教员……把自己包在壳里,给自己做一个所谓的套子,使他可以与世隔绝,不受外界的影响。……他总是赞扬过去,赞扬不曾有过的东西。就连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实际上也相当于他的套鞋和雨伞,他可以躲在里面逃避现实”他反对一切创新,认为接受自行车这种新事物就是叛逆、向上级打小报告以压制他认为不合旧理的一切行为、最终被吓死等内容分析可知,他一位教师,他因循守旧,保守僵化,充满奴性,惧怕变革,是被“套子”箍住了手脚和思想的可怜虫。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二)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 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B.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C.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D.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中的“于”字与“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中“于”字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B.贾,意为“商人”,与《琵琶行(并序)》中“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中“贾”意思相同。C.道家,先秦时期的一种思想流派,以老子、庄子为代表。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D.绌,在此处通“黜”,意为“贬抑”。文中指世上修习老子学说的人和修习儒家学说的人互相贬抑对方的学说。12.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子认为圣人要有高远的追求。他强调圣人要追求常人不想要的东西,要学习那些常人所不学习的大道理,而不要妄动、妄为。B.唐代韩愈在《师说》中所写的“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就包含了孔子“问礼于老子”C.关于老子历史上有不同传说。一是略早于孔子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李耳,二是与孔子同时代的老莱子,三是晚于孔子的太史儋。D.《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传主老子和韩非子分别是道家和兵家的创始人,司马迁在《史记》中将他们合为一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2)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14.孔子问礼于老子,老子告诫孔子要从两个方面注意,请你简要概括。【答案】10.B11.A12.D 13.(1)百姓行(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如果能)像对待开始那样慎重对待结尾,就不会有失败的事。(2)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14.①君子如果遇到好时机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顺其自然。②抛弃你的骄傲之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你做作的神态和过大的志向。【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吾知其能飞”“吾知其能游”“吾知其能走”结构对称,各自断开;“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结构对称,各自断开,据此排除AC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辨析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A.“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错误。用法相同,意义不同。介词,从;句意:合抱粗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介词,向;句意:孔子到了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B.正确。句意:年纪渐大,姿色衰退,只好给一个商人当老婆。C.正确。D.正确。“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句意:世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传主老子和韩非子分别是道家和兵家的创始人”理解错误,韩非子不是兵家的创始人,而是法家的创始人。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从事”,行事、做事;“几”,接近;“慎终如始”,状语后置句,应为“如始慎终”。(2)“或”,有的人;“莫知”,没有人知道;“然否”,正确与否。【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原文“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可理解为:况且君子遇到时机就坐上车子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据此可以概括出:君子如果遇到好时机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顺其自然。原文“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可以理解为:抛弃您的骄傲之气和过多的欲望,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据此可以概括:抛弃你的骄傲之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你做作的神态和过大的志向。参考译文:(一)安稳的局面容易控制,事变征兆未出现时容易策划;脆弱时的事物容易化解,细微时的事物容易消散。采取措施要在事情的变化还没有发生的时候,治理要在祸乱没有发生时进行。