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棠湖中学2023年秋期高一第一学月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管好。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民法典事关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出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有哪些条例是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2020年5月28日,中国网《中国访谈》就此专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秘书长王轶。中国网:王院长,您好!感谢您做客《中国访谈》。王轶:各位网友大家好!中国网:①?王轶: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民法典》,是这样一个体系架构。第一编是总则编,整部《民法典》的立法目的、民法的调整对象、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一般规则,以及不适合在《民法典》各分编中增加的规定内容(学术上把它称为立法技术的剩余),这些都放到总则编里,这是开篇。总则编之后是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物权编和合同编着重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着重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与人身关系有关的财产关系;侵权责任编既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权益,又保护民事主体的财产权益。中国网:相较其他国家,我国《民法典》出台时间较晚,但是体现出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民法典》中哪些条例能够体现我们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呢?王轶:我们《民法典》的中国特色也好,时代精神也好,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它就是立足中国的实际,发扬中国的智慧,提出中国的方案,然后在回答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的过程中自然产生出来的,想不这样都不行。如果不这样的话,就背离了中国人所分享的价值共识了。比如说,有一种特别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权,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在这次《民法典》物权编中有一个新名词叫“土地经营权”,它是从“土地承包经营权”中派生出来的,是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而进行的改变、调整、发展和完善。一个农村的居民通过家庭承包的方式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他可以在承包经营权的期限内,通过出租、入股的方式转让土地经营权,还可以拿这个土地经营权设定抵押权,然后向金融机构进行资金的融通。这个土地经营权是一个可以进入市场自由流转的权利。这就 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新三权分置”在我们《民法典》物权编中的一个体现,具有很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网:②?王轶:人类正处在从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文明的重要转型阶段,我们的《民法典》就编撰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文明转型期。在回应人类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型阶段的新问题、新要求的过程中,我们的《民法典》就会展现出相应的时代精神。在《民法典》人格权编中,对个人信息这种在信息文明时代迫切需要得到保护的人格权益做出了非常全面、完善的回应,而且我们还回应了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而给人格权益的确认和保障带来的新挑战。比如说从事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有关的医学或者科学研究活动,究竟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矩和准则,《民法典》在人格权编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对网络侵权设置更为明确、详尽的规则。而且同样也是立足于信息文明时代,随着人类对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看法的改变,《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对环境损害、对生态破坏所带来的相应责任的承担,也都做出了明确的回应。可以说这些都展现了《民法典》的时代精神,这就是我们这部《民法典》在人类法律文明史上能够有自己独特地位的关键所在。中国网:您刚才介绍的这些条例回答了中国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具有全球共性的。王轶:对,可以这么讲,我们是在人类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型阶段,第一个借助《民法典》的方式整体回应这些新问题和新要求的。我相信,我们做的这种回应一定是对人类法律文明整体的一种贡献。中国网:③?王轶: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不代表它就不再需要继续发展和完善,社会生活总在向前,法律体系也应该及时地进行发展和完善。我们进行《民法典》的编撰,其实也是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这次编撰的《民法典》可以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可靠的、基础的、核心的、关键的法制保障。