合抱粗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数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积累起来的;上千里的行程,是从第一步开始行走的。按自己意志任意妄为的人肯定要失败,强行持有的人肯定要丧失。所以圣人顺应自然而不妄为,所以没有失败;不强行持有所以没有丧失。人们做事情,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必须象对待开始一样谨慎的对待结束,那样就不会失败了。因此圣人想要别人不想要的,而且不贪恋贵重的财物;学习别人不愿意学的知识,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二)孔子到了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及其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遇到时机就坐上车子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但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钝。抛弃您的骄傲之气和过多的欲望,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开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了,它能乘风驾云上天。我今天见到的老子,他大概就像龙一样吧!”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请尽力为我着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一部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思想,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用意,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据说老 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啊。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并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老子的儿子叫李宗,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孝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卬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世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的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离思五首·其四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诗和苏词都属于悼亡之作,表现了两位诗人对妻子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B.元诗善用典故,开篇化用孟子之言和巫山神女故事暗喻两人之间爱情的神圣。C.苏词中处处实写死别之悲、独处之苦和世路艰辛,道出生死相隔,深情不减。D.苏词善于刻画形象,“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便道出了十年间岁月沧桑。16.这两首悼亡之作结尾处表达情感的方式有何差异?请简要赏析。【答案】15.C16.相同:苏词和元诗结尾都直抒胸臆,苏轼的“料得年年肠断处”一句表明思念之久,肝肠寸断;元诗直接检讨自己懒于流连花丛,一半原因是参禅悟道,一半原因皆是思念你。不同:苏词尾句重在以景结情,“明月夜,短松冈”意境凄清幽独,相思之深,死别之痛,黯然魂销。【解析】【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处处实写”错,纵观苏词,上片纪实,下片梦中还乡,是典型的的虚笔想象,“处处”太过绝对。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苏词结尾前半句“料得年年肠断处”用“肠断”表明思念之久,肝肠寸断,这是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悲痛之情。元诗“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一句的意思是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根据其中的“半缘……半缘”可以看出,作者这是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由此可见,苏词和元诗结尾都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苏词结尾中,最后还有“明月夜,短松冈”这半句景物描写。这两句写景凄清幽独,以景结情,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思念,更加令人黯然魂销。可见,苏词结尾还体现了以景结情的手法。(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2020年,武汉疫情发生时,日本捐赠武汉物资上写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诗经·秦风·无衣》中描写战士们团结友爱、同穿战裙的句子。(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语〉十二章》中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表达的意思相似并成为后世儒生修身养德的座右铭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岂曰无衣②.与子同裳③.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④.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⑤.见贤思齐焉⑥.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岂、裳、庶、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后现代社会,人们消费某种商品,不仅是为了使用,更多是为了获得商品所承载的符号意义。(),希望通过时尚的形式走进并了解传统文化。可是,很多令人________的国潮产品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仍然是浅层次的,往往重其表而轻其里。这些_________的产品根本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国潮产品,不过是把传统文化当作装点门店的“包装纸”。从文化的现代化演进来看,国潮产品厚植优秀传统文 化土壤,是本土重构文化精神现代化史的重要内容,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活泼的时代性。如果把传统文化当作创造经济价值的手段,把国潮产品生产等同于一般的工业化制造,那就_________了国潮的社会价值与精神意义。因此,国潮产品不能_______,其发展的动力及意义应该落脚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更新,用现代商品的新颖形式实现文脉的自觉传承。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国潮产品之所以受到追捧,关键是因为它能否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B.国潮产品所以受到追捧的原因,关键是它能否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C.国潮产品所以受到追捧的原因,关键是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被唤醒D.国潮产品之所以受到追捧,关键是因为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被唤醒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眼花缭乱雅俗共赏淡化取巧图便B.应接不暇附庸风雅淡化投机取巧C.眼花缭乱附庸风雅矮化投机取巧D.应接不暇雅俗共赏矮化取巧图便20.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国潮产品厚植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土壤,是本土文化精神现代化重构中的重要内容B.国潮产品厚植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土壤,是本土文化精神现代化中的重要内容重构C.国潮产品厚植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是本土文化精神现代化中的重要内容重构D.国潮产品厚植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是本土文化精神现代化重构中的重要内容【答案】18.D19.C20.A【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以及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语法上看一面对两面,不合逻辑,排除;句中“它”与后文主语衔接也不连贯。B.语法上看一面对两面,不合逻辑,且“所以受到追捧的原因”句式杂糅,删掉“所以”或“原因”;句中“它”与后文主语衔接也不连贯。C.语法上看“所以受到追捧的原因”句式杂糅,删掉“所以”或“原因”。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眼花缭乱:形容眼前的景象复杂纷繁,使人感到迷乱。应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目不暇接,后多形容来人太多或事务繁杂,接待应付不过来。句中指国潮产品太多,令人迷乱,用“眼花缭乱”。第二空,雅俗共赏:兼具优美、通俗之品格,能为不同文化水平者欣赏。附庸风雅:缺乏文化修养的人, 装腔作势地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句中指一些人只看重外表,用来装点门面,填“附庸风雅”。第三空,淡化:弱化、减化。矮化:比喻降低人或事物的地位或等级。句中搭配“社会价值与精神意义”,用“矮化”。第四空,取巧图便:使用手段谋取好处,图得便宜。投机取巧:利用时机和巧妙手段谋取个人私利;也指不愿下苦功夫,凭小聪明侥幸取得成功。句中谈对待国潮产品的态度,结合“落脚”分析,应该用踏实、认真的态度,对应“投机取巧”更合适。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成分残缺,“厚植”后缺少介词“于”,排除CD;第二处是语序不当,“重构”位置不当导致“重构”的主体错误,排除B。故选A。(二)(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掌握阅读方法,点亮青春灯塔。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阅读既要学会读“厚”,结合兴趣志向不断增加阅读量,争取广闻博览;①,善于把阅读中所获精髓提取出来,将知识融会贯通。“学如弓弩,才如箭镞”,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面对快速发展的世界,我们要保持挤劲、钻劲、韧劲,在阅读中享受乐趣、感悟人生、获得成长,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至千里之远,成江海之大。除了读“有字之书”,我们还要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阅历感悟,以阅读升华精神,濯净心灵。检视阅读成效,激扬青春风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要在祖国大地上躬身践行,让青春在火热的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在读的广度上,我们不但要从书籍中汲取知识,②,注重读、思、行结合,在实践活动中经受磨炼、得到提升;③,我们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应该加强延伸阅读和主题阅读,培养系统阅读的习惯,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学如弓弩,才如箭镞”的表达效果。【答案】21.①也要学会读“薄”②更要在实践活动中学习③在读的深度上22.