我们还借助这次《民法典》的编撰,尝试用《民法典》来整体回应人类从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文明这个重要的文明转型期所提出的新问题和新要求。可以说我们担当的任务和使命自古以来都不仅仅局限于我们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我们的法律文明不仅仅造福于中国人民,它得同时传播到其它国家和地区去。我们希望这次做出的整体回应,也能够对人类文明的整体有所回馈。中国网:可以说《民法典》的出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凝聚了好几代法律人的心血。我相信随着它的作用陆续发挥,也会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更加良好的法律保障。感谢王院长做客《中国访谈》,带来如此精彩的解读。(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民法典》在总则编中交代了《民法典》的立法目的,确定了民法的调整对象,规定了民法的基本原则及一般规则,不包含立法技术的剩余。B.我国《民法典》体现出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是在立足中国实际、发扬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回答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的。C.我国《民法典》编撰于人类从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文明的特殊转型期,在世界上第一次整体回应信息文明时期的新问题和新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D.编撰发展《民法典》不仅完善了我国法律体系,还在我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民法典》各分编根据现实需求分别就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及财产关系、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做了相应的规定,确实是为“民”立法。B.“土地经营权”来自“土地承包经营权”,一个农村居民通过家庭承包的方式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承包期限内就拥有可以进入市场自由流转的土地经营权。C.侵权责任编立足信息文明时代的种种改变,明确从事人体基因、人体胚胎医学研究活动的规则,确定因损害环境、破环生态而承担的责任,展现了法典的时代精神。D.我国《民法典》的出台意义重大,既能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供法律保障,又能够对人类文明的整体有所回馈。3.下列哪一项不是《民法典》“土地承包经营权”中规定的合法行为()A.村民王大把自己的土地作为商品转卖给了投资公司。B.小李在他承包经营的园子里种植芒果、莲雾等水果。C.小杨向登记机构申请登记,把自己的上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小陈。D.同心县农村信用联社通过了十几个农户以上地抵押贷款的贷款申请,预计发放贷款约101580万元。4.根据访谈内容,在文中空缺处依次补出“中国网”采访王轶时提出的三个问题。5.作为一名中国公民,你认为国家为什么要颁布《民法典》这一国民法典?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答案】1.B2.C3.A4.①您能帮我们梳理一下我国《民法典》的体系架构吗?②我国《民法典》中哪些条例体现了时代精神呢?③您认为我国《民法典》的出台有哪些意义(作用)?5.①《民法典》的诞生取决于中国当下的时代发展要求,体现出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②在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型阶段,我们需要这样一部较为完善且具体的法律条例来回应这一转型阶段产生的新问题和新要求。③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④《民法典》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更加良好的法律保障,造福于中国人 民。⑤《民法典》的出台不仅回答了中国现阶段的时代问题,也是在回应世界性的时代问题,是对人类法律文明的回馈。【分析】【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我国《民法典》在总则编中交代了《民法典》的立法目的,……不包含了立法技术的剩余”错误,应该是包含了立法技术的剩余;C.“我国《民法典》……在世界上第一次整体回应信息文明时期的新问题和新要求”错误,人正处于从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转型期,《民法典》回应的是转型期的新题和新要求,而不是信息文明时期的;D.“编撰发展《民法典》不仅完善了我国法律体系,……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错误,应该是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而非决定性作用。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侵权责任编立足信息文明时代的种种改变,明确从事人体基因、人体胚胎医学研究活动的规则”错误。“明确从事人体基因、人体胚胎医学研究活动的规则”属于人格权编。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A.“土地承包经营权”中规定人对土地有经营权和承包权而没有买卖权。所以“村民王大把自己的土地作为商品转卖给了投资公司”属于不符合《民法典》“土地承包经营权”中规定的合法行为。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概括内容的能力。题干要求根据访谈内容,在文中空缺处依次补出“中国网”采访王轶时提出的三个问题。作答本题,实质上就是根据被采访者回答的内容,推断采访者的问题,即概括被采访者回答的主要内容,然后用问句的形式进行组织答案。由王轶回答的内容“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民法典》,是这样一个体系架构……”分析可知,回答的内容主要涉及我国《民法典》的体系架构,故此处可填写:您能帮我们梳理一下我国 《民法典》的体系架构吗?由“在回应人类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型阶段的新问题、新要求的过程中,我们的《民法典》就会展现自己的时代精神”分析可知,这部分内容涉及《民法典》所展现的时代精神,故可填写:我国《民法典》中哪些条例又体现了时代精神呢?由“在《民法典》人格权编中,对个人信息这种在信息文明时代迫切需要得到保护的人格权益做出了非常全面、完善的回应,而且我们还回应了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而给人格权益的确认和保障带来的新挑战”“可以说这些都展现了《民法典》的时代精神,这就是我们这部《民法典》在人类法律文明史上能够有自己独特地位的关键所在”分析可知,这部分内容主要阐述的是《民法典》的意义,故可填写:您认为我国《民法典》的出台有哪些意义(作用)?【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针对材料中某一问题剃齿自己见解能力。由“我们《民法典》的中国特色也好,时代精神也好,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它就是立足中国的实际,发扬中国的智慧,提出中国的方案,然后在回答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的过程中自然产生出来的,想不这样都不行”可知《民法典》的诞生取决于中国当下的时代发展要求,体现出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由“人类正处在从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文明的重要转型阶段,我们的《民法典》就编撰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文明转型期。在回应人类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型阶段的新问题、新要求的过程中,我们的《民法典》就会展现出相应的时代精神”可知在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型阶段,我们需要这样一部较为完善且具体的法律条例来回应这一转型阶段产生的新问题和新要求。由“我们进行《民法典》的编撰,其实也是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可知编纂《民法典》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由“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这次编撰的《民法典》可以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可靠的、基础的、核心的、关键的法制保障”可知《民法典》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更加良好的法律保障,造福于中国人民。由“我们还借助这次《民法典》的编撰,尝试用《民法典》来整体回应人类从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文明这个重要的文明转型期所提出的新问题和新要求”“我们的法律文明不仅仅造福于中国人民,它得同时传播到其它国家和地区去。我们希望这次做出的整体回应,也能够对人类文明的整体有所回馈”可知《民法典》的出台不仅回答了中国现阶段的时代问题,也是在回应世界性的时代问题,是对人类法律文明的回馈。(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给我一支枪 茹志鹃记得我第二次向营长要求一支枪,是在那年的秋末冬初。我们部队过沂水,进入了鲁西南,那是一片遭受敌人严重践踏的地方。谁见过死去的村庄么?四处没有庄稼,村里没有树,听不见狗叫,更没有鸡啼,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一进去,人会浑身起一层鸡皮疙瘩。那个时候,那个地区,就尽是这样的“村庄”。部队在这样的地区作战,是相当艰苦的,要打仗,要行军,要挨饿。那一天,天还没透亮,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村庄宿营。营部住在一个从前我们的村干部家里。这一家好像没有男丁,房里炕上,只有一个两岁光景的孩子。房东是个大嫂,呆板着脸,给我们开门、腾地方,是欢迎我们的,可是总不开口,似乎没有其他地区的老乡那样亲热。弄好了铺,我便和通信员商量:我们放倒头睡了,不吃东西不要紧;但是营长,他还要工作呢!无论如何,得设法给他弄点吃的来。我们两个人商量来,商量去,除了找群众想办法外,没有第二个办法可想。于是就决定去找那位不露笑脸的房东大嫂。不用说,这任务当然是我的。但是我找不到她,房里房外,屋前屋后,都没有她的影子,炕上那个孩子倒醒了,有气无力地哭着要娘,不用说,这又是我的任务了!于是我过去抱着她,哄着她,不到一盏茶的工夫,大嫂来了。她见我在哄孩子,好像有点高兴,但不等我开口提出吃食的事,她先向我借个手电筒。我把电筒交给她,同时迅速地提出了问题。她听了,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不表示有,也不表示没有,只招手要我跟她走。“大嫂,咱们上哪里?”我看她领我走出了大门。她也不回答,用嘴向村外呶了呶。反正这一带都是我们的部队,我放放心心地跟她走。“大嫂,你家大哥呢!”山东人一般称女人的丈夫叫大爷、大哥,我想和她攀谈攀谈。她没有回答,还是用嘴向村外呶了呶。这时,东方已经露白,可望见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什么人也没有,只有村边边上,拱起几堆新土。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问道:“他?……”“牺牲了。”大嫂撮起三个指头,在我面前摇了摇说:“一起七个。”“什么时候?”我这时才看见她腰上束了一条麻绳。她没有回答,只是走,走过一盘石碾旁边的时候,她停下了,轻轻地用脚点了点碾旁的土地说:“在这里,上铡刀铡的。”我看见,这块土地的颜色是黑褐色的,那是血。血,唯有血才能偿还。营长同志,你给我一支枪吧!“没有枪!”大嫂的脸仍是呆板的,好像总结似的说了一句,接着又喃喃地说:“咱们没有枪!没有,手榴弹也没有……”她带我到一片被抢过、被践踏过的黄豆地里,我们打着手电筒,寻拣着掉落在地上的黄豆。拾了有两大把,捧回家,放在锅里炒,大嫂一边炒,一边呆呆地睨着自己的孩子。豆炒好了,喷香,大嫂把它盛进我们的茶缸,孩子微微张着嘴,满怀希望地看着娘,大嫂顿了顿,就用两个手指取出两颗豆子,放在孩子手里,然后拿到堂屋里,放在营长面前。营长大概也知道这家房东的事,他望着茶缸,久久地沉默着。最后,他把那孩子抱过来,放在自己腿上,然后把黄豆一颗一颗地排在桌上,摆成了二列横队。他和孩子说 着笑着,把豆子当作敌人,他喊着口令:“出列!”“齐步走!”于是“一二一,一二一”黄豆便一颗颗地走进了孩子的小嘴。孩子的嘴跟不上了,她的牙还不能同时咬两颗豆子呢!她吐出一颗带着口水的“敌人”捏在手里,然后集中力量对付嘴里那一颗。