该句运用了比喻和引用的说理方式,证明了阅读需要持之以恒的道理,生动形象,增强了说服力【解析】【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前有分号,提示前后并列关系,根据“阅读既要学会读‘厚’”可知应填“也要学会读‘薄’”;第二空,横线前有“不但”,这里用“更”与之呼应;再根据横线后“在实践活动中”可知应填“更要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第三空,前有分号,提示前后为并列关系,根据前文“在读的广度上”和后文“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可知,横线处应填“在读的深度上”。【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文段属于议论文段,从论证角度识别其论证方式。句子有引号,引号内有比喻,即比喻论证与引用论证,再分析其论证效果。结合后文“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可知,“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是强调阅读需要持之以恒的道理;而比喻论证的效果是生动形象,引证能够增强了说服力。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孔子曾说:“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明初文学家刘基曾说:“知进而不知止者,虽得必失。”“进”与“止”体现了古人求学修业、立身处世的态度与智慧。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知进与知止雄鹰搏击长空,虽风雨而不畏前进;长河东流入海,纵澎湃也止步于斯。那飞翔的雄鹰和奔流的长河就是“知进”和“知止”,了解“进”与“止”的一笔一划,懂得“知进”和“知止”的一招一式,让我们拥有鹰的勇气和长河的智慧。“知进”与“知止”,是对“进”与“止”两种选择的有意觉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知道要主动推动事物发展是知进;“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知道要暂时放缓步伐叫知止。有了对“进”与“止”二者的刻意留心,我们才能在行动中有主动评估下一步动作的意识,进而做出合理的选择。而能否在恰当的时机意识到“进”与“止”,就取决于对事物的判断标准。标准不同,“知进”与“知止”的程度也会出现偏差。 当人以长远而非短浅的标准看事物,对“进”与“止”的觉知将更加理智。视角决定了人的思考方式,以短浅的目光思考问题,思维过于集中在狭小的界域,很容易被一时的冲动束缚,因为眼前小事而忽视了“进”或者“止”,要么畏首畏尾不敢行动,要么“不撞南墙不回头”。而目光长远者则能不被一时的局势迷惑,不会只受一种想法的引导,而能依时而动,以更宏观的视角纵观全局,对“进”与“止”的察觉更符合目标需要。当人以群利而非私利考虑问题,我们将以更具人文精神的方式做到“知进”与“知止”。人类能屹立于万物之林,靠的绝不是个人的强大,而是对共同利益的追求与坚守。许多时候,人们并非不知“进”与“止”,而是整体的利益屈服于个人的欲望,让他们主动屏蔽了“进”或者“止”;“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的自私自利,让人们用垃圾“装点”风景名胜,用污水“侵染”江河湖海,只“进”而不知“止”;固守于传统职业而不愿做基础领域的拓荒者,只“止”而不知“进”。人的社会属性,让我们生而具有以整体的利益考虑“进”与“止”的责任。当然,运动是相对的,这意味着自我认为的知进、知止,可能并非实际上的“进”与“止”。古代中国领先了世界几千年,始终在专制的牢笼中寻求“进”,看似是知“进”的。当西方各国“切换赛道”,以工业革命、大航海时代开创了新的篇章,我们眼中的“进”,也就成为了停滞在旧时代的“止”。故而,真正的知“进”与知“止”,外物的参照便尤为重要。如果只沉浸在自己的设想中,思虑再长远、再无私,最终也可能原地踏步而不自知,成为了“芝诺时”中永远追不上乌龟的阿克琉斯。人的本质是发展。向更远的未来、更高的维度狂飙突进吧,进一步将海阔天空;但为了潜在的问题收手止步吧,退一步则风平浪静。“知进”走得更远,“知止”走得更稳。唯有如此,才不会患得患失,陷入进退维谷之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了两则看似对立的警句。一则来自《论语》,意思是: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孔子在这里用形象的语言,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还是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在强调贵在坚持的同时,孔子的话还有另外的用意。其中“止,吾止也”“进,吾往也”是在提醒我们,是否追求仁道、坚持不懈,主动权完全在自己手里,最根本的还是我们自己,与他人毫无关系。另一则是明初学者刘基的话,意思是:只知道前进而不懂得适可而止的人,虽然暂时有所得,长久下去必然会失去到手的一切。这句话意在强调,要适可而止,有所不为。 两则材料,一则重在劝导我们要“进”,要持之以恒地进取;一则重在告诫我们要“止”,要适可而止。命题人是在引导考生思考,在求学修身、立身处世方面,应该如何处理“进取”和“知止”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进与止是辩证统一的,人应有所追求,积极进取,奋进有为,不然人生空虚平淡,无所作为。同时,人也应该知止,行到水穷处,走到盈满时,要适可而止、当止则止,这也是一种智慧。不知止地一味求进,会盛极必衰;不求上进地一味止息,会荒废生命。写作时,最好抓住“进”与“止”两个关键词,辩证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好,第一步先阐释二者的含义:进是奋进、进取,是有所为;止是适可而止、止于所当止,是有所不为。然后,结合具体事例,来分析哪些事、哪些方面、哪个阶段、什么情况下应该奋进不止,哪些事、哪些方面、哪个阶段、什么情况下应该适可而止,比如:有些东西要一再求进,比如在修身进德方面,应该进无止境;有些东西则要适可而止,比如对名与利的追求,应该当止则止。当然也可以正反对比,指出当进不进或当止不止的危害。最后,联系现实,呼吁大家当进则进,当止则止。立意:1.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2.修身进德无止境,追名逐利适时止。3.当进,勇往无前;当止,及时抽身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1-20 13:10:02 页数:20
价格:¥2 大小:55.2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