我从来也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小嘴,竟是这样的柔嫩,小红唇里面的一切都是粉色的,软软的,就连那几颗小小的乳牙,也是那样细软无力。咬一颗豆,都需要她全神贯注,用出了吃奶的力气。营长拿起“横队”前面的一颗大黄豆,还没塞进孩子的嘴,突然,响起了空袭警报的号声。天拂晓了,敌人的轰炸机嗡嗡地又出动了。村里的部队迅速地作了防空准备,能进屋的都进屋,不能进屋的马匹、物资,全部密密的插上树枝。黄豆是黄豆,不是敌人。敌人,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就在前面,离我们只有三十里路,不!就在我们头顶上,他们有炸弹、机枪,有坦克、大炮,还有……铡刀。营长听到号声,立即将孩子交给了我,把一颗已经“一二一”走出队来的豆子也交到我手上,然后,将卜壳枪转到胸前,出去了。通讯员立即挎上枪,跟在后面。孩子信赖地靠在我怀里,圆圆的小嘴,还在挪啊挪地扭动。她把豆子搬到左面牙上咬咬,又把它搬到右面咬咬,最后又把它搬回到左面,于是全神贯注,眼睛挤成一条缝,才咔嚓一声咬开了。我闻见些些黄豆夹着奶花的香味……敌机在上空盘旋,寻找着目标。营长啊,亲爱的同志们,给我一支枪吧!哪怕是一支短枪也好,为了沂蒙山臂上的枪眼,为了碾旁那黑褐色的土地,更为了这花似的小嘴,为了幸福和理想,给我一支枪吧!(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呆板”“不露笑脸”等神态表现了大嫂丧夫后的情绪,表面的麻木呆滞下凸显的是其内心的哀痛。B.孩子等待炒黄豆的场景与营长喂孩子吃黄豆的场景,凸显出战争时期条件的艰苦和军民间的鱼水情。C.作者以黄豆为“小道具”,围绕找黄豆、炒黄豆、吃黄豆展开情节,这让小说情节更加集中紧凑。D.小说语言带有浓郁的抒情性,作者对“我”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刻画细致,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风格。7.关于文中营长喂孩子吃黄豆的场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营长把黄豆“摆成二列横队”“把豆子当作敌人”“喊着口令”等细节,契合人物身份和战争背景。B.作者对营长进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细腻真实,极富感染力。C.孩子努力而有策略地啃黄豆仿佛是另一场“战争”,作者以孩子天真的形象反衬现实战争的残酷。D.该场景与下文空袭警报响起时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在比较中强烈感受到和平安宁的珍贵。8.文中三次呼告“给我一支枪吧”,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我”的内心活动。9.茅盾先生曾评价茹志鹃战争题材小说具有独特风格,请就本文的“独特性”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D7.B 8.①第一次呼告是我听房东大嫂陈述丈夫被敌人杀害时,我急需一支枪来手刃仇敌,表达一名战士对战斗的渴望和对敌人的仇恨;②第二、三次呼告是在屋外敌机轰鸣时,我急需一支枪来保护怀中的孩子,表达对和平生活的期盼。9.①事件选材独特:本文主要写了大嫂给战士炒黄豆、战士喂孩子吃黄豆的小事,避开宏大事件,另辟蹊径;②人物选择独特: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小战士、大嫂、孩子,均为小人物,在战争小说中显得独特。③语言风格独特:本文细致描写了孩子吃黄豆的样子,细腻感人,语言平实真挚;④主题呈现方式独特:本文通过写“我”对枪与战士意义的思考呈现解放军的崇高品质、军民鱼水情的宏大主题,切口独特。【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风格”错误,作者对“我”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刻画细致不是浪漫主义风格,而是现实主义风格。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作者对营长进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错误,文章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有限视角,对营长这一人物没有运用心理描写。“他把那孩子抱过来,放在自己腿上,然后把黄豆一颗一颗地排在桌上,摆成了二列横队”是他的动作描写,“他喊着口令:‘出列!’‘齐步走’”是他的语言描写,“他望着茶缸,久久地沉默着”是对他的神态描写。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第一次呼告出现在文章中间部分,是“我”在跟随房东大嫂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听到房东大嫂陈述丈夫被敌人杀害时,内心的呐喊,“这块土地的颜色是黑褐色的,那是血。血,唯有血才能偿还。”“我”在此时渴望有一支枪,是村民的遭遇激起了“我”对战斗的渴望以及对敌人的仇恨。第二、三次呼告集中出现在文章最后一段,根据上文“营长听到号声,立即将孩子交给了我”“敌机在上空盘旋,寻找着目标”等相关内容可知,“我”第二次渴望拥有一支枪是为了保护怀中年幼的孩子,也是为了保护无辜的百姓。第三次呼告前,“为了沂蒙山臂上的枪眼,为了碾旁那黑褐色的土地,更为了这花似的小嘴,为了幸福和理想”这一句话传达出“我”为了死去的百姓、为了未来的幸福生活而渴望战斗,表达出“我”对和平生活的期盼。【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考生分析时,可以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语言等常见角度切入进行分析。从情节上看,小说没有正面描写战争场面,而是避开了宏大事件,另辟蹊径,从日常生活中的寻常小事切入,叙述了大嫂带战士找食物、大嫂给战士炒黄豆、战士喂孩子吃黄豆等日常小事,体现出选材的独特性;从人物上看,小说中并没有塑造常规意义上的“英雄”人物,而是贴近现实,塑造了一群小人物,如小战士、房东大嫂、孩子等,在战争小说中显得独特;从语言上看,“孩子信赖地靠在我怀里,圆圆小嘴,还在挪啊挪地扭动。她把豆子搬到左面牙上咬咬,又把它搬到右面咬咬,最后又把它搬回到左面……”等内容细致地描写了孩子吃黄豆的样子,语言平实质朴,于细腻的描绘中打动人心,体现出战争背景下难得的温情,真挚动人。从主题上看,房东大嫂“给我们开门、腾地方,是欢迎我们的”,带着“我”去寻找食物,炒完豆子只取了两颗给自己的孩子,其他的都“拿到堂屋里,放在营长面前”,营长知道房东家的事,将孩子抱过来,将黄豆一颗一颗喂给孩子等情节,体现出了民拥军、军爱民的和谐军民关系,表达了军民鱼水情的主题。同时,“我”在听闻房东大嫂家及其他村民的遭遇以及看到“敌机在上空盘旋,寻找着目标”时,三次呼告“给我一支枪吧”,体现出革命战士护卫百姓、英勇抗战的精神品质,呈现出解放军的崇高品质,深化文章主题,切口独特。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节选自《荀子·劝学》)文本二:学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不厌,所以治人也。夫茧,舍而不治,则腐蠹而弃;使女工缫之,以为美锦,大君服而朝之。身者,茧也,舍而不治,则知行腐蠹。使贤者教之,以为世士,则天下诸侯莫敢不敬。是故子路,卞之野人;子贡,卫之贾人;颜涿聚,盗也;颛孙师,驵也。孔子教之,皆为显士。夫学,譬之犹砺也。昆吾之金,而铢父之锡,使干越之工,铸之以为剑,而弗加砥砺,则以刺不入,以击不断。磨之以砻砺 ,加之以黄砥,则其刺也无前,其击也无下。自是观之,砺之与弗砺,其相去远矣。今人皆知砺其剑,而弗知砺其身。夫学,身之砺砥也。(节选自尸子《劝学》,有删改) 文本三: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软,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历兹以往,百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 ,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节选自颜之推《勉学》,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B.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C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D.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君,古时常作为天子、国君的别称,也用作对尊长的敬称,此处指前者。B.贾人,指商人,也指古时官府掌管采购物品的人员,文中“贾人”指后者。C.社稷,“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社稷”合用则常用来代指国家。D.经纶,整理丝缕、理出丝绪和编丝成绳的统称,引申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手法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尸子在《劝学》中列举了子路、子贡、颜涿聚、颛孙师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孔子的贤能。B.从颜之推提到的“未知养亲者”等情形可知,学习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C.《荀子·劝学》和尸子《劝学》都运用了比喻论证,使论证形象生动,浅显易懂。D.尸子和颜之推都写到了学习者在学习后所产生的变化,并以此来强调学习的重要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课内文言翻译)(2)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14.三段文字都论述了学习作用,请分别加以概括。【答案】10.C11.B12.A13.(1)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所以被武将、平俗的小吏们共同讥笑诋毁,确实是由于这个原因吧!14.①荀子认为学习能让人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②尸子认为学习能使人成为当世名士,天下的诸侯就没有谁敢对他不敬。③颜之推认为学习能使人心胸开阔使洞明世事,有利于行动。【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学习所得,施行起来没有不见成效。世人读书的,往往只能说到,不能做到,(所以)他们的忠孝没有人听说,仁义不足道。“学之所知”是偏正结构,“所知”是所字结构,表名词性,所以可在“知”后断开,排除AD。“忠孝无闻”“仁义不足”结构一致,是两个主谓结构的句子,所以应分别在“忠”“仁”前面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B.“文中‘贾人’指后者”错误。文中的“贾人”指商人。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手法的能力。A.“是为了说明孔子的贤能”错误。本语段是在说劝勉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列举子路、子贡、颜涿聚、颛孙师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学习的重要性。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劲的筋骨;“爪牙”,爪子和牙齿;“上”“下”,向上,向下;“一”,专一。(2)“故”,所以;“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被动句,所以被武将、平俗的小吏们共同讥笑诋毁;“良”,确实;“是”,代词,这个原因。【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由原文“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可知,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 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所以,荀子认为学习能让人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由原文“使贤者教之,以为世士,则天下诸侯莫敢不敬”可知,使贤达的人教诲他就会成为当世名士,那么天下的诸侯就没有谁敢对他不敬。由原文“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可知,读书做学问的原因,本意在于使心胸开阔使洞明世事,有利于行动罢了。参考译文:文本一: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节选自《荀子·劝学》)文本二:勤学而不厌倦,是用以治理自身的;教诲而不厌倦,是用来治理他人的。如果蚕茧已成,弃置而不加治理,就会变质腐蚀而抛弃,如果使女工缫丝治理,用它制成漂亮的织锦,那么天子上朝时,也会穿着它。每个人就像蚕茧一样,舍置而不修治,智慧、行为会无知、败坏。使贤达的人教诲他就会成为当世名士,那么天下的诸侯就没有谁敢对他不敬。因此,子路,是鲁东卞的粗野之人,子贡是卫地商人,颜涿聚是个强盗,颛孙师是个粗鄙之人,经过孔子教导之后,都成为名士。把学习做个比喻,那就像磨砺的道理一样。即使是昆吾的金属、铢父的锡,让吴、越的良工用它铸造成剑而不加磨砺,用它刺击也不能深入,用它侧击也不能砍断,如果用粗磨刀石开磨,再用细磨刀石精磨,那么用它刺击前面如无物一般,下面如无物一般,锋利无比。由此看来,磨砺与不磨砺,相差太远了。现在的人们都知道磨砺他们的剑却不知磨砺他们自身。学习,就是对自身的磨砺。(节选自尸子《劝学》)文本三:读书做学问的原因,本意在于使心胸开阔使洞明世事,有利于行动罢了。不懂得奉养双亲的,要让他看到古人的探知父母的心意,顺受父母的脸色,和声下气,不怕劳苦,弄来甜美软和的东西,(于是)谨慎戒惧,行动起来照着去办;不懂得侍奉君主的,要让他看到古人的尽守职责不越权,见到危难接受任命,不忘对君主忠谏,来有利于国家,(于是)凄恻自省,想要效法他们……这样历数下去,所有行业无不如此。即使不能做到纯正,至少可以去掉过于严重的毛病。学习所得,施行起来没有不见成效。世人读书的,往往只能说到,不能做到,(所以)他们的忠孝没 有人听说,仁义不足道;(如果)让他判断一件诉讼,一定不会弄清事理;(如果)治理千户小县,一定不会管好他的百姓;(如果)问他造屋的事情,一定不知道楣是横的还是竖的;(如果)问他耕田的事情,一定不知道稷黍哪个早而哪个晚;吟诗谈笑,诵读辞赋,这样的事情已经很悠闲,只能增加一些迂腐荒诞的才能,处理军国大事,一点没有用处。所以被武将、平俗的小吏们共同讥笑诋毁,确实是由于这个原因吧!这是学习的人要求得长进的原因啊!(节选自颜之推《勉学》)(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友人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描绘别浦晚景,诗人登山临水,见蒹葭与山色“共苍苍”的景象,令人凛然生寒。B.“谁言千里自今夕”一句是诗人对友人的慰勉,让人感受到诗人无限的深情和遗憾。C.“离”“杳”两个字表现出诗人相思情意的执着,即使相隔千里,也会长久地思念友人。D.这首送别诗以景结情,把二人的友谊刻画得淋漓尽致,将离情写得韵味悠长。16.有人说,这首送别诗的后两句体现了诗人的洒脱之气,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案】15.D16.①这首诗的后两句意思是,谁说友人与自己的千里之别,就从今日开始了?我的梦杳杳而去,跨过迢迢关隘,追随你到遥远的关塞。②人隔千里,自今夕始。“谁言”二字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留恋及离别之时的洒脱之气。③真正的朋友虽身隔千山万水,但他们的心近在咫尺,因为我的梦从没有离开,这是对友人的慰勉,体现了诗人的洒脱之气。【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这首送别诗以景结情”理解错误,最后一句“离梦杳如关塞长”句意是离别后连相逢的梦也杳无踪迹,它竟像迢迢关塞那样遥远。可见此句北非写景,而是抒情。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首先理解这首诗后两句诗句的意思,“谁言千里自今夕”句意是谁说友人与自己的千里之别,就从今日开 始了?“谁言”二字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留恋及离别之时的洒脱之气。人隔千里,自今夕始,这一句是对友人的慰勉。“离梦杳如关塞长”句意是我的梦杳杳而去,跨过迢迢关隘,追随你到遥远的关塞。这是写“送别之思念”,真正的朋友虽身隔千山万水,但他们的心近在咫尺,即梦里梦外都是你,山南海北都是你,无一刻不思,无一刻不想,因为我的梦从没有离开。最后一句中对于友人的思念如关塞长,这样新奇的比喻可谓旷古未有,体现了诗人的洒脱之气。(三)情景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结束演奏后的动作及神态,同时也引出下文对其身世的叙述。(2)宋代张孝祥以“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描写舟泛水上的景致,与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景致非常相似。(3)《荀子·劝学》中说,如果放弃雕刻,就会出现“_____________”的结果;如果不停地雕刻,则会出现“_____________”的结果。【答案】①.沉吟放拨插弦中②.整顿衣裳起敛容③.纵一苇之所如④.凌万顷之茫然⑤.朽木不折⑥.金石可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拨、裳、敛、苇、凌、顷、镂。第II卷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佛寺里的钟声悠远绵长,犹如可以穿山越岭一般。它深深地渗入人心,带来了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量。钟声敲了几下,我算到一半就糊涂了,只知道它先是沉重缓缓的咚嗡咚嗡咚嗡之声,接着是一段较快的节奏,嗡声灭去,仅剩咚咚的急响,最后又回到了明亮轻柔的钟声,在山中余韵袅袅。我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像是一条飘满了落叶尘埃的山径,突然被钟声清扫,使人有勇气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远的风景。钟声还在空气中震荡的时候,鼓响起来了。这时我正好走到“大悲殿”的前面,看到逐渐光明的鼓楼里站着一位比丘尼,身材并不高大,与她前面的鼓几乎不成比例,但她所击的鼓竟完整地包围了我的思维,甚至包围了整个空间。她细致的手掌,紧握鼓槌,充满了自信,鼓槌在鼓上飞舞游走,姿势极为优 美,或缓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飙风……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台阶上看那小小的身影击鼓,不禁痴了。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波涛,汹涌不绝;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轻时若微风,拂面轻柔;它急切的时候,好像声声唤着迷路者归家的母亲的喊声;它优雅的时候,自在得一如天空飘过的澄明的云,可以飞到世界最远的地方……那是人间的鼓声,但好像不是人间,是来自天上或来自地心,或者来自更邈远之处。18.下列句子中引号与文中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B.“夜莺”是怎样巧妙地和敌人周旋为游击队传送情报的?C.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19.文本第一段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格?有什么含义?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鼓声有时候很绵密,接下来有点儿和缓,仔细听,有时高亢有时轻柔”,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案】18.B19.画线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格,指钟声净化了人的心灵,使人有了更高远的精神追求。20.(1)原句使用短句,运用排比,句式灵活,具有节奏感和音律美;(2)原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格,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对鼓声的沉醉及内心的震撼。(3)原句语言典雅,与后文风格一致。【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大悲殿”是特定称谓,指的是佛寺里的一座殿宇。A项,直接引用。B项,特定称谓,指的是一个游击队小队员。C项,直接引用。D项,讽刺反语。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格和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我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像是一条飘满了落叶尘埃山径,突然被钟声清扫”将“作者听鼓声的感觉” 比作“一条飘满了落叶尘埃的山径”运用比喻修辞格,山径本来落满了落叶尘埃,现在却被扫干净了,比喻作者内心本有诸多心灵的尘埃,听到佛寺的鼓声,心灵得到净化,超脱世俗烦扰,结合后句“使人有勇气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远的风景”可知,鼓声使人有了更高远的精神追求。【20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句子的能力。“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波涛,汹涌不绝;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轻时若微风,拂面轻柔”将鼓声比作“雨”“波涛”“海啸”“风”,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沉醉于鼓声时内心受到的震撼。“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猛时若海啸”多为四、五字的短句,三个分句构成排比,句式整齐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如”“若”“拂面”等词多为文言词汇,语言典雅,与文本整体风格相符。而“鼓声有时候很绵密,接下来有点儿和缓,仔细听,有时高亢有时轻柔”却不具备原句的特点。(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21世纪以来,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气候变化随着全球碳排放量的迅速增长正影响着人类的未来生存。到底是什么破坏了地球上的碳循环?要想回答这一问题,①。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包括固定与释放两个阶段:首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②;然后在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又返回到大气中,完成了碳的释放。近年来,人类社会工业化迅速发展,生产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大气吸收的极限,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③。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文中画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①首先要弄懂碳循环的作用机理②完成碳的固定③破坏了地球上的碳循环22.①地球上出现了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气候变化,②随着全球碳排放量的迅速增长,③这些气候变化正影响着人类的未来生存。【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从后文“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包括固定与释放两个阶段……”可知,此处是解释碳循环的作用机理,所以填入的句子应是关于碳循环的作用机理的内容,而根据上文“到底是什么破坏了地球上的碳循 环?要想回答这一问题”可以推知,①中可以填入“首先要弄懂碳循环的作用机理”这样的内容。第二空,从上文“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包括固定与释放两个阶段:首先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可以推知②中填入句子是“这一阶段是碳固定”的意思,在参照后文“完成了碳的释放”的句式,可以推知②处应填入“完成碳的固定”这样的内容。第三空,作为文段的结尾,是一个总结性的句子。从上文内容“生产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远远超过了大气吸收的极限,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可知,这是造成碳循环被破坏的原因,所以③中可以填入“破坏了地球上的碳循环”这样的内容。【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能力。此题要求将长句改成三个较短的句子,属于长句变短句。先分析长句的句子成分,找出主干,即“气候变化影响生存”,将其作为其中的一个短句,可得“气候变化正影响着人类的未来生存”;然后再分析句子的其他成分,会找到“随着”一词,此词在句中经常是接宾语,然后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因此可得“随着全球碳排放量的迅速增长”这句话,可作为在个短句之一;最后句子剩下了“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这是名词,不能单独成句,只能通过添加合适的词语将其变成一句话,可得“地球上出现了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气候变化”这样的句子。最后调整好句子的先后顺序,使其表意明确,且不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当我们将目光聚集于那些时代楷模时,敬意会油然而生。张桂梅值得致敬,她扎根边疆教育,用40余年的无私奉献,为许多女孩带去改变生活的希望;袁隆平值得致敬,他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诠释了什么叫大爱无疆;陈红军等戍边英雄值得致敬,他们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每一位英雄人物都值得致敬,还有许多平凡的人物也值得致敬。请以“致敬”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致敬2014年8月31日,人大表决通过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的决定。在当今这个和平年代,英雄事迹更应被传颂,英雄精神更应被传承,我们应该缅怀英雄,致敬英雄。致敬英雄,需要我们崇尚英雄。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古有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近有林则徐虎门销烟,八路军五战士勇跃狼牙山,鲁迅弃医从文拿笔唤醒中国人,钱学森放弃美国 高薪聘请毅然回国,屠呦呦潜心钻研终成硕果。饮水思泉,不忘来路,在我们享受着和平的安逸的同时,更应铭记英雄,致敬英雄,崇尚英雄。致敬英雄,需要我们捍卫英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一个有希望的民族需要英雄,一个先进的国家需要先锋。现如今,雷锋被说成是造假,黄继光堵抢眼、董存瑞炸碉堡被认为是假的,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也被人质疑……种种不尊重英雄的言论被发表出来。对此我认为,任何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言论及行为都应被谴责、被严惩,我们绝不能让英雄流泪又流血。一个时代对英雄的看法,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核心价值观。英雄是用来歌颂的,不是用来诋毁的。英雄,作为一个时代的杰出人物,有着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中华民族要实现奋斗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为此,我们都应致敬英雄,捍卫英雄。致敬英雄,需要我们学习英雄。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是人们强大的精神目标。对英雄,最崇高的敬意,最深沉的思念,是追随,是传承。见贤思齐,我们要学习英雄“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学习英雄“卧薪尝胆”的奋斗精神,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著《左传》,孙子膑脚修《兵法》……历代英雄宁折不屈的奋斗精神值得我们传承;我们还应学习英雄“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即使做不到“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也应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致敬英雄,学习英雄,是一个时代的主题。正所谓“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引领者。作为英雄的后辈,我们应该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致敬英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命题型作文题。以“致敬”为题作文,选材角度非常多,我们可以选择那些值得致敬的普通人,如同学、朋友、亲人、老师、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医护人员、军人等作为写作对象,当然致敬的对象也可以是自己,也可以如导语中所写到的各类时代楷模。可以写成记叙文,记录致敬对象的故事,彰显人物身上某种可贵的品质,写出自己内心的感动与崇敬;也可以写成议论文,探讨当下社会中什么样的精神品质,什么样的人值得我们致敬。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写致敬担当精神,首先列举国家免费为全国人民接种疫苗,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抗疫方针,有效控制了疫情传播的例子论证致敬疫情防控中的担当精神;紧接着列举我国航天事业大丰收,火星探测捷报频传,空间站建设有序推进,两批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开展科研的例子论证致敬航天精神;再次列举脱贫攻坚、全民小康的目标实现后,党和政府又提出乡村全面振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奋斗目标,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挺进的例子论证致敬在奔小康路上奋斗的人们。最后结合现实升华主题,时代在召唤,国家在召唤,作为有志青年,适逢可为年代,我们更 要勇担重任,筑梦远航!立意:1.致敬,不向命运屈服的人。2.致敬,筑梦路上的先锋。3.致敬,成长路上的奋进者。4.致敬,奋斗的时光。5.致敬偶像,扬帆起航。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文综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英语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数学(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数学(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双流棠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数学(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1-20 08:15:01
页数:19
价格:¥2
大小:51.9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